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STARTING POINT AND END POINT IN OPEN NUMERICAL CONTROL SYSTEM, AND SERVO DRIVE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3/102338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a starting point and an end point in an open numerical control system is used for compensating dynamic time lag in real time.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is based on discrete geometry and discrete kinematics and takes the starting point synchronization and end point synchronization of micro line segments ΔLi (i = l,...,n) in L segmentation as a control target. By way of sending a linkage command to a servo drive by a linkage interface, the method has simple, reliable, high-speed and high-precision synchronization capability for the starting point of a micro line segment ΔLi; the sampling period of a location loop is finely divided into several control periods, the feed speed and control period are adjusted in real time according to the lag pulse or advance time in the control period, which eliminates the accumulated coordinate axis location errors caused by the lag pulse, thus compensating the profile error generated due to dynamic time lag and realizing the end point synchronization of the micro line segment ΔLi.

Inventors:
JIANG JUNFE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2/076793
Publication Date:
July 11, 2013
Filing Date:
June 12, 2012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JIANG JUNFENG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G05B19/19
Foreign References:
CN102063088A2011-05-18
CN101995850A2011-03-30
DE102009044348A12011-08-18
EP0128767B11991-02-27
JP3198010B22001-08-13
Attorney, Agent or Firm:
GUANG DONG FORTUNE LAW OFFICE (CN)
广东赋权律师事务所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开放式数控系统中的起点与终点同步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以下步骤:

步骤 1、 建立轴联动表的细分表;

规划刀路曲线的 L分割 ALi (i= Ι,.,.,η) 与 Τ分割 (i= Ι,.,.,η), 生成 X轴的轴联动表 (i= Ι,.,.,η); 所述轴联动表中的微线段 用于 控制 X轴产生轴位移,所述轴联动表中的控制节律 用于控制所述轴位移 之间的时间间隔;

将微线段 细分为步进量 5Xk, 所述步进量∑5Xk (k = mi , i= Ι,.,.,η), 所述 ι¾为 5Xk的个数, mi>2;

将控制节律 Ati细分为控制周期 Stk,所述控制周期∑ ( k = 1,..., mi , i = 1,..., η );

将 ι¾、 5tk、 5Xk组成微线段 的细分表(ι¾, 5tk, 5Xk), 存入 X轴 的轴联动表文件;

步骤 2、 接收轴联动表

X 轴伺服驱动器通过串行接口从上位机接收轴联动表文件并存储在文 件存储器中; 将轴联动表的首地址写入 L指针, 设置执行标志;

步骤 3、 起点同步

起点同步模块通过联动接口从上位机接收联动命令; 所述联动命令为 同步脉沖, 用于起点同步;

根据 L指针, 文件读取模块从所述微线段 的细分表中读取 1¾写入 M计数器; 读取 SXk写入位置环计数器, 读取 Stk写入控制周期计时器, 启 动控制周期;

步骤 4、 终点同步

对于微线段 的每个步进量 5Xk (k = !¾), 终点同步模块根据 滞留脉沖 ^或超前时间 Pk, 同时或单独调整进给速度、 控制周期, 用于终 点同步;

读入细分表中下一个 5Xk, 5tk, 直至 M计数器为 0;

步骤 5、 控制轴联动表终点

如果 L指针未指向轴联动表的末地址,则重复步骤 3至步骤 4,直至轴 联动表中的 (i= l,...,n)全部执行完毕。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开放式数控系统中的起点与终点同步方法, 其 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1中, 所述步进量 5 1^为 L分割分量的微步。

3、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开放式数控系统中的起点同步与终点同步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4中终点同步模块调整进给速度的方式为:

若控制周期计时器定时到, 如果 ^≠0, X轴滞后, 继续进给, 直至 k =0, 根据 k^k实时调整速度环给定值; 如果 = 0且 Pk≠0, X轴超前, 根 据 k2pk实时调整速度环给定值; 其中 k2为经验参数。

4、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开放式数控系统中的起点与终点同步方法, 其 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4中终点同步模块调整控制周期的方式为:

若控制周期计时器定时到, 如果 ^≠0, X轴滞后, 继续进给, 直至 k =0, 将 k3 k写入时滞补偿定时器 D, 实时调整下一个控制周期 Stk提前 k^k 启动; 如果 = 0且 Pk≠0, X轴超前, 将 k4Pk写入时滞补偿定时器 D, 实 时调整下一个控制周期 Stk延迟 启动; 其中 k3、 为经验参数。

5、如权利要求 3或 4所述的开放式数控系统中的起点与终点同步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2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 201、 逻辑属性设置步骤 标轴的逻辑属性; 所述逻辑属性包括进给当量、 数据的字节数;

步骤 202、 伺服参数设置步骤 表, 设置并调整伺服参数; 所述伺服参数包括位置环比例系数、 速度环比 例系数、 速度环积分常数、 速度前馈系数、 加速度前馈系数、 电子齿轮传 动比中的一个或多个。

6、 一种伺服驱动器, 其特征在于, 包括 PID控制器, 联动接口, 串行 接口, 文件读取模块, 起点同步模块, 终点同步模块;

所述 PID控制器中包括位置环、 速度环、 电流环, 用于控制伺服电机 的转角;

所述文件读取模块通过串行接口与上位机连接, 用于接收并存储上位 机发送的轴联动表; 将轴联动表的首地址写入 L指针, 设置执行标志; 所述轴联动表文件用于存储 X轴的轴联动表 ( i = Ι,. , ., η )及其细 分表(mi, 5tk, 5Xk ), 所述 用于控制 X轴的轴位移, 所述 5tk为 按 mi细分后的控制周期,所述 5Xk为 ΔΧί按 mi细分后的步进量;所述 ι¾为 5Xk 的个数;

所述轴联动表还包括特征表与伺服参数调整表; 所述特征表用于标记 坐标轴的逻辑属性, 所述逻辑属性包括进给当量、 数据的字节数; 所述伺 服参数调整表用于标记伺服参数的调整方向与调整量, 所述伺服参数包括 位置环比例系数、 速度环比例系数、 速度环积分常数、 速度前馈系数、 加 速度前馈系数、 电子齿轮传动比中的一个或多个;

所述文件读取模块还用于从所述细分表中读取步进量与控制周期, 从 所述特征表与伺服参数调整表中读取进给当量、 数据的字节数, 设置坐标 轴的逻辑属性; 从所述伺服参数调整表中读取位置环比例系数、 速度环比 例系数、 速度环积分常数、 速度前馈系数、 加速度前馈系数、 电子齿轮传 动比, 设置并调整伺服参数;

所述起点同步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联动接口接收数据流控制器发送的联 动命令; 所述联动命令为一个同步脉沖, 用于起点同步; 根据 L指针, 从 所述细分表中读取 1¾写入 M计数器; 读取 5Xk写入位置环计数器, 启动位 置环的采样周期; 读取 Stk写入控制周期计时器, 启动位置环的控制周期; 所述终点同步模块根据滞留脉沖 ^或超前时间 Pk, 同时或单独调整进 给速度、 控制周期, 用于终点同步。

7、 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伺服驱动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点同步模块 还包括时滞补偿定时器 D, 根据滞留脉沖 ^或超前时间 Pk, 实时调整控制 周期 5tk之间的时间间隔, 用于终点同步。

8、 如权利要求 5所述的伺服驱动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串行接口包括 现场总线、 RS232与 RS485接口、 USB接口、 移动存储器或无线接口。

Description:
开放式数控系统中的起点与终点同步方法、 伺服驱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先进控制领域, 具体涉及开放式数控系统中的一种起点同步 与终点同步方法, 用于在刀路曲线的实时控制过程中对 L分割中的微线段 △Li (i= l,...,n) 的起点与终点进行实时同步。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 在机械系统的数字控制过程中, 所谓实时过程就是控制相 关坐标轴联动以合成刀路曲线 (Tool Path )。 所谓数字控制就是将刀路曲线 离散为坐标轴所需要的离散位置信息并以一定 的时间间隔发送给伺服驱动 器, 控制坐标轴的合成位移。

在一般情况下, 设联动的坐标轴为 X、 y、 Z、 A、 B等 5轴, 刀路曲线 为 X、 y、 Z、 A、 B等 5个变量的函数。 将 X、 y、 Z、 A、 B等 5个伺服驱 动器接收的坐标值增量依时序列为表 1。

表 1

表 1中, 时间 Τ被离散分割为 η个区间: ,…,/ , X、 y、 Z、 A、 B等 5个变量在 内的坐标值增量为△ 、 A yi , △ 、 ΔΑι,

△Li (i= Ι,.,.,η) 称之为刀路曲线的 L分割; Ati (i= Ι,.,.,η)称之为 刀路曲线的 Τ分割。

L分割用于控制坐标轴产生合成位移; Τ分割用于控制合成位移之间 的时间间隔。

在实时控制过程中, X轴首先进给 AX 经过 ^后再进给 ΔΧ 2 , 直到 ΔΧ η , y、 Z、 A、 B、 W、 E、 H等轴也是如此。 因而, At n 是冗余的, 故舍 去。 另外, 为了统一控制步骤, 增加△ 。 At。与刀路曲线无关, 可适当设 定。 将下标 0,1,..., n-1调整为 l,...,n。 为叙述的方便起见, 且有别于插补周 期, T分割中的 称之为控制节律。

L分割与 T分割在存储空间的数字映像称之为联动表与 动表。 申请人的在先发明专利《一种计算机辅助数字 控制方法与系统》(发明 专利号: ZL 201010536800.7 )基于离散几何学与离散运动学, 将计算机数 字控制 CNC ( 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发展为计算机辅助数字控制 CANC ( Computer Aided Numerical Control ), 采用离散几何规划生成刀路曲 线的本征 L分割, 基于本征 L分割采用离散运动规划生成刀路曲线的 T分 割与 L分割; 所述 L分割用于控制坐标轴联动产生合成位移; 所述 T分割 用于控制所述轴位移之间的时间间隔。

PC系统的核心任务是, 将压缩在刀路曲线与进给速度中的数字控制信 息解压, 制造刀路曲线的关联数据流, 也就是规划刀路曲线的 L分割与 T 分割。 在数据流关联控制中, L分割的规划过程与 T分割的规划过程为非 实时过程。

在基于 IEEE定义的现有开放式数控系统中, T分割 Ati ( i = 1,..., n ) 为实时操作系统的分时周期, 是等长的, 称之为插补周期。 在数据流关联 控制中, T分割 ( i = l,..., n ) 不是等长的。 L分割与 T分割仅取决于刀 周期无关。 按照不同的控制目的, 针对刀路曲线的曲率变化所产生的时变 学特征充分精细化, 涉及刀路曲线的非欧化误差、 微线段 ... , 1^之 间的运动平稳性、 加减速控制等, 还在 L分割中对传动链之间的反向间隙、 螺距误差等确定性误差进行补偿。

通过坐标轴联动合成微线段 ALi,要求所有的坐标轴在 ALi的起点同时 开始进给并在 ALi的终点同时完成进给, 即所有的坐标轴应具有起点同步 与终点同步。

时滞是工业过程中固有的特性, 是物理系统中的最难控制的动态环节。 动态时滞的产生缘于伺服驱动器处于非线性复 杂性的内外环境中。 机械系 统的非线性外部扰动、 摩擦力、 轴的负载变化、 轴的增益与时间常数不匹 配等环境不确定性, 系统模型的参数与结构的模型不确定性、 进给速度与 轮廓曲率变化的时变特性都影响时滞, 从而改变轴的动态性能, 导致坐标 轴终点不同步, 产生轮廓误差。

综述文献《多轴协调运动中的交叉耦合控制》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6 年第 10期, 作者: 丛爽, 刘宜)评述了处理动态时滞所导致的轮廓误差 的 交叉耦合控制技术(Cross Coupling Control, CCC )。 交叉耦合控制直接以 轮廓误差作为控制目标, 必须在两个伺服驱动器之间建立耦合关系。 对于 三轴及三轴以上的多轴系统, 交叉耦合控制必然产生组合爆炸, 一般只能 用于 2轴系统。

本发明以 L分割中的微线段 ALi的起点同步与终点同步作为控制目标, 为开放式数控系统提出一种起点与终点的同步 方法。 发明内容 离散几何学发现,在刀路曲线的实时控制过程 中, L分割作为刀路曲线 的数字映像, 是离散运动中的几何不变量。 本发明通过联动接口向伺服驱 动器发送联动命令, 具有筒单可靠、 高速高精度的起点同步能力。 本发明 将位置环的采样周期细分为若干控制周期, 根据控制周期中的滞留脉沖 k 或超前时间 Pk , 通过实时调整进给速度与控制周期, 消除因动态时滞而产 生的坐标轴位置累积误差, 从而补偿坐标轴联动时产生的刀路曲线的轮廓 误差, 实现 ALi的终点同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以 X轴为例。

开放式数控系统中的一种起点同步与终点同步 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 括以下步骤:

步骤 1、 建立轴联动表的细分表;

规划刀路曲线的 L分割 ALi (i= Ι,.,.,η) 与 Τ分割 (i= Ι,.,.,η), 生成 X轴的轴联动表 (i= Ι,.,.,η); 所述轴联动表中的微线段 用于 控制 X轴产生轴位移,所述轴联动表中的控制节律 用于控制所述轴位移 之间的时间间隔;

将微线段 细分为步进量 5X k , 所述步进量∑5X k (k = mi , i= Ι,.,.,η), 所述 ι¾为 5X k 的个数, mi>2;

将控制节律 Ati细分为控制周期 St k , 细分为控制周期 St k , 所述控制周 期∑5t k (k= 1, ···,!¾ , i= Ι,.,.,η);

将 ι¾、 5t k 、 5X k 组成微线段 的细分表(ι¾, 5t k , 5X k ), 存入 X轴 的轴联动表文件;

步骤 2, 接收轴联动表 X 轴伺服驱动器通过串行接口从上位机接收轴联 动表文件并存储在文 件存储器中; 将轴联动表的首地址写入 L指针, 设置执行标志;

步骤 3 , 起点同步

起点同步模块通过联动接口从上位机接收联动 命令; 所述联动命令为 同步脉沖, 用于起点同步;

根据 L指针, 文件读取模块从所述 的细分表中读取 1¾写入 M计 数器; 读取 SX k 写入位置环计数器, 读取 St k 写入控制周期计时器, 启动控 制周期;

步骤 4, 终点同步

对于微线段 的每个步进量 5X k ( k = mi ), 终点同步模块根据 滞留脉沖 ^或超前时间 Pk , 同时或单独调整进给速度、 控制周期, 用于终 点同步;

读入细分表中下一个 5X k , 5t k , 直至 M计数器为 0;

步骤 5, 控制轴联动表终点

如果 L指针未指向轴联动表的末地址,则重复步骤 3至步骤 4,直至轴 联动表中的 ( i = l,..., n )全部执行完毕。

进一步地, 所述开放式数控系统中的起点同步与终点同步 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步骤 1中, 步进量为 L分割分量的微步。

进一步地, 所述开放式数控系统中的起点同步与终点同步 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步骤 4 中, 终点同步模块调整进给速度的方式为: 若控制周 期计时器定时到, 如果 ^≠0, X轴滞后, 继续进给, 直至 = 0, 根据 kA k 实时调整速度环给定值; 如果 = 0且 Pk ≠0, X轴超前, 根据 k 2 p k 实时调 整速度环给定值, 其中 k 2 为经验参数。

进一步地, 所述开放式数控系统中的起点同步与终点同步 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步骤 4 中, 终点同步模块调整控制周期的方式为: 若控制周 期计时器定时到, 如果 ≠0, X轴滞后, 继续进给, 直至 =0, 将 k 3 k 写入时滞补偿定时器 D, 实时调整下一个控制周期 St k 提前 k^ k 启动; 如果 k= 0 J- p k ≠0, X轴超前, 将 k 4 p k 写入时滞补偿定时器 D, 实时调整下一 个控制周期 5t k 延迟 k4 Pk 启动; 其中 k 3 、 ^为经验参数。

进一步地, 所述开放式数控系统中的起点同步与终点同步 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步骤 2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 201、 逻辑属性设置步骤 标轴的逻辑属性; 所述逻辑属性包括进给当量、 数据的字节数;

步骤 202、 伺服参数设置步骤 表, 设置并调整伺服参数; 所述伺服参数包括位置环比例系数、 速度环比 例系数、 速度环积分常数、 速度前馈系数、 加速度前馈系数、 电子齿轮传 动比中的一个或多个。

一种伺服驱动器, 其特征在于, 包括 PID控制器, 联动接口, 串行接 口, 文件读取模块, 起点同步模块, 终点同步模块;

PID控制器中包括位置环、速度环、电流环,用 于控制伺服电机的转角; 文件读取模块通过串行接口与上位机连接, 用于接收并存储上位机发 送的轴联动表; 将轴联动表的首地址写入 L指针, 设置执行标志;

所述轴联动表文件用于存储 X轴的轴联动表 ( i = Ι,. , ., η )及其细 分表(!¾, 5t k , 5X k ), 所述 用于控制 X轴的轴位移, 所述 5t k 为 按 mi细分后的控制周期,所述 5X k 为 ΔΧί按 mi细分后的步进量;所述 ι¾为 5X k 的个数;

所述轴联动表还包括特征表与伺服参数调整表 ; 所述特征表用于标记 坐标轴的逻辑属性, 所述逻辑属性包括进给当量、 数据的字节数; 所述伺 服参数调整表用于标记伺服参数的调整方向与 调整量, 所述伺服参数包括 位置环比例系数、 速度环比例系数、 速度环积分常数、 速度前馈系数、 加 速度前馈系数、 电子齿轮传动比中的一个或多个;

所述文件读取模块还用于从所述细分表中读取 步进量与控制周期, 从 所述特征表与伺服参数调整表中读取进给当量 、 数据的字节数, 设置坐标 轴的逻辑属性; 从所述伺服参数调整表中读取位置环比例系数 、 速度环比 例系数、 速度环积分常数、 速度前馈系数、 加速度前馈系数、 电子齿轮传 动比, 设置并调整伺服参数;

所述起点同步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联动接口接收 数据流控制器发送的联 动命令; 所述联动命令为一个同步脉沖, 用于起点同步; 根据 L指针, 从 所述细分表中读取 1¾写入 M计数器; 读取 5X k 写入位置环计数器, 启动位 置环的采样周期; 读取 St k 写入控制周期计时器, 启动位置环的控制周期; 所述终点同步模块根据滞留脉沖 ^或超前时间 Pk , 同时或单独调整进 给速度、 控制周期, 用于终点同步。

进一步地, 所述一种伺服驱动器, 其特征在于, 串行接口包括现场总 线、 RS232与 RS485接口、 USB接口、 移动存储器或无线接口。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对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 高性能伺服驱动器是高速高精度加工的基础技 术, L分割中的微线 段 ALi的起点同步与终点同步是数字控制的核心技 术。

在基于 IEEE定义的现有技术中,数控系统通过现场总 与伺服驱动器 连接, 微线段 ALi的起点同步取决于现场总线的周期通信中极 为复杂的同 步机制。 周期通信中过于复杂的起点同步机制是导致起 点不同步并进而产 生轮廓误差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发明基于数据流关联控制, 伺服驱动器通过实时联动接口和非实时 串行接口与上位机连接。 在刀路曲线的加工过程中, 伺服驱动器通过联动 接口接收数据流控制器发送的联动命令。 在发送端, 联动接口类似按控制 节律 ( i = l,..., n )不断地单向传输状态字的并行接口; 在接收端, 一个 伺服驱动器分别与联动接口的一个数据位连接 , 类似一根中断控制线。

所述联动接口具有筒单可靠的、 高速高精度多轴实时同步能力。 对于 联动坐标轴中的每个坐标轴来说, 本发明中的控制节律 Ati ( i = Ι,. , ., η )提 供了一个统一的标准时钟, 以极其筒单的技术手段实现了微线段 ALi的起 点同步。

2、 微线段 ALi的终点同步取决于动态时滞。

动态时滞导致坐标轴的位置累积误差。 多轴联动时, 每个坐标轴的位 置累积误差合成后形成的轮廓误差是影响加工 精度的主要因素, 在高速加 工时尤为显著。

在数字技术中, 时间控制是最筒单的。 在基于 IEEE定义的开放式数控 系统中, 时间被插补周期锁定为系统参数, 不是一个自由变量, 现有技术 只能直接以轮廓误差作为控制目标, 采用交叉耦合控制实现微线段 ALi的 终点同步。

交叉耦合控制必须在伺服驱动器之间建立相互 的耦合关系。 对于 3 轴 及 3轴以上的多轴系统, 交叉耦合控制必然产生组合爆炸等非线性复杂 性, 一般只能用于 2轴系统。

本发明基于数据流关联控制, 时间成为一个自由变量, 在位置环的采 样周期中设置控制周期, 根据控制周期中的滞留脉沖 或超前时间 Pk , 实 时调整进给速度与控制周期, 消除了滞留脉沖产生的坐标轴位置累积误差, 从而补偿因动态时滞而产生的轮廓误差, 实现微线段 ALi的终点同步。

本发明所提出的终点同步方法具有筒单、 维护调整方便等显著优点。

3、 本发明以轴的动态时滞作为控制目标, 从而将联动坐标轴解耦, 避 免了交叉耦合所产生的组合爆炸及其非线性复 杂性, 可用于 3轴及 3轴以 上的多轴系统。

4、 在基于 IEEE定义的现有技术中, 交叉耦合控制等时滞处理技术依 赖通过系统辨识、 建立数学模型与误差方程, 导致现有伺服驱动器成为所 谓的专家型系统, 即只有精通现代控制理论且实际经验丰富的专 家才能开 发的系统, 用户无法进行二次开发, 从而完全丧失了开放性。

在本发明中, 细分表中的 1¾, 5t k , 5X k , 可在 PC上通过计算机辅助数 字控制方法非实时地予以精细规划。 因而, 本发明所提出的起点同步与终 点同步方法是完全开放的。 附图说明 图 1为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基于控制流程的过程模 图;

图 2为起点同步与终点同步方法的控制流程示意 。 具体实施方式 数据流关联控制按照数字控制信息的生成、 分配、 发送、 执行的控制 流程配置控制资源。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控制流程划分为数字控制信 息生成 过程、 数字控制信息分配过程、 数字控制信息发送过程与数字控制信息执 行过程等四个子过程, 其体系结构解耦为数字控制信息生成部件、 数字控 制信息分配部件、 数字控制信息发送部件、 数字控制信息执行部件等四个 功能部件。

按照联动的坐标轴, 将 L分割 Li ( AXi、 Δγι, △ 、 ΔΑι, ΔΒι ) 按△ 、 Δγι, △ 、 ΔΑι, △:¾分离为 5个独立的轴联动表, 例如, 关于 ΔΧι ( i = 1,..., n ) 的 X轴联动表, 关于 Ayi ( i = 1,· · ·, n ) 的 y轴联动表, 等等。 进而, 如果将 X、 y、 Z、 A、 B等 5个坐标轴的轴联动表事先分配给 X、 y、 Z、 A、 B等运动控制系统, 轴联动表的分配过程则转化为非实时过 程。

图 1 为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基于控制流程的过程模型 图, 其中实线表示 实时过程, 虚线表示非实时过程。 过程模型图极为清晰地描述了开放式数 控系统的体系结构, 揭示了在不同的控制流程中合理配置控制资源 的技术 方案与关键技术。

数字控制信息生成部件为基于 PC的 CANC。

数字控制信息发送部件筒称为数据流控制器, 用于发送联动命令。 所述数据流控制器配置了用于数字控制的嵌入 式实时操作系统 NCOS ( NC Operating System )。所述 NCOS包括文件读取模块与开放式实时内核; 所述文件读取模块用于读取状态字、 随动表等标准化文件; 所述 NCOS用 于产生联动命令。

数字控制信息分配部件或嵌入 CANC或嵌入数据流控制器。 数据流控 制器亦可嵌入 CANCo

数字控制信息分配过程非实时化后, 在刀路曲线的实时控制过程中, 为控制相关坐标轴进行联动, 数据流控制器只须按照状态字指定的坐标轴 向相关伺服驱动器发送同步脉沖。 为叙述筒单起见, 将状态字控制下的这 组同步脉沖称之为联动命令。

这样一来, 所谓刀路曲线的实时控制过程, 就是开放式实时内核按照 随动表中的控制节律 ( i = 1,..., n ), 在状态字的控制下, 向相关伺服驱 动器单向发送联动命令; 相关伺服驱动器只须跟随联动命令, 将其轴联动 表中的坐标值增量逐次写入位置环, 驱动相应坐标轴联动产生合成位移。

随动表中设置状态字, 用于标识该刀路曲线中联动的坐标轴。 状态字 为一个字节, 字节的位数可以为 32、 16、 8。 例如, 8位状态字可指定 8个 联动的坐标轴。 从低位到高位, 状态字的每位控制一个坐标轴的使能状态 及数据通道。例如,状态字 " 11100000"指定 X、 y、 Z等 3轴、状态字 " 00011000" 指定 A、 B等 2轴。 状态字的位数与个数为用户参数。

伺服驱动器通过串行接口接收数控系统发送的 轴联动表。 所述串行接 口可以是任何标准串行接口, 包括现场总线、 RS232与 RS485接口、 USB 接口、 移动存储器、 无线接口等。 伺服驱动器通过联动接口接收数据流控制器发 送的联动命令。 在发送 端, 联动接口类似按控制节律 ( i = l , . . . , n )不断地单向传输状态字的并 行接口; 在接收端, 一个伺服驱动器分别与联动接口的一个数据位 连接, 类似一根中断控制线。

文件系统是在磁盘上组织文件的方法。例如, FAT( File Allocation Table ) 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标准文件系统。

在本发明中, 轴联动表文件采用符合 FAT等标准文件系统的标准文件 格式, 可以携带加工刀路曲线所需要的全部数字控制 信息。 伺服驱动器设 置一个文件存储器用于接收并存储轴联动表文 件, 并配置文件读取模块, 用于读取轴联动表文件中的控制信息。

轴联动表文件中设置轴联动表与特征表。

轴联动表用于存储坐标轴的 L分割分量即坐标轴的坐标值增量, 控制 坐标轴产生轴位移。例如 , X轴联动表存储 X轴的 L分割分量即 AXi( i = 1 , ... : η λ

特征表用于标识微线段 ALi中该坐标轴的逻辑属性; 坐标轴的逻辑属 性包括进给当量(纳米、 微米等)、 数据所占的字节数等。 因此, 在一次加 工过程中, 允许每个坐标轴具有不同的进给当量、 不同的数据字节数、 不 同的电子齿轮传动比, 以适应高速高精度加工的需要。

伺服驱动器采用 PID控制, 由位置环、 速度环、 电流环构成。 电流环 为内环, 位置环与速度环为外环。 伺服参数通常包括位置环比例系数、 速 度环比例系数、 速度环积分常数、 速度前馈系数、 加速度前馈系数、 电子 齿轮传动比等。

在每个轴联动表文件中还设置伺服参数调整表 , 针对每个需要调控的 微线段 调整表用于标识上述伺服参数的调整方向与调 整量。 用户在 使用过程中, 经过反复试凑, 针对具体控制对象完善具体环境中的调整量。

伺服驱动器接收联动表文件后进行初始化, 包括: 根据特征表设置轴 的逻辑属性, 根据伺服参数调整表设置伺服参数, 将轴联动表的首地址写 入 L指针, 设置执行标志等。

伺服驱动器接收联动命令后, 跟随联动命令, 根据 L指针从轴联动表 中读取微线段 写入位置环, 驱动坐标轴进给; L指针加 1 , 直至轴联 动表的终点 (L指针等于轴联动表的末地址), 关闭执行标志, 准备执行下 一条刀路曲线的轴联动表。

同步机制是数字控制的基础技术之一, 对于多轴联动, 高速高精度的 同步机制尤为重要。

在刀路曲线的实时控制过程中, 存在两种同步。

定义 1、 起点同步

进给微线段 ALi时, 如果所有参入联动的坐标轴同时开始进给, 这些 联动坐标轴称之为起点同步的。

定义 2、 终点同步

进给微线段 ALi时, 如果所有参入联动的坐标轴同时到达终点, 这些 联动坐标轴称之为终点同步的。

在刀路曲线的实时控制过程中,通过坐标轴联 动合成微线段 ALi,要求 所有参入联动的坐标轴同时满足起点同步与终 点同步。

本发明提出开放式数控系统中的一种起点同步 与终点同步方法, 其技 术原理如下。

第一、 坐标轴运动速度的不连续性。

加工曲线时, 坐标轴的运动速度必然产生跳变, 导致坐标轴运动速度 的不连续性, 这是离散运动学的基本特征之一。

例如, 将曲线离散为微线段 1^,.. . 1^。 在微线段 AL ^ALn之间, 坐标轴的进给速度必然产生跳变。

不仅如此, 在加工过程中, 各个坐标轴的跳变值差异很大。

联动轴的进给量小于主动轴的进给量, 联动轴进给速度的跳变值则必 然大于主动轴进给速度的跳变值。

以第 1象限第 1区间的逆圓为例。 从起点到特征点 (其坐标为 r / ^ , r / 2 ), 对于每条微线段 A Li, 联动轴 X的进给速度从 0逐渐增加到 0.7F , 其进给速度的总改变量大致为 0.7F。 主动轴 Y的进给速度则从 F逐渐减小 到 0.7F , 其进给速度的总改变量大致为 0.3F。 因此, 联动轴 X进给速度的 总改变量大致是主动轴 Y进给速度的总改变量的 2.3倍。

坐标轴进给速度的跳变不仅影响坐标轴的运动 平稳性, 更值得注意的 是, 主动轴进给速度的跳变值与联动轴进给速度的 跳变值之间的显著差异 是导致坐标轴不同步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 刀路曲线的数字映像在离散运动中的几何不变 量。 离散几何学研究刀路曲线的数字映像在离散运 动中的几何不变量, 发 明人发现, 其中两个最基本的几何不变量是:

1、 在步进型关联数据流中, 联动轴数据流是关于主动轴数据流的离散 分布。 在刀路曲线的实时控制过程中, 联动轴数据流的离散分布是离散运 动中的几何不变量。

特别是, 对于直线, 联动轴数据流的离散分布是周期分布, 其周期也 是离散运动中的几何不变量。

在基于 IEEE定义的现有开放式数控系统中,插补迭代 制方法往往产 生 "空穴"、对角包等冗余信息,破坏了联动轴数 流的离散分布与周期性。

2、 在增量型关联数据流中, L分割是离散运动中的几何不变量。

工件轮廓纯粹是一个几何问题, 刀路曲线也纯粹是一个几何问题。 在 满足运动学 /动力学约束的条件下, 离散几何规划的本质是获得 L分割以消 除离散运动产生的工件轮廓的非欧误差。

对于步进型关联数据流, 所有参入联动的坐标轴要么进给一个进给当 量, 要么不进给。 因而, 在刀路曲线的实时控制过程中, 起点同步与终点 同步是步进型关联数据流的内在属性。

对于增量型关联数据流,通过坐标轴联动合成 微线段 ALi,在离散运动 中, 要求所有参入联动的坐标轴同时满足起点同步 与终点同步。 进给速度 则是一个效率问题, 仅与工艺师所制定的加工工艺和机电系统的运 动学 /动 力学特征有关。 L分割与 T分割之间不存在耦合关系, L分割决定刀路曲线 的几何特征, T分割决定加工质量与加工效率。 因而, 在刀路曲线的实时控 制过程中, L分割作为刀路曲线的数字映像, 是离散运动中的几何不变量。

在运动学 /动力学约束的条件下, 离散运动规划的本质是最大程度地提 高坐标轴运动的平稳性与加工效率, 就加工质量与加工效率进行平衡。

在基于 IEEE定义的现有开放式数控系统中,时间被插 周期锁定为系 统参数, 不再是变量。 插补迭代控制将时间与刀路曲线的几何结构强 相关, 从而将时间、 空间、 工艺要求、 机电系统的运动学 /动力学特征全部紧密耦 合在一起。 由于时间被插补周期锁定, 不是变量, 调整进给速度时必须同 时调整 L分割与 T分割。 插补周期破坏了 L分割的不变性, 从而导致刀路 曲线的实时控制过程复杂化。

第三、 走停过程是数字控制的内在属性。 在数字控制中, 坐标轴的运动是离散运动, 如同电影、 电视一样, 在 微观上, 是一种走走停停的动态过程。

因而, 本发明提出步进量的概念。

所谓步进量, 可视为广义的步进脉沖, 即 1 个或多个脉沖。 步进量是 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在走停过程中, 走的步距为 1个或多个脉沖当量。

根据上述技术原理, 本发明对伺服驱动器的位置模式进行改进, 以 L 分割中的微线段 ALi的起点同步与终点同步作为控制目标。

在基于 IEEE定义的现有开放式数控系统中,通过现场 线连接伺服驱 动器与数控系统, 依靠周期通信中的极为复杂的同步机制实现起 点同步, 过于复杂的起点同步机制反而成为产生多轴不 同步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本发明中, 伺服驱动器通过联动接口接收开放式实时内核 发送的联 动命令, 对于微线段 ALi的起点同步, 具有高速高精度的多轴实时同步能 力。

微线段 ALi的终点同步涉及动态时滞。 在影响态时滞的诸多复杂因素 中, 摩擦力与切削力的变化产生坐标轴的负载变化 , 导致坐标轴进给速度 的变化, 这是产生动态时滞的主要原因。 交叉耦合是现有技术实现微线段 △Xi的终点同步的基本手段。

本发明实现微线段 ALi的终点同步的具体方式如下。

在基于 IEEE 定义的现有开放式数控系统中, 伺服驱动器跟随插补周 期, 通过现场总线接收坐标值增量与同步命令, 启动采样周期, 将坐标值 增量写入位置环, 计算速度环给定值并写入速度环, 计算电流环给定值并 写入电流环, 驱动坐标轴进给。 位置环的一个采样周期中产生的位置误差 只能累加到下一个采样周期, 进而逐步累积成为位置累积误差。 在这里, 采样周期是固定的, 等于或大于插补周期。

本发明基于数据流关联控制, 伺服驱动器通过联动接口接收联动命令, 启动采样周期, 根据 L指针从轴联动表中读取微线段 写入位置环, 计算速度环给定值并写入速度环, 计算电流环给定值并写入电流环, 驱动 坐标轴进给。 在这里, 采样周期不是固定的, 因控制节律 Ati而变。

设坐标轴为 X轴, 微线段 ( i = Ι,. , ., η ) 为其 L分割分量, 相应的 已规划进给速度为 ( i = l,..., n )。 由于 L分割是离散运动中的几何 不变量, 也是不变量, 且 = ?^ ^。 将 细分。

为了实时检测动态时滞, 本发明将位置环的采样周期细分为若干控制 周期, 伺服驱动器在一个采样周期中对微线段 实施位置控制时, 在控 制周期中实时检测动态时滞, 并根据控制周期中的滞留脉沖或超前时间, 对进给速度与控制周期进行实时调整, 从而对采样周期中产生的坐标轴位 置误差进行实时补偿, 实现 ALi的终点同步。

将 细分为 mi段:

5X k 称之为 的步进量。

相应地, 也细分为 mi段:

∑5t k =Δίι, k = 1,..., ι¾。

St k 称之为 的控制周期。

对于所有的微线段 ( i = l,..., n ),

( mi, 5t k , 5Xk ), k = 1,..., mi

称之为 的细分表。

位置环作为比例控制环节, 不存在位置超调, 只存在位置滞后。

在 5t k 期间, X轴应进给 5X k 。 控制周期计时器定时到, 如果反馈检测 的实时进给量为 5X k ', 小于 5X k ,位置环计数器存在残留值 5X k - 5X k '。 这 就表明, 负载较大, 动态时滞导致 X轴在进给 5X k 时的实际进给速度 R, x ' 过低, X轴位置滞后。

5X k - 5X k '称之为滞留脉沖, 表现为位置误差, 以^表之。

实际进给速度 R, x ' = ( 5X k - k ) / 5t k 过低, 进给速度应提速, 其增量 为正值: k / 5t k

k I Fi, x 称之为滞后时间, 以 ¾表之。

X轴不存在位置超调, 却可能存在时间超前。

X轴进给 SX k 完毕后, k = 0, 如果 St k 仍未结束, 控制周期计时器中 的实际值为 δ , 小于 5t k , 产生时间超前误差 5t k -5t k '。 这就表明, 负载较 小,动态时滞导致 X轴在进给 5X k 时的实际进给速度 R, x '过高, X轴时间超 前。

5t k - 5t k '称之为超前时间, 以 p k 表之。 超前时间表现为 X轴 "暂停" 时间过长。 实际进给速度 R, x ' =SX k / ( St k - Pk )过高, 进给速度应减速, 其增量 为负值: Fi, x - ( 5X k / 5t

X轴进给微线段 时, 按照控制周期 5t k 分 1¾次将 5X k 写入位置环。 控制周期计时器定时到, 实时检测进给 5X k 时的状态是位置滞后还是时间 超前, 从实时调整进给速度与控制周期两方面来补偿 动态时滞导致的位置 误差。

1 )、 实时调整进给速度

X轴进给微线段 时,在位置环的一个采样周期中,按照控制周 期 5t k 分 ι¾次将 5X k 写入位置环。 控制周期计时器定时到, 实时检测进给 5X k 时 的状态是位置滞后还是时间超前, 实时调整进给速度, 补偿动态时滞导致 的位置误差。

动态时滞是个性化的随机变量, 取决于以负载变化为主的许多非线性 的内外环境因素, 与特定的机电系统与具体的加工过程密不可分 。 因而, 上述进给速度的正增量 U St k 与负增量 Fi, x - ( 5X k / 5t k ' )、滞后时间 U Fi,x , 虽然与滞留脉沖 超前时间 Pk 强相关, 却只是理想状态下的理论估计值。 在工程技术上, 对于这些个性化的非线性随机变量, 通常采用经验参数进 行线性修正。

设 5t k 为控制周期, δν 为进给 5X k ' 实际耗费的时间, k 为滞留脉沖, 为滞后时间, p k 为超前时间。

若 X轴滞后, 控制周期 5t k 定时到, 位置环计数器不为 0, λι,≠0, 继续 进给, 直至 =0。 由于 艮小,设 k^ k 为进给速度正增量修正值,根据 k^ k 调整速度环给定值。

若 X轴超前, 位置环计数器为 0, k = 0, 控制周期 5t k 仍未结束, 此 时控制周期计时器之值即 5t k ', 由此可得到超前时间 Pk =5t k - 5t k '。 由于 Pk 很小, 设 k 2 p k 为进给速度负增量修正值, 根据 k 2 p k 调整速度环给定值。

均为经验参数, 与具体控制对象的具体环境有关, 用户在使用过 程中, 经过反复试凑, 针对具体控制对象的具体环境予以设定。

以进给 AXi为例, 说明调整速度前馈实时补偿动态时滞的过程。

发出定时信息, 检测滞留脉沖 。

如果 ≠0, X轴滞后, 继续进给, 直至 =0; 根据 调整速度环给 定值。 如果 λ 1 = 0且 Pl ≠0, X轴超前, 根据 k 2Pl 调整速度环给定值。

如此, 经过 1¾个控制周期后, 最终消除在采样周期中进给 时动态 时滞所产生的位置误差。

2 )、 实时调节控制周期

在位置环的一个采样周期中, 时间的分配并非只用于位置环、 速度环、 电流环的控制任务, 还包括其他辅助任务, 如监测外部与内部状态等。 采 样周期中这些用于辅助任务的时间成为 "暂停 "时间的一部分。

实时调节控制周期指的是, 在伺服驱动器实施位置控制时, 实时调节 控制周期 5t k 之间的时间间隔, 即走停过程中的 "暂停 "时间。

对于微线段 ALi的步进型关联数据流来说, 联动轴数据流的离散分布 是离散运动中的几何不变量, 其周期也是离散运动中的几何不变量。 设 X 轴为联动轴, 按照 的周期将 进一步细分, 例如, 的周期为 3 , 则按 3的整倍数(3、 6、 9等)细分。 如此细分后得到的坐标值增量称之为 微步。

由微步构成的刀路曲线的数字映像称之为微步 型关联数据流。

微线段 ALi微步化之后, 坐标轴在控制周期 5t k 内的进给量相等, 消除 了因进给量不同而产生的影响。

X轴进给微线段 时, 按照控制周期 5t k 分 1¾次将 5X k 写入位置环。 控制周期 5t k 定时到,实时检测进给 5X k 时的状态是位置滞后还是时间超前, 实时调整控制周期补偿动态时滞导致的位置误 差。

设 5t k 为控制周期, δν 为进给 5X k ' 实际耗费的时间, k 为滞留脉沖, 为滞后时间, p k 为超前时间。

若 X轴滞后, 控制周期计时器定时到, 位置环计数器不为 0, k ≠0, 继续进给, 直至 =0。 由于 艮小, 设 k^ k 为滞后时间修正值, 将!^^!^写 入时滞补偿定时器 D, 控制下一个控制周期提前 k^ k 启动, 也就是根据 k 实时调整下一个步进量写入位置环的时间间隔 。

若 X轴超前, 位置环计数器为 0, k = 0, 控制周期 5t k 仍未结束, 此 时控制周期计时器之值即 5t k ', 由此可得到超前时间 Pk =5t k - 5t k '。 由于 Pk 很小, 设 k4 Pk 为超前时间修正值, 将 k4 Pk 写入时滞补偿定时器 D, 控制下 一个控制周期延迟 k4 Pk 启动。 K 3 、 均为经验参数, 与具体控制对象的具体环境有关, 用户在使用过 程中, 经过反复试凑, 针对具体控制对象的具体环境予以设定。

以进给 为例, 说明采用步进量实时补偿动态时滞的过程。

发出定时信息, 检测滞留脉沖 。

如果滞留脉沖 ≠0, X轴滞后, 继续进给, 直至 = 0; 将 k 3 写入 时滞补偿定时器 D, 控制 δί 2 提前 k 3 启动。

如果滞留脉沖 λ 1= 0, X轴超前, 将 k 4Pl 写入时滞补偿定时器 D, 控制 5t 2 延迟 k4Pi启动。

如此, 经过 1¾个控制周期后, 最终消除在采样周期中进给 时动态 时滞所产生的位置误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为开放式数控系统提出一种起点与终点 的 同步方法。

以 X轴为例,图 2为其控制流程示意图,具体技术方案包括以 步骤。 步骤 1、 建立轴联动表的细分表;

规划刀路曲线的 L分割 ALi (i= Ι,.,.,η) 与 Τ分割 (i= Ι,.,.,η), 生成 X轴的轴联动表 (i= Ι,.,.,η); 所述轴联动表中的控制节律 用 于控制所述轴位移之间的时间间隔;

将微线段 细分为步进量 5X k , 所述步进量∑5X k (k = mi , i= Ι,.,.,η), 所述 ι¾为 5X k 的个数, mi>2;

将控制节律 Ati细分为控制周期 St k ,所述控制周期∑ ( k = 1,..., rtii , i = 1,..., η );

将 ι¾、 5t k 、 5X k 组成微线段 的细分表(ι¾, 5t k , 5X k ), 存入 X轴 的轴联动表文件;

步骤 2, 接收轴联动表

X 轴伺服驱动器通过串行接口从上位机接收轴联 动表文件并存储在文 件存储器中; 将轴联动表的首地址写入 L指针, 设置执行标志;

步骤 3, 起点同步

起点同步模块通过联动接口从上位机接收联动 命令; 所述联动命令为 同步脉沖, 用于起点同步; 根据 L指针, 文件读取模块从所述 的细分表中读取 mi写入 M计 数器; 读取 SX k 写入位置环计数器, 读取 St k 写入控制周期计时器, 启动控 制周期;

步骤 4, 终点同步

对于微线段 的每个步进量 5X k ( k = !¾ ), 终点同步模块根据 滞留脉沖 ^或超前时间 Pk , 实时调整进给速度、 控制周期, 用于终点同步; 读入细分表中下一个 5X k , 5t k , 直至 M计数器为 0;

步骤 5 , 控制轴联动表终点

如果 L指针未指向轴联动表的末地址,则重复步骤 3至步骤 4,直至轴 联动表中的 ( i = l ,.. ., n )全部执行完毕。

步骤 1中, 步进量为 L分割分量的微步。

步骤 4 中, 终点同步模块调整进给速度的方式为: 若控制周期计时器 定时到, 如果 ^≠0, X轴滞后, 继续进给, 直至 = 0, 根据 k^ k 实时调整 速度环给定值; 如果 = 0且 Pk ≠0, X轴超前, 根据 k 2 p k 实时调整速度环 给定值, 其中 、 k 2 为经验参数。

步骤 4 中, 终点同步模块调整控制周期的方式为: 若控制周期计时器 定时到, 如果 ≠0, X轴滞后, 继续进给, 直至 =0, 将 k^ k 写入时滞补 偿定时器 D, 实时调整下一个控制周期 St k 提前 k^ k 启动; 如果 = 0且 Pk ≠0, X轴超前, 将 k 4 p k 写入时滞补偿定时器 D, 实时调整下一个控制周期 5t k 延迟 k4 Pk 启动; 其中 k 3 、 ^为经验参数。

步骤 2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 201、 逻辑属性设置步骤 标轴的逻辑属性; 所述逻辑属性包括进给当量、 数据的字节数;

步骤 202、 伺服参数设置步骤 表, 设置并调整伺服参数; 所述伺服参数包括位置环比例系数、 速度环比 例系数、 速度环积分常数、 速度前馈系数、 加速度前馈系数、 电子齿轮传 动比中的一个或多个。 本发明为开放式数控系统提出一种伺服驱动器 ,其特征在于, 包括 PID 控制器, 联动接口, 串行接口, 文件读取模块, 起点同步模块, 终点同步 模块;

PID控制器中包括位置环、速度环、电流环,用 于控制伺服电机的转角; 文件读取模块通过串行接口与上位机连接, 用于接收并存储上位机发 送的轴联动表; 将轴联动表的首地址写入 L指针, 设置执行标志;

轴联动表文件用于存储 X轴的轴联动表 ( i = Ι,. , ., η )及其细分表 ( !¾, 5t k , 5X k ), 所述 用于控制 X轴的轴位移, 所述 5t k 为 按 1¾ 细分后的控制周期, 所述 5X k 为 按 1¾细分后的步进量; 所述 1¾为 5X k 的个数;

轴联动表还包括特征表与伺服参数调整表; 所述特征表用于标记坐标 轴的逻辑属性, 所述逻辑属性包括进给当量、 数据的字节数; 所述伺服参 数调整表用于标记伺服参数的调整方向与调整 量, 所述伺服参数包括位置 环比例系数、 速度环比例系数、 速度环积分常数、 速度前馈系数、 加速度 前馈系数、 电子齿轮传动比中的一个或多个;

文件读取模块还用于从所述细分表中读取步进 量与控制周期, 从所述 特征表与伺服参数调整表中读取进给当量、 数据的字节数, 设置坐标轴的 逻辑属性; 从所述伺服参数调整表中读取位置环比例系数 、 速度环比例系 数、 速度环积分常数、 速度前馈系数、 加速度前馈系数、 电子齿轮传动比, 设置并调整伺服参数;

起点同步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联动接口接收数据 流控制器发送的联动命 令; 所述联动命令为一个同步脉沖, 用于起点同步; 根据 L指针, 从所述 细分表中读取 1¾写入 M计数器; 读取 5X k 写入位置环计数器, 启动位置环 的采样周期; 读取 St k 写入控制周期计时器, 启动位置环的控制周期;

终点同步模块根据滞留脉沖 或超前时间 Pk , 同时或单独调整进给速 度、 控制周期, 用于终点同步。

串行接口包括现场总线、 RS232与 RS485接口、 USB接口、 移动存储 器或无线接口。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 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 不 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 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 推演或替换, 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