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MONITORING SYSTEM FOR TURBULENCE OF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UNDER WIND DRIFT SAND FLOW OR SAND DUST STORM ENVIRONMENT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3/173956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monitoring system for turbulence of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under a wind drift sand flow or sand dust storm environment comprises: a meteorological tower (6), a hot-wire bracket (9) and a plurality of observation frames (10), which are vertically and cooperatively arranged in parallel. The hot-wire bracket (9) is arranged close to the meteorological tower (6), and the plurality of observation frames (10) are symmetrically distributed on the two sides of a region formed by the meteorological tower (6) and the hot-wire bracket (9). The meteorological tower (6) is cooperatively provided thereon with a first group of experimental instruments for measurements; the hot-wire bracket (9) is cooperatively provided thereon with a hot-wire probe assembly (8); and each observation frame (10) is cooperatively provided thereon with a second group of experimental instruments for measurements. The monitoring system for turbulence of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under a wind drift sand flow or sand dust storm environment can realize the advantages of measuring a wall turbulence 3D structure with a high Reynolds number, measuring the flow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wind drift sand flow or sand dust storm, and synchronizing turbulence measurement with sand dust transport measurement.

Inventors:
ZHENG XIAOJING (CN)
BO TIANLI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2/001592
Publication Date:
November 28, 2013
Filing Date:
November 28, 2012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UNIV LANZHOU (CN)
ZHENG XIAOJING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G01W1/00
Foreign References:
CN102681030A2012-09-19
CN202583492U2012-12-05
CN201043947Y2008-04-02
US20080019299A12008-01-24
Other References:
DING, GUOAN ET AL.: "Low altitude wind characteristics in Wuhan district", PROFESSIONAL PAPERS OF DIFFUSION IN ATMOSPHERIC TURBULENCE AND POLLUTION, September 1982 (1982-09-01), pages 50 - 62
LI, QIUSHENG ET AL.: "Observation of wind profile and analysis of atmosphere boundary layer in urban areas",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 vol. 42, no. 12, December 2009 (2009-12-01), pages 83 - 90
Attorney, Agent or Firm:
BEIJING CHINAGOUB INTELLECTUAL PROPERTY AGENT LTD. (CN)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1. 一种风沙流或沙尘暴环境下大气边界层湍流监测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竖 直平行配合设置的气象塔、热线支架、 以及多个观测架, 所述热线支架靠近气象 塔设置,所述多个观测架对称分布在气象塔与热线支架形成区域的两侧; 在所述 气象塔上, 配合安装有第一组测量用实验仪器; 在热线支架上, 配合安装有热线 探头组件; 在每个观测架上, 配合安装有第二组测量用实验仪器。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风沙流或沙尘暴环境下大气边界层湍流监测系统, 其 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观测架、 气象塔与热线支架, 在水平面上呈金字塔形排布。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风沙流或沙尘暴环境下大气边界层湍流监测系统, 其 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观测架中, 每个观测架为 12-20m观测架。

4. 根据权利要求 1-3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沙流或沙尘暴环境下大气边界层湍流监 测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组测量用实验仪器, 包括数据采集器, 位于所述 数据采集器的上侧、且水平并行安装在气象塔的横向连接杆上的多个输沙强度探 头, 以及位于所述多个输沙强度探头的上方、且水平并行安装在气象塔的横向连 接杆上的多个测量单元; 所述多个输沙强度探头及多个测量单元, 分别与数据采 集器配合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风沙流或沙尘暴环境下大气边界层湍流监测系统, 其 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测量单元中, 每个测量单元包括位于气象塔一侧的三维超 声风速仪、 以及位于气象塔另一侧的温湿度计与粉尘仪; 所述三维超声风速仪、 温湿度计及粉尘仪, 分别与数据采集器配合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 1-3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沙流或沙尘暴环境下大气边界层湍流监 测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线探头组件, 包括移动终端, 以及位于移动终端的 上方、且水平并行安装在热线支架的横向连接杆上的多个热线探头; 在每个横向 连接杆的两端, 安装有位于热线支架两侧的两个热线探头; 每个热线探头, 分别 与移动终端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 1-3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沙流或沙尘暴环境下大气边界层湍流监 测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终端, 至少包括笔记本电脑。

8. 根据权利要求 1-3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沙流或沙尘暴环境下大气边界层湍流监 测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组测量用实验仪器, 包括数据采集器, 位于所述 数据采集器的上侧、且水平并行安装在观测架的横向连接杆上的多个输沙强度探 头, 以及位于所述多个输沙强度探头的上方、且水平并行安装在观测架的横向连 接杆上的多个测量单元;所述多个输沙强度探头及多个测量单元,分别与数据采 集器配合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风沙流或沙尘暴环境下大气边界层湍流监测系统, 其 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测量单元中, 每个测量单元包括位于观测架一侧的型号为 CAST3的三维超声风速仪、 以及位于观测架另一侧的型号为 HMP45C的温湿度计 与型号为 AQ-10的粉尘仪;所述型号为 CAST3的三维超声风速仪、型号为 HMP45C 的温湿度计及型号为 AQ- 10的粉尘仪, 分别与数据采集器配合连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风沙流或沙尘暴环境下大气边界层湍流监测系统,其 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连接相应实验仪器与数据采集器或移动终端的数据线, 以 及用于为各用电设备供电的供电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风沙流或沙尘暴环境下大气边界层湍流监 测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气象监测技术领域, 具体地, 涉及一种风沙流或沙尘暴环境下大气边界 层湍流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00021 在荒漠化地区, 经常发生包括空气与沙粒 (粒径在 100微米以上)、 以及空气与沙尘 (粒径在 100微米以下) 构成的一类气固两相流动的流场。 前者, 大多集中在距地面 2米以 下的高度内, 也称为地表风沙流 (即是土壤风蚀和荒漠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并因此加剧土 壤风蚀和荒漠化; 后者, 主要关注距地面数十米以下高度内的沙尘暴, 往往导致交通和通讯 中断以及空气质量下降, 甚至房屋和农作物受损及人员伤亡。

[0003] 例如, 2010年 4月 24-25日在甘肃发生的沙尘暴共造成甘肃 19个县约 132.56万人受 灾; 农作物受灾面积达 20.68 万公顷。 尽管有关风沙流或沙尘暴防治和预报的研究已 长达数 十年之久, 其局部治理也取得一定效果; 但是, 整体来看, 情况依然严峻: 一方面, 土壤风 蚀和荒漠化的面积仍在扩大, 程度还在加重, 耕地面积减少; 例如, 风沙灾害使得 50 年前 还是一片绿洲的甘肃民勤地区目前的荒漠化面 积达 94.5%左右; 另一方面, 沙尘暴仍在频 发; 例如, 在我国甘肃民勤地区, 2010年发生的沙尘暴高达 8次, 而 2009年的沙特阿拉伯 首都利雅得和澳大利亚悉尼, 以及 2011年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都分别遭遇了 20年来的最 强沙尘暴。 可见, 风沙流和沙尘暴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经济社会发 展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

[0004] 正如 Balachandar 等在流体力学年鉴上的文章中指出的: "湍流和多相流是流体力学 中最具挑战性的两个问题, ……, 当两者联合起来也会成为更加难以对付的挑战 "。 同时, 2010 年马鲁希奇等在其综述性文章指出: "近年来, 高雷诺数下的壁面边界湍流已经逐渐成 为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 对这一问题的理论、 标度律、 物理过程的理解、 实验技术以及数值 模拟仍存在着许多的挑战。"所以, 认识并揭示风沙流或沙尘暴这样一种大气边界 层的高雷 诺数壁湍流的特性和规律, 不仅对于风沙流输沙率的准确预测和沙尘暴预 报模式的改进起着 非常关键的作用, 有着重要的应用需求, 而且也是一个极其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科学问 题。

[0005] 但是, 在高雷诺数 (Re ) 壁湍流研究方面, 对于壁湍流平均流廓线的具体形式、 湍 流脉动强度随 Re变化的规律、 外区特大尺度结构的起源和标度及其时空演化 规律、 '-Γ 次 方谱的存在性等基本问题的认识尚在争议中。 而高 Re 壁湍流研究中的这些基础理论问题与 风沙流输沙率预测和沙尘暴预报准确性的提高 是十分相关的。 例如, 冯卡门常数的值和廓线 形式会直接影响对风沙流或沙尘暴演化过程的 数值计算, 而平均流廓线下限的位置可能对起 沙产生影响。

[0006】 在大气边界层湍流研究方面, 对大气边界层湍流结构的测量大多存在测量时 间较 短, 温度层结地表粗糙度、 来流特征等因素的影响不清楚等问题。 由此, 一方面导致所得结 果的差异较大, 另一方面也使得对莫宁 - 奥布霍夫理论的普适性、 脉动强度的各项异性特 征、 相干结构的产生机制等基本问题的认识, 以及风速谱的表征等存在争议。 在风沙流或沙 尘暴流场特性研究方面, 已有探索风沙流和沙尘暴与湍流结构相关性的 研究大都带有猜测性 质, 特别是对风沙流或沙尘暴的流场特性和流动结 构及其与起沙和沙尘输运的相互作用等这 些对认识和预测风沙流或沙尘暴十分重要的问 题, 己有的观测装置和观测数据还很难给出准 确的回答, 而已有的结论, 如犹他大学野外观测的结论, 是否能推广到风沙流或沙尘暴期间 的流场也还不得而知。

[0007] 可见, 需要对近地面风沙流或沙尘暴流场特性及其结 构开展更为有效的野外观测。

[0008]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无法对高雷诺 数壁湍流三 维结构进行测量、 无法对风沙流或沙尘暴流场特性进行测量、 以及没有实现将湍流测量与沙 尘输运测量同步等缺陷。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针对上述问题, 提出一种风沙流或沙尘暴环境下大气边界层湍 流监测系统, 以实现对高雷诺数壁湍流三维结构进行测量、 对风沙流或沙尘暴流场特性进行 测量、 以及将湍流测量与沙尘输运测量同歩的优点。

[0010]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风沙流或沙尘暴环境下大气边界 层湍流监测系统, 包括竖直平行配合设置的气象塔、 热线支架、 以及多个观测架, 所述热线 支架靠近气象塔设置, 所述多个观测架对称分布在气象塔与热线支架 形成区域的两侧; 在所 述气象塔上, 配合安装有第一组测量用实验仪器; 在热线支架上, 配合安装有热线探头组 件; 在每个观测架上, 配合安装有第二组测量用实验仪器。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多个观测架、 气象塔与热线支架, 在水平面上呈金字塔形排布。

[0012] 进一步地, 在所述多个观测架中, 每个观测架为 12-20m观测架。

[0013] 进一歩地, 所述第一组测量用实验仪器, 包括数据采集器, 位于所述数据采集器的 上侧、 且水平并行安装在气象塔的横向连接杆上的多 个输沙强度探头, 以及位于所述多个输 沙强度探头的上方、 且水平并行安装在气象塔的横向连接杆上的多 个测量单元; 所述多个输 沙强度探头及多个测量单元, 分别与数据采集器配合连接。 [0014] 进一步地, 在所述多个测量单元中, 每个测量单元包括位于气象塔一侧的三维超声 风速仪、 以及位于气象塔另一侧的温湿度计与粉尘仪; 所述三维超声风速仪、 温湿度计及粉 尘仪, 分别与数据采集器配合连接。

[0015] 进一歩地, 所述热线探头组件, 包括移动终端, 以及位于移动终端的上方、 且水平 并行安装在热线支架的横向连接杆上的多个热 线探头; 在每个横向连接杆的两端, 安装有位 于热线支架两侧的两个热线探头; 每个热线探头, 分别与移动终端连接。

[0016] 进一步地, 所述移动终端, 至少包括笔记本电脑。

[0017] 进一步地, 所述第二组测量用实验仪器, 包括数据采集器, 位于所述数据采集器的 上侧、 且水平并行安装在观测架的横向连接杆上的多 个输沙强度探头, 以及位于所述多个输 沙强度探头的上方、 且水平并行安装在观测架的横向连接杆上的多 个测量单元; 所述多个输 沙强度探头及多个测量单元, 分别与数据采集器配合连接。

[0018] 进一步地, 在所述多个测量单元中, 每个测量单元包括位于观测架一侧的型号为 CAST3 的三维超声风速仪、 以及位于观测架另一侧的型号为 HMP45C 的温湿度计与型号为 AQ-10的粉尘仪; 所述型号为 CAST3的三维超声风速仪、 型号为 HMP45C的温湿度计及型 号为 AQ-10的粉尘仪, 分别与数据采集器配合连接。

[0019] 进一步地, 以上所述的风沙流或沙尘暴环境下大气边界层 湍流监测系统, 还包括用 于连接相应实验仪器与数据采集器或移动终端 的数据线, 以及用于为各用电设备供电的供电 系统。

[0020] 本发明各实施例的风沙流或沙尘暴环境下大气 边界层湍流监测系统, 由于包括竖直 平行配合设置的气象塔、 热线支架、 以及多个观测架, 热线支架靠近气象塔设置, 多个观测 架对称分布在气象塔与热线支架形成区域的两 侧; 在所述气象塔上, 配合安装有第一组测量 用实验仪器; 在热线支架上, 配合安装有热线探头组件; 在每个观测架上, 配合安装有第二 组测量用实验仪器; 可以对野外高雷诺数情况下风速、 粉尘浓度、 输沙强度和温湿度等实施 全方位实时同步高频测量: 从而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法对高雷诺数壁湍 流三维结构进行测 量、 无法对风沙流或沙尘暴流场特性进行测量、 以及没有实现将湍流测量与沙尘输运测量同 步的缺陷, 以实现对高雷诺数壁湍流三维结构进行测量、 对风沙流或沙尘暴流场特性进行测 量、 以及将湍流测量与沙尘输运测量同步的优点。

[0021]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 阐述, 并且, 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 显而易见, 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 书、 权利要求书、 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0022]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 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23]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 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 与本发明的实施 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 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 1为根据本发明风沙流或沙尘暴环境下大气边 层湍流监测系统中气象塔、 热线支架和多 个 16m观测架在水平面上的金字塔形排布示意图;

图 2为根据风沙流或沙尘暴环境下大气边界层湍 监测系统中气象塔上测量用实验仪器的装 配结构示意图;

图 3为根据本发明风沙流或沙尘暴环境下大气边 层湍流监测系统中热线支架上热线探头的 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 4 为根据本发明风沙流或沙尘暴环境下大气边界 层湍流监测系统中 16m观测架上测量用 实验仪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4] 结合附图, 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

1-数据采集器; 2-输沙强度探头; 3-三维超声风速仪; 4-粉尘仪; 5-温湿度计; 6-气象塔; 7- 笔记本电脑; 8-热线探头; 9-热线支架; 10-16m观测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 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 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6】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 提供了一种风沙流或沙尘暴环境下大气边界层 湍流监测系统。 如图 1-图 4所示, 本实施例包括竖直平行配合设置的气象塔 (如气象塔 6)、 热线支架 (如 热线支架 9 )、 以及多个观测架, 热线支架靠近气象塔设置, 多个观测架对称分布在气象塔 与热线支架形成区域的两侧; 在气象塔上, 配合安装有第一组测量用实验仪器; 在热线支架 上, 配合安装有热线探头组件; 在每个观测架上, 配合安装有第二组测量用实验仪器; 还包 括用于为各用电设备供电的供电系统 (可以是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组成的 供电系 统)。 在多个观测架中, 每个观测架为 12-20m观测架 (优选为 16m观测架 10)。

[0027] 如图 1 所示, 上述多个观测架、 气象塔与热线支架, 在水平面上呈金字塔形排布。 气象塔和多个 16m 观测架在水平面上按照三角形列阵形式布置, 这样则可以对不同来流方 向的湍流结构进行测量, 从三维的角度来看, 形态类似于埃及的金字塔。

[0028] 如图 2 所示, 上述第一组测量用实验仪器, 包括数据采集器 (如数据采集器 1 ), 位 于数据采集器的上侧、 且水平并行安装在气象塔的横向通过数据线连 接杆上的多个输沙强度 探头 (如输沙强度探头 2 ), 以及位于多个输沙强度探头的上方、 且水平并行安装在气象塔 的横向通过数据线连接杆上的多个测量单元; 多个输沙强度探头及多个测量单元, 分别与数 据采集器配合通过数据线连接。 在多个测量单元中, 每个测量单元包括位于气象塔一侧的三 维超声风速仪 (如三维超声风速仪 3 )、 以及位于气象塔另一侧的温湿度计 (如温湿度计 5 ) 与粉尘仪 (如粉尘仪 4) ; 三维超声风速仪、 温湿度计及粉尘仪, 分别与数据采集器配合通 过数据线连接。

[0029] 在图 2 中, 多个输沙强度探头可以为 3个测量单元, 多个测量单元可以为 7个测量 单元。

[0030] 例如, 可以在气象塔上自下向上的 0.2m、 0.5m, lm、 2m、 4m、 8m、 12m、 16m、 24m 和 32m 处, 分别安装三维超声风速仪、 粉尘仪和温湿度计; 在气象塔底部 0.05m、 0.1m, 0.15m, 0.2m和 0.3m处, 分别安装输沙强度探头; 16m观测架上分别安装两台三维 超声风速仪、 两台粉尘仪、 两个输沙强度探头和一个温湿度计。

[0031] 如图 3 所示, 上述热线探头组件, 包括移动终端 (可以是笔记本电脑 7), 以及位于 移动终端的上方、 且水平并行安装在热线支架的横向通过数据线 连接杆上的多个热线探头; 在每个横向通过数据线连接杆的两端, 安装有位于热线支架两侧的两个热线探头; 每个热线 探头, 分别与移动终端通过数据线连接。

[0032] 在图 3中, 可以在热线支架的不同高度处安装有 16个野外热线风速仪的热线探头, 每个热线探头通过数据线与用于采集数据的笔 记本电脑相连。

[00331 如图 4 所示, 第二组测量用实验仪器, 包括数据采集器, 位于数据采集器的上侧、 且水平并行安装在观测架的横向通过数据线连 接杆上的多个输沙强度探头, 以及位于多个输 沙强度探头的上方、 且水平并行安装在观测架的横向通过数据线连 接杆上的多个测量单元; 多个输沙强度探头及多个测量单元, 分别与数据采集器配合通过数据线连接。 在多个测量单 元中, 每个测量单元包括位于观测架一侧的型号为 CAST3 的三维超声风速仪、 以及位于观 测架另一侧的型号为 HMP45C 的温湿度计与型号为 AQ-10的粉尘仪; 型号为 CAST3 的三 维超声风速仪、 型号为 HMP45C的温湿度计及型号为 AQ-10的粉尘仪, 分别与数据采集器 配合通过数据线连接。

[0034] 在图 4 中, 多个输沙强度探头可以为 2个测量单元, 多个测量单元可以为 2个测量 单元。

[0035] 在上述实施例中, 数据采集器, 用于采集气象塔和 16m 观测架上测量用实验仪器的 数据; 输沙强度探头, 用于测量风沙流的输沙强度; 三维超声风速仪, 用于测量三维风速; 粉尘仪, 用于测量粉尘浓度; 温湿度计, 用于测量大气温度和湿度; 移动终端 (如笔记本电 脑 7), 用于实时记录热线探头所感应到的风速。

[0036] 上述实施例的风沙流或沙尘暴环境下大气边界 层湍流监测系统, 涉及荒漠地表在起 沙与不起沙情况和不同层结条件下的风场、 粉尘、 温湿度的实时同步测量, 获得零压力梯度 近中性条件下高雷诺数壁湍流在风沙流或沙尘 暴情形的数据; 可以用于实现对荒漠地表在起 沙与不起沙情况和不同层结条件下的风场、 粉尘、 温湿度的实时同步测量, 获得零压力梯度 近中性条件下高雷诺数壁湍流在风沙流或沙尘 暴情形的数据。

[0037] 具体地, 上述实施例的风沙流或沙尘暴环境下大气边界 层湍流监测系统, 可以包括 一个气象高塔 (50-70m左右)、 热线观测架、 数十个高度在 16m左右的分别沿流向和展向布 置的观测架, 以及在其上梯度布置的三维超声风速仪、 热线风速仪、 粉尘仪、 温湿度仪、 数 据采集器和笔记本电脑等, 由此构成三维多点多要素梯度测量系统; 按照三角形列阵形式竖 直平行设置气象观测塔、 热线观测架和数十个 16m 的观测架, 在气象塔上安装有三维超声 风速仪、 温湿度计、 输沙强度探头和粉尘仪, 在热线支架上安装有热线探头, 在数十个 16m 观测架上安装有三维超声风速仪、 温湿度计、 输沙强度探头和粉尘仪; 在气象塔、 热线观测 架和观测架都独立安装数据采集器和笔记本电 脑。

[0038] 综上所述,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风沙流或沙尘暴环境下大 气边界层湍流监测系统, 由于包括竖直平行设置的气象塔、 热线支架与数十个 16m观测架, 在气象塔上安装有三维 超声风速仪、 粉尘仪、 温湿度计和输沙强度探头, 在热线支架上安装有室外热线风速仪的热 线探头, 在 16m 观测架上安装有三维超声风速仪、 粉尘仪、 温湿度计和输沙强度探头; 气 象塔和数十个 16m观测架都分别独立安装有数据采集器, 测量用实验仪器通过数据线与数 据采集器连接; 热线支架上的仪器通过数据线与笔记本电脑连 接; 可以对野外高雷诺数情况 下风速、 粉尘浓度、 输沙强度和温湿度等实施全方位实时同步高频 测量; 从而可以克服现有 技术中无法捕获高雷诺数壁湍流三维结构的缺 陷, 以实现三维、 多因素和实时同步的优点。

[0039]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 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其依然可以 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凡在 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