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MULTISTAGE CONDENSATION TYPE III ABSORPTION HEAT PUMP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3/170406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multistage condensation type III absorption heat pump comprising a first generator (1), a second generator (2), a first absorber (3), a second absorber (4), an absorber-generator (5), a first condenser (6), a second condenser (7), an evaporator (8), a first solution pump (9), a second solution pump (10), a third solution pump (11), a coolant pump (12), a throttle valve (13), a first solution heat exchanger (14), a second solution heat exchanger (15), and a vapor separation chamber (16). The first generator (1), the absorber-generator (5), the first absorber (3), the first solution pump (9), the second solution pump (10), the first solution heat exchanger (14), and the vapor separation chamber (16) form a solution cycle. The second generator (2), the second absorber (4), the third solution pump (11), and the second solution heat exchanger (15) form another solution cycle. The first generator (1) provides the first condenser (6) with a coolant vapor. The second generator (2) provides the second condenser (7) with the coolant vapor. The vapor separation chamber (16) provides the second absorber (4) with the coolant vapor. The first condenser (6) and the second condenser (7) provide the evaporator (8) with a coolant fluid respectively via the throttle valve (13) and the coolant pump (12). The evaporator (8) provides the first absorber (3) and the absorber-generator (5) with the coolant vapor. The first generator (1) utilizes high-temperature heat. The second generator (2) utilizes residual heat. The first absorber (3) and the first condenser (6) provide a main heat load. The second absorber (4) and the second condenser (7) release low-temperature heat.

Inventors:
LI HUAYU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2/001108
Publication Date:
November 21, 2013
Filing Date:
August 17, 2012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LI HUAYU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F25B15/12; F25B27/02; F25B30/04
Foreign References:
CN102287960A2011-12-21
CN102297541A2011-12-28
CN101349486A2009-01-21
CN2525445Y2002-12-11
JP2004257705A2004-09-16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主要由第一发生器、 第二发生器、 第一吸收器、 第二 吸收器、 吸收-发生器、 第一冷凝器、 第二冷凝器、 蒸发器、 第一溶液泵、 第二溶液泵、 第三 溶液泵、 冷剂液泵、 节流阀、 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分汽室所组成; 第二 吸收器 (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 ( 11 )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与第二发生器(2) 连通, 第二发生器 (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 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 第二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7)连通, 第二冷凝器 (7)还有冷剂液管 路经冷剂液泵 (12) 与蒸发器 (8)连通, 蒸发器 (8)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第一吸收器

( 3)和吸收-发生器(5)连通, 第一吸收器(3)还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发生器(5)连通, 吸收-发生器(5)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与第一发生 器(1)连通,第一发生器(1 )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和吸收-发生器(5〉 与分汽室 (16)连通, 分汽室 (16) 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10) 与第一吸收器 (3) 连通, 分汽室 (16)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 连通, 第一发生器 (1 ) 还有冷剂 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 (6〉连通, 第一冷凝器(6) 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阈 ( 13) 与蒸发 器(8)连通, 第一发生器(1 )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二发生器 (2)和蒸发器

(8)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一吸收器 (3)和第一冷凝器 (6)还分别有被加 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二吸收器 (4)和第二冷凝器 (7)还分别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 连通, 吸收-蒸发器 (5) 或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 泵。

2.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权利要求 1所述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第二蒸发器、 第二节流阀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将分汽室 (16)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 液泵 (10)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调整为分汽室(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10)和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9) 与第一吸收器 (3) 连通, 将第一吸收器 (3)有稀溶液管路直接与 吸收-发生器(5)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 (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9)与吸 收-发生器 ( 5)连通, 取消蒸发器 (8)与吸收-发生器(5)连通的冷剂蒸汽通道, 蒸发器(8) 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 (18) 与第二蒸发器 ( 17)连通, 第二蒸发器 ( 17) 还有冷剂 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 (5) 连通, 第二蒸发器(17) 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3.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权利要求 1所述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第三吸收器, 将第一吸收器(3)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发生器(5)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 器 (3)有稀溶液管路与第三吸收器 (20) 连通, 第三吸收器 (20) 再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 发生器(5)连通, 蒸发器(8)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 (20)连通, 第三吸收器 (20) 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4.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权利要求 2所述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第三吸收器, 将第一吸收器 (3) 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 与吸收 -发生 器(5)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 (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 19) 与第三吸收器

(20)连通, 第三吸收器 (20)再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发生器(5)连通, 第二蒸发器(17) 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20)连通, 第三吸收器(20)还有被加热介貭管路与外部 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权 利 要 求 书

5.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主要由第一发生器、 第二发生器、 第一吸收器、 第二 吸收器、 吸收-发生器、 第一冷凝器、 第二冷凝器、 蒸发器、 第一溶液泵、 第二溶液泵、 第三 溶液泵、 冷剂液泵、 节流阀、 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分汽室和溶液节流阀 所组成; 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1 )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与第 二发生器(2)连通, 第二发生器(2) 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15)与第二吸 收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7)连通,第二冷凝器(7) 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 ( 12) 与蒸发器 (8) 连通, 蒸发器(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 与第一吸收器 (3) 和吸收-发生器(5)连通, 第一吸收器(3) 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节流 阀 (21 )和吸收-发生器 (5) 与分汽室 (16)连通, 分汽室 (16) 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 液泵 (10) 与第一吸收器 (3) 连通, 分汽室 (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 (4)连 通, 吸收-发生器(5)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与第一 发生器 ( 1 )连通, 第一发生器(1 )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 与吸收 -发生 器(5)连通, 第一发生器 ( 1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 (6)连通, 第一冷凝器(6) 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 (13) 与蒸发器 (8)连通, 第一发生器 (1 )还有驱动热介貭管路 与外部连通, 第二发生器 (2) 和蒸发器 (8〉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一吸收 器(3)和第一冷凝器 (6)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二吸收器 (4)和第二冷 凝器(7 )还分别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吸收-蒸发器(5)或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 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6.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权利要求 5所述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取消溶液节流阀, 增加第二蒸发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将分汽室 (16)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 二溶液泵(10)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调整为分汽室(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 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 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 将第一吸收器 (3) 有浓溶液管路经溶 液节流阀(21 )和吸收-发生器 (5)与分汽室 ( 16)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3)有浓溶液管 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9)和吸收-发生器 (5)与分汽室 (16)连通, 取消蒸发器(8)与 吸收-发生器(5)连通的冷剂蒸汽通道, 将第一冷凝器(6)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13)与 蒸发器 (8) 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 (6)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 (13) 与第二蒸发器 ( 17) 连通, 第二蒸发器 ( 17)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5) 连通, 第二蒸发器(17)还 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7.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权利要求 5所述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第三吸收器, 将第一发生器 (1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 与吸收 -发生 器 (5 ) 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 (1 )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 与第三吸收器

(20)连通, 第三吸收器 (20)再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发生器 (5)连通, 蒸发器 (8)增设 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 (20)连通, 第三吸收器 (20)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8.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权利要求 6所述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第三吸收器, 将第一发生器 ( 1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 与吸收 -发生 器 (5) 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 14) 与笫三吸收器

(20)连通, 第三吸收器(20)再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发生器 (5)连通, 第二蒸发器 (17) 权 利 要 求 书 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20)连通, 第三吸收器(20)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 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9.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 1所述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三吸收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泵, 将吸收-发生器 (5)有稀 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与第一发生器(1 )连通调整为吸收- 发生器(5)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 (9)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9)与第三吸收器 (20) 连通, 第三吸收器(20)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 (23)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 14)与 第一发生器(1 )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1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和吸收- 发生器(5)与分汽室(16)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 14)与第三发生器(22)连通,第三发生器(22)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9) 和吸收-发生器(5)与分汽室(16)连通, 第三发生器(2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 器(20〉连通, 第三发生器(22)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三吸收器(20)还有 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10.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权利要求 2所述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 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三吸收器、 第四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換器, 将吸收-发生器(5) 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与第一发生器(1 )连通调整为 吸收-发生器 (5)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 (9)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4)与第三吸收器

(20)连通,第三吸收器 (20)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 (23)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 14) 与第一发生器(1 )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1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 )和吸 收-发生器 (5)与分汽室(16)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 器(14 )与第三发生器(22)连通, 第三发生器(22)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24)和吸收-发生器(5)与分汽室(16)连通, 第三发生器(22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 三吸收器(20)连通, 第三发生器(22)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三吸收器(20) 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11-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权利要求 5所述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 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三吸收器、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泵, 将吸收-发生器(5) 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与第一发生器(1 )连通调整为 吸收-发生器(5)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 (9)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9)与第三吸收器

(20)连通,第三吸收器 (20)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23)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 与第一发生器(1 )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1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 )与吸 收-发生器(5)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 ( 1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与第三 发生器(22)连通, 第三发生器(22)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9)与吸收- 发生器 (5)连通, 第三发生器(2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 (20)连通, 第三发生 器(22 )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三吸收器(20)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 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12.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权利要求 6所述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 增加第三发生器、 笫三吸收器、笫四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将吸收-发生器 (5) 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 (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 14)与第一发生器 ( 1 )连通调整为 权 利 要 求 书 吸收-发生器(5)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9)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4) 与第三吸收器 (20)连通,第三吸收器(20)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 (23)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 与第一发生器 (1 ) 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 (1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換器 (14) 与吸 收-发生器 (5)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与第三 发生器(22) 连通, 第三发生器 (22) 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4) 与吸收- 发生器(5)连通, 第三发生器 (2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20)连通, 第三发生 器 (22)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三吸收器 (20) 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 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13.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 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三吸收器、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泵, 将分汽室(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10)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调整为分汽室(16)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1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 与第三发生器 (22)连通, 第 三发生器(22) 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4)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 将第一 吸收器 (3) 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发生器 (5)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3) 有稀溶液管路经 第四溶液泵 (23) 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24) 与第三吸收器 (20) 连通, 第三吸收器 (20) 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 与吸收-发生器(5) 连通, 第三发生器 (22)还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 (20)连通, 第三发生器 (22) 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 通, 第三吸收器 (20)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14.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 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三吸收器、 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泵, 将分汽室 (16) 有浓 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9)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调整为分汽 室 (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 10) 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 与第三发生器 (22) 连通, 第三发生器(22〉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4)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 将第一吸收器 (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9)与吸收-发生器(5)连通调整为 第一吸收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23)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4)与第三吸收器

(20)连通,第三吸收器(20)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9)与吸收-发生器(5) 连通, 第三发生器(22)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 (20) 连通, 第三发生器 (22)还 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三吸收器(20) 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 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15.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权利要求 5所述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 取消溶液节流阔, 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三吸收器、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第四溶液热交换 器和第四溶液泵, 将分汽室 (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10)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 调整为分汽室 (16)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 19) 与第三发 生器(22)连通, 第三发生器 (22) 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24) 与第一吸收 器 (3) 连通, 将第一吸收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节流阀 (21 ) 和吸收-发生器(5) 与 分汽室(16)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23)和第四溶液热交 换器 (24) 与第三吸收器 (20) 连通, 第三吸收器 (20) 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 器 ( 19) 和吸收-发生器 (5) 与分汽室 (16)连通, 第三发生器 (2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 权 利 要 求 书 第三吸收器(20)连通,第三发生器(22)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三吸收器(20) 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16.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权利要求 6所述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 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三吸收器、 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泵, 将分汽室(16)有浓 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 1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9)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调整为分汽 室(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 1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9)与第三发生器(22) 连通,第三发生器(22)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24)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 将第一吸收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9)和吸收-发生器(5)与分汽室( 16) 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23)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24)与 第三吸收器 (20)连通, 第三吸收器 (20)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9〉和吸 收-发生器(5)与分汽室(16)连通,第三发生器(2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20) 连通, 第三发生器 (22)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三吸收器 (20)还有被加热介 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17.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权利要求 1所述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 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三吸收器、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泵, 将分汽室(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 10)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调整为分汽室(16)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9)与第三发生器 (22)连通, 第三发生器(22)再有 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24)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将第一 吸收器(3)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发生器(5)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 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4) 与第三吸收器(20)连通, 第三吸收器(20〉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 四溶液泵(23)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 19)与吸收-发生器 (5)连通, 第三发生器(22)还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20)连通, 第三发生器(22)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三吸收器(20)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18.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权利要求 2所述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 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三吸收器、 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泵, 将分汽室(16)有浓 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9)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调整为分汽 室(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9)与第三发生器(22)连通,第三发生器 (22) 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4〉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 将 第一吸收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9)与吸收-发生器(5)连通调整为第 一吸收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4)与第三吸收器(20)连通,第三吸收 器(20)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23)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9)与吸收-发生器 (5) 连通, 第三发生器 (2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20)连通, 第三发生器(22)还 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三吸收器 (20)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 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19.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权利要求 5所述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 取消溶液节流阔, 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三吸收器、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第四溶液热交换 器和第四溶液泵, 将分汽室(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 10)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 调整为分汽室(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 19)与第三发生器(22)连通, 第 权 利 要 求 书 三发生器(22)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4)与第一吸收 器(3)连通, 将第一吸收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节流阀 (21 )和吸收-发生器(5)与 分汽室(16)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4)与第三吸 收器(20)连通, 第三吸收器(20)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23)、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 19)和吸收-发生器(5)与分汽室(16)连通, 第三发生器 (22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 三吸收器(20)连通, 第三发生器 (22)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三吸收器(20) 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20.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权利要求 6所述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 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三吸收器、 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泵, 将分汽室(16)有浓 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 19)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调整为分汽 室(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9)与第三发生器 (22)连通,第三发生器(22) 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 1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4)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 将 第一吸收器 (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 19)和吸收-发生器 (5)与分汽室(16) 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4)与第三吸收器(20)连 通, 第三吸收器 (20)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23)、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9)和吸收 -发生器(5)与分汽室(16)连通, 第三发生器 (2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20) 连通, 第三发生器 (22)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三吸收器(20)还有冷却介质管 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21.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 1-4、 13-14、 Π- 18所述的任一分级冷 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节流阀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第一溶液泵 (9) 增设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与新增发生器 CA)连通, 新增发生器 (A)还有浓 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和吸收-发生器 (5)与分汽室(16)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

( 1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 (6)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 发生器 (A)连通后新增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 (B)与第一冷凝器 (6) 连通, 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 (6)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 收式热泵。

22.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 1-4、 13-14、 17-18所述的任一分级冷 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发生器、 新增节流阀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将第一溶液泵

(9)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 14)与第一发生器(1 )连通调整为第一溶液泵(9) 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1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和吸收发生器(5)与分汽室(16) 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 )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与新增发生器 (A)连通, 新增发生器(A)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和吸收-发生器(5)与分汽室(16) 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1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 )有 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后新增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B) 与第一冷凝器 (6)连通, 新增发生器 (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 (6)连通, 形成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23.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 1-4、 13-14、 17-18所述的任一分级冷 权 利 要 求 书 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发生器、 新增节流阀、 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溶液泵, 将第一溶液泵 (9)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 与第一发生器 (1) 连通调整为 第一溶液泵 (9) 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 与新增发生器 (A)连通, 新增发 生器 (A)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 (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 与第一发生器 ( 1 ) 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 ( 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和吸收-发生器 (5)与分 汽室(16)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 (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 第一溶液热 交换器 (14)和吸收-发生器 (5)与分汽室(16)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 (1)有冷剂蒸汽通道 与第一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后新 增发生器 (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 (B)与第一冷凝器(6)连通, 新增发生器(A)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 (6)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24.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权利要求 5-6、 15-16、 19-20所述的任一分级冷 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节流阀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第一溶液泵(9) 增设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 新增发生器 )还有浓 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 与吸收-发生器 (5)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 (1 ) 有冷剂蒸 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发生器(Α)连 通后新增发生器 (Α) 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 (Β) 与第一冷凝器(6)连通, 新增发生 器 (Α)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 (6) 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25.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权利要求 5-6、 15-16、 19-20所述的任一分级冷 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发生器、 新增节流阀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将第一溶液泵

(9)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与第一发生器(1 )连通调整为第一溶液泵(9) 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 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 ( 1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与吸收-发生器(5)连通调整为 第一发生器(1 )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发生器(Α)连通, 新增发生 器(Α)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与吸收-发生器 (5)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

(1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 发生器 (Α) 连通后新增发生器 (Α)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 (Β) 与第一冷凝器 (6) 连通, 新增发生器 (Α〉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 (6)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 收式热泵。

26.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权利要求 5-6、 15-16, 19-20所述的任一分级冷 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发生器、 新增节流阀、 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溶液泵, 将第一溶液泵 (9)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 与第一发生器 ( 1 )连通调整为 第一溶液泵 (9) 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 14) 与新增发生器 (Α) 连通, 新增发 生器 (Α) 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 (D) 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 与第一发生器(1 ) 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i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与吸收-发生器 (5)连通 调整为第一发生器 (1 ) 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 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 14) 与吸收-发生器(5) 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 ( 1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 (6)连通调整 为第一发生器 (1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发生器 (A)连通后新增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 路经新增节流阀(B)与第一冷凝器 (6)连通, 新增发生器 C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 权 利 要 求 书 凝器 (6)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27.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 7-8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 热泵中, 增加新增发生器、 新增节流阀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第一溶液泵(9)增设稀溶液管 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发生器 (A)连通, 新增发生器 (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 增溶液热交换器 (C) 与第三吸收器 (20)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 ( 1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 冷凝器 (6)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 (1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后新增发生 器 (A) 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 (B) 与第一冷凝器 (6) 连通, 新增发生器(A) 还有 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 (6)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28.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 7 8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 热泵中, 增加新增发生器、 新增节流阀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将第一溶液泵 (9)有稀溶液管 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 与第一发生器 (1 )连通调整为第一溶液泵 (9)有稀溶液管路 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 14)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 与第一发生器(1 ) 连通, 将第一发生 器(1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与第三吸收器(20)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

( 1) 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与新增发生器 (A)连通, 新增发生器 (A) 再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与第三吸收器(20)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1 )有冷 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发生器 (A) 连通后新增发生器 (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B)与第一冷凝器 (6)连通, 新增发 生器 (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 (6)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29.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 7-8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 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溶液泵,将第一溶液泵 (9) 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 14) 与第一发生器 ( 1 )连通调整为第一溶液泵 (9)有 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 与新增发生器 (A) 连通, 新增发生器(A〉再有浓溶 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 (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第一发生器(1 )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

( 1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与第三吸收器(20)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 ( 1 ) 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与第三吸收器(20〉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 ( 1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 (6)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 汽通道与新增发生器 (Α)连通后新增发生器 (Α)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Β)与第一 冷凝器(6)连通, 新增发生器 (Α)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 (6)连通, 形成分级冷 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30.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权利要求 9-12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发生器、 新增节流阀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第四溶液泵 (23)增设稀溶 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发生器(Α)连通, 新增发生器 (Α)还有浓溶液管路 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 与第三发生器(22)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1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 第一冷凝器 (6)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发生器(Α)连通后新增 发生器 CA) 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阕 (Β) 与第一冷凝器 (6) 连通, 新增发生器 (Α)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 (6) 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31.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权利要求 9-12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发生器、 新增节流阀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将第四溶液泵 (23)有稀溶 权 利 要 求 书 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 与第一发生器(1 )连通调整为第四溶液泵(23)有稀溶液 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 与第一发生器 ( 1 )连通, 将第一 发生器 ( 1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 )与第三发生器(22)连通调整为第一发 生器(1 )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 新增发生器 (A) 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 14)与第三发生器(22)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1 )有 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 (6)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 (1 )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发生器 (A) 连通后新增发生器 (A) 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阈 (B) 与第一冷凝器 (6) 连通, 新增发生器 (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 (6)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 泵。

32.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权利要求 9"12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发生器、 新增节流阀、 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溶液泵, 将第四溶液泵

(2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与第一发生器( 1 )连通调整为第四溶液泵(23) 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 与新增发生器 U) 连通, 新增发生器 (A) 再有浓 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 (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第一发生器 ( 1 )连通, 将第一发生 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与第三发生器(22)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

( 1 )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与第三发生器(23) 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 (1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 (6)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 )有 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发生器 (A)连通后新增发生器 (A) 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 (B) 与第一冷凝器 (6)连通, 新增发生器 (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 (6)连通, 形成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33.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权利要求 1-20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发生器、 新增吸收器、 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溶液泵, 将第一发生器

( 1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 (6)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 ( 1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 吸收器(E)连通, 新增吸收器(E)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 与新增发生器 (A) 连通, 新增发生器 (A) 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 与新增吸收器(E)连通, 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 (6)连通, 新增 发生器 (A)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新增吸收器 (E)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 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34.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权利要求 1-20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发生器、 新增吸收器、 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新增溶液泵、 新增冷凝器和 新增节流阀, 第一发生器(1 )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 (E)连通, 新增吸收器 (E) 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与新增发生器 (A)连通, 新增 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与新增吸收器 (E)连通, 新增发生器

(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凝器(F)连通, 新增冷凝器 (F)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 流阀 (B)与第一冷凝器 (6)连通, 新增发生器 (A)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新增 吸收器(E)和新增冷凝器 (F)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 吸收式热泵。

35.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权利要求 33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 权 利 要 求 书 热泵中, 取消第一吸收器 ( 3)与外部连通的被加热介质管路, 增加新增节流阔, 第一冷凝器 (6) 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 (B) 与第一吸收器 ( 3)连通后第一吸收器 (3) 再有冷 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 (E) 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36.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权利要求 1、 9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吸收-蒸发器, 将分汽 室(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 10)与第一吸收器 ( 3)连通调整为分汽室(16>有浓 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10) 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 与第一吸收器 (3) 连通, 将第一吸 收器(3)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发生器(5) 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 (3)有稀溶液管路经新 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吸收-蒸发器(H)连通, 新增吸收-蒸发器(H)再有稀溶液管路 与吸收-发生器 (5 ) 连通, 将蒸发器 (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调整为蒸 发器 (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蒸发器 (H)连通, 蒸发器 (8) 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 增冷剂液泵 ( I )与新增吸收-蒸发器(H)连通后新增吸收-蒸发器(H)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 第一吸收器 (3) 连通、 或第一冷凝器 (6) 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 (B) 与新增吸收- 蒸发器 (H) 连通后新增吸收-蒸发器 (H)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 (3) 连通, 形成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37.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权利要求 1、 9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吸收-蒸发器和新增溶 液泵, 将分汽室(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 10)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调整为分汽 室(16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 10)与新增吸收-蒸发器 (H)连通, 新增吸收-蒸发器

(H)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 将第一吸收器 (3) 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发生器 ( 5)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 (3)有稀溶液 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C) 与吸收-发生器 ( 5)连通, 将蒸发器 (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 第一吸收器 (3)连通调整为蒸发器(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蒸发器(H) 连通, 蒸 发器 (8) 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 (I ) 与新增吸收-蒸发器 (H) 连通后新增吸收- 蒸发器 (H)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 或第一冷凝器 (6)增设冷剂液管路 经新增节流阀(B)与新增吸收-蒸发器 (H)连通后新增吸收-蒸发器(H)再有冷剂蒸汽通道 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38.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权利要求 2、 10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吸收-蒸发器, 将分汽 室(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9)与第一吸收器 ( 3)连 通调整为分汽室(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9)和新增溶 液热交换器(C)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 将第一吸收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 换器(19)与吸收-发生器(5)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3 )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 器(《 与新增吸收-蒸发器(H)连通, 新增吸收-蒸发器(H) 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 交换器 (19) 与吸收-发生器 (5)连通, 将蒸发器 (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 ( 3) 连通调整为蒸发器 (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蒸发器(H)连通, 蒸发器(8)增设冷 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 ( I)与新增吸收-蒸发器(H)连通后新增吸收-蒸发器(H)再有冷 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 或第一冷凝器 (6)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 (B) 权 利 要 求 书 与新增吸收-蒸发器 (H) 连通后新增吸收-蒸发器 (H) 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 (3) 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39.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权利要求 2、 10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新增吸收-蒸发器和新增溶 液泵, 将分汽室 (16)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 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 与第一 吸收器(3)连通调整为分汽室(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 1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 与新增吸收-蒸发器(H)连通, 新增吸收-蒸发器 (H) 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 (D) 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 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 将第一吸收器 (3)有稀溶液管路 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 19)与吸收-发生器(5)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 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9)与吸收-发生器 (5)连通, 将蒸发器(8)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调整为蒸发器(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 -蒸发 器(H〉连通, 蒸发器(8)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 (I ) 与新增吸收-蒸发器 (H)连 通后新增吸收-蒸发器(H) 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 或第一冷凝器 (6) 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 (B)与新增吸收-蒸发器 (H)连通后新增吸收-蒸发器 (H)再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40.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 5、 11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吸收-蒸发器, 将分汽 室(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 10)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调整为分汽室(16)有浓 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10) 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 与第一吸收器 (3) 连通, 将第一吸 收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节流阀(21 )和吸收-发生器 (5)与分汽室 (16)连通调整为 第一吸收器 (3)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 与新增吸收-蒸发器 (H)连通, 新 增吸收-蒸发器(H)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节流阀(21 )和吸收-发生器 (5)与分汽室(16) 连通, 将蒸发器(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调整为蒸发器(8)有冷剂蒸汽 通道与新增吸收-蒸发器 (H) 连通, 蒸发器 (8) 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 (I ) 与新 增吸收-蒸发器(H)连通后新增吸收-蒸发器(H)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 或第一冷凝器 (6) 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 (B) 与新增吸收-蒸发器 (H) 连通后新增 吸收-蒸发器 (H)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 泵。

41.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 5、 11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式热泵中, 取消溶液节流阀, 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 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新增吸 收-蒸发器和新增溶液泵,将分汽室(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与第一吸收器(3) 连通调整为分汽室 (16)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10) 与新增吸收-蒸发器 (H)连通, 新增吸收-蒸发器 (H>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 (D) 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与第一 吸收器(3)连通, 将第一吸收器 (3)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节流阀 (21 )和吸收-发生器(5) 与分汽室(16)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和吸收- 发生器 (5) 与分汽室(16)连通, 将蒸发器(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调 整为蒸发器 (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蒸发器 (H) 连通, 蒸发器 (8) 增设冷剂液管 路经新增冷剂液泵(I )与新增吸收-蒸发器 (H)连通后新增吸收-蒸发器(H)再有冷剂蒸汽 权 利 要 求 书 通道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或第一冷凝器(6)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B)与新增 吸收-蒸发器(H)连通后新增吸收-蒸发器(H)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42.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 6、 12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吸收-蒸发器, 将分汽室(16)有浓 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 1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 19)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调整为分汽 室(〖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9)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 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 将第一吸收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 19)和吸 收-发生器(5)与分汽室(16)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 器(C)与新增吸收-蒸发器(H)连通, 新增吸收-蒸发器(H)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 交换器(19)和吸收-发生器(5)与分汽室(16〉连通, 将蒸发器 (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 一吸收器(3)连通调整为蒸发器(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蒸发器(H)连通, 蒸发 器(8)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I)与新增吸收-蒸发器(H)连通后新增吸收 -蒸发 器(H)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43.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 6、 12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吸收-蒸发器和新增溶液泵,将分汽 室(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 1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 19)与第一吸收器 (3)连 通调整为分汽室 ( 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9)与新增 吸收-蒸发器 (H)连通, 新增吸收-蒸发器(H)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D)和新增溶 液热交换器 (C)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 将第一吸收器 (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 换器(19)和吸收-发生器(5)与分汽室(16)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 (3)有稀溶液管路经 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9)和吸收-发生器 (5)与分汽室(16)连通, 将蒸发器(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调整为蒸发器(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 新增吸收-蒸发器 CH)连通, 蒸发器(8)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 (I )与新增吸收- 蒸发器(H)连通后新增吸收-蒸发器(H)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 形成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44.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 21-32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凝器和新增第二节流阀, 第一发生器(1 )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 凝器(F)连通, 新增冷凝器(F)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G)与第一冷凝器 (6) 连通, 新增冷凝器 (F)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45.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 21-32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新增第二溶液泵、 新增冷凝器和新增第二节流 W, 新增发生器 (A)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 (E)连通, 新增吸收器(E)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泵(L)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Κ)与新 增第二发生器 (J)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J)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Κ) 与新增吸收器 (Ε)连通, 新增第二发生器 (J)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凝器 (F)连通, 新增冷凝器(F)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笫二节流阀(G)与第一冷凝器 (6)连通, 新增笫二 发生器(J)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新增吸收器(Ε)和新增冷凝器(F)还分别有 权 利 要 求 书 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46.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权利要求 45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 热泵中, 增加新增第三节淹阀, 取消新增第二发生器 (J)与外部连通的驱动热介质管路, 第 一发生器(1 )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发生器(J)连通后新增第二发生器(J)还有冷 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三节流阀与新增冷凝器 (F>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47.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权利要求 1-46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式热泵中, 增加第三冷凝器和第二冷剂液泵, 分汽室 (16)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冷凝器

(25) 连通, 第三冷凝器 (2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 (26) 与蒸发器 (8)连通, 第三冷凝器 ( 16)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48.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权利要求 1-47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式热泵中, 增加再增发生器、 再增吸收器、 再增溶液热交换器和再增溶液泵, 将第二吸收器

(4) 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 ( 11 )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 15) 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 调整为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1 )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 15)与再增 吸收器(N)连通, 再增吸收器(N)再有稀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泵(P)和再增溶液热交换器

(0) 与第二发生器 (2) 连通, 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 15) 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0)与再 增发生器 (M) 连通, 再增发生器 (M) 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 与第二吸 收器(4)连通, 再增发生器(M)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再增吸收器(N)连通, 再增发生器 (M) 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再增吸收器 (N)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 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Description: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温余热利用热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余热资源较为丰富的场合, 采用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技术进行余热利用具有 比较好的节 能、 环保和经济效益。 在余热资源很丰富的场合, 若余热的温度相对较低, 或是用户的用热 温度要求相对较高, 此时低温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不直接进入低 温冷凝器, 而是采用分级 冷凝, 这能够实现余热介质温度的进一说步提升, 从而实现余热资源的深度利用。

利用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提升余热介质的温度过 程中, 要综合考虑驱动热介质、 余热介质 和冷却介质的情况。 采用非相变冷却介质时, 冷却端的数量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将有利于减 小冷却环节的传热温差, 提供热力学完善度; 考虑书到高温驱动热介质采用非相变介质和流 量 相对较小而导致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 为了减小传热温差、 降低不可逆传热程度, 可采用两 个高温发生器来实现溶液的分步发生; 考虑到余热介质为非相变介质情况, 采用两个或两个 以上低温发生器实现溶液的低温发生过程, 将提高热力学完善度。 采用回热流程并具有回热 冷却端或回热供热端时, 不仅能够减小冷却环节的传热温差, 同时也能够使得第三类吸收式 热泵的性能指数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连续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式热泵, 具体发明内容分项阐述如下-

1.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主要由第一发生器、 第二发生器、 第一吸收器、 第二 吸收器、 吸收-发生器、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 蒸发器、 第一溶液泵、 第二溶液泵、第三 溶液泵、 冷剂液泵、 节流阖、 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分汽室所组成; 第二 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二溶液 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 第二发生器还有 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 连通, 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 凝器连通, 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与蒸发 器连通, 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 分别与第一吸收器和吸收-发生器连通, 第一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发生器连 , 吸 收-发生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 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第一发生 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吸收- 生器与分汽室连通,分汽室还有浓溶液管路 第二溶液泵与第一吸收器连通, 分汽室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 第一发生器还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 第一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 连通, 第 一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二发生器和蒸发器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 外 部连通, 第一吸收器和第一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 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二吸收器和第二 冷凝器还分别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吸收-蒸发器或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 ,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2.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第 1 项所述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 加第二蒸发器、 第二节流阀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将分汽室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与第 一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分汽室有浓溶液管路经第 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 通,将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直接与吸收- 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 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发生器连通, 取消蒸发器与吸收-发生器连通的冷剂蒸汽通 , 蒸发 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第二蒸发器 连通, 第二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 发生器连通, 第二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3.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第 1项所述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 加第三吸收器,将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与 吸收-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 路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再有稀溶液 管路与吸收-发生器连通,蒸发器增设冷剂蒸 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 第三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 吸收式热泵。

4.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说是在第 2项所述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 加第三吸收器,将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发生器连通调整为 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 第三吸收器连通, 第三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 与吸收-发生器连通,第二蒸发器增设冷剂蒸 通书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 加 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5.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主要由第一发生器、 第二发生器、 第一吸收器、 第二 吸收器、 吸收-发生器、 第一冷凝器、 第二冷凝器、 蒸发器、 第一溶液泵、 第二溶液泵、 第三 溶液泵、 冷剂液泵、 节流阀、 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分汽室和溶液节流阀 所组成; 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二 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 第 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与第二吸收器连通, 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 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 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与蒸发 器连通, 蒸发器还有 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第一吸收器和吸收-发生 连通,第一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节 阀和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连通,分汽室还有 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与第一吸收器连通, 汽室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吸 收-发生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 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 第一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 器与吸收- 发生器连通, 第一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 通, 第一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 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 第一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二发生器和蒸发器 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一吸收器和第一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 管路与外 部连通,第二吸收器和第二冷凝器还分别有冷 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蒸发器或还有 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6.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第 5项所述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取 消溶液节流阀, 增加第二蒸发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将分汽室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分汽室有浓溶液管路 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 器连通,将第一吸收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节 流阀和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连通调整为第一 收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吸收 -发生器与分汽室连通, 取消蒸发器与吸收-发 生器连通的冷剂蒸汽通道, 将第一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 连通调整为第一冷 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第二蒸发器连通 ,第二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 连通, 第二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7.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第 5项所述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 说 明 书 加第三吸收器,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 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发生器连通调整为 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 第三吸收器连通, 第三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 与吸收-发生器连通,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通 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被加热 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8.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第 6项所述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 加第三吸收器,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 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发生器连通调整为 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 第三吸收器连通, 第三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 与吸收-发生器连通,第二蒸发器增设冷剂蒸 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被 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9.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第 1项所述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 加第三发生器、第三吸收器、第三溶液热交换 器和第四溶液泵, 将吸收-发生器有稀溶液管路 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 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发生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 一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 通, 第三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 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 器和 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 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 器连通,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 液热交换器和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连通,第 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 第三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三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10.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 2项所述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 加第三发生器、第三吸收器、第四溶液泵和第 四溶液热交换器, 将吸收-发生器有稀溶液管路 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 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发生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 一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 通, 第三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 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 器和 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 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 器连通,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 液热交换器和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连通,第 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 第三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三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11.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 5项所述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 加第三发生器、第三吸收器、第三溶液热交换 器和第四溶液泵, 将吸收-发生器有稀溶液管路 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 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发生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 一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 通, 第三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 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 器与 吸收-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 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 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与吸收-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 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 第三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三吸收器还有被加 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12.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 6项所述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 加第三发生器、第三吸收器、第四溶液泵和第 四溶液热交换器, 将吸收-发生器有稀溶液管路 说 明 书 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 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发生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 一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 通, 第三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 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 器与 吸收-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 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 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与吸收-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 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 第三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三吸收器还有被加 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13.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 1项所述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増 加第三发生器、 第三吸收器、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泵, 将分汽 室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与第一吸收器连 通调整为分汽室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 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 器与第 一吸收器连通,将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与 吸收-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 路经第四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 收器连通, 第三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 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 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三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 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14.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 2项所述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 加第三发生器、 第三吸收器、 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泵, 将分汽室有浓溶液管路经第 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 通调整为分汽室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 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 器与第 一吸收器连通,将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发生器连通调整为 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和第四溶 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 第三吸收器再 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 -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 第三 吸收器连通, 第三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三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 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15.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 5项所述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取 消溶液节流阀, 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三吸收器、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 四溶液泵, 将分汽室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与第一吸 收器连通调整为分汽室有浓溶液管 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 生器连通, 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 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将第一吸收 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节流阀和吸收-发生器 分汽室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 第四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 连通,第三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 热交换器和吸收 -发生器与分汽室连通,第三发 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 第三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 三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16.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 6项所述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 加第三发生器、 第三吸收器、 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泵, 将分汽室有浓溶液管路经第 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 通调整为分汽室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 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 器与第 说 明 书 一吸收器连通,将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连 调整为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 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 第三 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 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 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 第三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三吸收器还 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17.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 1项所述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 加第三发生器、 第三吸收器、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泵, 将分汽 室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与第一吸收器连 通调整为分汽室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 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 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 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 一吸收器连通,将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与 吸收-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 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 第三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和第 三 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 生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三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 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18.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 2项所述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 加第三发生器、 第三吸收器、 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泵, 将分汽室有浓溶液管路经第 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 通调整为分汽室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 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 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 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 一吸收器连通,将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发生器连通调整为 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 第三吸收器连通, 第三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 经第四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发 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 吸收器连通, 第三发生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三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 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19.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第 5项所述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取 消溶液节流闽, 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三吸收器、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 四溶液泵, 将分汽室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与第一吸 收器连通调整为分汽室有浓溶液管 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 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 四 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将第一吸收 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节流阀和吸收 -发生器与 分汽室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 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 第三吸 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第三溶液 热交换器和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连通,第三 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 第三发生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三 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20.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 6项所述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 加第三发生器、 第三吸收器、 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泵, 将分汽室有浓溶液管路经第 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 通调整为分汽室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 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 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 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 一吸收器连通,将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连 调整为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 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 第三吸收器再有稀 说 明 书 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 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 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 第三发生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三吸收器还有 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21.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第 1-4、 13-14、 17- 18项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 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发生器、 新增节流阀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第一溶液泵增设稀 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 通, 新增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 交换器和吸收 -发生器与分汽室连通,将第一发生器有冷剂 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调整为 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发生器连通 后新增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 第一冷凝器连通, 新增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 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 收式热泵。

22.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 1-4、 13-14、 17- 18项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 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发生器、 新增节流阀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将第一溶液泵有稀 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 通调整为第一溶液泵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 热交换器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 通, 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 交换器和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连通调整为第 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 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 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吸收 -发生器与分汽室连 通, 将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 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 增发生器连通后新增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 新增节流阀与第一冷凝器连通, 新增发生器还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23.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第 1-4、 13-14、 17- 18项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 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发生器、 新增节流阀、 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溶液泵, 将第 一溶液泵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 第一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一溶液泵有稀溶液管 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 新增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新 增 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 器和吸收- 发生器与分汽室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 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第一溶液热交换 器和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连通,将第一发生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 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发生器连通后新 增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第一 冷凝器连通, 新增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 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 热泵。

24.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第 5-6、 15-16、 19-20项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 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发生器、 新增节流阀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第一溶液泵增设稀 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 通, 新增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 交换器与吸收 -发生器连通,将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 第一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 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发生器连通后新增发 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第一冷凝 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 冷凝器连通,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

25.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第 5-6、 15-16、 19-20项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 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发生器、 新增节流阀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将第一溶液泵有稀 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 通调整为第一溶液泵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 热交换器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 通, 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 交换器与吸收-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 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 器连通,新增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 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将第一发生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一 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发生器连通后新 增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第一 冷凝器连通, 新增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 第一冷凝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26.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第 5-6、 15-16、 19-20项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 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发生器、 新增节流阈、 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溶液泵, 将第 一溶液泵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 第一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一溶液泵有稀溶液管 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说通, 新增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新 增 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 器与吸收- 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 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 -发生器连通,将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 第一书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冷剂 汽 通道与新增发生器连通后新增发生器再有冷剂 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第一冷凝器连通, 新增 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27.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 7-8项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 增加新增发生器、 新增节流阀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第一溶液泵增设稀溶液管路经新增 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 新增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 器与第三吸 收器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 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 道与新增发生器连通后新增发生器再有冷剂液 管路经新增节流阔与第一冷凝器连通, 新增发 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28.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 7-8项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 增加新增发生器、 新增节流阀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将第一溶液泵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 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一溶 液泵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 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 器与第三吸 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 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 新增发生 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 吸收器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 第一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 通道与新增发生器连通后新增发生器再有冷剂 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第一冷凝器连通, 新增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 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29.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 7-8项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 增加新增发生器、 新增节流阀、 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溶液泵, 将第一溶液泵有稀溶 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 调整为第一溶液泵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 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 新增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新 增溶液热交换器与 第一发生器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 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调整为 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 将第 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调 整为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发生器 连通后新增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 阀与第一冷凝器连通, 新增发生器还有冷剂蒸 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30.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第 9- 12项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 泵中, 增加新增发生器、 新增节流阀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第四溶液泵增设稀溶液管路经新 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 新增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 器与第三 发生器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 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 通道与新增发生器连通后新增发生器再有冷剂 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阈与第一冷凝器连通, 新增 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31.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第 9- 12项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 泵中, 增加新增发生器、 新增节流阔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将第四溶液泵有稀溶液管路经第 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调整说为第 四溶液泵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 新 增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 器与第三 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 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 新增发 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 三发书生器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 与第一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 汽通道与新增发生器连通后新增发生器再有冷 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第一冷凝器连通,新 增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 ,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32.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第 9-12项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 泵中, 增加新增发生器、 新增节流阀、 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溶液泵, 将第四溶液泵有稀 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 通调整为第四溶液泵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 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 新增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新 增溶液热交换器 与第一发生器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 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调整 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 器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 将 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 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发生 器连通后新增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 流阀与第一冷凝器连通, 新增发生器还有冷剂 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33.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第 1-20项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 泵中, 增加新增发生器、 新增吸收器、 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溶液泵, 将第一发生器有冷 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 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 新增吸 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 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 新增发生器还有 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 连通, 新增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 凝器连通, 新增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 外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34.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第 1-20项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 泵中, 增加新增发生器、 新增吸收器、 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新增溶液泵、 新增冷凝器和新增 节流阀, 第一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 通, 新增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 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 通, 新增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 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 新增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凝器连 通, 新增冷凝器还 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第一冷凝器连通 ,新增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 新增吸收器和新增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 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 热泵。

35.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第 33项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 取消第一吸收器与外部连通的被加热介质管路 , 增加新增节流阀, 第一冷凝器增设冷剂 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后第一 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36.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第 1、 9项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 泵中,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阔、新增 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吸收-蒸发器,将分汽室 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调 整为分汽室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新增 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将第一说吸 收器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 -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一 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 增吸收-蒸发器连通, 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稀 溶液管路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将蒸发器有冷 月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调整为蒸发器 冷 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蒸发器连通, 蒸发器增设书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与新 增吸收-蒸 发器连通后新增吸收 -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 或第一冷凝器增设冷剂液 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新增吸收-蒸发器连通后 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 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37.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第 1、 9项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 泵中,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新增 溶液热交换器、新增吸收-蒸发器和新增溶液 , 将分汽室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与第一吸 收器连通调整为分汽室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 液泵与新增吸收-蒸发器连通, 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 和新增溶液热 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将第一吸收器有稀 溶液管路与吸收 -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 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发 器连通,将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 器连通调整为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 收 -蒸发器连通,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 冷剂液泵与新增吸收-蒸发器连通后新增吸收 -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 或第一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 新增吸收 -蒸发器连通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 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38.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 2、 10项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 泵中, 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热 交换器和新增吸收-蒸发器,将分汽室有 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分汽室有浓溶液管路 经第二溶液泵、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 吸收器连通, 将第一吸收器有 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发生 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 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蒸发器连通, 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 交换 器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将蒸发器有冷剂蒸汽 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调整为蒸发器有冷剂蒸 通道与新增吸收-蒸发器连通, 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与新增 吸收-蒸发器连 通后新增吸收 -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 或第一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 新增节流阔与新增吸收-蒸发器连通后新增吸 -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 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39.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 2、 10项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 说 明 书 泵中,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阔、新增 溶液热交换器、新增吸收-蒸发器和新增溶液 , 将分汽室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 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分汽室有 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与新增吸收-蒸发器连通, 新增吸收-蒸发器再 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 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 将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 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发生器连通 整为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 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 -发生器连通,将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 吸收器连通 调整为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 -蒸发器连通,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 剂液 泵与新增吸收 -蒸发器连通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 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 或第一 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新增吸 收 -蒸发器连通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 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40.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 5、 11项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 泵中,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新增 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吸收-蒸发器,将分汽室 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调 整为分汽室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新增 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将第一吸收 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节流阀和吸收 -发生器与 分汽室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 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 -蒸发器连通,新 增吸收 -蒸发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节流阀和吸收- 生器与分汽室连通, 将蒸发器有冷剂 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调整为蒸发器有冷 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 -蒸发器连通,蒸发器增 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与新增吸收-蒸 器连通后新增吸收 -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 与第一吸收器连通、或第一冷凝器增设冷剂液 管路经新增节流阈与新增吸收 -蒸发器连通后新 增吸收 -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41-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 5、 11项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 泵中, 取消溶液节流阀, 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 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新增吸收- 蒸发器和新增溶液泵, 将分汽室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与第一吸 收器连通调整为分汽室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与新增吸收-蒸发 连通, 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 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 通, 将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节流阀 和吸收 发生器与分汽室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有稀溶 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吸收-发 生器与分汽室连通, 将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调 整为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 道与新增吸收-蒸发器连通, 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与新增 吸收-蒸发器连通 后新增吸收 -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 或第一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 增节流阀与新增吸收-蒸发器连通后新增吸收 -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42.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 6、 12项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 泵中, 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 吸收-蒸发器,将分汽室有浓溶液管路经 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 连通调整为分汽室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 泵、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 吸收器连通, 将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 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 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 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蒸发器连通, 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 交换器 和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连通,将蒸发器有冷剂 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调整为蒸发器有冷 说 明 书 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蒸发器连通, 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与新增 吸收-蒸 发器连通后新增吸收 -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式热泵。

43.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 6、 12项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 泵中, 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 吸收-蒸发器和新增溶液泵,将分汽室有 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分汽室有浓溶液管路 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 -蒸发器连通, 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稀溶液管 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 收器连通, 将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 溶液热交换器和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连通调 为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 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吸收-发生器与分 室连通,将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 器连通调整为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 收-蒸发器连通,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 冷剂液泵与新增吸收 -蒸发器连通后新增吸收 -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44.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 21-32项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 泵中,增加新增冷凝器和新增第二节流阖,第 一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凝器连通 , 新增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阖 与第一冷凝器连通, 新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 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45.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 21-32项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 泵中, 增加新增第二发生器、 新增吸收器、 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新增第二溶液泵、 新增 冷凝器和新增第二节流阀, 新增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 通, 新增吸收器还 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泵和新增第二溶 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发生器连通, 新增第二 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 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 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冷 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凝器连通, 新增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 与第一冷凝器 连通, 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 通, 新增吸收器和新增冷凝器还分别有 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46.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第 45项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 增加新增第三节流阀, 取消新增第二发生器与外部连通的驱动热介质 管路, 第一发生器 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发生器连通后新 增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三节流 阀与新增冷凝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47.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第 1-46项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 泵中, 增加第三冷凝器和第二冷剂液泵, 分汽室堦设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冷凝器连通, 第三 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蒸发 器连通, 第三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 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48.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是在第 1-47项所述的任一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 泵中, 增加再增发生器、 再增吸收器、 再增溶液热交换器和再增溶液泵, 将第二吸收器有稀 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 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 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再增吸 收器连通, 再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再增 溶液泵和再增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 , 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 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 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与再增发生器连 通, 再增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 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 再增发生器还有冷 剂蒸汽通道与再增吸收器连通, 再增发生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再增吸收器还有 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下面以图 1、 图 6和图 30所示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为例简要说 本发明: 图 1中,分汽室 16释放的冷剂蒸汽没有向第二冷凝器 7直接提供,而是进入第二吸收器 4被溶液吸收(即冷剂蒸汽实现冷凝)并放热 冷却介质, 这部分冷剂蒸汽通过余热介质在 第二发生器 2中的驱动作用被重新释放并向第二冷凝器 7提供, 带来如下效果:

(1)分汽室 16释放的冷剂蒸汽压力可比第二发生器 2产生的冷剂蒸汽压力低, 分汽室 16 溶液的出口浓度增大, 从而使第一吸收说器 3吸收冷剂蒸汽所产生的温度得以提高, 实现了余 热温度的分级提升。

(2)第二吸收器 4和第二冷凝器 7共同完成一部分余热负荷的温降过程, 有利于减小传热 温差。 书

(3)余热分别吸收-发生器 5、 第二发生器 2和蒸发器 8分别得以利用, 有利于深度利用余 热资源。

图 6中, 第一发生器 1和第三发生器 22均利用高温驱动热来实现溶液的高温发生过 , 第三发生器 22结合第三吸收器 20实现回热流程, 带来如下效果-

(1)分步实现溶液的高温发生过程, 减小传热温差, 降低不可逆传热程度, 能够实现高温 驱动热的深度利用或可利用不同品位的高温驱 动热。

(2)第三发生器 22结合第三吸收器 20实现回热, 其热负荷可调节, 使该类吸收式热泵具 有合理且连续性变化的性能指数。

图 30中,第二发生器 2和再增发生器 Μ分别利用余热来实现溶液的低温发生过程, 再增 发生器 Μ结合再增吸收器 Ν实现回热流程, 带来如下效果:

(1)分歩实现溶液的低温发生过程, 减小传热温差, 降低不可逆传热程度, 能够实现余热 的深度利用或可利用不同品位的余热。

(2)再增发生器 Μ结合再增吸收器 Ν实现回热, 其热负荷可调节, 使该类吸收式热泵具有 合理且连续性变化的性能指数。

附图说明:

图 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热泵第 1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 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热泵第 2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 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热泵第 3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 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热泵第 4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 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热泵第 5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 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热泵第 6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 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热泵第 7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 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热泵第 8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 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热泵第 9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 1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热泵第 10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 1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热泵第 11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 1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热泵第 12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 1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热泵第 13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 1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热泵第 14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 1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热泵第 15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 1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热泵第 16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 1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热泵第 17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 1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热泵第 18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 1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热泵第 19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 2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冷说凝第三类吸 式热泵第 20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 2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热泵第 21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 2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冷凝第月三类吸 式热泵第 22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 2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冷凝第三类书吸 式热泵第 23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 2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热泵第 2 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 2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热泵第 25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 2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热泵第 26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 2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热泵第 27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 2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热泵第 28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 2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热泵第 29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 3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热泵第 30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中, 1一第一发生器, 2—第二发生器, 3—第一吸收器, 4一第二吸收器, 5—吸收-发 生器, 6—第一冷凝器, 7—第二冷凝器, 8—蒸发器, 9~第一溶液泵, 10~第二溶液泵, 11 一第三溶液泵, 12—冷剂液泵, 13—节流阀, 14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5—第二溶液热交换 器, 汽室, 17—第二蒸发器, 18—第二节流阀, 19一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20~第三吸 收器, 21—溶液节流阀, 22—第三发生器, 23—第四溶液泵, 24—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25— 第三冷凝器, 26~第二冷剂液泵; A—新增发生器, B—新増节流阀, C一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1>~新增溶液泵, E—新增吸收器, F—新增冷凝器, G—新增第二节流阀, H—新增吸收 -蒸发 器, I一新增冷剂液泵, J一新增第二发生器, K一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L一新增第二溶液 泵; 再增发生器, N—再增吸收器, 0~再增溶液热交换器, P—再增溶液泵。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要说明的是, 在结构和流程的表述上, 非必要情况下不重复进行; 对显而易见的流 程不作表述。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 1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 的:

①结构上,它主要由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 、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吸收-发生器、 第一冷凝器、 第二冷凝器、 蒸发器、 第一溶液泵、 第二溶液泵、 第三溶液泵、 冷剂液泵、 节 流阀、 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分汽室所组成; 第二吸收器 4有稀溶液管路 经第三溶液泵 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15与第二发生器 2连通, 第二发生器 2还有浓溶液管 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15与第二吸收器 4连通,第二发生器 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 器 7连通,第二冷凝器 7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 12与蒸发器 8连通,蒸发器 8还有冷剂 蒸汽通道分别与第一吸收器 3和吸收-发生器 5连通, 第一吸收器 3还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 发生器 5连通, 吸收-发生器 5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 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与第 一发生器 1连通, 第一发生器 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和吸收-发生器 5与 分汽室 16连通, 分汽室 16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10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 分汽室 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 4连通, 第一发生器 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 6 连通,第一冷凝器 6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 13与蒸发器 8连通,第一发生器 1还有驱动热 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二发生器 2和蒸发器 8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一吸 收器 3和第一冷凝器 6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二吸收器 4和第二冷凝器 7 还分别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吸说收-蒸发器 5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 第二吸收器 4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泵 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15进入第二发 生器 2,余热介质流经第二发生器 2、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二冷凝器 7提供冷剂蒸 汽, 第二发生器 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书 15进入第二吸收器 4、 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 于冷却介质, 第二冷凝器 7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 第二冷凝器 7的冷剂液经 冷剂液泵 12加压进入蒸发器 8;第一吸收器 3的稀溶液进入吸收-发生器 5、吸收冷剂蒸汽并 分别放热于流经其内的溶液和被加热介质,吸 收-发生器 5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 9和第一溶 液热交换器 14进入第一发生器 1 , 驱动热介质流经第一发生器 1、 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 并向第一冷凝器 6提供冷剂蒸汽,第一发生器 1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降温降压后 再流经吸收-发生器 5、 吸热部分汽化后进入分汽室 16, 分汽室 16释放并向第二吸收器 4提 供冷剂蒸汽, 分汽室 16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 10加压进入第一吸收器 3、 吸收冷剂蒸汽并 放热于被加热介质; 第一冷凝器 6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 第一冷凝器 6的 冷剂液经节流阀 13节流进入蒸发器 8, 余热介质流经蒸发器 8、 加热进入其内的冷剂液成冷 剂蒸汽并向分别第一吸收器 3和吸收-发生器 5提供,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图 2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 的:

①结构上, 在图 1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第二蒸发器、 第二节流阀 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将分汽室 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10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调整 为分汽室 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1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将 第一吸收器 3有稀溶液管路直接与吸收-发生器 5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 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 三溶液热交换器 19与吸收-发生器 5连通,取消蒸发器 8与吸收-发生器 5连通的冷剂蒸汽通 道,蒸发器 8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 18与第二蒸发器 17连通,第二蒸发器 17还有冷 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 5连通, 第二蒸发器 17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 第一吸收器 3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进入吸收-发生器 5、 吸收冷 剂蒸汽并分别放热于流经其内的溶液和被加热 介质, 分汽室 16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 10和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进入第一吸收器 3、 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 蒸发器 8的冷 剂液分成两 ¾ 第一路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一吸收器 3提供, 第二路经第二节流闺 18节流后进入第二蒸发器 17、 吸收佘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发生器 5提供, 形成分级冷凝 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图 3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 的- ①结构上,在图 1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 收-发生器 5与外部连通 的被加热介质管路,增加第三吸收器,将第一 吸收器 3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发生器 5连通调 整为第一吸收器 3有稀溶液管路与第三吸收器 20连通, 第三吸收器 20再有稀溶液管路与吸 收-发生器 5连通,蒸发器 8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 20连通,第三吸收器 20还有被 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 第一吸收器 3的稀溶液进入第三吸收器 20、 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 质, 第三吸收器 20的稀溶液进入吸收-发生器 5、 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其内的溶液, 蒸发器 8的冷剂液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分别向第一 收器 3、吸收-发生器 5和第三吸收器 20提供,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图 4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说热泵中是这 实现的:

①结构上,它主要由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 、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吸收-发生器、 第一冷凝器、 第二冷凝器、 蒸发器、 第一溶液泵、 第二溶液泵、 第三溶液泵、 冷剂液泵、 节 流阀、 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分书汽室和溶液节流阀所组成; 第二吸收器 4 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 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15与第二发生器 2连通, 第二发生器 2 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15与第二吸收器 4连通,第二发生器 2还有冷剂蒸汽通 道与第二冷凝器 7连通,第二冷凝器 7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 12与蒸发器 8连通,蒸发 器 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第一吸收器 3和吸收-发生器 5连通,第一吸收器 3还有稀溶液 管路经溶液节流阀 21和吸收-发生器 5与分汽室 16连通, 分汽室 16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 溶液泵 10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 分汽室 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 4连通, 吸收- 发生器 5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 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与第一发生器 1连通,第一 发生器 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与吸收-发生器 5连通, 第一发生器 1还有 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 6连通,第一冷凝器 6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阔 13与蒸发器 8连 通, 第一发生器 1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二发生器 2和蒸发器 8还分别有余热 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一吸收器 3和第一冷凝器 6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二吸收器 4和第二冷凝器 7还分别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蒸 器 5还有被加热 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 第二吸收器 4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泵 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15进入第二发 生器 2,余热介质流经第二发生器 2、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二冷凝器 7提供冷剂蒸 汽, 第二发生器 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15进入第二吸收器 4、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 于冷却介质, 第二冷凝器 7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 第二冷凝器 7的冷剂液经 冷剂液泵 12加压进入蒸发器 8; 第一吸收器 3的稀溶液经溶液节流阀 21节流降压后再流经 吸收-发生器 5、 吸热部分汽化后进入分汽室 16, 分汽室 16释放并向第二吸收器 4提供冷剂 蒸汽, 分汽室 16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 10加压进入第一吸收器 3、 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 被加热介质; 吸收-发生器 5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 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进入第一发生 器 1,驱动热介质流经第一发生器 1、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一冷凝器 6提供冷剂蒸 汽, 第一发生器 1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 进入吸收-发生器 5、 吸收冷剂蒸汽并分 别放热于流经其内的溶液和被加热介质; 第一冷凝器 6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 液, 第一冷凝器 6的冷剂液经节流阀 13节流进入蒸发器 8, 余热介质流经蒸发器 8、 加热进 入其内的冷剂液成冷剂蒸汽并向分别第一吸收 器 3和吸收-发生器 5提供,形成分级冷凝第三 类吸收式热泵。

图 5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 的-

①结构上, 在图 4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取消溶液节流阀, 增加第二蒸 发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将分汽室 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10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 调整为分汽室 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1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 将第一吸收器 3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节流阀 21和吸收-发生器 5与分汽室 16连通调整为第一 吸收器 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和吸收-发生器 5与分汽室 16连通,取消蒸发 器 8与吸收-发生器 5连通的冷剂蒸汽通道, 将第一冷凝器 6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 13与蒸 发器 8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 6有冷剂说液管路经节流阀 13与第二蒸发器 17连通, 第二蒸发 器 1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 5连通,第二蒸发器 17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 第一吸收器 3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3之后再流经吸收-发生器 5、 吸热部分汽化后进入分汽室 16,分汽室 16的浓溶书液经第二溶液泵 1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 进入第一吸收器 3、 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 第一冷凝器 6的冷剂液经节流阀 13 节流进入第二蒸发器 17、 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发生器 5提供,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 类吸收式热泵。

图 6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 的:

①结构上,在图 1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 收-发生器 5与外部连通 的被加热介质管路, 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三吸收器、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泵, 将吸 收-发生器 5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 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与第一发生器 1连通调整 为吸收-发生器 5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 9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与第三吸收器 20连通 , 第三吸收器 20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 23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与第一发生器 1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 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和吸收-发生器 5与分汽室 16连通调整 为第一发生器 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与第三发生器 22连通, 第三发生器 22 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和吸收-发生器 5与分汽室 16连通, 第三发生器 22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 20连通, 第三发生器 22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三吸收器 20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 吸收-发生器 5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 9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进入第三吸 收器 20、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 第三吸收器 20的稀溶液经第四溶液泵 23和第 一溶液热交换器 14进入第一发生器 1 , 第一发生器 1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进入 第三发生器 22, 驱动热介质流经第三发生器 22、 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三吸收器 20提供冷剂蒸汽,第三发生器 22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之后再流经吸收-发生器 5、 吸热部分汽化后进入分汽室 16,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图 7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 的:

①结构上,在图 2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 收-发生器 5与外部连通 的被加热介质管路, 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三吸收器、 第四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将吸 收-发生器 5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 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与第一发生器 1连通调整 为吸收发生器 5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 9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24与第三吸收器 20连通, 第三吸收器 20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 23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与第一发生器 1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 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和吸收-发生器 5与分汽室 16连通调整 为第一发生器 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与第三发生器 22连通,第三发生器 22 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24和吸收-发生器 5与分汽室 16连通, 第三发生器 22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 20连通, 第三发生器 22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三吸收器 20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 吸收-发生器 5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 9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24进入第三吸 收器 20、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 第三吸收器 20的稀溶液经第四溶液泵 23和第 一溶液热交换器 14进入第一发生器 1, 第一发生器 1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进入 第三发生器 22, 驱动热介质流经第三发说生器 22、 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三吸收器 20提供冷剂蒸汽,第三发生器 22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2 之后再流经吸收-发生器 5、 吸热部分汽化后进入分汽室 16,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图 8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书 现的:

①结构上,在图 4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 收-发生器 5与外部连通 的被加热介质管路, 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三吸收器、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泵, 将吸 收-发生器 5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 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与第一发生器 1连通调整 为吸收-发生器 5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 9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与第三吸收器 20连通, 第三吸收器 20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 23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与第一发生器 1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 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与吸收-发生器 5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 器 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与第三发生器 22连通,第三发生器 22再有浓溶液 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与吸收-发生器 5连通,第三发生器 2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 吸收器 20连通,第三发生器 22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三吸收 20还有被加热 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 吸收-发生器 5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 9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进入第三吸 收器 20、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 第三吸收器 20的稀溶液经第四溶液泵 23和第 一溶液热交换器 14进入第一发生器 1 , 第一发生器 1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迸入 第三发生器 22, 驱动热介质流经第三发生器 22、 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三吸收器 20提供冷剂蒸汽,第三发生器 22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进入吸收-发生器 5、吸收 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其内的溶液,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图 9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 的:

①结构上,在图 5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 收-发生器 5与外部连通 的被加热介质管路, 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三吸收器、 第四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将吸 收-发生器 5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 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与第一发生器 1连通调整 为吸收-发生器 5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 9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24与第三吸收器 20连通, 第三吸收器 20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 23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 与第一发生器 1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 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与吸收-发生器 5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 器 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与第三发生器 22连通,第三发生器 22再有浓溶液 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24与吸收-发生器 5连通,第三发生器 2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 说 明 书 吸收器 20连通,第三发生器 22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三吸收 20还有被加热 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 吸收-发生器 5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 9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24进入第三吸 收器 20、 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 第三吸收器 20的稀溶液经第四溶液泵 23和第 一溶液热交换器 14进入第一发生器 1 , 第一发生器 1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进入 第三发生器 22, 驱动热介质流经第三发生器 22、 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三吸收器 20提供冷剂蒸汽,第三发生器 22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24进入吸收-发生器 5、吸收 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其内的溶液,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图 10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 的-

①结构上,在图 1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 收-发生器 5与外部连通 的被加热介质管路, 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三吸收器、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和第四溶液泵, 将分汽室 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10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调整为分汽 室 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1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与第三发生器 22连通, 第三发 生器 22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24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 将第一吸收器 3有稀 溶液管路与吸收-发生器 5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 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 23和第四溶 液热交换器 24与第三吸收器 20连通, 第三吸收器 20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与吸收-发生器 5连通, 第三发生器 2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 20连通, 第三发 生器 22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三吸收器 20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 第一吸收器 3的稀溶液经第四溶液泵 23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24进入第三吸 收器 20、 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 第三吸收器 20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进入吸收-发生器 5、 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其内的溶液; 分汽室 16的浓溶液经第二 溶液泵 1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进入第三发生器 22,驱动热介质流经第三发生器 22、加热 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三吸收器 20提供冷剂蒸汽, 第三发生器 22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 热交换器 24进入第一吸收器 3,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图 11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 的:

①结构上,在图 2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 收-发生器 5与外部连通 的被加热介质管路, 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三吸收器、 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泵, 将分 汽室 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1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调整为分 汽室 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1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与第三发生器 22连通, 第三 发生器 22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24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 将第一吸收器 3有 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与吸收-发生器 5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 3有稀溶液管路 经第四溶液泵 23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24与第三吸收器 20连通, 第三吸收器 20再有稀溶液 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与吸收-发生器 5连通,第三发生器 2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 吸收器 20连通,第三发生器 22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三吸收 20还有被加热 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 第一吸收器 3的稀溶液经第四溶液泵 23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24进入第三吸 收器 20、 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 第三吸收器 20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进入吸收-发生器 5、 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其内的溶液; 分汽室 16的浓溶液经第二 溶液泵 1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进入第三发生器 22,驱动热介质流经第三发生器 22、加热 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三吸收器 20提供冷剂蒸汽, 第三发生器 22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 热交换器 24进入第一吸收器 3,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图 12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 的:

①结构上,在图 4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 收-发生器 5与外部连通 的被加热介质管路, 取消溶液节流阀, 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三吸收器、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泵, 将分汽室 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10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调整为分汽室 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1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与第三发生器 22连通, 第三发生器 22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24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 将第 一吸收器 3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节流阀说 21和吸收-发生器 5与分汽室 16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 器 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 23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24与第三吸收器 20连通,第三吸收 器 20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和吸收-发生器 5与分汽室 16连通, 第三发生 器 2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 20连通,第书三发生器 22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 通, 第三吸收器 20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 第一吸收器 3的稀溶液经第四溶液泵 23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24进入第三吸 收器 20、 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 第三吸收器 20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之后流经吸收-发生器 5、 吸热部分汽化后进入分汽室 16; 分汽室 16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 泵 1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进入第三发生器 22,驱动热介质流经第三发生器 22、加热进入 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三吸收器 20提供冷剂蒸汽, 第三发生器 22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 换器 24进入第一吸收器 3,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图 13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 的-

①结构上,在图 5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 收-发生器 5与外部连通 的被加热介质管路, 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三吸收器、 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泵, 将分 汽室 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1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调整为分 汽室 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1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与第三发生器 22连通, 第三 发生器 22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2 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 将第一吸收器 3有 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和吸收-发生器 5与分汽室 16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 3有 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 23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24与第三吸收器 20连通, 第三吸收器 20 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和吸收-发生器 5与分汽室 16连通, 第三发生器 22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 20连通, 第三发生器 22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三吸收器 20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 第一吸收器 3的稀溶液经第四溶液泵 23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24进入第三吸 收器 20、 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 第三吸收器 20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之后流经吸收-发生器 5、 吸热部分汽化后进入分汽室 16; 分汽室 16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 泵 1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进入第三发生器 22,驱动热介质流经第三发生器 22、加热进入 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三吸收器 20提供冷剂蒸汽, 第三发生器 22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 换器 24进入第一吸收器 3,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图 14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 的- 说 明 书

①结构上,在图 1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 收-发生器 5与外部连通 的被加热介质管路, 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三吸收器、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和第四溶液泵, 将分汽室 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10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调整为分汽 室 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与第三发生器 22连通, 第三发生器 22再有浓溶 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1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24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 将第一吸收器 3有稀 溶液管路与吸收-发生器 5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 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24与 第三吸收器 20连通, 第三吸收器 20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 23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与吸收-发生器 5连通, 第三发生器 2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 20连通, 第三发 生器 22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三吸收器 20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 分汽室 16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进入第三发生器 22, 余热介质流 经第三发生器 22、 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三吸收器 20提供冷剂蒸汽, 第三发生器 2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 1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24迸入第一吸收器 3, 第一吸收器 3的稀 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24进入第三吸收器 20、 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冷却介质, 第三吸 收器 20的稀溶液经第四溶液泵 23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进入吸收-发生器 5、 吸收冷剂蒸 汽并放热于流经其内的溶液,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图 15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 的:

①结构上,在图 2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 收-发生器 5与外部连通 的被加热介质管路, 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三吸收器、 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泵, 将分 汽室 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1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调整为分 汽室 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与第三发生器 22连通, 第三发生器 22再有浓 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1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24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 将第一吸收器 3有 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与吸收-发生器 5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 3有稀溶液管路 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24与第三吸收器 20连通,第三吸收器 20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 23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与吸收-发生器 5连通, 第三发生器 2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 吸收器 20连通,第三发生器 22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三吸收器 20还有冷却介质 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 分汽室 16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进入第三发生器 22, 余热介质流 经第三发生器 22、 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三吸收器 20提供冷剂蒸汽, 第三发生器 2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 1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24进入第一吸收器 3, 第一吸收器 3的稀 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24进入第三吸收器 20、 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冷却介质, 第三吸 收器 20的稀溶液经第四溶液泵 23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进入吸收-发生器 5、 吸收冷剂蒸 汽并放热于流经其内的溶液,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图 16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 的:

①结构上,在图 4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 收-发生器 5与外部连通 的被加热介质管路, 取消溶液节流阀, 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三吸收器、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泵, 将分汽室 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10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调整为分汽室 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与第三发生器 22连通, 第三发 生器 22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1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24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将第 一吸收器 3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节流阀 21和吸收-发生器 5与分汽室 16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 器 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24与第三吸收器 20连通,第三吸收器 20再有稀溶液 管路经第四溶液泵 23、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和吸收-发生器 5与分汽室 16连通, 第三发生 器 2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 20连通,第三发生器 22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三吸收器 20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 汽室 16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进入第三发生器 22, 余热介质流经 第三发生器 22、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三吸收器 20提供冷剂蒸汽,第三发生器 22的 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 1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24进入第一吸收器 3, 第一吸收器 3的稀溶液 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24进入第三吸收器 20、 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冷却介质, 第三吸收器 20的稀溶液经第四溶液泵 23和第三溶说液热交换器 19之后流经吸收-发生器 5、吸热部分汽化 后进入分汽室 16,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图 17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 的-

①结构上, 在图 1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书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发生器、 新增节流阀 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第一溶液泵 增设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与新增发生器 A 连通, 新增发生器 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和吸收-发生器 5与分汽室 16连 通, 将第一发生器 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 6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 1有冷剂蒸汽通 道与新增发生器 A连通后新增发生器 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 B与第一冷凝器 6连通, 新增发生器 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 6连通。

②流程上,第一发生器 1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新增发生器 A作驱动热介质,吸收 -发生 器 5的部分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 9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迸入新增发生器 A, 冷剂蒸汽流经 新增发生器 A、 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一冷凝器 6提供冷剂蒸汽, 新增发生器 A的 浓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之后流经吸收-发生器 5、吸热部分汽化后进入分汽室 16,流经 新增发生器 A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 再经新增节流阀 B节流进入第一冷凝器 6, 形成分 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图 18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 的:

①结构上, 在图 1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发生器、 新增节流阀 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将第一溶液泵 9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与第一发生器 1 连通调整为第一溶液泵 9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与第一 发生器 1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 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和吸收-发生器 5与分 汽室 16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 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与新增发生器 A连通, 新增发生器 A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和吸收-发生器 5与分汽室 16连通,将 第一发生器 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 6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 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 增发生器 A连通后新增发生器 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 B与第一冷凝器 6连通, 新增 发生器 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 6连通。

②流程上,第一发生器 1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新增发生器 A作驱动热介质,吸收 -发生 器 5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 9、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进入第一发生器 1, 第一发生器 1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进入新增发生器 A,冷剂蒸汽流经新增发生 器 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一冷凝器 6提供冷剂蒸汽, 新增发生器 A的浓溶液经 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之后流经吸收-发生器 5、 吸热部分汽化后进入分汽室 16, 流经新增发 生器 A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 再经新增节流阀 B节流进入第一冷凝器 6, 形成分级冷凝 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图 19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 的-

①结构上, 在图 1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 增发生器、新增节流阀、 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溶液泵,将第一溶液 泵 9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与第 一发生器 1连通调整为第一溶液泵 9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与新增发生器 A连 通, 新增发生器 A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 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与第一发生器 1连 通,将第一发生器 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和吸收-发生器 5与分汽室 16连通 调整为第一发生器 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说增溶液热交换器 (:、 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和吸收-发 生器 5与分汽室 16连通,将第一发生器 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 6连通调整为第一发 生器 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发生器 A连通后新增发生器 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阈 B 与第一冷凝器 6连通, 新增发生器 A还有冷剂蒸汽书通道与第一冷凝器 6连通。

②流程上,第一发生器 1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新增发生器 A作驱动热介质,吸收 -发生 器 5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 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进入新增发生器 A, 冷剂蒸汽流经新增 发生器 A、 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一冷凝器 6提供冷剂蒸汽, 新增发生器 A的浓溶 液经新增溶液泵 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进入第一发生器 1 , 流经新增发生器 A的冷剂蒸汽 放热成冷剂液、 再经新增节流阀 B节流进入第一冷凝器 6, 第一发生器 1的浓溶液经新增溶 液热交换器 C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之后流经吸收-发生器 5、 吸热部分汽化后进入分汽室 16,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图 20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 的-

①结构上,在图 1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 收-发生器 5与外部连通 的被加热介质管路, 增加新增发生器、 新增吸收器、 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溶液泵, 将第 一发生器 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 6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 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 吸收器 E连通, 新增吸收器 E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 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与新增 发生器 A连通, 新增发生器 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与新增吸收器 E连通, 新增发生器 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 6连通, 新增发生器 A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 外部连通, 新增吸收器 E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 第一发生器 1产生的冷剂蒸汽进入新增吸收器 E, 新增吸收器 E的稀溶液经 新增溶液泵 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进入新增发生器 A,驱动热介质流经新增发生器 A、加热 迸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一冷凝器 6提供冷剂蒸汽, 新增发生器 A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热 交换器 C迸入新增吸收器 E、 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 式热泵。

图 21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 的-

①结构上,在图 1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 收-发生器 5与外部连通 的被加热介质管路, 增加新增发生器、 新增吸收器、 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新增溶液泵、 新增 冷凝器和新增节流阀, 第一发生器 1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 E连通, 新增吸收器 E 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 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与新增发生器 A连通, 新增发生器 A 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与新增吸收器 E连通, 新增发生器 A还有冷剂蒸汽通 道与新增冷凝器 F连通,新增冷凝器 F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 B与第一冷凝器 6连通, 新增发生器 A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新增吸收器 E和新增冷凝器 F还分别有被加 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 第一发生器 1产生的冷剂蒸汽分别向第一冷凝器 6和新增吸收器 E提供, 新 增吸收器 E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泵 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进入新增发生器 A, 驱动热介质 流经新增发生器4、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 向新增冷凝器 F提供冷剂蒸汽,新增发生器 A 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进入新增吸收器 E、 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 新 增冷凝器 F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 新增冷凝器 F的冷剂液经新增节流阀 B 节流进入第一冷凝器 6, 形成分级冷凝说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图 22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 的- 在图 20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 一吸收器 3与外部连通的被加热介 质管路, 增加新增节流阖 B, 第一冷凝器 6增设冷书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阖 B与第一吸收器 3 连通后第一吸收器 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 E连通; 第一冷凝器 6的冷剂液分成两 ¾ ~第一路经节流阀 13节流进入蒸发器 8, 第二路经新增节流阀 B节流之后流经第一吸收 器 3、 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新增吸收器 E提供,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图 23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 的-

①结构上,在图 1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 收-发生器 5与外部连通 的被加热介质管路, 增加新增冷剂液泵、 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吸收-蒸发器, 将分汽室 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10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调整为分汽室 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 溶液泵 10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将第一吸收器 3有稀溶液管路直接与 吸收-发生器 5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 3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与新增吸收-蒸 发器 H连通, 新增吸收蒸发器 H再有稀溶液管路直接与吸收-发生器 5连通, 将蒸发器 8有 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调整为蒸发器 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蒸发器 H连 通, 蒸发器 8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 I与新增吸收-蒸发器 H连通后新增吸收-蒸发 器 H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

②流程上, 分汽室 16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 10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进入第一吸收器 3、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一 收器 3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进入新 增吸收 -蒸发器11、 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其内的冷剂液, 新增吸收-蒸发器 H的稀溶液 进入吸收-发生器 5; 蒸发器 8的冷剂液分成两路——第一路吸收余热成冷 蒸汽并分别向新 增吸收-蒸发器 H和吸收-发生器 5提供,第二路经新增冷剂液泵 I加压后流经新增吸收 -蒸发 器11、 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一吸收器 3提供,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图 24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 的-

①结构上,在图 1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 收-发生器 5与外部连通 的被加热介质管路,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新增 溶液热交换器、新增吸收-蒸发器和新增溶液 , 将分汽室 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10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调整为分汽室 16有浓溶液管 路经第二溶液泵 10与新增吸收-蒸发器 H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 H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 液泵 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 将第一吸收器 3有稀溶液管路直接与吸 收-发生器 5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 3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与吸收-发生器 5 连通, 将蒸发器 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调整为蒸发器 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 增吸收-蒸发器 H连通, 蒸发器 8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 I与新增吸收-蒸发器 H连 通后新增吸收-蒸发器 H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

②流程上, 分汽室 16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 10进入新增吸收 -蒸发器11、 吸收冷剂蒸汽 并放热于流经其内的冷剂液,新增吸收-蒸发 H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泵 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 器 C进入第一吸收器 3、 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 第一吸收器 3的稀溶液经新增 溶液热交换器 C进入吸收-发生器 5; 蒸发器 8的冷剂液分成两路——第一路吸收余热成冷 蒸汽并分别向新增吸收-蒸发器 H和吸收-发生器 5提供, 第二路经新增冷剂液泵 I加压后流 经新增吸收-蒸发器 H、 吸热成冷剂蒸汽说并向第一吸收器 3提供,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 、、

图 25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 的:

①结构上,在图 5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书式热泵中,取 吸收-发生器 5与外部连通 的被加热介质管路, 增加新增冷剂液泵、 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吸收-蒸发器, 将分汽室 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1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调整为分汽室 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10、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与第一吸收 器 3连通, 将第一吸收器 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和吸收-发生器 5与分汽室 16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 3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与新增吸收-蒸发器 H连通, 新增吸收-蒸发器 H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和吸收-发生器 5与分汽室 16连 通, 将蒸发器 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调整为蒸发器 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 吸收-蒸发器 H连通, 蒸发器 8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 I与新增吸收-蒸发器 H连通 后新增吸收-蒸发器 H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

②流程上, 分汽室 16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 10、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和新增溶液热交 换器 C进入第一吸收器 3、 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 第一吸收器 3的稀溶液经新 增溶液热交换器 C进入新增吸收 -蒸发器11、 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其内的冷剂液, 新增 吸收-蒸发器 H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之后流经吸收-发生器 5、吸热部分汽化后进 入分汽室 16: 蒸发器 8的冷剂液分成两路——第一路吸收余热成冷 蒸汽并向新增吸收-蒸 发器 H提供, 第二路经新增冷剂液泵 I加压后流经新增吸收 -蒸发器^ 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 第一吸收器 3提供,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图 26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 的:

①结构上,在图 5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 收-发生器 5与外部连通 的被加热介质管路,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新增 溶液热交换器、新增吸收-蒸发器和新增溶液 , 将分汽室 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1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调整 为分汽室 16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 1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与新增吸收-蒸发器 H连 通,新增吸收-蒸发器 H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 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 将第一吸收器 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和吸收-发生器 5与分汽室 16 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 3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 和吸收 -发生器 5与分汽室 16连通, 将蒸发器 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调整为蒸发器 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蒸发器 H连通, 蒸发器 8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 I与 新增吸收-蒸发器 H连通后新增吸收-蒸发器 H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 3连通。

②流程上, 分汽室 16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 1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进入新增吸收- 蒸发器 H、 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其内的冷剂液, 新增吸收-蒸发器 H的稀溶液经新增溶 液泵 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进入第一吸收器 3、 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 第一 吸收器 3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C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9之后流经吸收-发生器 5、 吸热部分汽化后进入分汽室 16; 蒸发器 8的冷剂液分成两路——第一路吸收余热成冷 蒸汽 并向新增吸收-蒸发器 H提供, 第二路经新增冷剂液泵 I加压后流经新增吸收 -蒸发器 H、 吸 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一吸收器 3提供,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图 27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 的- 说

在图 18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取消吸收-发生器 5与外部连通的被加热 介质管路, 增加新增冷凝器和新增第二节流阀, 第一发生器 1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凝 器 F连通, 新增冷凝器 F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书二节流阀 G与第一冷凝器 6连通, 新增冷 凝器 F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一发生器 1产生的冷剂蒸汽分别向新增发生器 A 和新增冷凝器 F提供, 新增冷凝器 F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 新增冷凝器 F 的冷剂液经新增第二节流阀 G节流进入第一冷凝器 6,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图 28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 的-

①结构上, 在图 18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取消吸收-发生器 5与外部连 通的被加热介质管路, 增加新增第二发生器、 新增吸收器、 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新增第 二溶液泵、 新增冷凝器和新增第二节流阀, 新增发生器 A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 E 连通, 新增吸收器 E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泵 L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K与新增 第二发生器 J连通, 新增第二发生器 J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K与新增吸 收器 E连通, 新增第二发生器 J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凝器 F连通, 新增冷凝器 F还有 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 G与第一冷凝器 6连通, 新增第二发生器 J还有驱动热介质管 路与外部连通, 新增吸收器 E和新增冷凝器 F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 新增发生器 A产生的冷剂蒸汽分别向第一冷凝器 6和新增吸收器 E提供, 新 增吸收器 E的稀溶液经新增第二溶液泵 L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K进入新增第二发生器 J, 驱动热介质流经新增第二发生器 J、 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新增冷凝器 F提供冷剂蒸 汽, 新增第二发生器 J的浓溶液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K进入新增吸收器 E、 吸收冷剂蒸 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 新增冷凝器 F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 新增冷凝器 F的冷剂液经新增第二节流阀 G节流进入第一冷凝器 6,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图 29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 的:

在图 1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第三冷凝器和第二冷剂液泵, 分汽室 16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冷凝器 25连通, 第三冷凝器 2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 26与蒸发器 8连通, 第三冷凝器 16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分汽室 16产生的冷剂蒸 汽分别向第二吸收器 4和第三冷凝器 25提供, 第三冷凝器 25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 冷剂液, 第三冷凝器 25的冷剂液经第二冷剂液泵 26加压进入蒸发器 8,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 类吸收式热泵。 图 30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 的-

①结构上,在图 1所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再增发生器、再增吸收器、 再增溶液热交换器和再增溶液泵,将第二吸收 器 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 11和第二溶液 热交换器 15与第二发生器 2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 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 11和第二 溶液热交换器 15与再增吸收器 N连通,再增吸收器 N再有稀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泵 P和再增 溶液热交换器 0与第二发生器 2连通,将第二发生器 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15 与第二吸收器 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 2有浓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 0与再增发生器 M连通, 再增发生器 M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15与第二吸收器 4连通, 再增发 生器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再增吸收器 N连通,再增发生器 M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再增吸收器 N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说连通。

②流程上, 第二吸收器 4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泵 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15进入再增吸 收器 N、 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冷却介质, 再增吸收器 N的稀溶液经再增溶液泵 P和再增溶 液热交换器 0进入第二发生器 2, 第二发生器 2的书浓溶液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 0进入再增发 生器 佘热介质流经再增发生器 M、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再增吸收器 N提供冷剂蒸 汽, 再增发生器 M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15进入第二吸收器 4, 形成分级冷凝第三类 吸收式热泵。

本发明技术可以实现的效果——本发明所提出 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具有如下 的效果和优势:

(1)分级冷凝能够实现余热温度的分级提升, 能够将余热温度提升更高, 实现低温余热的 深度利用。

(2)第二吸收器和第二冷凝器或再加上再增吸收 器,共同完成一部分余热负荷的温降过程, 有利于减小传热温差, 降低不可逆因素, 提高热力学完善度。

( 余热分别在吸收-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和蒸发 得以利用,有利于余热资源的深度利用。

(4)具有回热冷却端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 泵, 能够实现余热资源的深度利用或利用 不同品位的余热, 并使热泵的性能指数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连续化 和合理化。

(5)具有回热供热端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 泵, 能够实现高温驱动热的深度利用或利 用不同品位的驱动热, 并使热泵的性能指数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连续化 和合理化。

(6)包含第三冷凝器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 泵, 在冷却介质温度变化时, 不同级别的 流程对余热温度提升的比例隨之变化, 这有利于提高余热资源的利用率。

综上所述, 本发明提出的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丰富了吸收式热泵种类和流程, 能够实现余热温度的分级提升, 扩展和丰富了吸收式热泵的应用范围, 具有很好的创造性、 新颖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