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OFFSET FEED SATELLITE TELEVISION ANTENNA AND SATELLITE TELEVISION RECEIVER SYSTEM THEREOF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3/013456
Kind Code:
A1
Abstract:
Disclosed is an offset feed satellite television antenna comprising a metamaterial panel (100) arranged behind a feed (1). The metamaterial panel (100) comprises a core layer (10) and a reflective panel (200) arranged on a lateral surface of the core layer (10). The core layer (10) comprises at least one core layer lamella (11). The core layer lamella (11) can be divided into multiple belt areas on the basis of refractive indexes. With a fixed point as a center, the refractive indexes on the multiple belt areas are identical at a same radius, while the refractive indexes on each belt area decrease gradually as the radius increases. For two adjacent belt areas, the minimum value of the refractive indexes of the inner belt area is less than the maximum value of the refractive indexes of the outer belt area. A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enter and the feed (1)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core layer lamella (11), while the center does not overlap the center of the core layer lamella (11). In addition, the present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a satellite television receiver system having the offset feed satellite television antenna. The present invention allows for facilitated manufacturing and processing, and for further reduced costs.

Inventors:
LIU RUOPENG (CN)
JI CHUNLIN (CN)
YUE YUTAO (CN)
WANG JINJIN (CN)
HONG YUNNAN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1/082423
Publication Date:
January 31, 2013
Filing Date:
November 18, 2011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KUANG CHI INST ADVANCED TECH (CN)
KUANG CHI INNOVATIVE TECH LTD (CN)
LIU RUOPENG (CN)
JI CHUNLIN (CN)
YUE YUTAO (CN)
WANG JINJIN (CN)
HONG YUNNAN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H01Q19/10; H01Q15/00
Foreign References:
CN101699659A2010-04-28
CN201515017U2010-06-23
CN101867094A2010-10-20
FR2538959A11984-07-06
TW200743264A2007-11-16
Other References: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 2738877A4
Attorney, Agent or Firm:
CHINA WISPRO INTELLECTUAL PROPERTY LLP. (CN)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1、 一种偏馈式卫星电视天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馈式卫星电视天线包括 设置在馈源后方的超材料面板, 所述超材料面板包括核心层及设置在核心层一 侧表面的反射板, 所述核心层包括至少一个核心层片层, 所述核心层片层包括 片状的基材以及设置在基材上的多个人造微结构或孔结构, 所述核心层片层按 照折射率分布可划分为多个带状区域, 以一定点为圆心, 所述多个带状区域上 相同半径处的折射率相同, 且每一带状区域上随着半径的增大折射率逐渐减小, 相邻两个带状区域, 处于内侧的带状区域的折射率的最小值小于处于外侧的带 状区域的折射率的最大值, 该圆心与馈源的连线垂直于核心层片层, 且该圆心 不与核心层片层的中心重合。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偏馈式卫星电视天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核心层 片层还包括覆盖人造微结构的填充层。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偏馈式卫星电视天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核心层 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核心层片层。

4、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偏馈式卫星电视天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核 心层片层中靠近反射板的核心层片层的所有带状区域具有相同的折射率变化范 围, 即每一个带状区域的折射率均是由最大值 " 连续减小到最小值"™«。

5、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偏馈式卫星电视天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核 心层片层中靠近反射板的核心层片层的折射率分布满足如下公式:

r2 + 2 -V( L + segk )2 + 2"

n(r)m = "

其中, n(r)m表示该核心层片层上半径为 r处的折射率值, m表示该核心层 片层的编号及核心层片层的总层数; s为馈源到与其靠近的核心层片层的垂直距离; d为核心层的厚度。

6、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偏馈式卫星电视天线, 其特征在于, 其它核心层 片层的折射率分布满足如下公式:

n( j = nmm +— (n(r)m - nmm) ;

m 其中, j表示核心层片层的编号, 靠近反射板的核心层编号为 m, 由反射板 向馈源方向, 编号依次减小, 靠近馈源的核心层片层编号为 1。

7、 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偏馈式卫星电视天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核心层 由 7块核心层片层组成, 即 m=7。

8、 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偏馈式卫星电视天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心设 置在与核心层片层的下边缘相距 ML的位置上。

9、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偏馈式卫星电视天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边缘 为直线, 所述 ML表示圆心与下边缘中点的距离。

10、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偏馈式卫星电视天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边 缘为曲线, 所述 ML表示圆心与下边缘顶点的距离。

11、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偏馈式卫星电视天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核心 层的每一核心层片层的多个人造微结构形状相同, 相同半径处的多个人造微结 构具有相同的几何尺寸, 且每一带状区域上随着半径的增大人造微结构的几何 尺寸逐渐减小, 相邻两个带状区域, 处于内侧的带状区域的人造微结构几何尺 寸的最小值小于处于外侧的带状区域的人造微结构几何尺寸的最大值。

1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偏馈式卫星电视天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核心 层的每一核心层片层的多个人造孔结构形状相同, 所述多个人造孔结构中填充 有折射率大于基材的介质, 所述圆形区域及环形区域内相同半径处的多个人造 孔结构具有相同的体积, 且在圆形区域及环形区域各自的区域内随着半径的增 大人造孔结构的体积逐渐减小, 所述圆形区域内体积最小的人造孔结构的体积 小于与其相邻的环形区域内体积最大的人造孔结构的体积, 相邻两个环形区域, 处于内侧的环形区域内体积最小的人造孔结构的体积小于处于外侧的环形区域 内体积最大的人造孔结构的体积。

1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偏馈式卫星电视天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核心 层的每一核心层片层的多个人造孔结构形状相同, 所述多个人造孔结构中填充 有折射率小于基材的介质, 所述圆形区域及环形区域内相同半径处的多个人造 孔结构具有相同的体积, 且在圆形区域及环形区域各自的区域内随着半径的增 大人造孔结构的体积逐渐增大, 所述圆形区域内体积最大的人造孔结构的体积 大于与其相邻的环形区域内体积最小的人造孔结构的体积, 相邻两个环形区域, 处于内侧的环形区域内体积最大的人造孔结构的体积大于处于外侧的环形区域 内体积最小的人造孔结构的体积。

1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偏馈式卫星电视天线, 其特征在于, 进一歩包 括一设置在馈源后方的具有电磁波发散功能的发散元件, 所述超材料面板设置 在所述发散元件的后方。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所述的偏馈式卫星电视天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散 元件为凹透镜。

16、 根据权利要求 14所述的偏馈式卫星电视天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散 元件为发散超材料面板, 所述发散超材料面板包括至少一个发散片层, 所述发 散片层的折射率以其中心为圆心呈圆形分布, 且相同半径处的折射率相同, 随 着半径的增大折射率逐渐减小。

17、 一种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包括馈源、 高频头及卫星接收机, 其特征在 于, 所述卫星电视接收系统还包括一偏馈式卫星电视天线, 所述偏馈式卫星电 视天线设置在馈源的后方, 包括: 设置在馈源后方的超材料面板, 所述超材料 面板包括核心层及设置在核心层一侧表面的反射板, 所述核心层包括至少一个 核心层片层, 所述核心层片层包括片状的基材以及设置在基材上的多个人造微 结构或孔结构, 所述核心层片层按照折射率分布可划分为多个带状区域, 以一 定点为圆心, 所述多个带状区域上相同半径处的折射率相同, 且每一带状区域 上随着半径的增大折射率逐渐减小, 相邻两个带状区域, 处于内侧的带状区域 的折射率的最小值小于处于外侧的带状区域的折射率的最大值, 该圆心与馈源 的连线垂直于核心层片层, 且该圆心不与核心层片层的中心重合。

Description:
偏馈式卫星电视天线及其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 更具体地说, 涉及一种偏馈式卫星电视天线及其卫 星电视接收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卫星电视接收系统是由抛物面天线、 馈源、 高频头、 卫星接收机组 成的卫星地面接收站。 抛物面天线负责将卫星信号反射到位于焦点处 的馈源和 高频头内。 馈源是在抛物面天线的焦点处设置的一个用于 收集卫星信号的喇叭, 又称波纹喇叭。 其主要功能有两个: 一是将天线接收的电磁波信号收集起来, 变换成信号电压,供给高频头。二是对接收的 电磁波进行极化转换。高频头 LNB (亦称降频器) 是将馈源送来的卫星信号进行降频和信号放大 然后传送至卫星 接收机。一般可分为 C波段频率 LNBp.7GHz-4.2GHz、 18-2 IV)和 Ku波段频率 LNB(10.7GHz-12.75GHz, 12-14V LNB 的工作流程就是先将卫星高频讯号放 大至数十万倍后再利用本地振荡电路将高频讯 号转换至中频 950MHz-2050MHz, 以利于同轴电缆的传输及卫星接收机的解调和 工作。 卫星接收机是将高频头输 送来的卫星信号进行解调, 解调出卫星电视图像或数字信号和伴音信号。

接收卫星信号时, 平行的电磁波通过抛物面天线反射后, 汇聚到馈源上。 通常, 抛物面天线对应的馈源是一个喇叭天线。

但是由于抛物面天线的反射面的曲面加工难度 大, 精度要求也高, 因此, 制造麻烦, 且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针对现有的卫星电视天线加工不易、 成本 高的缺陷, 提供一种加工简单、 制造成本低的偏馈式卫星电视天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偏馈式卫星电视天线, 所述偏馈式卫星电视天线包括设置在馈源后方 的超材料面板, 所述超材料面板 包括核心层及设置在核心层一侧表面的反射板 , 所述核心层包括至少一个核心 层片层, 所述核心层片层包括片状的基材以及设置在基 材上的多个人造微结构 或孔结构, 所述核心层片层按照折射率分布可划分为多个 带状区域, 以一定点 为圆心, 所述多个带状区域上相同半径处的折射率相同 , 且每一带状区域上随 着半径的增大折射率逐渐减小, 相邻两个带状区域, 处于内侧的带状区域的折 射率的最小值小于处于外侧的带状区域的折射 率的最大值, 该圆心与馈源的连 线垂直于核心层片层, 且该圆心不与核心层片层的中心重合。

进一歩地, 所述核心层片层还包括覆盖人造微结构的填充 层。 进一歩地, 所述核心层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核心层片层。

进一歩地, 所述多个核心层片层中靠近反射板的核心层片 层的所有带状区 域具有相同的折射率变化范围, 即每一个带状区域的折射率均是由最大值《皿 连 续减小到最小值《 ∞1 „。

进一歩地, 所述多个核心层片层中靠近反射板的核心层片 层的折射率分布 满足如下公式:

r 2 + 2 -V( L +seg k ) 2 + 2 "

n(r) m ="

a

seg k = 。 +k f -s 2 -^v 0 2 -s 2

其中, n(r) m 表示该核心层片层上半径为 r处的折射率值, m表示该核心层 片层的编号及核心层片层的总层数;

s为馈源到与其靠近的核心层片层的垂直距离

d为核心层的厚度。 进一歩地, 其它核心层片层的折射率分布满足如下公式: n ( j = n mm +— (n(r) m - n mm ) ;

m

其中, j表示核心层片层的编号, 靠近反射板的核心层编号为 m, 由反射板 向馈源方向, 编号依次减小, 靠近馈源的核心层片层编号为 1。

进一歩地, 所述核心层由 7块核心层片层组成, 即 m=7。

进一歩地, 所述圆心设置在与核心层片层的下边缘相距 ML的位置上。 进一歩地, 所述下边缘为直线, 所述 ML表示圆心与下边缘中点的距离。 进一歩地, 所述下边缘为曲线, 所述 ML表示圆心与下边缘顶点的距离。 进一歩地, 所述核心层的每一核心层片层的多个人造微结 构形状相同, 相 同半径处的多个人造微结构具有相同的几何尺 寸, 且每一带状区域上随着半径 的增大人造微结构的几何尺寸逐渐减小, 相邻两个带状区域, 处于内侧的带状 区域的人造微结构几何尺寸的最小值小于处于 外侧的带状区域的人造微结构几 何尺寸的最大值。

进一歩地, 所述核心层的每一核心层片层的多个人造孔结 构形状相同, 所 述多个人造孔结构中填充有折射率大于基材的 介质, 所述圆形区域及环形区域 内相同半径处的多个人造孔结构具有相同的体 积, 且在圆形区域及环形区域各 自的区域内随着半径的增大人造孔结构的体积 逐渐减小, 所述圆形区域内体积 最小的人造孔结构的体积小于与其相邻的环形 区域内体积最大的人造孔结构的 体积, 相邻两个环形区域, 处于内侧的环形区域内体积最小的人造孔结构 的体 积小于处于外侧的环形区域内体积最大的人造 孔结构的体积。

进一歩地, 所述核心层的每一核心层片层的多个人造孔结 构形状相同, 所 述多个人造孔结构中填充有折射率小于基材的 介质, 所述圆形区域及环形区域 内相同半径处的多个人造孔结构具有相同的体 积, 且在圆形区域及环形区域各 自的区域内随着半径的增大人造孔结构的体积 逐渐增大, 所述圆形区域内体积 最大的人造孔结构的体积大于与其相邻的环形 区域内体积最小的人造孔结构的 体积, 相邻两个环形区域, 处于内侧的环形区域内体积最大的人造孔结构 的体 积大于处于外侧的环形区域内体积最小的人造 孔结构的体积。

进一歩地, 包括一设置在馈源后方的具有电磁波发散功能 的发散元件, 所 述超材料面板设置在所述发散元件的后方, 所述发散元件为凹透镜或发散超材 料面板, 所述发散超材料面板包括至少一个发散片层, 所述发散片层的折射率 以其中心为圆心呈圆形分布, 且相同半径处的折射率相同, 随着半径的增大折 射率逐渐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偏馈式卫星电视天线, 由片状的超材料面板代替了传统的抛 物面天线, 制造加工更加容易, 成本更加低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包括 馈源、高频头及卫星接收机, 所述卫星电视接收系统还包括上述的偏馈式卫 星电视天线, 所述偏馈式卫星电 视天线设置在馈源的后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 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 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 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 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偏馈式卫星电视天线 结构示意图;

图 2a-2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两种结构的超材料 元的透视示意图; 图 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的方形的核心层片层 折射率分布示意图; 图 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的一种形式的核心层 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 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的另一种形式的核心 片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 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的半圆形的核心层片 的折射率分布示意图; 图 7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的圆形的核心层片层 折射率分布示意图; 图 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偏馈式卫星电视天线 结构示意图;

图 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发散片层的折射率 布示意图;

图 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一种形式的的发散片 的结构示意图; 图 11是图 10去掉基材后的正视图;

图 12是具有多个如图 10所示的发散片层的发散超材料面板的结构示 图; 图 1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另一种形式的发散片 的结构示意图; 图 14是具有多个如图 13所示的发散片层的发散超材料面板的结构示 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介绍本发明的具体内 容。

如图 1至图 4所示, 根据本发明偏馈式卫星电视天线包括设置在馈 源 1后 方的超材料面板 100, 所述超材料面板 100包括核心层 10及设置在核心层一侧 表面上的反射板 200, 所述核心层 10包括至少一个核心层片层 11, 所述核心层 片层包括片状的基材 13以及设置在基材 13上的多个人造微结构 12(参见图 2a), 所述核心层片层 11 按照折射率分布可划分为多个带状区域 (图中分别用 m,

H2, H3, H4, H5表示), 以一定点为圆心, 所述多个带状区域上相同半径处的 折射率相同, 且每一带状区域上随着半径的增大折射率逐渐 减小, 相邻两个带 状区域, 处于内侧的带状区域的折射率的最小值小于处 于外侧的带状区域的折 射率的最大值, 该圆心与馈源 1的连线垂直于核心层片层 11, 且该圆心不与核 心层片层 11 的中心重合, 即馈源 1不在核心层片层 11的中轴线上, 实现了天 线的偏馈。 馈源 1与超材料面板 100均有支架支撑, 图中并未示出支架, 其不 是本发明的核心, 采用传统的支撑方式即可。 另外馈源优选为喇叭天线。 本发 明中, 所述圆心设置在与核心层片层的下边缘相距 ML 的位置上, 这样, 就避 免了所谓馈源阴影的影响, 在天线面积, 加工精度, 接收频率相同的前提下, 可以提高天线的增益。 图 2a中的核心层片层 11呈方形, 此种情况下, 所述 ML 表示圆心 01与下边缘 B1中点 B2的距离。 当然, 核心层片层 11也可以是其它 形状, 例如图 6所述的半圆形。 图 2、 图 6所示的形状有一个共同点, 即其下边 缘 B1均为直线, 而圆心 01与下边缘 B1中点 Z1的距离为 ML。 当然, 核心层 片层 11还可以是图 7所示的圆形; 图 7所示的圆形其下边缘 B2可以看成了一 段圆弧 (曲线), 即其下边缘 B2为曲线, 此种情况下, 所述 ML表示圆心 02 与下边缘 B2顶点 Z2的距离, 即圆心 02与下边缘 B2中点 Z2的距离为 ML。 核心层片层的形状根据不同的需要还可以有其 它形状, 可以是规则的形状, 也 可以是不规则的形状。在馈源采用喇叭天线的 情况下, ML的取值与喇叭天线的 张角, 及其倾斜角度有关, 这个根据不同需要可以合理的调整, 这样设计的好 处是为了使得整个核心层都能发挥作用, 当然 ML 的取值可以是零, 效果可能 会差一些, 但是也能实现本发明。 另外, 本发明中, 反射板为具有光滑的表面 的金属反射板, 例如可以是抛光的铜板、 铝板或铁板等。

如图 1至图 4所示, 所述核心层 10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核心层片层 11。 多 个核心层片层 11紧密贴合, 相互之间可以通过双面胶粘接, 或者通过螺栓等固 定连接。 另外, 所述核心层片层 11还包括覆盖人造微结构 12的填充层 15, 填 充层 15可以空气, 也可以是其它介质板, 优选为与基材 13相同的材料制成的 板状件。 每一核心层片层 11的可以划分为多个相同超材料单元 D, 每一超材料 单元 D由一个人造微结构 12、 单元基材 V及单元填充层 W构成, 每一核心层 片层 11在厚度方向上只有一个超材料单元 D。每一超材料单元 D可以是完全相 同的方块, 可以是立方体, 也可是长方体, 每一超材料单元 D的长、 宽、 高几 何尺寸不大于入射电磁波波长的五分之一(通 常为入射电磁波波长的十分之一), 以使得整个核心层对电磁波具有连续的电场和 /或磁场响应。 优选情况下, 所述 超材料单元 D为边长是入射电磁波波长十分之一的立方体 当然, 填充层的厚 度是可以调节的, 其最小值可以至 0, 也就是说不需要填充层, 此种情况下, 基 材与人造微结构组成超材料单元, 即此时超材料单元 D的厚度等于单元基材 V 的厚度加上人造微结构的厚度, 但是此时, 超材料单元 D的厚度也要满足十分 之一波长的要求, 因此, 实际上, 在超材料单元 D的厚度选定在十分之一波长 的情况下, 单元基材 V的厚度越大, 则单元填充层 W的厚度越小, 当然最优的 情况下, 即是如图 2a所示的情况, 即单元基材 V的厚度等于单元填充层 W的 厚度, 且元单元基材 V的材料与填充层 W的相同。

本发明的人造微结构 12优选为金属微结构, 所述金属微结构由一条或多条 金属线组成。 金属线本身具有一定的宽度及厚度。 本发明的金属微结构优选为 具有各向同性的电磁参数的金属微结构, 如图 2a所述的平面雪花状的金属微结 对于具有平面结构的人造微结构, 各向同性, 是指对于在该二维平面上以 任一角度入射的任一电磁波, 上述人造微结构在该平面上的电场响应和磁场 响 应均相同, 也即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相同; 对于具有三维结构的人造微结构, 各 向同性是指对于在三维空间的任一方向上入射 的电磁波, 每个上述人造微结构 在三维空间上的电场响应和磁场响应均相同。 当人造微结构为 90度旋转对称结 构时, 人造微结构即具有各向同性的特征。

对于二维平面结构, 90度旋转对称是指其在该平面上绕一垂直于该 面且 过其对称中心的旋转轴任意旋转 90度后与原结构重合; 对于三维结构, 如果具 有两两垂直且共交点 (交点为旋转中心) 的 3 条旋转轴, 使得该结构绕任一旋 转轴旋转 90度后均与原结构重合或者与原结构以一分界 对称,则该结构为 90 度旋转对称结构。

图 2a所示的平面雪花状的金属微结构即为各向同 的人造微结构的一种形 式, 所述的雪花状的金属微结构具有相互垂直平分 的第一金属线 121 及第二金 属线 122,所述第一金属线 121两端连接有相同长度的两个第一金属分支 1211, 所述第一金属线 121两端连接在两个第一金属分支 1211的中点上, 所述第二金 属线 122两端连接有相同长度的两个第二金属分支 1221, 所述第二金属线 122 两端连接在两个第二金属分支 1221的中点上。

已知折射率 n= ^, 其中 μ为相对磁导率, ε为相对介电常数, μ与 ε合称 为电磁参数。 实验证明, 电磁波通过折射率非均匀的介质材料时, 会向折射率 大的方向偏折 (向折射率大的超材料单元偏折)。 因此, 本发明的核心层对电磁 波具有汇聚作用, 卫星发出的电磁波首先通过核心层的第一次汇 聚作用, 经过 反射板反射, 再通过核心层的第二次汇聚作用, 因此, 合理设计核心层的折射 率分布, 可以使得卫星发出的电磁波依次经过第一次汇 聚、 反射板反射及第二 汇聚后, 可以汇聚到馈源上。 在基材的材料以及填充层的材料选定的情况下 , 可以通过设计人造微结构的形状、 几何尺寸和 /或人造微结构在基材上的排布获 得超材料内部的电磁参数分布, 从而设计出每一超材料单元的折射率。 首先从 超材料所需要的效果出发计算出超材料内部的 电磁参数空间分布 (即每一超材 料单元的电磁参数), 根据电磁参数的空间分布来选择每一超材料单 元上的人造 微结构的形状、 几何尺寸 (计算机中事先存放有多种人造微结构数据) , 对每一 超材料单元的设计可以用穷举法, 例如先选定一个具有特定形状的人造微结构, 计算电磁参数, 将得到的结果和我们想要的对比, 循环多次, 一直到找到我们 想要的电磁参数为止, 若找到了, 则完成了人造微结构的设计参数选择; 若没 找到, 则换一种形状的人造微结构, 重复上面的循环, 一直到找到我们想要的 电磁参数为止。 如果还是未找到, 则上述过程也不会停止。 也就是说只有找到 了我们需要的电磁参数的人造微结构, 程序才会停止。 由于这个过程都是由计 算机完成的, 因此, 看似复杂, 其实很快就能完成。

所述核心层的基材由陶瓷材料、 高分子材料、 铁电材料、 铁氧材料或铁磁 材料等制得。 高分子材料可选用的有聚四氟乙烯、 环氧树脂、 F4B 复合材料、 FR-4复合材料等。 例如, 聚四氟乙烯的电绝缘性非常好, 因此不会对电磁波的 电场产生干扰, 并且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 耐腐蚀性, 使用寿命长。

所述金属微结构为铜线或银线等金属线。 上述的金属线可以通过蚀刻、 电 镀、 钻刻、 光刻、 电子刻或离子刻的方法附着在基材上。 当然, 也可以采用三 维的激光加工工艺。

如图 1 所示, 为本发明的超材料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多个核心层片层 11中靠近反射板的核心层片层 117的所有带状区域具有相同的折射率变化范围 , 即每一个带状区域的折射率均是由最大值《 max 连续减小到最小值 „, 作为一示 例, 《皿可以取值 6, 取值 1, SP , 每个带状区域的折射率均是由 6连续减小 到 1。 上述述核心层片层 117的折射率分布满足如下公式: k = ( 3 );

v o = ]M L 2 + s 2 (4);

其中, 表示该核心层片层上半径为 r处的折射率值, 也即核心层片层 上半径为 r的超材料单元 D的折射率; 此处半径指的是每一单元基材 V的中点 到圆心 01的距离, 此处的单元基材 V的中点, 指的是单元基材 V与圆心 01同 一平面的一表面的中点。 m表示该核心层片层的编号及核心层片层的总 数; s为馈源 1到与其靠近的核心层片层 111的垂直距离;

d为核心层的厚度;

公式中, 表示向下取整数; k还可以用来表示带状区域的编号, 当 k=0 时, 表示第一个带状区域 HI ; 当 k=l时, 表示与第一个带状区域 HI相邻的第二 个带状区域 H2 ; 依此类推。 r 的最大值确定了有多少个带状区域。 每一核心层 片层的厚度通常是一定的 (通常是入射电磁波波长的十分之一) , 这样, 在核 心层形状选定的情况下 (可以是圆柱或方形) , 核心层片层的尺寸就可以得到 确定。

由公式 (1 ) 、 公式 (2 ) 、 公式 (3 ) 及公式 (4 ) 所确定的核心层 10, 能 够保证卫星发出的电磁波汇聚到馈源 1 处。 这个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 或者利 用光学原理可以得到 (即利用光程相等计算) 。

本实施例中, 核心层片层 11 的厚度是一定的, 通常在入射电磁波波长 的 五分之一以下, 优选是入射电磁波波长 1的十分之一。 这样, 如果工作频率选定 (即波长一定),再结合天线的装配空间要求 合理设计上述公式中的其它变量, 就可以实现卫星发出的电磁波汇聚到馈源 1 处。 对任意频率的天线都可以如此 设计, 因此就可以设计出任意我们想要的频率的偏馈 式卫星电视天线。例如, C 波段和 Ku 波段。 C 波段的频率范围是 340( Hz〜420( H Z 。 Ku 波段的频率 10. 7〜12. 75GHz, 其中可分为 10. 7〜11. 7GHz、 11. 7〜12. 2GHz、 12. 2〜12. 75GHz等 频段。

如图 1所示, 本实施例中, 其它核心层片层的折射率分布满足如下公式: s ( 5);

其中, j表示核心层片层的编号, 靠近反射板的核心层编号为 m, 由反射板 向馈源方向, 编号依次减小, 靠近馈源的核心层片层编号为 1。

本实施例中, 如图 1所示, 所述核心层由 7块核心层片层组成, 即 m=7。 即 由反射板向馈源方向, 每一核心层片层的折射率分布依次为:

一 " J

." mm )

n( r )i = n mm + -(n(r) 1 - n mm )

图 4为一种形式的核心层片层 11,所述核心层的每一核心层片层 11的多个 人造微结构 12形状相同, 均为平面雪花状的金属微结构, 且金属微结构的中心 点与单元基材 V的中点重合, 相同半径处的多个人造微结构具有相同的几何 尺 寸, 且每一带状区域上随着半径的增大人造微结构 12的几何尺寸逐渐减小, 相 邻两个带状区域, 处于内侧的带状区域的人造微结构 12几何尺寸的最小值小于 处于外侧的带状区域的人造微结构 12几何尺寸的最大值。 由于每一超材料单元 的折射率是随着金属微结构的尺寸减小而逐渐 减小的, 因此人造微结构几何尺 寸越大, 则其对应的折射率越大, 因此, 通过此方式可以实现核心层片层的折 射率分布按公式 (1 ) 的分布。

根据不同的需要 (不同的电磁波), 以及不同的设计需要, 核心层 10可以 包括不同层数的如图 4所示的核心层片层 11。

参阅图 2b, 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替代结构, 上述设置在基材 13上 的微结构 12被替代为多个人造孔结构 12', 所述核心层片层 11按照折射率分布 可划分为多个带状区域 (图中分别用 HI , H2, H3, H4, H5表示), 以一定点 为圆心, 所述多个带状区域上相同半径处的折射率相同 , 且每一带状区域上随 着半径的增大折射率逐渐减小, 相邻两个带状区域, 处于内侧的带状区域的折 射率的最小值小于处于外侧的带状区域的折射 率的最大值, 该圆心与馈源 1 的 连线垂直于核心层片层 11, 且该圆心不与核心层片层 11的中心重合, 即馈源 1 不在核心层片层 11的中轴线上, 实现了天线的偏馈。

在基材的材料以及填充介质的材料选定的情况 下, 可以通过设计人造孔 12' 结构的形状、 体积和 /或人造孔结构在基材上的排布获得超材料内 的电磁参数 分布, 从而设计出每一超材料单元的折射率。 首先从超材料所需要的效果出发 计算出超材料内部的电磁参数空间分布 (即每一超材料单元的电磁参数), 根据 电磁参数的空间分布来选择每一超材料单元上 的人造孔结构 12'的形状、 体积 (计算机中事先存放有多种人造孔结构数据) 对每一超材料单元的设计可以用 穷举法, 例如先选定一个具有特定形状的人造孔结构 12', 计算电磁参数, 将得 到的结果和我们想要的对比,循环多次,一直 到找到我们想要的电磁参数为止, 若找到了, 则完成了人造孔结构 12'的设计参数选择; 若没找到, 则换一种形状 的人造孔结构, 重复上面的循环, 一直到找到我们想要的电磁参数为止。 如果 还是未找到, 则上述过程也不会停止。 也就是说只有找到了我们需要的电磁参 数的人造孔结构 12',程序才会停止。由于这个过程都是由计算 机完成的,因此, 看似复杂, 其实很快就能完成。

所述人造孔结构 12'可以通过高温烧结、 注塑、 冲压或数控打孔的方式形成 在基材上。当然对于不同材料的基材,人造孔 结构 12'的生成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 当选用陶瓷材料作为基材时, 优选采用高温烧结的形式在基材上生成人 造孔结构 12'。 当选用高分子材料作为基材时, 例如聚四氟乙烯、 环氧树脂, 则 优选采用注塑或冲压的形式在基材上生成人造 孔结构 12'。

本发明的所述人造孔结构 12'可以是圆柱孔、 圆锥孔、 圆台孔、 梯形孔或方 形孔一种或组合。 当然也可以是其它形式的孔。 每一超材料单元 D上的人造孔 结构的形状根据不同的需要, 可以相同, 也可以不同。 当然, 为了更加容易加 工制造, 整个超材料, 优选情况下, 采用同一种形状的孔。

图 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形式的核心层 10, 所述核心层的每一核 心层片层 11的多个人造孔结构 12'形状相同,所述多个人造孔结构 12'中填充有 折射率小于基材 13的介质, 相同半径处的多个人造孔结构具有相同的体积 , 且 每一带状区域上随着半径的增大人造孔结构 12'的体积逐渐增大, 相邻两个带状 区域, 处于内侧的带状区域的人造孔结构 12'体积的最大值大于处于外侧的带状 区域的人造孔结构 12'体积的最小值。 由于人造孔结构 12'中填充有折射率小于 基材的介质, 因此人造孔结构体积越大, 则填充的介质越多, 其对应的折射率 反而越小, 因此, 通过此方式也可以实现核心层片层的折射率分 布按公式 (1 ) 的分布。 图 4与图 5从外观上看完全相同, 折射率分布也相同, 只是其实现上述折 射率分布的方式有所不同 (填充介质不同)。

请参阅图 8-14,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偏馈式卫星电视天线, 其在上述第一 实施例结构的基础上, 进一歩设置有一具有电磁波发散功能的发散元 件 200在 馈源 1的后方, 位于超材料面板 100的前方。

所述发散元件 200可以是凹透镜也可是图 12或图 14所示的发散超材料面 板 300,所述发散超材料面板 300包括至少一个发散片层 301,所述发散片层 301 的折射率如图 9所示,所述发散片层 301的折射率以其中心 03为圆心呈圆形分 布, 且相同半径处的折射率相同, 随着半径的增大折射率逐渐减小。 超材料面 板与馈源之间设置的具有电磁波发散功能的发 散元件, 具有如下效果: gp, 在 馈源接收电磁波的范围一定的情况下 (即超材料面板的接收电磁波辐射的范围 一定的情况下), 相较于不加发散元件, 馈源与超材料面板之间的距离减小, 从 而可以大大缩小天线的体积。

发散片层 301上的折射率分布规律可以为线性变化, 即!!!^!!皿^^, K为 常数, R为半径(以发散片层 301的中心 03为圆心), n mm 为发散片层 301上的 折射率最小值, 也即发散片层 301的中心 03处的折射率。 另外, 发散片层 301 上的折射率分布规律亦可为平方率变化, 即 n R =n mm +KR 2 ; 或为立方率变化即 n R =n mm +KR 3 ; 或为冥函数变化, 即 n R =n mm *K R 等。

图 12是实现图 11所示的折射率分布的一种形式的发散片层 400, 如图 12 及图 11所示, 所述发散片层 400包括片状的基材 401、 附着在基材 401上的金 属微结构 402及覆盖金属微结构 402的支撑层 403,发散片层 400可划分为多个 相同的第一发散单元 404,每一第一发散单元包括一金属微结构 402以及其所占 据的基材单元 405及支撑层单元 406,每一发散片层 400在厚度方向上只有一个 第一发散单元 404, 每一第一发散单元 404可以是完全相同的方块, 可以是立方 体, 也可是长方体, 每一第一发散单元 404 的长、 宽、 高体积不大于入射电磁 波波长的五分之一 (通常为入射电磁波波长的十分之一), 以使得整个发散片层 对电磁波具有连续的电场和 /或磁场响应。 优选情况下, 所述第一发散单元 404 为边长是入射电磁波波长十分之一的立方体。 优选情况下, 本发明的所述第一 发散单元 404的结构形式与图 2所示的超材料单元 D相同。

图 13所示为图 12去掉基材后的正视图, 从图 13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多个金 属微结构 402的空间排布, 以发散片层 400中心 03为圆心 (此处的 03在最中 间的金属微结构的中点上),相同半径上的金 属微结构 402具有相同的几何尺寸, 并且随着半径的增大金属微结构 402 的几何尺寸逐渐减小。 此处的半径, 是指 每一金属微结构 402的中心到发散片层 400中心 03的距离。

所述发散片层 400的基材 401 由陶瓷材料、 高分子材料、 铁电材料、 铁氧 材料或铁磁材料等制得。 高分子材料可选用的有聚四氟乙烯、 环氧树脂、 F4B复 合材料、 FR-4复合材料等。 例如, 聚四氟乙烯的电绝缘性非常好, 因此不会对 电磁波的电场产生干扰, 并且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 使用寿命长。

所述金属微结构 402为铜线或银线等金属线。上述的金属线可以 通过蚀刻、 电镀、 钻刻、 光刻、 电子刻或离子刻的方法附着在基材上。 当然, 也可以采用 三维的激光加工工艺。 所述金属微结构 402可以采用如图 11所示的平面雪花状 的金属微结构。当然也可是平面雪花状的金属 微结构的衍生结构。还可以是"工" 字形、 "十"字形等金属线。

图 12所示为利用多个图 10所示的发散片层 400所形成的发散超材料面板 300。 图中有三层, 当然根据不同需要, 发散超材料面板 300可以是由其它层数 的发散片层 400构成。 所述的多个发散片层 400紧密贴合, 相互之间可以通过 双面胶粘接, 或者通过螺栓等固定连接。 另外, 在图 12所示的发散超材料面板 300的两侧还要以设置如图 7所示的匹配层, 以实现折射率的匹配, 降低电磁波 的反射, 增强信号接收。

图 13是实现图 9所示的折射率分布的另一种形式的发散片层 500, 所述发 散片层 500包括片状的基材 501及设置在基材 501上的人造孔结构 502,发散片 层 500可划分为多个相同的第二发散单元 504,每一第二发散单元 504包括一人 造孔结构 502以及其所占据的基材单元 505,每一发散片层 500在厚度方向上只 有一个第二发散单元 504, 每一第二发散单元 504可以是完全相同的方块, 可以 是立方体, 也可是长方体, 每一第二发散单元 504 的长、 宽、 高体积不大于入 射电磁波波长的五分之一 (通常为入射电磁波波长的十分之一), 以使得整个发 散片层对电磁波具有连续的电场和 /或磁场响应。 优选情况下, 所述第二发散单 元 504为边长是入射电磁波波长十分之一的立方体 。

如图 13所示, 所述发散片层 500上的人造孔结构均为圆柱孔, 以发散片层 500中心 03为圆心(此处的 03在最中间的人造孔结构的中轴线上), 相同半径 上的人造孔结构 502具有相同的体积, 并且随着半径的增大人造孔结构 402的 体积逐渐减小。 此处的半径, 是指每一人造孔结构 502 的中心轴线到发散片层 500最中间的人造孔结构的中轴线的垂直距离。 因此, 当每一圆柱孔中填充折射 率小于基材的介质材料 (例如空气), 即可实现图 9所示的折射率分布。 当然, 如果以发散片层 500中心 03为圆心,相同半径上的人造孔结构 502具有相同的 体积, 并且随着半径的增大人造孔结构 402 的体积逐渐增大, 则需要在每一圆 柱孔中填充折射率大于基材的介质材料, 才能实现图 9所示的折射率分布。

当然, 发散片层并不限于上述此种形式, 例如, 每个人造孔结构可以分成 若干个体积相同的单元孔, 通过每个基材单元上的单元孔的数量来控制每 一第 二发散单元上的人造孔结构的体积也可以实现 相同的目的。 再例如, 发散片层 还可以是如下的形式, gp, 同一发散片层所有的人造孔结构体积相同, 但是其 填充的介质的折射率满足图 9所示的分布, 即相同半径上填充的介质材料折射 率相同, 并且随着半径的增大填充的介质材料折射率逐 渐减小。

所述发散片层 500的基材 501 由陶瓷材料、 高分子材料、 铁电材料、 铁氧 材料或铁磁材料等制得。 高分子材料可选用的有聚四氟乙烯、 环氧树脂、 F4B复 合材料、 FR-4复合材料等。 例如, 聚四氟乙烯的电绝缘性非常好, 因此不会对 电磁波的电场产生干扰, 并且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 使用寿命长。

所述人造孔结构 502 可以通过高温烧结、 注塑、 冲压或数控打孔的方式形 成在基材上。当然对于不同材料的基材,人造 孔结构的生成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 当选用陶瓷材料作为基材时, 优选采用高温烧结的形式在基材上生成人 造孔结构。 当选用高分子材料作为基材时, 例如聚四氟乙烯、 环氧树脂, 则优 选采用注塑或冲压的形式在基材上生成人造孔 结构。

上述的人造孔结构 502可以是圆柱孔、 圆锥孔、 圆台孔、 梯形孔或方形孔 一种或组合。 当然也可以是其它形式的孔。 每一第二发散单元上的人造孔结构 的形状根据不同的需要, 可以相同, 也可以不同。 当然, 为了更加容易加工制 造, 整个超材料, 优选情况下, 采用同一种形状的孔。

图 14所示为利用多个图 13所示的发散片层 500所形成的发散超材料面板 300。 图中有三层, 当然根据不同需要, 发散超材料面板 300可以是由其它层数 的发散片层 500构成。 所述的多个发散片层 500紧密贴合, 相互之间可以通过 双面胶粘接, 或者通过螺栓等固定连接。

另外, 本发明还提供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卫星电视接 收系统, 包括馈源、 高频头及卫星接收机, 所述卫星电视接收系统还包括上述的偏馈式卫 星电视天 线, 所述偏馈式卫星电视天线设置在馈源的后方。

馈源、 高频头及卫星接收机均为现有的技术, 此处不再述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 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 的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 而不是限制性的, 本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 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 护的范围情况下, 还可做出很多形式, 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