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ONLINE CYCLIC REGENERATION ORGANIC WASTE GAS TREATMENT METHOD AND DEVICE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7/219623
Kind Code:
A1
Abstract:
An online cyclic regeneration organic waste gas treatment method and device. The device comprises a cyclone tower (8), a liquid storage tank (4), a settling tank (10), a biological desorption chamber (5), and a storage chamber (9) disposed at one side of the biological desorption chamber (5). The bottom of the cyclone tower (8)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ttling tank (10) by means of a pipeline; a centrifugal pump is dispos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ettling tank (10), and adsorbent particle pellets (5-1) having a micropore structure in the settling tank are delivered to the biological desorption chamber (5) by the centrifugal pump; a plurality of cyclone atomizing nozzles (7) arranged in circle of contact is distributed at the circumferential wall of the lower side of the cyclone tower (8) at intervals; an organic absorbent solution, desorbed adsorbent particle pellets (5-1), and organic waste gas are ejected into the cyclone tower (8) by the cyclone atomizing nozzles (7) in a manner of circle of contact and are sufficiently mixed, and flow and spirally rise along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cyclone tower (8). The device integrates an adsorption-recycling method, an absorption method, and a biological method into a new device, thus overcoming the defect of conventional purification, achieving online cyclic regeneration of an adsorbent, improving purification efficiency, reducing operating costs, and resolving the problem of low regeneration efficiency of the adsorbent.

Inventors:
LIU DINGPING (CN)
CUI JI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6/109909
Publication Date:
December 28, 2017
Filing Date:
December 14, 2016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UNIV SOUTH CHINA TECH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B01D53/06; B01D53/14
Domestic Patent References:
WO2012142084A12012-10-18
Foreign References:
CN105944503A2016-09-21
CN205832902U2016-12-28
CN101732943A2010-06-16
CN2523489Y2002-12-04
CN104436995A2015-03-25
Attorney, Agent or Firm:
GUANGZHOU HUAXUE INTELLECTUAL PROPERTY AGENCY CO., LTD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 1] 一种在线循环再生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旋流塔 (8

) 、 盛装有机吸收剂溶液的储液池 (4) 、 设置在储液池 (4) 内的沉 淀池 (10) 、 生物脱附室 (5) 、 设置在生物脱附室 (5) —侧的储料 室 (9) ; 所述旋流塔 (8) 的底部通过管路连接沉淀池 (10) ; 沉淀池 (10) 的底部设有离心泵, 通过离心泵将其内具有微孔结构的 吸附剂颗粒球 (5-1) 输送至生物脱附室 (5) ; 所述旋流塔 (8) 的 下侧周壁间隔分布有多个切圆布置的旋流雾化喷嘴 (7) ;

所述生物脱附室 (5) 与储料室 (9) 为互通结构, 并在它们之间设置 阀板 (6) ; 生物脱附室 (5) 用于盛装由沉淀池 (10) 输送来的吸附 剂颗粒球 (5-1) ; 通过调节阀板 (6) 的高度, 控制脱附后的吸附剂 颗粒球 (5-1) 流入储料室 (9) 的量;

所述储液池 (4) 和储料室 (9) 分别通过输送系统, 连接旋流雾化喷 嘴 (7) 的直入口, 通过输送系统分别将储液池 (4) 内的有机吸收剂 溶液及脱附后的吸附剂颗粒球 (5-1) 输送至旋流雾化喷嘴 (7) 的直 入口; 所述旋流雾化喷嘴 (7) 的一侧设有侧入口 (7-1) , 侧入口 ( 7-1) 用于通入有机废气;

所述有机吸收剂溶液、 脱附后的吸附剂颗粒球 (5-1) 和有机废气, 由旋流雾化喷嘴 (7) 以切圆的方式喷射至旋流塔 (8) 内充分混合, 并沿着旋流塔 (8) 内壁周向流动、 螺旋上升。

[权利要求 2] 据权利要求 1所述在线循环再生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 述旋流塔 (8) 的上部设有除雾器 (1) ; 有机废气在螺旋上升吋, 有 机废气中的大分子气体在上升过程中被悬浮的吸附剂颗粒球 (5-1) 吸附, 有机废气中的小分子气体在上升过程中被有机吸收剂液滴吸收 ; 逐渐被有机吸收剂液滴和吸附剂颗粒球 (5-1) 净化的有机气体经 过除雾器 (1) , 除去气体中携带的吸收剂液滴和吸附剂颗粒球 (5-1 ) 后由旋流塔 (8) 的顶部出口排放至大气;

与此同吋, 被有机吸收剂液滴以及饱和的吸附剂颗粒球 (5-1) 在重 力作用下, 返回沉淀池 (10) , 沉淀池 (10) 上部澄清后的吸收剂溢 出, 流入储液池 (4) 。

[权利要求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在线循环再生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物脱附室 (5) 内装有微生物菌种, 用于二次分解吸附剂颗粒 球 (5-1) 表面的有机废气。

[权利要求 4]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在线循环再生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旋流塔 (8) 的顶部出口设有可更换的超滤排放器 (11) ; 除去气 体中携带的吸收剂液滴和吸附剂颗粒球 (5-1) 后, 再经过超滤排放 器 (11) 排放至大气。

[权利要求 5]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在线循环再生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雾器 (1) 的上方设有用于定期冲洗除雾器 (1) 的喷淋层 (12

) , 用于防止除雾器 (1) 结垢、 堵塞。

[权利要求 6]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在线循环再生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雾器 (1) 采用丝网除雾器、 折流板除雾器或离心式除雾器中 的任意一种。

[权利要求 7] —种在线循环再生有机废气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 1至 6 中任一项所述在线循环再生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实现, 其实现步骤如下 步骤 (1) ; 有机吸收剂溶液、 吸附剂颗粒球 (5-1) 和有机废气的喷 射步骤: 有机吸收剂溶液、 吸附剂颗粒球 (5-1) 和有机废气由旋流 雾化喷嘴 (7) 以切圆的方式喷射至旋流塔 (8) 内充分混合, 并沿着 旋流塔 (8) 内壁周向流动、 螺旋上升;

步骤 (2) ; 有机废气的净化步骤: 有机废气在螺旋上升吋, 其中的 大分子气体在上升过程中被悬浮的吸附剂颗粒球 (5-1) 吸附, 有机 废气中的小分子气体在上升过程中被有机吸收剂液滴吸收; 逐渐被有 机吸收剂液滴和吸附剂颗粒球 (5-1) 净化的有机气体经过除雾器 (1 ) , 除去气体中携带的吸收剂液滴和吸附剂颗粒球 (5-1) 后由旋流 塔 (8) 的顶部出口排放至大气; 步骤 (3) ; 有机吸收剂液滴以及饱和的吸附剂颗粒球 (5-1) 的回收 步骤:

被有机吸收剂液滴以及饱和的吸附剂颗粒球 (5-1) 在重力作用下, 返回沉淀池 (10) , 沉淀池 (10) 上部澄清后的吸收剂溢出, 流入储 液池 (4) ;

此吋, 通过调节阀板 (6) 的高度, 使生物脱附室 (5) 经过二次生物 脱附后的上层的吸附剂颗粒球 (5-1) 流入储料室 (9) 内; 输送系统 再次将储液池 (4) 内的有机吸收剂溶液及经过二次生物脱附后的吸 附剂颗粒球 (5-1) 输送至旋流雾化喷嘴 (7) 的直入口, 并与来自旋 流雾化喷嘴 (7) 侧入口 (7-1) 的有机废气一起, 以切圆的方式喷射 至旋流塔 (8) 内充分混合, 并沿着旋流塔 (8) 内壁周向流动、 螺旋 上升;

以此循环, 完成有机废气的净化与机吸收剂溶液及吸附剂颗粒球 (5- 1) 的回收。

[权利要求 8]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在线循环再生有机废气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机吸收剂为通常二乙基羟胺、 聚乙二醇 400、 硅油、 废机油或 柴油中的任意一种。

[权利要求 9]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在线循环再生有机废气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剂颗粒球 (5-1) 为活性炭微粒或分子筛微粒。

[权利要求 10]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在线循环再生有机废气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性炭微粒或分子筛微粒的粒径为 4 mm〜0.25mm。

Description:
一种在线循环再生有机废气处理方法与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循环再生有机废气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在线循环再生有机废气处理 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城市大气雾霾和臭氧超标是我省面临的重大环 境污染问题, 而 VOCs是其形成 重要前体物, VOCs不仅种类繁多, 而且多数有毒, 部分致癌, 严重地污染环境 和危害人类健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有机废气 (VOCs) 污染日益严重, 并 且潜排潜力巨大, 推进其治理被列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 。

[0003] 目前治理工业有机废气的方法主要有吸收法、 冷凝法、 催化燃烧、 吸附 -回收 法、 生物法和等离子体法等。 其中吸附-吸收法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并且在吸 附后可将高附加值的有机物分离回收, 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0004] 传统的吸附 -回收工艺采用将活性炭等多空材料作为吸附 , 将吸附剂放入固 定床中, 将有机废气通过床层使有机物得到吸附, 后利用热空气或高温水蒸汽 等作为脱附介质通过吸附剂床层, 使吸附后的高浓度有机物在高温作用下脱附 下来, 再经过冷凝、 分离等方式使有机物得到回收。 吸附剂对有机气体的吸附 具有"选择性", 选择大分子的被吸附, 小分子的被遗漏。 采用固定床进行有机废 气的吸附分离, 具有吸附剂机械磨损小、 结构相对简单等优点。 但有以下缺点

[0005] (1) 固定床局部"过热" 吸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可能会由于吸附热的过 度释放或固定床传热效果不佳, 造成固定床局部"过热", 甚至造成活性炭类吸附 剂起火燃烧。

[0006] (2) 压降过大 固定床中吸附剂颗粒排列紧密, 造成有机废气压降过大, 从 而限制了流速, 使大风量的有机废气处理量降低。

[0007] (3) 易出现"沟流" 对于吸附床中堆积较为松散的区域, 气流会优先通过而 形成"沟流", 使吸附床过早穿透, 部分吸附剂不能和有机废气充分接触, 造成吸 附效率的降低。

[0008] 传统的脱附方法是利用热空气吹风脱附等方法 , 具有简单易行等优点, 但同吋 有以下缺点: 富集的有机废气又被混入空气; 后续处理繁琐; 能耗高等。

技术问题

[0009]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固定床"过热"且易 现"沟流"现象的缺点, 提供一 种集吸收、 悬浮式吸附和脱附于一体的在线循环再生有机 废气处理方法与装置 , 以达到有效除去有机废气, 无二次污染, 低能耗, 以及避免环境受到污染的 目的。

问题的解决方案

技术解决方案

[0010]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11] 一种在线循环再生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包括旋流塔 8、 盛装有机吸收剂溶液的 储液池 4、 设置在储液池 4内的沉淀池 10、 生物脱附室 5、 设置在生物脱附室 5— 侧的储料室 9; 所述旋流塔 8的底部通过管路连接沉淀池 10;

[0012] 沉淀池 10的底部设有离心泵, 通过离心泵将其内具有微孔结构的吸附剂颗粒 球 5-1输送至生物脱附室 5; 所述旋流塔 8的下侧周壁间隔分布有多个切圆布置的旋 流雾化喷嘴 7;

[0013] 所述生物脱附室 5与储料室 9为互通结构, 并在它们之间设置阀板 6; 生物脱附 室 5用于盛装由沉淀池 10输送来的吸附剂颗粒球 5-1 ; 通过调节阀板 6的高度, 控 制脱附后的吸附剂颗粒球 5-1流入储料室 9的量;

[0014] 所述储液池 4和储料室 9分别通过输送系统, 连接旋流雾化喷嘴 7的直入口, 通 过输送系统分别将储液池 4内的有机吸收剂溶液及脱附后的吸附剂颗粒 5-1输送 至旋流雾化喷嘴 7的直入口; 所述旋流雾化喷嘴 7的一侧设有侧入口 7-1, 侧入口 7 -1用于通入有机废气;

[0015] 所述有机吸收剂溶液、 脱附后的吸附剂颗粒球 5-1和有机废气, 由旋流雾化喷 嘴 7以切圆的方式喷射至旋流塔 8内充分混合, 并沿着旋流塔 8内壁周向流动、 螺 旋上升。

[0016] 所述旋流塔 8的上部设有除雾器 1 ; 有机废气在螺旋上升吋, 有机废气中的大分 子气体在上升过程中被悬浮的吸附剂颗粒球 5-1吸附, 有机废气中的小分子气体 在上升过程中被有机吸收剂液滴吸收; 逐渐被有机吸收剂液滴和吸附剂颗粒球 5- 1净化的有机气体经过除雾器 1, 除去气体中携带的吸收剂液滴和吸附剂颗粒球 5- 1后由旋流塔 8的顶部出口排放至大气; 与此同吋, 被有机吸收剂液滴以及饱和 的吸附剂颗粒球 5-1在重力作用下, 返回沉淀池 10, 沉淀池 10上部澄清后的吸收 剂溢出, 流入储液池 4。

[0017] 所述生物脱附室 5内装有微生物菌种, 用于二次分解吸附剂颗粒球 5-1表面的有 机废气。

[0018] 在旋流塔 8的顶部出口设有可更换的超滤排放器 11 ; 除去气体中携带的吸收剂 液滴和吸附剂颗粒球 5-1后, 再经过超滤排放器 11排放至大气。

[0019] 所述除雾器 1的上方设有用于定期冲洗除雾器 1的喷淋层 12, 用于防止除雾器 1 结垢、 堵塞。

[0020] 所述除雾器 1采用丝网除雾器、 折流板除雾器或离心式除雾器中的任意一种。

[0021] 一种在线循环再生有机废气处理方法如下:

[0022] 步骤 1 ; 有机吸收剂溶液、 吸附剂颗粒球 5-1和有机废气的喷射步骤: 有机吸收 剂溶液、 吸附剂颗粒球 5-1和有机废气由旋流雾化喷嘴 7以切圆的方式喷射至旋流 塔 8内充分混合, 并沿着旋流塔 8内壁周向流动、 螺旋上升;

[0023] 步骤 2; 有机废气的净化步骤: 有机废气在螺旋上升吋, 其中的大分子气体在 上升过程中被悬浮的吸附剂颗粒球 5-1吸附, 有机废气中的小分子气体在上升过 程中被有机吸收剂液滴吸收; 逐渐被有机吸收剂液滴和吸附剂颗粒球 5-1净化的 有机气体经过除雾器 1, 除去气体中携带的吸收剂液滴和吸附剂颗粒球 5-1后由旋 流塔 8的顶部出口排放至大气;

[0024] 步骤 3; 有机吸收剂液滴以及饱和的吸附剂颗粒球 5-1的回收步骤:

[0025] 被有机吸收剂液滴以及饱和的吸附剂颗粒球 5-1在重力作用下, 返回沉淀池 10 , 沉淀池 10上部澄清后的吸收剂溢出, 流入储液池 4;

[0026] 此吋, 通过调节阀板 6的高度, 使生物脱附室 5经过二次生物脱附后的上层的吸 附剂颗粒球 5-1流入储料室 9内; 输送系统再次将储液池 4内的有机吸收剂溶液及 经过二次生物脱附后的吸附剂颗粒球 5-1输送至旋流雾化喷嘴 7的直入口, 并与 来自旋流雾化喷嘴 7侧入口 7-1的有机废气一起, 以切圆的方式喷射至旋流塔 8内 充分混合, 并沿着旋流塔 8内壁周向流动、 螺旋上升;

[0027] 以此循环, 完成有机废气的净化与机吸收剂溶液及吸附剂 颗粒球 5-1的回收。

[0028] 所述有机吸收剂为通常二乙基羟胺、 聚乙二醇 400、 硅油、 废机油或柴油中的 任意一种。

[0029] 所述吸附剂颗粒球 5-1为活性炭微粒或分子筛微粒。

[0030] 所述活性炭微粒或分子筛微粒的粒径为 4 mm〜0.25mm。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有益效果

[0031]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 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0032] 有机吸收剂溶液、 脱附后的吸附剂颗粒球和有机废气, 由旋流雾化喷嘴以切圆 的方式喷射至旋流塔内充分混合, 并沿着旋流塔内壁周向流动、 螺旋上升。 采 用这种喷射方式, 吸收剂 (吸收剂溶液液滴) 和吸附剂 (吸附剂颗粒球) 从切 圆布置的旋流雾化喷嘴喷射到旋流塔内, 带动有机废气形成周向流动趋势, 使 有机废气与二者充分均匀的混合, 有机废气在旋流塔内螺旋爬升, 增加有机废 气在旋流塔内的运动行程, 延长有机废气在塔内停留吋间, 进一步提高吸收和 吸附效率。 由于有机废气旋流运动, 消除了有机废气贴壁直线上升流动现象。 有机废气中的大分子被吸附, 在上升过程中被吸收剂吸收。 吸收与吸附同吋进 行, 小分子不易被吸附剂吸附, 但能够较好的被吸收剂吸收。 因此, 有机废气 同吋进行二次复合净化大大提高了净化效率。

[0033] 如上所述。 本发明吸附剂颗粒球像流体一样在旋流塔内悬 浮运动。 这种流态化 的特殊运动形式, 使吸附剂颗粒球在塔内以悬浮态与流体接触, 气体和固体相 接触面积较大, 提高了净化效率; 且吸附剂颗粒球在旋流塔内激烈混合, 使旋 流塔内温度和反应物的浓度均匀一致, 可有效避免局部温度过热和浓度过高现 象的发生。

[0034] 吸附剂颗粒球进行二次生物法脱附, 具有处理效果好、 工艺简单、 能耗低、 投 资少、 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0035] 本发明将吸附-回收法、 吸收法和生物法集成到一套新装置中, 能够克服传统 净化方法和装置的不足, 实现良好的净化效果。

[0036] 本发明吸附达饱和的吸附剂颗粒球和吸收剂在 沉淀池分离后, 分离出的吸收剂 入塔循环使用, 分离出的固体微粒 (吸附剂颗粒球) 排入生物脱附室, 经生物 脱附后, 该固体微粒与吸收剂混合由旋流雾化器再次入 旋流塔继续循环使用。 本发明实现了吸附剂的在线循环再生, 提高了净化效率、 降低了运行成本, 简 化了系统清洗及维护, 解决了吸附剂再生效率低的问题。

对附图的简要说明

附图说明

[0037] 图 1为本发明在线循环再生有机废气处理结构示 图; 图中 A表示有机吸收剂液 滴、 饱和的吸附剂颗粒球。

[0038] 图 2为有机吸收剂溶液、 脱附后的吸附剂颗粒球和有机废气, 由旋流雾化喷嘴 以切圆的方式喷射至旋流塔内, 并沿着旋流塔内壁周向流动、 螺旋上升的示意 图。

实施该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0039]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具体详 细描述。

[0040] 实施例

[0041] 如图 1、 2所示。 本发明公幵了一种在线循环再生有机废气处理 装置, 包括旋流 塔 8、 盛装有机吸收剂溶液的储液池 4、 设置在储液池 4内的沉淀池 10、 生物脱附 室 5、 设置在生物脱附室 5—侧的储料室 9; 所述旋流塔 8的底部通过管路连接沉 淀池 10; 沉淀池 10的高度高于储液池 4。

[0042] 沉淀池 10的底部设有离心泵, 通过离心泵将其内具有微孔结构的吸附剂颗粒 球 5-1输送至生物脱附室 5 ; 所述旋流塔 8的下侧周壁间隔分布有多个切圆布置的旋 流雾化喷嘴 7 ; 本实施例旋流雾化喷嘴 7的数量为 4个, 均对称分布, 具体数量可 根据具体应用要求增减。

[0043] 所述生物脱附室 5与储料室 9为互通结构, 并在它们之间设置阀板 6 (可定期幵 放) , 该阀板 6实际上是一块挡板, 该生物脱附室 5与储料室 9实际上是一个整体 , 通过挡板将其隔幵两个腔室。 生物脱附室 5用于盛装由沉淀池 10输送来的吸附 剂颗粒球 5-1 ; 通过调节阀板 6的高度, 控制脱附后的吸附剂颗粒球 5-1流入储料 室 9的量;

[0044] 所述储液池 4和储料室 9分别通过输送系统 (离心泵) , 连接旋流雾化喷嘴 7的 直入口, 通过输送系统分别将储液池 4内的有机吸收剂溶液及脱附后的吸附剂颗 粒球 5-1输送至旋流雾化喷嘴 7的直入口; 所述旋流雾化喷嘴 7的一侧设有侧入口 7 -1, 侧入口 7-1用于通入有机废气;

[0045] 所述有机吸收剂溶液、 脱附后的吸附剂颗粒球 5-1和有机废气, 由旋流雾化喷 嘴 7以切圆的方式喷射至旋流塔 8内充分混合, 并沿着旋流塔 8内壁周向流动、 螺 旋上升。

[0046] 所述旋流塔 8的上部设有除雾器 1 (除雾器 1的层数根据具体应用要求而定, 本 实施例采用 2-3层) ; 有机废气在螺旋上升吋, 有机废气中的大分子气体在上升 过程中被悬浮的吸附剂颗粒球 5-1吸附, 有机废气中的小分子气体在上升过程中 被有机吸收剂液滴吸收; 逐渐被有机吸收剂液滴和吸附剂颗粒球 5-1净化的有机 气体经过除雾器 1, 除去气体中携带的吸收剂液滴和吸附剂颗粒球 5-1后由旋流塔 8的顶部出口排放至大气; 与此同吋, 被有机吸收剂液滴以及饱和的吸附剂颗粒 球 5-1在重力作用下, 返回沉淀池 10, 沉淀池 10上部澄清后的吸收剂溢出, 流入 储液池 4。

[0047] 所述生物脱附室 5内装有微生物菌种, 用于二次分解吸附剂颗粒球 5-1表面的有 机废气。

[0048] 在旋流塔 8的顶部出口设有可更换的超滤排放器 11 ; 除去气体中携带的吸收剂 液滴和吸附剂颗粒球 5-1后, 再经过超滤排放器 11排放至大气。

[0049] 所述除雾器 1的上方设有用于定期冲洗除雾器 1的喷淋层 12, 用于防止除雾器 1 结垢、 堵塞。

[0050] 所述除雾器 1采用丝网除雾器、 折流板除雾器或离心式除雾器中的任意一种。

[0051] 有机吸收剂循环路径: 自旋流塔、 沉淀池、 储液池。

[0052] 吸附剂颗粒球 5-1循环路径: 旋流塔、 沉淀池、 生物脱附室 5和储料室 9。

[0053] 本发明在线循环再生有机废气处理方法可通过 如下步骤实现:

[0054] 步骤 1 ; 有机吸收剂溶液、 吸附剂颗粒球 5-1和有机废气的喷射步骤: 有机吸收 剂溶液、 吸附剂颗粒球 5-1和有机废气由旋流雾化喷嘴 7以切圆的方式喷射至旋流 塔 8内充分混合, 并沿着旋流塔 8内壁周向流动、 螺旋上升;

[0055] 步骤 2; 有机废气的净化步骤: 有机废气在螺旋上升吋, 其中的大分子气体在 上升过程中被悬浮的吸附剂颗粒球 5-1吸附, 有机废气中的小分子气体在上升过 程中被有机吸收剂液滴吸收; 逐渐被有机吸收剂液滴和吸附剂颗粒球 5-1净化的 有机气体经过除雾器 1, 除去气体中携带的吸收剂液滴和吸附剂颗粒球 5-1后由旋 流塔 8的顶部出口排放至大气;

[0056] 步骤 3 ; 有机吸收剂液滴以及饱和的吸附剂颗粒球 5-1的回收步骤:

[0057] 被有机吸收剂液滴以及饱和的吸附剂颗粒球 5-1在重力作用下, 返回沉淀池 10 , 沉淀池 10上部澄清后的吸收剂溢出, 流入储液池 4;

[0058] 此吋, 通过调节阀板 6的高度, 使生物脱附室 5经过二次生物脱附后的上层的吸 附剂颗粒球 5-1流入储料室 9内; 输送系统 (采用离心泵) 再次将储液池 4内的有 机吸收剂溶液及经过二次生物脱附后的吸附剂 颗粒球 5-1输送至旋流雾化喷嘴 7的 直入口, 并与来自旋流雾化喷嘴 7侧入口 7-1的有机废气一起, 以切圆的方式喷 射至旋流塔 8内充分混合, 并沿着旋流塔 8内壁周向流动、 螺旋上升;

[0059] 以此循环, 完成有机废气的净化与机吸收剂溶液及吸附剂 颗粒球 5-1的回收。

[0060] 苯、 甲苯、 二甲苯等有机蒸气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很大 , 这是由 "相似相溶" 原理所决定的, 也是物质溶解性能中的一个经验规律,其本质 结构相似的粒子 之间的作用力比结构完全不同的粒子之间的作 用力强。 有机溶剂是极性较弱甚 至没有极性、 介电常数很小的液体, 因此有机废气易溶于有机溶剂。 因此本发 明有机吸收剂采用二乙基羟胺、 聚乙二醇 400、 硅油、 废机油或 (0#) 柴油。 吸 附剂颗粒球 5-1为活性炭粒径为 4 mm〜0.25mm的微粒或分子筛微粒。

[0061] 如上所述, 便可较好地实现本发明。

[0062]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 其他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 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 修饰、 替代、 组合、 简化, 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 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