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ORIENTED SILICON STE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4/078977
Kind Code:
A1
Abstract:
Disclosed is an oriented silicon steel with an excellent magnetic property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The present invention obtains the oriented silicon steel with an excellent magnetic property by controlling the area ratio of the small crystal grains of D < 5 mm in a silicon steel finished product to be not greater than 3%, and controlling the ratio µ17/µ15 of the magnetic conductivity under magnetic flux density of 1.7 T and 1.5 T in the oriented silicon steel finished product to be above 0.50. In addition, by using a slab of the oriented silicon steel with suitable components and an optimized cold rolling step, the present invention effectively decreases the heating temperature of the slab and the production costs thereof, and simultaneously better controls the size and ratio of the crystal grains in the oriented silicon steel finished product and the magnetic conductivity in a certain range of magnetic flux density, ensures a secondary recrystallization having a good Gauss texture orientation, and finally, steadily obtains the oriented silicon steel product with an excellent magnetic property.

Inventors:
YANG GUOHUA (CN)
LIU XIANDONG (CN)
LI GUOBAO (CN)
YANG YONGJIE (CN)
HU ZHUOCHAO (CN)
HE HONGXU (CN)
ZHANG JUN (CN)
SU DEJUN (CN)
SUN HUANDE (CN)
WU MEIHO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2/001684
Publication Date:
May 30, 2014
Filing Date:
December 11, 2012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BAOSHAN IRON & STEEL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C22C38/02; C21D8/12
Foreign References:
CN102758127A2012-10-31
CN102618783A2012-08-01
CN1796587A2006-07-05
EP0339475B11994-07-20
JP2008001977A2008-01-10
US5858126A1999-01-12
JPS6059045A1985-04-05
CN91103357A1991-05-18
US7887645B12011-02-15
US5718775A1998-02-17
US5711825A1998-01-27
Other References:
FU, YONGJUN ET AL.: "Influences of grain sizes and grain orientations in secondarily recrystallized samples on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grain oriented steels.", JOURNAL OF CHINESE ELECTRON MICROSCOPY SOCIETY., vol. 29, no. 1, February 2010 (2010-02-01), pages 704 - 708, XP008179095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 2924139A4
Attorney, Agent or Firm:
WATSON & BAND LAW OFFICE (CN)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取向 Γ圭钢,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向硅钢中晶粒尺寸小于 5mm的小晶粒面积比例 不超过 3%, 并且所述取向硅钢成品 1.7T磁感下的磁导率和 1.5T下的磁导率比值 y 17/μ 15 为 0.50以上。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取向娃钢,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向硅钢中晶粒尺寸小于 5mm的 小晶粒面积比例不超过 2%。

3.如权利要求 1-2中任一项所述的取向硅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向硅钢 1.7T磁感下的 磁导率和 1.5T下的磁导率比值 μ 17/μ 15为 0.55以上。

4. 一种取向硅钢的制造方法, 其顺序包括如下歩骤:

将取向硅钢的板坯加热到〖100~1200'C后进行热轧以获得热轧板;

以 85%以上的冷轧压下率对热轧板进行冷轧以获得具有取向硅钢成品的厚度的冷札板; 对冷轧板进行退火处理以获得取向硅钢成品: 其中, ,

所述取向硅钢的板坯以重量百分比计包含如下成分: 2.5~4.0%的 Si, 0.01O~0.O40%的酸 可溶性铝 Als, 0.004 0.012°/。的 N, 0.015%以下的 S, 以及

所述取向硅钢成品中晶粒尺寸小于 5mm的小晶粒面积比例不超过 3%, 并且所述取向硅 钢成品 1.7T磁感下的磁导率和 1.5T下的磁导率比值 μ 17/ U 15为 0.50以上。

5.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取向硅钢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造方法还包括: 在冷 轧前, 对所述热轧板进行热轧板退火处理。

6.如权利要求 5所述的取向硅钢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轧板退火处理的退火 温度为 900〜1150 , 退火冷却速度为 20〜100。C/s。

7.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取向硅钢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亍, 所述退 处理顺序包括: 脱 碳退火、 涂布退火隔离剂、 高温退火、 涂布绝缘涂层以及热拉伸平整退火。

8.如权利要求 7所述的取向硅钢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造方法还包括在所述 髙温退火之前对所述冷轧板进行渗氮处理。

9.如权利要求 4-8中任一项所述的取向硅钢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向硅钢成 品中晶粒尺寸小于 5mm的小晶粒面积比例不超过 2%。

10. 如权利要求 4-8中任一项所述的取向硅钢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向硅钥 成品 1.7T磁感下的磁导率和 L5T下的磁导率比值 U 17/ U 15为 0.55以上。

Description:
取向硅钢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取向硅销及其制造方法, 尤其涉及一种磁性能优异的取向硅钢及其制造 方法。

背景技术

取向硅钢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变压器等输变电产 品中, 其是电力行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原 材料之一。 g前, 人们致力于获得磁性能优异的取向硅钢。 取向硅钢磁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 包括磁感和铁损, 铁损直接关系到变压器等输变电产品使用时的 铁芯损耗, 有人称硅钢产品 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铁损不断下降的历史; 磁感即磁感应强度, 又称为磁通密度, 反映铁磁 性材料在磁场中磁化的强弱, 而单位磁场强度下磁感的变化值用磁导率表示 。 在用户使用条 件下 硅钢产品性能与外加磁场强度条件息息相关, 因此磁导率尤其是变压器等产品工作点 附近的磁导率更适于表征产品在一定磁场强度 下的磁特性。 而根据调研, 在取向硅钢相关的 公幵文献中, 与磁导率等磁性能直接相关的研究还很少, 而在取向硅钢材料结构对磁导率等 关键性能影响方面的研究则更少。

日本专利 JP 60-59045A和中国专利 CN 91103357分别公开了通过冷轧时效轧制的方法, 可提高取向硅钢成品中晶粒等效圆直径 D 2mm以下的小晶粒数量, 从而可降低取向娃钢成 品的铁损。 但上述专利文献均特指在取向硅钢成品二次再 结晶完善的前提下, 适当地提髙小 晶粒数量对降低铁损有利, 而且这里的小晶粒应特定理解为与髙斯织构方 向即 (110)[001]方向 偏离角度较小的小尺寸晶粒, 否则难以达到提髙磁性能的效果。 因此, 仅仅提髙取向硅钢成 品中小晶粒的数量不应成为判断取向硅钢磁性 能提高的标准, 这是因为小尺寸晶粒的晶粒取 向出现大角度偏离髙斯织构方向的可能性很大 , 其远髙于大尺寸晶粒, 而大量出现的大角度 偏离高斯织构的小晶粒会严重劣化取向硅钢成 品的磁性能。 相反, 晶粒等效圆直径 D≥ 5 mm 的大晶粒取向与高斯织构的平均偏离角一般在 7。以内, 因此, 在通常情况卜', 提髙取向硅钢 成品中大晶粒的数量或面积比例, 或者说将小晶粒数量或面积比例控制在一定范 围内' 可以 较好地保证取向硅钢具有良好的磁性能以及磁 性能稳定性。 美国专利 US 7887645B1中提到通过控制取向硅钢热乳板中奥氏 体相 比例, 增加常化 冷速, 可以提高磁导率。 但该专利中的 "磁导率"特指磁场强度在 796A/m下的磁感, 其并不 是通常物理意义上所定义的磁导率。 并且该专利的板坯巾大量添加 Cr, 不仅不利于环保, 而 且不利于稳定获得髙磁性能的取向硅钢产品。 另外, 该专利中推荐在约 1400'C的高温下对板 坯进行加热, 这需要配置专用的加热炉, 能耗较髙, 并且钢坯表面出现化渣, 需要对加热设 备进行定期清理, 影响产量, 以及成材率降低、 设备维护成本髙, 不适合推广。

美国专利 US 5718775A 中提到要控制取向硅钥成品在 1.0T磁感下的磁导率不低于 0.03H/m。但是根据实际技术磁化磁滞回线分析 在较低磁场下, 磁感较低时, 磁畴畴壁发生 移动; 隨着磁场强度增加, 磁感提髙, 约在 1.5~1.9T下时, 依靠畴壁移动已经长大的磁畴和 尚未被吞并掉的磁畴发生不可逆的转动, 使磁化矢量逐渐与磁场方向平行。 这个过程一直发 生直到所有磁畴的磁化矢量转到与磁场方向平 行, 此时达到该材料的饱和磁感值 Bs。变压器 等产品应用的工作点一般设计在 1.5 1.7T的磁感范围, 因此美国专利 US 5718775 A提出对 1.0T磁感下取向硅钢的磁导率控制要求并不具 实际意义。

上述现有技术虽然在改善取向砬钢的磁导率和 铁损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取向硅钢在 L5〜1.7T工作磁密下的磁性能仍有较大的改进空 间。 人们希望开发出在 1.5~1.7T工作磁密下 具有优异磁性能的取向硅钢, 以满足变压器等电子设备的要求。 此外, 目前的取向硅钢的制 造方法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可获得磁性能优异的取向硅钢的制造方法的研 发也具有重要的 意义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磁性能优异的取向硅 钢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人发现, 在取向 硅钢成品中晶粒尺寸小于 5mm (以下简称为 D<5mm)的小晶粒面积比例不超过 3%、优选不 超过 2%, 并且取向硅钢成品 1.7T磁感下的磁导率和 1.5T下 ^磁导率比值 μ 17/μ 15为 0.50 以上、 优选为().55以上时, 可获得磁性能出色的取向硅钢成品。 进一步地, 本发明人发现, 通过采用成分合适的取向硅钢的板坯以及优化 的冷轧步骤将取向硅钢成品中 D<5mm的小昴 粒面积比例控制为不超过 3%并且将磁导率比值 μ 17/ μ 15控制为 0.50以上,可稳定获得磁性 能优异的取向硅钢产品。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性能优异的取向硅钢, 该取向硅钢中 D<5mm的小晶粒面积比例不超 过 3%、 优选不超过 2%; 并且该取向硅钢成品 1.7T磁感下的磁导率和 1.5T下的磁导率比值 μ】7/ μ 1 5为 0.50以上、 优选 0.55以上。 取向硅钢成品中大量出现的偏离高斯织构的小 晶粒会严重劣化取向 钢成品的磁性能, 而取向硅钢成品的晶粒尺寸(等效圆直径) D>5mm的大晶粒取向与髙斯织构的平均偏离角 般在 7°以内, 因此控制 D<5mm小晶粒面积比例在一定范围内, 即提髙取向硅钢成品大尺寸 晶粒的面积比例, 可以较好的保证取向硅钢具有 ¾好的磁性能以及磁性能稳定性。 本发明人 发现,在取向硅钢成品中 D<5mm的小晶粒面积占总面积比例在 3%以内, 可大幅提高取向硅 钢成品的磁性能优良率以及整卷合格率。进一 步地, 本发明人发现, 在取向硅钢成品 1.7T磁 感下的磁导率 μΠ和 1.5T下的磁导率 μ15的比值 μ17/μ15为 ί).50以上时,充分保证了可稳定 获得具有高磁感、 低铁损的优良磁性能的取向硅钢产品。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取向硅钢的制造方法, 其顺序包括如下步骤:

将取向硅钢的板坯加热到 1100〜1200'C后迸行热轧以获得热轧板;

以 85%以上的冷轧压下率对热轧板进行冷轧以获得 具有取向硅钢成品的厚度的冷轧板: 对冷轧板进行退火处理以获得取向硅钢成品; 其中,

所述取向硅钢的板坯以重量百分比计包含如下 成分: 2.5〜4.0%的 Si, 0.010 0.040%的酸 可溶性铝 Als, 0.004~0.012%的 N, 0.015%以下的 S; 以及

所述取向硅钢成品中晶粒尺寸小于 5mm的小晶粒面积比½不超过 3%. 并且所述取向硅 钢成品 1.7T磁感下的磁导率和 1.5T下的磁导率比值 μ 17/U 15为 0.50以上■>

本发明通过在取向硅钢板坯成分中控制 Si含量和抑制剂组成元素含量, 如 Als、 N和 S 含量, 可以保证钢板在生产过程中含有足够的氮化物 抑制剂, 以获得完善的二次再结晶, 并 提高二次再结晶晶粒在高斯织构方向即 (110)[001]方向的取向度。进一步地, 在使用本发明的 取向硅钢的板坯的情况中, A1N为主要抻制剂, 硫化物等具有高固溶温度的抑制剂的产生被 抑制。 A1N的固溶温度约为 1280'C , 随着板坯中 A1或 N的浓度波动略有变化, 但都显著低 于采用 MnS或 MnSe作为主要抑制剂系统的固溶温度 (参见 国专利 US 5711825); 而且本 发明采用抑制剂部分固溶的方法, 将板坯的加热温度有效降低至 1200'C以下。所谓抑制剂部 分固溶是相对于抑制剂完全固溶而言的。 抑制剂完全固溶的方法是指被称为抑制剂的钢 中微 小析出物在热轧前的板坯加热时达到完全固溶 的状态, 然后在热 $L及之后的退火工序中析出 并调整析出状态。 这种方法存在一个问题, 即为了使析出物完全固溶, 要求在 1350"C以上的 高温下进行加热, 比一般钢种的板坯加热温度髙出约 200'C , 为此需要专用的加热炉, 而且 存在熔融氧化铁皮即化渣较多的问题。 而来用抑制剂部分固溶的方法, 板坯加热温度低于抑 制剂完全固溶的温度, 板坯加热时钢中抑制剂只达到部分固溶, 虽然在热轧后获得的抑制剂 强度有所降低, 但通过后工序氮化处理可以补充氮化物抑制剂 以保证二次再结晶的霈要。 因 此, 本发明的方法无需专用的硅钢加热炉, 可釆用常规碳钢加热炉, 与碳钢等其他钢种实现 交叉热轧生产, 且生产设备及仪器、 仪表等控制设备相对于一般取向硅钢生产无变 化, 因而 生产控制和操作简便, 无需对生产操作人员增加培训, 生产成本降低。

取向硅钢板坯中 Si与各抑制剂的含量和基本作用说明如下-

Si: 2.5〜4.0%。 取向硅钢涡流损耗随着 Si含量的提高而降低, 如果 Si含量低于 2.5%则 无法达到降低涡流损耗的效果; 如果 Si含量高于 4.0%则由于脆性增加而无法进行冷轧批量 生产。

酸可溶性铝 Als: 0.010~0,040%。 作为髙磁感取向硅钢的主要抑制剂成分, 如果酸可溶 性铝 Als的含量低于 0.010%, 则无法获得足够的 A1N, 抑制强度不够, 不发生二次再结晶; 如果 Als的含量髙于 0.040%, 则抑制剂尺寸粗化, 抑制效果降低。

N: 0.004 0.012%。 与酸可溶性铝作用相近, N也作为髙磁感取向硅钢的土要抑制剂成 分,如果 N含量低于 0.004%,则无法获得足够的 A1N,抑制强度不够;如果 N含量高于 0.012%, 则底层缺陷增加。

S: 0.015%以下。如果 S含量商于 0.015%, 则易发生偏聚析出, 造成二次再结晶缺陷增 加。

另外, 本发明采用大压下率(85%以上的冷轧压下率) 的冷轧轧制方法, 有助于提高冷 轧板位错密度, 在初次再结品中形成更多的髙斯晶核, 并提供更多的有利织构, 有利于充分 发生二次再结晶和提髙二次再结晶晶粒取向度 , 从而最终显著提髙取向 钢产品的磁性能。 此处的冷轧压下率是指冷轧中的压下量与未压 下前的厚度的比值。

本发明中的取向硅钢的制造方法可在热轧之后 直接进行冷轧 ' 而无锘对热轧板进行退火 处理, 就该点来说, 可进一步降低取向硅钢的生产成本, 具有较大的潜在效益。

就进一步提高取向硅钢成品的磁性能来说, 优选在冷轧前, 对热轧板进行热轧板退火处 理, 其中, 热轧板退火处理的退火温度优选为 900~l i50'C, 退火冷却速度优选为 20°C/s~100°C/s, 如果冷却速度超过 100'C/ S , 则由于快冷后钢中组织均匀性变差, 对最终产 品磁性能的改善作用降低, 而且若釆用超过 100'C/s 的冷却速度进行生产, 钢板板形差, 很 难进行后续生产。 通过对热轧板进行热轧板退火处理, 可进一步提髙初次冉结晶时高斯晶核 的数量和有利织构的强度, 帮助完善二次再结晶, 提髙取向硅钢成品的磁性能。

本发明的取向硅钢的制造方法中的退火处理可 按照传统技术中通常釆用的方式进行, 比 如对冷轧板顺序进行脱碳退火、 涂布退火隔离剂、 髙温退火、 涂布绝缘涂层以及热拉伸平整 退火,其中退火隔离剂用于防止高温下钥板之 间彼此粘结,可使用以 MgO等材料为主的原料: 绝缘涂层用于提髙硅钢表面的绝缘性等, 目前广泛釆用以铬酐、 胶体 Si<¾和 Mg、 A1磷酸盐 为主的原料。

就进一步提髙取向硅钢成品的磁性能来说, 优选本发明的取向硅钢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在 髙温退火之前对冷轧板进行渗氮处理。 本发明通过渗氮处理获得补充的氮化物抑制剂 可增强 抑制剂浓度,确保生产工艺的后阶段有足够强 度的 A1N完成对其他位向晶粒生长的抑制作用, 从而有利于提高二次再结晶晶粒在高斯织构方 向的取向度,显著提髙取向硅钢成品的磁性能 。

本发明通过采用成分合适的取向硅钢的板坯以 及优化的冷轧步骤, 将取向硅钢成品中 D<5mm的小晶粒面积比例控制为不超过 3%,并且将磁导率比值 μ 17/y 15控制为 0.50以上, 可稳定获得磁性能优异的取向硅钢产品。

本发明通过将取向硅钢成品中 D<5mm的小晶粒面积比例控制为不超过 3%, 并且将取 向硅钢成品 1.7T磁感下的磁导率和 1.5T下的磁导率比值 μ 17/μ 15控制为 0.50以上, 获得 了磁性能出色的取向硅钢成品。 另外, 本发明通过釆用成分合适的取向硅钢的板坯以 及优化 的冷轧歩骤, 在有效降低板坯加热温度和生产成本的同时, 较好控制了取向硅钢成品的晶粒 尺寸和比例以及- 定磁感范围内的磁导率, 保证了二次再结晶具有良好的髙斯织构取向, 最 终稳定获得了磁性能优异的取向硅钢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地说明,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 1-8和比较例 1-5

取向硅钢板坯的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 C: 0.050%, Si: 3.0%, Als: 0.030%, N: 0.007%, S: 0.008%, Mn: 0.14%, 其余为 Fe及不可 免的杂质。 将板坯在 1000-1250'C的加热炉内加热 后热轧, 轧至 2.5mm热轧板厚, 对热轧板进行冷轧, 以不同的冷轧压下率将热轧板轧制到 0.30mm成品厚度后,进行脱碳退火,涂布氧化镌 为主要成分的退火隔离剂, 成卷后进行髙温 退火; 在最终冷轧后、 髙温退火二次再结晶之前进行滲氮处理: 开卷后经过涂绝缘涂层及拉 伸平整退火, 得到取向硅钢成品。 对取向硅钢成品中 D<5mm的小晶粒面积比例以及磁导率 比值 μ17/μ15与取向硅钢成品的磁性能之间的关系进 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参见表 1。 表 1 収向硅钢成品中 D<5mm的小晶粒面积比例及磁导率比值 μ17/μ15对其磁性能的影响

由表 1可知,与 D<5min的小晶粒面积比例超过 3%或者磁导率比值 μ17/μ15小于 0.50的 比较例 1-5相比,取向硅钢成品中 D<5mm的小晶粒面积比例不超过 3%并且 1.7T磁感下的磁 导率和 1.5T下的磁导率比值 μ17/μ15≥0.50的实施例 1-8具有更髙的磁感以及更低的铁损。进 一步地, 由表 1可知, 与实施例 6相比, D<5mm的小晶粒面积比例在 2%以下的实施例 4中 的取向硅钢成品的磁性能得到进一步地改善; 与实施例 4相比, 磁导率比值 μ17/μ15为 0.55 的实施例 3中的取向硅钢成品的磁性能得到进一步地改 。 实施例 9-〖5和比较例 6-14

取向硅钢板坯的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 C: 0.075%, Si: 3.3°/。, Als: 0.031%, N: 0.009%, S: 0.012%, Mn: 0.08%, 其余为 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将板坯在加热炉内以 1050〜1250'C五种 不同的加热温度迸行加热后热轧, 轧至 2.3mm热轧板厚, 对热轧板进行冷轧, 以不同的冷轧 压下率分别轧制到 0.20~0.40mm不同规格成品厚度后, 进行脱碳退火, 涂布氧化镁为主要成 分的退火隔离剂, 成卷后进行髙温退火; 在最终冷轧后、 商温退火二次再结晶之前进行渗氮 处理; 开卷后经过涂绝缘涂层及拉伸平整退火, 得到取向硅钢成品。 对板坯加热温度和冷轧 压下率与取向硅钢成品中 D<5mm的小晶粒面积比例以及磁导率比值 μ17/μ15之间的关系进 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参见表 2。

板坯加热温度和冷乱压下率对取向陆钢成品中 D<5mm的小晶粒面积比例

以及磁导率比值 μ17/μ15的影响

由表 2可知, 在采用本发明中的取向硅钢板坯的情况下, 通过在 110( 1200'C温度范围 内对板坯进行加热后热轧, 并且采用 85%以上的冷轧压下率, 可以保证取向硅钥成品中 D<5mm的小晶粒面积比例不超过 3%, 并且 1.7T磁感下的磁导率和 1.5T下的磁导率比值 μ17/μ15在 0.50以上, 从而可确保获得磁性能优异的取向硅钢成品。 实施例 16-31

取向硅钢板坯的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 C: 0.065%, Si: 3.2%, Als: 0.025%, N: 0.010%, S: 0.015%, Mn: 0.18%, 其余为 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将板坯在 il50'C加热炉内加热后热轧, 轧至 3.0mm热礼板厚, 对热轧板进行 (A)直接冷乳, 或者 (B)在 850~1200°C的温度、 以 及 15-25'C/ S 的冷却速度下进行热轧板退火, 之后以 85%的冷轧压下率进行冷轧, 轧制到 0.30mm成品厚度后,进行脱碳退火,涂布氧化镁 为主要成分的退火隔离剂, 成卷后逬行髙温 退火; 在最终冷轧后、 高温退火二次再结晶之前进行渗氮处理; 开卷后经过涂绝缘涂层及拉 伸平整退火, 得到取向硅钢成品。 对热轧板退火条件与取向硅钢成品中 D<5mm的小晶粒面 积比例以及磁导率比值 μ17/μ15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参见表 3。

表 3 热轧板退火条件对取向硅钢成品中 D<5mm的小晶粒面积比例

以及磁导率比值 μ!7/μ15的影响

由表 3可知, 与未采用热轧板退火的实施例 16相比, 采用了热轧板退火的实施例 17-31 降低了取向硅钢成品中 D<5mm的小晶粒面积比例或者提高了其磁导率 值 μ17/μ15,从而提 高了取向硅钢成品的磁性能。 进一步地, 由表 3可知, 以 900 1150 'C的温度、 20°C/s以上的 冷却速度对热轧板迸行退火, 可保证 μ17/μ15磁导率比值在 0.55以上, 从而可进一步稳定提 高取向硅钢成品的磁性能。

本发明的实验结果证明,在取向硅钢成品中 E 5mm的小晶粒面积比例不超过 3%,并且 取向硅钢成品 1.7T磁感下的磁导率和 1.5T下的磁导率比值 μ 17/ U 15为 0.50以上时, 可获 得磁性能出色的取向硅钢成品。 通过采用本发明中的成分合适的取向硅钢的板 坯以及优化的 冷轧步骤, 可将取向硅钢成品中 D<5mm的小晶粒面积比例控制为不超过 3%,并且将磁导率 比值 μ 17/μ 15控制为 0.50以上, 从而可稳定获得磁性能优异的取向硅钢产品。

本发明通过将取向硅钢成品中 D<5mm的小晶粒面积比例控制为不超过 3%,并且将取向 硅钢成品 1.7T磁感下的磁导率和 1.5T下的磁导率比值 μ 17/ μ 15控制为 0.50以上, 获得了 磁性能出色的取向硅钢成品。 另外, 本发明通过釆用成分合适的取向硅钢的板坯以 及优化的 冷轧步骤 在有效降低板坯加热温度和生产成本的同时, 较好控制了取向硅钢成品的晶粒尺 寸和比例以及一定磁感范围内的磁导率, 保证了二次再结晶具有良好的高斯织构取向, 最终 稳定获得了磁性能优异的取向硅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