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PERIPHERAL DEVICE FOR A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23/042002
Kind Code:
A1
Abstract: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provides a peripheral device, a control method, and a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The peripheral device includes: a directional antenna, an ultra-high frequency communications module, a microcontroller unit, and a peripheral device body. The ultra-high frequency communications module is connected to each of the directional antenna and the microcontroller unit, and the microcontroller unit is connected to the peripheral device body. The directional antenna is configured to receive a radio beam from a handheld terminal along a preset direction, and send the radio beam to the ultra-high frequency communica¬ tions module, where when the peripheral device has no power supply, the ultra- high frequency communications module generates power for operation based on the radio beam. The ultra-high frequency communications module is configured to obtain a control instruction included in the radio beam, and send the control instruction to the microcontroller unit. The microcontroller unit is configured to control, according to the control instruction, the peripheral device body to perform an action. The solution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inspection on the peripheral device e.g. of a fire safety system, of an HVAC system or of a security system of building.

Inventors:
ZHANG ZI DU (CN)
CHU HUI MING (CN)
DING ZHENG KAI (CN)
LIU YANG (CN)
SHEN YU HUA (CN)
SUN LO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IB2022/056998
Publication Date:
March 23, 2023
Filing Date:
July 28, 2022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SIEMENS SCHWEIZ AG (CH)
International Classes:
G08B29/14
Foreign References:
EP3319060A12018-05-09
US20080084291A12008-04-10
Attorney, Agent or Firm:
MAIER, Daniel (DE)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要求 书

1、 一种外围设备(10),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定向天线(11)、 特高频通信模块(12)、 微 控制单元 (13) 和外围设备本体(14); 所述特高频通信模块(12)分别与所述定向天线(11)和所述微控制单元(13)相连接, 所述微控制单元 (13) 与所述外围设备本体 (14) 相连接; 所述定向天线(11), 用于沿预设方向接收来自手持终端(20) 的无线电波束, 并将所述 无线电波束发送给所述特高频通信模块 (12), 其中, 在所述外围设备 (10) 无电能供给时, 所述特高频通信模块 (12) 基于所述无线电波束生成电能而进行运行; 所述特高频通信模块(12), 用于获取所述无线电波束包括的控制指令, 并将所述控制指 令发送给所述微控制单元 (13); 所述微控制单元(13),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外围设备本体(14)进行动作。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控制单元(13), 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 启动所述外围设备本体(14) 的自检流 程, 并获取所述外围设备本体 (14) 的自检结果, 将所述自检结果发送给所述特高频通信模 块 (12); 所述特高频通信模块(12), 还用于通过所述定向天线(11)将所述自检结果发送给所述 手持终端 (20)。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控制单元(13), 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 启动所述外围设备本体(14) 的自动校 准程序, 使所述外围设备本体 (14) 根据现场提供的校准参考完成自动校准; 或者, 所述微控制单元(13), 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 将所述外围设备本体(14) 的动作阈值 设置为目标值。

4、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高频通信模块(12),还用于通过所述定向天线(11)接收来自所述手持终端(20) 的通信请求信息, 在验证所述通信请求信息包括的密钥正确后, 向所述手持终端 (20) 发送 通信反馈信息, 以建立与所述手持终端 (20) 之间的无线通信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高频通信模块(12),还用于通过所述定向天线(11)接收来自所述手持终端(20) 的延迟动作指令, 并将所述延迟动作指令发送给所述微控制单元(13); 所述微控制单元(13), 还用于根据所述延迟动作指令, 在接收到来自主控制器(30) 的 动作指令后, 等待预设的延迟时间后控制所述外围设备本体 (14) 执行与所述动作指令相对 应的动作, 并在控制所述外围设备本体(14) 执行与所述动作指令相对应的动作后清除所述 延迟动作指令。

6、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控制单元 (13), 还用于在获取到来自所述手持终端(20) 的第一指令和来自主控 制器 (30) 的第二指令时, 如果所述外围设备 (10) 处于工作模式, 则优先执行所述第二指 令, 如果所述外围设备 (10) 处于维修模式或测试模式, 则优先执行所述第一指令。

7、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6中任一所述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高频通信模块(12)包 括: 存储器(121); 所述特高频通信模块 (12), 还用于通过所述定向天线(11)接收来自广播设备(40) 的 预设信息, 并将所述预设信息存储到所述存储器(121) 中, 其中, 所述广播设备(40)通过 广播的形式向至少两个所述外围设备 (10) 发送所述预设信息, 所述预设信息包括序列号、 防伪信息、 电气性能参数、 交货信息和通信连接验证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8、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控制单元 (13), 还用于获取所述外围设备本体(14) 的自检日志, 并将所述自检 日志存储到所述存储器 (121) 中; 所述特高频通信模块 (12),还用于通过所述定向天线(11)接收来自所述手持终端(20) 的读取指令, 并根据所述读取指令, 通过所述定向天线(11)将所述存储器(121) 中存储的 所述自检日志发送给所述手持终端 (20)o

9、 根据权利要求 7或 8所述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高频通信模块 (12),还用于通过所述定向天线(11)接收来自所述手持终端(20) 的写入指令, 并根据所述写入指令, 向所述存储器(121) 中存储位置信息、 配置信息和更新 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 所述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外围设备 (10) 的安装位置, 所述配 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外围设备 (10) 的功能, 所述更新信息用于更新所述外围设备 (10) 的 功能。

10、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6中任一所述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向天线 (11) 包括: 物理天线 (111) 和匹配电路(112); 所述物理 电线 (111) 与所述匹配电路(112) 相连接; 所述匹配 电路(112), 用于通过所包括的电容和电感的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 在所述手 持终端 (20)发射的无线电波束的频段实现阻抗匹配, 其中, 物理电线(111)在电路板上的 位置和所述匹配电路 (112)在电路板上的走线, 决定所述定向天线(11)沿所述预设方向接 收和发射无线电波束。 11、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10中任一所述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围设备 ( 10)为火灾 探测器、 烟雾探测器、 一氧化碳探测器或线性束烟雾探测器, 特别是消防系统。

12、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10中任一所述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围设备 ( 10)为温控 器、 房间控制单元、 空气质量传感器、 智能阀门或 HVAC控制器, 特别是 HVAC系统。

13、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10中任一所述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围设备 ( 10)为运动 检测器或摄像机, 所述运动检测器包括 PIR传感器、 超声波传感器或雷达传感器, 所述摄像 机包括云台摄像机或云台变焦摄像机。

14、 一种基于权利要求 1至 13中任一所述的外围设备 ( 10) 的外围设备控制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 通过所述定 向天线 ( 11 ) 沿预设方向接收来自手持终端 (20) 的无线电波束; 通过所述特高频通信模块 ( 12) 获取所述无线电波束包括的控制指令, 其中, 在所述外 围设备 ( 10) 无电能供给时, 所述特高频通信模块 ( 12) 基于所述无线电波束生成电能而进 行运行; 所述微控制单元 ( 13 ) 根据所述控制指令, 控制所述外围设备本体 ( 14) 进行动作。

15、 计算机可读介质, 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 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被 处理器执行时, 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 14所述的方法。

Description:
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外围设备、 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 申请涉及楼宇自动化, 尤其涉及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外围设备、 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 介质。 背景技术 楼宇 自动化是通过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对楼宇的 HVAC(供暖、通风和空调)、照明、 遮阳、 安防系统 (入侵) 和防火安全系统进行自动集中控制。 防火安全系统的另一术语为消 防系统。 BAS核心功能将建筑物气候保持在指定范围内、 例如根据入住时间表为房间提供照 明、 通过火灾探测器监测房间和地面的火灾和烟雾 、 监测所有系统的性能和设备故障, 并向 建筑物维护人员提供故障警报。 与非控制型建筑相比, BAS 降低了建筑物能耗和维护成本。 2000年后建造的大多数商业建筑物、机构建筑 和工业建筑都包括 BAS。很多较旧的建筑物 已用新的 BAS 进行了改造。 出于 HVAC的目的, 楼宇自动化系统包括房间控制单元、 温控器、 空气质量传感器、 智 能阀门、 HVAC控制器等。 出于安防目的, 楼宇自动化系统包括运动检测器 (例如包括 PIR传感器、 超声波传感器 或雷达传感器) 和摄像机等 (例如云台摄像机或云台变焦摄像机)。 出于防火安全或消防目的, 楼宇自动化系统包括无线或有线连接到火灾探 测器的消防控 制面板, 例如烟雾探测器、 一氧化碳探测器、 线性光束烟雾探测器。 设置于建筑物 或工业环境中的消防系统通常包括主控制器 (例如消防控制面板) 和外围 设备, 主控制器响应于现场火情或控制指令, 控制外围设备执行火灾报警 (例如, 通过光学 和 /或声学报警单元)、烟雾传感、 防火墙下落、灭火等动作。为了保证发生火灾 时外围设备能 够正常动作, 需要定时对消防系统的外围设备进行检查。 目前在对消防系统的外围设备进行检查时, 需要两个人员配合完成, 一个人员通过主控 制器向外围设备发送动作指令, 另一个人员在现场查看外围设备的动作执行情 况, 进而根据 动作指令和动作执行情况确定外围设备是否正 常。 针对 目标对消防系统的外围设备进行检查的方法, 由于消防系统通常包括有多个外围设 备, 而每个外围设备需要两个人员配合才能够完成 检查, 因此需要耗费较长时间才能够外围 设备的检查, 进而导致对消防系统的外围设备进行检查的效 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 , 本申请提供的外围设备、 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能够提高对外围设备 进行检查的效率。 第一方面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围设备, 包括: 定向天线、 特高频通信模块、 微 控制单元和外围设备本体; 所述特高频通信模块分别 与所述定向天线和所述微控制单元相连接, 所述微控制单元与 所述外围设备本体相连接; 所述定 向天线, 用于沿预设方向接收来自手持终端的无线电波 束, 并将所述无线电波束 发送给所述特高频通信模块, 其中, 在所述外围设备无电能供给时, 所述特高频通信模块基 于所述无线电波束生成电能而进行运行; 所述特高频通信模块 , 用于获取所述无线电波束包括的控制指令, 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 送给所述微控制单元; 所述微控制单元 , 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 控制所述外围设备本体进行动作。 通常 , 外围设备为输入和 /或输出单元。 输入单元可以是传感器, 例如环境传感器、 摄像 机、运动检测单元。输出单元可以是执行器, 例如开关、驱动单元或光学和 /或声学报警单元、 显示器、 指示灯等。 在第一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 所述微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 令, 启动所述外围设备本体的自检流程, 并获取所述外围设备本体的自检结果, 将所述自检 结果发送给所述特高频通信模块; 所述特高频通信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定向天线 将所述自检 结果发送给所述手持终端。 在第二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 所述微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 令, 启动所述外围设备本体的自动校准程序, 使所述外围设备本体根据现场提供的校准参考 完成自动校准。 在第三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 所述微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 令, 将所述外围设备本体的动作阈值设置为目标值 。 在第 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 所述特高频通信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 定向天线接收来自所述手持终端的通信请求信 息, 在验证所述通信请求信息包括的密钥正确 后, 向所述手持终端发送通信反馈信息, 以建立与所述手持终端之间的无线通信连接。 在第五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 所述特高频通信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 定向天线接收来自所述手持终端的延迟动作指 令, 并将所述延迟动作指令发送给所述微控制 单元; 所述微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延迟动作指令 , 在接收到来自例如消防系统的主控制 器的动作指令后, 等待预设的延迟时间后控制所述外围设备本体 执行与所述动作指令相对应 的动作, 并在控制所述外围设备本体执行与所述动作指 令相对应的动作后清除所述延迟动作 指令。 在第六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 所述微控制单元还用于在获取到来自 所述手持终端的第一指令和来自所述消防系统 的主控制器的第二指令时, 如果所述外围设备 处于工作模式, 则优先执行所述第二指令, 如果所述外围设备处于维修模式或测试模式, 则 优先执行所述第一指令。 在第七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 现方式, 所 述特高频通信模块包括: 存储器; 所述特高频通信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定向天线 接收来自广 播设备的预设信息, 并将所述预设信息存储到所述存储器中, 其中, 所述广播设备通过广播 的形式向至少两个所述外围设备发送所述预设 信息, 所述预设信息包括序列号、 防伪信息、 电气性能参数、 交货信息和通信连接验证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在第八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上述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所述微控制单元还用于 获取所述外围设备本体的自检日志, 并将所述自检日志存储到所述存储器中; 所述特高频通 信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定向天线接收来自所 述手持终端的读取指令,并根据所述读取指令 , 通过所述定向天线将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 自检日志发送给所述手持终端。 在第九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 式或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所述特高频通信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定向天线 接收来自所述手持终端的写入指令, 并根据所 述写入指令, 向所述存储器中存储位置信息、 配置信息和更新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 所 述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外围设备的安装位置 ,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外围设备的功能 , 所述更新信息用于更新所述外围设备的功能。 在第十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 现方式, 所 述定向天线包括: 物理天线和匹配电路; 所述物理电线与所述匹配电路相连接; 所述匹配电 路用于通过所包括的电容和电感的串联谐振和 并联谐振, 在所述手持终端发射的无线电波束 的频段实现阻抗匹配,其中,物理电线在电路 板上的位置和所述匹配电路在电路板上的走线 , 决定所述定向天线沿所述预设方向接收和发射 无线电波束。 第二方面 ,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第一方面 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实现方 式所提供外围设备的外围设备控制方法, 包括: 通过所述定 向天线沿预设方向接收来自手持终端的无线电 波束; 通过所述特高频通信模块 获取所述无线电波束包括的控制指令, 其中, 在所述外围设备 无电能供给时, 所述特高频通信模块基于所述无线电波束生成 电能而进行运行; 所述微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控制指令 , 控制所述外围设备本体进行动作。 第三方面 ,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 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有 计算机指令, 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 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所提供的 方法。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定向天线沿预设方向接收来自手持终端的无线 电波束, 在对外围 设备进行检查时, 检查人员在定向天线的通信范围内, 沿定向天线接收无线信号的方向通过 手持终端发射无线电波束, 定向天线将接收到的无线电波束发送给特高频 通信模块, 特高频 通信模块从无线电波束中获取控制指令, 将控制指令发送给微控制单元, 微控制单元根据控 制指令控制外围设备本体动作。 由此可见, 在对外围设备进行检查时, 无需通过主控制器向 外围设备发送控制指令, 检查人员通过手持终端在外围设备的现场, 向外围设备发送控制指 令并查看外围设备本体的动作执行情况, 因此一个检查人员便可以完成外围设备的检查 , 而 且节省了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间沟通配合所需 的时间, 从而能够提高对外围设备进行检查的 效率, 例如对于消防系统。 附图说明 图 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示例性消防系 的外围设备的示意图; 图 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定向天线通信 围的示意图; 图 3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示例性消防系 的示意图; 图 4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外围设备的示 图; 图 5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外围设备进行 播通信的示意图; 图 6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示例性消防系 的示意图; 图 7是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外围设备的示 图; 图 8是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定向天线的示 图; 图 9是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史密斯圆图的 意图; 图 10是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史密斯圆图对 的 S11参数示意图; 图 11是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天线方向图; 图 12是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另一种天线方向图 图 13是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又一种天线方向图 图 14是本申请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外围设备控制 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 外围设备 20: 手持终端 30: 主控制器, 消防控制面板

40: 广播设备 50: 数据库 11: 定向天线

12: 特高频通信模块 13: 微控制单元 14: 外围设备本体

121: 存储器 11 1: 物理天线 112: 匹配电路

1401: 通过定向天线沿预设方向接收来自手持终端的 无线电波束

1402: 通过特高频通信模块获取无线电波束包括的控 制指令

1403: 微控制单元根据控制指令, 控制外围设备本体进行动作 具体实施方式 如前所述 , 示例性消防系统包括主控制器和多个外围设备 , 外围设备在主控制器(即消 防控制面板) 的控制下动作, 为了保证发生火灾时主控制器能够控制外围设 备正常动作, 需 要定时对外围设备进行检查。 由于主控制器和外围设备通常设置在不同的位 置, 所以需要两 人配合完成外围设备的检查, 一个人控制主控制器向外围设备发送动作指令 , 另一个人在现 场查看外围设备的动作执行情况。 由于消防系统通常包括有多个外围设备, 通过两个人配合 对外围设备进行检查的方法, 两个检查人员需要沟通配合, 比如第一检查人员达到外围设备 的现场时, 通过对讲机等通讯设备通知第二检查人员, 然后第二检查人员通过主控制器 (即 消防控制面板) 向外围设备发送动作指令后, 通过通讯设备通知第一检查人员, 然后第一检 查人员查看外围设备的动作执行情况, 完成一个外围设备的检查需要两个检查人员进 行多轮 沟通, 因此对每个外围设备进行检查都需要耗费较长 的时间, 进而导致对消防系统的外围设 备进行检查的效率较低。 本 申请实施例中, 消防系统的外围设备包括定向天线、 特高频通信模块、 微控制单元和 外围设备本体, 定向天线可以沿预设方向接收手持终端发射的 无线信号。 在对外围设备进行 检查时, 在定向天线接收无线信号的方向上, 通过手持终端向定向天线发送无线信号, 定向 天线将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发送给特高频通信模 块, 特高频通信模块从无线信号中获取控制指 令, 并将获取到的控制指令发送给微控制单元, 微控制单元基于接收到的控制指令控制外围 设备本体动作。 由此可见,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消防系统的外围设备 , 在对外围设备进 行检查时, 检查人员在外围设备的现场通过手持终端向外 围设备发送控制指令, 并查看外围 设备的动作执行情况, 仅需一个检查人员便能够完成外围设备的检查 , 节省了检查过程中两 个检查人员多轮沟通耗费的时间, 从而能够提高对消防系统的外围设备进行检查 的效率。 下面结合 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消防系统的外围设 备和外围设备的控制方法进行详 细说明。 实施例一 图 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示例性消防系 的外围设备的示意图。 参见图 1 , 本 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消防系统的外围设备 10包括: 定向天线 11、 特高频通信模块 12、 微控制 单元 13和外围设备本体 14; 特高频通信模块 12分别与定向天线 11和微控制单元 13相连接, 微控制单元 13与外围 设备本体 14相连接; 定 向天线 11用于沿预设方向接收来自手持终端 20的无线电波束, 并将无线电波束发送 给特高频通信模块 12, 其中, 在外围设备 10无电能供给时, 高频通信模块 12基于接收到的 无线电波束生成电能而进行运行; 特高频通信模块 12,用于获取无线电波束包括的控制指令,并将 控制指令发送给微控制单 元 13; 微控制单元 13用于根据控制指令, 控制外围设备本体 14进行动作。 在本 申请实施例中, 定向天线 11沿预设方向接收来自手持终端 20的无线电波束, 在对 外围设备 10进行检查时, 检查人员在定向天线 11的通信范围内, 沿定向天线 11接收无线信 号的方向通过手持终端 20发射无线电波束, 定向天线 11将接收到的无线电波束发送给特高 频通信模块 12, 特高频通信模块 12从无线电波束中获取控制指令, 将控制指令发送给微控 制单元 13 , 微控制单元 13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外围设备本体 14动作。 由此可见, 在对外围设 备 10进行检查时, 无需通过消防系统的主控制器向外围设备 10发送控制指令, 检查人员通 过手持终端 20在外围设备 10的现场, 向外围设备 10发送控制指令并查看外围设备本体 14 的动作执行情况, 因此一个检人员便可以完成外围设备 10的检查,而且节省了检过查程中检 查人员间沟通配合所需的时间, 从而能够提高对消防系统的外围设备 10进行检查的效率。 在本 申请实施例中, 定向天线 11用于沿预设方向接收手持终端 20发送的无线电波束, 同时定向天线 11还可以沿预设方向发射无线电波束,无线电 束中包括通信数据, 从而实现 外围设备 10与手持终端 20之间的通信。预设方向是一个预设取向范围 定向天线 11在该取 向范围内易于与手持终端 20进行无线通信, 在该取向范围之外, 定向天线 11发射的无线信 号能量弱且对无线信号的感应能力弱, 从而难以与手持终端设备 20进行通信。例如, 从某一 方向开始的 0〜 360。范围内, 定向天线 11在 30°~90°的取向范围内易于与手持终端 20进行无 线通信。 图 2所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定向天线通信 围的示意图。 参见图 2, 定向天线 11 设置在室内的顶棚上,预设方向为以定向天线 11为起点且与竖直方向成设定角度 a的取向范 围, 即定向天线 11可以与以定向天线 11为顶点、 竖直方向为旋转轴、 母线与旋转轴夹角等 于设定角度 a的圆锥型空间范围内的手持终端 20进行通信,而位于该圆锥型空间范围外的手 持终端 20, 则难以与定向天线 11进行通信。 由于示例性消防系统包括多个外围设备, 外围设备之间的距离可能较小, 定向天线 11沿 预设方向与手持终端 20进行通信, 而手持终端 20位于预设方向之外时, 定向天线 11难以与 手持终端 20进行通信,从而通过改变手持终端 20的位置,可以使手持终端 20单独与每个外 围设备 10中的定向天线 11进行通信, 以分别对每个外围设备 10进行检查。 在本 申请实施例中,特高频通信模块 12指的是基于特高频进行通信的通信模块,特 频 (Ultra High Frequency, UHF)是指波长范围为 Im〜 1dm,频率为 300~3000MHz的无线电波, 常用于移动通信和广播电视领域。 通过特高频通信模块 12与定向天线 11的配合, 特高频通 信模块 12的通信距离满足手持终端 20与外围设备 10间进行通信的需求,比如特高频通信模 块 12的通信距离为 5米。 特高频通信模块 12是集成多个通信处理单元的器件, 特高频通信模块 12可以经由定向 天线 11接收消息, 并将接收到的消息发送给微控制单元 13 , 还可以接收来自微控制单元 13 的消息, 并经由定向天线 11发送所接收到的消息。 消防系统 的外围设备 10在某些情况下是不工作的, 即处于无电源供给状态, 比如在消防 系统的主控制器向外围设备 10发送控制指令时, 外围设备 10处于有电源供给状态, 此时外 围设备 10可以工作, 而在消防系统的主控制器不向外围设备 10发送控制指令或所发送控制 指令失效时, 外围设备 10处于无电源供给状态, 此时外围设备 10不工作。在外围设备 10处 于无电源供给状态时, 特高频通信模块 12处于非激活状态, 当定向天线 11接收到来自手持 终端 20的无线电波束,并将无线电波束发送给特高 通信模块 12后,特高频通信模块 12基 于无线电波束生成电能而进行运行, 即特高频通信模块 12在接收到手持终端 20发送的无线 信号后被激活, 因此可以降低外围设备 10的能耗, 并且在外围设备 10断电的情况下也可以 与手持终端 20进行通信, 从而可以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对外围设备 10进行操作。 在本 申请实施例中,微控制单元 13是把中央处理器的频率与规则做适当缩减, 将内存、 计算器、 通用串行总线、 模数转换、 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周边接口, 整合在单一芯片上, 形成芯片级的计算机, 为不同的应用场合做不同组合控制。 针对不同类 型的外围设备 10, 微控制单元 13的功能、 接口等可具有各自相应的配置, 以实现不同外围 设备 10的功能。 在本 申请实施例中,外围设备 10包括光学和 /或声学报警单元、烟雾检测单元、气体检测 单元 (例如 CO)、 电动、 气动或液压开关、 运动检测单元、 传感器(例如, 温度传感单元)、 房间控制单元等。 在可通信的场景下, 主控制器(例如消防系统的主控制器) 通过与外围设 备 10之间的通信获得外围设备 10的工作状态或报警状态, 或者向外围设备 10发送指令。 在本 申请实施例中, 手持终端 20包括手机、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专用检查终端等具 有无线电波束发射功能的智能移动终端。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所提供外 围设备 10的基础上,外围设备 10响应于来自手持终端 20的控制指 令, 执行相应的动作, 从而实现外围设备 10的自检、 校准、 延迟动作及指令冲突处理等。 在一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当特高频通信模块 12从无线电波束中获取到的控制指令为自 检指令时, 微控制单元 13根据该自检指令启动外围设备本体 14的自检流程, 使得外围设备 本体 14进行自检。在外围设备本体 14进行自检的过程中或自检完成后,微控制单 13获取 外围设备本体 14的自检结果, 并将自检结果发送给特高频通信模块 12, 特高频通信模块 12 通过定向天线 11将自检结果发送给手持终端 20。 需要说 明的是, 微控制单元 13在获取到外围设备本体 14的自检结果后, 除了可以通过 特高频通信模块 12和定向天线 11将自检结果发送给手持终端 20夕卜, 还可以在外围设备 10 本地存储自检结果, 而且还可以将自检结果发送给消防系统的主控 制器, 由主控制器或手持 终端 20将自检结果上传至云端的数据库, 以便在外围设备 10出现故障时, 基于自检结果确 定故障原因, 以及方便对外围设备 10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手持终端 20向外围设备 10发送自检指令后,微控制单元 13基于自检指令控制外围设备 本体 14完成自检,并通过特高频通信模块 12和定向天线 11将自检结果发送给手持终端 20, 一个检查人员通过手持终端 20便可以使外围设备 10完成自检,并获取到外围设备 10的自检 结果, 从而可以提高对外围设备 10进行检查的效率。 另外, 由于特高频通信模块 12可以基 于来自手持终端 20的无线电波束生成电能而工作, 因此在外围设备 10无需不间断为特高频 通信模块 12供电, 从而可以降低外围设备 10的功耗。 微控制单元 13获取到外围设备本体 14的自检结果后, 可以将自检结果发送给云端的数 据库, 或者手持终端 20可以将接收到的自检结果发送给云端的数据 , 以便于从云端数据库 获取外围设备本体 14的自检结果, 方便对外围设备本体 14进行管理和分析。 外围设备本体 14的自检是对外围设备本体的各项功能进行测 ,测试结果包括自检通过 /失败状态、外围设 备地址、 自检时间、 初始调试日期、 自定义消息、 线路电压、 坎德拉设置、 音量、 电流消耗 等。 在一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当特高频通信模块 12从无线电波束中获取到控制指令为校准 指令时, 微控制单元 13根据该校准指令启动外围设备本体 14的自动校准程序, 使外围设备 本体 14根据现场提供的校准参考完成自动校准, 或者, 微控制单元 13根据该校准指令, 将 外围设备本体 14的动作阈值设置为目标值。 在外 围设备 10初次安装或使用一段时间后, 需要对外围设备 10进行校准, 以使外围设 备 10能够按照设定的逻辑工作。 不同类型的外围设备 10可能对应不同的校准方法, 一些外 围设备 10需要通过在现场提供的校准参考完成校准, 而另一些外围设备 10需要输入动作阈 值。 对于需要通过现场提供 的校准参考完成校准的外围设备 10, 在现场提供校准参考后, 通 过手持终端 20向外围设备 10发送校准指令, 外围设备 10中的微控制单元 13根据接收到的 校准指令, 启动外围设备本体 14的自动校准程序, 外围设备本体 14根据现场提供的校准参 考完成自动校准。 比如, 外围设备本体 14为烟雾探测单元或烟感报警器, 烟感探测单元在环 境烟浓度达到设定值时进行报警, 在对烟感探测单元进行校准时, 在烟感探测单元的现场提 供设定浓度值烟, 之后通过手持终端 20向烟感探测单元发送校准指令, 外围设备本体 14中 的微控制单元 13响应于该校准指令,启动烟感探测单元的自 校准程序,烟感探测单元检测 环境烟浓度作为报警阈值进行存储, 实现烟感探测单元的自动校准。 对于需要输入动作 阈值进行校准的外围设备 10, 通过手持终端 20向外围设备 10发送校 准指令, 外围设备 10中的微控制单元 13根据接收到的校准指令,将外围设备本体 14的动作 阈值设置为目标值。 比如, 外围设备本体 14为感温单元, 感温单元在环境温度大于报警温度 阈值时进行报警,在对感温单元进行校准时, 通过手持终端 20向温感单元发送包括目标值的 校准指令, 外围设备 10中的微控制单元 13响应于该校准指令, 将温感单元的报警温度阈值 设置为目标值。 通过手持终端 20向外围设备 10发送校准指令, 可以在现场完成外围设备本体 14的校 准, 提高对外围设备本体 14进行校准的方便性。另外,针对不同类型的 围设备本体 14,手 持终端 10可以发送不同类型的校准指令, 以使外围设备本体 14实现自动校准或直接设定外 围设备本体 14的动作阈值, 从而可以实现对不同类型的外围设备本体 14进行校准。 在一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在手持终端 20与特高频通信模块 12进行信息交互之前, 需 要建立手持终端 20与特高频通信模块 12之间的无线通信连接。 手持终端 20向外围设备 10 发送通信请求信息后, 特高频通信模块 12通过定向天线 11接收该通信请求信息, 对该通信 请求信息包括的密钥进行验证, 如果验证该通信请求信息包括的密钥正确, 则通过定向天线 11向手持终端 20发送通信反馈信息, 手持终端 20接收到通信反馈信息后建立与特高频通信 模块 12之间的无线通信连接。 手持终端 20所发送通信请求信息包括的密钥是合法设备 标识,仅有合法的设备才能够 发送包括该密钥的通信请求信息, 特高频通信模块 12通过验证该密钥可以确认手持终端 20 是否为合法设备,进而仅有合法设备才能够与 特高频通信模块 12建立无线通信连接,与特高 频通信模块 12进行无线通信, 从而能够保证外围设备 10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图 3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示例性消防系 的示意图。 参见图 3 , 消防系统包括主控制器 30(即消防控制面板)和多个外围设备 10, 在对一些外围 设备 10进行检查时,检查人员需要先通过主控制器 30向外围设备 10发送动作指令,然后检 查人员走到外围设备 10的现场查看外围设备 10的动作执行情况, 在检查人员从主控制器 30 处走到外围设备 10处的时间段内,外围设备 10将持续执行动作, 比如当外围设备 10为声音 报警设备时,在该时间段内外围设备 10将持续发声报警,会使听见发声报警的人误 为发生 火灾, 导致对外围设备 10进行检查的体验较差。 检查人员通过手持终端 20向外围设备 10发送延迟动作指令,外围设备 10中的特高频通 信模块 12通过定向天线 11接收到该延迟动作指令后, 将该延迟动作指令发送给微控制单元 13 , 微控制单元 13响应于该延迟动作指令, 在接收到来自主控制器 30的动作指令后, 等待 预设的延迟时间后控制外围设备本体 14执行与所接收到动作指令相对应的动作。微 制单元 13控制外围设备本体 14执行与所接收到动作指令相对应的动作后, 清除延迟动作指令。 通过手持终端 20向外围设备 10发送延迟动作指令,使外围设备 10延迟执行来自主控制 器 30的动作指令, 从而检查人员在主控制器 30处通过主控制器 30向外围设备 10发送动作 指令后, 外围设备 10不会立即执行该动作指令, 在外围设备 10等待的延迟时间内, 检查人 员可以从主控制器 30处走到外围设备 10的现场,进而在检查人员到达外围设备 10的现场后 外围设备 10才执行动作指令,一方面检查人员能够完整 查看外围设备本体 14的自检过程, 保证对外围设备 10进行检查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避免了外围设备 10在检查人员未到达现场 时执行动作而使人误以为发生火灾的情况出现 , 从而可以提高对外围设备 10进行检查的体 验。 可选地 , 微控制单元 13响应于延迟动作指令, 等待延迟时间后控制外围设备本体 14执 行与动作指令相对应的动作后, 对外围设备 10的检查完成, 微控制单元 13断电重启, 以清 除此前接收到的延迟动作指令,保证后续外围 设备 10接收到来自主控制器 30的动作指令后, 能够及时执行与所接收到动作指令相对应的动 作, 实现外围设备 10的正常功能。 在一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参见图 3 , 消防系统包括的主控制器 30会向外围设备 10发 送控制指令, 手持终端 20也会向外围设备 10发送控制指令, 当主控制器 30和手持终端 20 同时向外围设备 10发送控制指令时, 微控制单元 13需要确定执行两个控制指令的顺序。 当微控制单元 13获取到来自手持终端 20的第一指令和来自主控制器 30的第二指令时, 微控制单元 13确定外围设备 10所处的模式,如果外围设备 10处于工作模式,则优先执行第 二指令, 如果外围设备 10处于维修模式或测试模式, 则优先执行第一指令。 比如, 微控制单 元 13同时接收到来自主控制器 30的报警指令和来自手持终端 20的自检指令,如果外围设备 10处于工作模式, 则优先执行报警指令, 之后再执行自检指令, 如果外围设备 10处于维修 模式或测试模式, 则优先执行自检指令, 之后再执行报警指令。 外 围设备 10具有工作模式、 维修模式、 测试模式等多个运行模式, 当外围设备 10同时 接收到来自主控制器 30和手持终端 20的指令时,如果外围设备 10处于工作模式,微控制单 元 13优先执行来自主控制器 30的指令, 保证外围设备 10能够正常执行报警或灭火等动作, 如果外围设备 10处于维修模式或测试模式, 微控制单元 13优先执行来自手持终端 20的指 令, 避免对外围设备 10的正常调试、 测试、 维修和检查工作受到影响。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所提供外 围设备 10的基础上, 外围设备 10可以接收广播设备的 消息, 并对接收到的消息进行存储, 从而实现向批量外围设备 10中存储预置信息。 图 4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外围设备的示 图。 参见图 4, 特高频通信模块 12中 包括存储器 121 , 广播设备 40通过广播的形式向至少两个外围设备 10发送预设信息, 在每 个外围设备 10中, 特高频通信模块 12通过定向天线 11接收来自广播设备 40的预设信息, 并将接收都的预设信息存储到存储器 121中。 预设信息包括序列号、 防伪信息、 电气性能参 数、 交货信息和通信连接验证信息中的部分或全部 。 一个外 围设备 10中的特高频通信模块 12,不仅能够接收手持终端 20针对该外围设备 10 发送的消息, 还能够接收广播设备 40通过广播形式发送的消息, 从而在外围设备 10出厂之 前或外围设备 10的运输过程中, 通过广播设备 40以广播形式发送预设信息, 进而向批量的 外围设备 10中写入预设信息, 从而可以提高对外围设备 10进行设置的方便性及效率。 写入存储器 121的预设信息包括序列号、 防伪信息、 电气性能参数、 交货信息和通信连 接验证信息等,其中,序列号为外围设备 10的标识,不同的外围设备 10对应不同的序列号, 防伪信息用于验证外围设备 10是否为伪造产品, 具体可以是通过特殊算法计算出的防伪编 码, 电气性能参数用于标识外围设备 10的电气性能, 比如为额定电压、 额定电流、 额定功率 等, 交货信息用于标识外围设备 10的交货情况, 比如为交货时间、 批号、 发货起始地址、 收 货目的地址等, 通信连接验证信息用于在手持终端 20与外围设备 10建立通信连接时对手持 终端 20进行验证, 比如为密钥、 合法手持终端 20的身份信息等。 可见, 在外围设备 10出厂 之前, 通过广播设备 40与外围设备 10进行一对多或依次一对一通信, 将预设信息存储都各 外围设备 10的存储器 121中, 以便在外围设备 10的安装调试和维护阶段使用。 图 5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外围设备进行 播通信的示意图。 参见图 5, 广播设 备 40置于多个外围设备 10取向范围的交叠区域内, 其中图 5中虚线用于表征响应外围设备 10的取向范围 (可与广播设备 40进行有效无线通信的范围), 从而广播设备 40能够和多个 外围设备 10进行一对多通信或依次实现一对一通信。 广播设备 40可以是手持终端 20, 也可 以是外围设备 10生产工厂中的固定设备。 可选地 , 可以通过广播设备 40设置外围设备 10的序列号。广播设备 40依次与每个外围 设备 10通信,每个外围设备 10在接收到广播设备 40发送的序列号消息后,将序列号消息包 括的序列号存储到存储器 121中,用于对该外围设备 10进行跟踪。由于序列号是外围设备 10 的唯一标识, 不同外围设备 10的序列号不同, 因此广播设备 40通过一对一通信方式设置各 外围设备 10的序列号。类似地, 还可以通过广播设备 40设置外围设备 10的范围信息, 外围 设备 10将接收到的防伪信息存储到存储器 121中,后续可以通过手持终端 20读取存储器 121 中存储的防伪信息, 以辨认外围设备 10的真伪, 达到区分假冒设备的目的。 可选地 , 外围设备 10出厂前, 通常需要对外围设备 10进行功能测试, 以得到外围设备 10交付时 的测试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广播设备 40以广播形式向多个外围设备 10发送启动自检功能的指令, 外围设备 10包括的特高频通信模块 12经定向天线 11接收到 该启动自检功能的指令后,将该启动自检功能 的指令发送给微控制单元 13 o微控制单元 13响 应于该启动自检功能的指令,启动外围设备 10的自检功能,获得产品交付前自检测得的测 数据,并将获得的测试数据存储到存储器 121中,该交付前的测试数据也称作交付测试数 据。 交付测试数据包括与电气性能相关的数据等, 该交付测试数据可以作为未来对外围设备 10进 行故障分析的参考。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中,如果外围设备 10交付前可以利用其他外部 测试设备对每个外围设备 10进行了相关测试,则可以通过广播设备 40将不同外围设备 10的 交付测试数据, 发送给相对应的外围设备 10, 以将交付测试数据存储到相应外围设备 10中 的存储器 121 o 可选地 ,在外围设备 10的运输过程中, 可以通过广播设备 40对批量的外围设备 10设置 物流信息。 例如, 通过广播设备 40(比如为手持终端 20) 以广播形式向多个外围设备 10发 送相关物流信息, 外围设备 10中的特高频通信模块 12接收到该物流信息后, 将该物流信息 存储到存储器 121中。物流信息可以包括交货时间、批号、发 货起始地址、收货目的地址等。 图 6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消防系统的示 图。 参见图 6, 在将外围设备 10安装到现 场后, 可以通过手持终端 20从外围设备 10中读取上述物流信息, 并将读取到的物流信息上 传至云端的数据库 50进行存储, 以便于对外围设备 10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可选地 , 为了保证外围设备 10的安全性, 可以通过广播设备 40对批量的外围设备 10设 置密钥, 所设置的密钥与手持终端 20相匹配, 只有拥有对应密钥的手持终端 20才能够与该 批次的外围设备 10进行通信。 由此, 利用密钥可以防止外围设备 10被非法访问。 可选地 , 可以通过广播设备 40对批量的外围设备 10进行配置, 将相应的设备配置信息 发送给外围设备 10, 外围设备 10中的特高频通信模块 12将设备配置信息存储到存储器 121 中。 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可以定制外围设备 10, 即针对不同客户所需的外围设备 10, 定制不同的设备配置信息。 例如, 可以配置具有自定义音调、 语音设置的报警设备。 当然, 在外围设备 10交付之后,还可以通过手持设备 20对外围设备 10中存储的设备配置信息进行 修改。 实施例 四 在实施例三所提供外 围设备 10的基础上, 微控制单元 13可以周期性启动外围设备本体 14 的自检程序, 获取外围设备本体 14的自检日志, 并将获取的自检日志存储到存储器 121 中, 外围设备本体 14的自检日志包括外围设备本体 14的自检时间、 自检结果等信息。 特高 频通信模块 12通过定向天线 11接收到手持终端 20所发送的读取指令后,从存储器 121中读 取外围设备本体 14的自检日志,并通过定向天线 11将读取到的自检日志发送给手持终端 20 o 外 围设备 10通常需要定期维护, 即检查人员定期对外围设备 10进行检查, 以在外围设 备 10发生异常的情况下, 能够及时发现并更换或维修外围设备 10o对外围设备 10的调试 /维 护工作分为不同的级别, 不同级别的调试 /维护工作对应不同的周期, 比如对于初级调试(如 常规调试) 可以每月执行一次, 对于高级调试(如现场不干扰测试) 可以每年执行一次。 除 了定期对外围设备 10进行检查外, 微控制单元 13还可以周期性启动外围设备本体 14 的自检流程, 并将外围设备本体 14的自检日志发送给特高频通信模块 12, 特高频通信模块 12将接收到的自检日志存储到存储器 121中。检查人员在对外围设备 10进行调试或维护时, 可以通过手持终端 20从存储器 121中读取过往的自检日志, 通过对自检日志进行分析处理, 可以确定外围设备 10是否发生过故障, 从而能够更好的对外围设备 10进行维护和调试。 由于特高频通信模块 12能够基于手持终端 20发送的无线电波束生成电能而进行运行, 因此在外围设备 10断电的情况下, 检查人员也能够通过手持终端 20读取存储器 121中存储 的自检日志。通过对自检日志进行分析处理, 如果确定外围设备 10发生过故障, 则对外围设 备 10进行故障检查,如果确定外围设备 10未发生过故障,则启动本次对于外围设备 10的自 检功能测试。 微控制单元 13不仅可以将外围设备本体 14的自检日志存储到存储器 121中, 还可以获 取外围设备 10的运行信息, 并将运行信息发送给特高频通信模块 12, 特高频通信模块 12则 可以将接收到的运行信息存储到存储器 121中,比如可以将外围设备 10断电或发生故障之前 的运行信息存储到存储器 121中。检查人员通过手持终端 20可以读取存储器 121中的运行信 息, 进而通过运行信息分析外围设备 10的故障原因, 方便对外围设备 10进行维修。 实施例五 在上述实施例三或实施例 四所提供外围设备 10的基础上, 特高频通信模块 12通过定向 天线 11接收来自手持终端 20的写入指令,进而根据写入指令向存储器 121中存储位置信息、 配置信息和更新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其中, 位置信息用于指示外围设备 10的安装位置, 配置 信息用于配置外围设备 10的功能, 更新信息用于更新外围设备 10的功能。 可选地 ,在完成外围设备 10的安装部署后,通过手持终端 20向外围设备 10发送写入指 令,外围设备 10中的特高频通信模块 12通过定向天线 11接收来自手持终端 20的写入指令, 并根据写入指令将外围设备 10的位置信息存储到存储器 121 中。 后续检查人员对外围设备 10进行检查时, 可以通过手持终端 20读取存储器 121中的位置信息, 根据读取到的位置信 息可以确定外围设备 10的安装位置, 从而可以将外围设备 10的安装位置作为对外围设备 10 进行检查的参考, 以验证外围设备 10是否为被移动。 手持终端 20不仅可以将位置信息写入 存储器 121 , 还可以将外围设备 10的检查结果信息写入存储器 121 , 后续检查人员可以通过 手持终端 20从存储器 121中读取检查结果信息, 便于检查人员查看此前对外围设备 10进行 检查的检查结果信息, 以及根据此前的检查结果信息确定外围设备 10的状态、 故障原因等。 可选地 , 特高频通信模块 12接收到来自手持终端 20的写入指令后, 将用于对外围设备 10的功能进行配置的配置信息写入存储器 121 ,微控制单元 13根据存储器 121中存储的配置 信息对外围设备本体 14进行配置,使外围设备本体 14实现相应的功能, 以使外围设备 10适 于相应的使用场景并满足用户的需求。 手持终端 20还可以向特高频通信模块 12发送读取指 令, 以读取存储到存储器 121中的配置信息, 并在手持终端 20上显示读取到的配置信息, 便 于检查人员查看外围设备的配置信息, 以及对配置信息进行修改。 手持终端 20与特高频通信模块 12建立通信连接后, 将手持终端 20置于修改设备模式, 将外围设备 10置于配置修改模式。 手持终端 20读取存储器 121中的配置信息, 并在手持终 端 20上显示读取到的配置消息,其中,配置信息 括可修改的配置信息和不可修改的配置信 息,手持终端 20可以通过不同的显示方式,将可修改的配置 息和不可修改的配置信息直观 的显示在手持终端 20的显示屏上。检查人员在手持终端 20上对可修改的配置信息进行修改, 比如对喇叭的音调模式、音量级别等进行修改 ,手持终端 20将修改后的配置信息发送特高频 通信模块 12, 特高频通信模块 12将修改后的配置信息存储到存储器 121中, 微控制单元 13 根据修改后的配置信息对外围设备本体 14进行配置, 配置成功后特高频通信模块 12向手持 终端 20返回配置反馈信息, 手持终端 20对配置反馈信息进行展示。 需要说 明的是, 在通过手持终端 20上对外围设备 10进行配置时, 如果请求修改的配置 信息导致潜在的配置错误 (例如, 功率过高多、 地址重用等), 则手持终端 20将在发送修改 后配置信息时报告相应的错误提示信息, 以提示进行重试。 可选地 , 特高频通信模块 12接收到来自手持终端 20的写入指令后, 将用于对外围设备 10的功能进行更新的更新信息写入存储器 121 , 微控制单元 13从存储器 121 中读取更新信 息, 并基于读取到的更新信息对外围设备本体 14进行升级更新, 以实现对外围设备本体 14 的功能进行更新,一方面使得外围设备本体 14能够具有最新的功能,另一方面能够根据用 的需求使外围设备本体 14具有不同的功能。 比如, 外围设备 10的硬件具备向主控制器 30发 送消息的功能,但用户此前并不需要该功能, 所以此前在对外围设备 10进行配置时并未开通 该功能, 后续用户需要该功能时, 可以通过手持终端 20对存储器 121 中的配置信息进行修 改, 以使外围设备 10具有向主控制器 30发送消息的功能,在不需要更换外围设备 10的前提 下满足用户对于外围设备 10 的功能进行拓展的需求, 从而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满意 度。 实施例六 图 7是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外围设备的示 图。 参见图 7, 在实施例一所提供外 围设备 10的基础上, 该外围设备 10中的定向天线 11包括物理天线 111和匹配电路 112, 物 理天线 111与匹配电路 112相连接, 匹配电路 112通过所包括的电容和电感的串联谐振和并 联谐振, 在手持终端 20发射的无线电波束的频段实现阻抗匹配, 其中, 物理电线 111在电路 板上的位置和匹配电路 112在电路板上的走线,决定定向天线 11沿预设方向接收和发射无线 电波束。 由于外围设备 10中通常包含有金属成分,这些金属成分会干 天线,从而损害天线的通 信性能。 通过物理天线 111在电路板上位置和匹配电路 112在电路板上走线相互匹配, 并进 行性能测试, 可以消除金属成分造成的干扰, 使定向天线 11具有可靠的通信性能, 以适用于 使用环境, 并使得定向天线 11能够沿设定的方向接收和发射新无线信号。 图 8是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定向天线的示 图。 参见图 8, 定向天线 11包括物理 天线 111和匹配电路 112, 匹配电路 112包括电阻、 电容和电感, 电感和电容通过并联和串联 谐振的方式实现在所需频段下的阻抗匹配, 同时匹配电路 112还具有滤波作用, 例如可以过 来频率在某个频率范围之内的信号。 在物理天线 11的匹配过程中, 可以通过史密斯圆图实现, 以确保从发射机到天线的最大 功率传输效率。图 9是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史密斯圆图的 意图。参见图 9,点 410〜 450 对应不同的频率、 实部阻抗和虚部阻抗, 将实部阻抗和虚部阻抗结合在一起进行计算后 , 可 以得到点 420〜 440对应的阻抗接近于标准阻抗。 图 10是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史密斯圆图对 的 S11参数示意图。 S11表征回波损 耗特性, S11值越大, 表示天线本身反射回来的能量越大, 天线的效率就越差。 参见图 10, 420〜 440对应的 S11参数值较小, 表示天线的效率越好, 即 440对应的效率最好。 在确定定 向天线 11的性能之后, 可以通过设置匹配电路 112在电路板上的走线形状, 来 确定定向天线 11的指向性。指向性测量显示每个轴上 3维的信号强度。根据需要, 外围设备 10的前向平面可以具有最高的发射功率, 并具有向地面的窄轨迹, 这确保了在其他角度接收 的发射功率较低。 参见图 11〜图 13 , 在信号频率分别为 900MHz和 930MHz时, 天线在三个 方向均具有较好的指向性, 即实现了天线的定向功能。这样, 当将多个外围设备 10安装在狭 窄的空间中时, 通过将手持终端 20指向特定的外围设备 10, 使手持终端 20可以和特定的外 围设备 10进行通信, 有助于减少干扰。 实施例七 图 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围设备控制方 的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外围 设备控制方法基于前述实施例提供的消息系统 的外围设备实现, 除有特殊说明, 下述方法实 施例中涉及到的外围设备可为前述实施例中的 外围设备 10, 下述方法实施例中涉及到的手持 终端可为前述实施例中的手持终端 20, 下述方法实施例中涉及到的主控制器可为前述 实施例 中的主控制器 30, 下述方法实施例中涉及到的广播设备可为前述 实施例中的广播设备 40, 下 述方法实施例中涉及到的存储器可为前述实施 例中的存储器 121 , 下述方法实施例中涉及到 的物理天线可为前述实施例中的物理天线 111 , 下述方法实施例中涉及到的匹配电路可为前 述实施例中的匹配电路 112, 下述方法实施例中涉及到的定向天线可为前述 实施例中的定向 天线 11 ,下述方法实施例中涉及到的特高频通信模块 为前述实施例中的特高频通信模块 12, 下述方法实施例中涉及到的微控制单元可为前 述实施例中的微控制单元 13 , 下述方法实施例 中涉及到的外围设备本体可为前述实施例中的 外围设备本体 14, 参见 图 1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外围设备控制方法包括如 下步骤:

1401、 通过定向天线沿预设方向接收来自手持终端的 无线电波束;

1402、 通过特高频通信模块获取无线电波束包括的控 制指令, 其中, 在外围设备无电能 供给时, 特高频通信模块基于定向天线接收到的无线电 波束生成电能进行运行;

1403、 微控制单元根据控制指令, 控制外围设备本体进行动作。 在本 申请实施例中, 手持终端发送包括控制指令的无线电波束后, 定向天线沿预设方向 接收该无线电波束, 并将该无线电波束发送给特高频通信模块, 然后特高频通信模块从该无 线电波束中获取控制指令, 并将该控制指令发送给微控制单元, 然后微控制单元根据该控制 指令控制外围设备本体动作。可见,一个检查 人员通过手持终端便可以完成外围设备的检查 , 节省了多个检查人员进行检查时沟通配合所需 的时间, 从而能够提高对消防系统的外围设备 进行检查的效率。 另外 , 由于特高频通信模块能够基于接收到的无线电 波束生成电能而工作, 因此在外围 设备断电的情况下, 特高频通信模块也能够接收来自手持终端的无 线信号而激活, 从而可以 降低外围设备的能耗, 并能够更加方便地对外围设备进行检查, 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 1403微控制单元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外围设备本 进 行动作, 包括: 微控制单元根据控制指令 , 启动外围设备本体的自检流程, 并获取外围设备本体的自检 结构, 将自检结果发送给特高频通信模块; 特高频通信模块通过定 向天线将自检结果发送给手持终端。 在一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 1403微控制单元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外围设备本 进 行动作, 包括: 微控制单元根据控制指令 , 启动外围设备本体的自动校准程序, 使外围设备本体根据现 场提供的校准参考完成自动校准。 在一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 1403微控制单元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外围设备本 进 行动作, 包括: 微控制单元根据控制指令 , 将外围设备本体的动作阈值设置为目标值。 在一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在图 14所示外围设备控制方法的基础上, 该外围设备控制方 法还包括: 特高频通信模块通过定 向天线接收来自手持终端的通信请求信息, 在验证通信请求信息 包括的密钥正确后,向手持终端发送通信反馈 信息,以建立与手持终端之间的无线通信连接 。 在一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在图 14所示外围设备控制方法的基础上, 该外围设备控制方 法还包括: 特高频通信模块通过定 向天线接收来自手持终端的延迟动作指令, 并将延迟动作指令发 送给微控制单元; 微控制单元根据延迟动作 指令, 在接收到来自消防系统的主控制器 (即消防控制面板) 的动作指令后, 等待预设的延迟时间后控制外围设备本体执行 与动作指令相对应的动作, 并 在控制外围设备本体执行与动作指令相对应的 动作后清除延迟动作指令。 在一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在图 14所示外围设备控制方法的基础上, 该外围设备控制方 法还包括: 微控制单元在获取 到来自手持终端的第一指令和来自消防系统的 主控制器的第二指令时, 如果外围设备处于工作模式,则优先执行第二 指令,如果外围设备处于维修模式或测试模式 则优先执行第一指令。 在一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在图 14所示外围设备控制方法的基础上, 该外围设备控制方 法还包括: 特高频通信模块通过定 向天线接收来自广播设备的预设信息, 并将预设信息存储到特高 频通信模块包括的存储器中, 其中, 广播设备通过广播的形式向至少两个外围设备 发送预设 信息, 预设信息包括序列号、 防伪信息、 电气性能参数、 交货信息和通信连接验证信息中的 至少一个。 在一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在图 14所示外围设备控制方法的基础上, 该外围设备控制方 法还包括: 微控制单元获取外 围设备本体的自检日志, 并将自检日志存储到特高频通信模块包括的 存储器中; 特高频通信模块通过定 向天线接收来自手持终端的读取指令, 并根据该读取指令, 通过 定向天线将存储器中存储的自检日志发送给手 持终端。 在一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在图 14所示外围设备控制方法的基础上, 该外围设备控制方 法还包括: 特高频通信模块通过定 向天线接收来自手持终端的写入指令, 并根据该写入指令, 向特 高频通信模块包括的存储器中存储位置信息、 配置信息和更新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 位 置信息用于指示外围设备的安装位置, 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外围设备的功能, 更新信息用于更 新外围设备的功能。 在一种可 能的实现方式中, 在图 14所示外围设备控制方法的基础上, 定向天线包括: 物 理天线和匹配电路; 物理 电线与匹配电路相连接; 匹配电路, 用于通过所包括的电容和电感的串联谐振和并 联谐振, 在手持终端发射的无 线电波束的频段实现阻抗匹配, 其中, 物理电线在电路板上的位置和匹配电路在电路 板上的 走线, 决定定向天线沿预设方向接收和发射无线电波 束。 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所有的可选技术方案, 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 申请的可选实施例, 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另外,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外围设备控制方法与前述 实施例中的消防系统的外围设备基于同一构思 , 具体内容可参见前述设备实施例中的叙述, 在此不再赘述。 本 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 存储用于使一计算机执行如本文的外围设备控 制 方法的指令。 具体地, 可以提供配有存储介质的系统或者装置, 在该存储介质上存储着实现 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代 码, 且使该系统或者装置的计算机(或 CPU或 MPU ) 读出并执行存储在存储介质中的程序代码。 在这种情况 下, 从存储介质读取的程序代码本身可实现上述实 施例中任何一项实施例的 功能, 因此程序代码和存储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构成 了本申请的一部分。 用于提供程序代码 的存储介质实施例包括软盘、硬盘、磁光盘、 光盘(如 CD-ROM、 CD- R、 CD-RW、 DVD-ROM、 DVD-RAM、 DVD-RW、 DVD+RW)、磁带、非易失性存储卡和 ROM。 可选择地, 可以由通信网络从服务器计算机上下载程序代 码。 此 外, 应该清楚的是, 不仅可以通过执行计算机所读出的程序代码, 而且可以通过基于 程序代码的指令使计算机上操作的操作系统等 来完成部分或者全部的实际操作, 从而实现上 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实施例的功能。 此 外, 可以理解的是, 将由存储介质读出的程序代码写到插入计算机 内的扩展板中所设 置的存储器中或者写到与计算机相连接的扩展 单元中设置的存储器中, 随后基于程序代码的 指令使安装在扩展板或者扩展单元上的 CPU等来执行部分和全部实际操作,从而实现上 述实 施例中任一实施例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各流程和各系统结构图中不是所有的步骤 和模块都是必须的, 可以 根据实际的需要忽略某些步骤或模块。 各步骤的执行顺序不是固定的, 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 整。 上述各实施例中描述的系统结构可以是物理结 构, 也可以是逻辑结构, 即, 有些模块可 能由同一物理实体实现, 或者, 有些模块可能分由多个物理实体实现, 或者, 可以由多个独 立设备中的某些部件共同实现。 以上各实施例中, 硬件单元可以通过机械方式或电气方式实现。 例如, 一个硬件单元可 以包括永久性专用的电路或逻辑 (如专门的处理器, FPGA或 ASIC) 来完成相应操作。 硬件 单元还可以包括可编程逻辑或电路 (如通用处理器或其它可编程处理器), 可以由软件进行临 时的设置以完成相应操作。 具体的实现方式 (机械方式、 或专用的永久性电路、 或者临时设 置的电路) 可以基于成本和时间上的考虑来确定。 上文通过 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展示和 说明, 然而本申请不限于这些已 揭示的实施例, 基于上述多个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晓 , 可以组合上述不同实施例中 的代码审核手段得到本申请更多的实施例, 这些实施例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