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PISTON MECHANISM ASSEMBLY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5/007010
Kind Code:
A1
Abstract:
Disclosed is a piston mechanism assembly, comprising: a piston set comprising two curved-face pistons which have an annular contour and coaxially join together by relative movement, each curved-face piston being provided with a central through-hole, wherein one end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 continuous curved face, and each curved face has at least two crest portions and two trough portions and mates with the other curved face; two external valve rings which encircle the external edge of the piston set, move synchronously with the two pistons and have external valve ring channels; two internal valve rings which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in the central through-holes of the two curved-face pistons, move synchronously therewith and have internal valve ring channels. The piston mechanism assembly can solve problems of unstable operation, great energy consumption of existing piston mechanisms.

Inventors:
LIAO KUNSHE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3/082275
Publication Date:
January 22, 2015
Filing Date:
August 26, 2013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RENGINE DYNATECH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F01C7/00
Foreign References:
CN101000016A2007-07-18
CN2054079U1990-03-07
CN201730682U2011-02-02
Attorney, Agent or Firm:
HYLANDS LAW FIRM (CN)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活塞机构总成, 其特征在于, 包括:

一活塞组, 包括二环状外形的曲面活塞, 每一曲面活塞具有一环 心通孔且其中一端面设有一沿圆周方向起伏的连续曲面, 每一连续曲 面至少具有二波峰部及二波谷部并与另一连续曲面相互配合, 该二曲 面活塞于同轴上以该曲面相对运动地对合;

一第一外阀环, 设置于该二曲面活塞其中之一的外环侧且与其同 步运动, 并覆盖该二曲面活塞于该二连续曲面相互对合处, 该第一外 阀环具有对应该波峰部数量及位置且贯通该第一外阀环的第一外阀环 导引通道;

一第二外阀环, 相对该第一外阀环而设置于另一曲面活塞的外环 侧且与其同步运动, 并覆盖该二曲面活塞于该连续曲面相互对合处, 该第二外阔环具有对应该第一外阀环导引通道数量及位置且贯通该第 二外阀环的第二外阀环导引通道, 当该二活塞对合时, 该第一外阀环 与该第二外阀环活动地迭合并相对运动, 且该第一外阀环导引通道与 该第二外阀环导引通道的位置相互对应并位于该二连续曲面相互对合 处;

一第一内阀环, 设置于其中一曲面活塞的环心通孔且与其同步运 动, 并具有对应该波峰部数量及位置且贯通该第一内阀环的第一内阀 环导引通道; 以及

一第二内阔环, 相对该第一内阀环而设置于另一曲面活塞的环心 通孔且与其同步运动, 并具有对应该第一内阀环导引通道数量及位置 的第二内阔环导引通道, 当该二曲面活塞对合时, 该第一内阀环与该 第二内阀环迭合并相对运动, 且该第一内阀环导引通道与该第二内阀 环导引通道的位置相互对应并位于该二连续曲面相互对合处。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活塞机构总成, 其中, 还包括一传动轴, 穿设于该些环心通孔, 其中该二曲面活塞其中之一具有一第一卡合部 设置于该曲面活塞的环心通孔, 该传动轴具有一对应该第一卡合部的 第二卡合部, 且与该第一卡合部卡合, 该传动轴与具有该第一卡合部 的曲面活塞连动。

3.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活塞机构总成, 其中, 还包括一活塞缸, 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且相对应的两端分别具有一开口, 以及至少一贯 通该活塞缸壁的活塞缸导引通道, 且该容置空间内依序设置至少一活 塞组以及对应该活塞组数量而组设的第一外阀环、 第二外阔环、 第一 内阀环、 以及第一内阀环。

4. 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活塞机构总成, 其中, 还包括二活塞缸端 盖, 分别罩设于该活塞缸两端的二开口, 并分别具有一端盖中心通孔 及至少一活塞缸端盖导引道, 该传动轴穿过该二端盖中心通孔。

5.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活塞机构总成, 其中, 该二连续曲面在由 环缘向环中心延伸的直线上等高度。

Description:
活塞机构总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塞机构总成, 特别是一种由具有相互配合的连 续曲面的二曲面活塞以相对运动地对合而成的 活塞机构总成。 背景技术

传统的动力转换装置, 如引擎、 压縮机等, 通过活塞机构来达到 能量转换的目的, 如图 1所示, 为传统往复式引擎中的活塞机构 10, 包括活塞缸 100, 滑动于该活塞缸的活塞 101, 该活塞缸 100内的气室 102, 控制进排气的进气门 103及排气门 104, 控制点火的火星塞 105, 以及连动该活塞 101的曲柄轴 106,运作时利用气体在气室 102燃烧产 生的能量来推动活塞 101运动, 进而带动该曲柄轴 106转动而达到能 量转换的目的, 由于此活塞机构属于四行程的内燃机方式, 因此在其 进汽行程 (intake stroke)、动力行程 (power stroke)、压缩行程 (compression stroke) 以及排汽行程 (exhaust stroke)时须严格控制各类参数, 诸如气 门启闭时间点、 火星塞点火时间点、 压縮比等, 因此构造通常较为复 杂, 此外, 每四行程才产生一次动力, 动力不均, 运转不平稳, 不易 平衡, 又其机件的往复惯性阻力大, 造成较多的能量耗损, 因此其传 动轴的转速会受到限制。 又如图 2所示, 为传统回转式引擎中的活塞机构 20, 包括活塞缸 200, 回转设置于该活塞缸的回转活塞 201, 与该回转活塞 201连动的 偏心轴 202, 设置于该活塞缸 200的进气道 203、 排气道 204以及火星 塞 205, 该回转活塞 201会将该活塞缸 200区分为三个气室, 因此该回 转活塞 201 回转一圈会有三次动力输出, 此外, 不论在任何位置, 都 有一面的活塞面在动力的状态, 而推转活塞进汽、 压缩、 动力、 排汽, 故比往复式活塞具运转更平顺与体积功率较高 的优点, 然而, 该回转 式活塞 201 仅限于以内燃机方式运作, 仍受到压缩比与燃烧时间短的 限制。 因此, 如何设计出一种活塞机构总成, 解决现有活塞机构动力不 均、 运转不平稳、 不易平衡、 能量耗损大、 耗油量大及污染大等问题, 为本案发明人所亟欲解决的一大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 缺陷, 提出一种轴 向往复式的活塞机构总成。 为达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活塞机构总成, 包括一活塞组, 包括二环状外形的曲面活塞, 每一曲面活塞具有一环心通孔且其中一 端面设有一沿圆周方向起伏的连续曲面, 每一连续曲面至少具有二波 峰部及二波谷部并与另一连续曲面相互配合, 该二曲面活塞于同轴上 以该曲面相对运动地对合; 一第一外阀环, 设置于该二曲面活塞其中 之一的外环侧且与其同步运动, 并覆盖该二曲面活塞于该二连续曲面 相互对合处, 该第一外阀环具有对应该波峰部数量及位置且 贯通该第 一外阀环的第一外阀环导引通道; 一第二外阀环, 相对该第一外阀环 而设置于另一曲面活塞的外环侧且与其同步运 动, 并覆盖该二曲面活 塞于该连续曲面相互对合处, 该第二外阀环具有对应该第一外阔环导 引通道数量及位置且贯通该外第二外阀环的第 二外阔环导引通道, 当 该二活塞对合时, 该第一外阔环与该第二外阀环活动地迭合并相 对运 动, 且该第一外阔环导引通道与该第二外阀环导引 通道的位置相互对 应并位于该二连续曲面相互对合处; 一第一内阀环, 设置于其中一曲 面活塞的环心通孔且与其同步运动, 并具有对应该波峰部数量及位置 且贯通该第一内阔环的第一内阔环导引通道; 以第二内阀环, 相对该 第一内阀环而设置于另一曲面活塞的环心通孔 且与其同步运动, 并具 有对应该第一内阀环导引通道数量及位置的第 二内阀环导引通道, 当 该二曲面活塞对合时, 该第一内阀环与该第二内阀环迭合并相对运动 , 且该第一内阀环导引通道与该第二内阀环导引 通道的位置相互对应并 位于该二连续曲面相互对合处。 所述的活塞机构总成, 其更包括一传动轴, 穿设于该些环心通孔, 其中该二曲面活塞其中之一具有一第一卡合部 设置于该曲面活塞的环 心通孔, 该传动轴具有一对应该第一卡合部的第二卡合 部, 且与该第 一卡合部卡合, 该传动轴与具有该第一卡合部的曲面活塞连动 。 所述的活塞机构总成, 其更包括一活塞缸, 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 且相对应的两端分别具有一开口, 以及至少一贯通该活塞缸壁的活塞 缸导引通道, 且该容置空间内设置至少一活塞组以及对应该 活塞组数 量而组设的第一外阀环、 第二外阀环、 第一内阀环、 第一内阀环。 所述的活塞机构总成, 其更包括二活塞缸端盖, 分别罩设于该活 塞缸两端的二开口, 并分别具有一端盖中心通孔及至少一活塞缸端 盖 导引道, 该传动轴穿过该二端盖中心通孔。 所述的活塞机构总成, 其中, 该二连续曲面在由环缘向环中心延 伸的直线上等高度。 为了能够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 特点和技术内容, 请参阅 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 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 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 1为现有往复式活塞机构的示意图;

图 2为现有回转式活塞机构的示意图;

图 3为本发明活塞机构总成的立体分解图;

图 4为本发明活塞机构总成第一实施例的活塞组 侧视图; 图 5为本发明活塞机构总成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 6为本发明活塞机构总成第一实施例的侧剖面 ;

图 7为本发明活塞机构总成第一实施例的活塞组 侧视图; 图 8为本发明活塞机构总成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 9为本发明活塞机构总成第一实施例的侧剖面 ;

图 10为本发明活塞机构总成第一实施例的活塞组 侧视图; 图 Π为本发明活塞机构总成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 12为本发明活塞机构总成第一实施例的侧剖面 ;

图 13为本发明活塞机构总成第一实施例的活塞组 侧视图; 图 14为本发明活塞机构总成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 15为本发明活塞机构总成第一实施例的侧剖面 ;

图 16为本发明活塞机构总成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 图; 图 17为本发明活塞机构总成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 图; 图 18 为本发明活塞机构总成第二实施例中各曲面活 塞相对位置 的示意图;

图 19 为本发明活塞机构总成第二实施例中各曲面活 塞相对位置 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现有技术>

10 往复式活塞机构

20 回转式活塞机构

100 活塞缸

101 活塞

102 气室

103 进气门

104 排气门

105 火星塞

106 传动轴

200 活塞缸

201 回转活塞 202 偏心轴

203 进气道

204 排气道

205 火星塞

<本发明 >

3、 8a、 8b 活塞组

30、 80a、 81 a、 80b 81b 曲面活塞

31 连续曲面

32 环心通孔

40 第一外阀环

41 第二外阀环

50 第一内阀环

51 第二内阔环

60、 61 腔室

70 传动轴

90 活塞缸

91 活塞缸端盖

92 螺丝

300 第一卡合部

301 卡合部通道

310 波峰部

31 1 波谷部

400 第一外阔环导引通道

410 第二外阀环导引通道

500 第一内阀环导引通道

510 第二内阀环导引通道

401、 501 间隙

402、 502 垫圈

700 第二卡合部

900 容置空间 901 开口

902 活塞缸导引通道

910 中心通孔

91 1 轴承

912 活塞缸端盖导引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 3, 为本发明活塞机构总成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 解图, 如图所示, 本发明的活塞机构总成, 包括一活塞组 3, 包括二环状外形 的曲面活塞 30, 每一曲面活塞 30具有一环心通孔 32且其中一端面设 有一沿圆周方向起伏的连续曲面 31,每一连续曲面 31至少具有二波峰 部 310及二波谷部 31 1(于本实施例中, 为四个波峰部及四个波谷部)并 与另一曲面 31相互配合, 该二曲面活塞 30于同轴上以该连续曲面 31 相对运动地对合 (除相对转动外,会因该二连续曲面 31的关系于轴向做 往复运动),且该二曲面 31的表面在由环缘向环中心延伸的直线上等高 度; 一第一外阀环 40, 设置于其中一曲面活塞 30的外缘且与其同步运 动, 并覆盖该二曲面活塞 30于该二曲面 31相互对合处, 该第一外阀 环 40具有对应该波峰部数量及位置且贯通该第一 阀环 40的第一外 阔环导引通道 400,于本实施例中,具有四个第一外阀环导引 通道 400, 并为开槽, 每一第一外阀环导引通道 400 由一波峰部 310顶点延曲面 往相邻的波谷部 31 1 —既定的距离处延伸至相邻的波峰部 310的相对 位置, 于本实施例中, 该第一外阀环 40与该曲面活塞 30之间密合设 置一垫圈 402 以形成一环绕于两者之间的间隙 (亦可于该曲面活塞 30 外侧壁缘一体设置凸缘或在该第一外阀环 40内环面设置凸缘来达到形 成间隙的功效); 一第二外阀环 41, 设置于另一曲面活塞 30 的外环侧 且与其同步运动, 并覆盖该二曲面活塞 30于该连续曲面 31 相互对合 处, 该第二外阀环 41具有对应该第一外阀环导引通道 400数量及位置 且贯通该外第二外阀环 41的第二外阀环导引通道 410,于本实施例中, 具有四个第二外阔环导引通道 410 并为开孔, 且每一第二外阀环导引 通道 410其位置邻近于该连续曲面 31的一反曲点, 当该二曲面活塞 30 对合时, 该第一外阀环 40与该第二外阀环 41活动地迭合并相对运动 且该第二外阀环 41可紧密的嵌入该第一外阀环 40与该曲面活塞 30两 者之间的间隙, 该些第一外阀环导引通道 400 与该些第二外阀环导引 通道 410会随着其相对位置的改变而导通及断开, 且该第一外阀环导 引通道 400与该第二外阀环导引通道 410的位置相互对应并位于该二 连续曲面 31相互对合处, 此外, 该第一外阀环导引通道 400与该第二 外阀环导引通道 410 的位置关系可随压缩比与膨胀比的不同需求而 调 整其相对位置; 一第一内阀环 50, 设置于其中一曲面活塞 30的环心通 孔 32且与其同步运动 (于本实施例中, 与该第一外阀环 40设置于同一 曲面活塞 30),并具有对应该波峰部数量及位置且贯通该 第一内阔环 50 的第一内阀环导引通道 500, 于本实施例中, 具有四个第一内阀环导引 通道 500, 并为开槽, 每一第一内阀环导引通道 500由该环心通孔 32 处的一波峰部 310顶点延曲面往相邻的波谷部 31 1—既定的距离处延 伸至相邻的波峰部 310 的相对位置, 此外, 于本实施例中, 该第一内 阀环 50与该曲面活塞 30之间密合设置一垫圈 502以形成一环绕于两 者之间的间隙 (亦可于该曲面活塞 30的环心通孔 32内侧壁缘一体设置 凸缘或在该第一内阀环 50环面设置凸缘来达到形成间隙的功效);以及 一第二内阀环 51, 设置于另一曲面活塞 30的环心通孔 32且与其同步 运动 (于本实施例中, 与该第二外阀环 41设置于同一曲面活塞 30), 并 具有对应该第一内阀环导引通道 50数量及位置的第二内阀环导引通道

510 , 于本实施例中, 具有四个第二内阀环导引通道 510, 并为开孔, 每一第二内阀环导引通道 410的位置于该环心通孔 32处且相邻于该连 续曲面 31的一反曲点且相对应于该第二外阀环导引通 402, 当该二 曲面活塞 30对合时, 该第一内阀环 50与该第二内阀环 51活动地迭合 并相对运动且该第二内阔环 51可紧密的嵌入该第一内阀环 50与该曲 面活塞 30两者之间的间隙, 该些第一内阀环导引通道 500与该些第二 内阀环导引通道 510会随着其相对位置的改变而导通及断开, 且该第 一内阔环导引通道 500与该第二内阀环导引通道 510的位置相互对应 并在该环心通孔 32位于该二连续曲面 31相互对合处, 此外, 该第一 内阀环导引通道 500与该第二内阔环导引通道 510的位置关系可随压 缩比与膨胀比的不同需求而调整其相对位置。 请同时参阅图 4、 5、 6, 如图 4所示, 当两曲面活塞 30相互对合 且其波峰部 310对应另一曲面活塞 30的波谷部 31 1时, 对上半部曲面 活塞 30而言处于最低点, 此时, 二连续曲面 31之间所形成的数个腔 室处于最小体积状态, 此外, 在最低点时每一波峰部 310配合一波谷 部 31 1并形成两个腔室 60、 61 , 当两曲面活塞 30由最低点开始相对转 动时, 于本实施例中, 下方的曲面活塞 30 不动, 上方的曲面活塞 30 以逆时针方向转动 (如图中箭号所示), 则腔室 60处于体积减少的压缩 状态, 而腔室 61则处于体积增加的膨胀状态; 如图 5所示, 此时第二 外阀环导引通道 410位于该第一外阀环导引通道 400的范围内并导通 相邻的腔室 60, 而腔室 61则处于封闭状态, 由于该腔室 60处于体积 减少的压缩状态且第二外阔环导引通道 410及该第一外阀环导引通道 400导通该腔室 60, 故该腔室 60内若存在流体, 则会被挤压排出该活 塞组 3外, 反之, 若转动方向相反时, 则腔室 60会处于体积增加的膨 胀状态,此时腔室 60中形成负压状态并通过该第一外阀环导引通 410 及该第二外阀环导引通道 400将外部的流体导引至该腔室 60; 如图 6 所示, 于本实例中, 该第二内阔环导引通道 510位于该第一内阀环导 引通道 500的范围内并导通相邻的腔室 61,当上方曲面活塞 30以逆时 针方向转动时, 该腔室 61处于体积增加的膨胀状态并形成负压状态, 通过该第二内阀环导引通道 510及该第一内阀环导引通道 500将曲面 活塞 30环心处的流体导引至该腔室 61, 反之, 若转动方向相反时, 则 腔室 61会处于体积减少的压缩状态, 故该腔室 61 内若存在流体, 则 会被挤压排出至该曲面活塞 30的环心通孔 32中。 请同时参阅图 7、 8、 9, 如图 7所示并同时比较图 4, 下方的曲面 活塞 30不动, 上方的曲面活塞 30以逆时针方向转动一角度至两连续 曲面 31 的反曲点相接时, 由于该二曲面的关系, 上方的曲面活塞 30 会随着转动而于轴向往上升, 此时, 如图 4所示的该腔室 61的体积会 随着该曲面活塞 30的转动而变大, 而该腔室 60体积则随之减少直到 两连续曲面 31的反曲点相接时则完全消失, 此时相对的波峰波谷之间 会形成单一的腔室 61, 如图 8所示, 此时该第二外阀环通道 410亦同 时移动出该第一外阀环通到 400的范围, 使该腔室 61于该活塞组 3外 环侧呈封闭状态, 如图 9所示, 此时第二内阀环导引通道 510位于相 邻的第一内阀环导引通道 500的范围内并同时导通该腔室 61, 当上方 的曲面活塞 30持续以逆时针转动时, 该腔室 61亦持续处于体积增加 的膨胀状态并形成负压状态, 可持续由该环心通孔 32处导引流体至该 腔室 61, 反之, 若上方的曲面活塞 30反向以顺时针转动时, 则该腔室 61处于体积减少的压縮状态并可将该腔室 61内的流体挤压至该环心通 孔 32中。 请同时参阅图 10、 1 1、 12, 为当图 7、 8、 9状态下以逆时针方向 再转动一角度至两波峰部 310顶点相连时的位置图, 如图 10所示, 当 两曲面活塞 30相对转动至波峰部 310顶点相连的位置时, 该二曲面活 塞 30处于轴向最大距离的相对位置, 此时, 二连续曲面 31之间所形 成的腔室 61处于最大体积状态, 如图 11所示, 此时该第二外阔环通 道 410开始进入相邻的第一外阀环通道 400的范围内, 并开始导通该 腔室 61, 当上方的曲面活塞 30持续以逆时针方向转动时, 该腔室 61 开始进入体积减少的压縮状态并将该腔室 61内的流体挤压推出, 此时 两曲面活塞 30 的轴向距离也开始缩小, 反之, 若上方的曲面活塞 30 以反向顺时针转动时, 此时的第二外阀环通道 410 开始移出相邻的第 一外阀环通道 400的范围, 并将该腔室 61于该曲面活塞 30外环侧封 闭, 如图 12所示, 此时第二内阀环导引通道 510位于相邻的第一内阔 环导引通道 500的边缘并开始移出其范围, 并将该腔室 61于该曲面活 塞 30环心通孔 32内侧封闭, 反之, 若上方的曲面活塞 30以反向顺时 针转动时, 则该第二内阔环导引通道 510 开始进入相邻的第一内阀环 导引通道 500的范围并导通该腔室 61,此时该腔室 61开始进入体积减 少的压缩状态并将该腔室 61内的流体挤压推出。 请同时参阅图 13、 14、 15, 为当图 10、 1 1、 12状态下以逆时针 方向再转动一角度至两连续曲面 31 的反曲点相接时, 如图 13所示, 当上方曲面活塞 30持续以逆时针方向转动, 该二连续曲面 31相对应 的波峰部 310顶点已错开, 此时配合二连续曲面 31的作用使两曲面活 塞的轴向距离开始缩小, 二连续曲面 31之间所形成的腔室 61开始压 缩而减少其体积, 持续将腔室 61 内的流体挤压排出, 如图 14所示, 此时该第二外阀环通道 410仍位于两相邻的第一外阀环通道 400的范 围内, 并导通相邻的腔室 61, 由于腔室 61处于体积减少的压缩状态, 故会持续将腔室 61内的流体通过该第一外阀环通道 400及该第二外阀 环通道 410挤压排出至该曲面活塞 30的外环侧, 当上方曲面活塞 30 持续以逆时针方向转动, 此时每一波峰波谷的反曲点之间会开始产生 新的腔室 (直到转动至如图 4所示的位置时, 所产生新的腔室则会成为 腔室 61), 如图 15所示, 此时该第二内阀环导引通道 510于相邻的第 一内阀环导引通道 500右侧边缘处且开始进入其范围内, 当上述新腔 室开始形成时, 该第二内阀环导引通道 510亦同时导通, 反之, 若上 方曲面活塞 30以反向顺时针转动, 则该第二内阀环导引通道 510离开 相邻的第一内阀环导引通道 500范围而封闭。 最后, 上方曲面活塞 30再转动一角度后回到如图 4、 5、 6所示及 段落 0013所述的最低点,此时新产生的腔室则成为 图 4中的腔室 60, 而原腔室 60则位移至如图 4腔室 61的位置并转变为腔室 61, 如此完 成该些腔室 60、 61体积变化的循环并重复上述的动作, 通过该些腔室 60、 61 的体积变化配合上述第一外闽环导引通道 400、 第二外阔环导 引通道 410、 第一内阀环导引通道 500、 第二内阀环导引通道 510等阀 门机构的启闭而产生流体进出该些该些腔室 60、 61的效果, 当以高压 流体驱动使活塞组 3内的腔室 60、 61改变体积而推动该活塞组 3的两 曲面活塞 30相对转动时, 即为以高压流体驱动以产生动力的装置, 反 之, 当以动力推动活塞组 3的两曲面活塞 30相对转动时, 利用该些腔 室 60、 61体积变化以驱动流体时, 即为以动力驱动流体的装置。 请同时参阅图 16及图 17, 本发明的活塞机构总成更包括一活塞 缸 80, 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 900且相对应的两端分别具有一开口 901, 以及至少一贯通该活塞缸壁的活塞缸导引通道 902, 且该容置空间 900 内设置至少一活塞组以及对应该活塞组数量而 组设的第一外阀环 40、 第二外阀环 41、 第一内阔环 50、 第一内阀环 51, 于本实施例中, 于该 容置空间 900内依序组设两组活塞组 8a、 8b及对应数量的第一外阀环

40、 第二外阀环 41、 第一内阀环 50、 第一内阀环 51, 该第一外阔环 40 与该活塞缸 90 的内璧缘间具有一定间隙以连通该活塞缸导引 通道 902及该第一外阔环通道 400, 亦可依据两曲面活塞 30对合的位置于 活塞缸 90内壁设置对应的导引道来连通该活塞缸导引 道 902及该第 一外阀环通道 400, 可依据活塞组 3的配置做改变; 以及二活塞缸端盖

91 , 分别罩设于该活塞缸 90两端的二开口 901, 于本实施例中以螺丝 91锁合, 然其结合方式不限于此, 此外, 该二活塞缸端盖 91并分别具 有一中心通孔 910及至少一活塞缸端盖导引道 912, 该传动轴 70穿过 该二端盖中心通孔 910, 于本实施例中, 该二端盖中心通孔 910处设有 轴承 91 1 以支撑该传动轴 70, 此外, 该二活塞缸端盖 91更具有至少一 活塞缸端盖导引道 912, 当该二活塞缸端盖 91与该活塞缸 90结合时, 该些活塞缸端盖导引道 912 连通该容置空间; 本发明的活塞机构总成 更包括一传动轴 70, 穿设于活塞的环心通孔, 其中, 一活塞组其中之 一的曲面活塞具有一第一卡合部 300设置于该曲面活塞的环心通孔 32, 于本实施例中设置于曲面活塞 81a、 80b、 81c、 81d的环心通孔 32, 且 该第一卡合部 300更设有卡合部通道 301以连通该环心通孔 32的两端, 该传动轴 70具有一对应该第一卡合部 300的第二卡合部 700, 且与该 第一卡合部 300 卡合, 该传动轴 70与曲面活塞 81a、 80b、 81c、 81d 连动, 如图 17所示, 组设完成后的活塞缸 90内依序设置的四组活塞 3 中, 每一活塞组 3的运作方式皆如同第一实施例所述。 请参阅图 18, 为第二实施例中两组活塞组 8a、 8b其活塞的相对位 置关系图, 当活塞组 8a的曲面活塞 80a、 81a处于轴向最小距离时, 活 塞组 8b的曲面活塞 80b、 81b则处于轴向最大距离, 请参阅图 19, 当 活塞组 8a的曲面活塞 80a、 81a处于轴向最小距离时, 活塞组 8b的曲 面活塞 80b、 81b则处于轴向最小距离, 于本实施例中, 曲面活塞 80a、 81b, 活塞组 8a的曲面活塞 81a及活塞组 8b的曲面活塞 80b转动时会 于轴向相互推挤, 此相互推挤的力量可做为另一活塞组覆位的力 量; 此外, 该活塞缸 80内可串接两组以上的活塞组 3, 如串接 4组活塞组 3时可通过如上的结构设计将活塞组 3运动时的轴向力平衡,提高整体 活塞机构运作时的平稳性。 当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外接一高压流体供应源 时, 由该活塞缸导 引通道 902导入高压流体, 高压流体会通过该第一外阀环 40及该第二 外阀环 41进入活塞组间的腔室 60或腔室 61, 而使其膨胀而推动活塞 组转动, 当曲面活塞转动至轴向最大距离时, 腔室 60或腔室 61体积 开始縮小并压縮该高压流体, 此时第一外阀环 40及该第二外阀环 41 呈关闭状态, 而第一内阔环 50及该第二内阔环 51则开启并通过腔室 60体积縮小的压縮力量将高压流体排出活塞缸 此时本发明的活塞机 构总成即可为以高压流体驱动以产生动力的装 置 (如引擎等),且其采用 外燃机的方式来驱动, 不会有燃烧不完全的问题, 此外, 通过多个活 塞组的设置来平衡轴向位移的惯性力, 使其在运作时更平稳; 反之, 当以动力推动活塞组转动, 如传动轴 70外接一马达, 以马达带动传动 轴 70转动并连动曲面活塞转动, 利用腔室体积变化所产生的力量以驱 动流体,此时,本发明的活塞机构总成即可为 以动力驱动流体的装置 (如 压縮机等)。 综上所述, 本发明的活塞机构总成通过多组轴向往复的旋 转活塞 来改善现有活塞机构动力不均、 运转不平稳、 不易平衡、 又其机件的 往复惯性阻力大, 造成较多的能量耗损等缺点, 且相同机构下可做为 双向的动力转换装置, 实为一优良的开创性发明。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可行实施例, 非因此即局限本发明 的专利范围, 举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之等效 结构变化, 均理同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