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POSTERIOR CERVICAL UNILATERAL-OPEN-DOOR LATERAL-MASS SPINOUS PROCESS STEEL PLATE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3/104093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posterior cervical unilateral-open-door lateral-mass spinous process steel plate, the steel plate being stretched Z-shaped, comprises a first fixed part (1), a second fixed part (2), and a connection part (3) connecting the first fixed part (1) and the second fixed part (2). An obtuse angle is formed between the first fixed part (1) and the connection part (3), and an obtuse angle is also formed between the second fixed part (2) and the connection part (3). The steel plate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first fixed part (1) comprises a body part (11) arranged on an outer wall of a vertebral plate, and a spinous process fixing part (4) matched with the outer wall of a spinous process (100); the spinous process fixing part (4) is formed by upwardly bending the end of the body part (11) and has a first through hole (41) for a spinous process screw (81) to penetrate. The thickness of the spinous process is much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vertebral plate, s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omechanics, the fixing effect of the spinous process screw (81) is better than the stability achieved by vertical arrangement of a screw on a vertebral plate; in addition, the top of the spinous process screw (81) can be directly seen during a surgery, thereby guaranteeing that the screw (81) does not touch a vertebral canal or damage cervical cord, and enhancing the surgical safety.

Inventors:
LIU GUANYI (CN)
XU RONGMING (CN)
MA WEIHU (CN)
SUN SHAOHUA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2/000493
Publication Date:
July 18, 2013
Filing Date:
April 12, 2012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LIU GUANYI (CN)
XU RONGMING (CN)
MA WEIHU (CN)
SUN SHAOHUA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A61B17/70; A61B17/80
Domestic Patent References:
WO2011040983A12011-04-07
Foreign References:
CN201022741Y2008-02-20
US20100069960A12010-03-18
CN201710448U2011-01-19
US20110106083A12011-05-05
CN1678248A2005-10-05
CN101150995A2008-03-26
CN101584601A2009-11-25
Attorney, Agent or Firm:
NINGBO CHANNEL PATENT ATTORNEYS OFFICE (CN)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1、一种颈椎后路单开门侧块棘突钢板,该钢板呈拉伸的 Z型,包括第一固定部 (1)、 第二固定部 (2)及连接前述第一固定部 (1)和第二固定部 (2)的连接部 (3), 前述的第一固定 部 (1)与连接部 (3)成一钝角, 前述的第二固定部 (2)与连接部 (3)也成一钝角,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固定部 (1)包括置于椎板外壁的本体部 (11)及与棘突 (100)外壁相适配的棘突 固定部 (4), 前述的棘突固定部 (4)由本体部 (11)的末端向上弯折而成并具有供棘突 (100) 螺钉通过的第一通孔 (41)。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颈椎后路单开门侧块棘突钢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连 接部 (3)—侧设有一卡板 (5), 该卡板 (5)与前述的第一固定部 (1)之间形成一供残余椎板 (101)卡接的卡口 (53)。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颈椎后路单开门侧块棘突钢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卡 板 (5)沿着连接部 (3)长度方向能移动地设置于连接部 (3)上。

4、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颈椎后路单开门侧块棘突钢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连 接部 (3)设置有一供撑开器 (103)撑开卡板 (5)时作为支点的支板部 (7), 该支板部 (7)位于卡 板 (5)下方并靠近第二固定部 (2)。

5、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颈椎后路单开门侧块棘突钢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连 接部 (3)沿着长度方向成型有一条形孔 (31), 对应地, 所述的卡板 (5)的端部具有能在条形 孔 (31)内来回移动的凸头部 (51), 该凸头部 (51)内具有螺孔 (52), 一调节螺钉穿过前述的 条形孔 (31)与该螺孔 (52)连接为一体。

6、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颈椎后路单开门侧块棘突钢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连 接部 (3)沿着长度方向成型有一条形孔 (31), 一植骨块设置于连接部 (3)上并沿着该条形孔 (31)能移动。

7、 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颈椎后路单开门侧块棘突钢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植 骨块端面具有一螺钉孔, 一调节螺钉穿过所述的条形孔 (31)与该螺钉孔连接为一体。

8、 根据权利要求 1~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颈椎后路单开门侧块棘突钢板, 其特 征在于: 所述的第二固定部 (2)上成型有一供侧块 (102)螺钉通过的第二通孔 (21)。

9、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颈椎后路单开门侧块棘突钢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 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的孔道为喇叭口状。

Description:
颈椎后路单开门侧块棘突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颈椎后路固定钢板, 尤其涉及一种颈椎后路单开门侧块棘突钢板。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各种诸如椎管狭窄,颈椎间盘突出 ,颈髓损伤等各种颈椎疾病往往需要 后路的减压。 常规的减压手术方法是行椎板切除减压, 用咬骨钳将棘突和椎板咬除, 暴 露相应节段的椎管。 用后路钢板固定材料进行内固定。 然而这种手术方式使得患者的颈 椎活动功能丢失, 术后常常引起顽固性疼痛, 活动受限, 影响手术疗效。 如果椎板减压 后不行钢板固定, 则又可能形成术后颈椎失稳和后凸畸形。

近年来, 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作为椎板切除术的一 替代方式得到发展, 不 仅可以用于治疗颈椎脊髓病, 而且可以预防椎板切除术后颈椎失稳和后凸畸 形。 手术方 法是在 "开门侧"(门缝)椎板与侧块联合处磨出纵形骨 槽,在 "开门侧"对侧 ( "铰链侧") 相对应的部位作 "V"形开槽, 保留 1.0 mm厚度的松质骨和内层皮质骨。铰链侧开槽准 备好后,切断幵门区上下两端的黄韧带及椎板 相互重叠的部分,分离囊壁软组织和静脉。 依次打开各个节段椎板。 颈椎后路 "单开门"手术比后路内固定融合的好处在于可 保 留颈椎的活动, 尤其适用于长节段的手术。

但 "单开门"手术后 "开门侧"椎板容易闭合, 引起 "再关门", 重新引起椎管狭 窄的临床症状。 何防止椎板 "再关门"引起椎管再狭窄成为研究的焦点。 但是在目前的 脊柱后路中,尚无专用的适用于维持颈椎椎板 开门位置,防止再关门的固定材料及器件。 临床上常用用钢丝或丝线等绑扎固定, 固定后很不可靠, 影响手术后效果, 或出现手术 并发症。

为此, 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些专门用于颈椎后路开门 手术的器件, 见专利号为 ZL201020135415.7 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新型脊柱后路手术椎板复位固定部件》(授 权 公告号为 CN201617932U),该固定部件由一个两端带螺纹孔的 接片和两个特制螺钉组 成; 均采用钛合金为材料; 在手术中连接片可以塑形。 连接片一端用螺钉固定在没有拿 掉的椎板残端,另一端用螺钉固定在刚复位的 椎板上,椎板的左右两侧开缝处分别固定。

又可以参考专利号为 ZL200620125952.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颈椎开门固定板》 (授权公告号为 CN201022741Y), 该固定板由一块窄长钢板制成, 具有椎板固定板、 侧 块固定板、 连接板, 连接板连接椎板固定板和侧块固定板, 椎板固定板和侧块固定板上

确认本 设置至少两个螺钉固定孔。 椎板固定板、 侧块固定板及连接板呈拉伸了的 z形。进一步 还具有一卡合椎板的卡板。 这种固定板与 ZL201020135415.7公开的固定板相比, 术后 稳定性大大提高, 但稍存在不足的地方, 首先, 由于颈椎椎板厚度一般为 3~4mm左右, 因此椎板固定时螺钉不仅较短, 固定不牢固, 而且可能突破椎板腹侧皮质进入椎管侵犯 颈髓; 椎板开口处各个病人存在个体差异, 如椎板厚度的差异, 椎板开口角度及残余椎 板的长度等, 而统一规格的固定板在安装角度及卡板的卡接 位置上均是唯一的, 固定不 变的, 微调存在一定难度, 因而整体术后的稳定性还不是最佳, 可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 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在颈椎后路 单开门手术中用于连接侧块与棘突的固定钢板 。 将现有 3~4mm长度的椎板固定螺钉改 为棘突螺钉, 固定长度可达到 12mm, 由于棘突厚度大大超过椎板的厚度, 使得棘突螺 钉固定效果在生物力学上好于在椎板上垂直置 钉的稳定性, 且由于术中可以直视到棘突 螺钉的钉尖, 保证螺钉没有侵犯椎管, 损伤颈髓, 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颈椎后路 单开门侧块棘突钢板的支撑椎板的卡 板可以根据病人实际的椎板厚度的差异和残余 椎板的长度作出相应的调整。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向题所采用的技术 方案为:一种颈椎后路单开门侧块棘 突钢板, 该钢板呈拉伸的 Z型, 包括第一固定部、 第二固定部及连接前述第一固定部和 第二固定部的连接部, 前述的第一固定部与连接部成一钝角, 前述的第二固定部与连接 部也成一钝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部 包括置于椎板外壁的本体部及与棘突外壁 相适配的棘突固定部,前述的棘突固定部由本 体部的末端向上弯折而成并具有供棘突螺 钉通过的第一通孔。

所述的连接部一侧设有一卡板,该卡板与前述 的本体之间形成一供残余椎板卡接的 卡口。 安装时, 本体部与残余椎板外壁相扣, 卡板托住残余椎板的内壁, 残余椎板的头 部则设置于卡口内, 卡板的设置使整体骨架更加稳固。

为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使卡板能 适应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保证最大 限度的安全性和稳固性, 所述的卡板沿着连接部长度方向能移动地设置 于连接部上。

所述的连接部设置有一供撑开器撑开卡板时作 为支点的支板部,该支板部位于卡板 下方并靠近第二固定部。 为使卡板准确快速设置, 可以采用撑开器, 撑开器由两个中 间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撑开部和第二撑开部组 成, 卡板调节时, 第一撑开部的前端位于 卡板上, 第二撑开部的前端位于支板部上, 通过控制第一撑开部的前端与第二撑开部的 前端的距离, 就能将卡板位置调到最佳状态。

卡板的调节结构优选如下设计:所述的连接部 沿着长度方向成型有一条形孔,对应 地, 所述的卡板的端部具有一能在条形孔内来回移 动的凸头部, 该凸头部内具有螺孔, 一调节螺钉穿过前述的条形孔与该螺孔连接为 一体。 凸头部适配于条形孔内壁, 并且不 能转动, 优选方形。

所述的连接部沿着长度方向成型有一条形孔, 一植骨块设置于连接部上并沿着该条 形孔能移动。

植骨块的调节设置优选如下结构:所述的植骨 块端面具有一螺钉孔,一调节螺钉穿 过所述的条形孔与该螺钉孔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 所述的第二固定部上成型有一供侧块螺钉通过 的第二通孔。 . 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的孔道 可以设计成喇叭口状,便于螺钉置入 时角度上的微调。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由于棘突厚度大大超过椎板的厚度, 使得棘 突螺钉打的更深, 因而固定更加稳固, 且不易侵犯颈髓, 保证术后的安全性。 此外, 颈 椎后路单开门侧块棘突钢板的支撑椎板的卡板 可以根据病人实际的椎板厚度的差异和 残余椎板的长度作出精确调整。 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附图说明

图 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 2为实施例一的分解装配图。

图 3为实施例一安装后状态图。

图 4为图 3中 A部的放大图。

图 5为实施例一中卡板位置调节时状态图。

图 6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 7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 8为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 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为最佳实施例, 如图 1和图 2, 本实施例中的颈椎后路单开门侧块棘突钢 板大体呈拉伸的 Z型, 包括第一固定部 1、 第二固定部 2及连接第一固定部 1和第二固 定部 2的连接部 3 , 第一固定部 1与连接部 3成一钝角, 第二固定部 2与连接部 3也成 一钝角, 第一固定部 1包括置于椎板外壁的本体部 11及与棘突外壁相适配的棘突固定 部 4,棘突固定部 4由本体部 11的末端向上弯折而成并具有供棘突螺钉通过 第一通孔 41。第二固定部 2上成型有一供侧块螺钉通过的第二通孔 21。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固定部 1、 连接部 3和第二固定部 2为一体件。 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的孔道可以设计成喇 叭口状, 便于螺钉置入时角度上的微调。

连接部 3—侧设有一沿着连接部长度方向能移动的卡 5, 该卡扳 5与第一固定部 11之间形成一供残余椎板卡接的卡口 53。 连接部 3设置有一供撑开器撑开卡板时作为 支点的支板部 7, 支板部 7位于卡板 5下方并靠近第二固定部 2。

卡板的可调节结构设置如下: 连接部 3沿着长度方向成型有一条形孔 31, 对应地, 卡板 5的端部具有能在条形孔 31内来回移动的凸头部 51, 该凸头部 51内具有螺孔 52, 调节螺钉 6穿过条形孔 31与螺孔 52连接为一体。凸头部 51为方形适配于条形孔 31内 壁, 并且不能转动。

如图 3和图 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颈椎后路单开门侧块棘 钢板设置在其中一个颈 椎 10后的状态, 棘突固定部 4位于棘突 100外壁并通过棘突螺钉 81固定, 第二固定部 2位于侧块 102上并通过侧块螺钉 82固定。 本体部 11与残余椎板 101外壁相扣, 卡板 5托住残余椎板 101的内壁, 残余椎板 101的头部则设置于卡口 53内。

结合图 5所示,撑开器 103由两个中间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撑开部 104和第二撑开 部 105组成,卡板 5位置调节时,第一撑幵部 104的前端位于卡板 5上,第二撑开部 105 的前端位于支板部 7上,通过控制第一撑开部 104的前端与第二撑开部 105的前端的距 离, 就能将卡板 5位置调到最佳状态。 调到合适的位置后用调节螺钉 6将卡板 5固定, 取出撑幵器 103即可。 实施例二:

如图 6所示, 本实施例中没有卡板和支板部设计, 其他结构参考实施例 1。 实施例三:

如图 7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卡板 5与连接部 3是一体成型的, 不能调节的, 也没有 支板部设计。 其他结构参考实施例 1。 实施例四:

如图 8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部 3沿着长度方向成型有一条形孔 31, 植骨块 9 设置于连接部 3上并沿着该条形孔 31能移动。 植骨块 9端面具有螺钉孔, 调节螺钉 91 穿过条形孔 31与螺钉孔连接为一体。本实施例没有支板部 计,其他结构参考实施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