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8/121268
Kind Code:
A1
Abstract:
Disclosed is a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10), the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comprising: a magnetically-conductive component (100), an induction component (200) and a magnetic component (300), wherein a first magnetically-conductive sheet (320) or a second magnetically-conductive sheet (330) of the magnetic component selectively comes into contact with a second end of a magnetic core (210) of the induction component. If the second magnetically-conductive sheet comes into contact with the second end of the magnetic core, a magnet (310) forms a first magnetic circuit with the first magnetically-conductive sheet, the magnetically-conductive component, the magnetic core and the second magnetically-conductive sheet, and the magnetic core has a first direction of magnetic line of force; if the first magnetically-conductive sheet comes into contact with the second end of the magnetic core, the magnet forms a second magnetic circuit with the first magnetically-conductive sheet, the magnetic core, the magnetically-conductive component, and the second magnetically-conductive sheet, and the magnetic core has a second direction of magnetic line of force. The first direction of magnetic line of force is opposite to the second direction of magnetic line of force. The power generating device not only has a simple structure and is easy to assemble, but also has a large power-generating capacity.

Inventors:
ZOU XIAOHUA (CN)
CHENG XIAOKE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7/116034
Publication Date:
July 05, 2018
Filing Date:
December 14, 2017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WUHAN LINPTECH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H02K35/02
Foreign References:
CN106712440A2017-05-24
CN103314511A2013-09-18
CN204376676U2015-06-03
CN204858931U2015-12-09
CN102938600A2013-02-20
EP0130423A21985-01-09
Attorney, Agent or Firm:
CHINA WISPRO INTELLECTUAL PROPERTY LLP.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 1] 一种发电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导磁组件;

感应组件, 其包括磁芯和环绕所述磁芯的线圈, 其中, 所述磁芯的第 一端与所述导磁组件连接;

磁性组件, 其包括磁铁、 第一导磁片和第二导磁片, 其中, 所述第一 导磁片与所述第二导磁片相对设置, 且所述第一导磁片与所述磁铁的 第一磁极接触, 所述第二导磁片与所述磁铁第二磁极接触; 其中, 所述第一导磁片或者所述第二导磁片选择性地接触所述磁芯的 第二端, 当所述第二导磁片接触所述磁芯的第二端吋, 所述磁铁通过 所述第一导磁片、 所述导磁组件、 所述磁芯和所述第二导磁片形成第 一磁回路, 且所述磁芯具有第一磁力线方向; 当所述第一导磁片接触 所述磁芯的第二端吋, 所述磁铁通过所述第一导磁片、 所述磁芯、 所 述导磁组件和所述第二导磁片形成第二磁回路, 且所述磁芯具有第二 磁力线方向; 所述第一磁力线方向与所述第二磁力线方向相反。

[权利要求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发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磁组件包括第 一导磁件、 第二导磁件, 所述第一导磁件与所述第二导磁件相对设置 , 所述第一导磁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夹持部, 所述第二导磁件的一端 设置有第二夹持部, 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 所 述第二夹持部包括第三侧壁以及第四侧壁。

[权利要求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发电装置,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二导磁片接 触所述磁芯的第二端吋, 所述第一导磁片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侧壁的 自由端及所述第三侧壁的自由端正对接触; 当所述第一导磁片接触所 述磁芯的第二端吋, 所述第二导磁片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侧壁的自由 端及所述第四侧壁的自由端正对接触。

[权利要求 4]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发电装置,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二导磁片接 触所述磁芯的第二端吋, 所述第一导磁片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 侧壁上下接触; 当所述第一导磁片接触所述磁芯的第二端吋, 所述第 二导磁片与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上下接触。

[权利要求 5]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发电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

驱动组件, 其中, 所述导磁组件、 所述感应组件和所述磁性组件设置 在所述驱动组件上, 且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磁性组件中的所述 第一导磁片或者所述第二导磁片选择性地接触所述感应组件中的所述 磁芯;

其中, 当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磁性组件, 以使所述第二导磁片接触 所述磁芯吋, 所述第一夹持部的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的所 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一导磁片接触; 当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磁性组 件, 以使所述第一导磁片接触所述磁芯吋, 所述第一夹持部的所述第 二侧壁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的所述第四侧壁与所述第二导磁片接触。

[权利要求 6]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发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弹 性件, 所述弹性件用于将外力转换为驱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力。

[权利要求 7]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发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组件上设置 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

所述第一导磁件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 所述第二导磁件上设置有第二 安装孔;

所述第一安装部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 所述第二安装部安装于所述 第二安装孔, 以使所述驱动组件活动设置在所述导磁组件上。

[权利要求 8]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发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部及所 述第二安装部均为圆柱状, 当所述驱动组件受到外力吋, 所述驱动组 件以所述第一安装部及所述第二安装部为轴转动, 以使所述第一导磁 片或者所述第二导磁片选择性地接触所述感应组件中的所述磁芯。

[权利要求 9]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发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连 接件, 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磁性组件及所述导磁组件; 所述连接 件包括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的第一夹持臂及第二夹持臂; 所述磁性组件固定在所述主体上, 所述主体通过所述第一夹持臂及所 述第二夹持臂与所述导磁组件活动连接。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发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还包括连接 部、 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第一端的第一卡持部及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第二 端的第二卡持部, 所述连接部、 所述第一卡持部及所述第二卡持部围 成第一收容空间;

所述磁铁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 且所述第一卡持部及所述第二卡 持部卡持所述磁铁, 以将所述磁铁固定在所述第一收容空间; 所述第一导磁片及所述第二导磁片固定在所述主体上。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发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磁组件还包括 第三导磁件, 所述第三导磁件连接所述所述第一导磁件及第二导磁件 所述第三导磁件设有第三安装孔, 所述磁芯的第一端的固定部贯穿所 述第三安装孔。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发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磁片的长 度等于所述第二导磁片的长度且大于所述磁铁的宽度;

所述第一导磁片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导磁片的宽度且大于所述磁铁的 宽度。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发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磁组件、 所述 磁芯、 所述第一导磁片及所述第二导磁片的材料为经过热磁处理的铁 镍合金或纯铁。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发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铁为长方体状

, 所述磁铁的长度范围是 10毫米 -13毫米, 所述磁铁的宽度范围是 2.5 毫米 -3.8毫米, 所述磁铁的高度范围是 2.5毫米 -3.8毫米。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发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应组件包括套 设在所述磁芯本体上的线圈骨架, 所述线圈骨架包括架体, 所述架体 包括用于收容所述磁芯本体的收容腔, 所述线圈绕设在所述架体的外 表面;

所述线圈骨架还包括设于所述架体的第一端的挡止件、 设于所述架体 的第二端的安装件; 所述安装件第一端设有第一卡接部, 所述安装件 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卡接部。

Description:
[0001]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发电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发电装置。

[0003] 【背景技术】

[0004] 随着电子技术的革新和人们对环保的注重, 用发电装置来取代现有的干电池和 有线电源来为电子产品提供能量的理念也越来 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因此, 市场 上出现了很多发电装置。 然而, 市场上现有的发电装置其发电量大都比较微弱 , 这影响了发电装置的使用范围, 使得发电装置只能在某些特定的微功耗情况 下使用; 并且现有的发电装置结构复杂, 零部件太多, 不便于组装。

[0005] 鉴于此, 实有必要提供一种发电装置以克服以上缺陷。

[0006]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发电 装置, 该发电装置不仅结构简单 而且发电量大。

[0008]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发电装置, 包 括: 导磁组件; 感应组件, 其包括磁芯和环绕所述磁芯的线圈, 其中, 所述磁 芯的第一端与所述导磁组件连接; 磁性组件, 其包括磁铁、 第一导磁片和第二 导磁片, 其中, 所述第一导磁片与所述第二导磁片相对设置, 且所述第一导磁 片与所述磁铁的第一磁极接触, 所述第二导磁片与所述磁铁第二磁极接触; 其 中, 所述第一导磁片或者所述第二导磁片选择性地 接触所述磁芯的第二端, 当 所述第二导磁片接触所述磁芯的第二端吋, 所述磁铁通过所述第一导磁片、 所 述导磁组件、 所述磁芯和所述第二导磁片形成第一磁回路, 且所述磁芯具有第 一磁力线方向; 当所述第一导磁片接触所述磁芯的第二端吋, 所述磁铁通过所 述第一导磁片、 所述磁芯、 所述导磁组件和所述第二导磁片形成第二磁回 路, 且所述磁芯具有第二磁力线方向; 所述第一磁力线方向与所述第二磁力线方向 相反。

[0009] 有益效果: 区别于现有技术, 本发明的发电装置的磁性组件中的第一导磁片 或 者第二导磁片选择性地接触磁芯的第二端, 当第二导磁片接触磁芯的第二端吋 , 磁铁通过第一导磁片、 导磁组件、 磁芯和第二导磁片形成第一磁回路, 且磁 芯具有第一磁力线方向; 当第一导磁片接触磁芯的第二端吋, 磁铁通过第一导 磁片、 磁芯、 导磁组件和第二导磁片形成第二磁回路, 且磁芯具有第二磁力线 方向; 第一磁力线方向与第二磁力线方向相反。 因此, 在磁力线方向发生变化 的过程中, 线圈中的磁通量变化较大, 从而能产生较大的电量。 另外, 本发明 结构简单, 便于组装。

[0010] 【附图说明】

[0011] 图 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发电装置的示意图

[0012] 图 2为图 1中导磁组件的示意图;

[0013] 图 3为图 1中感应组件的磁芯的示意图;

[0014] 图 4为图 1中感应组件的线圈骨架套设在磁芯上的示意 ;

[0015] 图 5为图 1中感应组件的磁芯固定在导磁组件上、 磁性组件的磁铁固定在驱动组 件且驱动组件活动设置在导磁组件上的示意图 ;

[0016] 图 6为图 1中磁性组件固定在驱动组件上的示意图;

[0017] 图 7为图 1中驱动组件的示意图;

[0018] 图 8为图 1中的磁性组件运动到第一位置吋沿 AA'线的剖视图;

[0019] 图 9为图 1中的磁性组件运动到第一位置吋形成的第一 回路的部分示意图;

[0020] 图 10为图 1中磁性组件运动到第二位置吋沿 AA'线的剖视图;

[0021] 图 11为图 1中的磁性组件运动到第二位置吋形成的第二 回路的部分示意图;

[0022] 图 12为图 1中感应组件的磁芯固定在导磁组件上、 磁性组件的磁铁固定在驱动 组件且驱动组件活动设置在导磁组件上的另一 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3] 图 13为图 1中的磁性组件运动到第一位置吋沿 AA'线的剖视图的另一实施例的 示意图;

[0024] 图 14为图 1中的磁性组件运动到第一位置吋形成的第一 回路的部分示意图的 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5] 图 15为图 1中磁性组件运动到第二位置吋沿 AA'线的剖视图的另一实施例的示 意图; [0026] 图 16为图 1中的磁性组件运动到第二位置吋形成的第二 回路的部分示意图的 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7]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 下面将结合本 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 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 提下所获 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9] 当一个元件被认为与另一个元件"相连"吋, 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 者可能同吋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 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 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 解的含义相同。 本文中在本发明 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 实施例的目的, 不是旨在于限制 本发明。

[0030] 本实施方式的发电装置包括: 导磁组件、 感应组件, 磁性组件, 其中, 感应组 件包括磁芯和环绕磁芯的线圈, 磁芯的第一端与导磁组件连接。

[0031] 磁性组件包括磁铁、 第一导磁片和第二导磁片, 其中, 第一导磁片与第二导磁 片相对设置, 且第一导磁片与磁铁的第一磁极接触, 第二导磁片与磁铁第二磁 极接触;

[0032] 其中, 第一导磁片或者第二导磁片选择性地接触磁芯 的第二端, 当第二导磁片 接触磁芯的第二端吋, 磁铁通过第一导磁片、 导磁组件、 磁芯和第二导磁片形 成第一磁回路, 且磁芯具有第一磁力线方向; 当第一导磁片接触磁芯的第二端 吋, 磁铁通过第一导磁片、 磁芯、 导磁组件和第二导磁片形成第二磁回路, 且 磁芯具有第二磁力线方向; 第一磁力线方向与第二磁力线方向相反。

[0033] 另外, 发电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 其中, 导磁组件、 感应组件和磁性组件设置 在驱动组件上, 且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磁性组件中的第一导磁片 或者第二导磁片 选择性地接触感应组件中的磁芯。

[0034] 具体地, 导磁组件包括第一导磁件、 第二导磁件, 第一导磁件与第二导磁件相 对设置, 第一导磁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夹持部, 第二导磁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 夹持部, 第一夹持部包括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 第二夹持部包括第三侧壁以 及第四侧壁。

[0035] 其中, 当驱动组件驱动磁性组件, 以使第二导磁片接触磁芯吋, 第一夹持部的 第一侧壁和第二夹持部的第三侧壁与第一导磁 片接触; 当驱动组件驱动磁性组 件, 以使第一导磁片接触磁芯吋, 第一夹持部的第二侧壁和第二夹持部的第四 侧壁与第二导磁片接触。

[0036] 为了清楚的解释上述实施方式的发电装置, 在此, 以当第二导磁片接触磁芯的 第二端吋, 磁铁通过第一导磁片、 导磁组件、 磁芯和第二导磁片形成第一磁回 路表示感应组件位于第一位置; 以当第一导磁片接触磁芯的第二端吋, 磁铁通 过第一导磁片、 磁芯、 导磁组件和第二导磁片形成第二磁回路表示感 应组件位 于第二位置解释说明。 请参阅图 1, 图 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发电装置 10的 示意图。

[0037] 所述发电装置 10包括导磁组件 100、 感应组件 200、 磁性组件 300及驱动组件 400 。 所述感应组件 200固定在所述导磁组件 100上, 所述磁性组件 300固定在所述驱 动组件 400上, 所述驱动组件 400活动设置在所述导磁组件 100上, 并且可以驱动 所述磁性组件 300相对于所述感应组件 20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 , 以使所述感应组件 200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从而在所述感应组件 200中产生 电能。

[0038] 请参阅图 2, 所述导磁组件 100大致呈 "U"型, 所述导磁组件 100包括第一导磁件 110、 与所述第一导磁件 110平行的第二导磁件 120及连接所述第一导磁件 110及 所述第二导磁件 120的第三导磁件 130。 所述第一导磁件 110远离所述第三导磁件 130的一端设有" ["型的第一夹持部 112, 所述第一夹持部 112包括沿所述第一导磁 件 110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 115及第二侧壁 116, 所述第一侧壁 115与所述第 二侧壁 116平行。 所述第一导磁件 110靠近所述第三导磁件 130的一端设有用于安 装所述驱动组件 400的第一安装孔 118。 所述第二导磁件 120远离所述第三导磁件 130的一端设有" ["型的第二夹持部 122, 所述第二夹持部 122包括沿所述第二导磁 件 12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侧壁 125及第四侧壁 126, 所述第三侧壁 125与所述 第四侧壁 126平行。 所述第二导磁件 120靠近所述第三导磁件 130的一端设有用于 安装所述驱动组件 400的第二安装孔 128。 所述第三导磁件 130的中部设有用于安 装所述感应组件 200的第三安装孔 136。 所述第一至第四侧壁 115、 116、 125、 12 6的自由端到所述第三导磁件 130的距离相等。

[0039] 所述第一导磁件 110为平板状且包括一对相背的导磁件主面 117及连接于所述导 磁件主面 117之间且面积小于所述导磁件主面 117的导磁件侧面 119。 所述第二导 磁件 120为平板状且包括一对相背的导磁件主面 127及连接于所述导磁件主面 127 之间且面积小于所述导磁件主面 127的导磁件侧面 129。

[0040] 请参阅图 3, 所述感应组件 200包括磁芯 210及绕设在所述磁芯 210上的线圈 220 。 所述磁芯 210大致呈 "T"字型, 所述磁芯 210包括本体 211、 设置在所述本体 211 第一端的固定部 212及设置在所述本体 211的第二端的宽度大于所述本体 211的接 触部 214。 所述线圈 220绕设在所述本体 211上。 所述本体 211大致呈长方体形, 所述接触部 214包括用于接触所述磁性组件 300的接触区域 215以及用于连接所述 接触区域 215与所述本体 211的连接区域 216。 所述连接区域 216包括自所述本体 2 11的第二端向远离所述本体 211的方向延伸的逐渐扩大的多个梯形, 所述接触区 域 215呈长方体形。 所述磁芯 210为平板状且包括一对相背的磁芯主面 226及连接 于所述磁芯主面 226之间且面积小于所述磁芯主面 226的磁芯侧面 228。

[0041] 在本实施方式中, 所述连接区域 216包括自所述本体 211的第二端向远离所述本 体 211的方向延伸的逐渐扩大的第一梯形 217及第二梯形 218。 所述第一梯形 217 的下底边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梯形 218的上底边的长度, 所述第一梯形 217的高 度小于所述第二梯形 218的高度。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 所述连接区域 216可以省 略, 所述连接区域 216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0042] 在本实施方式中, 所述固定部 212的形状与所述第三安装孔 136的形状相匹配, 所述固定部 212大致呈长方体形, 所述固定部 212远离所述本体 211的一端的相对 的两侧面设有楔形第一导向面 213, 所述固定部 212的宽度小于所述本体 211的宽 度。 固定部 212贯穿第三安装孔 136, 并从第三导磁件 130中突露出来。 在后续使 用吋, 固定部 212用于与外部设备对应的固定部卡合, 从而将发电装置与外部设 备固定。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 所述固定部 212的形状及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相应调整。 [0043] 请参阅图 4, 所述感应组件 200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本体 211上的线圈骨架 230。 所 述线圈骨架 230大致呈 "H"型, 所述线圈骨架 230包括架体 231、 设于所述架体 231 的第一端的挡止件 232及设于所述架体 231的第二端的安装件 233。 所述线圈 220 绕设在所述架体 231的外表面。 所述架体 231呈中空筒状且包括用于收容所述本 体 211的收容腔 (图未示), 所述收容腔的形状与所述本体 211的形状相对应。 所述 安装件 233与所述架体 231垂直, 所述安装件 233第一端设有' Ή"型的第一卡接部 2 34, 所述安装件 233的第二端设有 "H"型的第二卡接部 235。 所述第一卡接部 234 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 "U"型槽 236, 所述第二卡接部 235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 "U" 型槽 236。 每个" U"型槽 236远离所述架体 231的侧壁朝向所述挡止件 232的侧面设 有楔形第二导向面 238, 所述第二导向面 238用于引导所述第一至第四侧壁 115、 116、 125、 126进入相应的" U"型槽 236。

[0044] 请一并参阅图 5及图 6, 所述磁性组件 300大致呈"] "型, 所述磁性组件 300包括磁 铁 310、 与所述磁铁 310的第一磁极接触的第一导磁片 320及与所述磁铁 310的第 二磁极接触的第二导磁片 330。 所述磁铁 310、 所述第一导磁片 320及所述第二导 磁片 330固定在所述驱动组件 400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 所述磁铁 310呈长方体形 , 所述第一导磁片 320与所述第二导磁片 330的长度相等且大于所述磁铁 310的长 度, 所述第一导磁片 320与所述第二导磁片 330的宽度相等且大于所述磁铁 310的 宽度。

[0045] 请参阅图 7, 所述驱动组件 400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磁性组件 300及所述导磁组件 1 00的连接件 410以及用于将外力转换成所述驱动组件 400的驱动力的弹性件 460。 所述连接件 410包括主体 420及设置在所述主体 420上的第一夹持臂 430及第二夹 持臂 440。 所述磁性组件 300固定在所述主体 420上, 所述主体 420通过所述第一 夹持臂 430及第二夹持臂 440活动设置在所述导磁组件 100上。 所述主体 420包括 连接部 421、 设置于所述连接部 421第一端的第一卡持部 423以及设置与所述连接 部 421第二端的第二卡持部 426。 所述连接部 421、 所述第一卡持部 423及所述第 二卡持部 426围成用于收容所述磁铁 310的第一收容空间 450。

[0046] 所述第一卡持部 423包括自所述连接部 421的第一端垂直延伸出的第一连接壁 42 4及自所述第一连接壁 424远离所述连接部 421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卡持部 426的 方向垂直延伸出的第一卡持壁 425。 所述第二卡持部 426包括自所述连接部 421的 第二端垂直延伸出的第二连接壁 427及自所述第二连接壁 427远离所述连接部 421 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卡持部 423的方向垂直延伸出的第二卡持壁 428。 所述连接 部 421、 所述第一卡持部 423及所述第二卡持部 426朝向所述第一收容空间 450的 侧面上设有楔形第三导向面 429, 所述第三导向面 429用于引导所述磁铁 310进入 所述第一收容空间 450。 在本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卡持部 423的长度等于所述 第一导磁片 320的宽度, 所述第二卡持部 426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导磁片 330的宽 度, 且所述第一卡持部 423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卡持部 426的长度相等。

[0047] 所述弹性件 460设置于所述连接部 421背离所述第一卡持部 423及所述第二卡持 部 426的侧面。 所述第一夹持臂 430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壁 424背离所述第二连接 壁 427的侧面。 所述第一夹持臂 430远离所述主体 420的一端向所述第二夹持臂 44 0的方向弯曲并且设有朝向所述第二夹持臂 440延伸的第一安装部 436。 所述第二 夹持臂 440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壁 427背离所述第一连接壁 424的侧面。 所述第二 夹持臂 440远离所述主体 420的一端向所述第一夹持臂 430的方向弯曲并且设有朝 向所述第一夹持臂 430延伸的第二安装部 446。 在本实施方式中, 所述弹性件 460 包括弹簧、 弹片及扭簧等, 所述第一安装部 436及所述第二安装部 446均为圆柱 形。

[0048] 组装吋, 所述线圈 220绕设在所述架体 231的外表面, 设置在所述架体 231的第 一端及第二端的挡止件 232及安装件 233能夹紧所述线圈 220, 从而使所述线圈 22 0更加整齐且紧密地绕设在所述架体 231上。 所述磁芯 210的固定部 212从所述安 装件 233所在的一端穿入所述架体 231的收容腔, 并从所述挡止件 232所在的一端 穿出所述架体 231的收容腔, 且穿过所述第三安装孔 136, 还固定在所述第三导 磁件 130上。 所述接触部 214位于所述收容腔外所述安装件 233所在的一端。 所述 固定部 212的第一导向面 213能引导所述固定部 212更加顺利地穿过所述架体 231 的收容腔及所述第三安装孔 136。 在本实施方式中, 所述固定部 212可以通过过 盈配合、 焊接等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三导磁件 130上。

[0049] 所述第一夹持部 112夹持于所述第一卡接部 234, 所述第一侧壁 115及所述第二 侧壁 116收容于所述第一卡接部 234的两个 "U"型槽 236中, 所述第一侧壁 115及所 述第二侧壁 116的自由端伸出所述安装件 233背离所述挡止件 232的侧面。 所述第 二夹持部 122夹持于所述第二卡接部 235, 所述第三侧壁 125及所述第四侧壁 126 收容于所述第二卡接部 235的两个 "U"型槽 236中, 所述第三侧壁 125及所述第四 侧壁 126的自由端伸出所述安装件 233背离所述挡止件 232的侧面。 所述挡止件 23 2抵靠所述第三导磁件 130。 此吋, 所述感应组件 200固定在所述导磁组件 100上 , 所述磁芯 210的磁芯主面 226与所述第一导磁件 110的导磁件主面 117及所述第 二导磁件 120的导磁件主面 127垂直。

[0050] 所述磁铁 310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 450, 所述第一卡持部 423及所述第二卡 持部 426卡持所述磁铁 310, 以将所述磁铁 310固定在所述第一收容空间 450。 所 述第一导磁片 320及所述第二导磁片 330固定在所述主体 420上, 所述第一导磁片 320接触所述磁铁 310的第一磁极, 所述第二导磁片 330接触所述磁铁 310的第二 磁极。 此吋, 所述磁性组件 300固定在所述驱动组件 400上, 所述第一导磁片 320 、 所述第二导磁片 330、 所述第一卡持壁 425及所述第二卡持壁 428围成用于收容 所述磁芯 210的接触部 214的第二收容空间 350。

[0051] 所述第一夹持臂 430的第一安装部 436安装于所述第一导磁件 110的第一安装孔 1 18, 所述第二夹持臂 440的第二安装部 446安装于所述第二导磁件 120的第二安装 孔 128, 以将所述驱动组件 400活动设置在所述导磁组件 100上。 此吋, 所述第一 至第四侧壁 115、 116、 125、 126的自由端朝向所述磁性组件 300, 所述第一导磁 片 320及所述第二导磁片 330的自由端朝向所述感应组件 200, 所述磁芯 210的接 触部 214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 350。

[0052] 下面将对本发明发电装置 1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仅以所述磁铁 31 0的第一磁极为 N极, 所述磁铁 310的第二磁极为 S极为例来进行说明。 可以理解 ,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 所述磁铁 310的第一磁极可以为 S极, 所述磁铁 310的第二 磁极可以为 N极。 请一并参阅图 8及图 9, 当外力未作用于所述弹性件 460吋, 所 述磁性组件 30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 (如图 8所示)。 所述第一导磁片 320的自由端与 所述第一侧壁 115及所述第三侧壁 125的自由端正对且靠近或接触, 所述第二导 磁片 330的自由端的与所述磁芯 210的接触部 214接触。 所述磁铁 310通过所述第 一导磁片 320、 所述第一侧壁 115、 所述第一导磁件 110、 所述第三侧壁 125、 所 述第二导磁件 120、 所述第三导磁件 130、 所述磁芯 210及所述第二导磁片 330形 成第一磁回路 (如图 9所示, 图 9只示意出所述第一磁回路的一部分)。

[0053] 请一并参阅图 10及图 11, 当外力作用于所述弹性件 460吋, 所述弹性件 460发生 弹性形变以积蓄弹性势能, 并通过所述连接件 410给所述磁性组件 300施加驱动 力。

[0054] 当所述弹性件 460形变到一定程度且所述连接件 410施加给所述磁性组件 300的 驱动力大于所述第二导磁片 330对所述磁芯 210的接触部 214的吸力吋, 所述连接 件 410以所述第一安装部 436及所述第二安装部 446为轴转动, 从而带动所述磁性 组件 300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所述第二位置 (如图 10所示)。 所述第一导磁片 320的 自由端与所述磁芯 210的接触部 214接触, 所述第二导磁片 330的自由端与所述第 二侧壁 116及所述第四侧壁 126的自由端正对且靠近或接触。 所述磁铁 310通过所 述第一导磁片 320、 所述磁芯 210、 所述第三导磁件 130、 所述第一导磁件 110、 所述第二侧壁 116、 所述第二导磁件 120、 所述第四侧壁 126及所述第二导磁片 33 0形成第二磁回路 (如图 11所示, 图 11只示意出所述第二磁回路的一部分)。

[0055] 由此可知, 当所述磁性组件 300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所述第二位置吋, 所述磁 芯 210中的磁力线方向发生了 180度的改变, 即, 所述线圈 220的磁通量发生了变 化。 由于所述线圈 220的匝数较多, 所述磁芯 210的横截面积较大, 所述磁芯 210 中的磁感应强度较强, 因此, 当所述磁性组件 300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所述第二 位置吋, 所述线圈 220中的磁通量变化较大, 所述线圈 220中产生的感生电动势 也较大, 即所述发电装置 10的发电量较大。 并且, 当所述磁性组件 300从所述第 一位置运动所述第二位置吋, 所述感应组件 200发电一次。 在本实施方式中, 所 述磁性组件 300运动的方向大致垂直于所述磁芯 210面积最大的面所在的平面。

[0056] 当作用于所述弹性件 460上的外力消失吋, 所述弹性件 460释放弹性势能并恢复 形变, 且通过所述连接件 410给所述磁性组件 300施加反方向的驱动力。 当所述 连接件 410施加给所述磁性组件 300反方向的驱动力大于所述第一导磁片 320对所 述磁芯 210的接触部 214的吸力吋, 所述连接件 410以所述第一安装部 436及所述 第二安装部 446为轴转动, 从而带动所述磁性组件 300从所述第二位置运动所述 第一位置。 所述磁芯 210中的磁力线方向再次发生了改变, 从而导致所述线圈 22 0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所述发电装置 10再次发电。 由此可知, 施加一次外力给所 述弹性件 460, 所述发电装置 10发电两次, 并且, 当外力通过所述驱动组件 400 驱动所述磁性组件 300吋, 只需要克服所述第一导磁片 320或所述第二导磁片 330 对所述磁芯 210的接触部 214的吸力即可, 从而大大减小了外力的大小, 提高了 用户的体验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安装孔 118到所述第三导磁件 130的 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安装孔 118到所述第一侧壁 115的自由端的距离, 所述第二安 装孔 128到所述第三导磁件 130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安装孔 128到所述第三侧壁 12 5的自由端的距离, 这样就使得所述第一导磁片 320及所述第二导磁片 330与所述 接触部 214之间接触的更加紧密, 从而方便磁力线通过, 有助于提高发电量。

[0057] 在本实施方式中, 所述磁铁 310为长方体状, 所述磁铁 310的长度范围是 10毫米 -13毫米, 所述磁铁 310的宽度范围是 2.5毫米 -3.8毫米, 所述磁铁 310的高度范围 是 2.5毫米 -3.8毫米; 所述导磁组件 100、 所述磁芯 210、 所述第一导磁片 320及所 述第二导磁片 330的材料为经过热磁处理的铁镍合金或纯铁, 这样可以增强所述 导磁组件 100、 所述磁芯 210、 所述第一导磁片 320及所述第二导磁片 330的导磁 性, 减少漏磁, 从而增强所述磁芯 210的磁感应强度, 进而提高发电量。

[0058] 在本实施方式中, 所述线圈骨架 230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套设在所述本体 2 11上, 这样就可将所述线圈骨架 230的架体 231做得更薄, 从而有助于在所述线 圈骨架 230上绕设更多的线圈 220, 进而增大发电量。

[0059] 在本实施方式中, 通过设置与所述磁铁 310的第一磁极及第二磁极接触的第一 导磁片 320及第二导磁片 330, 不仅可以增大所述磁铁 310与所述磁芯 210的接触 部 214的接触面积, 从而增强所述磁芯 210的磁感应强度, 还可以避免所述磁芯 2 10的接触部 214直接与所述磁铁 310碰撞而导致所述磁铁 310破碎的问题。

[0060]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 请参阅图 12, 图 12为图 1中感应组件的磁芯固定在导磁 组件上、 磁性组件的磁铁固定在驱动组件且驱动组件活 动设置在导磁组件上的 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61] 在本实施方式中, 第一夹持部 112的第一侧壁 115及第二侧壁 116、 第二夹持部 1 22的第三侧壁 125及第四侧壁 126伸出安装件 233, 并至少部分第一侧壁 115及至 少部分第三侧壁 125覆盖部分第一导磁片 320, 并至少部分第二侧壁 116及至少部 分第四侧壁 126覆盖部分第二导磁片 330。

[0062] 当第二导磁片 330接触磁芯 210的第二端的接触部 214吋, 第一导磁片 320与第一 侧壁 115和第三侧壁 125上下靠近或上下接触, 即, 磁性组件 300位于所述第一位 置; 当第一导磁片 320接触磁芯 210的第二端的接触部 214吋, 第二导磁片 330 与 第二侧壁 116和第三侧壁 126上下靠近或上下接触, 即, 磁性组件 300位于所述第 二位置。

[0063]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发电装置 1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仅以磁铁 31 0的第一磁极为 N极, 磁铁 310的第二磁极为 S极为例来进行说明。 可以理解, 在 其它实施方式中, 磁铁 310的第一磁极可以为 S极, 磁铁 310的第二磁极可以为 N 极。

[0064] 请一并参阅图 13及图 14, 图 13为图 1中的磁性组件运动到第一位置吋沿 AA'线 的剖视图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 14为图 1中的磁性组件运动到第一位置吋形 成的第一磁回路的部分示意图的另一实施例的 示意图。

[0065] 当外力未作用于弹性件 460吋, 磁性组件 300位于第一位置 (如图 13所示)。 第一 导磁片 320与第一侧壁 115及第三侧壁 125的自由端上下靠近或上下接触, 第二导 磁片 330的自由端的与磁芯 210的接触部 214接触。 磁铁 310通过第一导磁片 320、 第一侧壁 115、 第一导磁件 110、 第三侧壁 125、 第二导磁件 120、 第三导磁件 130 、 磁芯 210及第二导磁片 330形成第一磁回路 (如图 14所示, 图 14只示意出第一磁 回路的一部分)。

[0066] 请一并参阅图 15及图 16, 图 15为图 1中磁性组件运动到第二位置吋沿 AA'线的 剖视图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 16为图 1中的磁性组件运动到第二位置吋形成 的第二磁回路的部分示意图的另一实施例的示 意图。

[0067] 当外力作用于弹性件 460吋, 弹性件 460发生弹性形变以积蓄弹性势能, 并通过 连接件 410给磁性组件 300施加驱动力。 当弹性件 460形变到一定程度且连接件 41 0施加给磁性组件 300的驱动力大于第二导磁片 330对磁芯 210的接触部 214的吸力 吋, 连接件 410以第一安装部 436及第二安装部 446为轴转动, 从而带动磁性组件 300从第一位置运动第二位置 (如图 15所示)。 第一导磁片 320的自由端与磁芯 210 的接触部 214接触, 第二导磁片 330的自由端与第二侧壁 116及第四侧壁 126的自 由端上下靠近或上下接触。 磁铁 310通过第一导磁片 320、 磁芯 210、 第三导磁件 130、 第一导磁件 110、 第二侧壁 116、 第二导磁件 120、 第四侧壁 126及第二导磁 片 330形成第二磁回路 (如图 16所示, 图 16只示意出第二磁回路的一部分)。

[0068] 区别于上述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当磁性组件 300在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 之间运动的吋候, 第一侧壁 115及第三侧壁 125与第一导磁片 320的接触面积更大 ; 第二侧壁 116及第四侧壁 126与第二导磁片 330的接触面积更大。 不仅减小了行 程, 而且更易导磁, 磁效果更明显。

[0069] 本发明通过将所述磁芯 210固定在所述第三导磁件 130上, 并让所述磁芯 210的 磁芯主面 226与所述第一导磁件 110的导磁件主面 117及所述第二导磁件 120的导 磁件主面 127垂直, 以使所述磁芯 210可以具有较大的横截面积。 本发明还通过 设置与所述磁铁 310的第一磁极及第二磁极接触的第一导磁片 320及第二导磁片 3 30, 以增大所述磁芯 210的接触部 214与所述磁铁 310的接触面积, 从而增强所述 磁芯 210的磁感应强度。 由于所述磁芯 210具有较大的横截面积及较强的磁感应 强度, 因此, 当所述磁性组件 300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吋 , 所述线圈 220中的磁通量变化较大, 从而能产生较大的电量。 另外, 本发明结构 简单, 便于组装。

[0070] 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例中所描述 , 因此对于熟悉领域的人员而言 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 故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 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 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代表性的设备和 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示示例。

技术问题

问题的解决方案

发明的有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