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PRINTING UNIT OF CARTON PRINTING PRESS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5/058461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printing unit (4) of a carton printing press; the printing unit (4) comprises two side racks (2a, 2b); a stamping roller (3a), a printing plate roller (3b) and an anilox roller (3c) are rotatably disposed between the two side racks (2a, 2b); the printing plate roller (3b) is located above the stamping roller (3a), and the anilox roller (3c) is located above the printing plate roller (3b); vacuum absorption boxes (5) essentially flush with each other are disposed beside the stamping roller (3a); each rack (2a, 2b) comprises an underframe and a sliding rack (21a, 21b) slidably arranged on the underframe; the stamping roller (3a) and the vacuum absorption boxes (5) are located on the underframe, and the printing plate roller (3b) and the anilox roller (3c) are positioned on the sliding rack (21a, 21b), thus greatly improving working efficiency and continuous working precision without adjusting the working heights of the stamping roller (3a) and the vacuum absorption boxes (5). The present invention having the abov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can be applied to a carton printing press or a paperboard printing press.

Inventors:
ZENG WEIGUA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4/000635
Publication Date:
April 30, 2015
Filing Date:
July 01, 2014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FOSHAN CITY TAIYI PACKING MACHINERY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B41F15/10; B41F15/14
Foreign References:
CN103612470A2014-03-05
CN203623114U2014-06-04
TWM274248U2005-09-01
CN203063246U2013-07-17
US20100288142A12010-11-18
CN2528616Y2003-01-01
CN102179994A2011-09-14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3

1 . 纸箱印刷机的印刷单元, 所迷印刷单元包括两侧机架、 旋转设置在两侧 机架之间的压印辊、 印刷版辊和网紋辊, 所述印刷版辊位于所述压印辊的上方, 所述网紋辊位于所述印刷版辊的上方; 所述压印辊的旁边位置设置有大致平齐 的真空吸附箱;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架包括底架和滑动设置在所述底架上的滑 动架, 所述压印辊和真空吸附箱定位在所述底架上, 而所述印刷版辊和网紋辊 定位在所述滑动架上。

-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纸箱印刷机的印刷单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 架包括内架和外架, 所述内架和外架分别位于所述底架的内側和外侧, 所述底 架上设置有活动孔, 所述内架和外架通过连接杆穿过所述活动孔固定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纸箱印刷机的印刷单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架 或外架与所述底架之间还设置有上下方向布置的滑动导轨, 所述滑动架通过所 述滑动导轨滑动连接在所述底架上。

4.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纸箱印刷机的印刷单元,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摆 动设置在两侧的所述内架上的摇架, 所述摇架的活动端连接驱动机构, 所述驱 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内架上, 而所述网紋辊转动定位在两个所述摇架之间。

5.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紙箱印刷机的印刷单元,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抬 升装置, 所述抬升装置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侧所述底架上的齿轮箱, 两个所 述齿轮箱之间通过传动杆连接, 所述齿轮箱上设置有抬升杆, 所述抬升杆支撑 住所述滑动架, 其中一个所述齿轮箱上连接有驱动器。

6.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纸箱印刷机的印刷单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印 辊、 印刷版辊和网紋辊至少在一側所述机架上具有向所述机架的外侧延伸的轴 伸端, 所述压印辊、 印刷版辊和网紋辊的轴伸端上分别设置有压印辊传动齿轮、 印刷版辊传动齿轮和网紋辊传动齿轮, 这些传动齿轮之间相互传动连接, 其中 所述压印辊传动齿轮浮动设置在所述压印辊的轴伸端上并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 述外架上。

• 7. 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纸箱印刷机的印刷单元,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 架上还设置有主驱动器, 所述主驱动器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压印辊的轴伸端; 在所述压印辊的轴伸端上设置有万向联轴器, 所述万向联轴器一端部固连在所 述压印辊的轴伸端上或所述主驱动器的的轴伸端上, 另一端部套设在所述压印 辊的轴伸端上但固连所述压印辊传动齿轮。

8.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印刷单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真空吸附箱位于所 更正页(细则第 91条) 述压印辊的进料侧并在水平方向延伸出所述底架。

9.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纸箱印刷机的印刷单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真空 吸附箱延伸出所述底架的宽度在 15厘米到 150厘米之间。

10. 根据权利要求 8或 9所述的纸箱印刷机的印刷单元,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真空吸附箱的上方设置有热干燥装置, 所述热干燥装置定位在所述底架上。

1 1 . 根据权利要求 8或 9所述的纸箱印刷机的印刷单元, 其特征在于, 所 述底架呈 L 型包括竖立部和转弯部, 所述压印辊及所述滑动架设置在所述底架 的竖立部上, 而所述真空吸附箱设置在所述底架的转弯部上, 所述真空吸附箱 在水平方向延伸出所述底架的转弯部。

12. 根据权利要求 8或 9所述的纸箱印刷机的印刷单元,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真空吸附箱包括有能够连接真空气管的气腔、 5根以上平行排列的滚轴, 所述 滚轴上设置有滚轮, 所述气腔的顶壁上具有开口部, 所述滚轮的最高点稍微高 于所述开口部周围的上壁面, 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开口部中, 前后滚轴通过第 一同步轮及第一同步皮带传动连接。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所述的紙箱印刷机的印刷单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真 空吸附箱上设置有主驱动轴及设置在所述主驱动轴上的第二同步轮, 所述第二 同步轮通过第二同步皮带与所述压印辊的轴伸端所设置的第三同步轮传动连 接; 所述主驱动轴与所述滚轴传动连接。

14. 根据权利要求 8或 9所述的纸箱印刷机的印刷单元,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纸箱印刷机包括两组以上的所述印刷单元, 前后所述印刷单元对齐排列; 位 于 面的所述印刷单元上的所述真空吸附箱插入到位于前面的所述印刷单元中 并结合在前面所述印刷单元上的所述压印辊的出料侧。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所述的纸箱印刷机的印刷单元,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能够设置在地面上的水平导轨, 前后排列的所述印刷单元通过滑轮滑动设置在 所述水平导轨上。

更正页(细则第 91条)

Description:
纸箱印刷机的印刷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紙箱印刷机器, 特别是涉及用于纸箱印刷的印刷单元。 背景技术

'在纸张上特别是在厚纸板上印刷文字或图案 从而让产品包装箱外表具有丰富的表现内 容, 实现该过程的机器一般称为纸板印刷机或纸箱 印刷机。 在一块纸板上用不同的颜色重复 印刷相同区域、 相同形状的文字或图形的印刷方法称为多色套 印。 而目前为了丰富包装外观 件的色彩, 往往在包装外观件采用套印的方式进行彩色印 刷, 如图 1 所示, 是用多色套印方 法制作的具有彩色图案 21的纸板 2的正面示意图, 当需要制作所述纸板 2上的彩色图案 21, 如 A点区域需要印刷特定的颜色时, 需要重复并准确地在 A区域套印不同的颜色。 但如果套 印的位置出现错位时, A点区域将出现重影现象导致图案非常模糊, 从而将影响 A点区域的 印刷效果, 甚至导致整张纸板 2印刷质量不合格而报废。 为此, 印刷机的套印精度成为决定 纸板等印刷品是否达标的重要影响因素。

-如图 2所示, 是目前常用的多色套印紙箱印刷机的基本结构 示意图, 由至少三个并排排 列的印刷单元 (1 a、 1 b、 1 c) 串联組成, 能够依次对放于其上的纸板 10的相同区域印刷至少 三种不同的颜色。 所述印刷单元 (1 a、 1 b、 1 c) 的結构基本相同, 现在以所述印刷单元 1 a为 例, 对所述印刷单元 1 a的结构做简要说明。 所述印刷单元 1 a包括龙门式机架 17, 以及安装 在所述机架 17上的网紋辊 1 1、安装于所述网紋辊 1 1下方并能够相互滚动接触的印刷版辊 12, 安装于所述印刷版辊 12正下方的工作压印辊 13, 分别安装于所述压印辊 13旁边的进料工作 台 14 以及出料工作台 15, 所述压印辊 13的顶端工作面与所述进料工作台 14、 出料工作台 15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面, 并且所述进料工作台 14、 出料工作台 15完全隐藏于所述机架 17所 界定的空间内; 在所述进料工作台 14的上方还安装有烘干机构 18。 所述进料工作台 14以及 出料工作台 15 不仅能够输送纸板而且在输送过程中能够通过 真空吸附的原理吸附住纸板从 而防止纸板在输送过程中出现错位。 待印刷的纸板 16由所述进料工作台 14输送到所述印刷 版辊 12与压印辊 13之间的间隙而印刷第一种颜色后,再输送到 述出料工作台 15并经过所 述烘干机构 18输送出热风对所述印刷纸板 16上的印刷图案进行烘干, 最后依次送入后面的 印刷单元 (1 b、 1 c) 印刷另外的第二、 第三种颜色等。

现有纸板印刷设备中, 有几个问题始终未能较好地解决。 第一是持续印刷精度问题, 而 影响持续性印刷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每一个 印刷单元(1 a、 1 b、 1 c) 的所述进料工作台 14、 出料工作台 15在印刷过程中的平整度以及前后衔接印刷单 (1 a、 1 b、 1 c) 的所有进料工作 台 14、 出料工作台 15都需要处于相同的工作水平高度; 第二是印刷速度问题, 由于纸板比 较厚硬, 而且是单个箱体独立印刷, 传递过程不仅不能像报纸等材质一样连续性传 送而且速 度快, 而且纸板吸附的水墨不容易干燥, 需要的烘干时间比较长, 但在相同的行程上如果速 度过高, 势必縮短干燥时间, 从而限制了印刷速度。 为此, 上述两个问题实际上是相互影响 的两个因素。

另外, 由于所述进料工作台 14、 出料工作台 15完全隐藏于所述机架 17内, 所以进出料 行程, 即经过初步印刷的所述纸板 2从上一印刷单元输送到下一印刷单元的的行 非常短, 为此前后两个印刷工序之间烘干时间就非常短 暂, 为此往往会造成所述纸板 2的图案还没有 完全烘干就已经进入下一印刷单元, 这样非常容易使未干透的颜料涂开, 影响印刷效果: 为 了防止出现该问题, 往往必须控制印刷的速度, 从而保证预留有足够的干燥时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各种问题, 本设计关注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 由于各种包装所用 的纸板厚度不同, 为了增强设备的通用性, 我们需要将图 2中所示的所述印刷版辊 12与其下 方的所述工作压印辊 13之间的间隙做到可调。 但是如果让所述印刷版辊 12不动而让所述压 印辊 13上下移动, 由于所述进料工作台 14、 出料工作台 15必须与所述工作压印辊 13基本 处于同一工作水平高度, 为此它们实际上是共同连接到同一工作机架上 的, 这样如果所述进 料工作台 14、 出料工作台 15频繁移动, 非常容易导致其工作平面发生扭曲变形, 而且也很 难保证前、 后印刷单元的所述进料工作台 14、 出料工作台 15全部都保持在同一水平高度; 第二个问题, 需要为提高印刷速度找到解决方案。 其中一个方法之一就是加长所述进料工作 台 14、 出料工作台 15的工作长度, 但是如果所述进料工作台 14、 出料工作台 15设置为可上 下移动的机构, 频繁移动的过程会更加加剧加长长度的所述进 料工作台 14、 出料工作台 15 的扭曲变形量: 第三个问题是如何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 如果每个印刷单元的所述工作压印 辊 13、 所述进料工作台 14、 出料工作台 15是上下可调的结构, 这样不仅在一定的工作数量 后必须对每个印刷羊元进行工作高度微调, 而且还必须微调前、 后衔接的全部印刷单元的工 作水平高度。 这样显然是非常费力费时的工作。

为了解决上述关注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提高纸板的印刷精度、 速度和效率, 本发明提供 一种纸箱印刷机的印刷单元, 纸箱印刷机的印刷单元, 所述印刷单元包括两侧机架、 旋转设 置在两侧机架之间的压印辊、 印刷版辊和网紋辊, 所述印刷版辊位于所述压印辊的上方, 所 述网纹辊位于所述印刷版辊的上方; 所述压印辊的旁边位置设置有大致平齐的真空 吸附箱;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架包括底架和滑动设置在所述底架上的 滑动架, 所述压印辊和真空吸附 箱定位在所述底架上, 而所述印刷版辊和网紋辊定位在所述滑动架上 。

其中, 所述纸箱印刷机不仅包括所述印刷单元, 而且还包括上料单元等。 所述印刷单元 是能够对纸板的表面印刷图案或文字的机器。

其中, 所述印刷版辊主要是安置印刷模板的柱状构件 , 其位于所述压印辊的上方从而在 所述印刷版辊及所述压印辊同时转动时不仅能 够传递纸板而且对经过其间的纸板实施印刷。 所述印刷版辊与所述压印辊转动的线速度一致 。所述网纹辊主要是向所述印刷版辊提供水墨 , 而所述压印辊主要是用于向经过所述印刷版辊 下面的纸板提供反向支撑, 也与所述印刷版辊 合作传送纸板。

其中, 所述真空吸附箱主要起支撑和传送纸板的功能 , 所述真空吸附箱的上表面与所述 压印辊的最高工作点基本保持一致, 从而让纸板表面的印刷面基本保证在同一水平 面; 在实 际应用中, 一般所述真空吸附箱的上表面比所述压印辊的 最高工作点低 0. 1〜0. 7毫米左右。 其次所述真空吸附箱不仅包括有传送滚轮而且 还包括有气腔,所述气腔的顶壁上具有开口部 , 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开口部并稍微高于所述开 口部周围的壁面, 所述气腔连接真空气管: 这 样所述气腔的顶壁能够支撐所述纸板, 而且当所述真空管吸气时能够使所述气腔内产 生相对 的负压, 从而当纸板位于所述真空吸附箱的上面并在所 述滚轮转送的过程中, 能够被吸附在 所述真空吸附箱上并传送, 从而避免了前后紙板的碰撞等原因而容易导致 纸板错位的问题。

其中, 所述印刷版辊位于所述压印辊的正上方, 是指所述印刷版辊的中轴线与所述压印 辊的中轴线相互平行并且位于同一垂直面上, 所述垂直面与水平面垂直。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 有益的效果在于:

1 . 由于所述压印辊和真空吸附箱定位在所述底架 上而处于不上下移动的静止状态, 为此 除了在安装调试及专门维修时需要调整它们的 工作高度外, 至少在单一品种的生产过程或更 换品种时, 无需再行矫正它们的工作高度, 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次由于是静止状态, 所 述压印辊、 真空吸附箱可以可靠地定位, 所述真空吸附箱的上表面不会容易出现扭曲变 形, 从而基本无需生产过程中调试的时间, 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也大大提高了在一定的单 位时间期限内的持续工作精度。

2. 由于所述印刷版辊和网紋辊定位在所述滑动架 上, 为此可以自动地调整所述印刷版辊 与^所述压印辊之间的工作间隙, 从而可以自动适应不同厚度的纸板。 其次所述印刷版辊多 次上下移动所可能产生的上下行程误差, 可以借助所述印刷版辊本身的重力, 通过设置在所 述底架与所述滑动架之间的极限定位机构等进 一步缩小; 另外, 利用紙板本身所具有的弹性 也能消化所述印刷版辊本身下坠产生的该细小 误差。

3. 由于所述印刷版辊本身具有比较大的重力, 为此所述印刷版辊与和所述压印辊之间的

更正页(细则第 91条) 间隙在自然状态下只会越来越小。 相反如果反之设置为所述压印辊是上下可调整 的结构, 间 隙会越来越大, 纸板本身所具有的弹性也不能消化该误差, 从而严重影响印刷效果。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所述滑动架包括内架和外架, 所述内架和外架分別位于所 述底架的内侧和外侧, 所述底架上设置有活动孔, 所述内架和外架通过连接杆穿过所述活动 孔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杆可以是专门的连接刚形体, 也可以借助于所述印刷版辊的轴伸 端作为连接杆, 也可以是专门的连接刚形体与所述印刷版辊的 轴伸端的組合。 所述活动孔是 一个能够让所述连接杆穿过的孔并能为所述连 接杆提供一定的上下移动空间。 一般情况下, 所述滑动架由专门的机构支撑定位住, 但当所述印刷版辊自然下坠, 所迷专门的连接刚形体 顶压在所述活动孔的孔壁上时, 还可以成为定位所述印刷版辊最低位置的极限 定位机构。 其 次, 所述印刷版辊和网紋辊可以定位在所述内架或 外架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所述内架或外架与所述底架之间还设置有上下 方向布置的 滑动导轨, 所述滑动架通过所述滑动导轨滑动连接在所述 底架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所述网纹辊定位在所述内架上; 还包括摆动设置在两側的 所述内架上的摇架, 所述摇架的活动端连接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内架上, 而 所述网紋辊转动定位在两个所述摇架之间。 这样可以借助于两个所述摇架驱动所述网紋辊 在 所述印刷版辊的上方摆动, 从而便于所述网纹辊着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还包括抬升装置, 所述抬升装置包括两个分別设置在两侧 所述底架上的齿轮箱, 两个所述齿轮箱之间通过传动杆连接, 所述齿轮箱上设置有抬升杆, 所述抬升杆支撑住所述滑动架, 其中一个所述齿轮箱上连接有驱动器。 其中, 所述抬升杆也 称为千斤项, 能够在所述齿轮箱内的传动机构的驱动下上下 移动从而顶起所述滑动架。 所述 传动杆主要是传递两个所述齿轮箱之间的动力 , 并使两个所述抬升杆的上下行程及动作幅度 相同。 当然, 作为驱动所述滑动架上下滑动的动力, 也可以采用油缸等驱动, 但油缸系统的 造价成本和维护成本相对较高, 而且也非常容易造成液压油污染。 所述驱动器可以是带电机 的减速器, 也可以是伺服电机等。 所述齿轮箱本身可以是带有减速功能的器件, 也可以是无 减速功能而仅仅是力矩传递器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所述压印辊、 印刷版辊和网紋辊至少在一侧所述机架上具 有向所述机架的外側延伸的轴伸端, 所述压印辊、 印刷版辊和网紋辊的轴伸端上分别设置有 压印辊传动齿轮、 印刷版辊传动齿轮和网紋辊传动齿轮, 这些传动齿轮之间相互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压印辊传动齿轮浮动设置在所述压印 辊的轴伸端上并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外架 上。 所述浮动设置, 是指所述压印辊传动齿轮套装在所述压印辊的 轴伸端上但与所述压印辊 的轴伸端并不直接联动, 也不是定位在所述压印辊的轴伸端上, 两者之间具有活动的空间, 这样所述压印辊传动齿轮虽然设置在所述压印 辊的轴伸端上, 但由于其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外 架上, 为此所述压印辊传动齿轮能够实现与所述印刷 版辊传动齿轮和网纹辊传动齿轮同步上 下移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在所述底架上还设置有主驱动器, 所述主驱动器的输出轴 传动连接所述压印辊的轴伸端; 在所述压印辊的轴伸端上设置有万向联轴器, 所述万向联轴 器一端部固连在所述压印辊的轴伸端上或主驱 动器的的轴伸端上, 另一端部套设在所述压印 辊的轴伸端上但固连所述压印辊传动齿轮。其 中, 所述万向联轴器可以是一种标准的连接件, 其至少包括两个在径向上能够相对移动的端部 , 也即两个端部的中轴线能够错位但在错位时 能够传递轴向动力。 由于所述主驱动器设置在所述底架上, 为此所述主驱动器不用随所述滑 动架移动; 其次, 由于所述主驱动器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压印 辊的轴伸端, 为此所述主驱 动器能够直接驱动所述压印辊旋转; 另外, 由于所述万向联轴器一端部固连在所述压印辊 的 轴伸端上而另一端部固连所述压印辊传动齿轮 , 为此所述万向联轴器的一个端部能够直接传 递所述压印辊轴伸端或者说所述主驱动器的输 出轴的旋转动力, 而所述万向联轴器的另一个 端部能够驱动所述压印辊传动齿轮旋转。 而旋转的所述压印辊传动齿轮又能进一步驱动 所述 印刷版辊传动齿轮和网紋辊传动齿轮转动。 停机后, 如果设置在所述内架外侧上的摇架在其 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摆动, 则所述网紋辊传动齿轮也能脱离所述印刷版辊 传动齿轮。 所述主驱 动器可以包括有驱动电机及其减速机构, 所述主驱动器的输出轴与所述压印辊的轴伸端 之间 还可以通过传动齿轮等机构传动连接起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所述真空吸附箱位于所述压印辊的进料侧并在 水平方向延 伸出所述底架。 所述进料侧是纸板进入到所述印刷单元的一侧 , 反之为出料侧。 由于所述真 空吸附箱是设置在所述底架上无需上下移动, 为此不仅可以加大其长度而且可以使其宽度延 伸超过所述底架的宽度, 在此情况下, 也不会出现所述真空吸附箱变形等问题。 而所述真空 吸附箱宽度的延长, 又能加大紙板的行程从而在干燥时间不变的情 况下能够大大提高印刷速 度; 相比于现有设备, 可以将印刷速度提高 30%到 50%。延长的所述真空吸附箱可以直接结合 在前一级印刷单元的所述压印辊的出料侧, 从而在所述印刷单元上仅仅只需设置一个所述 真 空吸附箱, 从而简化了所述印刷单元的结构。 其中, 所述真空吸附箱延伸出所述底架的宽度 在 15厘米到 150厘米之间例如 20、 30、 50、 100厘米。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所述真空吸附箱的上方设置有热干燥装置, 所述热干燥装 置定位在所述底架上。 所述热干燥装置是一种能提供热风或热光的装 置, 能够及时对从所述 出料側出来的纸板予以干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所述真空吸附箱包括有能够连接真空气管的气 腔、 5 根以 上平行排列的滚轴, 所述滚轴上设置有滚轮, 所述气腔的顶壁上具有开口部, 所述滚轮设置 在所述开口部中, 所述滚轮的最高点稍微高于所述开口部周围的 上壁面, 前后滚轴通过第一 同步轮及第一同步皮带传动连接。 采用同步轮及同步皮带, 又能大大提高所述滚轮转动时线 速度的一致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所述真空吸附箱上设置有主驱动轴及设置在所 述主驱动轴 上的第二同步轮, 所述第二同步轮通过第二同步皮带与所述压印 辊的轴伸端所设置的第三同 步轮传动连接: 所述主驱动轴与所述滚轴同步传动连接。 这样, 可以通过皮带传动将所述压 印辊的转动力矩传送给所述滚轴, 而且容易实现所述压印辊转动的线速度与所述 滚轮转动的 线速度保持一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所述紙箱印刷机包括两组以上的所述印刷单元 , 前后所述 印刷单元对齐排列; 位于后面的所述印刷单元上的所述真空吸附箱 插入到位于前面的所述印 刷单元中并结合在前面所述印刷单元上的所述 压印辊的出料侧。 这样通过所述真空吸附箱不 仅将前后印刷单元衔接起来, 而且能够保证前一级印刷单元的出料速度与后 一级印刷单元的 进料速度保持一致。 其次当适当改变所述真空吸附箱的宽度时就能 为设置不同的印刷速度提 供可能。 如果前后所述印刷单元的进料和出料的真空吸 附箱分离设置, 如果没有非常精准的 控制系统, 极难保证其同步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还包括能够设置在地面上的水平导轨, 前后排列的所述印 刷单元通过滑轮滑动设置在所述水平导轨上。 这样借助于所述水平导轨, 能够使前后衔接的 印刷单元的工作高度基本一致, 并且联动调试非常简单。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所述底架呈 L型包括竖立部和转弯部, 所述压印辊及所述 滑动架设置在所述底架的竖立部上, 而所述真空吸附箱设置在所述底架的转弯部上 , 所述真 空吸附箱在水平方向延伸出所述底架的转弯部 。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及优点, 为此可以应用到纸箱或者说纸板印刷机器中。 附图说明

图 1 是用多色套印方法制作的具有彩色图案的纸板 的正面示意图;

图 2 是目前常用的三色印刷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 3 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纸箱印刷机的印刷单 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 4是图 3所示的 B区域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 5是图 4所示的零部件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 6 是图 4中所示的安装于所述底板上的齿轮箱的分解 构示意图; 图 7 是所述内架与所述底架以及它们之间上下方向 布置的滑动导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 8 是设置在所述内架外侧上的摇架以及定位在所 述摇架上网紋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 9 是所述真空吸附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 10 是图 9所示的所述真空吸附箱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 1 1 是图 10所示的真空吸附箱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 12 是纸箱印刷机的印刷单元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 图;

图 13 是包括三组以上的所述印刷单元的纸箱印刷机 通过滑轮滑动设置在所述水平导轨上的 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纸箱 印刷机的印刷单元的具体优选结构作进一步 的说明。

纸箱印刷机, 包括多个所述印刷单元 4和上料单元 (图中未画出) 等。 如图 3所示, 为 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纸箱印刷机的其中一个 所述印刷单元 4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印刷单元 4是能够对纸板的表面印刷图案或文字的机器

所述印刷单元 4包括两侧机架(2a、 2b) , 旋转设置在两侧机架(2a、 2b)之间的压印辊 3a、 印刷版辊 3b和网紋辊 3c, 所述印刷版辊 3b.位于所述压印辊 3a的上方, 所述网紋辊 3G位于 所述印刷版辊 3b的上方; 如图 6所示, 在所述压印辊 3a的进料侧位置还设置有真空吸附箱 5, 如图 13所示, 在所述真空吸附箱 5的上方还设置有热干燥装置 7a。 所述热干燥装置 7a 连接加热装置及能向所述热干燥装置 7a送热风的鼓风机 (图中未画出) 及热风管等。

其中, 所述印刷版辊 3b主要是安置印刷模板的柱状构件, 其位于所述压印辊 3a的上方 从而在所迷印刷版辊 3b及所述压印辊 3a同时转动时不仅能够传递纸板而且能够对经 其间 的纸板实施印刷, 所述印刷版辊 3b与所述压印辊 3a转动的线速度一致。 所述印刷模板是雕 刻有文字或图案的印刷模具。

所述网紋辊 3G主要是向所述印刷版辊 3b提供水墨,而所述压印辊 3a主要是用于向经过 所述印刷版辊 3b下面的纸板提供反向支撑, 也与所述印刷版辊 3b合作传送纸板。

如图 3所示, 两侧所述机架(2a、 2b)包括底架 (20a、 20b) 和分别滑动设置在所述底架 (20a, 20b)上的滑动架(21 a、 21 b)。下面以所述滑动架 21 a为例做详细说明滑动架的结构, 所述滑动架 21 a包括内架 210a和外架 21 1 a, 所述底架 20a位于所述内架 210a和外架 21 1 a 之间, 如图 7所示所述底架 20a上设置有活动孔 200a, 所述内架 210a和外架 21 1 a之间通过 连接杆穿过所述活动孔 200a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孔 200a的孔径大于所述连接杆的活动行程。 所述印刷版辊 3b和网紋辊 3c同时定位在左右两側的所述内架之间, 而所述热干燥装置 7a、 所述压印辊 3a和真空吸附箱 5定位在左右两側的所述底架 (20a、 20b) 上。 这样不仅能够可 靠地将所述滑动架滑动定位在所述侧机架(2a 2b)上, 而且可以借助于所述内架和外架, 分 別定位所述印刷版辊 3b和网紋辊 3G本身及与其轴伸端 (30b、 30c) 连接的齿轮等, 所述齿 轮为下面将提及的压印辊传动齿轮 31 a、 印刷版辊传动齿轮 31 b和网紋辊传动齿轮 31 c。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 由于所述压印辊 3a、 真空吸附箱 5和所述热干燥装置 7a定位在所 述底架 (20a、 20b) 上而处于不上下移动的静止状态, 为此除了在安装调试及专门維修时需 要调整矫正它们的工作高度外, 至少在单一品种的生产过程或更换品种时, 都无需再行矫正 它们的工作高度, 这样所述真空吸附箱 5不会容易出现扭曲变形, 其上表面的平整度基本上 处于比较稳定的工作状态, 从而基本无需生产过程中的调试时间,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也 大大提高了在一定的单位时间期限内的工作精 度。

另外, 由于所述印刷版辊 3b和网紋辊 3c定位在所述滑动架 (21 a、 21 b) 上, 为此可以 调整所述印刷版辊 3b与和所述压印辊 3a之间的工作间隙, 从而可以适应不同厚度的紙板。 其次, 所述印刷版辊 3b 多次上下移动所可能产生的上下行程误差, 可以借助所述印刷版辊 3b本身的重力, 通过设置在所述底架 (20a、 20b) 与所述滑动架之间的极限定位机构等进一 步缩小, 而且, 利用纸板本身所具有的弹性也能消化该细小的 误差。 再次, 由于所述印刷版 辊 3b本身具有比较大的重力,为此所述印刷版辊 3b与所述压印辊 3a之间的间隙在自然状态 下只会越来越小。相反如果反之设置为所述压 印辊 3a及旁边的所述真空吸附箱 5等是上下可 调整的结构, 该间隙会越来越大, 纸板本身所具有的弹性也不能消化该误差, 从而严重影响 印刷效果。

如图 8所示, 为了便于所述网紋辊 3c着墨, 在左右两侧的所述滑动架 (21 a、 21 b) 上的 内架上各设置有一个能够摆动的摇架。下面以 所述侧机架 2a及安装于其上的零部件为例作说 明, 所述内架 210a外侧上摆动设置有摇架 2103a, 所述摇架 2103a通过转轴定位在所述内架 210a上,其活动端 2104a连接驱动机构 2105a,所述驱动机构 2105a设置在所述内架 210a上, 而所述网纹辊 3c转动定位在所述摇架 2103a上。这样可以借助于所迷摇架 2103a驱动所述网 紋辊 3c在所述印刷版辊 3b的上方摆动, 从而便于所述网紋辊 3c着墨。

如图 7所示, 为了使所述滑动架 (21 a、 21 b) 能够在所述底架 (20a、 20b) 上平稳地滑 动, 下面以所述側机架 2a及安装于其上的所迷滑动架 21 a为例作说明, 在所述滑动架 21 a的 所述内架 210a上设置有上下方向布置的 4条滑动条 2101 a , 所述底架 20a上设置有与所示滑 动条 2101 a适配的滑动导轨 2102a,所述滑动架 21 a通过所述滑动条 2101 a和滑动导轨 2102a 配合滑动连接在所述底架 20a上。 作为另一种变化的技术方案, 所示所述滑动条 2101 a和滑 动导轨 2102a还可以设置在所述外架 211a与所述底架 20a之间。

为了能够调整所述滑动架 (21a、 21b) 的升降位移, 如图 3所示, 在所述印刷单元 4上 还设置抬升装置 6。 所述抬升装置 6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侧所述底架 (20a、 20b) 上的齿 轮箱 (61a、 61b), 两个所述齿轮箱 (61a、 61b)之间通过传动杆 63连接, 所述齿轮箱 (61a、 61b) 上设置有抬升杆 (62a、 62b), 所述抬升杆 (62a、 62b) 支撑着所述滑动架 (21a、 21b), 其中一个所述齿轮箱 61a上连接有驱动器 64。 其中, 所述抬升杆(62a、 62b)也称为千斤项, 能够在所述驱动器 64启动驱动所述齿轮箱 (61a、 61b) 动作时驱动所述抬升杆 (62a、 62b) 上下移动, 从而所述抬升杆 (62a、 62b) 能够项起所述滑动架 (21a、 21b); 为了准确地确定 所述印刷版辊 3b与和所述压印辊 3a之间的工作间隙, 还可以在所述齿轮箱 (61a、 61b), 所 述抬升杆 (62a、 62b) 或所述滑动架 (21a、 21b) 上设置位置传感器, 所述传感器连接至纸 箱印刷机的控制器。 所述传动杆 03主要是传递两个所述齿轮箱 (61a、 61b) 之间的动力, 并 使^个所述抬升杆(62a、 62b)的上下行程及动作幅度相同。当然,作为 动所述滑动架(21a、 21b)上下滑动的动力,也可以采用油缸等驱动 但油缸系统的造价成本和維护成本相对较高 而且也非常容易造成液压油污染。所述驱动器 64可以是带减速器的电机, 也可以是伺服电机 等。 所述齿轮箱 (61a、 61b) 本身可以是带有减速功能的器件, 也可以是无减速功能而仅仅 是力矩传递器件。

如图 5和图 ό所示, 为了使所述压印辊 3a、 印刷版辊 3b和网紋辊 3c能够相互传动, 所 述压印辊 3a、 印刷版辊 3b和网纹辊 3c在右侧所述机架 2a上具有向所述机架 2a的外侧延伸 的轴伸端 (30a、 30b、 30c), 所述压印辊 3a、 印刷版辊 3b和网紋辊 3c的轴伸端 (30a、 30b、 30c) 上分别设置有压印辊传动齿轮 31a、 印刷版辊传动齿轮 31b和网紋辊传动齿轮 31c, 这 些传动齿轮之间相互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印刷版辊 3b的轴伸端 30b同时成为所述内架 210a 和外架 211a之间的所述连接杆;可以在所述印刷版辊 3b的轴伸端 30b与所述内架 210a和外 架 211 a之间连接的部位分别设置轴承,让所述印刷 辊 3b的轴伸端 30b同时在所述内架 210a 和外架 211a上转动, 同时又能够拉紧所述内架 210和外架 211a。

所述压印辊传动齿轮 31a浮动设置在所述压印辊 31a的轴伸端 30a上并通过轴承能够转 动地设置在所述外架 211a上。所述浮动设置, 是指所述压印辊传动齿轮 31a虽然套装在所述 压印辊 3a的轴伸端 30a上但与所述压印辊 3a的轴伸端 30a并不直接联动, 也不是定位在所 述压印辊 3a的轴伸端 30a上, 两者之间具有活动的空间, 这样所述压印辊传动齿轮 31a虽然 设置在所述压印辊 3a的轴伸端 30a上, 但由于其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外架 211a上, 为此所述 压印辊传动齿轮 31a能够实现与所述印刷版辊传动齿轮 31b和网纹辊传动齿轮 31c传动连接, 也能同时随所述外架 211a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如图 5和图 6所示, 在所述底架 20a上还设置有主驱动器 (图中 未画出), 所述主驱动器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压印辊 3a的轴伸端 30a ; 在所述压印辊 3a的 轴伸端 30a上设置有万向联轴器 33a,所述万向联轴器 33a—端部 330a固连在所述压印辊 3a 的轴伸端 30a上或所述主驱动器的输出轴上, 另一端部 331 a套设在所述压印辊 3a的轴伸端 30a上但固连所述压印辊传动齿轮 31 a, 两个所述端部(330a、 331 a)之间设置有滑动块 332a。 其中, 所述万向联轴器 33a可以是一种标准的连接件, 其至少包括两个在径向上能够相对移 动的端部 (330a、 331 a) 和滑动块 332a, 也即两个端部 (330a、 331 a) 的中轴线能够错位但 在错位时能够借助于所述滑动块 332a传递轴向动力。 当然, 也可以将所述端部 331 a与所述 压印辊传动齿轮 31 a合二为一。

由于所述主驱动器设置在所述底架 20a上, 为此所述主驱动器不用随所述滑动架 21 a移 动: 其次, 由于所述主驱动器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压印 辊 3a的轴伸端 30a, 为此所述主驱 动器能够直接驱动所述压印辊 3a旋转; 另外, 由于所述万向联轴器 33a—端部 330a固定在 所述压印辊 3a的轴伸端 30a上或所述主驱动器的输出轴上而另一端部 331 a固连所述压印辊 传动齿轮 31 a, 为此所述万向联轴器 33a的一个端部 330a能够直接传递所述压印辊轴 3a的 轴伸端 30a或者说所述主驱动器的输出轴的旋转动力, 而所述万向联轴器 33a的另一个端部 331 a能够驱动所述压印辊传动齿轮 31 a旋转。 而旋转的所述压印辊传动齿轮 31 a又能进一步 驱动所述印刷版辊传动齿轮 3b和网紋辊传动齿轮 3c转动。

停机后, 如果设置在所述内架 210a外侧上的摇架 2103a在其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摆动, 则 所述网紋辊传动齿轮 30c也能脱离所述印刷版辊传动齿轮 30a。

如图 ό所示,所述真空吸附箱 5位于所述压印辊 3a的进料侧并在水平方向延伸出所述底 架 (20a、 20b ) o 所述进料侧是纸板进入到所述印刷单元 4a的一侧, 反之为出料側。 所述真 空吸附箱 5主要起支撑和传送紙板的功能。所述真空吸 箱 5的上表面与所述压印辊 3a的最 高工作点基本保持一致, 从而让纸板表面的印刷面基本保证在同一水平 面; 在实际应用中, 一般所述真空吸附箱 5的上表面比所述压印辊 3a的最高工作点低 0. 3毫米左右。由于所述真 空吸附箱 5是设置在所述底架 (20a、 20b) 上无需上下移动, 为此不仅可以加大其长度而且 可以使其宽度延伸超过所述底架 (20a、 20b) 的宽度, 在此情况下, 也不会出现所迷真空吸 附箱 5变形等问题。 而所述真空吸附箱 5传输宽度的延长, 又能加大纸板的行程从而在干燥 时间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大大提高印刷速度;相 比于现有设备,可以将印刷速度提高 30%到 50%。 延长的所述真空吸附箱 5可以直接结合在前一级印刷单元的所述压印 3a的出料侧,从而在 所述印刷单元 4a上仅仅只需设置一个所述真空吸附箱 5,从而简化了所述印刷单元 4的结构。 为此,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如图 6、 图 12和图 13所示, 所述底架 20a呈 L型包括竖立部 201 a和转弯部 202a, 其中所述竖立部 201 a支撑所述压印辊 3a及所述滑动架 (21 a、 21 b) , 所述转弯部 202a支撑所述真空吸附箱 5和所述热干燥装置 7a, 所述真空吸附箱 5的输送宽 度大于所述底架 20a的整体宽度并延伸出所述真空吸附箱 5的转弯部 202a在 15厘米到 150 厘 之间, 例如 20、 30、 50或 100厘米。

另外,如图 9、图 10和图 1 1所示,所述真空吸附箱 5包括有能够连接真空气管的气腔 52, 5根以上最好是 10到 14根平行排列的滚轴 53, 所述滚轴 53上设置有滚轮 51, 所述气腔 52 的项壁上具有多个开口部, 所述滚轮 51设置在所述开口部中, 所述滚轮 51 的最高点稍微高 于所述开口部周围的上壁面, 这样所述气腔 52的项壁及所述滚轮 51 能够支撑所述纸板, 而 且当所述真空管吸气时能够使所述气腔 52内产生相对的负压,从而当纸板位于所述真 吸附 箱 5的上面并在所述滚轮 51转送的过程中, 能够被吸附在所述真空吸附箱 5上并传送, 从而 避免了前后纸板的碰撞等原因而容易导致纸板 错位的问题。

其次, 如图 9所示, 为了驱动所述滚轮 51滚动, 所述真空吸附箱 5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一 同步轮 54、 第一驱动轮 510及第一同步皮带 55, 所述第一同步轮 54设置在所述滚轴 53的轴 伸端,所述第一同步皮带 55传动连接一部分前后滚轴 53的所述第一同步轮 54及所述第一驱 动轮 510。如图 10所示, 在所述真空吸附箱 5的另一侧面设置有第二同步轮 59、 第二驱动轮 51 1和第二同步皮带 50, 所述第二同步轮 59设置在另一組所述滚轴 53的轴伸端, 所述第二 同步皮带 56传动连接另一部分前后滚轴 53的所述第二同步轮 59及第二驱动轮 51 1。 所述第 一驱动轮 510与第二驱动轮 51 1分别设置在主驱动轴 58的两端, 从而在所述主驱动轴 58旋 转时能够同时驱动所有的滚轮 53旋转。如图 12所示, 所述压印辊 3a的另一端设置有向所述 底架 20b的外侧延伸的轴伸端 301 b, 并在其上设置有第三同步轮 57a, 所述主驱动轴 58的轴 伸端上还设置有第三同步轮 57b, 所述第三同步轮 57a带动所述主驱动轴 58上的第三同步轮 57b .转动, 所述主驱动轴 58同时带动所述第一驱动轮 510和第二驱动轮 51 1 同时转动, 再由 所述第一驱动轮 510和第二驱动轮 51 1通过皮带传动带动所述滚轴 53滚动。这样, 可以通过 同步皮带传动将所述压印辊 3a的转动力矩传送给所述滚轴 53, 而且容易实现所述压印辊 3a 转动的线速度与所述滚轮 51转动的线速度保持一致。

为了在纸张上特別是在纸板上特定颜色的印刷 文字或图案, 如图 13所示, 所述纸箱印刷 机包括两组以上例如 3组所述印刷单元 (4a、 4b、 4c)。 前后所述印刷单元 (4a、 4b、 4c) 对 齐排列:位于后面的所述印刷单元 4a上的所述真空吸附箱 5的延伸部分插入到位于前面的所 述印刷单元 4b中并结合在所述压印辊 3a的出料側,所述印刷单元 4a的所述底架 20a的转弯 部 202a顶靠所述印刷单元 4b的所述底架 20a的竖立部 201 a, 同样所述印刷单元 4b上的所 述真空吸附箱 5的延伸部分插入到位于前面的所述印刷单元 4G中并结合在所述压印辊 3a的 出料侧, 所述印刷单元 4 b的所述底架 20a的转弯部 202a顶靠所述印刷单元 4c的所述底架 20a的竖立部 201 a。 如此将前后多级的印刷单元组合起来形成多色 印刷系统, 这样通过所述 真空吸附箱 5不仅将前后印刷单元 (4a、 4b、 4c) 衔接起来, 而且能够保证前一级印刷单元 的出料速度与后一级印刷单元的进料速度保持 一致, 也能可靠地保证前后印刷单元之间的输 料平台处于水平状态。 其次当适当改变所述真空吸附箱 5的宽度时就能为设置不同的印刷速 度提供可能。 如果每个所述印刷单元 (4a、 4b、 4c) 的真空吸附箱 5—分为二分置在所述压 印辊 3a的前后侧, 没有非常精准的控制系统和定位方法, 极难保证所述印刷单元 (4a、 4b、 4c) 之间的输料平台上表面的平整性。

-如图 13所示,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在地面上的设置有水平导轨 7, 前后排列的 所述印刷单元 (4a、 4b、 4c) 通过滑轮 8滑动设置在所述水平导轨 7上。 这样借助于所述水 平导轨 7, 能够使前后衔接的印刷单元 (4a、 4b、 4c) 的工作高度基本一致, 并且联动调试 非常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