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RADIO REMOTE UNIT, BASE BAND UNIT, AND DISTRIBUTED BASE STATION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4/180339
Kind Code:
A1
Abstract: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radio remote unit, a base band unit, and a distributed base station. The radio remote unit performs data interaction with the base band unit based on a packet switching technology. The radio remote unit and the base band unit form a distributed base station. The radio remote unit comprises: an encapsulation unit, used to encapsulate, based on the packet switching technology, first data to be sent to the base band unit, to obtain a first data packet; a sending unit, used to send the first data packet to a target base band unit based on the packet switching technology, so that the target base band unit de-encapsulates the first data packet to obtain the first data; a receiving unit, used to receive a second data packet which is encapsulated and sent by the base band unit based on the packet switching technology; and a de-encapsulation unit, used to de-encapsulate the second data packet, to obtain the second data. The present invention improves the flexibility of the distributed base station.

Inventors:
YUAN YANNAN (CN)
CUI CHUNFENG (CN)
DUAN RAN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4/077104
Publication Date:
November 13, 2014
Filing Date:
May 09, 2014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 CORP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H04W88/08
Foreign References:
CN101730307A2010-06-09
CN102546504A2012-07-04
CN102833000A2012-12-19
CN1977550A2007-06-06
Attorney, Agent or Firm:
UNITALEN ATTORNEYS AT LAW (CN)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1. 一种远端射频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远端射频单元基于包交换技术与基带单元 进行数据交互, 所述远端射频单元和所述基带单元构成分布式基站, 所述远端射频单元 包括:

封装单元, 用于基于包交换技术对待发送到所述基带单元的第一数据进行封装处 理, 得到第一数据包;

发送单元, 用于基于包交换技术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发送到目标基带单元, 由目标基 带单元通过解封装所述第一数据包获取所述第一数据;

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所述基带单元基于包交换技术封装并发送的第二数据包; 以及 解封装单元, 用于解封装所述第二数据包, 获取所述第二数据。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远端射频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射频单元与多个所 述基带单元连接,和 /或所述基带单元与多个所述远端射频单元连接时,所述远端射频单 元和基带单元之间连接有一交换设备,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发送到 所述交换设备, 使得所述交换设备能够依据第一数据包中携带的第一目标信息, 将所述 第一数据包发送到所述第一目标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基带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交换设备接收所述基带单元发送的第二数据包, 所述 第二数据包中携带有用于所述交换设备确定目标远端射频单元的第二目标信息。

3.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远端射频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射频单元还包 括顺序连接的射频处理单元、 数字中频处理单元和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 其中, 所述第 一数据为所述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输出的上行频域数据。

4.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远端射频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远端射频单元还包 括顺序连接的射频处理单元、 数字中频处理单元、 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及歸选单元, 所 述筛选单元用于根据调度信息从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输出的上行频域数据中选择当前 被调度到的资源块对应的数据作为所述第一数据, 传输给所述封装单元。

5.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远端射频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射频单元还包 括顺序连接的射频处理单元、 数字中频处理单元、 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 蹄选单元和压 缩单元, 所述筛选单元用于根据调度信息从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输出的上行频域数据 中, 选择当前被调度到的资源块对应的数据传输给所述压缩单元, 所述压缩单元用于对 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压缩处理, 并将压缩后的数据作为所述第一数据, 传输给所述封装单 元。

6.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远端射频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射频单元通过所述 交换设备与多个基带单元连接, 所述封装单元还用于根据基带单元协作信息, 对所述第 一数据进行封装处理, 得到携带不同的第一目标信息的多个第一数据包;

不同的第一目标信息对应于不同的协作基带单元。

7.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远端射频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射频单元位于一由 多个远端射频单元组成的远端射频单元池中, 所述远端射频单元还包括:

协作单元, 用于根据远端射频单元协作信息, 和其他协作远端射频单元协作, 实现 多点协作发送。

8.一种基带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带单元基于包交换技术与远端射频单元进行 数据交互, 所述远端射频单元和所述基带单元构成分布式基站, 所述基带单元包括: 接收单元, 用于基于包交换技术接收所述远端射频单元发送的第一数据包; 解封装单元, 用于解封装所述第一数据包, 获取所述第一数据;

封装单元, 用于将待发送到所述远端射频单元的第二数据进行封装处理, 得到第二 数据包;

发送单元, 用于基于包交换技术将所述第二数据包发送到目标远端射频单元, 由目 标远端射频单元通过解封装所述第二数据包获取所述第二数据。

9.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基带单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远端射频单元与多个所述基带单元连接,和 /或所述基带单元与多个所述远端射 频单元连接时, 所述远端射频单元和基带单元之间连接有一交换设备, 所述发送单元还 用于将所述第二数据包发送到所述交换设备,使得所述交换设备能够依据第二数据包中 携带的第二目标信息,将所述第二数据包发送到所述第二目标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远端 射频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交换设备接收所述远端射频单元发送的第一数据包, 所述第一数据包中携带有用于所述交换设备确定目标基带单元的第一目标信息。

10. 根据权利要求 8或 9所述的基带单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远端 射频单元中的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输出的上行频域数据, 其中所述远端射频单元包括顺 序连接的射频处理单元、 数字中频处理单元和所述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

11. 根据权利要求 8或 9所述的基带单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远端 射频单元中的筛选单元输出的数据, 其中所述远端射频单元包括顺序连接的射频处理单 元、 数字中频处理单元、 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及所述筛选单元, 所述筛选单元根据调度 信息从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输出的上行频域数据中选择当前被调度到的资源块对应的 数据作为所述第一数据。

12. 根据权利要求 8或 9所述的基带单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远端 射频单元中的所述压缩单元输出的数据, 所述基带单元还包括:

解压缩单元, 用于对所述解封装单元输出的第一数据进行解压缩,

其中所述远端射频单元包括顺序连接的射频处理单元、 数字中频处理单元、 快速傅 立叶变换单元、 筛选单元和所述压缩单元, 所述筛选单元用于根据调度信息从快速傅立 叶变换单元输出的上行频域数据中,选择当前被调度到的资源块对应的数据传输给所述 压缩单元, 所述压缩单元用于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压缩处理。

13.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基带单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带单元位于一由多个基 带单元组成的基带单元池中, 所述基带单元还包括:

协作单元, 用于根据基带单元协作信息, 和其他协作基带单元协作, 实现多点协作 接收。

14.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基带单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带单元通过所述交换设 备与多个远端射频单元连接, 所述封装单元还用于根据远端射频单元协作信息, 对所述 第二数据进行封装处理, 得到携带不同的第二目标信息的多个第二数据包;

不同的第二目标信息对应于不同的协作远端射频单元。

15. 一种分布式基站, 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 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远端射频 单元。

16. 一种分布式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 8-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带单元。

Description:
远端射频单元、 基带单元和分布式基站

[0001] 本申请要求于 2013年 5月 10 日提交中国专利局、 申请号为 201310173242.6、 发明名称为"一种远端射频单元、 基带单元和分布式基站"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 权, 其 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 特别是一种远端射频单元、 基带单元和分布式 基站。

背景技术

[0003] 与早期的一体化基站相比, 分布式基站分为两部分: 基带单元( Base Band Unit, BBU )和远端射频单元( Radio Remote Unit, RRU ), 其中 BBU通常放置在机房中, 通 过光纤与位于天线近端的 RRU相连。 BBU和 RRU之间采用 CPRI( 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 通用公共无线接口)协议进行通信。

[0004] BBU和 RRU的功能框图如图 1所示, 其中, BBU中主要完成通信协议栈相关 的信号处理, 包括物理层、 MAC层及以上高层处理单元。 RRU中主要包括数字中频、 收发信单元、 功放和双工 /环形器。 RRU在下行链路中, 主要完成解 CPRI接口数据, 数字中频处理和射频处理等。 RRU在上行链路中, 主要完成射频处理、 数据中频处理 和生成 CPRI接口数据。

[0005] 这种分布式结构具有配置灵活、 工程建设方便、 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 已经被 广泛应用于 3 G无线网络建设中。 然而现有的 BBU和 RRU存在由于 CPRI协议导致的 应用不灵活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端射频单元、 基带单元和分布式基站, 提高分布式基 站应用的灵活性。

[0007]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远端射频单元, 所述远端射频单 元基于包交换技术与基带单元进行数据交互, 所述远端射频单元和所述基带单元构成分 布式基站, 所述远端射频单元包括:

[0008] 封装单元, 用于基于包交换技术对待发送到所述基带单元 的第一数据进行封装 处理, 得到第一数据包;

[0009] 发送单元, 用于基于包交换技术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发送到 目标基带单元, 由目 标基带单元通过解封装所述第一数据包获取所 述第一数据;

[0010] 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所述基带单元基于包交换技术封装并 发送的第二数据包;

[0011] 解封装单元, 用于解封装所述第二数据包, 获取所述第二数据。

[0012] 上述的远端射频单元, 其中, 所述远端射频单元与多个所述基带单元连接, 和 / 或所述基带单元与多个所述远端射频单元连接 时, 所述远端射频单元和基带单元之间连 接有一交换设备,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发送 到所述交换设备, 使得 所述交换设备能够依据第一数据包中携带的第 一目标信息,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发送到所 述第一目标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基带单元;

[0013] 接收单元具体用于通过所述交换设备接收所述 基带单元发送的第二数据包, 所 述第二数据包中携带有用于所述交换设备确定 目标远端射频单元的第二目标信息。

[0014] 上述的远端射频单元, 其中, 所述远端射频单元还包括顺序连接的射频处理 单 元、 数字中频处理单元和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 其中, 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快速傅立叶 变换单元输出的上行频域数据。

[0015] 上述的远端射频单元, 其中, 所述远端射频单元还包括顺序连接的射频处理 单 元、 数字中频处理单元、 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及筛选单元, 所述筛选单元用于根据调度 信息从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输出的上行频域数 据中,选择当前被调度到的资源块对应的 数据作为所述第一数据, 传输给所述第一封装单元。

[0016] 上述的远端射频单元, 其中, 远端射频单元还包括顺序连接的射频处理单元 、 数字中频处理单元、 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 筛选单元和压缩单元, 筛选单元用于根据调 度信息从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输出的上行频域 数据中,选择当前被调度到的资源块对应 的数据传输给压缩单元, 压缩单元用于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压缩处理, 并将压缩后的数 据作为第一数据, 传输给第一封装单元。

[0017] 上述的远端射频单元, 其中, 所述远端射频单元通过所述交换设备与多个基 带 单元连接, 所述第一封装单元具体用于根据基带单元协作 信息, 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封 装处理, 得到携带不同的第一目标信息的多个第一数据 包; [0018] 不同的第一目标信息对应于不同的协作基带单 元。

[0019] 上述的远端射频单元, 其中, 所述远端射频单元位于一由多个远端射频单元 组 成的远端射频单元池中, 所述远端射频单元还包括:

[0020] 协作单元, 用于根据远端射频单元协作信息, 和其他协作远端射频单元协作, 实现多点协作发送。

[0021]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带单元, 所述基带单元基于 包交换技术与远端射频单元进行数据交互, 所述远端射频单元和所述基带单元构成分布 式基站, 所述基带单元包括:

[0022] 接收单元, 用于基于包交换技术接收所述远端射频单元发 送的第一数据包;

[0023] 解封装单元, 用于解封装所述第一数据包, 获取所述第一数据;

[0024] 封装单元, 用于将待发送到所述远端射频单元的第二数据 进行封装处理, 得到 第二数据包;

[0025] 发送单元, 用于基于包交换技术将所述第二数据包发送到 目标远端射频单元, 由目标远端射频单元通过解封装所述第二数据 包获取所述第二数据。

[0026] 上述的基带单元, 其中,

[0027] 所述远端射频单元与多个所述基带单元连接, 和 /或所述基带单元与多个所述远 端射频单元连接时, 所述远端射频单元和基带单元之间连接有一交 换设备, 所述发送单 元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数据包发送到所述交换 设备,使得所述交换设备能够依据第二数 据包中携带的第二目标信息,将所述第二数据 包发送到所述第二目标信息对应的所述目 标远端射频单元;

[0028] 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通过所述交换设备接收 所述远端射频单元发送的第一数 据包, 所述第一数据包中携带有用于所述交换设备确 定目标基带单元的第一目标信息。

[0029] 上述的基带单元, 其中, 所述远端射频单元包括顺序连接的射频处理单 元、 数 字中频处理单元和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 其中, 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快速傅立叶变换单 元输出的上行频域数据。

[0030] 上述的基带单元, 其中, 所述远端射频单元包括顺序连接的射频处理单 元、 数 字中频处理单元、 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及筛选单元, 所述筛选单元用于根据调度信息从 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输出的上行频域数据中, 选择当前被调度到的资源块对应的数据, 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筛选单元输出的数据。 [0031] 上述的基带单元, 其中, 所述远端射频单元包括顺序连接的射频处理单 元、 数 字中频处理单元、 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 筛选单元和压缩单元, 所述筛选单元用于根据 调度信息从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输出的上行频 域数据中,选择当前被调度到的资源块对 应的数据传输给所述压缩单元, 所述压缩单元用于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压缩处 理, 所述 第一数据为所述压缩单元输出的数据;

[0032] 所述基带单元还包括:

[0033] 解压缩单元, 用于对所述第二解封装单元输出的第一数据进 行解压缩。

[0034] 上述的基带单元, 其中, 所述基带单元位于一由多个基带单元组成的基 带单元 池中, 所述基带单元还包括:

[0035] 协作单元, 用于根据基带单元协作信息, 和其他协作基带单元协作, 实现多点 协作接收。

[0036] 上述的基带单元, 其中, 所述基带单元通过所述交换设备与多个远端射 频单元 连接, 所述第二封装单元具体用于根据远端射频单元 协作信息, 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封 装处理, 得到携带不同的第二目标信息的多个第二数据 包;

[0037] 不同的第二目标信息对应于不同的协作远端射 频单元。

[0038]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基站, 包括上述任意的远 端射频单元和基带单元。

[0039]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中的至少一项 :

[0040] 本发明实施例中, BBU和 RRU之间通过通用包交换网络实现数据传输(其 中 设置的封装单元和解封装单元在图中未示出) , 而不是基于 CPRI进行传输,这大大增加 了 BBU和 RRU之间交互的灵活性;

[0041] 本发明实施例中, 可以对 BBU和 RRU的功能进行重新划分, 将现有技术中原 本设置于 BBU中的 FFT/IFFT功能移到 RRU, 降低了 BBU和 RRU之间的数据传输量;

[0042] 本发明实施例中, 将 BBU中的 FFT/IFFT功能移到 RRU后, 可以在 RRU中对 上行数据进行预先的筛选, 将那些没有调度到的 RB对应的上行频域数据删除, 进一步 降低 RRU向 BBU传输的数据;

[0043] 本发明实施例中, 当基站负载较重时, 筛选输出的数据量就随之增加。 因此还 可以在 BBU和 RRU对应设置压缩和解压缩,进一步降低了 BBU和 RRU之间的数据传 输量。 附图说明

[0044】 图 1表示现有的 BBU和 RRU的功能框图;

[0045] 图 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分布式基站的结构示意 ;

[0046] 图 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分布式基站从另一个层 描述的结构示意图;

[0047] 图 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分布式基站进行数据筛 的流程示意图;

[0048] 图 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分布式基站进行协作接 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本发明实施例的远端射频单元、 基带单元和分布式基站中, 远端射频单元和基 带单元基于包交换技术进行数据传输, 提高了分布式基站应用的灵活性。

[0050] 包交换技术也称分组交换技术, 其将用户传送的数据划分成一定的长度, 每个 部分叫做一个分组。 在每个分组的前面加上一个分组头, 用以指明该分组发往何地址, 然后由交换机根据每个分组的地址标志, 将他们转发至目的地。

[0051] 在现有的 BBU和 RRU架构下, 无论在忙时或者闲时, 由于 CPRI协议的特殊 性, BBU和 RRU间时刻都有双向的数据传输, 并且 BBU和 RRU间传输的数据量不会 因业务量小而降低。

[0052]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 在分布式基站中, 远端射频单元和基带单元使用包交换技 术, 将待传输数据分成多个分组, 每个分组发送到不同的目的地, 同时还能够根据带传 输数据的数据量大小构建合适数量的数据包, 因此远端射频单元和基带单元基于包交换 技术进行数据传输能够提高分布式基站应用的 灵活性。

[0053] 下面将进行详细说明。

[005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远端射频单元, 所述远端射频单元基于包交换技术与 基带单元进行数据交互, 所述远端射频单元和所述基带单元构成分布式 基站, 所述远端 射频单元中包括:

[0055] 第一封装单元, 用于基于包交换技术对待发送到所述基带单元 的第一数据进行 封装处理, 得到第一数据包;

[0056] 第一发送单元, 用于基于包交换技术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发送到 目标基带单元, 由目标基带单元通过解封装所述第一数据包获 取所述第一数据; [0057] 第一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所述基带单元基于包交换技术封装并 发送的第二数据 包;

[0058] 第一解封装单元, 用于解封装所述第二数据包, 获取所述第二数据。

[0059]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 当所述远端射频单元与多个所述基带单元连接 , 和 /或所 述基带单元与多个所述远端射频单元连接时, 所述远端射频单元和基带单元之间连接有 一交换设备,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数据包 发送到所述交换设备, 使得 所述交换设备能够依据第一数据包中携带的第 一目标信息,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发送到所 述第一目标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基带单元;

[0060] 而第一接收单元具体用于通过所述交换设备接 收所述基带单元发送的第二数据 包, 所述第二数据包中携带有用于所述交换设备确 定目标远端射频单元的第二目标信

[006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带单元, 与远端射频单元构成分布式基站, 所述基 带单元基于包交换技术与远端射频单元进行数 据交互, 与远端射频单元相对应, 所述基 带单元中包括:

[0062] 第二接收单元, 用于基于包交换技术接收所述远端射频单元发 送的第一数据包;

[0063] 第二解封装单元, 用于解封装所述第一数据包, 获取所述第一数据;

[0064] 第二封装单元, 用于将待发送到所述远端射频单元的第二数据 进行封装处理, 得到第二数据包;

[0065] 第二发送单元, 用于基于包交换技术将所述第二数据包发送到 目标远端射频单 元, 由目标远端射频单元通过解封装所述第二数据 包获取所述第二数据。

[0066]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 当所述远端射频单元与多个所述基带单元连接 , 和 /或所 述基带单元与多个所述远端射频单元连接时, 所述远端射频单元和基带单元之间连接有 一交换设备,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数据包 发送到所述交换设备, 使得 所述交换设备能够依据第二数据包中携带的第 二目标信息,将所述第二数据包发送到所 述第二目标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远端射频单元 ;

[0067]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具体用于通过所述交换设备 接收所述远端射频单元发送的第 一数据包, 所述第一数据包中携带有用于所述交换设备确 定目标基带单元的第一目标信 息。

[0068] 本发明实施例的远端射频单元与基带单元可以 是——对应的方式连接, 这种情 况下, 二者之间可以直接连接, 而本发明实施例的远端射频单元与基带单元也 可以实现 一对多的连接, 当所述远端射频单元与多个所述基带单元连接 ,和 /或所述基带单元与多 个所述远端射频单元连接时, 本发明实施例的分布式基站如图 2所示, 包括远端射频单 元和基带单元, 而远端射频单元与基带单元通过基于包交换技 术实现的交换设备连接, 所述远端射频单元中包括:

[0069] 第一封装单元, 用于将待发送到所述基带单元的第一数据进行 封装处理, 得到 第一数据包;

[0070] 第一发送单元, 用于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发送到所述交换设备, 使得所述交换设 备能够依据第一数据包中携带的第一目标信息 ,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发送到所述第一目标 信息对应的目标基带单元, 由目标基带单元通过解封装所述第一数据包获 取所述第一数 据;

[0071] 第一接收单元, 用于通过所述交换设备接收所述基带单元发送 的第二数据包, 所述第二数据包中携带有用于所述交换设备确 定目标远端射频单元的第二目标信息;

[00 72 】 第一解封装单元, 用于解封装所述第二数据包, 获取所述第二数据。

[00 7 3] 而基带单元中对应包括:

[0074] 第二接收单元, 用于通过所述交换设备接收所述远端射频单元 发送的第一数据 包; 所述第一数据包中携带有用于所述交换设备确 定目标基带单元的第二目标信息;

[0075] 第二解封装单元, 用于解封装所述第一数据包, 获取所述第一数据;

[0076] 第二封装单元, 用于将待发送到所述远端射频单元的第二数据 进行封装处理, 得到第二数据包;

[0077] 第二发送单元, 用于将所述第二数据包发送到所述交换设备, 使得所述交换设 备能够依据第二数据包中携带的第二目标信息 ,将所述第二数据包发送到所述第二目标 信息对应的目标远端射频单元, 由目标远端射频单元通过解封装所述第一数据 包获取所 述第一数据。

[0078] 本发明实施例的远端射频单元、 基带单元和分布式基站中, 远端射频单元和基 带单元基于包交换技术进行数据传输, 由于包交换技术的灵活性, 是的本发明实施例的 远端射频单元和基带单元可以实现多点协作、 可以根据业务量的多少传输对应的数据, 因此提高了分布式基站应用的灵活性。

[0079]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 远端射频单元与基带单元通过包交换网络进行 数据传 输, 而包交换网络可以是基于以太网 Ethernet, InfiniBand等形成的包交换网络。

[0080] InfiniBand (筒称 IB )是一种 I/O宽带结构, 可以提高服务器各设备之间、 网络 子系统之间的通信速度, 为计算机系统提高更高性能和无限扩展性的宽 带服务。

[0081] 通用包交换具有良好的开放性, 各厂商不再需要各自开发 CPRI FPGA程序, 可 以节省相应的开发和硬件资源。 通用包交换也使得不同的设备之间容易实现互 联互通, 有利于产业的快速发展。

[0082]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 分布式基站分为两部分, 而这两部分的功能的总和 应该与一体式基站相同。

[0083] 现有技术中, 在 BBU和 RRU之间传输的是 IQ数据, 而 IQ数据的数据量非常 大, 说明如下。

[0084] 如果釆用现有的 CPRI接口,各种不同通信协议所需的 IQ传输带宽如下表所示:

[0085] 由上可以发现, 10G光纤回传用来 7?载纯 GSM站容量可达约 360个载频, 纯 TD-SCDMA站容量为小于 30个 1.6M载扇。 而对于 8天线 20MHz的 LTE站而言, 10G 光纤回传仅能承载 1个载波。

[0086] 因此, 为了降低 BBU和 RRU之间的数据传输量,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 对 RRU和 BBU的功能进行重新的划分, 将部分物理层的功能转移到 RRU中来实现,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 可以将物理层中的 FFT/IFFT和 PRACH的降采样功能设置 到 RRU中实现。

[0087] 这种情况下, 所述远端射频单元还包括顺序连接的射频处理 单元、 数字中频处 理单元和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 而第一封装单元进行封装的第一数据为所述快 速傅立叶 变换单元输出的上行频域数据。

[0088] 以 8天线 20MHz的 LTE系统为例, 20MHz下系统釆样率为 [ ( 2048+160 ) *2+ ( 2048+14 ) * 14]* 1000=30.72Mbps; I/Q数据各 16比特量化。现有的 BBU+RRU系统中, I/Q数据需采用 8/10编码。那么 RRU和 BBU间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30.72Mbps*32*( 10/8 ) *8=9.8304Gbps„

[0089] 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仅将 FFT/IFFT和 PRACH的降釆样功能设置到 RRU 中实现后,传输带宽就可以缩小为 1200* 14*32*8* 1000=4.3008Gbps,降低了 BBU和 RRU 之间的传输数据量。

[0090] 但为了进一步降低 BBU和 RRU之间的传输数据量, 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对快 速傅立叶变换单元输出的上行频域数据进行筛 选,在不影响通信功能实现的情况下将那 些无用数据删除。

[0091] 在将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设置于远端射频单元 之后, 在远端射频单元一端即可 得到上行频域数据, 此时, 每一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 RB )对应于一部分上行频 域数据。

[0092] 一般而言, 很多基站都会依据最大通信量来进行资源配备 , 也就是说, 在绝大 部分的情况下, 很多的 RB是没有实际使用的, 或者至少说在通信空闲期, 很多的 RB 是没有实际使用的。

[0093] 因此,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 所述远端射频单元还可以设置一个筛选单元。 所述筛选单元用于根据调度信息从上行数据中 ,选择当前被调度到的资源块对应的数据 作为所述第一数据, 传输给所述第一封装单元。 在一个实例中, 所述筛选单元可以连接 于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之后, 在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输出的上行频域数据中 进行筛选。

[0094] 由于筛选单元的设置, 此时, 没有被调度到的资源块对应的上行频域数据没 有 被选择, 因此, 第一封装单元封装的数据量就减少了, 进一步降低了 BBU和 RRU之间 的传输数据量。

[0095] 而同时, 删除的是没有被调度到的资源块对应的上行频 域数据, 实际对 BBU来 说是无效数据, 即使传输到 BBU最终也会被丢弃, 因此并不会影响正常的通信。

[0096] 上述的方案, 虽然添加了筛选单元, 但可能在通信繁忙的阶段, 由于绝大部分 的 RB都被使用, 因此删除的数据有限。

[0097] 这种情况下, 为了进一步降低了 BBU和 RRU之间的传输数据量, 在本发明的 具体实施例中, 还可以设置一个压缩单元, 由所述筛选单元根据调度信息选择当前被调 度到的资源块对应的数据传输给所述压缩单元 ,进而利用压缩单元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 压缩处理, 并将压缩后的数据作为所述第一数据, 传输给所述第一封装单元。

[0098] 而所述基带单元则对应的包括: 解压缩单元, 用于对所述第二解封装单元输出 的第一数据进行解压缩。

[0099】 这样, 通过压缩处理, 进一步降低了 BBU和 RRU之间的上行传输数据量。

[0100] 而具体釆用哪种压缩技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 择, 在此对具体的压缩技术及压 缩过程不再详细描述。

[0101] 对应的, 在 BBU —端也可以设置压缩单元, 用于在封装之前进行压缩, 降低 BBU和 RRU之间的下行传输数据量。

[0102]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 由于釆用包交换技术, 因此可以实现 RRU和 BBU 之间的互连互通, 实现协作发送和接收, 分别说明如下。

[0103] <协作接收>

[0104]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 所述远端射频单元通过所述交换设备与多个基 带单元 连接, 所述第一封装单元具体用于根据基带单元协作 信息, 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封装处 理, 得到携带不同的第一目标信息的多个第一数据 包;

[0105] 不同的第一目标信息对应于不同的协作基带单 元。

[0106] 而所述基带单元位于一由多个基带单元组成的 基带单元池中, 所述基带单元还 包括:

[0107] 第二协作单元, 用于根据基带单元协作信息, 和其他协作基带单元协作, 实现 多点协作接收。

[0108] 对此举例说明如下。

[0109] 假定当前有一个基带单元池, 其中包括 5个基带单元, 分别为 A、 B、 C、 D和 E, 其在当前通信状况下共同协作。

[0110] 此时由其中一个基带单元,通知远端射频单元 X, 目前协作的基带单元为 A、 B、

[0111] 此时远端射频单元 X在接收到上行数据后, 将其封装为 100个数据包, 由于远 端射频单元 X知道此时 、 B、 C和 D相互协作, 此时远端射频单元 X即可依据一定的 策略(如平均分配, 又如 #居负载分配等)将这 100个数据包分配给八、 B、 。和1)。

[0112]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发现, 本发明实施例中, 携带不同的目标信息的多个第一数 据包包括如下几层意思:

1、 数据包有多个; 2、 每个数据包具有各自的目标信息;

3、 存在目标信息不同的数据包。

[0113] 而接收到数据包的基带单元 A、 B、 C和 D则可以依据共同解封装得到的这 100 个数据包进行后续处理, 实现多点协作接收。

[0114] <协作发送>

[0115]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 所述基带单元通过所述交换设备与多个远端射 频单元 连接, 所述第二封装单元具体用于根据远端射频单元 协作信息, 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封 装处理, 得到携带不同的第二目标信息的多个第二数据 包;

[0116] 不同的第二目标信息对应于不同的协作远端射 频单元。

[0117] 而所述远端射频单元位于一由多个远端射频单 元组成的远端射频单元池中, 所 述远端射频单元还包括:

[0118] 第一协作单元, 用于根据远端射频单元协作信息, 和其他协作远端射频单元协 作, 实现多点协作发送。

[0119]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基站, 包括上述的远端射频单元和基带单元。

[0120]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远端射频单元、 基带单元和分布式基站的工作进一步详 细说明如下。

[0121] 如图 3所示, 与图 1所示的现有的 BBU和 RRU的功能框图相比, 可以发现本 发明实施例的分布式基站也包括 BBU和 RRU两部分,但本发明实施例的 BBU和 RRU 具有如下的不同:

[0122] 1、 本发明实施例中, BBU和 RRU之间通过通用包交换网络实现数据传输(其 中设置的封装单元和解封装单元在图中未示出 ), 而不是基于 CPRI进行传输,这大大增 加了 BBU和 RRU之间交互的灵活性;

[0123] 2、 本发明实施例中, 可以对 BBU和 RRU的功能进行重新划分, 将现有技术中 原本设置于 BBU中的 FFT/IFFT功能移到 RRU, 降低了 BBU和 RRU之间的数据传输 量;

[0124] 3、 本发明实施例中, 由于将 BBU中的 FFT/IFFT功能移到 RRU, 因此, 可以 在 RRU中对上行数据进行预先的筛选, 将那些没有调度到的 RB对应的上行频域数据 删除, 进一步降低 RRU向 BBU传输的数据;

[0125] 4、 本发明实施例中, 当基站负载较重时, 筛选输出的数据量就随之增加。 因此 还可以在 BBU和 RRU对应设置压缩和解压缩,进一步降低了 BBU和 RRU之间的数据 传输量。

[0126] 应当理解的是, 以上几点, 除了第一点是必选之外, 其他都是可选, 本领域技 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来 降低 BBU和 RRU之间的数据传输量。

[0127]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 图 3中的高层包括 MAC ( Media Access Control, 媒 体接入控制 )处理、 RLC ( (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处理、 PDCP (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处理、 RRC ( Radio Resource Control , 无线 资源控制)及 NAS ( Non-Access Stratum, 非接入层)处理, 在此不做详细描述。

[0128] 以 8天线 20MHz的 LTE系统为例, 20MHz下系统采样率为 [ ( 2048+160 ) *2+ ( 2048+14 ) * 14]* 1000=30.72Mbps; I/Q数据各 16比特量化。现有的 BBU+RRU系统中, IQ数据需釆用 8/10编码。那么 RRU和 BBU间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30.72Mbps*32*( 10/8 ) *8=9.8304Gbps。 本发明实施例中, 仅将 FFT/IFFT和 PRACH的降釆样功能设置到 RRU 中实现后, 传输带宽就可以缩小为 1200* 14*32*8* 1000=4.3008Gbps。

[0129] 如果有效资源块( Resource Block, RB )数为 R, 频域压缩算法的压缩率为 1/2 , 那么 RRU和 BBU间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12*R* 14*32*8* 1000* l/2, 最大传输带宽发生在 满负荷(R=100 )的情况下, 此时的数据传输带宽仅为 2.1504Gbps。 这就意味着 10G光 纤回传可 7|载将近 5个 8天线 20MHz TD-LTE站。

[0130] 图 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数据筛选的处理流 图。

[0131] 如图 4所示, 首先, BBU将当前 MAC层发给物理层的调度信息发送给 RRU。 其次, BBU将其需要准备的部分 L1数据发送给 RRU。上述的 MAC层调度信息在 RRU 进行对应的上行子帧 IQ数据处理前到达即可, 使得 L1数据经过 RRU处理后需要满足 通信协议的空口时序。 因此两者没有绝对的时间先后关系。 然后, RRU 收到上行数据 后根据收到的 MAC层调度信息进行 IQ数据处理及数据筛选等。 最后, RRU将有效的 L1数据发送给 BBU。

[0132] 上述过程循环往复, 降低了 RRU传输到 BBU的上行数据。

[0133] 图 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协作接收的处理流 图。

[0134] 如图 5所示, 当不同基站间进行协作化处理时。 RRU基于 MAC层调度信息及 协作化信息, 将需要进行协作处理的数据分发给多个 BBU。

[0135] 以 RRU1为例, 如图 5所示, RRU1将筛选后的信息封装为多个数据包, 其中 一部分有效 L1数据发送到 BBU1 , 而另一部分作为协作数据发送给 BBU2, 而 BBU2 在后续处理流程中会根据协作化信息将这些数 据传输给 BBU1 , 由 BBU1根据接收到的 部分有效 L1数据以及 BBU2传输的另一部分数据进行整合处理, 实现协作接收。

[0136] 同理, BBU也可以将需要协作发送的数据以相同的方式 分发给多个 RRU进行 发送。

[0137] 由于 RRU输出的数据量随基站负载情况动态变化,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 基于 上述的协作发送过程, 可以将同一 RRU的数据传输给多个 BBU, 也可以将多个 RRU 的数据传输给同一 BBU。 也就是说, 通过通用交换网络, RRU上的数据可以灵活地在 不同基站间进行负载均衡。 同时基于需要交换的 RRU数据量和基带处理需求, 能够及 时地关断部分交换单元和 BBU, 减少基站能耗。

[0138] 以 "基带池" 的形式集中完成基带数据处理, 那么 "基带池" 中每个单站的物 理资源就不必按照最高峰值速率配置, 而是按照典型峰值速率或统计峰值速率进行配 置, 从而大幅节省了设备资源和成本。

[0139] 在现有 BBU+RRU架构下, 基于 CPRI协议, 由于传输的 IQ数据传输带宽高, 因此不便于进行动态负载均衡和节电、 不能满足协作化需求、 设备开放性和互联互通性 低。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 BBU结合 RRU的分布式基站架构中, 通过包交换网络, 降低了 BBU与 RRU之间的数据传输带宽, 同时基于包交换网络还能够方便的进行动态负 载均 衡和节电、 能够高效地满足协作化需求。 引入通用包交换后, 设备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 互连互通性。

[0140]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 这些改进和润 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