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RANGING ALARM METHOD AND DEVICE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3/159691
Kind Code:
A1
Abstract:
Embodiments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 to a ranging alarm method and device. The method comprises: sending pairing request information for establishing a connection with a receiving terminal; calculating a current distance from the receiving terminal after the receiving terminal is paired; and comparing the current distance with a preset distance threshold, and if the current distance exceeds the distance threshold, displaying distance prompt information.

Inventors:
ZHAO LEI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3/074554
Publication Date:
October 31, 2013
Filing Date:
April 23, 2013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HUAWEI DEVICE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H04W4/02; H04W4/21; H04W4/90; H04W64/00
Foreign References:
CN102388348A2012-03-21
CN101212780A2008-07-02
CN101427543A2009-05-06
CN101188645A2008-05-28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求 书

1、 一种测距报警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与接收终端建立连接的配对请求信息;

与所述接收终端配对后, 计算与所述接收终端之间的当前距离;

将所述当前距离与预设的距离阔值相比较, 如果所述当前距离超过距离阔 值时, 则显示距离提示信息。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测距报警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与接收 终端建立连接的配对请求信息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接收终端发送的应答信息, 所述应答信息为与所述接收终端配对 成功的信息;

根据理论距离与输入的原始距离相比较, 选择信道模型方程;

利用所述信道模型方程计算与所述接收终端之间的当前距离;

所述理论距离为与接收终端之间信号强度均勾, 且无建筑物阻挡时的距离; 所述原始距离为与接收终端之间存在建筑物、 杂质等阻挡物, 使信号强度不均 匀的 巨离。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测距报警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理论距 离与输入的原始距离相比较, 选择信道模型方程具体为:

根据所述理论距离与所述输入的原始距离之间的差距, 从数据库程序中的 多个数学模型中选取信道模型方程。

4、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测距报警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利用所述信 道模型方程计算与所述接收终端之间的当前距离具体为:

定时检测与所述接收终端之间的空间信号强度和误码率, 并通过所述信道 模型方程计算与所述接收终端之间的当前距离。

5、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测距报警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当前距离不超过距离阔值时, 则继续定时检测与所述接收终端之 间的空间信号强度和误码率, 并通过所述信道模型方程计算与所述接收终端之 间的当前巨离。

6、 一种测距报警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 用于发送与接收终端建立连接的配对请求信息;

测量单元, 用于与所述接收终端配对后, 计算与所述接收终端之间的当前 距离;

第一执行单元, 用于将所述当前距离与预设的距离阔值相比较, 如果所述 当前距离超过距离阔值时, 则显示距离提示信息。

7、 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测距报警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所述接收终端发送的应答信息, 所述应答信息为与所 述接收终端配对成功的信息;

选择单元, 用于根据理论距离与输入的原始距离相比较, 选择信道模型方 程;

所述测量单元具体用于: 利用所述信道模型方程计算与所述接收终端之间 的当前巨离;

所述理论距离为与接收终端之间信号强度均勾, 且无建筑物阻挡时的距离; 所述原始距离为与接收终端之间存在建筑物、 杂质等阻挡物, 使信号强度不均 匀的 巨离。

8、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测距报警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单元具 体用于:

根据所述理论距离与所述输入的原始距离之间的差距, 从数据库程序中的 多个数学模型中选取信道模型方程。

9、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测距报警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单元进 一步具体用于: 定时检测与所述接收终端之间的空间信号强度和误码率, 并通 过所述信道模型方程计算与所述接收终端之间的当前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测距报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执行单元, 用于如果所述当前距离不超过距离阈值时, 则继续定时检 测与所述接收终端之间的空间信号强度和误码率, 并通过所述信道模型方程计 算与所述接收终端之间的当前距离。

Description:
测距报警的方法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测距报警的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 许多应用场合需要提供方位或距离信息, 并将方位或距离信息用 于应急通讯、 公路测绘或一些军事任务中。

在现有技术中,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的基 本原理是测量出已知位置的卫星到用户接收机 之间的距离, 然后综合多颗卫 星的数据就可知道用户的具体位置。 用户到卫星的距离则通过记录卫星信号 传播到用户所经历的时间, 再将其乘以电磁波的传播得到。

当 GPS卫星正常工作时,会不断地用 1和 0二进制码元组成的伪随机码(简 称伪码)发射导航电文。 导航电文包括卫星星历、 工作状况、 时钟改正、 电 离层时延修正、大气折射修正等信息。它是从 卫星信号中解调制出来,以 50b/s 调制在载频上发射的。 导航电文每个主帧中包含 5个子帧每帧长 6s。 前三帧各 10个字码; 每三十秒重复一次, 每小时更新一次。 后两帧共 15000b。 当用户 接受到导航电文时, 提取出卫星时间并将其与自己的时钟作对比便 可得知卫 星与用户的距离, 再利用导航电文中的卫星星历数据推算出卫星 发射电文时 所处位置, 用户在大地坐标系中的位置速度等信息便可得 知。

但是, 在实际应用中民用的 GPS系统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 釆用 GPS技 术在计算已知位置的卫星到用户间的距离时, 时间确定之后, 速度按照电磁 波的传播速度, 但电磁波在大气层传播过程中, 信号要受到电力成和对流层 的重重干扰, GPS系统只能对此进行平均计算, 导致计算距离时精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测距报警的方法与装 置, 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终 端之间测距精度不高的问题。

在第一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距报警量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与接收终端建立连接的配对请求信息;

与所述接收终端配对后, 检测与所述接收终端之间的当前距离; 将所述当前距离与预设的距离阔值相比较, 如果所述当前距离超过距离 阔值时, 则显示距离提示信息。

在第二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距报警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 用于发送与接收终端建立连接的配对请求信息 ;

测量单元, 用于与所述接收终端配对后, 检测与所述接收终端之间的当 前距离;

第一执行单元, 用于将所述当前距离与预设的距离阔值相比较 , 如果所 述当前距离超过距离阔值时, 则显示距离提示信息。

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和装置, 根据理论距离与原始距离的 差距选择信道模型方程, 利用选择的信道模型方程计算当前距离, 从而降低 测距的误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 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 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 性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 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距离测试的方法流程 ;

图 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距离测试的方法具体 程图;

图 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距离测试的装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 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 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 ,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随着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Wireless FidelityDirect , Wi-Fi Direct )技术 的普及和使用, 越来越多的用户终端具有 Wi-Fi Direct功能, 所述 Wi-Fi Direct 技术为: 在无线网络中, 允许用户终端无需通过无线路由器即可相互连 接, 以更为简单而便捷的方式完成共享、 同步和显示等任务。 Wi-Fi Direct技术通 过组建小组 (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拓朴形式) 来建立连接, 多个具有 Wi-Fi Direct功能的用户终端之间的理论有效通信距离 在 300m以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釆用 Wi-Fi Direct技术, 将该技术应用在小孩、 宠物、 物品等易丟失, 需要测量距离报警的应用场景中, 提出了一种低成本、 方便 使用的距离测量提示预警方法。

下面以图 1为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距离测试 方法, 图 1为本 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距离测试的方法流程图。

如图 1所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发送终端 A (以下简称终端 A )与接收终 端 B (以下简称终端 B )之间存在原始距离, 所述终端 A与终端 B均具有无线相 容性认证直连 Wi-Fi Direct标准, 如手机、 电脑等。 终端 A通过 Wi-Fi Direct标 准发送与终端 B建立连接的配对请求信息, 终端 B验证配对请求信息, 后并做 出应答, 终端 A接收到应答信息后, 设置提示报警的距离阔值, 终端 A判断其 与终端 B之间的当前距离是否超过距离阔值, 若终端 A与终端 B之间的当前距 离超过距离阔值, 则在终端 A上显示报警信息, 以提示终端 A, 其与终端 B之 间的距离超出预设的距离阔值, 用户根据终端 A显示的距离提示信息, 做出相 应的判断,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 1 10、 发送与接收终端建立连接的配对请求信息; 具体地, 终端 A与终端 B之间存在原始距离, 所述终端 A与终端 B均具有 Wi-Fi Direct标准, 如手机、 电脑等。 终端 A通过 Wi-Fi Direct标准发送与终端 B 建立连接的配对请求信息。

所述 Wi-Fi Direct标准为允许无线网络中的终端无需通过无 线路由器即可 相互连接。

终端 B验证配对请求信息, 后并做出应答, 终端 A接收到应答信息后, 在 终端 A中弹出输入原始距离的提示框, 用户按照提示框输入原始距离的具体 值, 在室外近视距的计算模型中, 终端 A与终端 B之间存在理论距离, 所述理 论距离为: 终端 A与终端 B之间信号强度均匀, 且无建筑物阻挡的环境中得到 的终端 A与终端 B之间的距离; 所述原始距离为: 由于终端 A与终端 B之间存在 建筑物、 杂质等阻挡物, 使信号强度不均匀的环境中得到的终端 A与终端 B之 间的距离, 因此, 理论距离与原始距离存在一定的差距, 根据理论距离与原 始距离之间的差距, 从数据库程序中的多个数学模型中选取信道模 型方程。

步骤 120、与所述接收终端配对后,计算与所述接收 终端之间的当前距离; 具体地, 终端 A接收到应答信息后, 从数据库程序中的多个数学模型中选 取信道模型方程,所述信道模型方程用于计算 终端 A与终端 B之间的当前距离; 在终端 A中将显示一个选取信道模型方程列表,在所 列表中显示出根据 理论距离与原始距离之间的差值, 由终端 A选择的多个信道模型方程, 所述每 个信道模型方程均可使用, 但在每个信道模型方程的后面, 列出每个方程计 算终端 A与终端 B之间距离的计算精度, 如, 计算精度最佳, 误差范围在士 0.1 %;计算精度较佳,误差范围在 ± 0.5%;计算精度普通,误差范围在 ± 1 %; 最后, 由用户选择出合适的方程, 因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选取的信道模 型方程为计算精度最佳的方程, 以降低计算误差, 提高计算距离的准确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选取的最佳信道模型方程是与空间信号强度和 误码 率的相关函数, 该方程的具体形式为:

PL = K + 26 * log(d) + 20 * log(/ ) . 其中, PL为路径损耗;

f为工作频率;

d为当前巨离;

K为常数。

选取最佳的信道模型方程后,在终端 A中弹出设置提示报警的距离阔值的 提示框, 用户按照提示框输入距离阔值。 由于终端 A与终端 B之间的距离是不 断变化的, 终端 A需要定时检测空间信号强度和误码率, 并通过信道模型方程 计算终端 A与终端 B之间的当前距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以选取的 PL信道模型方程为例, 说明计算当前距离 的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 根据理论距离与原始距离之间的差距, 酌情选取信 号模型方程。

步骤 130、 将所述当前距离与预设的距离阔值相比较;

具体地, 根据步骤 1 10和步骤 120的描述, 终端 A将根据信道模型方程计 算的终端 A与终端 B之间的当前距离与设置的距离阔值相比较, 判断终端 A与 终端 B之间的当前距离是否超过距离阔值, 若终端 A与终端 B之间的当前距离 超过距离阔值, 则执行步骤 140; 否则, 执行步骤 150, 继续定时检测空间信 号强度和误码率, 并通过信道模型方程计算终端 A与终端 B之间的当前距离。

步骤 140、 若所述与所述接收终端之间的当前距离超过距 离阔值, 则显示 报警信息;

具体地, 根据步骤 130的判断, 若终端 A与终端 B之间的当前距离超过距 离阔值, 则在终端 A中显示距离提示信息, 以提示终端 A, 其与终端 B之间的 距离超出预设的距离阔值, 用户根据终端 A显示的距离提示信息, 做出相应的 判断。

步骤 150、 继续计算当前距离。

具体地, 根据步骤 130的判断, 若终端 A与终端 B之间的当前距离不超过 距离阔值, 则在终端 A根据信道模型方程继续计算当前距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距离提示信息可以是报警信息, 如当前距离超过距 离阔值时,终端 A显示报警信息,所述报警信息可以为声音信 或者振动信息。

通过对上述方法的描述, 根据理论距离与原始距离的差距选择信道模型 方程, 利用选择的信道模型方程计算当前距离, 由于每个信道模型方程计算 当前距离的误差系数不同, 用户选取最佳信道模型方程时, 可降低测距的误 差, 提高当前距离的计算准确度; 在前距离超过距离阔值时, 显示提示信息, 方便用户的查看; 而且, 还可将所述方法应用在家庭、 幼儿园或者农业生产 中, 同时达到防止物品丟失的目的。

下面以图 2为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距报警 具体方法, 图 2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距报警的方法具体实 施流程图。

如图 2所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终端 A与终端 B之间存在原始距离, 所述 终端 A与终端 B均具有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 Wi-Fi Direct标准,如手机、电脑等。 终端 A通过 Wi-Fi Direct标准发送与终端 B建立连接的配对请求信息, 终端 B验 证配对请求信息, 后并做出应答, 终端 A接收到应答信息后, 设置提示报警的 距离阔值, 终端 A判断其与终端 B之间的当前距离是否超过距离阔值, 若终端 A与终端 B之间的当前距离超过距离阔值, 则在终端 A上显示报警信息, 以提 示终端 A, 其与终端 B之间的距离超出预设的距离阔值, 用户根据终端 A显示 的距离提示信息, 做出相应的判断,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 210、 发送建立连接的配对请求信息;

具体地, 终端 A与终端 B之间存在原始距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假设终 端 A与终端 B之间的原始距离为 5米, 所述终端 A与终端 B均具有无线相容性认 证直连 Wi-Fi Direct标准, 如手机、 电脑等。 终端 A通过 Wi-Fi Direct标准发送 与终端 B建立连接的配对请求信息。

所述 Wi-Fi Direct标准为允许无线网络中的终端无需通过无 线路由器即可 相互连接。

步骤 220、 接收应答信息; 具体地, 终端 B验证配对请求信息, 后并做出应答, 终端 A接收到应答信 息。

步骤 230、 根据理论距离与原始距离的差值, 选择信道模型方程; 具体地, 终端 A接收到应答信息后, 终端 A弹出对话框提示用户输入与终 端 B的原始距离, 所述原始距离的获得方式为,用户在与终端 B建立配对之前, 可以选择一个有坐标信息的位置, 根据坐标信息估算与终端 B的距离。

用户调用终端 A中的室外近视距的计算模型,利用所述室外 视距的计算 模型, 终端 A的发射功率, 终端 B的接收灵敏度, 计算终端 A与终端 B之间的理 论距离; 终端 A计算出理论距离后, 终端 A将根据理论距离与原始距离的差值 选择信道模型方程;

在室外近视距的计算模型中, 终端 A与终端 B之间存在理论距离, 所述理 论距离为: 终端 A与终端 B之间信号强度均匀, 且无建筑物阻挡的环境中得到 的终端 A与终端 B之间的距离; 所述原始距离为: 由于终端 A与终端 B之间存在 建筑物、 杂质等阻挡物, 使信号强度不均匀的环境中的终端 A与终端 B之间的 距离。

因此, 理论距离与原始距离存在一定的差距, 终端 A计算出理论距离与原 始距离的差距后, 根据理论距离与原始距离之间的差距, 从数据库程序中的 多个数学模型中选取与该差距相匹配的多个信 道模型方程。

终端 A计算出理论距离与原始距离差值后, 终端 A将显示一个选取信道模 型方程列表, 在所述列表中显示出根据理论距离与原始距离 之间的差值, 由 终端 A选择的多个信道模型方程, 所述每个信道模型方程均可使用, 但在每个 信道模型方程的后面,列出每个方程计算终端 A与终端 B之间距离的计算精度, 如, 计算精度最佳, 误差范围在 ± 0.1 %; 计算精度较佳, 误差范围在 ± 0.5%; 计算精度普通, 误差范围在 ± 1 %; 最后, 由用户选择出合适的方程, 因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选取的信道模型方程为计算精度最佳的方程, 以降低计 算误差, 提高计算距离的准确度。 如, 终端 A与终端 B之间的原始距离为 5米, 终端 A与终端 B之间的理论距 离为 6米, 由于理论距离与原始距离之间的差距为 1米, 因此, 选取的信道模 型方程是与空间信号强度和误码率的相关函数 , 该方程的具体形式为:

PL = K + 26 * log( ) + 20 * log(/) . 其中, PL为路径损耗;

f为工作频率 '

d为当前巨离;

K为常数。

步骤 240、 设置距离阔值;

具体地, 选取最佳的信道模型方程后, 在终端 A中弹出设置距离阔值的提 示框, 用户按照提示框输入距离阔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假设提示报警的 距离阔值为 50米,用户按照提示框输入提示预警的距离阔 的具体数据 50米。

步骤 250、 定时检测空间信号强度、 误码率参数, 计算当前距离; 具体地, 根据步骤 230的描述, 终端 A根据理论距离与原始距离之间的差 距, 选择的信道模型方程, 通过该信道模型方程计算终端 A与终端 B之间的当 前距离, 由于终端 A与终端 B之间不是固定的关系, 因此, 终端 A与终端 B之间 的距离是不断变化的, 终端 A还需定时检测空间信号强度和误码率, 并通过信 道模型方程计算终端 A与终端 B之间的当前距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以选取的 PL信道模型方程为例, 说明计算当前距离 的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 根据理论距离与原始距离之间的差距, 酌情选取信 号模型方程。

步骤 260、 比较当前距离是否超过距离阔值;

具体地, 根据步骤 250的描述, 终端 A将根据信道模型方程计算的终端 A 与终端 B之间的当前距离与设置的距离阔值 50米相比较, 判断与终端 B之间的 当前距离是否超过距离阔值 50米, 若终端 A与终端 B之间的当前距离超过距离 阔值 50米, 则执行步骤 270; 否则, 执行步骤 250, 继续定时检测空间信号强 度和误码率, 并通过信道模型方程计算终端 A与终端 B之间的当前距离。

步骤 270、 显示距离提示信息;

具体地, 根据步骤 260的比较, 若终端 A与终端 B之间的当前距离超过距 离阔值 50米, 则在终端 A中显示距离提示信息, 以提示终端 A, 其与终端 B之 间的距离超出预设的距离阔值, 用户根据终端 A显示的距离提示信息, 做出相 应的判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距离提示信息可以是报警信息, 如当前距离超过距 离阔值时,终端 A显示报警信息,所述报警信息可以为声音信 或者振动信息。

通过对上述方法的描述, 根据理论距离与原始距离的差距选择信道模型 方程, 利用选择的信道模型方程计算当前距离, 由于每个信道模型方程计算 当前距离的误差系数不同, 用户选取最佳信道模型方程时, 可降低测距的误 差, 提高当前距离的计算准确度; 在前距离超过距离阔值时, 显示提示信息, 方便用户的查看; 而且, 还可将所述方法应用在家庭、 幼儿园或者农业生产 中, 同时达到防止物品丟失的目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信道模型方程仅以举例的 形式从数据库程序中挑选 出, 在实际应用中,

上述实施例是对测距报警方法的描述, 相应地, 也可用测距报警的装置 实现。 图 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距报警的装置图; 如图 3所示, 所述测距 报警的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 310、 测量单元 320、 第一执行单元 330、 接收单 元 340、 选择单元 350和第二执行单元 360。

如图 3所示, 所述装置中发送单元 310, 用于发送与用户终端建立连接的 配对请求信息, 所述发送单元存在于终端 A中; 测量单元 320, 用于与所述用 户终端配对后, 计算与所述用户终端之间的当前距离; 第一执行单元 330, 用 于将所述当前距离与预设的距离阔值相比较, 如果所述当前距离超过距离阔 值时, 则显示距离提示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单元 340, 用于接收所述用户 终端发送的应答信息, 所述应答信息为与所述用户终端配对成功的信 息; 选择单元 350, 用于根据理论距离与输入的原始距离相比较, 选择信道模 型方程;

其中, 测量单元 320具体用于, 定时检测与所述接收终端之间的空间信号 强度和误码率, 利用所述信道模型方程计算与所述接收终端之 间的当前距离。

所述理论距离为与接收终端之间信号强度均勾 , 且无建筑物阻挡时的距 离; 所述原始距离为与接收终端之间存在建筑物、 杂质等阻挡物, 使信号强 度不均勾的距离。

选择单元 35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理论距离与所述输入的 原始距离之间的 差距, 从数据库程序中的多个数学模型中选取信道模 型方程。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执行单元 360, 用于如果所述当前距离不超过距 离阔值时, 则继续定时检测与所述接收终端之间的空间信 号强度和误码率, 并通过所述信道模型方程计算与所述接收终端 之间的当前距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由发送单元 310发送与终端 B建立连接的配对请求信 息; 终端 B验证配对请求信息, 后并做出应答, 由接收单元 340接收到终端 B 发送的应答信息; 根据接收的应答信息, 弹出输入原始距离的提示框, 按照 提示框输入与终端 B的原始距离, 选择单元 350根据理论距离与原始距离之间 的差距, 从数据库程序中的多个模型中选取信道模型方 程, 信道模型方程用 于计算当前距离;

选择单元 350将显示一个选取信道模型方程列表,在所述 列表中显示出根 据理论距离与原始距离之间的差值, 选择的多个信道模型方程, 所述每个信 道模型方程均可使用, 但在每个信道模型方程的后面, 列出每个方程计算与 终端 B之间距离的计算精度, 如, 计算精度最佳, 误差范围在 ± 0.1 %; 计算 精度较佳, 误差范围在 ± 0.5%; 计算精度普通, 误差范围在 ± 1 %; 最后, 由 用户选择出最佳的方程, 因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选取的信道模型方程为 计算精度最佳的方程, 以降低计算误差, 提高计算距离的准确度。 测量单元 320定时检测空间信号强度和误码率,根据检测 空间信号强度和 误码率计算与终端 B之间的当前距离;

测量单元 320计算出与终端 B之间的当前距离后,弹出设置提示报警的距 离阔值的提示框, 按照提示框输入距离阔值;

第一执行单元 330将计算出的当前距离与设置的距离阔值相比 较,若与终 端 B之间的当前距离超过距离阔值时, 则显示距离提示信息; 由于与终端 B之 间不是固定的关系, 因此, 与终端 B之间的距离是不断变化的, 若与终端 B之 间的当前距离不超过距离阔值时,则第二执行 单元 360继续定时检测空间信号 强度和误码率, 利用信道模型方程计算与终端 B之间的当前距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距离提示信息可以是报警信息, 如当前距离超过距 离阔值时,终端 A显示报警信息,所述报警信息可以为声音信 或者振动信息。

上文所描述的装置均为与方法所对应的虚拟装 置, 在实际应用中, 终端 A 中的处理器执行发送命令,通过终端 A的通信模块向接收终端发送建立连接的 配对请求信息, 而且通过通信模块接收终端 B发送的应答信息, 处理器根据应 答信息, 明确已与终端 B成功建立连接;

与终端 B成功建立连接后, 处理器调用内部的计算模块计算理论距离, 接 收用户根据自身的坐标位置输入的原始距离, 并求取理论距离与原始距离的 差值, 从存储器中选择多个信道模型方程, 显示在显示屏中, 供用户选择; 用户触摸显示屏, 处理器通过显示屏接收用户的输入信息, 处理器根据 用户的信息, 调用选择的信道模型方程, 利用该方程和计算模块, 实时计算 与接收终端的当前距离, 并将当前距离传送至处理器中, 处理器调用内部的 比较模块将当前距离与用户设置的阔值相比较 , 并输出比较结果在显示屏中, 供用户参考, 等待用户的决策。

通过对上述装置的描述, 根据理论距离与原始距离的差距选择信道模型 方程, 利用选择的信道模型方程计算当前距离, 由于每个信道模型方程计算 当前距离的误差系数不同, 用户选取最佳信道模型方程时, 可降低测距的误 差, 提高当前距离的计算准确度; 在前距离超过距离阔值时, 显示提示信息, 方便用户的查看; 而且, 还可将所述方法应用在家庭、 幼儿园或者农业生产 中, 同时达到防止物品丟失的目的。

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 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 能够以电子硬件、 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 实现, 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 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 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 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 执行, 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 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 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 功能, 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 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 装置中的全部或部分流 程, 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 成, 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 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该程序在执行时, 可包括如上述各装置的实施 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 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 Read-Only Memory, ROM )或随机存储记忆体( Random Access Memory, RAM )等。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 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 的技术范围内, 可轻易 想到的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 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