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REGULATOR FOR CONTINUOUSLY VARIABLE VALVE TIMING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5/035831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regulator for continuously variable valve timing, comprising a regulator body (1), a connecting sleeve (6), and a cover (9). The connecting sleeve (6)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regulator body (1) and the cover (9), while the regulator body (1), the connecting sleeve (6), and the cover (9) are connected into a single body via a connector. A limiting sleeve (7) is arranged within the connecting sleeve (6) and can be driven by a drive apparatus to adjust the axial position of the limiting sleeve (7) within the connecting sleeve (6). A plunger component consists of a plunger sleeve (2) a plunger (3), a limiting rod (5), and a spring (4). The plunger sleeve (2) is fixed within a front end hole of the regulator body (1). The plunger (3) is arranged within the hole of the plunger sleeve (2) and can slide reciprocatively in the axial direction. The limiting rod (5) is arranged within the hole of the connecting sleeve (6) and is in contact at the rear end surface to the limiting sleeve (7). The spring (4) is sleeved on the limiting rod (5), the front end of the spring (4) is in contact with the rear end surface of the plunger (3), and the rear end of the spring (4) is in contact with a stepped surface on the limiting rod (5). This allows for continuous regulation of an advancing angle, a lagging angle, and a sustaining angle of an engine valve, thus satisfying valve timing requirements at various rotational speeds of an engine, and increasing the fuel efficiency and emission reduction of the engine.

Inventors:
WANG ZIQIN (CN)
XIE QINGSHENG (CN)
TIAN FENGGUO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4/082645
Publication Date:
March 19, 2015
Filing Date:
July 21, 2014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WANG ZIQIN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F01L9/14; F01L1/34
Foreign References:
JPS59168210A1984-09-21
CN101479445A2009-07-08
CN1804383A2006-07-19
JPS5487321A1979-07-11
JPS60166711A1985-08-30
JPS60169615A1985-09-03
Attorney, Agent or Firm:
KANGXIN PARTNERS, P.C. (CN)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配气相位连续可变调节器, 包括调节器体 (1)、 连接套 (6)、 盖板 (9), 连接套(6)安装在调节器体(1)与盖板(9)之间、通过连接件将调节器体(1)、 连接套 (6)、 盖板 (9) 连为一体, 其特征在于: 限位套 (7) 置于连接套 (6) 内, 并可以由驱动装置驱动、 调节其在连接套(6) 内的轴向位置; 柱塞部件由 柱塞套 (2)、 柱塞 (3)、 限位杆 (5)、 弹簧 (4) 组成, 柱塞套 (2) 固定在调 节器体(1)前端孔内, 柱塞(3)安装在柱塞套(2)孔内并可沿轴向往复滑动, 限位杆 (5) 安装在连接套 (6) 孔内且后端面与限位套 (7) 接触, 弹簧 (4) 套装在限位杆 (5) 上且弹簧 (4) 前端与柱塞 (3) 后端面接触而弹簧 (4) 后 端与限位杆 (5) 上的台阶面接触。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配气相位连续可变调节器, 其特征在于: 柱塞部件中弹簧

(4) 的预紧力和柱塞 (3) 达到最大行程时的弹簧力均大于液压系统初始油压 对柱塞(3)的作用力, 均小于液压系统克服气门弹簧预紧力而打开气门时的油 压对柱塞 (3) 的作用力。

3. 如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配气相位连续可变调节器, 其特征在于: 柱塞部件为 4、 6、 8、 12、 16或 24组。

4. 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配气相位连续可变调节器, 其特征在于: 同一柱塞部件的 柱塞套 (2) 在调节器体 (1) 上的安装孔与连接套 (6) 上的限位杆 (5) 的安 装孔同轴。

5. 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配气相位连续可变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连接件为螺钉 (8)。

6. 如权利要求 5所述的配气相位连续可变调节器, 其特征在于: 柱塞(3)后端的 弹簧(4)可由在相位调节器柱塞后端腔内引入压力油或引入压力油和弹簧的组 合方式等效替代。

7. 一种配气相位连续可变调节器, 包括调节器体 (1)、 连接套 (6) 和盖板 (9), 所述连接套(6)设置在所述调节器体(1)和所述盖板(9)之间, 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气相位连续可变调节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调节器体( 1 )内部的柱塞部件, 所述柱塞部件包括可轴向移动的柱塞 (3), 所述配气相位连续可变调节器还包 括用于限制所述柱塞 (3) 轴向运动位置的限位套 (7) 和限位杆 (5), 所述限 位套 (7)设置在所述连接套(6) 内部并可沿所述连接套 (6)轴向移动, 所述 限位杆(5 )设置在所述连接套(6) 内部且所述限位杆(5 ) 的一端与所述限位 套 (7) 接触。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配气相位连续可变调节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气相位 连续可变调节器还包括柱塞套(2), 所述柱塞套(2)设置在所述调节器体(1 ) 前端孔内, 所述柱塞 (3 ) 安装在所述柱塞套 (2) 内。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配气相位连续可变调节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气相位 连续可变调节器还包括轴向预紧部, 所述轴向预紧部的一端与所述柱塞(3 )接 触, 所述轴向预紧部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杆 (5 ) 接触。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配气相位连续可变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5 ) 的远离所述限位套(7) 的一端具有台阶部, 所述轴向预紧部为弹簧(4), 所述 弹簧 (4) 套设在所述台阶部的外周。

Description:
配气相位连续可变调节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的配气相位连续可变调 节器。 背景技术 发动机在不同的转速下对配气相位有不同的要 求, 根据发动机的转速调节配气相 位是改善发动机燃烧条件,提高燃油经济性和 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目前在涉及液压式可变配气相位技术中, 主要采用电磁阀控制驱动气门的液压油路来 实现对气门配气相位的调节, 这类方法存在需配置较多的电磁阀, 结构及控制复杂, 电磁阀高频响应性能欠佳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对发动机气门的 提前角、 滞后角、 持续角进行连续 调节, 满足发动机各种转速下的配气相位要求, 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和减排性的 配气相位连续可变调节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 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配气相位连续可变调节器, 包括调节器体、 连接套、 盖板, 连接套 安装在调节器体与盖板之间、 通过连接件将调节器体、 连接套、 盖板连为一体, 其中: 限位套置于连接套内, 并可以由驱动装置驱动、 调节其在连接套内的轴向位置; 柱塞 部件由柱塞套、 柱塞、 限位杆、 弹簧组成, 柱塞套固定在调节器体前端孔内, 柱塞安 装在柱塞套孔内并可沿轴向往复滑动, 限位杆安装在连接套孔内且后端面与限位套接 触, 弹簧套装在限位杆上且弹簧前端与柱塞后端面 接触而弹簧后端与限位杆上的台阶 面接触。 上述的配气相位连续可变调节器, 其中: 柱塞部件中弹簧的预紧力和柱塞达到最 大行程时的弹簧力均大于液压系统初始油压对 柱塞的作用力, 均小于液压系统克服气 门弹簧预紧力而打开气门时的油压对柱塞的作 用力。 上述的配气相位连续可变调节器, 其中: 连接件为螺钉。 上述的配气相位连续可变调节器, 其中: 柱塞部件为 4、 6、 8、 12、 16或 24组。 上述的配气相位连续可变调节器, 其中: 同一柱塞部件的柱塞套在调节器体上的 安装孔与连接套上的限位杆安装孔同轴。 上述的配气相位连续可变调节器, 其中: 柱塞后端的弹簧也可由在相位调节器柱 塞后端腔内引入压力油或引入压力油和弹簧的 组合等方式等效替代。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 效果。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 本发 明采用容积控制, 控制精确, 调节简单; 通过增减柱塞部件数量和调整布置角度即可 满足不同缸数的发动机的需求, 适应性强; 对于发动机一定的转速条件下, 气门配气 相位调节器只需进行相应调节, 系统即可实现所有进气门、 排气门的配气相位调节且 自动进行自适应运转, 无需针对发动机每一个循环都进行高频、 反复的调节动作, 具 有良好的系统自适应性和动态响应特性; 其结构简单, 集成度高, 易于与发动机气门 机构的液压式驱动系统集成; 相位调节范围宽, 可根据发动机转速等条件的变化对气 门的提前角、滞后角、持续角进行连续调节, 满足发动机各种转速下的配气相位要求, 极大提高了发动机在各工况下的动力性、 经济性和排放性。 可满足 2缸、 3缸、 6缸、 8缸、 12缸等不同缸数的发动机配气相位调节需求。 附图说明 图 1是本发明的外形示意图; 图 2是图 1反方向的外形示意图; 图 3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 1、 调节器体, 2、 柱塞套, 3、 柱塞, 4、 弹簧, 5、 限位杆, 6、 连接套, 7、 限位 套, 8、 螺钉, 9、 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 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配气相位连续可变调节器 的具 体实施方式、 结构、 特征及其功效, 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 1-3所示, 以四缸发动机为例, 一种配气相位连续可变调节器, 包括调节器 体 1、 连接套 6、 盖板 9, 连接套 6安装在调节器体 1与盖板 9之间、 通过螺钉 8将调 节器体 1、 连接套 6、 盖板 9连为一体, 其中: 限位套 7置于连接套 6内, 并可以由驱 动装置驱动、 调节其在连接套 6内的轴向位置; 柱塞部件由柱塞套 2、 柱塞 3、 限位杆 5、弹簧 4组成, 柱塞套 2固定在调节器体 1前端孔内, 柱塞 3安装在柱塞套 2孔内并 可沿轴向往复滑动, 限位杆 5安装在连接套 6孔内且后端面与限位套 7接触, 弹簧 4 套装在限位杆 5上且弹簧 4前端与柱塞 3后端面接触而弹簧 4后端与限位杆 5上的台 阶面接触。 上述的配气相位连续可变调节器, 其中: 柱塞部件中弹簧 4的预紧力和柱塞 3达 到最大行程时的弹簧力均大于液压系统初始油 压对柱塞的作用力, 均小于液压系统克 服气门弹簧预紧力而打开气门时的油压对柱塞 的作用力。 柱塞部件为八组, 其中四组用于控制进气门的配气相位, 另外四组用于控制排气 门的配气相位。 可根据发动机缸数增减柱塞部件组数, 即可满足 2缸、 3缸、 6缸、 8 缸、 12缸等不同缸数的发动机配气相位调节需求。 同一柱塞部件的柱塞套 2在调节器体 1上的安装孔与连接套 6上的限位杆 5的安 装孔同轴。 柱塞 3后端的弹簧 4也可由在相位调节器柱塞后端腔内引入压力 或引入压力油 和弹簧的组合等方式等效替代。 工作过程如下: 配气相位连续可变调节器的八个柱塞套 2前端口分别通过液压管路与发动机驱动 气门的八组液压油路连接, 连接完成后, 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 根据发动机在不同的 转速下对配气相位的不同要求, 由驱动装置驱动并调节限位套 7的位置, 就可以调节 发动机每个循环中进入柱塞套 2的液体容积, 从而控制液压油流入气门油缸的时刻及 其对应于凸轮转动时的有效工作持续角, 最终达到配气相位的调节要求。 以上所述, 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任何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 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 何简 单修改、 等同变化与修饰, 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