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RESIDUAL SOIL REGENERATION PROCESSING SYSTEM FOR CONTAMINATED BOTTOM MUD IN RIVERS AND LAKES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8/032831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residual soil regeneration processing system for contaminated bottom mud in rivers and lakes, comprising: a sedimentation device (10); a conditioning device (20) communicated with the sedimentation device (10) and used for conditioning and tempering mud to obtain concentrated and conditioned mud; and a pressure filtration device (30). The residual soil regeneration processing system for contaminated bottom mud in rivers and lakes performs concentration, conditioning, and modified-tempering on mud using the conditioning device (20), so as to change the inner microstructure of the mud while quickly improving the dewatering and curing effect of the pressure filtration device (30). The mud conditioned and concentrated by the conditioning device (20) enters the pressure filtration device (30) for a mud-water separation operation, and the mud is condensed by the pressure filtration device (30) to obtain a solid mud cake. The obtained mud cake has low moisture content, and the harmless treatment and resource recycling of contaminated bottom mud are implemented.

Inventors:
CHEN HUIMING (CN)
HUANG DONGXING (CN)
CHEN SHIQIANG (CN)
ZHAO XINMIN (CN)
ZHAI DEQIN (CN)
WANG HUA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7/084963
Publication Date:
February 22, 2018
Filing Date:
May 18, 2017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POWERCHINA WATER ENV GOVERANCE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C02F11/12; C02F11/122; C02F11/14
Domestic Patent References:
WO2016074144A12016-05-19
Foreign References:
CN106186639A2016-12-07
CN104803573A2015-07-29
CN102260032A2011-11-30
CN204079732U2015-01-07
JPS58112096A1983-07-04
Other References:
LAI, YOUXIAN: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River Sludge Solidification Technology of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30 April 2010 (2010-04-30), pages 50, ISSN: 1008-0112
Attorney, Agent or Firm:
SHENZHEN ZHONGYI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 1] 一种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余土再生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沉淀装置, 用于对经垃圾分选和泥沙分离后的污染底泥进行沉淀和净 化处理以得到泥浆;

调理装置, 与所述沉淀装置连通并用于对所述泥浆进行调理调质处理 以得到浓缩调理泥浆;

压滤装置, 用于对所述浓缩调理泥浆进行脱水固化以得到可再生余土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余土再生系统, 其特征在 于, 所述调理装置包括:

泥浆搅拌装置, 用于接收所述沉淀装置输送的所述泥浆;

药物调理装置, 用于存放调理调质药物并将所述调理调质药物添加至 所述泥浆搅拌装置内;

其中, 所述泥浆搅拌装置对所述泥浆和所述调理调质药物进行均匀搅 拌。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余土再生系统, 其特征在 于, 还包括:

挖泥装置, 所述挖泥装置放置于所述沉淀装置内并将所述沉淀装置内 的泥浆输送至所述泥浆搅拌装置中。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余土再生系统, 其特征在 于, 所述药物调理装置包括用于存放固化剂的储料装置、 安装于所述 储料装置的出料口上并将所述储料装置内的所述固化剂输送至所述泥 浆搅拌装置内的输送装置以及用于根据所述泥浆搅拌装置内所述泥浆 的参数调整加药剂量和药物种类的加药装置。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余土再生系统, 其特征在 于, 所述调理装置还包括:

泥浆浓缩装置, 所述泥浆浓缩装置连接于所述泥浆搅拌装置与所述压 滤装置之间, 经所述泥浆搅拌装置搅拌后的所述泥浆输送至所述泥浆 浓缩装置中进行静置和浓缩;

泵送装置, 连接于所述泥浆浓缩装置与所述压滤装置之间以将经所述 泥浆浓缩装置浓缩处理的浓缩泥浆泵送至所述压滤装置中。

如权利要求 5所述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余土再生系统, 其特征在 于, 还包括:

气体回收利用装置, 所述气体回收利用装置连通于所述压滤装置与所 述泥浆浓缩装置之间并用于将所述压滤装置在对所述浓缩泥浆进行脱 水固化过程中产生的残余高压气体导入所述泥浆浓缩装置中。

如权利要求 5所述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余土再生系统, 其特征在 于, 还包括

余水净化装置, 所述余水净化装置连通所述沉淀装置并用于对所述沉 淀装置对所述污染底泥进行沉淀产生的上清液进行净化处理; 溢流装置, 连通所述泥浆浓缩装置与所述余水净化装置之间并用于将 所述泥浆浓缩装置中析出的溢流液导入所述余水净化装置内。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余土再生系统, 其特征在 于, 还包括:

压滤液回收利用装置, 用于将所述压滤装置在对所述浓缩泥浆进行脱 水固化过程中产生的压滤液输送至所述沉淀装置中, 所述压滤液回收 利用装置连通于所述压滤装置与所述沉淀装置之间。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余土再生系统, 其特征在 于, 还包括:

供气装置, 连接于所述压滤装置一端并用于对所述压滤装置提供高压 气体。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余土再生系统, 其特征在 于, 还包括:

余土利用模块, 将所述可再生余土进行资源化利用或者进行资源化处 理以得到可利用建筑材料。

Description:
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余土再生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余土再 生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河涌是一种幵放式水域, 一般具有水面窄、 流程长、 沿海与近海河流多具有感 潮特征等特点, 湖泊是一种相对封闭的水域, 具有水面宽、 水深浅、 水流速度 缓、 水体交换慢等特点, 河湖泊涌一般容易受季节雨汛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 迅猛发展, 城市人口急剧增多, 面向城市河湖泊涌的排污量大幅度增加, 河湖 泊涌成了各种污染物的汇集场所, 使水体污染日趋严重, 水环境状况日益恶化 , 水质变黑发臭、 鱼虾生存环境急剧恶化或无法生存。 河湖泊涌床底底泥受污 染水体长期侵蚀、 多年沉积形成污染底泥且日益加重, 是影响水环境质量的内 在污染源。

[0003] 在河湖泊涌水环境治理的过程中, 业内逐渐形成需要截断外污染源、 清除内污 染源、 水质净化、 生态恢复四个步骤的共识。 其中, 内污染源就是污染底泥, 由于污染底泥成分复杂、 含水率高, 目前, 国内的底泥处理工艺均为自然或机 械脱水、 材料固化等, 例如, 一种是自然放置, 即将底泥存放于低洼地带进行 自然滤水和干化; 另一种是机械脱水, 底泥经材料调理后, 利用机械设备进行 脱水减量, 然后运输到指定的收纳场所; 又一种是材料固化, 利用稳定剂、 固 化剂等材料添加到污染底泥中, 采用各种搅拌设备拌合均匀、 堆放养护, 养护 完成后运输到指定场所; 再一种是机械脱水固化, 在机械脱水前的调理过程中 , 也同吋添加固化材料, 在脱水减量的过程中同步实现稳定固化。 然而, 经脱 水固化后的底泥只能用于堆放和填埋, 一方面是底泥量大则需要大量空间用来 堆放和填埋, 另一方面无法实现对底泥中泥土的再生利用。 因此, 如何实现污 染底泥处理过程中余土的再生已成为业内亟待 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问题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湖泊涌污染底泥 处理余土再生系统, 旨在解决如 何对污染底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余土再生的技 术问题。

问题的解决方案

技术解决方案

[0005]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余土再生系统, 包括: [0006] 沉淀装置, 用于对经垃圾分选和泥沙分离后的污染底泥进 行沉淀和净化处理以 得到泥浆;

[0007] 调理装置, 与所述沉淀装置连通并用于对所述泥浆进行调 理调质处理以得到浓 缩调理泥浆;

[0008] 压滤装置, 用于对所述浓缩调理泥浆进行脱水固化以得到 可再生余土。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调理装置包括:

[0010] 泥浆搅拌装置, 用于接收所述沉淀装置输送的所述泥浆;

[0011] 药物调理装置, 用于存放调理调质药物并将所述调理调质药物 添加至所述泥浆 搅拌装置内;

[0012] 其中, 所述泥浆搅拌装置对所述泥浆和所述调理调质 药物进行均匀搅拌。

[0013] 进一步地, 所述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余土再生系统还包 括:

[0014] 挖泥装置, 所述挖泥装置放置于所述沉淀装置内并将所述 沉淀装置内的泥浆输 送至所述泥浆搅拌装置中。

[0015] 进一步地, 所述药物调理装置包括用于存放固化剂的储料 装置、 安装于所述储 料装置的出料口上并将所述储料装置内的所述 固化剂输送至所述泥浆搅拌装置 内的输送装置以及用于根据所述泥浆搅拌装置 内所述泥浆的参数调整加药剂量 和药物种类的加药装置。

[0016] 进一步地, 所述调理装置还包括:

[0017] 泥浆浓缩装置, 所述泥浆浓缩装置连接于所述泥浆搅拌装置与 所述压滤装置之 间, 经所述泥浆搅拌装置搅拌后的所述泥浆输送至 所述泥浆浓缩装置中进行静 置和浓缩;

[0018] 泵送装置, 连接于所述泥浆浓缩装置与所述压滤装置之间 以将经所述泥浆浓缩 装置浓缩处理的浓缩泥浆泵送至所述压滤装置 中。 [0019] 进一步地, 所述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余土再生系统还包 括:

[0020] 气体回收利用装置, 所述气体回收利用装置连通于所述压滤装置与 所述泥浆浓 缩装置之间并用于将所述压滤装置在对所述浓 缩泥浆进行脱水固化过程中产生 的残余高压气体导入所述泥浆浓缩装置中。

[0021] 进一步地, 所述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余土再生系统还包 括

[0022] 余水净化装置, 所述余水净化装置连通所述沉淀装置并用于对 所述沉淀装置对 所述污染底泥进行沉淀产生的上清液进行净化 处理;

[0023] 溢流装置, 连通所述泥浆浓缩装置与所述余水净化装置之 间并用于将所述泥浆 浓缩装置中析出的溢流液导入所述余水净化装 置内。

[0024] 进一步地, 所述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余土再生系统还包 括:

[0025] 压滤液回收利用装置, 用于将所述压滤装置在对所述浓缩泥浆进行脱 水固化过 程中产生的压滤液输送至所述沉淀装置中, 所述压滤液回收利用装置连通于所 述压滤装置与所述成装置之间。

[0026] 进一步地, 所述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余土再生系统还包 括:

[0027] 供气装置, 连接于所述压滤装置一端并用于对所述压滤装 置提供高压气体。

[0028] 进一步地, 所述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余土再生系统还包 括:

[0029] 余土利用模块, 将所述可再生余土进行资源化利用或者进行资 源化处理以得到 可利用建筑材料。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有益效果

[0030]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 该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余土再生系统 利用所述调理装置对所述沉淀装置产生的所述 泥浆进行浓缩调理、 改性调质, 以改变所述泥浆的内部微观结构, 对所述泥浆中的有机质、 重金属等污染成分 进行分解、 化合、 螯合、 固结、 钝化等, 同吋快速提升所述压滤装置脱水固化 的效果; 经所述调理装置调理、 浓缩后的所述泥浆进入所述压滤装置进行泥水 分离操作, 并在所述压滤装置对泥部分进行压缩以得到呈 固态的泥饼 (又称 "余 土", 下同) , 所得到的所述泥饼的含水率低, 实现了所述污染底泥的无害化处 理和资源再生利用。 对附图的简要说明

附图说明

[003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 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 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 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 图 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 土再生系统的总体框架图;

[0033] 图 2是图 1中河药物调理装置的具体框架图;

[0034] 图 3是图 1中泥浆浓缩装置的具体框架图。

[0035] 附图标记说明:

[] [表 1]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36]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 其中自始至 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 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下 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 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 而不能理解 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7]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 需要理解的是, 术语"长度"、 "宽度"、 "上"、 "下"、 "前" 、 "后"、 "左"、 "右"、 "竖直"、 "水平"、 "顶"、 "底 ""内"、 "外"等指示的方位或 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 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 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 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8] 此外, 术语"第一"、 "第二 "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 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由此, 限定有 "第一"、 "第二 "的特 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 特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 "多个" 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9] 在本发明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安装"、 "相连"、 "连接"、 "固 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成 一体; 可以是机械连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间 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 作用关系。 对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 具 体含义。

[0040]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

, 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1] 请参照图 1至图 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余 土再生系统包 括:

[0042] 沉淀装置 10, 用于对经垃圾分选和泥沙分离后的污染底泥进 行沉淀和净化处理 以得到泥浆;

[0043] 调理装置 20, 与所述沉淀装置 10连通并用于对所述泥浆进行调理调质处理以 到浓缩调理泥浆;

[0044] 压滤装置 30, 用于对所述浓缩调理泥浆进行脱水固化以得到 可再生余土。 [004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余 土再生系统利用所述调理装置 20 对所述沉淀装置 10产生的所述泥浆进行浓缩调理、 改性调质, 以改变所述泥浆 的内部微观结构, 对所述泥浆中的有机质、 重金属等污染成分进行分解、 化合

、 螯合、 固结、 钝化等, 同吋快速提升所述压滤装置 30脱水固化的效果; 经所 述调理装置 20调理、 浓缩后的所述泥浆进入所述压滤装置 30进行泥水分离操作 , 并在所述压滤装置 30对泥部分进行压缩以得到呈固态的泥饼 (又称 "余土", 下 同) , 所得到的所述泥饼的含水率低, 实现了所述污染底泥的无害化处理和资 源再生利用。

[0046] 在该实施例中, 经所述压滤装置 3064脱水压滤后的泥饼的含水率小于 35%, 泥 饼有机物含量满足 《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暂行) 》 (HJ350-2007) B类标准, 重金属污染物浸出满足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5085.3-2007) 要 求。

[0047] 在该实施例中, 利用所述沉淀装置 10以将污染底泥经垃圾分选和泥沙分离后产 生的所述泥水混合物进行泥和水的分离处理, 即得到沉淀于所述沉淀装置 10底 部的泥浆和浮于所述泥浆表面的上清液。 在该实施例中, 所述压滤装置 30为板 框式压滤机。

[0048] 请参照图 1至图 3, 进一步地, 所述调理装置 20包括:

[0049] 泥浆搅拌装置 22, 用于接收所述沉淀装置 10输送的所述泥浆;

[0050] 药物调理装置 24, 用于存放调理调质药物并将所述调理调质药物 添加至所述泥 浆搅拌装置 22内;

[0051] 其中, 所述泥浆搅拌装置 22对所述泥浆和所述调理调质药物进行均匀搅 。

[0052] 所述泥浆搅拌装置 22设置于所述沉淀装置 10与所述压滤装置 30之间, 且所述沉 淀装置 10输送的所述泥浆和所述调理调质药物在所述 浆搅拌装置 22中充分搅 拌、 混合均匀, 以将所述泥浆中有机质、 重金属等污染成分进行分解、 化合、 螯合、 固结、 钝化等, 得到改性处理的泥浆, 为后续压滤作业做准备。

[0053] 在该实施例中, 所述药物调整装置根据所述淤泥中有机质、 重金属的成分组成 向所述泥浆搅拌装置 22内添加定量的调理调质药物, 以使调理调质效果达到最 [0054] 请参照图 1, 进一步地, 所述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余土再生系统还包 括: [0055] 挖泥装置 50, 所述挖泥装置 50放置于所述沉淀装置 10内并将所述沉淀装置 10内 的泥浆输送至所述泥浆搅拌装置 22中。 该余土再生利用系统通过设置所述挖泥 装置 50以实现泥浆的自动输送, 可以根据所述沉淀装置 10内泥浆的储量以及所 述泥浆搅拌装置 22的容量调整泥浆输送量, 例如, 在所述泥浆搅拌装置 22内设 置泥浆高度传感器, 根据该泥浆高度传感器所检测的高度值, 所述挖泥装置 50 向所述泥浆搅拌装置 22输送指定量的泥浆。

[0056] 优选地, 所述挖泥装置 50为小型绞吸式挖泥船, 例如, 型号为 XZY-WNC绞吸 式挖泥船, 所述挖泥船用于将所述沉淀装置 10内的泥浆输送至所述泥浆搅拌装 置 22中。

[0057] 请参照图 1至图 3, 进一步地, 所述药物调理装置 24包括用于存放固化剂的储料 装置 240、 安装于所述储料装置 240的出料口上并将所述储料装置 240内的所述固 化剂输送至所述泥浆搅拌装置 22内的输送装置 242以及用于根据所述泥浆搅拌装 置 22内所述泥浆的参数调整加药剂量和药物种类 加药装置 244。 该余土再生利 用系统通过在所述药物调理装置 24内设置所述储料装置 240和加药装置 244, 以 根据所述泥浆搅拌装置 22内泥浆的参数, 调整所述固化剂的添加量或者调整所 述加药剂量和加药种类。

[0058] 请参照图 2, 在该实施例中, 所述加药装置 244内至少设有存放调理剂的第一调 理箱 2440和存放重金属捕捉剂的第二调理箱 2442, 并设有将所述调理剂和所述 重金属捕捉剂充分溶解和混合的溶药箱 2445, 在所述溶药箱 2445与所述泥浆搅 拌装置 22之间设置计量泵 2446, 以根据所述加药剂量和药物种类向所述泥浆搅 拌装置 22内添加药物。 优选地, 所述调理剂为絮凝剂。

[0059] 在其他实施例中, 所述储料装置 240也可以用固化剂运输车替代, 用于储放散 装固化剂。 在该实施例汇总, 所述输送装置 242为连通于所述储料装置 240与所 述泥浆搅拌装置 22之间的输送管道, 并且内设有提供动力的泵体。

[0060] 请参照图 1至图 3, 进一步地, 所述调理装置 20还包括:

[0061] 泥浆浓缩装置 26, 所述泥浆浓缩装置 26连接于所述泥浆搅拌装置 22与所述压滤 装置 30之间, 经所述泥浆搅拌装置 22搅拌后的所述泥浆输送至所述泥浆浓缩装 置 26中进行静置和浓缩;

[0062] 泵送装置 28, 连接于所述泥浆浓缩装置 26与所述压滤装置 30之间以将经所述泥 浆浓缩装置 26浓缩处理的浓缩泥浆泵送至所述压滤装置 30中。

[0063] 该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余土再生系统通过设 置所述泥浆浓缩装置 26以将经所 述泥浆搅拌装置 22搅拌后的所述泥浆进行静置和浓缩, 以降低所述泥浆的含水 率, 并通过设置所述泵送装置 28以将所述浓缩泥浆泵送至所述压滤装置 30中。

[0064] 在该实施例中, 所述泵送装置 28的数量与所述压滤装置 30的数量相对应, 为至 少一台。 优选地, 所述泵送装置 28的数量为 4台。

[0065] 请参照图 3, 在该实施例中, 所述泥浆浓缩装置 26包括连通所述泥浆搅拌装置 2 2的第一调理室 260、 与所述第一调理室 260底的底部相连通并具有出浆口的第二 调理室 262、 与所述出浆口连通并放置有所述泵送装置 28的泵送室 264。 经所述 泥浆搅拌装置 22调理调质后的泥浆在所述第一调理室 260内静置和浓缩, 并产生 沉于所述第一调理室 260底部的浓缩泥浆, 该浓缩泥浆自所述第一调理室 260底 部流动至所述第二调理室 262内, 并沿所述出浆口排出至所述泵送室 264, 在所 述泵送室 264内径所述泵送装置 28输送至所述压滤装置 30中进行脱水固化处理。

[0066] 请参照图 1, 进一步地, 所述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余土再生系统还包 括:

[0067] 气体回收利用装置 60, 所述气体回收利用装置 60连通于所述压滤装置 30与所述 泥浆浓缩装置 26之间并用于将所述压滤装置 30在对所述浓缩泥浆进行脱水固化 过程中产生的残余高压气体导入所述泥浆浓缩 装置 26中。

[0068] 所述压滤装置 30在对所述浓缩泥浆进行脱水固化过程中会产 高压气体, 利用 所述气体回收利用装置 60将所述高压气体导入所述泥浆浓缩装置 26内, 以使所 述泥浆在所述泥浆浓缩装置 26内翻滚, 实现对所述泥浆的搅拌, 避免所述泥浆 沉淀淤积, 也避免了高压气体的集中释放产生的噪音。

[0069] 利用所述气体回收利用装置 60将所述压滤装置 30在脱水固化过程中产生的残余 高压气体导入所述调理装置 20中, 以加速所述调理装置 20内所述泥浆扰动、 药 剂拌匀和防止泥浆沉淀, 促进底泥中各有机、 无机污染物、 重金属、 大肠杆菌 等有毒细菌等污染物等通过分解、 化合、 螯合、 钝化一系列物理、 化学、 生化 等反应, 最终实现底泥中有机污染物、 有毒细菌等得到有效消减或灭杀, 重金 属污染物通过化合反应转化到无害化合物或通 过螯合、 钝化作用使游离态重金 属污染物被有效固化到所述压力装置产出的泥 饼微粒中, 使泥饼 (余土) 污染 物浸出满足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5085.3-2007) 要求。

[0070] 在该实施例中, 所述泥浆浓缩装置 26的周壁上沿不同方向设置于有通气孔优选 地, 各所述通气孔设置于所述第二调理室 262的周壁上。 所述气体回收利用装置 60为连通各所述压滤装置 30与所述通气孔之间的排气管道, 高压气体经所述排 气管道从所述通气孔排出至所述泥浆浓缩装置 26内, 并对所述泥浆浓缩装置 26 内的泥浆产生冲击作用, 并在气体上浮作用下发生翻滚, 不仅实现对所述泥浆 浓缩装置 26内泥浆的搅拌, 防止所述泥浆的沉淀淤积, 也避免了高压气体的集 中释放产生的噪音。

[0071] 在该实施例中, 通过设置气体回收利用装置 60, 使得施工河湖泊涌周界、 底泥 处理厂周界噪声指标低于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1993) 四类标准

[0072] 请参照图 1, 进一步地, 所述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余土再生系统还包 括

[0073] 余水净化装置 70, 所述余水净化装置 70连通所述沉淀装置 10并用于对所述沉淀 装置 10对所述污染底泥进行沉淀产生的上清液进行 化处理;

[0074] 溢流装置 72, 连通所述泥浆浓缩装置 26与所述余水净化装置 70之间并用于将所 述泥浆浓缩装置 26中析出的溢流液导入所述余水净化装置 70内。

[0075] 在该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调理室 260内的泥浆经静置和浓缩处理, 产生浮于所 述浓缩泥浆表面的溢流液, 水经设置于所述第一调理室 260的溢流口沿溢流装置 72流至所述余水净化装置 70内进行净化处理。 所述余水净化处理对所述沉淀装 置 10产生的上清液和从所述溢流口流出的溢流液 行净化处理, 实现余水的资 源再生。

[0076] 请参照图 1, 进一步地, 所述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余土再生系统还包 括: [0077] 压滤液回收利用装置 80, 用于将所述压滤装置 30在对所述浓缩泥浆进行脱水固 化过程中产生的压滤液输送至所述沉淀装置 10中, 所述压滤液回收利用装置 80 连通于所述压滤装置 30与所述成装置之间。

[0078] 该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余土再生系统通过设 置所述压滤液回收利用装置 80以 用于回收所述压滤装置 30产生的所述压滤液, 并将所述压滤液排放至所述沉淀 装置 10中。 由于所述压滤液中含有助凝材料, 利用所述压滤液中的残留助凝材 料与所述沉淀装置 10中的泥水混合物混合, 可以加速所述沉淀装置 10中的泥水 混合物的泥水分离, 即提高了所述沉淀装置 10中泥浆的沉淀和上清液的析出速 度。

[0079] 请参照图 1, 进一步地, 所述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余土再生系统还包 括: [0080] 供气装置 90, 连接于所述压滤装置 30—端并用于对所述压滤装置 30提供高压气 体。

[0081] 该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余土再生系统通过设 置所述供气装置 90为所述压滤装 置 30提供高压气体, 以对传送至所述压滤装置 30内的浓缩泥浆进行脱水固化处 理, 该供气装置 90为所述压滤装置 30提供动力。 在其他实施例中, 所述供气装 置 90 可以由其他动力源替代, 不限于此。

[0082] 请参照图 1, 进一步地, 所述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余土再生系统还包 括: [0083] 余土利用模块 40, 将所述可再生余土进行资源化利用或者进行资 源化处理以得 到可利用建筑材料。 通过所述余土利用模块 40对可再生余土进行资源化利用, 例如, 直接利用所述可再生余土, 所述压缩泥饼满足 《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 量评价标准 (暂行) 》 (HJ350-2007)B类标准, 可以直接用于 Π类土地利用, 如场 馆用地、 绿化用地、 商业用地、 公共市政用地用土; 或者, 将所述压缩泥饼作 为主原料, 并经过烘干、 粉碎和高温碳化等一系列工艺制成具有密度小 、 质轻 、 隔热、 耐火以及抗震等优良性能的陶粒。 将陶粒应用于新型环保建筑材料, 进而制作出陶粒泡沫混凝土或大规模用于湿地 、 景观绿化的河道绿植底基层, 或用于海绵城市滞水、 虑水、 净水层以及透水铺装等, 为环境工程、 海绵城市 工程建设提供良好的新型轻质环保材料, 从而实现底泥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 用。

[0084] 在该实施例中, 所述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余土再生系统通过 设置所述余土利 用模块 40以对所述泥饼进行资源化处理和直接利用。 所述压缩泥饼满足 《展览 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暂行) 》 (HJ350-2007)B类标准, 可以直接用于 Π 类土地利用, 如场馆用地、 绿化用地、 商业用地、 公共市政用地用土。 [0085] 优选地, 将压缩泥饼作为主原料, 并经过烘干、 粉碎和高温碳化等一系列工艺 制成具有密度小、 质轻、 隔热、 耐火以及抗震等优良性能的陶粒。 将陶粒应用 于新型环保建筑材料, 进而制作出陶粒泡沫混凝土或大规模用于湿地 、 景观绿 化的河道绿植底基层, 或用于海绵城市滞水、 虑水、 净水层以及透水铺装等, 为环境工程、 海绵城市工程建设提供良好的新型轻质环保材 料, 从而实现底泥 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

[008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 理余土再生系统通过设置所述调 理装置 20和所述压滤装置 30, 所述调理装置 20的调理改性与所述压滤装置 30的 深度脱水技术的主要技术特征: 疏浚污染底泥经格栅机去除浮澄、 垃圾等, 在 经过分级沉砂系统出去大颗粒沉澄、 余砂, 经垃圾分离和泥砂分离后, 泥水导 入沉淀装置 10内, 经初沉、 浓缩后由所述挖泥装置 50抽取, 通过管道输送到所 述调理装置 20内, 在泵送过程中根据要求添加材料对泥浆进行调 理、 调质, 对 有机物进行消除, 对重金属进行螯合、 钝化, 改变泥浆内部微观结构, 快速提 升后续脱水固化效果。 调理完成后泥浆由泵送装置 28传送至板框式压滤装置 30 中进行深度脱水, 泥浆脱水后形成含水率不高于 40%的硬塑状泥饼, 可直接用于 园林绿化, 或堆放固化后形成具有一定强度不再泥化的土 体用于工程建设。

[008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 理余土再生系统采用的底泥调理 改性与板框压滤装置 30的深度脱水技术可以实现流水化、 自动化作业, 处理过 程环保, 不受天气影响, 每套设备每天可处理水下自然方底泥 800立方米以上。 可根据工程需要确定设备数量, 接口多、 占用场地小, 处理效率高, 质量稳定 可靠, 工厂化运营, 对周边环境无干扰, 适合城市河湖清淤底泥无害化处理。

[008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 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