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ROTATABLE CONNECTOR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6/177254
Kind Code:
A1
Abstract:
Provided is a rotatable connector, comprising a base (110), an adapter (130), and a plug (150); the adapter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base (110) and the plug (150). The front end of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recessed cavity (111); the two opposing inside walls of the recessed cavity are each provided with a circular first connection hole (113). The first end (131) of the adapter extends into the recessed cavity; the two opposing outside walls of the first end of the adapter are each provided with a cylindrical and outwardly protruding first connecting part (135); each of the two first connecting parts inserts into the corresponding first connection hole, such that the adapter may rotate with respect to the base. The end face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recesses (136); the first connection hol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projections (115), which fit with the plurality of recesses to achieve rotational positioning. The connector is capable of overcoming space limitations.

Inventors:
HE XIHUA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6/079071
Publication Date:
November 10, 2016
Filing Date:
April 12, 2016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SHENZHNE DNS IND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H01R35/04
Foreign References:
CN201927868U2011-08-10
CN201946859U2011-08-24
US20040229478A12004-11-18
CN204577806U2015-08-19
Attorney, Agent or Firm:
IPINFO & LAWS OFFICE (CN)
深圳市盈方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 1] 一种可转动的连接器, 包括基座 (110) 、 转接件 (130) 和插头 (15

0) , 所述转接件 (130) 连接于所述基座 (110) 与所述插头 (150) 之间,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 (110) 的前端设有一凹腔 (111) , 所 述凹腔 (111) 的两相对内侧壁都设有圆形的第一连接孔 (113) ; 所 述转接件 (130) 的第一端 (131) 伸入所述凹腔 (111) , 所述转接 件 (130) 的第一端两相对外侧壁都设有圆形的向外凸出的第一连接 部 (135) , 所述两个第一连接部 (135) 分别伸入对应的所述第一连 接孔 (113) 内使所述转接件 (130) 能相对于所述基座 (110) 转动 ; 所述第一连接部 (135) 在端面设有若干凹位 (136) , 所述第一连 接孔 (113) 设有若干凸起 (115) 与若干凹位 (136) 配合实现转动 定位;

所述基座 (110) 内设有第一过线通道, 所述第一过线通道跟所述两 个第一连接孔 (113) 连通; 所述转接件 (130) 设有第二过线通道, 所述第一连接部 (135) 是空心的从而与所述第二过线通道连通; 所 述第一过线通道与第二通道在所述第一连接孔 (113) 处连通。

[权利要求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接件 (130) 的第 二端 (133) 的端面为底板 (136) , 所述底板 (136) 幵孔从而形成 圆形的过线孔 (137) , 所述过线孔 (137) 与所述第二过线通道连通

[权利要求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 (150) 的尾端 设有朝向转接件 (130) 凸起的筒状第二连接部 (155) ; 所述第二连 接部 (155) 伸入所述过线孔 (137) 内使所述插头 (150) 能相对于 所述转接件 (130) 转动。

[权利要求 4]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部 (155) 的端面设有外缘 (151) , 所述第二连接部 (155) 在外缘 (151) 与 插头 (150) 主体之间形成颈部 (155) 从而防止所述第二连接部 (15 5) 从所述转接件 (130) 脱离。 [权利要求 5]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颈部 (155) 卡在底 板 (136) 的过线孔 (137) , 配合插头 (150) 与转接件 (130) 的实 现相对转动。

[权利要求 6]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 (150) 内设有 第三过线通道, 所述第二连接部 (155) 是空心的, 所述第三过线通 道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 (155) 与所述过线孔 (137) 连通。

[权利要求 7] 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第二连接部 (155) 的端 面具有凸起的第一限位块 (153) , 所述转接件 (130) 的内设有第二 限位块配合防止插头 (150) 相对于转接件 (130) 旋转超过 360度。

[权利要求 8]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接件 (130) 整体 上呈 T形, 所述转接件 (130) 的第一端 (131) 尺寸较小以安装基座 (110) 的凹腔 (111) , 所述转接件 (130) 的第二端 (133) 尺寸较 大。

[权利要求 9]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接件 (130) 的第 一端 (131) 具有圆弧状的表面, 以避免在转动过程中与凹腔 (111) 的内壁发生干涉。

[权利要求 10]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 (110) 的凹腔两侧 为光滑的弧状外表面, 以避免转动过程中与所述转接件 (130) 发生 剐蹭。

Description:
可转动的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可转动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的进步,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各类电子设备的种类也日新月异, 不断 推陈出新。 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也从中得到很多的便利 。 对于这些电子产品 , 经常需要进行各类讯息的传输: 设备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送, 设备与电源的能 量传送。 随之, 这就需要一种连接器来为需要传送讯息的两者 提供媒介的作用

[0003] 在现有的连接器中, 通常都是固定的解构, 无法灵活地转动, 不能随意安插。

这样的情况就会造成插接空间的局限性, 对插座资源造成一定的浪费, 同吋也 带来不便之处。

[0004] 为此, 用户们急需一种可装动的连接器。

技术问题

问题的解决方案

技术解决方案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转动的连接器, 包括基座、 转接件和插头, 所述 转接件连接于所述基座与所述插头之间,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的前端设有一 凹腔, 所述凹腔的两相对内侧壁都设有圆形的第一连 接孔; 所述转接件的第一 端伸入所述凹腔, 所述转接件的第一端两相对外侧壁都设有圆形 的向外凸出的 第一连接部, 所述两个第一连接部分别伸入对应的所述第一 连接孔内使所述转 接件能相对于所述基座转动; 所述第一连接部在端面设有若干凹位, 所述第一 连接孔设有若干凸起与若干凹位配合实现转动 定位;

[0006] 所述基座内设有第一过线通道, 所述第一过线通道跟所述两个第一连接孔连通 ; 所述转接件设有第二过线通道, 所述第一连接部是空心的从而与所述第二过 线通道连通; 所述第一过线通道与第二通道在所述第一连接 孔处连通。 [0007]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 所述转接件的第二端的端面为底板, 所述底板幵孔从而形 成圆形的过线孔, 所述过线孔与所述第二过线通道连通。

[0008]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 所述插头的尾端设有朝向转接件凸起的筒状第 二连接部; 所述第二连接部伸入所述过线孔内使所述插头 能相对于所述转接件转动。

[0009]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 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面设有外缘, 所述第二连接部在外缘 与插头主体之间形成颈部从而防止所述第二连 接部 (155) 从所述转接件 (130

) 脱离。

[0010]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 所述颈部卡在底板的过线孔, 配合插头与转接件的实现相 对转动。

[0011]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 所述插头内设有第三过线通道, 所述第二连接部是空心的

, 所述第三过线通道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 过线孔连通。

[0012]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 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面具有凸起的第一限位块 , 所述转接 件的内设有第二限位块配合防止插头相对于转 接件旋转超过 360度。

[0013]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 所述转接件整体上呈 T形, 所述转接件的第一端尺寸较小 以安装基座的凹腔, 所述转接件的第二端尺寸较大。

[0014]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 所述转接件的第一端具有圆弧状的表面, 以避免在转动过 程中与凹腔的内壁发生干涉。

[0015]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 所述基座的凹腔两侧为光滑的弧状外表面, 以避免转动过 程中与所述转接件发生剐蹭。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有益效果

[0016] 实施本发明, 可得到一种能够可转动的连接器, 以克服连接器使用空间的局限 性, 实现连接器的更广泛使用。

对附图的简要说明

附图说明

[0017] 图 1和图 2是本发明提供的可转动的连接器的立体示意 ;

[0018] 图 3是图 1所示可转动的连接器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0019] 图 4是图 1所示连接器的基座的立体示意图; [0020] 图 5和图 6是图 1所示连接器的转接件的立体示意图;

[0021] 图 7和图 8是图 1所示连接器的插头的立体示意图;

[0022] 图 8是图 7所示的连接器的插头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23] 参考图 1-图 3, 本发明提供的可转动的连接器 100包括用于连接线缆的基座 110 、 与基座 100连接的转接件 130和与连接部 130连接的插头 150。 转接件 130连接于 基座 110和插头 150之间, 转接件 130的第一端 131与基座 110的前端可转动连接, 转接件 130的第二端与插头 150可转动连接。 整体通过超声波结合装配的工艺实 现产品的三个主要部分之间的 360度旋转。

[0024] 参考图 4和图 5, 基座 110的前端设有凹腔 111, 转接件凹腔 111的两相对内侧壁 分别设有圆形的第一连接孔 113。 转接件 130嵌入凹腔 111, 具体地, 转接件 130 的第一端 131两相对外侧壁分别设有圆柱状的向外凸出的 第一连接部 135。 该两 个第一连接部 135分别装入所述凹腔 111的两个第一连接孔 113, 且能够在两个第 一连接孔 113的约束下转动。

[0025] 基座 110内设有第一过线通道, 该第一过线通道与第一连接孔 113连通。 即, 外 部的线缆进入基座 110后, 可通过第一连接孔 113出来。

[0026] 转接件 130内设有第二过线通道, 第一连接部 135是空心的从而与第二过线通道 连通, 以供线缆穿过。 外部的线缆进入基座 110后, 可通过第一连接孔 113出来 , 并经由第一连接部 135进入转接件 130。

[0027] 如上所述, 两个第一连接部 135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孔 113配合, 实现了基座 11 0与转接件 130之间的相对转动。

[0028] 为了实现基座 110与转接件 130之间的相对定位, 本实施例加设了凹凸卡位结构 。 具体地, 空心的圆柱状的第一连接部 135上设有若干凹位 136。 第一连接孔 113 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凸起 115。 转接件 130装配到基座 110吋, 第一连接部 135 伸入第一连接孔 113内, 且第一连接孔 113内的定位凸起 115与第一连接部 135端 面的凹位 136相互配合。 即, 当转接件 130与基座 110相对转动到定位凸起 115落 入凹位 136吋, 转接件 130与基座 110将保持在当前旋转位置; 如用户施加的转动 力足够大, 定位凸起 115将从当前的凹位 136进入到其他的凹位 136。

[0029] 如上所述, 在凹凸卡位结构的作用下, 转接件 130与基座 110能够相对转动且保 持在想要的转动位置。

[0030] 为了使转动更加平稳, 转接件第一连接部 135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 113呈微 紧配。

[0031] 参考图 5、 图 6, 转接件 130的第二端 133与插头 150可转动连接。 转接件 130的第 二端 133端面设有过线孔 137, 过线孔 137位于转接件的第二端端面的中心并与上 述第二过线通道连通。 过线孔 137与上述两个第一连接部 135的内孔连通形成 T形 过线通道, 该 T形过线通道还与第一连接孔 113连通以便于传输导线穿过。 传输 导线沿基座 110的尾端穿入, 经过第一连接孔 113、 第一连接部 135和过线孔 137 后连接到插头 150的接线端子。

[0032] 转接件 130整体上呈 T形, 转接件 130的第一端 131尺寸较小以安装基座 110的凹 腔 111, 转接件 130的第二端 133尺寸较大。 优选地, 转接件 130的第一端 131具有 圆弧状的表面, 以避免在转动过程中与凹腔 111的内壁发生干涉。

[0033] 参考图 6和图 7, 插头 150的尾端设有朝向转接件 130凸起的筒状第二连接部 155 。 第二连接部 155伸入转接件 130的过线孔 137。 具体地, 转接件 130的第二端 133 的端面为底板 136, 底板 136幵孔从而形成过线孔 137。

[0034] 第二连接部 155的端面设有外缘 151, 因此, 第二连接部 155在外缘 151与插头 15 0主体之间形成颈部, 该颈部可卡在底板 136的过线孔 137, 从而保证了插头 150 与转接件 130的相对转动, 且防止插头 150与转接件 130的脱离。

[0035] 第二连接部 155的端面具有凸起的第一限位块 153。 转接件 130的内设有第二限 位块 153。 第一限位块 153与第二限位块 153配合, 防止插头 150相对于转接件 130 旋转超过 360度。

[0036] 参考图 8, 作为一种替换方案, 外缘 151上还设有若干凹位 152, 相应的, 转接 件 130内设有相配合的若干凸起, 以实现转动过程中的稳定定位。 其定位原理与 上述的凹凸卡位结构的定位原理类似, 不再详述。

[0037]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 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因此, 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 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