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SOLAR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4/048384
Kind Code:
A1
Abstract:
Disclosed is a solar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comprising a heat collecting device (1) for absorbing energy from the sunlight and outputting a working medium with a high temperature; a power generating device (3) driven by the working medium with a high temperature to generate power; at least one tank-shaped heat-accumulating device (9a, 9b, 9c), with a working medium outlet thereof being in communication with a working medium inlet of the power generating device, and valves (10b, 10c) being provided at the working medium inlet and outlet of the tank-shaped heat-accumulating device; a heating passage for heating the working medium within the tank-shaped heat-accumulating device; at least one second heat-accumulating device, with an inlet thereof being in communication with the working medium outlet of the tank-shaped heat-accumulating device, and an outlet thereof being in communication with the inlet of the power generating device; and/or at least one third heat-accumulating device, with an inlet thereof being in communication with an outlet of the heat collecting device via a three-way valve (4b) and meanwhile in communication with an outlet of the heating passage via a three-way valve (4d), and an outlet of the third heat-accumulating device being in communication with an inlet of the heating passage; and a controller for controlling the three-way valves and the opening or closing of the valves provided at the working medium outlet of the tank-shaped heat-accumulating device.

Inventors:
ZHU LIA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3/084588
Publication Date:
April 03, 2014
Filing Date:
September 29, 2013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ZHU LIANG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F24J2/34; F03G6/00; F28D20/00
Foreign References:
CN102182997A2011-09-14
CN101876299A2010-11-03
CN101761366A2010-06-30
US20050198959A12005-09-15
US8224495B22012-07-17
Attorney, Agent or Firm:
BEYOND ATTORNEYS AT LAW (CN)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太阳能发电系统, 包括:

集热装置, 吸收太阳光的能量以加热其内部的吸热工质, 输出高温工质; 发电装置, 在高温工质的驱动下发电;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至少一个罐体储热装置, 其上设置有工质入口和工质出口, 所述罐体储热 装置的工质入口与工质源联通, 所述罐体储热装置的工质出口与所述发电装置 的工质入口联通, 所述罐体储热装置的工质入口和所述罐体储热装置的工质出 口处设置有阀门;

加热通道, 入口与所述集热装置的出口联通, 出口与所述集热装置的入口 联通, 所述加热通道为所述罐体储热装置内的工质加热;

至少一个第二储热装置, 所述第二储热装置的入口与所述罐体储热装置的 工质出口联通, 所述第二储热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发电装置的入口联通;

和 /或至少一个第三储热装置, 所述第三储热装置的入口通过三通阀与所 述集热装置的出口联通, 同时还通过三通阀与所述加热通道的出口联通; 所述 第三储热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加热通道入口联通; 系统还包括控制器, 用于控制 三通阀以及所述罐体储热装置的工质出口处设置的阀门的开合。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太阳能发电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电装置的工质出口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储热装置的入口联通。

3.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罐体储热装置, 所述罐体储热装置之间通过管道联 通。

4. 根据权利要求 1-3任一所述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储热装置和 /或所述第三储热装置中, 包括至少一个固体储热装 置;

所述第二储热装置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固体储热装置的入口与所述罐体储热 装置的出口联通, 出口与所述发电装置的工质入口联通;

和 /或所述第三储热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固体储热装置的入口通过所述第一 三通阀 (4b ) 与所述集热装置的出口联通, 同时还通过所述第二三通阀 (4d ) 与所述加热通道的出口联通; 出口与所述加热通道入口联通。

5.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储热装置中还进一歩包括至少一个熔融盐储热装置;

所述熔融盐储热装置的入口通过第三三通阀 (4e ) 与所述第二储热装置中 的所述固体储热装置的出口联通, 同时与所述加热通道的出口联通; 所述熔融 盐储热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加热通道的入口联通。

6. 根据权利要求 1-5任一所述太阳能发电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进一歩包括:

三通阀 (4a) , 一输入端口与所述集热装置的出口联通; 一输入端口与所 述第二储热装置的出口联通, 输出端口与所述发电装置的工质入口联通。

7. 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太阳能发电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进一歩包括:

流量阀(2 ), 设置于所述集热装置的出口和所述第一三通阀门(4b )之间; 和 /或所述集热装置的出口和所述三通阀 (4a) 之间。

8. 根据权利要求 1-7任一所述太阳能发电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进一歩包括与所述控制器实现数据通讯的温度和 /或压力传感器, 测量 所述集热装置的出口输出的高温工质的温度和 /或压力;

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温度和 /或压力传感器的测量值结合其内置的所述发 电装置的发电功率需求, 控制三通阀及所述罐体储热装置的工质出口处阀门的 开合。

9. 根据权利要求 1-8任一所述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进一歩包括:

换热器, 其入口与所述集热装置的出口联通, 出口与所述发电装置的工质 入口联通。

10. 根据权利要求 1-9任一所述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罐体储热装置的内部和 /或外部设置有适于工质流动的管路, 所述管 路为盘管和 /或夹套。

11. 根据权利要求 1-10任一所述太阳能发电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通道为缠绕在所述罐体储热装置外壁的盘管。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1任一所述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质源为储水箱, 所述罐体储热装置中的工质为水, 所述罐体储热装 置的工质入口与所述储水箱的出口联通。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所述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凝汽器, 所述凝汽器的进口与所述发电装置的工质出口联通, 凝汽 器的出口与所述储水箱的入口联通。

14. 根据权利要求 1-11任一所述太阳能发电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质源为空气泵, 所述罐体储热装置中的工质为空气, 所述罐体储热 装置的工质入口与所述空气泵的出口联通。

15. 根据权利要求 1-14任一所述太阳能发电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罐体储热装置的工质出口处的阀门关闭后, 控制所述 罐体储热装置的工质入口处的阀门打开。

16. 根据权利要求 15所述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罐体储热装置的工质出口处的阀门轮流打开; 控制所 述罐体储热装置的工质入口处的阀门轮流打开。

17. 根据权利要求 16所述太阳能发电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罐体储热装置的工质出口处的阀门打开时, 控制所述 集热装置和 /或第二加热装置继续加热所述罐体储热装置中剩余的工质。

Description:
一种太阳能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应用系统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用电负荷不断增加, 电网建设却没有同歩发展, 使得远距离输电线 路的输入容量不断增大, 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下降。 并且现阶段用户对 电能的质量和电力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以及环境和政策因素使得这种传统的 大电网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各种负荷的要求。 电网中, 外在条件的变化会导致 输出功率的变化从而引起电能质量的下降, 可能会导致系统中的瞬时停电、 电 压骤降或者电压骤升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利用储能装置提供快速功率 缓 冲, 吸收或补充电能, 以平稳或者平滑电网电压的波动。

现有技术中, 有多种可以应用于电网中的储能装置, 如孙建波在 2010 年 12月发表在湖北电力第 34卷上的文章 《智能电网中的储能技术及其在稳定控 制中的应用》 中公开了几种储能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 特点及应用范围, 其中 给出了抽水储能、 蓄电池储能、 飞轮储能、 超导磁储能、 超级电容储能和压缩 空气储能, 这几种储能方法各有优势及特定的应用范围。 因此每一种储能方法 的应用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现有技术中还没有发现将上述几种储能方式中 的 两种或两种以上结合使用的方案。

又如现有专利文献 CN101841164A 公开了一种并网型发电系统, 包括发电 部件、 用于检测发电部件发电量的第一检测装置, 用于存储多余能量的储能装 置, 用于连通储能装置和发电部件或者储能装置与 并网型发电系统的电网的充 放电装置, 以及用于控制储能装置的充、 放电控制装置, 其储能装置包括储能 电池和用于保护储能电池的电池保护装置, 储能电池和电池保护装置在控制装 置的控制下充、 放电。 该方案中, 用于存储多余能量的储能装置釆用的是电能 存储的技术方案, 虽然存储电能无需进行能量转换便能直接进入 电网使用, 但 是电能的存储容量有限, 无法大规模存储, 这就会造成能量的浪费。

另外, 现有专利文献 CN101702597A 公开了一种太阳能高温蓄热式热发电 方法, 由太阳能塔式集热模块, 高温相变蓄热模块, 热电转换模块, 光伏发电 模块组成太阳能高温蓄热式发电装置, 其中太阳能塔式集热模块、 高温相变蓄 热模块、 热电转换模块组成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光伏发电模块单独构成光伏发 电系统;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 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 能直接转换为电能; 太阳能以热量的形式通过传热工质, 一部分输送到相变蓄 热模块中, 相变蓄热模块中的蓄热材料受热发生相变存储 热量, 另一部分通过 热电转换模块直接将热能转换为电能, 当日照不足时, 蓄热材料放热, 并作为 热电转换模块的供热源。 上述方案, 虽然可以提高对太阳能的利用率, 实现移 峰填谷, 然而对于由外在条件的变化引起的输出功率的 变化, 如电网负载的突 然变大或突然变小引起的电压骤降或者电压骤 升等问题无法实现快速的反应; 并且由于太阳光强弱变化, 引起的集热模块吸收热能的瞬时过高或过低, 导致 发电系统的发电功率不稳定, 也会影响电网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发电 系统在电网负载的突然变大 或突然变小以及太阳光强弱变化时不能及时响 应影响到电网的稳定性, 进而提 供一种能够快速响应电网负载变化及太阳光强 弱变化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能发电系统, 包括: 集热装置, 吸收太阳光的能量以加热其内部的吸热工质, 输出高温工质; 发电装置, 在高温工质的驱动下发电;

还包括:

至少一个罐体储热装置, 其上设置有工质入口和工质出口, 所述罐体储热 装置的工质入口与工质源联通, 所述罐体储热装置的工质出口与所述发电装置 的工质入口联通, 所述罐体储热装置的工质入口和所述罐体储热 装置的工质出 口处设置有阀门;

加热通道, 入口与所述集热装置的出口联通, 出口与所述集热装置的入口 联通, 所述加热通道为所述罐体储热装置内的工质加 热;

至少一个第二储热装置, 所述第二储热装置的入口与所述罐体储热装置 的 工质出口联通, 所述第二储热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发电装置的入 口联通;

和 /或至少一个第三储热装置, 所述第三储热装置的入口通过三通阀与所 述集热装置的出口联通, 同时还通过三通阀与所述加热通道的出口联通 ; 所述 第三储热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加热通道入口联通 ; 系统还包括控制器, 用于控制 三通阀以及所述罐体储热装置的工质出口处设 置的阀门的开合。

所述发电装置的工质出口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 储热装置的入口联通。

其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罐体储热装置, 所述罐体储热装置之间通过管道联 通。

所述第二储热装置和 /或所述第三储热装置中, 包括至少一个固体储热装 置;

所述第二储热装置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固体储热 装置的入口与所述罐体储热 装置的出口联通, 出口与所述发电装置的工质入口联通;

和 /或所述第三储热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固体储热 置的入口通过所述第一 三通阀与所述集热装置的出口联通, 同时还通过所述第二三通阀与所述加热通 道的出口联通; 出口与所述加热通道入口联通。

所述第二储热装置中还进一歩包括至少一个熔 融盐储热装置;

所述熔融盐储热装置的入口通过第三三通阀与 所述第二储热装置中的所述 固体储热装置的出口联通, 同时与所述加热通道的出口联通; 所述熔融盐储热 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加热通道的入口联通。

还进一歩包括:

第四三通阀, 一输入端口与所述集热装置的出口联通; 一输入端口与所述 第二储热装置的出口联通, 输出端口与所述发电装置的工质入口联通。

进一歩包括: 流量阀, 设置于所述集热装置的出口和所述第一三通阀 门之 间; 和 /或所述集热装置的出口和所述三通阀之间。

还进一歩包括与所述控制器实现数据通讯的温 度和 /或压力传感器, 测量 所述集热装置的出口输出的高温工质的温度和 /或压力;

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温度和 /或压力传感器的测量值结合其内置的所述发 电装置的发电功率需求, 控制三通阀及所述罐体储热装置的工质出口处 阀门的 开合。

还进一歩包括:

换热器, 其入口与所述集热装置的出口联通, 出口与所述发电装置的工质 入口联通。

所述罐体储热装置的内部和 /或外部设置有适于工质流动的管路, 所述管 路为盘管和 /或夹套。

所述加热通道为缠绕在所述罐体储热装置外壁 的盘管。

所述工质源为储水箱, 所述罐体储热装置中的工质为水, 所述罐体储热装 置的工质入口与所述储水箱的出口联通。

还包括凝汽器, 所述凝汽器的进口与所述发电装置的工质出口 联通, 凝汽 器的出口与所述储水箱的入口联通。

所述工质源为空气泵, 所述罐体储热装置中的工质为空气, 所述罐体储热 装置的工质入口与所述空气泵的出口联通。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罐体储热装置的工质出口 处的阀门关闭后, 控制所述 罐体储热装置的工质入口处的阀门打开。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罐体储热装置的工质出口 处的阀门轮流打开; 控制所 述罐体储热装置的工质入口处的阀门轮流打开 。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罐体储热装置的工质出口 处的阀门打开时, 控制所述 集热装置和 /或第二加热装置继续加热所述罐体储热装置 剩余的工质。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 1 )本发明中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罐 储热装置, 其上设置有 工质入口和工质出口, 所述罐体储热装置的工质入口与工质源联通, 所述罐体 储热装置的工质出口与所述发电装置的工质入 口联通, 所述罐体储热装置的工 质入口和所述罐体储热装置的工质出口处设置 有阀门; 加热通道, 入口与所述 集热装置的出口联通, 出口与所述集热装置的入口联通, 所述加热通道为所述 罐体储热装置内的工质加热; 至少一个第二储热装置, 所述第二储热装置的入 口与所述罐体储热装置的工质出口联通, 所述第二储热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发电 装置的入口联通; 和 /或至少一个第三储热装置, 所述第三储热装置的入口通 过三通阀与所述集热装置的出口联通, 同时还通过三通阀与所述加热通道的出 口联通; 所述第三储热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加热通道入口 联通; 系统还包括控制 器, 用于控制三通阀以及所述罐体储热装置的工质 出口处设置的阀门的开合。 由于釆用了至少一个罐体储热装置, 当由于外在条件的变化引起的输出功率的 变化, 如电网负载的突然变大或突然变小引起的电压 骤降或者电压骤升时, 可 以通过罐体储热装置释放能量或者存储能量来 保证电网系统的稳定运行; 另 外, 太阳光强弱变化, 引起的集热模块吸收热能的瞬时过高时, 集热装置可以 释放能量通过加热通道加热罐体储热装置内的 工质或者释放能量给第三储热装 置, 保证发电功率的稳定性; 太阳光强弱变化, 引起的集热模块吸收热能的瞬 时过低时, 会有至少一个罐体储热装置、 或者第二储热装置和 /或第三储热装 置来输出高温工质给发电装置, 保证发电功率的稳定性。

( 2 )本发明中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通过将发电装置的工质出口与至少一个 所述第二储热装置的入口联通, 提高了发电装置中的汽轮机的效率。

( 3 )本发明中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通过第四三通阀的一个输入端口与所述 集热装置的出口联通; 一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二储热装置的出口联通, 输出端口 与所述发电装置的工质入口联通, 可以通过控制第四三通阀的开关状态, 合理 的选择集热装置的高温工质和第二储热装置的 高温工质是否进入到发电装置的 工质入口, 以保证发电装置的发电功率的稳定性。

( 4)本发明中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通过设置流量阀于集热装置的出口和第 一三通阀门之间, 可以控制集热装置输出的高温工质进入到第二 储热装置的 量, 进而保证进入到发电装置工质入口的高温工质 的量能够保持恒定; 和 /或 集热装置的出口和三通阀之间, 实现调整集热装置输出的高温工质进入到发电 装置工质入口的量, 保证发电功率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 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并结合附图, 对本发明作进一歩详细的说明, 其中:

图 1为本发明太阳能发电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结构 意图;

图 2为本发明太阳能发电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结构 意图;

图 3为本发明太阳能发电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结构 意图;

图 4为本发明太阳能发电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结构 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 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太阳能发电系统, 如图 1所示, 包括: 集热装置 1, 吸 收太阳光的能量以加热其内部的吸热工质, 输出高温工质; 发电装置 3, 有汽 轮机 (图中 ST) 和发电机组成, 本申请中将所述汽轮机的工质入口定为所述发 电装置 3 的工质入口, 所述汽轮机的工质出口定为所述发电装置 3 的工质出 口, 所述发电装置 3在高温工质的驱动下发电; 还包括: 至少一个罐体储热装 置 9a, 其上设置有工质入口和工质出口, 所述罐体储热装置 9a的工质入口与 工质源 8联通, 所述罐体储热装置 9a的工质出口与所述发电装置 1的工质入口 联通, 所述罐体储热装置 9a 的工质入口和所述罐体储热装置的工质出口处 均 设置有阀门 10b和 10c。

系统还包括加热通道, 入口与所述集热装置 1 的出口联通, 出口与所述集 热装置 1的入口联通, 所述加热通道为所述罐体储热装置 9a内的工质加热; 系 统还进一歩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储热装置, 所述第二储热装置的入口与所述罐体 储热装置 1的工质出口联通, 所述第二储热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发电装置 3的入 口联通; 和 /或至少一个第三储热装置, 所述第三储热装置的入口通过三通阀 与所述集热装置 1 的出口联通, 同时还通过三通阀与所述加热通道的出口联 通; 所述第三储热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加热通道入口 联通; 系统还包括控制器, 用于控制三通阀以及所述罐体储热装置的工质 出口处设置的阀门的开合。

图 1所示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中, 包括三个罐体储热装置 (9a、 9b、 9c ) , 如图中所示的罐体储热装置, 三个罐体储热装置 (9a、 9b、 9c ) 之间通过管道 联通。 对于每个罐体储热装置, 所述加热通道为缠绕在所述罐体储热装置外壁 的盘管。 从图中可以看出, 对于所述加热通道来说, 其入口处也可以设置阀门 10a, 可以控制进入所述加热通道内的热量, 从而控制所述加热通道传递给所 述罐体储热装置的热量。 如图, 所述加热通道的出口通过三通阀 4f 和泵 5b之 后与所述集热装置的入口联通。

通过上述方案的记载内容, 可知所述发电装置 3的工质入口可以同所述集 热装置 1的出口联通也可以不连通, 虽然图 1中所示二者之间处于联通状态, 但是所述发电装置 3是可以单独在所述罐体储热装置输出的高温 质驱动下发 电的, 因此所述发电装置 3 的工质入口可以不必与所述集热装置 1 的出口相 连。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 所述第二储热装置中, 包括至少一个固体储热装置 6; 所述第二储热装置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固体储热 装置 6 的入口与所述罐体储 热装置 (9a、 9b、 9c ) 的工质出口联通, 出口与所述发电装置 3的工质入口联 通;

本实施例中, 如图 1所示, 所述第三储热装置中包括至少一个固体储热装 置 6; 所述第三储热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固体储热装置 6 的入口通过所述第一三 通阀 4b与所述集热装置的出口联通, 同时还通过所述第二三通阀 4d与所述加 热通道的出口联通; 出口与所述加热通道入口联通。 所述第二储热装置中还进 一歩包括至少一个熔融盐储热装置 11 ; 所述熔融盐储热装置 11 的入口通过第 三三通阀 4e与所述第二储热装置中的所述固体储热装置 6的出口联通, 同时与 所述加热通道的出口联通; 所述熔融盐储热装置 11 的出口与所述加热通道的 入口联通。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罐体储热装置的工质出口 处的阀门关闭后, 控制所述 罐体储热装置的工质入口处的阀门打开。 并且, 由于有至少一个罐体储热装 置, 所以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罐体储热装置的工质 出口处的阀门轮流打开; 控 制所述罐体储热装置的工质入口处的阀门轮流 打开。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罐体 储热装置的工质出口处的阀门打开时, 所述控制器控制相应的阀门打开或者关 闭, 控制所述集热装置和 /或第二加热装置继续加热所述罐体储热装置 剩余 的工质。

本实施例中, 由于釆用了至少一个罐体储热装置, 当由于外在条件的变化 引起的输出功率的变化, 如电网负载的突然变大或突然变小引起的电压 骤降或 者电压骤升时, 可以通过罐体储热装置释放能量或者存储能量 来保证电网系统 的稳定运行; 另外, 太阳光强弱变化, 引起的集热模块吸收热能的瞬时过高 时, 集热装置可以释放能量通过加热通道加热罐体 储热装置内的工质或者释放 能量给第三储热装置, 保证发电功率的稳定性; 太阳光强弱变化, 引起的集热 模块吸收热能的瞬时过低时, 会有至少一个罐体储热装置、 或者第二储热装置 和 /或第三储热装置来输出高温工质给发电装置 保证发电功率的稳定性。

实施例 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 1的基础上, 做如下改进, 如图 2所示, 所述发电装置 3 的工质出口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储热装置的入 口联通。 从图中可以看出, 所 述发电装置 3的工质出口通过阀门 4g后与固体储热装置 6的入口联通。 如图 2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太阳能发电系统还进一歩包括第 四三通阀 4a, 所述第四三通阀 4a 的一输入端口与所述集热装置的出口联通, 一输入端口与 所述第二储热装置的出口联通, 输出端口与所述发电装置 3的工质入口联通。

进一歩包括流量阀 2, 设置于所述集热装置的出口和所述第一三通阀 门 4b 之间, 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 所述流量阀 2还可以设置于所述集热装置的 出口和所述三通阀 4a之间。 可以通过控制苏所述第四三通阀 4a以及所述流量 阀 2的开关状态, 合理的选择所述集热装置 1的高温工质和所述第二储热装置 的高温工质是否进入到所述发电装置 3的工质入口, 以保证发电装置的发电功 率的稳定性。

实施例 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 1或实施例 2的基础上做如下改进, 如图 3所示, 还进 一歩包括与所述控制器实现数据通讯的温度传 感器 101和 /或压力传感器 102, 测量所述集热装置 1的出口输出的高温工质的温度和 /或压力;

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 101和 /或压力传感器 102的测量值结合其 内置的所述发电装置的发电功率需求, 控制所有的三通阀及所述罐体储热装置 的工质出口处阀门的开合。

实施例 4

本实施例在上述任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做如下 改进, 如图 4所示, 还进一 歩包括换热器 14, 其入口与所述集热装置 1的出口联通, 出口与所述发电装置 3的工质入口联通。 所述罐体储热装置的内部和 /或外部设置有适于工质流动的 管路, 所述管路为盘管和 /或夹套。

作为可实施的方式, 所述工质源 8为储水箱, 所述罐体储热装置中的工质 为水, 所述罐体储热装置的工质入口与所述储水箱的 出口联通, 从图 4中可以 看出, 还包括凝汽器 7, 所述凝汽器 7的进口与所述发电装置 3的工质出口联 通, 所述凝汽器 7的出口与所述储水箱 8的入口联通。

作为另一种可以实施的方式, 所述工质源 8为空气泵, 所述罐体储热装置 中的工质为空气, 所述罐体储热装置的工质入口与所述空气泵的 出口联通。

需要说明的是, 本申请中附图中没有给出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可 以为上位 机, 所述控制器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或者通过 电缆连接的方式控制各个阀 门的开闭。 在图中可以看出, 在三通管路处, 均设置有三通阀 (4f、 4g ) , 而 这些三通阀的开闭都可以通过控制器进行控制 , 控制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发电 系统的发电功率的稳定性。

并且, 在图中还可以看到有若干泵 (5a、 5b、 5c、 13 ) 釆用这些泵是为了 能够保证工质的流通, 与本发明的发明点关联不大, 因此在此不作详述。

显然,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 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 限定。 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 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 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 而由 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 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