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SPRAY DEVICE AND MINING MACHINE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4/019311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spray device, comprising a casing (2), a piston rod (3), a piston (5), and a reset device; the casing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inlet (92), a water inlet (91), an air outlet(93), and a spray outlet (94) thereon; the space enclosed by the casing (2) is divided into a first chamber (81) and a second chamber (82); the air passes through the air inlet (92) and the air outlet(93), enters the second chamber (82), and is mixed with water coming from the water inlet (91), and then the mixture is sprayed from the spray outlet (94); the piston (5) hermetically fits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casing (2), and is slidably installed in the first chamber (81); one end of the piston rod (3) is fixedly connected to the piston (5), and the other end fits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air outlet (93). Also provided is a mining machine comprising the spray device. The spray device uses air to drive a piston rod, thus having a good spray atomization effect, wide spray coverage, good dust removal and cooling effect, and low water consumption, as well as being unlikely to be clogged and easy to assemble and disassemble.

Inventors:
BA YIN (CN)
QI KECAI (CN)
WANG TIANWEI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2/085807
Publication Date:
February 06, 2014
Filing Date:
December 04, 2012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SANY HEAVY EQUIPMENT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B05B7/04; E21F5/04
Foreign References:
DE3613348A11987-10-22
GB1504863A1978-03-22
CN2875606Y2007-03-07
US3910496A1975-10-07
US3923252A1975-12-02
GB1266902A1972-03-15
CN201280947Y2009-07-29
CN2201989Y1995-06-28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喷雾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壳体(2) 、 活塞杆(3) 、 活 塞 (5) 和复位装置, 其中: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 (92) 、 进水口 (91 ) 、 出气口 (93 ) 和 喷雾口 (94) , 且所述壳体(2) 围成的空间内分为第一腔室 (81 )和第 二腔室 (82) , 所述进气口 (92) 通过所述第一腔室 (81 ) 与所述出气 口 (93 ) 连通, 所述进水口 (91 ) 通过所述第二腔室 (82) 与所述喷雾 口 (94) 连通, 从所述进气口 (92) 进入的气体经所述出气口 (93 ) 进 入到所述第二腔室 (82) 与从所述进水口 (91 ) 进入的水混合后从所述 喷雾口 (94) 喷出;

所述活塞 (5) 与所述壳体 (2) 的内壁密封配合且可滑动地安装在 所述第一腔室 (81 ) 内, 所述活塞杆 (3 ) —端与所述活塞 (5) 固接、 另一端与所述出气口 (93 ) 的内壁配合。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喷雾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塞杆(3) 的端部为锥形, 所述出气口 (93)的内壁为与所述活塞杆(3)的端部配 合的内雄面。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喷雾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 (2) 包括端盖 (21 ) 、 前壳 (22) 和后壳 (23) , 其中:

所述端盖 (21 ) 固定连接在所述前壳 (22) 上并与所述前壳 (22) 围成所述第二腔室 (82) , 所述前壳 (22) 固定连接在所述后壳 (23 ) 上并与所述后壳 (23 ) 围成所述第一腔室 (81 ) ;

所述喷雾口 (94)设置在所述端盖 (21 )上, 所述进水口 (91) 、 所述进气口 (92) 和所述出气口 (93 ) 均设置在所述前壳 (22) 上。

4.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喷雾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紧定螺钉 ( 1 ) 和螺母(6) , 其中: 所述后壳(23)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孔, 所述紧定螺钉( 1 )安装在所 述安装孔内, 所述紧定螺钉( 1 ) 的螺杆伸入到所述第一腔室 (81 ) 内; 所述活塞 ( 5 )上设有通孔, 所述活塞杆 ( 3 )与所述活塞 ( 5 )连接 的一端穿过所述活塞 (5) 上的通孔并与所述螺母 (6) 连接, 所述螺母 ( 6 )和所述紧定螺钉 ( 1 )相配合, 以限制所述活塞杆 ( 3 )的最大位移。

5.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喷雾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盖 (21 ) 与所述前壳(22)通过螺紋连接,和 /或, 所述前壳(22)与所述后壳(23) 通过螺紋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喷雾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密封圈 ( 12) , 安装在所述端盖 (21 ) 与所述前壳 (22)之间。

7.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体(4), 所述活塞杆 (3 ) 的中部设置有凸台 (31 ) , 所述弹性体 (4) 套设在所 述活塞杆 (3) 上并卡接在所述凸台 (31 ) 上。

8.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喷雾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体(4) 与所述前壳 (22) 的内壁密封配合。

9.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8中任一项所述的喷雾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 述复位装置为弹簧(7) , 安装在所述第一腔室(81 ) 内且设置有压缩的 预紧力, 所述弹簧 (7) —端连接至所述活塞 (5) 、 另一端连接至所述 壳体(2) 的底部。

10. 一种矿用机械, 其特征在于, 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 1 至 9 中任一项所述的喷雾装置。

Description:
喷雾装置和矿用 w¾ 本申请要求于 2012 年 7 月 30 日提交中国专利局、 申请号为 201220375761.1、 实用新型名称为"喷雾装置和矿用机械 "的中国专利申请的 优先权, 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雾技术领域, 具体而言, 涉及一种喷雾装置和一 种矿用机械。 背景技术

目前, 掘进机依靠内喷雾和外喷雾进行井下除尘和降 温。 传统的喷 雾喷嘴利用水压和喷嘴结构产生喷雾效果, 需要用水将喷雾装置内部充 满才能够开始喷水, 耗水量大, 反应不够灵敏, 所以雾化效果不佳, 喷 雾系统降尘、驱散瓦斯效果均受到影响,严重 危害了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因此, 如何能够优化喷雾装置的喷雾效果, 降低耗水量, 是本领域 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 提供一种新的喷雾装置, 能 够优化喷雾装置的喷雾效果, 降低耗水量。

有鉴于此,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喷雾装置, 包括壳体、 活塞杆、 活塞和复位装置, 其中: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 进水口、 出气口和 喷雾口, 且所述壳体围成的空间内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 腔室, 所述进气 口通过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出气口连通, 所述进水口通过所述第二腔室 与所述喷雾口连通, 从所述进气口进入的气体经所述出气口进入到 所述 第二腔室与从所述进水口进入的水混合后从所 述喷雾口喷出; 所述活塞 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密封配合且可滑动地安装在 所述第一腔室内, 所述活 塞杆一端与所述活塞固接、 另一端与所述出气口的内壁配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 当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气压大于预设值时气体推 动 所述活塞带动所述活塞杆移动, 将所述出气口打开, 当所述第一腔室内 的气压小于预设值时, 所述复位装置驱动所述活塞带动所述活塞杆复 位 从而封堵所述出气口。

一方面, 在气体未从进气口进入到第一腔室或者从进气 口进入到第 一腔室的气体压力小于复位装置的预压力时, 活塞杆始终封堵出气口, 有效地防止了粉尘从出气口进入到第一腔室内 造成出气口的堵塞; 另 ― 方面, 本实用新型通过气体推动活塞杆, 将出气口与进气口连通, 气体 从出气口喷出, 并与从进水口进入到第二腔室内的水混合, 混合后形成 喷雾, 喷雾从喷雾口喷出, 大大提升了喷雾装置的喷雾效果和喷雾范围, 反应更加灵敏, 而且由于通过气压加压, 所以不需要有很高的水压, 因 此可以方便地控制水的流量, 有效地减少水的消耗。

其中, 复位装置可以通过弹性元件实现, 例如可以在活塞的一侧设 置弹性元件, 当弹性元件与活塞杆位于同一侧时, 设置拉伸的预紧力, 当弹性元件位于活塞的另一侧时则设置压缩的 预紧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优选地, 所述活塞杆的端部为锥形, 所述出气 口的内壁为与所述活塞杆的端部配合的内锥面 。

活塞杆与出气口内壁配合面为锥形面,减小了 气体与水的接触面积, 但提高了气体的压强, 使得气体从出气口喷出后雾化效果更好, 且可以 有效提高喷射覆盖范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优选地, 所述壳体包括端盖、 前壳和后壳, 其 中: 所述端盖固定连接在所述前壳上并与所述前壳 围成所述第二腔室, 所述前壳固定连接在所述后壳上并与所述后壳 围成所述第一腔室; 所述 喷雾口设置在所述端盖上, 所述进水口、 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均设 置在所述前壳上。

将壳体分为端盖、 前壳及后壳, 以达到方便安装壳体内的部件, 喷 雾装置拆装更加方便。

优选地, 所述喷雾装置还包括紧定螺钉和螺母, 其中: 所述后壳的 底部设置有安装孔, 所述紧定螺钉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 所述紧定螺钉 的螺杆伸入到所述第一腔室内; 所述活塞上设有通孔, 所述活塞杆与所 述活塞连接的一端穿过所述活塞上的通孔并与 所述螺母连接, 所述螺母 和所述紧定螺钉相配合, 以限制所述活塞杆的最大位移。

气体从进气口进入到第一腔室并推动活塞杆, 活塞杆移动达到最大 位移后, 出气口的排量达到最大, 活塞杆的位移量过大会造成影响气体 的压强, 喷雾装置喷雾形成的时间过长, 进而影响工作效率; 活塞杆过 大的位移量会造成复位装置的失效, 进而造成粉尘进入到出气口将出气 口堵住, 通过螺母和紧定螺钉相配合可以很好地防止上 述情况的发生, 使得喷雾装置更加稳定。

优选地, 所述端盖与所述前壳通过螺紋连接, 和 /或, 所述前壳与所 述后壳通过螺紋连接。

端盖与前壳和 /或前壳与后壳采用螺紋连接,使得喷雾装置 拆效率 更高。

优选地, 还包括密封圈, 安装在所述端盖与所述前壳之间。

端盖与前壳之间设置有第二腔室, 水从进水口进入到第二腔室, 将 密封圈设置在端盖与前壳之间, 保证了端盖与前壳的密封性, 防止水从 端盖与前壳的连接部泄露。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优选地, 所述喷雾装置还包括弹性体, 所述活 塞杆的中部设置有凸台, 所述弹性体套设在所述活塞杆上并卡接在所述 凸台上。

优选地, 所述弹性体与所述前壳的内壁密封配合。

弹性体套设在活塞杆上, 弹性体与活塞杆安装在第一腔体内, 大大 缩小了第一腔体空腔的体积, 气体从进气口进入到第一腔室内后, 挤压 弹性体, 弹性体弹性变形后与前壳内壁配合, 增加了第一腔室的密封性, 并且减小了气体在第一腔室内的活动体积, 使得喷雾装置雾化形成时间 大大减小, 并且提高了气体的利用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 优选地, 所述复位装置为弹簧, 安装在所 述第一腔室内且设置有压缩的预紧力, 所述弹簧一端连接至所述活塞、 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壳体的底部。

另一方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矿用机械, 包括至少一个上述 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喷雾装置。 例如, 矿用机械可以为掘进机, 在掘进 机切割部、 铲板部、 运输机上均可设置所述喷雾装置。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雾装置采用气体推动活塞 杆, 使得 喷雾装置的喷射雾化效果好、 气雾覆盖范围大、 降尘和冷却效果好、 不 易堵塞、 消耗水量小、 安装和拆卸方便。 附图说明

图 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喷雾装置的剖视 ;

图 2是图 1中喷雾装置的喷雾示意图。

其中, 图 1和图 2中附图标记和部件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 紧定螺钉, 2 壳体, 21 端盖, 22 前壳, 23 后壳, 3 活塞杆,

31 凸台, 4 弹性体, 5 活塞, 6 螺母, 7 弹簧, 81 第一腔室,

82 第二腔室, 91 进水口, 92 进气口, 93 出气口, 94 喷雾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 、 特征和优点, 下面 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 一步的详细描述。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 分理解本实用新型, 但是,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 其他方式来实施, 因此,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 实施例的限制。 需 要说明的是,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 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 以相互组合。

图 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喷雾装置的剖视 ; 图 2是图 1中 喷雾装置的喷雾示意图。

如图 1和图 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喷雾装置包括壳体 2、活塞杆 3、 活塞 5和复位装置, 其中: 壳体 2上设置有进气口 92、 进水口 91、 出气 口 93和喷雾口 94 , 且壳体 2围成的空间内分为第一腔室 81和第二腔室 82 , 进气口 92通过第一腔室 81与出气口 93连通, 进水口 91通过第二 腔室 82与喷雾口 94连通, 从进气口 92进入的气体经出气口 93进入到 第二腔室 82与从进水口 91 进入的水混合后从喷雾口 94喷出; 活塞 5 与壳体 2 的内壁密封配合且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一腔室 81 内, 活塞杆 3 一端与活塞 5固接、 另一端与出气口 93的内壁配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第一腔室 81 内的气压大于预设值时气体推动活 塞 5带动活塞杆 3移动, 将出气口 93打开, 当第一腔室 81 内的气压小 于预设值时,复位装置驱动活塞 5带动活塞杆 3复位从而封堵出气口 93。

一方面, 在气体未从进气口进入到第一腔室或者从进气 口进入到第 一腔室的气体压力小于复位装置的预压力时, 活塞杆始终封堵出气口, 有效地防止了粉尘从出气口进入到第一腔室内 造成出气口的堵塞; 另 ― 方面, 本实用新型通过气体推动活塞杆, 将出气口与进气口连通, 气体 从出气口喷出, 并与从进水口进入到第二腔室内的水混合, 混合后形成 喷雾, 喷雾从喷雾口喷出, 大大提升了喷雾装置的喷雾效果和喷雾范围, 反应更加灵敏, 而且由于通过气压加压, 所以不需要有很高的水压, 因 此可以方便地控制水的流量, 有效地减少水的消耗。

优选地, 活塞杆 3 的端部为锥形, 出气口 93 的内壁为与活塞杆 3 的端部配合的内锥面。

活塞杆与出气口内壁配合面为锥形面,减小了 气体与水的接触面积, 但提高了气体的压强, 使得气体从出气口喷出后雾化效果更好, 且可以 有效提高喷射覆盖范围。

优选地, 壳体 2 包括端盖 21、 前壳 22和后壳 23 , 其中: 端盖 21 固定连接在前壳 22上并与前壳 22围成第二腔室 82 , 前壳 22固定连接 在后壳 23上并与后壳 23围成第一腔室 81 ;喷雾口 94设置在端盖 21上, 进水口 91、 进气口 92和出气口 93均设置在前壳 22上。

将壳体分为端盖、 前壳及后壳, 以达到方便安装壳体内的部件, 喷 雾装置拆装更加方便。

优选地, 所述喷雾装置还包括紧定螺钉 1和螺母 6 , 其中: 后壳 23 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孔, 紧定螺钉 1安装在安装孔内, 紧定螺钉 1的螺杆 伸入到第一腔室 81 内; 活塞 5上设有通孔, 活塞杆 3与活塞 5连接的一 端穿过活塞 5上的通孔并与螺母 6连接, 螺母 6和紧定螺钉 1相配合, 以限制活塞杆 3的最大位移。

气体从进气口进入到第一腔室并推动活塞杆, 活塞杆移动达到最大 位移后, 出气口的排量达到最大, 活塞杆的位移量过大会造成影响气体 的压强, 喷雾装置喷雾形成的时间过长, 进而影响工作效率; 活塞杆过 大的位移量会造成复位装置的失效, 进而造成粉尘进入到出气口将出气 口堵住, 通过螺母和紧定螺钉相配合可以很好地防止上 述情况的发生, 使得喷雾装置更加稳定。

优选地, 端盖 21与前壳 22通过螺紋连接, 和 /或, 前壳 22与后壳 23通过螺紋连接。

端盖与前壳和 /或前壳与后壳采用螺紋连接,使得喷雾装置 拆效率 更高。

优选地, 所述喷雾装置还包括密封圈 12 , 安装在端盖 21与前壳 22 之间。

端盖与前壳之间设置有第二腔室, 水从进水口进入到第二腔室, 将 密封圈设置在端盖与前壳之间, 保证了端盖与前壳的密封性, 防止水从 端盖与前壳的连接部分泄露。

优选地, 所述喷雾装置还包括弹性体 4, 活塞杆 3 的中部设置有凸 台 31 , 弹性体 4套设在活塞杆 3上并卡接在凸台 31上。

优选地, 弹性体 4与前壳 22的内壁密封配合。

弹性体套设在活塞杆上, 弹性体与活塞杆安装在第一腔体内, 大大 缩小了第一腔体空腔的体积, 气体从进气口进入到第一腔室内后, 挤压 弹性体, 弹性体弹性变形后与前壳内壁配合, 增加了第一腔室的密封性, 并且减小了气体在第一腔室内的活动体积, 使得喷雾装置雾化形成时间 大大减小, 并且提高了气体的利用率。

其中, 复位装置可以通过弹性元件实现, 例如可以在活塞 5的一侧 设置弹性元件, 当弹性元件与活塞杆 3位于同一侧时, 设置拉伸的预紧 力, 当弹性元件位于活塞 5的另一侧时则设置压缩的预紧力。 例如, 复 位装置为弹簧 7 , 安装在第一腔室 81 内且设置有压缩的预紧力, 弹簧 7 一端连接至活塞 5、 另一端连接至壳体 2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矿用机械, 包括至少一个上述技术方案中 任一项的喷雾装置。 例如, 矿用机械可以为掘进机, 在掘进机切割部、 铲板部、 运输机上均可设置所述喷雾装置。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雾装置采用气体推动活塞 杆, 使得 喷雾装置的喷射雾化效果好、 气雾覆盖范围大、 降尘和冷却效果好、 不 易堵塞、 消耗水量小、 安装和拆卸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 新型,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 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工业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雾装置, 采用气体推动活塞杆, 使得喷雾装置的 喷射雾化效果好、 气雾覆盖范围大、 降尘和冷却效果好、 不易堵塞、 消 耗水量小、 安装和拆卸方便。 因此, 本实用新型具有工业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