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SPRING STRIP TYPE CONVEYANCE METHOD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3/067748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spring strip type conveyance method, using a rotatably cycled spring strip and a mandrel as a carrier; the spring strip (5) spirals on the mandrel (3); the mandrel is installed in an outer sleeve (2); the outer sleeve and the spring strip are provided with a point drive mechanism (7) therebetween; the outer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 spiral groove (2.1) on the inner wall, and a speed-adjustment gear (10) on the outer wall; the point driver (7.2) of the point drive mechanism contacts the spring strip (5) and actively rotates to apply a rotation power to the spring strip; the spring strip (5) and the spiral groove (2.1) are provided with a rolling element (6) therebetween; a synchronizer gear (11) coaxial with the outer sleeve is installed on a machine frame; the synchronizer gear (11) engages a drive power gear (13) to obtain powered rotation; the synchronizer gear (11) engages an end gear (12) to drive the point driver (7.2); the point driver (7.2) drives the spring strip (5); the speed-adjustment gear (10) drives the outer sleeve to rotate, and adjusts the cycle operation speed of the spring strip along the mandrel. The conveying method can convey an object in a rotatably feeding mode in case of speed change, rotation and the other complex situations during travelling.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2/000069
Publication Date:
May 16, 2013
Filing Date:
January 16, 2012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SUN CHANGSHUN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B65G33/26
Foreign References:
EP0049315A11982-04-14
EP0187889A11986-07-23
JP2002037436A2002-02-06
JPH10252392A1998-09-22
JPH05254630A1993-10-05
CN1551950A2004-12-01
Download PDF:
Claims:
WO 2013/067748 权 利 要 求 书 PCT/CN2012/000069

1、 一种簧条式运送法,基于螺栓顶进和退出螺母时螺纹旋转运动的原理, 是一种以旋转循环 的簧条和芯轴作为载体的运送机构的构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簧条盘旋在芯轴上, 芯轴安装 在外套筒中, 外套筒和簧条之间设点驱动机构, 外套筒内壁设螺旋槽, 外套筒外壁安装调速 从动齿轮; 机架上安装调速主动齿轮与调速从动齿轮啮合, 簧条在外套筒螺旋槽中穿行, 点 驱动机构的点驱动体与簧条接触并主动旋转将动力作用于簧条上, 使簧条旋转; 簧条与螺旋 槽之间设滚动体; 点驱动机构的驱动轴与外套筒平行设置, 一端安装在外套筒中, 另一端悬 挑出外套筒外, 挑出端安装端齿轮; 端齿轮与同步齿轮啮合, 获得动能带动点驱动体转动; 同步齿轮安装在机架上与外套筒同轴, 同步齿轮与驱动动力齿轮啮合获得动能转动, 同步齿 轮与端齿轮啮合传动带动点驱动体运转, 点驱动体驱动簧条运转, 簧条运转形成环绕芯轴对 闭合循环; 调速齿轮带动外套筒旋转, 调节端齿轮与同步齿轮之间的啮合转速, 进而调节簧 条沿芯轴循环运行的速度。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簧条式运送法, 其特征在于:用内套筒替代芯轴, 使簧条在内套筒内 外壁之间形成循环; 内套筒一端安装在外套筒中, 另一端悬挑出外套筒外作为运送载体。

3、 如权利要求 1、 2所述的簧条式运送法, 其特征在于: 采用点驱动、 面驱动、 组合驱动的 驱动方式使黉条运转。

4、 如权利要求 1、 2所述的簧条式运送法, 其特征在于: 点驱动的驱动体是铰刀、 驱动齿轮、 摩擦辊; 驱动齿轮、 摩擦辊上设挤压肋。

5、 如权利要求 1、 2所述的簧条式运送法, 其特征在于: 簧条上设从动齿条或与驱动齿轮、 摩擦辊上的挤压肋对应的咬合槽。

6、 如权利要求 1、 2所述的簧条式运送法, 其特征在于: 内套筒可以用螺旋体替代。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机构的构造原理, 尤其是以旋转循环的簧条为载体的运送机构的 构 造原理。 背景技术:

目前, 常见的线性运输机构, 被托运物多以静态悬臂送出或取回, 且以机械牵拉模式为 基础; 不适应在行进途中有变速、 旋转及其它复杂条件下的输送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的簧条式运送法, 是运送机械 (或设备) 的一个运送机构, 属执行机构; 釆 用悬挑杆件和旋转循环的簧条组合成运送载体 , 以旋转给进模式托运物品。 基本原理:

本簧条式运送法, 基于螺杆拧进和退出螺母时两者相对运动的原 理; 螺母旋转时将螺杆 顶出, 两者产生相对位移; 将螺母安装在机架上, 螺杆即是轴向运送的载体。

在此基础上, 再将嫘杆上的丝牙和螺杆基圆柱芯 (简称螺杆芯) 分离 (图 13), 该丝牙 . 即形成了本发明的簧条(刚质弹性螺旋体); 旋转螺母时, 簧条沿螺杆芯旋转顶进而螺杆芯不 运动, 搭载其上的托运物被簧条搬运移动, 即形成本运送法的机构运行原理。 基本模型 S

本运送法的基本模型, 是在上述原理的基础上, 再增设簧条驱动机构, 使簧条相对外套 筒主动旋转, 并控制黉条相对外套筒的旋转速度, 形成调控机构对簧条的轴向运行和旋转速 度进行调控, 形成可调控的运送机构。

该机构 (图 1 ), 在外套筒上设驱动齿轮 (主动旋转), 在簧条上设从动齿条, 将齿轮与 齿条啮合驱动, 控制簧条相对外套筒的旋转速度; 通过调整驱动齿的转速, 使簧条的旋转速 度改变,进而调整簧条相对机架的轴向运行和 旋转速度, 制作出运行过程可调控的运送机构。

基本模型主要由机架、 外套筒、 芯轴(即螺杆芯)、 簧条、 动力机构、 调速机构、 移动套 筒 (参见图 12之挂套筒 12-5)、 循环滚珠等组成。 外套筒安装在机架上, 内壁设与簧条吻合 的螺旋槽, 簧条安装在外筒内, 沿螺旋槽穿行, 芯轴插入簧条形成的螺旋体中, 移动套筒套 接在悬挑于机架之外的簧条上; 动力机构的主动齿轮安装在机架上, 从动齿轮安装在外套筒 上, 主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旋转, 带动外套筒旋转; 外套筒旋转驱动簧条轴向移动并旋转, 进而带动移动外挂套筒产生运动, 形成运送动作; 调速齿轮设在外套筒内壁, 与簧条上的齿 条啮合, 调速齿轮的主; 循环滚珠设在外套筒螺旋槽的槽壁上, 减小簧条与外套筒之间的摩 擦。 在调速齿轮的控制下, 外套筒通过螺旋槽对簧条提供运转动力。 簧条驱动方法:

以芯轴 (内套筒)静止为前提, 黉条的驱动主要划分为面驱动模式、 点驱动模式两类基 本驱动模式; 将此二者组合, 又形成组(混)合式驱动模式。 面驱动模式:

在摩擦力等因素作用下,簧条具有维持形状和 姿态不变的特性。面驱动模式利用该特点, 在外套筒 (或芯轴上) 设螺旋槽相对簧条旋转; 将簧条设在螺旋槽中, 旋转螺旋槽时槽壁对 螺旋体产生轴向力, 使簧条轴向运行。 面驱动模式是螺旋槽在簧条形成的柱面轮廓 (在驱动 机构范围内的簧条)上整体施加驱动力, 使簧条产生旋转和顶进运动。

面驱动机构主要由外套筒和驱动齿轮组(安装 在机架上的动力齿轮啮合安装在外套筒上 的从动齿轮)组成, 利用外套筒上的螺旋槽的旋转(相当于螺母的 螺纹)顶进簧条。

在外套筒内壁的螺旋槽, 在旋转时槽壁对簧条螺旋体形成整体的接触驱 动, 产生扭转力 和轴向推力。在螺旋槽槽壁上增设循环滚动体 ,将簧条与槽壁的相对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 , 可有效的减小两者间的运行阻力。 在芯轴上设螺旋槽, 使簧条在该螺旋槽中穿行, 在外套筒上设驱动机构拨动簧条旋转, 簧条即获得芯轴的被动轴向反力, 也形成面驱动, 具备运送功能。 据上述驱动原理, 若是螺旋槽静止而簧条主动旋转, 面驱动模式仍然成立。 点驱动模式- 点驱动模式是驱动机构对簧条螺旋体外轮廓面 (柱面)的局部(驱动点)施加驱动力(图

2), 在该驱动点上形成周向力和轴向力, 推动簧条旋转和顶进运动。

齿啮合点驱动(图 16)是用点驱动齿轮替代铰刀; 在套筒上安装点驱动齿轮, 在簧条上 设从动齿条, 两者啮合传动, 点驱动齿主动旋转, 形成对簧条的驱动; 点驱动齿轮的轮齿设 成螺旋状, 升角与簧条相同。 点驱动齿轮轮齿旁边设挤压肋, 同时在簧条上设对应的咬合槽, 在点驱动轮齿与簧条上的齿条啮合的同时, 挤压肋也和咬合槽咬合, 两者的侧壁形成滚动剪 切, 挤压肋对簧条产生轴向推力, 使簧条产生旋转式轴向运行。 摩擦辊点驱动, 是以辊面对簧条施行摩擦驱动, 同样, 在摩擦辊上设挤压肋 (图 5), 也 能对簧条实施轴向驱动。 组合式驱动模式:

面驱动模式和点驱动模式是两个基本模式,将 二者相结合, 即形成了组合式驱动(图 14) 模式; 该驱动组合式驱动模式, 利用点驱动构件调速灵活精准的特点, 对簧条施加旋转力, 利用面驱动轴向施力稳定的特点, 主要针对簧条施加轴向力。

组合驱动因设置螺旋槽的构件不同, 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将螺旋槽设在外套筒上, 另 一是将螺旋槽设在芯轴上。

螺旋槽设在外套筒上时, 螺旋槽和点驱动机构的轴孔相交, 形成交汇口, 将螺旋槽分成 若干段(圆周段), 各段共同提供轴向分力; 齿轮在交汇口与簧条啮合驱动, 使螺旋体相对外 套筒旋转。 若螺旋槽设在芯轴上时, 点驱动构件是在螺旋体外表面驱动簧条旋转, 而内表面 的螺旋槽提供轴向推动力。

在芯轴旋转的情况下, 芯轴相对机架的转速值与外套筒和点驱动构件 相对机架转速值之 差, 即是外套筒和点驱动构件相对芯轴的转速, 上述三种驱动模式仍成立。 簧条循环方法:

在基本模型基础上, 将芯轴弯曲成环形, 使其首尾相接, 形成闭合环, 簧条沿芯轴闭合 环整圈盘旋, 首尾相接, 也形成闭合环, 即形成本运送法的环形循环模式。

若将芯轴设成一段圆筒(称为内套筒)替代芯 轴(图 15), 即形成了环绕内套筒筒壁(在 内外壁之间) 的内循环模式。

将内套筒一端设于外套筒中, 另一端悬挑于外套筒外, 在悬挑端搭载托运物, 即形成了 本运送法的内循环模式(图 10、 图 11 )的运送机构。 内循环运送模式内套筒内外的螺旋体均 可搭载托运物, 具有同时双向 (旋转给进) 运送的特征。

对于簧条内循环模式, 若设芯套筒为固定筒, 将点驱动机构安装在芯套筒外壁上, 前述 的驱动方案也成立 (图 6)。 典型机构方案:

基于上述的基本原理、 基本模型、 簧条驱动方法、 簧条循环方法等, 即可组合成各种实 际情况所需的运送机构。 以下是对几种典型运送机构进行的阐释。

一、点驱动、 芯轴螺旋槽、 环形循环运送机构方案:

该点驱动、 芯轴螺旋槽、 环形循环方案, 简称点驱芯循环方案, 是指运送机构的簧条的 驱动采用点驱动方法, 簧条循环为环形闭合循环, 在芯轴上设滚珠螺旋槽作为循环滚珠的滚 道, 簧条和芯轴间设循环滚珠减小运行摩擦, 旋转对簧条产生面驱动, 如图 1. 1所示。

该机构主要由机架、 外套筒、 芯轴、 点驱动机构、 调速机构、 循环滚珠等组成。 芯轴上 设与簧条螺旋体旋转升角相等的滚珠循环槽( 螺旋槽), 簧条盘旋套接在旋转上, 簧条和芯轴 之间设循环滚珠, 形成一个(芯机构)机构; 将外套筒安装在机架上, 套筒外壁设调速从动 齿轮, 内壁设点驱动机构; 点驱动机构主要由同步齿轮、 动力齿轮、 端齿轮铰刀及铰刀轴组 成, 安装在机架上, 同步齿轮和外套筒筒轴, 同步齿轮内切啮合端齿轮, 铰刀轴上一端设铰 刀, 另一端设点驱动构件(铰刀、摩擦辊、 齿轮等); 按动力齿轮、 同步齿轮、 端齿轮、 铰刀 轴、铰刀片的传力顺序逐级驱动, 使铰刀旋转(驱动簧条); 调速主动齿轮设在机架上与调速 从动齿轮啮合传力, 使外套筒旋转, 带动铰刀轴及其端齿轮旋转, 形成端齿轮相对同步齿轮 的主动旋转, 进而调节铰刀相对簧条的旋转, 同时, 外套筒的旋转也带动簧条旋转, 簧条的 旋转速度是扭转和循环旋转两者的叠加值; 将芯机构穿进同步齿轮和外套筒, 然后桨芯轴及 其簧条弯曲, 两头对接形成闭合环, 即形成完整的芯循环机构。

因循环滚珠在簧条和芯轴之间滚动循环, 若将芯轴替换成径向不可压缩的与簧条螺旋升 角相等的螺旋体(图 3. 2), 并在该螺旋体上设滚珠槽供滚珠循环, 该机构仍然成立。

本芯循环方案,若用铰刀(或带肋的点驱动齿 轮、带肋的摩擦辊)驱动, 同时以轴滚(短 柱状滚动体) 替代循环滚珠(图 3. 1), 机构方案也成立。 二、 组合驱动、 环形循环运送机构方案:

该组合驱动环形循环方案(混合方案), 主要由机架、 外套筒、 芯轴、 点驱动机构、 调速 驱动机构、 循环滚珠等组成。 外套筒筒孔孔壁上设与簧条吻合的螺旋槽, 簧条穿行其中, 形 成旋转, 同时, 槽壁对簧条产生轴向力, 使簧条沿轴向给进; 螺旋槽槽壁设滚珠滚动循环槽, 滚珠在槽中循环滚动, 减小簧条与螺旋槽的摩擦 (图 4、 图 5); 点驱动机构的轴 (或齿轮、 铰刀等)孔设在外套筒筒壁上, 轴孔与外套筒平行, 并与螺旋槽相交, 形成交汇开口; 铰刀 安装在轴孔中与簧条啮合, 形成相对旋转式剪切, 对簧条产生周向旋转力, 使簧条旋转; 芯 轴设在簧条螺旋体(形成的中心孔) 中支撑簧条, 芯轴和簧条间设轴滚(平行轴滚或斜行轴 滚)减小运行摩擦。

平行轴滚是与芯轴平行的滚动体, 斜行轴滚是与芯轴呈夹角的轴滚; 斜行轴滚具横向弹 性弯曲特性, 它与簧条垂直, 沿芯轴斜向滚动, 使簧条与芯轴之间的摩擦变成滚动摩擦。

本方案的运行, 是点驱动机构和调速机构同时运行, 故簧条的运行采用两驱动机构的旋 转差值进行调速。 三、 内循环运送机构方案:

内循环运送模式的基本模型 (图 10), 由外套筒 (兼做机架)、 内套筒、 簧条、 循环滚珠、 点 驱动机构组成, 内套筒安装在外套筒上,一端悬挑伸出外套筒 , 簧条在内套筒内外壁上盘旋; 点驱动机构安装在外套筒上, 点驱动构件 (铰刀等)在簧条上主动旋转形成驱动, 使内外螺 旋体过渡循环, 产生旋转和轴向运行。 点驱动机构主要由动力齿轮、 同步齿轮、 端齿轮、 点 驱动轴、 点驱动齿轮组成, 动力齿轮和同步齿轮安装在外套筒上啮合传动 , 端齿轮安装在点 驱动轴的悬挑端与同步齿轮内切啮合传动, 端齿轮带动安装在外套筒上的点驱动轴和点驱 动 齿旋转。

在上述的内循环运送模式的基本模型上增设调 速机构 (图 11 ), 使内套筒相对机架旋转, 调节端齿轮相对机架的转速, 进而调节簧条相对机架的运行速度。

该调速机构的中套筒一端安装在外套筒中, 设成相对外套筒旋转, 另一端悬挑在中套筒外, 形成可旋转的轴向运送构件; 调速机构由调速动力齿轮和调速从动齿轮组成 , 动力齿轮安装 在外套筒上, 调速从动齿轮安装在中套筒上, 两者啮合传动, 驱动中套筒旋转; 中套筒的主 动旋转, 改变了端齿轮相对同步齿轮的转速。

形成了点驱动构件相对簧条旋转速度的改变, 进而驱使簧条产生外套筒运行速度的改变。 若上述基本模型的中套筒不旋转, 则需采用旋转外套筒的方法进行调速, 形成新型调速 方式的调速运送机构(图 12); 该机构主要由机架、 外套筒、 内套筒、 簧条、 点驱动构件(铰 刀、 调速齿轮、 摩擦辊)、 旋转动力机构、 循环滚珠、 挂套筒、 芯套筒等组成。

簧条和内套筒之间设循环滚珠, 内套筒端头设簧条转向构造和伸缩补偿构造; 外套筒安 装在机架上, 相对机架旋转; 调速主动齿轮安装在机架上, 外套筒上设调速从动齿轮两齿轮 相啮合, 带动外套筒旋转, 调节同步齿轮对端齿轮的旋转速度; 点驱动机构的驱动件和轴设 在外套筒内壁上, 相对外套筒旋转, 点驱动机构的驱动轴露出外套筒端面, 轴端安装端齿轮, 端齿轮与同步齿轮外切啮合; 动力齿轮和同步齿轮均安装在机架上, 两齿轮相啮合, 动力齿 轮驱动同步齿轮, 同步齿轮与外套筒同轴, 相对机架旋转; 同步齿轮驱动端齿轮旋转, 端齿 轮带动点驱动轴和点驱动体旋转; 内循环芯 (内套筒) 一端设在设在外套筒中, 两筒同轴, 簧条与点驱动体贴紧; 内循环芯的一端设在设在外套筒外, 形成悬挑端; 点驱动体旋转驱动 簧条旋转, 循环滚珠对簧条产生斜向支撑力, 使簧条盘旋运行, 经内筒端头过渡换构的转换 进入内螺旋体, 形成沿内筒内外壁的循环。

外挂套筒设在内循环芯的悬挑端, 筒内壁设与簧条相吻合的滚珠槽, 循环滚珠在两者之 间滚动循环(回路循环孔设在外挂套筒上); 外挂套筒设以机架(或外套筒)为支点的平衡 机 构, 控制外挂套筒相对机架 (或外套筒) 的旋转; 簧条旋转, 带动外挂套筒运行, 托运物搭 载在外挂套筒上, 呈直线运行或旋转给进。

同前述外挂套筒方案,在内螺旋体上设芯筒( 芯套筒),使芯筒在簧条驱动下沿轴向运行, 即形成以芯筒为载体的运送装置, 相对外挂套筒形成反向运送。

将外挂套筒和芯筒设在同一闭合循环簧条的内 螺旋体和外螺旋体上, 则形成同时双向运 送的机构。

将两个本运送机构套接叠置在一起, 外置的闭合循环的簧条上设外挂筒, 内置的闭合循 环的簧条的内螺旋体内设芯筒, 再使套置在一起的内、 外闭合循环的簧条分别以正向和反向 旋转, 可使外挂套筒和芯筒同时同向运送。

类同芯循环方案, 若用芯螺旋体替代 (或替代悬挑端) 内套筒, 使簧条内外螺旋体顺芯 螺旋体运行, 方案仍成立。 四、 芯旋转驱动内循环运送机构方案:

芯驱动内循环运送是设芯为旋转件的运送方案 , 是利用内套筒旋转使簧条被动穿出, 形 成过渡循环的方案。

该方案是点驱动和面驱动的延伸, 也是内循环运送方案的延伸, 主要由机架、 外套筒、 内套筒、 芯旋转驱动机构、 点驱动驱动机构、 外部旋转驱动机构、 簧条、 挂套筒、 芯套筒、 循环滚珠等组成 (图 9); 内套筒、 簧条、 滚珠组成内循环芯, 设在外套筒中; 挂套筒、 芯套 筒分别设在该芯内外, 作为外设的运送载体; 外套筒上设点驱动构件驱动簧条, 点驱动构件 设在外套筒和内循环芯之间; 外套筒安装在机架上, 其上设调速从动齿轮与安装在机架上的 调速主动齿轮啮合, 主动齿轮驱动外套筒相对机架旋转; 芯旋转驱动机构设在外套筒一端, 该端变形为旋转机架(简称旋转架); 芯旋转机构主要由芯旋转主动齿轮、 芯旋转从动齿轮等 组成, 芯旋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均安装在旋转架上 , 两者啮合带动内套筒旋转。 点驱动驱 动机构安装在旋转架上, 主要由传动齿轮、 变速箱、 变速齿轮、 同步齿轮、 端齿轮、 驱动轴、 驱动齿 (轮) 组成, 传动齿轮自芯旋转主动齿轮获取动力, 经变速箱转换变速后由变速齿轮 输出驱动同步齿轮旋转, 同步齿轮驱动端齿轮带动驱动轴和驱动齿运转 , 驱动齿向外牵拉簧 条, 形成循环过渡。

若取消点驱动机构, 在外套筒上设螺旋槽供簧条穿行, 旋转内套筒使簧条过渡穿出, 本 方案也成立。

若取消点驱动机构的驱动构件, 在外套筒上设螺旋槽供簧条穿行, 同时设外套筒相对内 套筒反向旋转 (面 8), 主动驱动簧条沿中套筒外壁运行, 则本方案成立。

若取消点驱动驱动机构, 同时将芯套筒固定安装在旋转架上, 旋转内套筒使簧条过渡穿 出, 本方案也成立。

若将点驱动驱动机构设在内螺旋体上驱动簧条 运行及过渡, 本方案也成立。 附图说明: 图 1 : 是本簧条式线性运送法的基本模型的示意图; 表示该基本模型主要由机架、 外套筒、 簧条、 芯轴、 驱动齿轮组、 调速齿轮组等组成; 该机构簧条的循环采用环形循环, 驱动采用 的是面驱动。

外套筒 2用轴承 16安装在机架上;驱动动力齿轮 13. 1和从动齿轮 13. 2啮合传力,从动 齿轮 13. 2安装在外套筒 2上,驱动动力齿轮 13. 1安装在机架上,从动齿轮 13. 2带动外套筒 2旋转; 簧条 5在外套筒螺旋槽 2. 1里穿行, 螺旋槽 2. 1的旋转对簧条 5产生周向剪切, 产 生周向旋转力和轴向推力; 簧条 5套在芯轴 3上, 在 2. 1的驱动下沿 3作旋转和轴向顶进运 动; 调速齿轮 10设在外套筒筒壁上主动旋转, 它与簧条上的齿条 5. 1啮合传动, 调速齿轮 10的线速度与簧条 5旋转的线速度相等, 调节调速齿轮 10的转速, 即可调节簧条 5的转速, 进而调节簧条 5相对机架的转速和顶进速度; 将托运物搭载在簧条 5上, 即实现运送目的。

5代表簧条,其中 5. 1代表齿条, 5. 2代表簧条肋;簧条肋 5. 2的高度高出或等于齿条 5. 1 齿顶的高度,簧条肋 5. 2与调速齿轮 10的挤压肋 10. 2相对挤,保障两构件的啮合合理有效; 另外, 若以摩擦辊替代该调速齿轮, 则摩擦辊也能对簧条的旋转调速。

10代表调速齿轮, 其中 10. 1代表调速齿, 10. 2代表挤压肋, 10. 3代表动力轴; 调速齿 轮设在外套筒筒壁上, 主动旋转。 图 1. 1 : 是图 1机构的变形改进, 采用点驱动的方式驱动簧条, 用铰刀的旋转运动驱动簧条 做旋转和轴向顶进的运动; 通过旋转外套筒, 调节铰刀转速, 同时调整簧条转速。 本图, 是 说明各构件位置和逻辑关系的示意图。

外套筒 2通过轴承 16安装在机架上, 簧条 5和芯轴 3共同穿过外套筒 2; 外套筒 2和簧 条 5之间设驱动铰刀 7, 铰刀 7安装在外套筒 2上; 铰刀 7与外套筒 2轴线平行设置, 呈圆 环形均布, 形成圆环形铰刀阵; 铰刀 7的轴面与簧条 5的顶面接触对挤, 铰刀 7的刀片 7. 2 凸出, 与簧条 5的两侧面贴紧相切 (刀片和簧条侧面可对应设齿, 实施精准驱动), 对簧条 5 实施点驱动。

铰刀阵各铰刀轴 7. 1挑出外套筒 2, 端部安装端齿轮 12; 端齿轮 12与同步齿轮 11啮合 相切, 在同步齿轮 11的驱动下同步、 同速的驱动簧条 5; 同步齿轮 11和动力齿轮 13均安装 在机架上, 动力齿轮 13啮合并驱动同步齿轮 11。

调速齿轮主动轮 10. 1安装在机架上, 调速齿轮从动轮 10. 2安装在外套筒 2上, 调速齿 轮主动轮 10. 1主动旋转, 啮合驱动同速从动轮 10. 2旋转, 进而带动外套筒 2旋转; 外套筒 2与同步齿轮 11之间形成转速差, 进而调整了铰刀 7相对簧条 5的旋转速度, 使簧条 5的旋 转速度和轴向顶进速度发生调整; 同时, 外套筒 2的旋转对簧条 5形成扭转, 使簧条的旋转 速度形成两者叠加。

滚动体 6设在簧条 5和芯轴 3之间, 使两者间的相对滑动旋转, 变为滚动旋转, 减小摩 擦力和磨损。 铰刀同步旋转, 各铰刀叶叶簧条的接触点的连线, 形成与簧条盘旋升角相吻合 的螺旋线, 相当于螺旋槽, 同时, 自转的铰刀又能对簧条产生轴向推力和周向旋 转剪力; 因 此对于铰刀 (或带螺旋状挤压肋的驱动齿轮; 若在两相邻铰刀片之间设齿轮, 铰刀片相当于 挤压肋, 则形成齿啮合驱动的齿轮)式点驱动, 若以轴滚替代滚珠, 也能减小摩擦, 机构仍 成 。

13. 2代表动力轴; 10. 3代表调速齿轮轴. 图 2: 是点驱动的示意图, 左图表示点驱动的铰刀构件 (驱动构件)在簧条螺旋体的内部驱 动簧条运行, 右图表示点驱动的铰刀在簧条螺旋体的外部驱 动簧条运行。

2-1代表簧条; 2- 1. 1代表反盘芯; 2-2代表铰刀轴上的小齿轮; 2- 3代表铰刀轴; 2- 4代 表铰刀片; 2- 5代表同步齿轮; 2- 6代表基础动力齿轮; 2-7代表支撑簧条的轴滚; 2-8代表 挤压(或言支撑)反盘芯的轴滚。

点驱动机构, 主要由外套筒、 点驱动构件(铰刀、 齿轮、 摩擦辊)、 点驱动系统组成;点 驱动构件设于外套筒和簧条之间并与簧条贴紧 , 点驱动构件的动力轴挑出外套筒端面之外, 在动力轴该挑出端安装端齿轮获取运转动力带 动点驱动构件旋转, 簧条受点驱动构件的驱动 产生旋转和轴向给进。

铰刀剪切式驱动是点驱动模式, 以铰刀与簧条侧面之间的剪切式旋转, 在接触点上形成 周向旋转力和轴向推力, 用多点共同驱动簧条旋转, 形成点驱动模式; 铰刀式驱动仅是点驱 动的代表形式, 另外还有齿啮合、 摩擦驱动两种。

图 3. 1 : 表示芯轴和簧条之间设轴滚减小旋转摩擦的示 意。

调速主动齿轮 10. 1、 从动齿轮 10. 2安装在机架上, 啮合传力; 芯轴 3和簧条 5在外套 筒 2中心穿过, 滚动体 6 (轴滚)设在二者之间, 减小旋转摩擦; 点驱动构件 7安装在外套 筒内壁与簧条 5相切, 驱动簧条旋转, 并产生轴向运动;

若滚动体 6为轴滚, 而外套筒上不设螺旋槽的情况下, 则点驱动构件 7须为铰刀或带挤 压肋的齿轮; 而在芯轴 3上设滚珠螺旋槽的情况下, 外套筒上不设螺旋槽。

6. 1表示滚动体 6的形态为轴滚; 7. 1表示驱动构件 7是铰刀片和轴连体。 图 3. 2: 表示用螺旋状芯轴替代实心芯轴的示意; 螺旋芯轴具有横向弯曲能力。

3. 2-1代表螺旋芯; 6代表滚珠。 图 4: 表示簧条设在外套筒筒壁的情况, 表示簧条在外套筒筒壁上的螺旋槽中穿行; 螺旋槽 与簧条截面吻合, 是方形槽; 螺旋槽槽底和两侧壁设循环滚珠滚道, 循环滚珠运行其中。

4- 1代表簧条上的齿条; 4-2代表簧条上的挤压肋; 4-3代表簧条截面底面上设滚珠滚道, 该滚道和芯轴上的滚珠滚道对应, 形成滚珠滚动循环槽。 图 5: 表示点驱动构件驱动簧条的示意图。 该图表示簧条用摩擦辊驱动, 摩擦辊上设螺旋状 驱动肋(类似铰刀片), 其升角同簧条, 簧条上设槽沟, 驱动肋与槽沟咬合滚动剪切, 对簧条 形成轴向推挤力, 驱动簧条旋转和轴向运行。

5 - 2代表设在簧条上的遮挡条, 在簧条沿旋转盘旋形成螺旋体后, 该条盖住两个螺旋圈 之间的间隙, 起防尘作用等。

5 - 1代表齿条; 5- 3代表簧条侧壁上的循环滚珠槽; 5- 4代表摩擦辊; 5- 5代表摩擦辊上 的挤压肋, 呈螺旋状, 升角与簧条同。 图 6: 是簧条内循环驱动的局部截面示意, 表示在内螺旋体内壁设驱动装置, 机构也能正常 运行。

5. 1代表簧条的内螺旋体; 5. 2代表簧条的外螺旋体; 5. 2-1代表簧条侧壁上的循环滚珠 槽; 6-1代表内驱动装置, 本图所示的为点驱动构件; 6- 2代表以螺旋体(简称筒螺旋)替代 内套筒, 内层的筒螺旋对应簧条形成的内螺旋体, 外层的筒螺旋对应簧条形成的外螺旋体; 筒螺旋体上设滚珠循环槽, 与簧条螺旋体对应。 图 7: 表示簧条在盘旋运行过程中设相互跌压构造, 是两个螺旋体的螺旋圈之间相互约束, 确定两圈间距稳定的构造的示意图。

7 - 1簧条下翼展; 7- 2簧条主截面; 7-3簧条上翼展; 运行中, 前圈簧条的下翼展被后缠 上的后圈簧条的上翼展压住, 确定两圈之间的间距; 另外, 翼展上可设凹凸槽等卡锁构造; 同时, 簧条主截面的方形直角, 可变为钝角, 方便后圈跌压。 图 8: 是在芯旋转驱动内循环运送机构方案基础上, 调整构件布局形成的新的运送机构。 表 示在取消点驱动机构的驱动构件, 在外套筒上设螺旋槽供簧条穿行, 同时设外套筒相对内套 筒反向旋转, 主动驱动簧条沿中套筒外壁运行, 也能形成一个合理的运送机构。

8-1代表变速器; 8- 2代表变速箱; 8-3代表调速从动齿轮, 它与安装在机架上的调速主 动齿轮 8-8啮合; 8-4代表芯旋转主动齿轮; 8- 5代表芯旋转从动齿轮; 8- 6代表螺旋槽; 8-7 代表簧条由内螺旋体过渡到外螺旋体的过渡口 ; 8- 9代表调速主动齿轮可以单独设置 (实线 表示, 该齿轮上接变速箱传导的动力), 形成独立调控; 8- 10代表芯套筒。 图 9: 是芯旋转驱动内循环运送方案的剖面示意图, 表示该方案是利用中套筒主动旋转再配 合其他构件或构造进行驱动簧条的。

该方案主要由机架 1、 外套筒 9-1 (是基本模型图 1上的外套筒 2的变形)、 内套筒 4、 芯旋转驱动机构、 点驱动驱动机构、 外部旋转驱动机构、 簧条 5、 挂套筒 (未显示)、 芯套筒 9-13, 循环滚珠 6等组成; 内套筒 4、 簧条 5、 滚珠 6组成内循环芯, 设在外套筒 9-1中;挂 套筒、 芯套筒 9- 13分别设在该循环芯内外端, 作为外设的运送载体; 外套筒 9-1上设点驱动 构件 7驱动簧条 5, 点驱动构件 7设在外套筒 9-1和内循环芯之间; 外套筒 9-1安装在机架 1 上,其上设调速从动齿轮 9-11与安装在机架上的调速主动齿轮 9-12啮合,主动齿轮 9- 12驱 动外套筒 9-1相对机架 1旋转; 芯旋转驱动机构设在外套筒 9-1一端, 该端变形为旋转机架 (简称旋转架); 芯旋转机构主要由芯旋转主动齿轮 9-4、 芯旋转从动齿轮 9-5等组成, 芯旋 转主动齿轮 9-4和从动齿轮 9-5均安装在旋转架(即 9-1 )上, 两者啮合带动内套筒 4旋转; 点驱动驱动机构安装在旋转架上, 主要由传动齿轮 9-3、 变速箱 9-2、 变速齿轮 9-10、 同步 齿轮 9-8、端齿轮 9-7、 驱动轴及驱动齿(轮) 7组成, 传动齿轮自芯旋转主动齿轮获取动力, 经变速箱 9-2转换变速后由变速齿轮 9-10输出驱动同步齿轮 9-8旋转,同步齿轮 9-8驱动端 齿轮 9-7带动驱动轴和驱动齿运转, 驱动齿向外牵拉簧条 5, 形成循环过渡。

本图上 16、 9-6、 9- 9均代表轴承。 图 10: 是内循环运送模式的基本机构模型。 该模型主要由外套筒 (兼做机架) 1、 内套筒 4、 簧条 5、循环滚珠、点驱动机构 12组成; 内套筒 4安装在外套筒 1上,一端悬挑伸出外套筒, 簧条 5在内套筒 4内壁、外壁上盘旋; 点驱动机构 12安装在外套筒 1上, 点驱动构件 12 (铰 刀等)在簧条 5上主动旋转形成驱动, 使内、 外螺旋体过渡循环, 产生旋转和轴向运行。 点 驱动机构主要由动力齿轮 13、 同步齿轮 11、 端齿轮 12、 点驱动轴、 点驱动齿轮组成, 动力 齿轮 13和同步齿轮 11安装在外套筒 1上啮合传动,端齿轮 12安装在点驱动轴的悬挑端与同 步齿轮 11内切啮合传动, 端齿轮 12带动安装在外套筒 1上的点驱动轴和点驱动齿主动旋转 驱动簧条旋转。

17代表过渡口; 10- 1代表轴承。 图 11: 是在内循环运送模式的基本机构模型的基础上 , 增加中套筒旋转驱动机构, 通过中套 筒旋转进行簧条运行速度对调整。

中套筒 4安装在机架 1上, 动力齿轮 13驱动同步齿轮 11运转, 带动点驱动体 12 (端齿 轮、 轴、 铰刀等的统称) 旋转驱动簧条旋转; 内套筒 4上设调速从动齿轮 11-3,与安装在机 架上的调速主动齿轮 11-2啮合传动, 带动内套筒 4旋转, 改变簧条螺旋体转速, 使点驱动体 12相对簧条的转速改变, 进而实线调速目的。 图 12: 是内循环运送模式的一个代表性的机构, 本图是沿轴向的剖面图。 表示该机构簧条的 循环方式由基本模型的环形循环变为内循环, 主要由外套筒、 内套筒、 簧条、 动力驱动机构、 调速机构、循环滚珠等组成;该机构的驱动采 点驱动方案,配合内筒上设循环滚珠滚道 (槽), 簧条在旋转时内套筒 (被动)提供轴向推挤力和周向旋转力, 使簧条沿内套筒内外壁盘旋运 行, 不断循环^

主要由机架 1、 外套筒 2、 内套筒 4、 簧条 5、 点驱动构件(铰刀、 调速齿轮、 摩擦辊) 7、 旋转动力机构、 循环滚珠 6、 挂套筒 12-5、 芯套筒 12-6等组成。

内套筒 4 (相当于芯轴) 安装在机架 1上, 簧条在内套筒内外筒面上形成两个螺旋体, 两螺旋体再内套筒 4两端相互过渡, 端头设簧条转向构造和伸缩补偿构造(省略) ; 调速主动 齿轮 10. 1 (图略) 安装在机架 1上, 外套筒 2上设调速从动齿轮 10. 2两齿轮相啮合; 点驱 动机构的驱动件 7和轴设在外套筒 2内壁上, 驱动轴露出外套筒 2端面, 轴端安装端齿轮 12 与同步齿轮 11 (本图的同步齿轮, 是内外双面设齿的筒状齿轮) 啮合; 动力齿轮 13和同步 齿轮 11均安装在机架上, 同步齿轮 11与外套筒 2同轴, 相对机架旋转; 内循环芯的内套筒 4, 一端设在设在外套筒 2中, 两筒同轴, 另一端设在设在外套筒 2外, 形成悬挑端。

外挂套筒 12- 5设在内循环芯的悬挑端, 筒内壁设与簧条(内套筒(相当于芯轴)安装 在 机架上, 簧条先在内套筒外筒面上盘旋缠绕, 在内套筒端头处过渡转入内套筒孔, 形成反向 盘旋的内螺旋体, 然后簧条在内筒面反向盘旋至另一端, 之后再过渡转入外套筒面, 将簧条 首尾相接, 形成闭合循环, 簧条和内套筒形成内循环芯;) 5相吻合的滚珠槽, 循环滚珠 6在 两者之间滚动循环 (回路循环孔 12-1设在外挂套筒 12-5筒壁上); 外挂套筒 12-5设以机架 1 (或外套筒) 为支点的平衡机构 (12-2、 12-3、 12-4), 控制外挂套筒不相对机架旋转。

12-3为伸缩套筒, 12- 2为伸缩杆; 若设 12- 4为旋转动力源, 并在伸缩杆 12- 2端部设齿 轮(杆端对应的机架上设固定齿轮)与机架上 的固定齿轮啮合转动, 则可使挂套筒 12- 5产生 可控的旋转式给进。

芯套筒 12-6设在簧条 5的内螺旋体内, 相对外挂套筒 12-5形成反向运送。 图 13: 解释螺杆(即芯杆)和螺纹(即簧条)关系的 示意图, 13-1代表圆柱体切出丝牙 13 - 2 之后的剩余柱芯。 本发明的簧条是将丝牙 13- 2在基圆柱面处游离出, 形成芯轴 13 - 1。

为减小簧条 13-2与芯轴 13-1之间的摩擦, 可在芯轴 13-1和簧条 13-2之间增设滚动体 (循环滚珠), 滚动体在芯轴上形成闭合循环体系。 图 14: 是环形循环运送模式的一种机构的横截面图, 采用组合式驱动模式驱动簧条运转。 该 截面是沿簧条盘旋运行的螺旋槽剖切的。

表示组合式驱动机构主要由外套筒、 簧条、 芯轴、 调速齿轮、 循环滚珠、 动力齿轮等组 成, 外套筒通过螺旋槽对簧条施加径向力和轴向力 , 调速齿轮主动转动, 控制 (或驱动) 簧 条螺旋体的旋转速度, 芯轴支撑螺旋体形状不变, 循环滚珠通过循环滚动减轻簧条与外套筒 螺旋槽之间的摩擦力。

本图的簧条驱动, 采用齿啮合式点驱动和面驱动两种模式的结合 ; 若以摩擦辊或铰刀替 代调速齿轮 10, 则形成剪切式或摩擦式的点驱动。

14 - 1代表滚珠循环孔, 具体实施方法同现有的滚珠丝杠的滚珠循环方 法; 14- 2代表滚珠 循环槽, 设在螺旋槽槽壁上的滚珠循环道, 循环道与螺旋槽相交形成开口; 循环槽和簧条形 成滚珠运行的封闭通道; 14- 3代表簧条螺旋体的外轮廓面, 是圆柱面; 外套筒通过滚珠向该 面传导动能; 14-4代表调速齿轮孔, 它设在外套筒内壁, 它与外套筒平行, 以外套筒轴心为 中心均匀分布; 齿轮孔与外套筒内壁相交, 形成开口, 调速齿轮通过该开口与设在簧条上的 齿条啮合; 14-5代表滚珠循环孔,被点驱动轴孔分割开的 段螺旋槽各自形成独立循环通道, 滚珠在滚珠槽滚动到尽头后钻入循环孔(截面 图, 离我而去), 经循环孔通道返回, 在滚珠槽 始端穿出循环孔 (向我而来), 形成一个循环过程。

动力齿轮 13驱动外套筒 2旋转,通过螺旋槽上的循环滚珠 14-1对簧条 5传递运动能量; 调速齿轮 10与簧条 5上的齿条 15啮合,调速齿轮 10通过主动旋转控制簧条螺旋体 5的旋转 速度; 循环滚珠 14在外套筒上的滚珠槽 14-2和循环孔 14- 1内循环滚动, 与簧条挤压肋(或 簧条上设的滚珠槽) 14- 3接触, 传递外套筒 2的驱动力; 芯轴 3作为簧条 5的支撑芯, 支持 螺旋体的外柱面轮廓不变。 图 15: 表示簧条由内圈过渡到外圈, 形成围绕内套筒内壁和外壁之间的闭合循环。

15- 1代表内螺旋体; 15-2代表外螺旋体; 15-3代表由内螺旋体向外螺旋体过渡循环的 过渡段。

簧条运行至内套筒前端面时, 缩小螺旋体半径, 然后反向穿进内套筒筒孔中, 在向后盘 旋返回, 之后在内套筒后端面穿出, 恢复原有旋转半径, 同时再恢复原先的盘旋方向并与原 螺旋体的尾部连接, 形成闭合环。 图 16: 是用齿轮替代铰刀驱动簧条的示意图, 表示轮齿与簧条上的齿条啮合驱动, 以控制齿 轮转速实现对簧条转速的精准控制, 进而达到精准控制簧条旋转和轴向给进速度。

16-1代表簧条外面上设的滚珠槽; 16- 2代表簧条内面上设的滚珠槽; 16-3代表齿轮轴, 他安装在外套筒上; 16- 4代表齿轮, 他与齿条啮合; 齿轮转动驱动齿条运行, 齿条对驱动点 之外的簧条产生推动和牵拉, 使簧条整体旋转。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 以基本模型 (图 1 ) 为例。

1、 制作芯轴, 选一圆柱体做芯轴;

2、 制作 S轴滚珠螺旋槽, 拟定簧条截面宽度、 滚珠直径、 螺旋体旋转升角等, 按该参数加工 螺旋槽, 使滚珠半嵌于螺旋槽中;

3、制作簧条, 选一条弹性扁钢加工簧条螺旋体。 先将簧条材料加工出滚珠循环槽, 再在滚珠 槽相对的一面加工 (或安装) 齿条, 最后按芯轴直径加工螺旋体, 使螺旋体内径与芯轴外径 吻合, 且簧条螓旋槽与芯轴螺旋槽对应;

4、按齿条的模数设计点驱动齿轮,并按齿轮 格加工出齿轮轴,使轴端能露出外套筒端部 安 装端齿轮); 每条轴上的齿轮数量, 酌情确定, 不宜太少。

5、 制作外套筒。

a.根据簧条外径、 拟定的点驱动齿轮直径, 选外套筒毛坯料;

b.按芯轴直径尺寸确定外套筒内径, 两者间留有一定间隙, 然后加工外套筒筒孔; c.按螺旋体外径确定出螺旋槽的外径, 使螺旋体刚好嵌于螺旋槽内, 加工螺旋槽; d按螺旋槽外径、 点驱动齿轮直径, 确定轴孔数量 (每轴上安装的齿轮数量自定) 并确 定点驱动齿轮轴孔位, 孔位以外套筒轴心为轴心均匀分布; 然后加工轴孔; 轴孔与螺旋槽形 成交汇口。

e.根据点驱动齿轮轴心位置和轴孔半径, 确定外套筒外径, 然后加工。

6、制作端齿轮。按点驱动轴孔与簧条螺旋体 径之间的间距确定端齿轮, 使其半径尺寸小于 该间隙; 加工端齿轮。 7、 根据端齿轮半径尺寸、 点驱动轴心距外套筒轴心的尺寸确定同步齿轮 内径 (采用内齿), 根据内径确定外径; 然后选定端齿轮附带的安装套筒 (用该套筒将同步齿轮安装在机架上) 尺寸; 最后加工同步齿轮。

8 根据同步齿轮模数、 内径, 确定同步齿轮的驱动力之规格尺寸(该驱动齿 轮设置, 避开点 驱动齿轮), 及齿轮轴。

9、根据外套筒外径, 确定调速从动齿轮的规格, 同时确定调速主动齿轮规格和齿轮轴, 然后 加工制作。

10、 制作簧条连接件、 芯轴连接件、 设置加工滚珠灌入孔、 芯轴支架等等辅助构件或构造。

11、 初组装:

a.先将簧条组装到芯轴上, 同时在两者形成的滚珠孔中加入滚珠并调整合 适, 形成螺旋 芯雏形;

b.将螺旋芯安装在螺旋槽中 (拧入);

c.将同步齿轮、 挂套筒、 调速从动齿轮等与芯轴闭合环有套装关系的构 件套装在螺旋芯 上, 备用;

d.弯曲芯轴, 将芯轴弯成圆环 (直径越大越好, 直径大, 曲率就小, 利于簧条旋转), 连 接芯轴的两端, 形成闭合环; 簧条也随之弯曲成环, 连接簧条端头, 形成闭合环; 然后, 再 在滚珠灌入孔补入滚珠、 调匀, 然后封闭灌入口, 形成闭合循环滚珠;

e.安装芯轴支架, 在簧条的两乡邻的螺旋圈之间 (即两乡邻的滚珠螺旋槽之间) 安装芯 轴支架(固定到机架上), 形成架立的环形螺旋芯;

f.安装点驱动齿轮和齿轮轴,使齿轮与螺旋体 的齿条啮合;露出外套筒端面的点驱动轴 的轴端安装端齿轮;

g.将外套筒安装在机架上; 将调速从动齿轮安装在外套筒上, 将调速主动齿轮 (连同动 力源)安装在机架上, 两者啮合;

h.用同步齿轮的安装套筒与外套筒对接, 将同步齿轮安装在外套筒上;

1.将同步齿轮的驱动齿轮安装在机架上, 使其与同步齿轮啮合;

m.调整挂套筒位置, 并在挂套筒上设承载装置(托运物品)

12、 接电源、 试机; 苒调整, 然后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