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STEREOSCOPIC VISION CAMERA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7/076229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stereoscopic vision camera comprises: a digital imaging device and two identical lens sets. The lens sets are arranged in parallel with fixed human eye spacing. The camera also comprises two prism sets, each prism set comprises at least one triangular prism, and the two prism sets are respectively located behind the two lens sets and are synchronously located in front of the digital imaging device. The two lens sets and the two prism sets are arranged in the camera, so that one camera can be used for shooting materials for making a stereo image, thus the problems of failure in synchronization and poor imaging effect caused by shooting with two cameras can be prevented.

Inventors:
CHENG WINSTON (CN)
LI JIANHUI (CN)
ZHANG ZHEN (CN)
ZHU YIWEI (CN)
LUO HAIBIN (CN)
ZHAN HAO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6/103754
Publication Date:
May 11, 2017
Filing Date:
October 28, 2016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FANTEM TECH (SHEN ZHEN)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H04N13/218
Foreign References:
CN202904217U2013-04-24
CN205160708U2016-04-13
CN101937168A2011-01-05
CN101482693A2009-07-15
Attorney, Agent or Firm:
SHENZHEN ZHONGYI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一种立体视觉摄像头, 所述摄像头包括一个数字成像器件以及两个完 全相同的透镜组, 两个所述透镜组并列排列且间距固定为人眼间距, 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头还包括: 两个棱镜组, 每个所述棱镜组中包含至少一个三 角棱镜, 两个所述棱镜组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透镜组后面, 且同吋位于 所述数字成像器件前面。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摄像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棱镜组包含两个相 同的直角三角棱镜, 两个所述直角三角棱镜直角边相邻且构成菱形。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摄像头,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棱镜组中, 所述 直角三角棱镜相邻的直角边与所述数字成像器件垂直。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摄像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角三角棱镜的斜 面包含增透膜。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摄像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棱镜组包含一个直 角三角棱镜和一个平面镜, 所述直角三角棱镜与所述平面镜并列排列 , 且所述平面镜与所述直角三角棱镜的斜面平行。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摄像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角三角棱镜的一 条直角边与所述数字成像器件垂直, 且另一条直角边与所述数字成像 器件平行。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摄像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面镜对着所述直 角三角棱镜的面上包含增透膜, 所述直角三角棱镜的斜面包含增透膜

[权利要求 8] 根据权利要求 2或 5所述的摄像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角三角棱镜为 等腰直角三角棱镜。

[权利要求 9] 根据权利要求 2或 5所述的摄像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角三角棱镜为 等腰直角三角棱镜。

[权利要求 10]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摄像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组的通光面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视觉系统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立体视觉摄像头。

背景技术

[0002] 立体摄像是表现景物三维空间的一种摄像方法 , 通过制作两幅不同视点的影像 模拟双目观看, 以达到三维效果。 立体摄像的拍摄工具有专用立体拍摄设备, 该立体拍摄设备可以是立体照相机或者立体摄 像机, 或者在单镜头相机或者单 镜头摄像机上装配立体附加镜作为立体拍摄设 备, 也可以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的单镜头相机或者单镜头摄像机进行改造, 使两个设备同步进行拍摄。

[0003] 目前, 常用的立体视觉系统是双摄像机视觉系统, 如图 1所示。

[0004] 图 1中 101为两个摄像头, 包括了透镜组 102和数字成像器件 103.其中, 两个摄像 头内部的透镜组 102包含凸透镜、 凹透镜、 平凸镜等等, 在双摄像机立体成像系 统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既能约束入射光又能聚焦、 传递入射光; 数字成像器件 1 03为每个摄像头内置的数字成像器件, 一般以 CCD最为常见, 此外, 104表示入 射光线。 该系统成像的原理是由两个透镜同吋对同一物 体两个不同角度进行图 像信息采集, 通过透镜组传给数字成像器件 103, 再由电脑将两个数字成像器件 103中的图像数据进行整合重建, 最终得到一个三维图像。

[0005] 虽然上述的方式能够得到三维图像, 但是由于两个摄像头前后左右难以精确固 定, 且难以同吋拍摄等问题, 会造成取样误差, 实际操作不方便等问题, 进而 给成像造成误差, 成像效果不好。

技术问题

[0006] 有鉴于此,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体视觉摄像头, 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两个摄 像头不易同步拍摄, 成像效果差的问题。

问题的解决方案

技术解决方案

[0007] 第一方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立体视觉摄像头, 所述摄像头包括一个 数字成像器件以及两个完全相同的透镜组, 两个所述透镜组并列排列且间距固 定为人眼间距, 所述摄像头还包括: 两个棱镜组, 所述棱镜组中包含至少一个 三角棱镜, 两个所述棱镜组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透镜组后面 , 且同吋位于所述数 字成像器件前面。

[0008] 在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棱镜组包含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棱 镜, 两个所述直角三角棱镜直角边相邻且构成菱形 。

[0009]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 在所述棱镜组中, 所述直角三角棱镜相邻的直角边与所述数字成 像器件垂直。

[0010]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直角三角棱镜的斜面包含增透膜。

[0011] 在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棱镜组包含一个直角三角棱镜和一 个平面镜, 所述直角三角棱镜与所述平面镜并列排列, 且所述平面镜与所述直 角三角棱镜的斜面平行。

[0012] 结合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行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第五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直角三角棱镜的一条直角边与所述数字成 像器件垂直, 且另一条直角边与 所述数字成像器件平行。

[0013] 结合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行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第六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平面镜对着所述直角三角棱镜的面上包含 增透膜, 所述直角三角棱镜的斜 面包含增透膜。

[0014]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或者第一 方面第四种可行的实现方式, 在 第一方面第七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直角三角棱镜为等腰直角三角棱镜。

[0015] 在第一方面第八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透镜组的视场角为 -10度至 10度的 范围内。

[0016] 结合第一方面第八种可行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第九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透镜组的通光面包含增透膜。

[0017]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0018] 摄像头中包含两个棱镜组, 每个棱镜组中包含至少一个三角棱镜, 且两个棱镜 组分别位于两个透镜组后面, 且同吋位于数字成像器件前面, 通过在一个镜头 中设置两个透镜组及两个棱镜组, 使得能够通过一个镜头拍摄用于制作立体图 像的图像, 避免两个镜头拍摄带来的不能同步及成像效果 差的问题。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有益效果

[0019]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 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 下文特举较佳 实施例, 并配合所附图式, 作详细说明如下。

对附图的简要说明

附图说明

[0020] 通过阅读参照一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 例所作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 的其他特征、 目的和有点将会更加明显:

[0021] 图 1为现有技术中双摄像视觉系统的机构图;

[0022] 图 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立体视觉摄像头的结 的一个示意图;

[0023] 图 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立体视觉摄像头的结 的另一示意图。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 的详细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 此 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 新型, 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 。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 为了便于描述, 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实用新型相关 的部分。

[0025] 需要说明的是,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 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 可以相互结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 用新型。

[0026]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立体视觉摄像头包括一个数字成像器件以及两 个完全 相同的透镜组, 两个透镜组并列排列且间距固定为人眼间距, 且摄像头还包括 : 两个棱镜组, 棱镜组中包含至少一个三角棱镜, 两个棱镜组分别位于两个透 镜组后面, 且同吋位于数字成像器件前面。

[0027] 需要说明的是, 在实际应用中, 数字成像器件、 透镜组和棱镜组都将按照预先 设置的位置由金属支架固定, 保持固定间距及位置。 [0028] 其中, 棱镜组可以是包含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棱 镜, 也可以是由一个直角 三角棱镜和一个平面镜构成, 下面将具体的进行介绍。

[0029] 请参阅图 2,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立体视觉摄像头的结构 的实施例, 包括: 一个数字成像器件 103及两个完全相同的透镜组 102, 该两个透镜组 102并列排列 且间距固定为人眼间距, 此外, 摄像头还包括两个棱镜组 201, 该棱镜组中包含 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棱镜 202, 该两个直角三角棱镜 202的直角边相邻且构成菱 形。

[003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该两个直角三角棱镜 202相邻的直角边与数字成像器 件 103垂直, 且该两个直角三角棱镜 202的另外两条直角边均与数字成像器件 103 平行。

[0031] 优选的, 该两个直角三角棱镜 202的斜面包含增透膜, 该增透膜是通过镀膜的 方式镀到直角三角棱镜 202的斜面上的, 该斜面为直角三角棱镜 202的通光面, 通过在通光面上镀一层增透膜, 能够减小光线的反射损耗。

[0032] 优选的, 该两个直角三角棱镜 202均为等腰直角三角棱镜, 使得光线能够在直 角三角棱镜 202内发生全反射。

[003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数字成像器件 103是电荷耦合元件 (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 也可以称为 CCD图像传感, 或者图像控制器。 优选尺寸为 6m m〜8mm。

[0034]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透镜组 102的视场角在 -10度至 10度的范围内, 在使用 该摄像头拍摄物体吋, 要求被拍摄的物体与摄像头保持一定的距离。 且为了减 小光线的反射损耗, 该透镜组 102的通光面包含增透膜。

[0035] 其中, 透镜组 102包含并列排列的平凹透镜 203、 第一平凸透镜 204、 第二平凹 透镜 205。

[0036] 其中, 平凹透镜 203是一个左平右凹的透镜, 光线自左向右通过该透镜, 其主 要功能是对入射光线进行初步的整合, 将视场角内倾斜度较大的入射光整合成 角度偏差小的光, 供后续透镜使用。

[0037] 其中, 第一平凸透镜 204是一个左平右凸的透镜, 该透镜的主要功能是传递平 凹透镜 203整合后的光线, 同吋对光线有聚焦功能, 能够更好的供第二平凸透镜 205使用, 为了和第二平凸透镜 205匹配, 第一平凸透镜 204的凸面曲率半径和第 二平凸透镜 205的凸面曲率半径相同, 且该曲率半径略小于平凹透镜 203的凹面 曲率半径。

[0038] 其中, 平凸透镜 205是一个左凸右平的透镜, 该透镜的功能是再次对经过平凹 透镜 203及第一平凸透镜 204处理过的光线进行聚焦优化处理, 以供后续的棱镜 组 201使用。

[0039] 进一步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透镜组 102和棱镜组 201的材料均为 BK7。

[004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摄像头包含两个棱镜组, 且每一个棱镜组包含两个完 全一样的直角三角棱镜, 使得能够同吋获取对同一个物体不同方向拍摄 的图像 , 避免现有技术中通过两个摄像头拍摄带来的视 差问题, 且操作方便, 成像效 果更好。

[0041]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 2所示实施例描述的摄像头, 下面将详 细描述光线在该摄像头中的传输过程, 包括:

[0042] 1) 如图 2所示, 箭头的方向即为光线在摄像头中的传输的方向 , 具有一定视角 的入射光线 104进入透镜组 102, 且入射光线 104的视角小于摄像头的最大视角; [0043] 2) 对于右眼光路, 入射光线 104通过透镜后压缩视角, 变为平行出射光, 进入 棱镜组 201 ;

[0044] 3) 光线在棱镜组 201的两个直角三角棱镜 202内经过反射产生平移, 出射棱镜 组 201 ;

[0045] 4) 光线进入数字成像器件 103, 且落在数字成像器件 103的右侧区域, 此外, 左眼光路与右眼光路相似, 最后进入数字成像器件 103的左侧区域。

[0046] 请参阅图 3,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立体视觉摄像头的结构 的实施例, 包括: 一个数字成像器件 103及两个完全相同的透镜组 102, 该两个透镜组 102并列排列 且间距固定为人眼间距, 此外, 摄像头还包括两个棱镜组 301且该棱镜组包含一 个直角三角棱镜 202和一个平面镜 302, 且该直角三角棱镜 202与平面镜 302并列 排列, 且平面镜 302与直角三角棱镜 202的斜面平行。

[0047]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棱镜组 301中的直角三角棱镜 202的一条直角边与数字 成像器件 103垂直, 且该直角三角棱镜 202的另一条直角边与数字成像器件 103平 行。

[0048] 优选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为了减小光线的反射损耗, 平面镜 302对着 直角三角棱镜 202的面上包含增透膜, 且直角三角棱镜 202的斜面也包含增透膜 , 其中, 增透膜是通过镀膜的方式镀在直角三角棱镜 202的斜面上及平面镜 302 的面上的。

[0049] 优选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直角三角棱镜 202为等腰直角三角棱镜, 使 得光线能够在直角三角棱镜 202内发生全反射。

[005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透镜组 102的视场角在 -10度至 10度的范围内。 此外, 为了减少光线损耗, 透镜组 102通光面包含增透膜。

[0051] 其中, 透镜组 102包含并列排列的平凹透镜 203、 第一平凸透镜 204、 第二平凹 透镜 205。

[0052] 其中, 平凹透镜 203是一个左平右凹的透镜, 光线自左向右通过该透镜, 其主 要功能是对入射光线进行初步的整合, 将视场角内倾斜度较大的入射光整合成 角度偏差小的光, 供后续透镜使用。

[0053] 其中, 第一平凸透镜 204是一个左平右凸的透镜, 该透镜的主要功能是传递平 凹透镜 203整合后的光线, 同吋对光线有聚焦功能, 能够更好的供第二平凸透镜 205使用, 为了和第二平凸透镜 205匹配, 第一平凸透镜 204的凸面曲率半径和第 二平凸透镜 205的凸面曲率半径相同, 且该曲率半径略小于平凹透镜 203的凹面 曲率半径。

[0054] 其中, 平凸透镜 205是一个左凸右平的透镜, 该透镜的功能是再次对经过平凹 透镜 203及第一平凸透镜 204处理过的光线进行聚焦优化处理, 以供后续的棱镜 组 301使用。

[0055] 进一步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透镜组 102和棱镜组 201的材料均为 BK7。

[0056]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数字成像器件 103是 CCD , 也可以称为 CCD图像传感

, 或者图像控制器。 优选尺寸为 6mm~8mm。

[0057]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摄像头包含两个棱镜组, 且每一个棱镜组都包含一个 直角三角棱镜和一个平面镜, 使得能够在同一个摄像头中同吋获取对同一物 体 不同方向拍摄的图像, 避免现有技术中通过两个摄像头拍摄带来的视 差问题, 且操作方便, 成像效果更好。

[0058]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 3所示实施例描述的摄像头, 下面将详 细描述光线在该摄像头中的传输过程, 包括:

[0059] 1) 如图 3所示, 箭头的方向即为光线在摄像头中的传输的方向 , 具有一定视角 的入射光线 104进入透镜组 102, 且入射光线 104的视角小于摄像头的最大视角; [0060] 2) 对于右眼光路, 入射光线 104通过透镜后压缩视角, 变为平行出射光, 进入 棱镜组 201 ;

[0061] 3) 光线在棱镜组 201的直角三角棱镜 202内经过反射至平面镜 302, 且由平面镜 302反射, 且反射之后产生平移, 出射棱镜组 201 ;

[0062] 4) 光线进入数字成像器件 103, 且落在数字成像器件 103的右侧区域, 此外, 左眼光路与右眼光路相似, 最后进入数字成像器件 103的左侧区域。

[0063] 以上所述, 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 上的限制,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 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 用新型, 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 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 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 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 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 等同变化与修饰, 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 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