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TOUCH INDUCTOR, EMBEDDED TOUC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4/026449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touch inductor (313), comprises multiple drive electrodes (21) and multiple sensing electrodes (22) intersected with the multiple drive electrodes (21), and a mutual capacitance is formed between the drive electrode (21) and the sensing electrode (22). In a matrix structure, multiple virtual electrodes (23) are further provided on the remaining area except the drive electrode (21) and the sensing electrode (22), and the virtual electrode (23), the drive electrode (21) and the sensing electrode (22) are located on the same layer. An embedded touc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re further provide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with an embedded touch screen is better in light transmission and higher in screen brightness; while a parasitic capacitance between other electrodes except the drive electrode (21) and the sensing electrode (22) in the touch inductor (313) and the liquid crystal panel is reduced, the mutual capacitance is ensured to be large enough to make a touch sensing signal easy to be detected, and the electrostatic influence of th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that is generated due to finger touch is further eliminated.

Inventors:
YAO QIJUN (CN)
WANG LIHUA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2/085853
Publication Date:
February 20, 2014
Filing Date:
December 04, 2012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 ELECT CO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G06F3/044; G02F1/1333
Foreign References:
CN101943975A2011-01-12
CN102200866A2011-09-28
CN101984391A2011-03-09
US20080245582A12008-10-09
JP2011113504A2011-06-09
Other References: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 2735948A4
None
Attorney, Agent or Firm:
TDIP & PARTNERS (CN)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 要求

I、 一种触摸感应器, 包括多条驱动电极和与所述多条驱动电极交叉的多条感应电极, 所述驱动电 极和感应电极之间形成互电容; 其特征在于,在除所述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外的剩余区域还设置有多个 虚拟电极, 且所述虚拟电极、 所述驱动电极和所述感应电极位于同一层中。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触摸感应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虚拟电极接地或者接固定电平。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触摸感应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电极呈第一图形结构, 所述感应电 极呈第二图形结构; 且所述第一图形结构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图形结构的形状相匹配。

4、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触摸感应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图形结构与所迷第二图形结构为相 匹配的枝杈 Ψϊ。

5、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触摸感应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电极和 /或所述感应电极的枝杈部分 的宽度大于 0.2毫米。

6、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触摸感应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应电极的面积小于所述驱动电极的面 积。

7、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触摸感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虚拟电极被多条驱动电极或多条感应电极 所包围。

8、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触摸感应器, 其特征在于, 每一条所述感应电极被所迷多条驱动电极分 割成多段,所述触摸感应器还包括第一跨桥和一绝缘层, 同一条感应电极的多段通过所述第一跨桥电连 接, 所述第一跨桥和所述驱动电极通过所述绝缘层绝缘。

9、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触摸感应器, 其特征在于, 每一条所述驱动电极被所迷多条感应电极分 割成多段,所述触摸感应器还包括第一跨桥和一绝缘层, 同一条驱动电极的多段通过所述第一跨桥电连 接, 所述第一跨桥和所述感应电极通过所述绝缘层绝缘。

10、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迷的触摸感应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摸感应器还包括第二跨桥, 相邻的所 述虚拟电极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跨桥电连接, 所述第二跨桥和所述驱动电极之间通过所述绝缘层绝缘。

II、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触摸感应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摸感应器还包括第二跨桥, 相邻的所 述虚拟电极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跨桥电连接, 所述第二跨桥和所述感应电极之间通过所述绝缘层绝缘。

12. 根据权利要求 8-11 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触摸感应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层位于所 述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所在层与彩膜层之间。

13、 根据权利要求 8-11 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触摸感应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层位于所 述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所在层与黑矩阵之间。

14、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触摸感应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电平不小于 -20V且不大于 +20V。

1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触摸感应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电极和 /或感应电极的材料采用氧 化铟锡或氧化铟锌。

16、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触摸感应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虚拟电极的材料采用氧化钼锡或氧化铟 锌。

17、 一种内嵌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 其特征在于, 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阵列基板、 以及设置 于第一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透明基板、 黑矩阵、 如权利要求 1-11任 一项所述的触摸感应器、 彩膜层。

18、 根据权利要求 17所述的显示面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摸感应器中的驱动电极、 感应电极和 虚拟电极均包括金属网格和透明导电层的复合结构, 所述金属网格被黑矩阵遮挡。

19、 根据权利要求 17所述的内嵌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黑矩阵、 所述触摸感应 器、 彩膜层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面向所述液晶层的表面上。

20、 根据权利要求 17所述的内嵌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位于所 述彩膜层面向所述液晶层的表面上的公共电极层。

21、 一种液晶显示器, 包括: 权利要求 17-20任一项所述的内嵌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

Description:
触摸感应器、 内嵌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 液晶显示器 本申请要求在 2012年 08月 17 日提交中国专利局、 申请号为 201210293260.3、 发明 名称为"触摸感应器、 内嵌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 液晶显示器"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 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摸液晶显示器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触摸感应器、 内嵌式触摸液晶显示面 板、 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现如今, 触摸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 例如, 手机、 平板电脑、 音乐播 放器等。 触摸屏作为一种用户交互操作的界面, 有电阻式、 电容式、 表面声波式、 红外式 等等。 在触摸屏技术中, 电容式触摸屏相比电阻式触摸屏具有寿命长, 透光率高, 可以支 持多点触摸等优点, 而互电容触摸感应是电容式触摸犀中一种新兴 的技术, 它对噪声和对 地寄生电容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并且可以实现多点触摸, 因此已经成为各电容式触摸屏芯 片厂商主攻的方向。

如图 1所示的是现有的内嵌式互电容触摸屏的液晶 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请参 考图 1 ,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 11和彩膜基板 13 , 其中所述阵列基 板 11包括薄膜场效应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 TFT )阵列和像素电极阵列; 位于所 述阵列基板 11和所述彩膜基板 13之间的液晶层 12; 形成于所述彩膜基板 13上的触摸感 应电极结构 14, 其中所述触摸感应电极结构 14包括由多条驱动电极和多条感应电极交叉 形成的矩阵结构, 所述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之间形成互电容; 形成于所述触摸感应电极结 构 14上的黑矩阵 15。 另外, 不同类型的液晶显示面板在结构上有些不同, 例如对于平面 方向转换(In-Plane-Switching, IPS )型液晶面板或者边缘场开关( Fringe Field Switching, FFS )型液晶面板,公共电极位于所述 TFT阵列和像素电极阵列层 11内; 而对于扭曲向列 ( Twisted Nematic, TN )型液晶面板或者垂直对准( Vertical Aligment, VA )型液晶面板, 公共电极则是所述彩膜基板 13的一部分。 在实际应用中, 通常在 TFT阵列和像素电极阵 列 11和黑矩阵 15的外側还分别形成有玻璃基板(图 1中未示出)。现有的内嵌式互电容触 摸屏中, 由于为了减小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与液晶面板 中其他电极间的寄生电容, 尽量减 小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的面积, 因此在触摸感应电极结构 14 中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之 外都是空白区域, 从而导致液晶显示面板的透光率分布不均匀, 影响显示效果。

另夕卜,由于内嵌式互电容触摸屏中的驱动电 极和感应电极与液晶显示器( 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 ) 的除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之外的其他电极距离 很近, 例如像素电极、 公 共电极等, 从而在内嵌式互电容触摸屏中的驱动电极与所 述其他电极(以公共电极为例) 之间、 以及内嵌式互电容触摸屏中的感应电极与所述 其他电极(以公共电极为例)之间形 成寄生电容。 如图 2所示的是内嵌式互电容触摸屏的等效电路示 图。 请参考图 2, 等效 电路包括信号源 141、 驱动电极电阻 142、 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之间的互电容 143、 感应电 极电阻 144、 检测电路 145。 驱动电极和公共电极间形成寄生电容 Cd, 感应电极和公共电 极间形成寄生电容 Cs, 这将在液晶显示面板中引入噪声, 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是驱动 线输入的信号电流部分被 Cd分流, 另一部分通过 Cs耦合到信号接收端, Cd和 Cs的电容 值受到液晶层中液晶分子翻转的影响不断变化 , 使得耦合信号也不断变化, 形成噪声; 另 一方面, 公共电极通常为氧化铟锡(ITO )材料, 其电阻较大, 公共电极上存在的固有噪 声通过 Cs直接耦合到信号接收端。 噪声的引入影响了触摸屏感应信号的检测, 也就是液 晶显示面板无法准确地检测使用者的手指触摸 , 进而无法及时地对手指触摸响应反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使得带有内嵌式互电容触 摸屏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透光性更好, 屏 幕亮度更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摸感应器, 包括多条驱动电极和与所述 多条驱动电极交叉的多条感应电极, 所述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之间形成互电容; 在所述矩 阵结构中, 除所述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外的剩余区域还设 置有多个虚拟电极, 且所述虚拟 电极、 所述驱动电极和所述感应电极位于同一层中。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内嵌式触摸液晶显 示面板, 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阵 列基板以及设置于第一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 液晶层;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透明基板、 黑矩阵、 所述触摸感应器和彩膜层。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 包括上述内嵌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在触摸感应器中除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外 的剩余区域设置多个虚拟电极, 从而填 补了现有的空白区域, 使得液晶显示面板的透光率分布均匀, 显示效果更好, 并且多个虚 拟电极与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位于同一层中, 因此使得整个液晶面板的透光性好、 屏幕亮 度高。 还可以降低触摸感应器和阵列基板间的寄生电 容的同时, 保证足够大的互电容以使 触摸感应信号易于检测, 还消除了液晶显示面板因手指触碰产生的静电 影响。 附图说明

图 1是现有技术中内嵌式互电容触摸屏的液晶显 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 2是现有技术中嵌式互电容触摸屏的等效电路 意图;

图 3A是本申请中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摸感应器中 动电极的图形结构示意图;

图 3B是本申请中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摸感应器中 应电极的图形结构示意图;

图 3C是本申请中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括驱动电极 感应电极的触摸感应器的俯视图; 图 3D是本申请中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包括驱动电 和感应电极的触摸感应器的俯视图; 图 4是本申请中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摸感应器的 部结构示意图;

图 4A所示的是图 4所示的触摸感应器的局部结构中沿 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 4B所示的是图 4所示的触摸感应器的局部结构中沿 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 5是本申请中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嵌式触摸液 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 发明人经过研究, 提供了一种触摸感应器、 内嵌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 液晶 显示器。 本技术方案使得带有内嵌式互电容触摸屏的液 晶显示面板的透光性更好, 屏幕亮度更高; 降低 触摸感应器和液晶面板中除驱动电极和感应电 极之外的其他电极间的寄生电容的同时,保证 足够大的互 电容以使触摸感应信号易于检测, 还消除了液晶显示面板因手指触碰产生的静电 影响。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 明显易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 详细的说明。

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 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 述的其 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 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 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 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 3A所示的是触摸感应器中驱动电极的图形结构 意图。 请参考图 3A, 包括多条平行的驱动 电极 2Γ , 所述驱动电极 2Γ的图形结构呈菱形。 如图 3B所示的是触摸感应器中感应电极的图形结构 意图。 请参考图 3B, 包括多条平行的感应电极 22', 所述感应电极 22'的图形结构呈菱形。 需要说明的 是, 在实际应用中, 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的图形结构也可以是其他 常见的图形, 例如矩形、 条状型等, 并且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的图形结构还可以分 别为不同的图形, 例如,驱动电极的图形结构呈矩形、 而 感应电极的图形结构呈条状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多奈驱动电极和多条 感应电极相交叉,且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位于 同一层, 因此, 在所述触摸感应器中, 每一条驱动电极(或者感应电极)会被多条感 应电极(或者驱动电极)分 割成多段。如图 3C所示的是每一条驱动电极 21 '被多条感应电极 22,分割成多段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 同一条驱动电极的多段需要通过跨桥(如图 3C中粗线段 25 '所示)相互电连接, 而感应电极 22'仍为完 好的一整条。 如图 3D所示的是每一条感应电极 22'被多条驱动电极 2Γ分割成多段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 下, 同一奈感应电极的多段也需要通过跨桥(如图 3D中粗线段 25'所示)相互电连接, 而驱动电极 2Γ 仍为完好的一整条。 在图 3C和图 3D所示的两种包括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的触摸 应器中,多条驱动电极 21 '和多条感 应电极 22'之间形成互电容, 而在所述驱动电极 2Γ和感应电极 22'所在层内, 除所述多条驱动电极 21' 和多条感应电极 22'占据的区域外为空白区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在所述空白区域 23'内设置虚拟电 极, 在平行于驱动电极或者优选地平行于感应电极 22'的方向上, 相邻的虚拟电极间通过跨桥(如图 3C 和图 3D中细线段 24'所示)电连接。 优选地, 所述虚拟电极填满所述空白区域 23', 这样可以弥补现有 触摸感应器中的空白区域因没有电极而形成的 透光率与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所在区域的透光 率之间的 差异, 使得透光率均匀分布, 从而使得最终制成的液晶显示器的屏幕显示均 匀。

下面以一个具体实施例描述本发明提供的触摸 感应器。

如图 4所示的是本发明的一种触摸感应器的具体实 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驱动电 21和感应电极 22分别具有互匹配的第一图形结构和第二图形 构。 优选地如图 4所示, 所述第一图形 结构与所述第二图形结构为相匹配的枝杈状, 如每条所述驱动电极 21呈现的第一图形结构为枝杈状, 每条所述感应电极 22呈现的第二图形结构为枝杈状, 且两种枝杈状的枝杈部分(如图 4中标识宽度 d 的部分)可以镶嵌, 也就是所说的相匹配的枝杈状。

请参考图 4, 所述触摸感应器包括多奈驱动电极 21、 与所述多条驱动电极 21交叉的多条感应电极 22, 在本实施例中, 每条感应电极 22被多条驱动电极 21分割的多段都通过跨桥相连接, 具体地, 每一 条感应电极 22被多条驱动电极 21分割成多段时, 所述触摸感应器还包括第一跨桥 25 , 同一条感应电 极 22的多段通过所述第一跨桥 25电连接,同时还需要在所述驱动电极或感应 极所在层上设置一绝缘 层, 以保证第一跨桥 25与驱动电极 21之间绝缘。 具体地, 参考图 4A所示的是图 4所示的触摸感应器 的局部结构中沿 a-a 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 4A所示, 感应电极 22被驱动电极 21分割成两段, 两段 感应电极之间通过第一跨桥 25电连接, 进一步地, 在所述驱动电极 21或感应电极 22所在层上设置有 一层绝缘层 26, 该绝缘层 26以保证所述第一跨桥 25与驱动电极 21之间绝缘。

由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极 21和所述感应电极 22的位置可以互换, 即如图 4中的驱动电极 21所在的位置可以设置为感应电极 22, 而感应电极 22所在的位置也可以设置为驱动电极 21。 因此, 当每一条驱动电极 21被多奈感应电极 22分割成多段时, 同一条驱动电极 21的多段通过所述第一 3争桥 25电连接, 同样也需要在所述驱动电极或感应电极所在层 上设置一绝缘层以保证所述第一跨桥 25与感 应电极 22之间绝缘。 可以看出, 实际上所迷第一跨桥 25的位置在多条驱动电极 21和多条感应电极 22 的交叉处。 在实际应用中, 并不限于通过跨桥分别连接多段驱动电极或多 段感应电极, 本领域技术人员 还可以利用其他的电连接方式, 在此不再贅述。

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如图 4所示,在触摸感应器中除驱动电极 21和感应电极 22之外的剩余区域 内还设置有多个虚拟电极 23。 在本实施例中, 多条驱动电极 21和多条感应电极 22位于同一层内, 所 述剩余区域是指,在所述层中除被多条驱动电 极 21和多条感应电极 22占据的区域以外的所有空白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 如图 4所示, 所述剩余区域是包括多个由在水平方向上相邻 的两奈驱动电极 21所包围 的子空白区域, 例如图示中的虚拟电极 23所占区域, 可以理解, 在整个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所在层内 具有多个这样的子空白区域。 在其他实施例中, 由于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的位置可以互换, 即如图 4 中的驱动电极 21所在的位置可以设置为感应电极, 而感应电极 22所在的位置也可以设置为驱动电极。 相应地,所述剩余区域就是包括多个由水平方 向上相邻的两条感应电极所包围的子空白区域 。通过在所 述剩余区域内设置多个虚拟电极,可以弥补现 有触摸感应器中由于在除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 外的剩余区 域内因没有电极而形成的透光率与驱动电极和 感应电极所在区域的透光率之间的差异,使得 透光率均匀 分布, 从而使得最终制成的液晶显示器的屏幕显示均 匀。 进一步地, 在本实施例中, 由于所述虚拟电极 23与所述驱动电极 21 所述感应电极 22位于同一层内,这样就不需要为了设置虚拟 极而在触摸感应 器内额外增加附加层,避免了因增加附加层带 来的透光率降低的问题,从而使得制成的液晶 显示面板的 透光性更好, 屏幕亮度高。

由于在触摸感应器中设置了虚拟电极 23,发明人发现当所述虚拟电极 23受到手指触摸引起的静电 感应后会改变液晶层内液晶分子的翻转状态, 影响显示效果。 因此, 在另一实施例中, 对所述虚拟电极 23采取接地或者接固定电平的方式来消除静电 响。 优选地, 所述固定电平的范围是大于等于 -20V且 小于等于 +20V, 即不小于 -20V且不大于 +20V。

在本实施例中, 如图 4所示, 所述触摸感应器还包括第二跨桥 24, 优选地, 在沿感应电极 22的方 向上, 相邻的虚拟电极 23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跨桥 24电连接, 且所述第二跨桥 24和所述驱动电极 21 之间通过前述绝缘层绝缘。具体地,结合参考 图 4B所示的是图 4所示的触摸感应器的局部结构中沿 b-b 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 4B所示, 相邻的虚拟电极 23之间在沿感应电极方向上通过第二跨桥 24电连 接, 且所述第二跨桥 24和所述驱动电极 21之前通过所述绝缘层 26绝缘。 需要说明的是, 在实际工艺 中,也可以在所述驱动电极 21和所述感应电极 22所在层上形成统一的一层绝缘层, 然后再在所述绝缘 层上将需要电连接的感应电极或驱动电极处打 过孔,并通过所述过孔形成电连接感应电极或 者驱动电极 的第一跨桥、 以及将相邻的虚拟电极通过同样的方法优选地 在沿感应电极的方向通过第二跨桥电连接, 且优选地所述第一跨桥和第二跨桥也位于同一 层,这样在工艺制作过程中可以减少工艺步骤 ,提高制造 效率。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变形,也可以在沿驱动电 极 21的方向上,相邻的虚拟电极 23之间通过所述第 二跨桥 24电连接, 且所述第二跨桥 24和所述驱动电极 21以及感应电极 22之间通过前述绝缘层绝缘。 由于在本实施例中, 图 4中所述驱动电极 21和所述感应电极 22的位置可以互换,也就是在如图 4所示 的驱动电极 21的位置上设置感应电极, 而在感应电极 22的位置上设置驱动电极, 虚拟电极 23的位置 不变, 但在这种情况下, 所述虚拟电极 23是被感应电极所包围, 在沿驱动电极或者优选地在沿感应电 极的方向上, 相邻的虚拟电极 23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跨桥 24电连接, 且所述第二跨桥 24和感应电极, 或者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之间通过前述绝缘层 绝缘。

其中, 所述绝缘层可以位于所述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 所在层与常规液晶显示面板结构中的彩膜层 (图 4中未示出)之间, 也可以位于所述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所在层与 黑矩阵(图 4中未示出)之间。 在实际应用中, 并不限于通过跨桥来连接虛拟电极,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利用其他的电连接方式 , 例 如通过电路连接等, 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相邻的虚拟电极之间只需要电导通即可, 具体采用何种电 路连接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 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所述第二跨桥 24可以在驱动电极或感应电极与公 共电极(图 4中未示出)间起到屏蔽作用, 切断驱动电极、 公共电极和感应电极间的寄生回路, 减弱液 晶层内液晶分子的翻转造成的寄生回路电流变 化产生的噪声。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相交叉的驱动电极 21和感应电极 22之间形成互电容, 所述互电容的大小与 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的面积大小成正比,也与 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相交处的边缘长度成正比 。根据现有 技术的问题, 由于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的面积越大引起的寄 生电容越大,通过減小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 的面积可以抑制寄生电容的影响, 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弱了互电容, 不易于检测触摸信号的变化。 那 么,发明人考虑在减小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的 面积的同时,通过增大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相 交处的边缘 长度来补偿由于面积减小所引起的互电容的减 小。

因此, 在本实施例中, 设置所述驱动电极呈第一图形结构, 设置所述感应电极呈第二图形结构, 且 所述第一图形结构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图形结构 的形状相匹配。通过两种形状相匹配的驱动电 极和感应电 极相互交叉来同时減小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的 面积。根据枝杈状的形状特征,可以实现在减 小驱动电极 和感应电极的面积的同时, 增大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相交处的边缘长度, 且枝杈状的枝杈数目越多, 边 缘长度也越长。

进一步地, 在本实施例中, 为了保证触摸感应器能够接收到信号强度足够 大的触摸信号, 所述驱动 电极的枝杈部分和所述感应电极的枝杈部分宽 度都大于 0.2毫米, 也可以所述驱动电极的枝杈部分或者 所述感应电极的枝杈部分宽度都大于 0.2毫米。 继续参考图 4, 如图中标识的宽度 d即为所述驱动电极 或所述感应电极的枝杈部分的宽度。 而在第一跨桥 25和第二跨桥 24的区域, 由于这些区域仅是驱动电 极 21和感应电极 22的交叉处,并不影响触摸信号的接收强度, 因此在上述跨桥区域并不要求其宽度大 于 0.2毫米。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根据对触摸感应器的接收信号强度的不同要求 , 相应地可以对枝杈 部分设置不同的宽度要求, 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

需要说明的是, 如图 4所示的所迷驱动电极 21的枝杈状和所述感应电极 22的枝杈状仅是示意图, 并非对枝杈状的形状作限定。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图形结构和所述第二图形结构也不局 限于是相匹配的 枝杈状, 也可以是其他相匹配的形状, 例如, 相匹配的 L形状的图形结构等, 在此不再赘述。

在所述触摸感应器中,由感应电极与液晶显示 面板中除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之外的其他电极 之间形 成的寄生电容对触摸感应器信号影响更大, 因此, 在本实施例中, 优选地, 所述感应电极的面积小于所 述驱动电极的面积, 且虚拟电极被相邻两条驱动电极所包围, 并在沿感应电极方向上, 相邻的虚拟电极 通过跨桥相连接(如图 4所示)。 在其他实施例中, 由于所述驱动电极 21和所述感应电极 22的位置可 以互换, 而虚拟电极 23的位置不变, 在这种情况下, 虚拟电极是被相邻两条感应电极所包围, 并优选 地仍在沿感应电极方向上, 相邻的虚拟电极通过跨桥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极、所述感应电极 以及所述虚拟电极的材料可以采用氧化铟锡或 氧化铟 锌, 但实际应用中并不限于此。 基于上述提供的触摸感应器,本发明实施例还 提供了一种内嵌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 与外挂式的触 摸液晶显示面板相比, 能够避免增加整个显示模组的厚度和重量。如 图 5所示的是本发明的一种内嵌式 触摸液晶显示面板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

请参考图 5 , 所述内嵌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 第一基板 31和阵列 反 32以及设置于 第一基板 31和阵列基板 32之间的液晶层 33。 其中, 所述第一基板 31沿其面向阵列基板 32方向依次 包括第一透明基板 311、 黑矩阵 312、 如前文所述的任意一种触摸感应器 313以及彩膜层 314。 优选地, 所述黑矩阵 312. 所述触摸感应器 313、 彩膜层 314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 311面向所述液晶层 33的表面上。 所述阵列基板 32沿其面向第一基板 31的方向依次包括第二透明基板 321和 TFT阵列和 像素阵列 322。 在其他实施例中, 所述触摸感应器 313与所迷彩膜层 314的位置可以互换, 即所述触摸 感应器 313可以位于所述彩膜层 314与所述液晶层 33之间。

上述内嵌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中, 主要针对公共电极(图 5中未示出)设置在 TFT阵列和像素电 极阵列 322上的 IPS型液晶面板或者 FFS型液晶面板, 而对于 TN型液晶面板或者 VA型液晶面板, 本 发明所述内嵌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一公 共电极层。 具体地, 作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 所述第一基 板 31还包括位于所述彩膜层 314面向所述液晶层 33的表面上的公共电极层 (图 5中未示出), 即公共 电极层设置在彩膜层 314面向液晶层 33—侧的表面上, 用于配合阵列基板 32上的像素电极向液晶层 33提供电场。

进一步地, 在所述触摸感应器 313中, 所述驱动电极、 所述感应电极和所述虚拟电极可以是同种透 明导电材料, 例如是氧化铟锡或者氧化铟锌; 也可以是包括金属和所迷透明导电材料的复合 材料, 所述 金属呈网格状排布且所述金属网格被黑矩阵遮 挡,例如, 黑矩阵在垂直于所述内嵌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 的方向上与所述金属网格重合, 使得从整体上看, 所述内嵌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仍旧是透明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所述 液晶显示器包括本发明提供的上述任一种实施 例所述 内嵌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

综上, 本发明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在触摸感应器中除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外 的剩余区域设置多个虚拟电极,从而填补了现 有的空 白区域, 使得液晶显示面板的透光率分布均匀,显示效 果更好, 并且多个虛拟电极与驱动电极和感应电 极位于同一层中, 因此使得整个液晶面板的透光性好、 屏幕亮度高。

进一步地,对于设置的虚拟电极采用接地或者 接固定电平的方式,可以消除手指触摸引起的 静电影 响, 有效地避免了虚拟电极因受到静电感应后改变 液晶层内液晶分子的翻转状态。

进一步地, 为了保证触摸感应器的互电容足够大的 J^ 上减小寄生电容, 在具体实施例中, 将驱动 电极和感应电极设置成形状相匹配的图形结构 ,优选地将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设置成形状相 匹配的枝杈 状, 这样在减小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的面积以抑制 寄生电容的同时, 由于枝杈状结构的特点, 能够增大 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在相交处的边缘长度从而 补偿了由于面积减小所引起的互电容的减小, 使得触摸感 应信号易于检测。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 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 则可对这 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 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 本发明范围 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 ,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 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这样, 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 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 图包含这些 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