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TROLLEY STRUCTURE CAPABLE OF BEING COMBINED WITH BICYCLE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5/100721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trolley structure capable of being combined with a bicycle includes a trolley (2). The trolley includes a frame structure, at least one front wheel (21), a handle connecting rod (24), a bicycle body connecting rod (25) and a control mechanism. The frame structure is provided with a bottom board (31) and a frame part (32). The bottom board (31) enables the trolley (2) to carry an object. The frame part (32) still includes a back frame (321) being able to fixedly combine with the bottom board (31). The at least one front wheel (21) is arranged under the frame structure to form a moveable structure. The at least one front wheel (21) is in front of the running direction of the trolley (2). The bottom board (31) has the function of carrying goods or a person. The frame part (32) is a structure of several rods and fixed on the bottom board (31). The handle connecting rod (24) includes a connection structure enabling the handle connecting rod (24) to combine with the bicycle (1). The control mechanism is used to control the trolley (2), so that the trolley (2) can be controlled by the control mechanism and consequently driven forward by riding the bicycle (1) when the handle connecting rod (24) is combined with the bicycle (1).

Inventors:
LIN ANYI (CN)
LIN DEDAO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4/070035
Publication Date:
July 09, 2015
Filing Date:
January 02, 2014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LIN ANYI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B62B3/02; B62K7/00; B62K27/12
Foreign References:
CN201545145U2010-08-11
CN203612025U2014-05-28
Attorney, Agent or Firm:
SHENZHEN QIANNA PATENT AGENCY LTD (CN)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一种可与脚踏车组合的推车结构, 包含: 推车, 所述的推车包含:框架结构、 至少一前轮; 所述的至少一前轮系配置在该框架结构的下方, 使其成为可运动的结构, 所述的至少一前轮位于该推车之车行方向的前方; 所述的推车还包含连结结构, 可使该推车与所述的脚踏车结合。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可与脚踏车组合的推车结构, 其中 所述的至少一前轮为两个前轮; 所述的连结结构位于该推车之一把手连杆上; 以及 该推车进一步包含一操纵机构; 所述的操纵机构用于操纵该推车, 使得当 该把手连杆与该脚踏车结合时, 可经由该操纵机构操纵该推车, 并经由骑乘该 脚踏车而驱动该推车前进。

3.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可与脚踏车组合的推车结构, 其中所述的把手连杆 为一近似 T型的杆状结构, 其包含至少一直向杆及一横向杆, 所述的直向杆连 结该横向杆之近中央部位; 所述的直向杆的底端以固定方式连结该框架结构的 后方; 横向杆的两边各具有一扣勾结构; 经由将该扣勾结构勾扣住脚踏车的把 手; 该推车的把手连杆连结于该脚踏车之把手而将该推车联结到该脚踏车的把 手上。

4.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可与脚踏车组合的推车结构, 包含: 一车体连杆为一长条状结构, 连结于该把手连杆上的适当位置, 所述的车 体连杆的一端与该把手连杆使用一转动关节连结, 该车体连杆具有至少一个车 体勾扣可勾扣于该脚踏车的主车体管上, 因此可以将该推车经过此一连结方式 而固定该脚踏车的主车体管上, 达到相互结合连动之功能, 所以使得该脚踏车 可以带动该推车。

5.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可与脚踏车组合的推车结构, 其中所述的操纵机构 权 利 要 求 书 包含:操纵杆, 所述的操纵杆包含:操纵把手, 近似 L型的传动杆, 至少一横杆, 两延伸杆, 第一转向连杆, 第一转动轴筒, 第二转动轴筒, 第三转动轴筒; 所述的第一转动轴筒与所述的第二转动轴筒之间使用该至少一横杆固接固 定, 该传动杆之上端与下端分别穿过该第二转动轴筒与该第三转动轴筒并且固 定, 该第三转动轴筒系固接于该推车之框架结构之后方; 所述的操纵把手之横向杆为把手部位, 该操纵把手之直向杆穿过一第一转 动轴筒并且固定, 使得该操纵把手以该第一转动轴筒为轴心, 在该第一转动轴 筒内转动; 所述的传动杆可于该第二转动轴筒与该第三转动轴筒内转动; 该传动杆之 下端延伸出一杆体, 该杆体之末端有一第一凸出棒体; 该传动杆上端之该第二 转动轴筒上有一延伸杆体与该框架结构之背框固接固定; 所述的两延伸杆之尾端各有一第三凸出棒体及第四凸出棒体, 其中一延伸 杆之头端与操纵把手之直向杆之尾端固接, 其固接位置低于该第一转动轴筒, 另一延伸杆之头端与该传动杆固接, 其固接位置低于该第二转动轴筒; 所述的第一转向连杆之头尾端各有一槽孔可供该两延伸杆之尾端的第三凸 出棒体及第四凸出棒体穿过其中, 该第一转向连杆之中间位置设有一穿孔, 该 穿孔可供一第一轴棒穿过其中, 所以该第一转向连杆会被固定于该第一轴棒中 并以该第一轴棒为轴心而转动, 该第一轴棒之位置系穿过该两横杆之中间位置 并且固接固定; 当使用者转动该操纵把手时, 该第一转向连杆会同步转动时并 且带动该传动杆转动; 第二转向连杆, 该第二转向连杆为一长条型之杆体, 其中段位置有一穿孔 供一第二轴棒穿过, 该第二轴棒之一端与该框架结构之底板采用固接固定, 所 以该第二转向连杆将以该第二轴棒为轴心而转动; 该第二转向连杆之头尾端各 有一槽孔; 一横拉杆, 该横拉杆为长条状杆体, 该横拉杆之中间位置有一第二凸出棒 权 利 要 求 书 体, 该横拉杆之两端各自栓接一转向节臂, 该转向节臂系与一转向枢轴固定连 结, 当该转向节臂移动时会使得该转向枢轴转动; 该转向枢轴系穿过一第四转 动轴筒; 该第四转动轴筒系与该推车之框架结构固接固定; 该转向枢轴可以该 第四转动轴筒为轴心做轴向转动; 该转向枢轴之另一端连结该二前轮; 所述的第二转向连杆头端之槽孔系供该传动杆之下端延伸出之杆体的第一 凸出棒体穿过其中, 该第二转向连杆尾端之槽孔系供该横拉杆之第二凸出棒体 穿过其中; 所以当该传动杆转动时, 该第二转向连杆会同歩转动并且会带动该 横拉杆使其产生移动; 所述的横拉杆被带动时可以向左或右偏移, 当该横拉杆向左或向右偏移时 会带动该转向节臂进而转动该转向枢轴; 当该转向枢轴转动时, 该二前轮会同 时转动, 达到转向目的。

6.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可与脚踏车组合的推车结构, 所述的推车包含两个 后轮; 其中该推车的两个前轮的直径大于两个后轮的直径; 两个后轮配置在该 框架结构之下方; 以及该推车之两后轮之离地高度可任意调整。

7.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可与脚踏车组合的推车结构, 其中所述的推车结构 为轮椅、 宠物车、 婴儿车, 手推车之一项。

8.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可与脚踏车组合的推车结构, 其中所述的推车与该 脚踏车结合后可令该脚踏车的前轮悬空。

9.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可与脚踏车组合的推车结构, 所述的把手连杆可伸 縮及可调整角度。

10.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可与脚踏车组合的推车结构,所述的脚踏车后轮加

Description:
可与脚踏车组合的推车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有关于一种脚踏车, 尤其是一种可与脚踏车组合的推车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今社会老龄人口增加, 因此需要被帮助或者需要被照顾的人口也增加 , 常见的状况有着年迈的人因为体力不足, 想要上市场购物只能依靠推车外出, 或者想要携带宠物出门也只能依靠推车, 又或者想要带婴儿出门, 婴儿推车也 说

是具有相当的重量, 承载货品的推车 1或者宠物推车也都具有重量, 加上使用者 的体力不足又只能依靠脚力推动推车, 如书果我们想要将推车的功能更进一步的 扩充, 使其能够利用脚踏车或电动脚踏车做为驱动力 让脚踏车可前进或后退, 以便载运行动不便之人士 (例如:老年人与婴幼儿) 或是载运大量货物, 势必需要 改善推车的结构。 因此有需要研发出一种可以与脚踏车结合的移 动推车, 使其提供载运货物 与人员的功能, 而且能快速简易地与脚踏车结合或分离, 结合时达到互补功能 既能载物载人又能轻便移动。 本发明提出一种崭新的可与脚踏车组合的推车 结构, 以解决先前技术上的 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系为解决上述技术上的问题 , 提出一种可与脚踏车组合 的推车结构, 其中轮椅或者推车可以直接与脚踏车进行分离 或者稳固的结合, 可使得行动不便的老人、 儿童或贵重的货物, 不需要先行下车离开, 因此省时 又省力, 还可以确保行动不便者的安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中提出一种可与脚 踏车组合的推车结构, 包含: 一推车, 该推车包含:一框架结构、 至少一前轮、 一把手连杆、 一车体连杆、 一 操纵机构; 该框架结构具有一底板及框架部; 该底板可令该推车载送物体; 该 说 明 书 框架部尚包含一背框可与底板固定结合; 该至少一前轮系配置在该框架结构之 下方, 使其成为可运动之结构, 该至少一前轮位于该推车之车行方向之前方该 底板具有承载货物或人员之功能; 该框架部为数个杆体结构, 固定于该底板上; 该把手连杆包含一连结结构, 可令该把手连杆与一脚踏车结合; 一操纵机构用 于操纵该推车, 使得当该把手连杆与该脚踏车结合时, 可经由该操纵机构操纵 该推车, 使得经由骑乘该脚踏车而驱动该推车前进。 由下文的说明可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 征及其优点, 阅读时并请参 考附图。

【附图说明】 图 1显示本案实施例之脚踏车示意图。 图 2显示本案之推车结构图。 图 3显示本案之操纵机构立体图。 图 4显示本案之操纵机构侧视图。 图 5显示本案之推车侧视图。 图 6显示本案之可与脚踏车组合的推车结构图。 附图符号说明如下:

1-脚踏车, 6-横拉杆, 61-转向节臂, 62-转向枢轴, 10 -骨架, 11-把手, 12- 坐垫, 13-前轮, 14-后轮, 15-主车体管, 2-推车, 21-前轮, 22-后轮, 25-车体连 杆, 251-车体勾扣, 24-把手连杆, 241-直向杆, 242-横向杆, 243-扣勾, 41-操纵 把手, 42-传动杆, 43-横杆, 44-延伸杆, 31-底板, 32-框架部, 321-背框, 322- 侧框, 51-第一转向连杆, 52-第一轴棒, 53-第二转向连杆, 54-第二轴棒, 71- 第一转动轴筒, 72-第二转动轴筒, 73-第三转动轴筒, 74-第四转动轴筒, 91-延 伸杆体, 82-第二凸出棒体, 83-第三凸出棒体, 84-第四凸出棒体, 81-第一凸出 棒体。 说 明 书

【实施例】 现就本案的结构组成, 及所能产生的功效与优点, 配合图式, 举本案之一 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考图 1至图 6所示, 显示本实用新型之可与脚踏车组合的推车结枸 , 其中该推车结构可为各种不同型式的推车, 如轮椅、 宠物车、 婴儿车, 手推车 等等。 该与推车结合的脚踏车 1, 如图 1所示, 该脚踏车是由骨架 10、 把手 11、 坐垫 12、前轮 13及后轮 14所组成;其中骨架 10用于组合脚踏车相关的零组件。 把手 11、 坐垫 12、 前轮 13及后轮 14相对的安装在该骨架 10上。 该骨架 10包 含一主车体管 15。 较佳者该脚踏车 1的后轮 14大于前轮 13, 或者是该前轮 13 为折迭式者, 可经折迭而仅使得该后轮 14着地。 本案之可与脚踏车组合的推车结构包含: 推车 2, 请参考图 2所示, 该推车 2包含:框架结构、 两个前轮 21、 两个后 轮 22、 把手连杆 24、 车体连杆 25、 操纵机构。 所述的框架结构具有底板 31及框架部 32。 该底板 31可使该推车 2载送物 体。 该框架部 32尚包含背框 321可与底板固定结合, 及两侧框 322分别位在该 底板 31的两侧而邻接该背框 321。 两个前轮 21与两个二后轮 22分别配置在该框架结构之下方,使其成为可 动之结构,两个二前轮 21位于该推车 2之车行方向之前方,两个后轮 22位于该 推车 2之车行方向之后方。 该底板 31具有承载货物或人员之功能, 较佳者该底 板 31上有一支撑座垫供人员乘坐用。该框架部 32为数个杆体结构, 固定于该底 板 31上, 该框架部 32是用于保护该底板 31之承载货物或人员, 以避免货物或 人员掉落于该框架结构外。 较佳者, 该推车的两个前轮 21之直径大于两个后轮 22之直径。 把手连杆 24为一近似 T型之杆状结构, 其包含至少一直向杆 241及一横向 说 明 书 杆 242, 该直向杆 241连结该横向杆 242之近中央部位。 直向杆 241的底端以固 定方式连结该框架结构的后方。 该横向杆 242的两边各具有一扣勾 243。 经由将 该扣勾 243勾扣住该脚踏车 1之把手 11。 该推车 2的把手连杆 24连结于该脚踏 车 1之把手 11而将该推车 2联结到该脚踏车 1的把手 11上。所以经由此结构使 得该脚踏车 1可以带动该推车 2。 该把手连杆 24连结该脚踏车之把手 11 的方式并不限于本例中所实施的方 式,只要任何可将该把手连杆 24与该脚踏车之把手 11固定连结的结构均可适用 于本发明。 如使用螺栓锁固等方式。 该车体连杆 25为一长条状之结构, 系连结于该把手连杆 24上之适当位置, 该车体连杆 25的一端与该把手连杆 24使用一转动关节连结, 该车体连杆 25具 有至少一个 (图中显示两个)车体勾扣 251可勾扣于该脚踏车 1的主车体管 15上, 因此可以将该推车 2经过此一连结方式而固定该脚踏车 1的主车体管 15上, 达 到相互结合连动之功能。 所以使得该脚踏车 1可以带动该推车 2。 该车体连杆 25连结该主车体管 15的方式并不限于本例中所实施的方式,只 要任何可将该车体连杆 25与该主车体管 15固定连结的结构均可适用于本发明。 如使用螺栓锁固等方式。 该操纵机构, 请参考图 2、 图 3、 图 4及图 5所示, 包含: 操纵杆, 该操纵杆包含:一操纵把手 41, 一近似 L型之传动杆 42, 至少一横 杆 43(图中显示两横杆), 两延伸杆 44, 一第一转向连杆 51, 一第一转动轴筒 71, 一第二转动轴筒 72, 一第三转动轴筒 73。 该第一转动轴筒 71与该第二转动轴筒 72之间使用该至少一横杆 43固接固 定, 该传动杆 42之上端与下端分别穿过该第二转动轴筒 72与该第三转动轴筒 73并且固定, 该第三转动轴筒 73系固接于该推车 2之框架结构之后方。 该操纵把手 41之横向杆为把手部位,该操纵把手 41之直向杆穿过一第一转 动轴筒 71并且固定, 使得该操纵把手 41以该第一转动轴筒 71为轴心, 在该第 说 明 书 一转动轴筒 71内转动。 该传动杆 42可于该第二转动轴筒 72与该第三转动轴筒 73内转动。 该传动 杆 42之下端延伸出一杆体, 该杆体之末端有一第一凸出棒体 81。较佳者该传动 杆 42上端之该第二转动轴筒 72有一延伸杆体 91与该框架结构之背框 321固接 固定。 该两延伸杆 44之尾端各有一第三凸出棒体 83及第四凸出棒体 84, 其中一 延伸杆 44之头端与该操纵把手 41之直向杆之尾端固接,其固接位置低于该第 转动轴筒 71, 另一延伸杆 44之头端与该传动杆 42固接, 其固接位置低于该第 二转动轴筒 72。 该第一转向连杆 51之头尾端各有一槽孔可供该两延伸杆 44之尾端的第三凸 出棒体 83及第四凸出棒体 84穿过其中, 该第一转向连杆 51之中间位置设有一 穿孔,该穿孔可供一第一轴棒 52穿过其中,所以该第一转向连杆 51会被固定于 该第一轴棒 52中并以该第一轴棒 52为轴心而转动, 该第一轴棒 52之位置系穿 过该两横杆 43之中间位置并且固接固定。当使用者转动该 纵把手 41时,该第 一转向连杆 51会同步转动时并且带动该传动杆 42转动。 一第二转向连杆 53, 该第二转向连杆 53为一长条型之杆体, 其中段位置有 一穿孔供一第二轴棒 54穿过, 该第二轴棒 54之一端与该框架结构之底板 31采 用固接固定,所以该第二转向连杆 53将以该第二轴棒 54为轴心而转动。该第二 转向连杆 53之头尾端各有一槽孔。 一横拉杆 6, 该横拉杆 6为一长条状杆体, 该横拉杆 6之中间位置有一第二 凸出棒体 82, 该横拉杆 6之两端各自栓接一转向节臂 61, 该转向节臂 61系与一 转向枢轴 62固定连结, 当该转向节臂 61移动时会使得该转向枢轴 62转动。 该 转向枢轴 62系穿过一第四转动轴筒 74。 该第四转动轴筒 74系与该推车 2之框 架结构固接固定。该转向枢轴 62可以该第四转动轴筒 74为轴心做轴向转动。该 转向枢轴 62之另一端连结该二前轮 21。 该第二转向连杆 53头端之槽孔系供该传动杆 42之下端延伸出之杆体的第一 说 明 书 凸出棒体 81穿过其中,该第二转向连杆 53尾端之槽孔系供该横拉杆 6之第二凸 出棒体 82穿过其中。 所以当该传动杆 42转动时, 该第二转向连杆 53会同步转 动并且会带动该横拉杆 6使其产生移动。 该横拉杆 6被带动时可以向左或右偏移, 当该横拉杆 6向左或向右偏移时 会带动该转向节臂 61进而转动该转向枢轴 62。 当该转向枢轴 62转动时, 该二 前轮 21会同时转动, 达到转向目的。 请参考图 6, 本案之操作方式如下所述:

1.将推车 1上之该把手连杆 24上的该扣勾 243勾扣住该脚踏车 1之把手 11。 可该推车 2的把手连杆 24连结于该脚踏车 1之把手 11而将该推车 2联结到该脚 踏车 1的把手 11上。 所以经由此结构使得该脚踏车 1可以带动该推车 2。

2.将该车体连杆 25的至少一个车体勾扣 251勾扣于该脚踏车 1的主车体管 15上, 因此可以将该推车 2经过此一连结方式而固定该脚踏车 1的主车体管 15 上, 达到相互结合连动之功能。 所以使得该脚踏车 1可以带动该推车 2。

3.完成该推车 2与该脚踏车 1之结合后, 即可骑乘该脚踏车 1并同时推动该 推车 2。 本案中, 该脚踏车 1的后轮 14大于前轮 13, 或者是该前轮 13为折迭式者, 可经折迭而仅使得该后轮 14着地;以及该推车 2的二前轮 21之直径大于该二后 轮 22之直径。" 的设计可令结合后该脚踏车 1的前 13轮以及该推车 2的该二后 轮 22悬空, 因此仅仅只有该脚踏车 1的后轮 14以及该推车 2的该二前轮 21着 地, 以在行进时推动整体结构。

4.使用者骑乘该脚踏车 1时可以手握该推车 2之操纵杆的操纵把手 41,藉由 该操纵把手 41的转动来操纵方向, 以达到转向之目的。 综上所述, 本案人性化之体贴设计, 相当符合实际需求。 其具体改进现有 缺失, 相较于习知技术明显具有突破性之进歩优点, 确实具有功效之增进, 且 非易于达成。 本案未曾公开或揭露于国内与国外之文献与市 场上, 巳符合专利 说 明 书 法规定。 上列详细说明系针对本实用新型之一可行实施 例之具体说明, 惟该实施例 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 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为之等 效实施或变更, 均应包含于本案之专利范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