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WINDING OVERLAP STRUCTURE FOR BELT MATERIAL OF DOUBLE-FLAT WALL TUBE AND DOUBLE-FLAT WALL TUBE USING THE SAME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2/034393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winding overlap structure for belt material of a double-flat wall tube and a double-flat wall tube using the same are disclosed. The overlap structure includes a connection portion A that extends from one side wall of the belt material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f the belt material, a connection portion B that is located above the intermediate plastic layer of one side wall of the belt material, a connection portion C that extends from the other side wall of the belt material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f the belt material, and a connection portion D that is located below the intermediate plastic layer of the other side wall of the belt material. The connection portions A and D overlap each other, the internal surface of the connection portion A and the internal surface of the double-flat wall tube are located in the same cylindrical surface, the connection portions C and B overlap each other, and the external surface of the connection portion C and the external surface of the double-flat wall tube are located in the same cylindrical surface; the double-flat wall tube is formed by winding the belt material of the double-flat wall tube with the overlap structure. Thus stress state of the connection surface of the double-flat wall tube is changed into a shear force from a tensile force, thus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connection surface is improved while the structure of winding equipment is simplified.

Inventors:
ZHENG NENGHUAN (CN)
YANG CHUNJIA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1/072294
Publication Date:
March 22, 2012
Filing Date:
March 30, 2011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HUAHA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CN)
ZHENG NENGHUAN (CN)
YANG CHUNJIANG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F16L9/16; F16L9/18
Foreign References:
CN101982690A2011-03-02
US4531551A1985-07-30
CN2926729Y2007-07-25
US6378561B12002-04-30
Attorney, Agent or Firm:
SHENZHEN KINDWALF INTELLECTUAL PROPERTY FIRM (CN)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双平壁管 ^材的缠绕搭接结构,所述双平壁管 材包括内层塑胶壁、外层塑胶 壁、中间塑胶层和加强金属,所述中间塑胶层位于所述内层塑胶壁与外层塑胶壁之间、沿所 述双平壁管带材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将该内、外层塑胶壁连接为- 体,所述加强金属长度 沿所述双平壁管带材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中间塑胶层中或设置在所述中间塑胶层中及所 述内层塑胶壁和或外层塑胶壁中;

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部 A、连接部 B、连接部 C和连接部 D

所述连接部 A由所述双平壁管带材横截面的第一侧侧壁沿该侧壁的横向延伸出,该连 接部 A包括与所述内层塑胶壁的外表面同平面的外表面 A和与该外表面 A相对的内连接表 面 A,所述连接部 B包括外连接表面 B,该外连接表面 B设置在该第一侧的所述中间塑胶层 上方并与所述外层塑胶壁的外表面之间包括连接高差 BI;所述连接部 C由所述双平壁管带 材横截面的第二侧侧壁沿该侧壁的横向延伸出,该连接部 C包括与所述外层塑胶壁的外表 面同平面的外表面 C和与该外表面 C相对的内连接表面 C,所述连接部 D包括外连接表面

D,该外连接表面 D设置在该第二侧的所述中间塑胶层下方并与所述内层塑胶壁的外表面 之间包括连接卨差 D1;所述连接部 Α、连接部 β、连接部 C和连接部 ϋ的长度沿所述双平壁 管带材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接部 Α、连接部 B、连接部 C和连接部 D的宽度满足:在将所述 双平壁管带材缠绕制管时,当所述内连接表面 A与所述外连接表面 D相贴配合搭接连接时, 所述内连接表面 C与所述外连接表面 B相贴配合搭接连接;所述连接高差 BI满足:所述连 接部 C与所述连接部 B相贴配合搭接连接后所述外表面 C与相邻配合的所述外层塑胶壁的 外表面位十同一圆柱面内;所述连接高差 DT满足:所述连接部 A与所述连接部 I)相贴 fid合 ± JX±¾i*i* tS ΰ^.^ 1 ^ϊ^ Α r 巨 « B )Biii¾TAk*ffi i ^一 liSltt S H r .

或所述连接部 A由所述双平壁管带材横截面的第一侧侧壁沿该侧壁的横向延伸出,该 连接部 A包括与所述外层塑胶壁的外表面同平面的外表面 A和与该外表面 A相对的内连接 表面 Λ,所述连接部 Β包括外连接表面 Β,该外连接表面 Β设置在该第一侧的所述中间塑胶 层下方并与所述内层塑胶壁的外表面之间包括连接高差 ΒΙ Ι;所述连接部 C由所述双平壁 管带材横截面的第二侧侧壁沿该侧壁的横向延伸出,该连接部 C包括与所述内层塑胶壁的 外表 ffl同平 ίί的外表 ίί C和与该外表面 C相对的内连接表面 C,所述连接部 D包括外连接表 面 D,该外连接表面 D设置在该第二侧的所述中间塑胶层上方并 所述内层塑胶壁的外表 面之间包括连接 差 Dil;所述连接部 Α、连接部 β、连接部 C和连接部 ϋ的长度沿所述双平 壁管带材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接部 Α、连接部 B、连接部 C和连接部 D的宽度满足:在将所 述双平壁管带材缠绕制管时,当所述内连接表面 Λ与所述外连接表面 D相贴配合搭接连接 时,所述内连接表面 C与所述外连接表面 B相贴配合搭接连接;所述连接高差 ΒΠ满足:所 述连接部 C与所述连接部 B相贴配合搭接连接后所述外表面 C与相邻配合的所述内层塑胶 壁的外表 位于同一圆柱面内;所述连接高差 DI I满足:所述连接部 A与所述连接部 D相贴 配合搭接连接后所述外表面 A与相邻配合的所述外层塑胶壁的外表面位于同一圆柱面内。

2.如权利要求 i所述的双平壁管带材的缠绕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 A与所 述连接部 C沿所述双平壁管带材横截面中心成 180度旋转对称,所述连接部 B与所述连接 部 D沿所述双平壁管带材横截面中心成 180度旋转对称。

3. 一种双平壁管,使用双平壁管带材缠绕制成,所述双平壁管带材包括内层塑胶壁、外 层塑胶壁、中间塑胶层和加强金属,所述中间塑胶层位于所述内层塑胶壁与外层塑胶壁之 间、沿所述双平壁管带材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将该内、外层塑胶壁连接为一体,所述加强金 属长度沿所述双平壁管带材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中间塑胶层中或设置在所述中间塑胶层 中及所述内层塑胶壁和或外层塑胶壁中;

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部 A、连接部 B、连接部 C和连接部 D;

所述连接部 A由所述双平壁管带材横截面的第一侧侧壁沿该侧壁的横向延伸出,该连 接部 A包括与所述内层塑胶壁的外表面同平面的外表面 A和与该外表面 A相对的内连接表 面 A,所述连接部 B包括外连接表面 B,该外连接表面 B设置在该第一侧的所述中间塑胶层 上方并与所述外层塑胶壁的外表面之间包括连接高差 BI;所述连接部 C由所述双平壁管带 材横截面的第二侧侧壁沿该侧壁的横向延伸出,该连接部 C包括与所述外层塑胶壁的外表 面同平面的外表面 C和与该外表面 C相对的内连接表面 C,所述连接部 D包括外连接表面 D,该外连接表面 D设置在该第二侧的所述中间塑胶层下方并与所述内层塑胶壁的外表面 之间包括连接高差 DI;所述连接部 A、连接部 B、连接部 C和连接部 D的长度沿所述双平壁 管带材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接部 A、连接部 B、连接部 C和连接部 D的宽度满足:在将所述 双平壁管带材缠绕制管时,当所述内连接表面 A与所述外连接表面 D相贴配合搭接连接时, 所述内连接表面 C与所述外连接表面 B相贴配合搭接连接;所述连接高差 BI满足:所述连 接部 C与所述连接部 B相贴配合搭接连接后所述外表面 C与相邻配合的所述外层塑胶壁的 外表面位于同一圆柱面内;所述连接高差 DI满足:所述连接部 A与所述连接部 D相贴配合 搭接连接后所述外表面 A与相邻配合的所述内层塑胶壁的外表面位于同一圆柱面内; 或所述连接部 A由所述双平壁管带材横截面的第一侧侧壁沿该侧壁的横向延伸出,该 连接部 A包括与所述外层塑胶壁的外表面同平面的外表面 A和与该外表面 A相对的内连接 表面 A,所述连接部 B包括外连接表面 B,该外连接表面 B设置在该第一侧的所述中间塑胶 层下方并与所述内层塑胶壁的外表面之间包括连接高差 BII;所述连接部 C由所述双平壁 管带材横截面的第二侧侧壁沿该侧壁的横向延伸出,该连接部 C包括与所述内层塑胶壁的 外表面同平面的外表面 C和与该外表面 C相对的内连接表面 C,所述连接部 D包括外连接表 面 D,该外连接表面 D设置在该第二侧的所述中间塑胶层上方并与所述内层塑胶壁的外表 面之间包括连接高差 DII;所述连接部 A、连接部 B、连接部 C和连接部 D的长度沿所述双平 壁管带材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接部 A、连接部 B、连接部 C和连接部 D的宽度满足:在将所 述双平壁管带材缠绕制管时,当所述内连接表面 A与所述外连接表面 D相贴配合搭接连接 时,所述内连接表面 C与所述外连接表面 B相贴配合搭接连接;所述连接高差 BII满足:所 述连接部 C与所述连接部 B相贴配合搭接连接后所述外表面 C与相邻配合的所述内层塑胶 壁的外表面位于同一圆柱面内;所述连接高差 DII满足:所述连接部 A与所述连接部 D相贴 配合搭接连接后所述外表面 A与相邻配合的所述外层塑胶壁的外表面位于同一圆柱面内。

4.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双平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 A与所述连接部 C沿所述双 平壁管带材横截面中心成 180度旋转对称,所述连接部 B与所述连接部 D沿所述双平壁管 带材横截面中心成 180度旋转对称。

Description:
双平壁管带材的缠绕搭接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 双平壁管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管道的管材缠绕搭接结构 ,还涉及使用该结构的管道,更具 体地说,涉及一种双平壁管带材的缠绕搭接结 构及使用该结构的双平壁管。 背景技术

[0002] 在地下管网工程中,塑料缠绕结构壁管材己被 广泛使用。 由于采用纯塑料制造的 管道环刚度较低,难以达到交通要道承重荷载 所需的高环刚度要求,因此需要加大管壁厚 度,使得制造管道的材料用量大大增加,成本 增高。

[0003] 为了实现提高管道环刚度并降低管道生产成本 的目的,出现了采用双平壁塑钢加 强结构的缠绕管。 如图 1所示,专利号为 200920110819. 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钢塑复 合缠绕管",在横截面呈矩形的型材 2中设置加强钢带 3,将型材 2螺旋缠绕成管道 1。得到 环刚度较高的管材,满足地下管道承载重荷所 要求的环刚度要求。

[0004] 上述双平壁管在采用型材 2螺旋缠绕制造缠绕管道 1时,相邻的型材之间采用表 面相互贴合粘接的结构实现型材缠绕时侧面结 构的连接。上述现有双平壁管带材的侧部连 接结构存在如下缺陷:

[0005] 1、由于带材侧部连接面为缠绕管的径向平面 连接表面须在高温及受压状态下才 能实现连接,因而缠绕设备需要设置对缠绕状 态中的带材施加轴向压力的结构部件,使得 缠绕设备结构复杂;

[0006] 2、由于带材侧部连接面为缠绕管的径向平面 在缠绕管承受径向压力或弯矩时, 连接面承载能力较弱,连接面容易产生裂缝, 导致缠绕管泄露。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提供一种 双平壁管带材的缠绕搭接结构,克 服 Ή 目' W'M 币 1 J '目' B'」 TO WiK ¾ tt tW 5 羽、 食 ¾ w ^ 缺陷。

[0008]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在于,提供一种 双平壁管,克服现有双平壁管带材 缠绕制管时侧部连接结构存在的承载能力较弱 、缠绕设备结构复杂等缺陷。

[0009]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之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是:构造一种双平壁管带材的缠 绕搭接结构,所述双平壁管带材包括内层塑胶 壁、外层塑胶壁、中间塑胶层和加强金属,所 述中间塑胶层位于所述内层塑胶壁与外层塑胶 壁之间、沿所述双平壁管带材长度方向间隔 设置并将该内、外层塑胶壁连接为一体,所述 加强金属长度沿所述双平壁管带材长度方向 设置在所述中间塑胶层中或设置在所述中间塑 胶层中及所述内层塑胶壁和或外层塑胶壁 中;

[0010] 其特征在十,包括连接部 A、连接部 B、连接部 C和连接部 D;

[001 1 ] 所述连接部 A由所述双平壁管带材横截面的第一侧侧壁沿 侧壁的横向延伸出, 该连接部 A包括与所述内层塑胶壁的外表面同平面的外 面 A和与该外表面 A相对的内连 接表面 A,所述连接部 B包括外连接表面 B,该外连接表面 B设置在该第一侧的所述中间塑 胶层上方并与所述外层塑胶壁的外表面之间包 括连接高差 BT;所述连接部 C由所述双平壁 管带材横截面的第二侧侧壁沿该侧壁的横向延 伸出,该连接部 C包括与所述外层塑胶壁的 外表 m同平 m的外表面 c和与该外表 c相对的内连接表面 c所述连接部 D包括外连接表 面 D,该外连接表面 D设置在该第二侧的所述中间塑胶层下方并与 述内层塑胶壁的外表 面之间包括连接高差 DI;所述连接部 Λ、连接部 B、连接部 C和连接部 D的长度沿所述双平壁 管带材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接部 A、连接部 B、连接部 C和连接部 D的宽度满足:在将所述 双平壁管带材缠绕制管时,当所述内连接表面 A与所述外连接表面 D相贴配合搭接连接时, 所述内连接表面 C 所述外连接表面 B相贴配合搭接连接;所述连接高差 BI满足:所述连 接部 C与所述连接部 B相贴配合搭接连接后所述外表面 C与相邻配合的所述外层塑胶壁的 外表面位于同一圆柱面内;所述连接高差 DI满足:所述连接部 A与所述连接部 D相贴配合 搭接连接后所述外表面 A与相邻配合的所述内层塑胶壁的外表面位于 一圆柱面内; [0012] 或所述连接部 A由所述双平壁管带材横截面的第一侧侧壁沿 侧壁的横向延伸 出,该连接部 A包括与所述外层塑胶壁的外表面同平面的外 面 A和与该外表面 A相对的 内连接表面 A,所述连接部 B包括外连接表面 B,该外连接表面 B设置在该第一侧的所述中 间塑胶层下方并与所述内层塑胶壁的外表面之 间包括连接高差 ΒΠ;所述连接部 C由所述 双平壁管带材横截面的第二侧侧壁沿该侧壁的 横向延伸出,该连接部 C包括与所述内层塑 胶壁的外表面同平面的外表面 C和与该外表面 C相对的内连接表面 (;,所述连接部 D包括外 连接表面 D,该外连接表面 D设置在该第二侧的所述中间塑胶层上方并与 述内层塑胶壁

^ *而

述双 Τ·壁管带材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接部 Α、连接部 B、连接部 C和连接部 D的宽度满足: 在将所述双平壁管带材缠绕制管时,当所述内 连接表面 A与所述外连接表面 D相贴配合搭 接连接时,所述内连接表面 C与所述外连接表面 B相贴配合搭接连接;所述连接高差 BI I满 足:所述连接部 C与所述连接部 B相贴配合搭接连接后所述外表面 C与相邻配合的所述内 层塑胶壁的外表面位于同一圆柱面内;所述连 接高差 DTT满足:所述连接部 与所述连接 部 D相贴配合搭接连接后所述外表面 A与相邻配合的所述外层塑胶壁的外表面位于 一圆 柱 内。

[0013] 在本发明的双平壁管带材的缠绕搭接结构中, 所述连接部 A与所述连接部 C沿所 述双平壁管带材横截面中心成 180度旋转对称,所述连接部 B与所述连接部 D沿所述双平 壁管带材横截面中心成 ISO度旋转对称。

[0014]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之二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是:构造 -种双平壁管,使用双平 壁管带材缠绕制成,所述双平壁管带材包括内 层塑胶壁、外层塑胶壁、中间塑胶层和加强金 属,所述中间塑胶层位于所述内层塑胶壁与外 层塑胶壁之间、沿所述双平壁管带材长度方 向间隔设置并将该内、外层塑胶壁连接为一体 ,所述加强金属长度沿所述双平壁管带材长 度方向设置在所述中间塑胶层中或设置在所述 中间塑胶层中及所述内层塑胶壁和或外层 塑胶壁中;

[0015] 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部 A、连接部 B、连接部 C和连接部 D;

[0016] 所述连接部 A由所述双下壁管带材横截面的第一侧侧壁沿 侧壁的横向延伸出, 该连接部 A包括与所述内层塑胶壁的外表面同平面的外 面 A和与该外表面 A相对的内连 接表面 Λ,所述连接部 Β包括外连接表面 Β,该外连接表面 Β设置在该第一侧的所述中间塑 胶层上方并与所述外层塑胶壁的外表面之间包 括连接高差 ΒΙ;所述连接部 C由所述双平壁 管带材横截面的第二侧侧壁沿该侧壁的横向延 伸出,该连接部 C包括与所述外层塑胶壁的 外表面同平面的外表面 C和与该外表面 C相对的内连接表面 C,所述连接部 D包括外连接表 面 D,该外连接表面 D设置在该第一.侧的所述屮间塑胶层下方并与 述内层塑胶壁的外表 而之间包括连接高差 DI;所述连接部 A、连接部 B、连接部 C和连接部 D的长度沿所述双平壁 管带材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接部 A、连接部 B、连接部 C和连接部 D的宽度满足:在将所述 双平壁管带材缠绕制管吋,当所述内连接表面 A与所述外连接表面 D相贴配合搭接连接吋, 所述内连接表面 C与所述外连接表面 B相贴配合搭接连接;所述连接高差 BI满足:所述连 接部 C与所述连接部 B相贴配合搭接连接后所述外表面 C与相邻配合的所述外层塑胶壁的 外表面位于同一圆柱面内;所述连接高差 DI满足:所述连接部 A与所述连接部 D相贴配合 搭接连接后所述外表面 A 相邻配合的所述内层塑胶壁的外表面位于同一 圆柱面内; [0017] 或所述连接部 A由所述双平壁管带材横截面的第一侧侧壁沿 侧壁的横向延伸 出,该连接部 A包括与所述外层塑胶壁的外表面同平面的外 面 A和与该外表面 A相对的 内连接表而 A,所述连接部 B包括外连接表面 B,该外连接表而 B设置在该第一侧的所述中 间塑胶层下方并与所述内层塑胶 ¾的外表面之间包括连接高差 BII;所述连接部 C由所述 双平壁管带材横截面的第二侧侧壁沿该侧壁的 横向延仲出,该连接部 C包括与所述内层塑 胶壁的外表面同平面的外表面 C和与该外表面 C相对的内连接表面 C,所述连接部 D包括外 连接表面 D,该外连接表面 D设置在该第二侧的所述巾间塑胶层上方并与 述内层塑胶壁 的外表面之间包括连接高差 DII;所述连接部 A、连接部 B、连接部 C和连接部 D的长度沿所 述双平壁管带材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接部 A、连接部 B、连接部 C和连接部 D的宽度满足: 在将所述双平壁管带材缠绕制管吋,当所述内 连接表面 A与所述外连接表面 D相贴配合搭 接连接时,所述内连接表面 C与所述外连接表面 B相贴配合搭接连接;所述连接高差 BII满 足:所述连接部 C与所述连接部 B相贴配合搭接连接后所述外表而 C与相邻配合的所述内 层塑胶壁的外表面位于同一圆柱面内;所述连 接高差 DII满足:所述连接部 A与所述连接 部 D相贴配合搭接连接后所述外表面 A与相邻配合的所述外层塑胶壁的外表面位于 一圆 柱面内。

[0018] 在本发明的双平壁管巾,所述连接部 A与所述连接部 C沿所述双平壁管带材横截 面中心成 180度旋转对称,所述连接部 B与所述连接部 D沿所述双平壁管带材横截面中心 成 180度旋转对称。

[0019] 实施木发明的双平壁管带材的缠绕搭接结构及 使用该结构的双平壁管,与现有技 术比较,其有益效果是:

[0020] 1 . 将双平壁管带材的搭接结构 ώ径向平面连接改变为轴向平面连接,使管道 承 受径向载荷或弯曲载荷时连接面的受力状态由 受拉变为受剪,提高了连接面的承载能力;

[0021 ] 2. 在缠绕制管时连接面只要求缠绕设备提供径向 压力、不要求提供轴向压力,从 而简化了缠绕设备结构。 附图说明

[0022]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 明,附图中: [0023] 图 1是一种现有双平壁管带材的侧部连接结构的 截面示意图。

[0024] 图 2是本发明双平壁管带材的缠绕搭接结构一种 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

[0025] 图 3是本发明双平壁管带材的缠绕搭接结构另一 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

[0026] 图 4是本发明双平壁管带材的缠绕搭接结构一种 施例的搭接状态横截面示意 图。

[0027] 图 5是图 4中 I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如图 2所示,本发明的双平壁管带材的缠绕搭接结 如下:

[0029] 双甲壁管带材 10包括内层塑胶壁 12、外层塑胶壁 11、中间塑胶层 13和加强金属 14。 本实施例加强金属 14采用金属带(如钢带等),在其他实施例中 加强金属 14可以采 用条状金属,如钢丝、钢丝绳等。

[0030] 中间塑胶层 13位于内层塑胶壁 12与外层塑胶壁 11之间、沿双平壁管带材 10的 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将该内、外层塑胶壁 12、11连接为一体,加强金属 14的长度沿双平壁 管带材 10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巾间塑胶层 13巾或设置在巾间塑胶层 13巾以及内层塑胶壁 12和外层塑胶壁 11中或设置在中间塑胶层 13中以及内层塑胶壁 12或外层塑胶壁 11中。

[0031 ] 在本发明的双平壁管带材搭接结构中,双平壁 管带材的加强金属的加强结构不限 于本说明书附图示出的加强结构。

[0032] 如图 2所示,在双平壁管带材 10的横截面左侧侧壁,沿该侧壁的横向延伸出 接 部 15,连接部 15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外表面与双平壁管带 10的内层塑胶壁 12的外表 面位于同一平面,与外表面相对的内表面为连 接部 1 5与连接部 18搭接连接的内连接表面。

[0033] 连接部 16包括外表面,该外表面为连接部 16与连接部 17搭接连接的外连接表 面,该外连接表面设置在该横截面左侧侧壁的 中间塑胶层 13上方并与外层塑胶壁 11的外 表面之间设置第一连接高差。

[0034] 在双平壁管带材 10的横截面右侧侧壁,沿该侧壁的横向延伸出 接部 17,连接部 17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外表面与双平壁管带 10的外层塑胶壁 11的外表面位于同一平 面,与外表面相对的内表面为连接部 17与连接部 16搭接连接的内连接表面。

[0035] 连接部 18包括外表面,该外表面为连接部 18与连接部 15搭接连接的外连接表 面,该外连接表面设置在该横截面右侧侧壁的 中间塑胶层 13下方并与内层塑胶壁 12的外 表面之间设置第二连接高差。

[0036] 连接部 15、16、17、18的长度沿双平壁管带材 10的长度方向延伸。

[0037] 连接部 15、 16、 17、 18的宽度满足:在将双平壁管带材 10缠绕制管时,当连接部 15 的内连接表面与连接部 18的外连接表面相贴配合搭接连接时,连接部 17的内连接表面与 连接部 16的外连接表面相贴配合搭接连接,如图 '1、图 5所示。

[0038] 第一连接高差满足:连接部 17与连接部 16相贴配合搭接连接后,连接部 17的外 表面与相邻配合的外层塑胶壁 U的外表面位于同一圆柱面内 (该圆柱面为管道的外壁圆 柱而)。

[0039] 第二连接高差满足:连接部 15与连接部 18相贴配合搭接连接后,连接部 15的外 表面与相邻配合的内层塑胶壁 12的外表面位于同一圆柱面内 (该圆柱面为管道的内壁圆 柱面)。

[0040] 上述实施例的双平壁管带材 10在缠绕制管时采用左螺旋方向旋转制管。

[0041 ] 如图 3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与双平壁管带 10相对称,将连接部 15、连接 部 18设置在外层塑胶壁 11一侧,将连接部 16、连接部 17设置在内层塑胶壁 12—侧,形成 双平壁管带材 20,也能够实现本发明目的。双平壁管带材 20在缠绕制管时采用右螺旋方向 旋转制管。 双平壁管带材 20的结构变化与双平壁管带材 10相同。

[0042] 为了简化结构、便于制造,上述双平壁管带材 10、双平壁管带材 20可以采用如下 对称结构:连接部 15与连接部 17沿双平壁管带材横截面中心成 180度旋转对称,连接部 16 与连接部 18沿双平壁管带材横截面中心成 180度旋转对称。

[0043] 本发明的双平壁管采用带有上述本发明的双平 壁管带材的缠绕搭接结构的双平 壁管带材缠绕制成,在此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