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WIRELESS POWER SUPPLY WALL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2/083522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wireless power supply wall comprises a body (110), a first power supply module (120) and a first power supply interface (130). The body (110) is an insulating plate. The first power supply module (120) and the first power supply interface (130) are all arranged in the body (110). The first power supply module (120)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power supply interface (130). The first power supply module (120) comprises a first wireless power supply coil (121) and is adapt to supply power to an electrical appliance with a first power by wireless. The wireless power supply wall is movable, aesthetic, and prevents the breakage of the wall of the room. It is convenient for installing, detaching and repairing the power supply module.

Inventors:
LI DAN (CN)
BAI BING (CN)
ZHAO YI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0/080043
Publication Date:
June 28, 2012
Filing Date:
December 21, 2010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HAIER GROUP CO LTD (CN)
R & D CT OF HAIER GROUP (CN)
LI DAN (CN)
BAI BING (CN)
ZHAO YING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H02J17/00
Domestic Patent References:
WO2009047768A22009-04-16
WO2009147664A12009-12-10
WO2008109691A22008-09-12
Foreign References:
CN1710776A2005-12-21
US20100290215A12010-11-18
CN1776992A2006-05-24
Attorney, Agent or Firm:
CO-HORIZ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CN)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一种无线供电墙, 其包括:

一本体, 其为一绝缘板状体; 一第一供电模块, 该第一供电模块设置于该本体上, 该第一供电模块包 括一第一无线供电线圈, 适于为具有第一功率的电子装置无线供电;

一第一电源接口, 设于本体上, 该第一电源接口连接该第一供电模块。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无线供电墙, 其特征在于, 该本体包括第一表 面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 第一表面作为本体的正面, 该第一供电模 块设于该本体的第二表面上。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无线供电墙, 其特征在于, 该本体为具有容置 空间的绝缘板状体, 其包括底板及从底板周缘垂直延伸而成的侧壁, 底板与 侧壁围设形成一个容置空间, 该第一供电模块设于底板上并容置于容置空间 内。

4、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无线供电墙, 其特征在于, 该无线供电墙进一 步包括一第二供电模块, 该第二供电模块包括一第二无线供电线圈, 适于为 具有第二功率的电子装置无线供电,该第一功率与第二功率大小相同或不同。

5、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无线供电墙, 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无线供电线 圈与该第二无线供电线圈的放置方向不同, 该本体包括第一表面及与第一表 面相对的第二表面, 该第一表面上设有一个承载板, 该承载板与本体的第一 表面具有一定的夹角, 该第二供电模块设置于该承载板, 该第一供电模块设 于与本体的第二表面上。

6、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无线供电墙, 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无线供电线 圈与该第二无线供电线圈的放置方向不同, 该本体包括底板及从底板周缘垂 直延伸而成的侧壁, 底板与侧壁围设形成一个容置空间, 该第一供电模块设 于底板上并容置于容置空间内; 底板背向容置空间的表面上设有有一个承载 板, 该承载板与底板具有一定的夹角, 该第二供电模块设置于该承载板。

7、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无线供电墙, 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无线供电线 圈与该第二无线供电线圈的放置方向相同, 该本体为绝缘板状体, 其包括第 一表面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 该第一供电模块及该第二供电模块并 排设于与本体的第二表面上。

8、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无线供电墙, 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无线供电线 圈与该第二无线供电线圈的放置方向相同, 该本体为中空的绝缘板状体, 其 包括底板及从底板周缘垂直延伸而成的侧壁, 底板与侧壁围设形成一个容置 空间, 该第一供电模块和该第二供电模块并排设于底板上并容置于容置空间 内。

9、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无线供电墙, 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供电模块及 第一电源接口均为多个; 该无线供电墙进一步包括一个切换装置, 该切换装 置设在本体上并连接至该多个电源接口, 用于控制和切换该多个供电模块的 工作状态。

Description:
无线供电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无线供电装置, 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无线供电墙。 背景技术

由于电子科技的进步, 使得家中的家电产品越来越多, 一般家电产品可 分为充电式以及非充电式的, 充电式家电产品每使用一段时间, 就必须接上 充电器进行充电, 充电器的电源插头与外部电源作电性连接, 非充电式家电 产品则直接将电源插头与外部电源作电性连接 。 以非充电式家电产品而言, 其摆设位置必须邻近于外部电源, 否则使用者就得使用延长线来连接非充电 式家电产品与外部电源。 如此的连接, 将让使用者得顾虑到延长线的配置以 及安全问题。

随之, 无线供电的构想应运而生。 目前, 一种利用磁耦合共振来进行电 力传输的无线供电技术被提出, 其利用非辐射性磁耦合, 也即两个相同频率 的谐振物体产生很强的相互耦合, 釆用单层线圈共同组成谐振回路, 不会发 射电磁波, 减少能量浪费。 当使用缠绕了 5圈粗铜线作为天线的线圈, 在进 行 2米传输时效率约为 40%, 距离为 1米时效率可高达约 90%, 其将是一种 应用非常广泛的无线供电技术。

因此, 将此种无线供电技术应用于各种电子装置, 例如电视机等家用电 子装置, 将会给使用者提供非常大的便利性, 而且能到高效电力供给以及低 电磁干扰等目的。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无线供电方式将有效解决房间布线 繁乱、 家电位置固定、 居室墙面被插座破坏等问题, 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 的便利。 与此同时, 无线供电还能大量节省布线所用的铜、 塑料、 橡胶等材 料, 节约资源, 减少污染, 低碳环保。

一般地, 无线供电系统包括无线电力发射端及无线电力 接收端。 无线电 力发射端连接至市电电源, 且包括一个无线供电线圈。 无线电力接收端设置 于电视机等被供电的电子装置中,且无线电力 接收端包括一个无线接收线圈。 在无线供电系统正常供电时, 一般需要无线供电线圈和无线接收线圈的位置 关系一定, 如相互平行。

然而, 现如今, 上述无线供电系统在电视等电子装置中的应用 还存在一 系列问题有待解决, 比如, 在安装时, 无线电力发射端通常需要固定在房屋 的墙体上或嵌入房屋的墙体内, 这样一来, 导致无线供电模块的安装及移动 较为麻烦。 。 此外, 无线电力发射端通常具有一定的供电功率, 因此只能为 某一特定功率的电子装置供电, 功能较为单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供电墙, 其安装、 移动方便, 且可为多种电子装置 供电。

为达上述优点, 本发明提出一种无线供电墙, 其包括本体、 一第一供电 模块及一第一电源接口, 其中, 本体为一绝缘板状体; 第一供电模块及第一 电源接口均设置于本体上; 且第一电源接口连接第一供电模块, 第一供电模 块包括第一无线供电线圈, 适于为具有第一功率的电子装置供电。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 前述的本体包括第一表面及与第一表面相对 的第二表面, 第一表面作为本体的正面, 第一供电模块设于与本体的第二表 面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 前述的本体为具有容置空间的绝缘板状体, 其包括底板及从底板周缘垂直延伸而成的侧壁 , 底板与侧壁围设形成一个容 置空间, 该至少一供电模块设于底板上并容置于容置空 间内。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 前述的无线供电墙进一步包括一第二供电模 块, 该第二供电模块包括一第二无线供电线圈, 适于为具有第二功率的电子 装置无线供电, 该第一功率与第二功率大小相同或不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 前述的第一无线供电线圈与该第二无线供电 线圈的放置方向不同, 该本体包括第一表面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 表面, 该第一表面上设有一个承载板,该承载板与本 体的第一表面具有一定的夹角, 该第二供电模块设置于该承载板,该第一供电 模块设于与本体的第二表面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 前述的前述的第一无线供电线圈与该第二无 线供电线圈的放置方向不同, 该本体包括底板及从底板周缘垂直延伸而成的 侧壁, 底板与侧壁围设形成一个容置空间, 该第一供电模块设于底板上并容 置于容置空间内; 底板背向容置空间的表面上设有有一个承载板 , 该承载板 与底板具有一定的夹角, 该第二供电模块设置于该承载板。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 前述的第一无线供电线圈与该第二无线供电 线圈的放置方向相同, 该本体为绝缘板状体, 其包括第一表面及与第一表面 相对的第二表面, 该第一供电模块及该第二供电模块并排设于与 本体的第二 表面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 前述的第一无线供电线圈与该第二无线供电 线圈的放置方向相同, 该本体为中空的绝缘板状体, 其包括底板及从底板周 缘垂直延伸而成的侧壁, 底板与侧壁围设形成一个容置空间, 该第一供电模 块和该第二供电模块并排设于底板上并容置于 容置空间内。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 前述的第一供电模块及第一电源接口均为多 个; 该无线供电墙进一步包括一个切换装置, 该切换装置设在本体上并连接 至该多个电源接口, 用于控制和切换该多个供电模块的工作状态。

本发明将无线供电模块固定于无线供电墙的本 体上, 且无线供电墙可作 为电视背景墙, 在美观的同时, 由于无线供电墙可以移动, 因而无线供电模 块的安装和移动均比较方便。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 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 术手段, 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 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 目的、 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 以下特举实施例, 并配合附图, 详细说 明如下。 附图概述

图 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无线供电墙 立体示意图。

图 2为图 1所示的无线供电墙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 3为根据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无线供电墙 立体示意图。

图 4为根据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无线供电墙 立体示意图。 图 5为图 4所示的无线供电墙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 6为根据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无线供电墙 立体示意图。

图 7为根据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无线供电墙 立体示意图。

图 8为根据本发明第六较佳实施例的无线供电墙 立体示意图。

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 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立体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 方式、 结构、 特征及功效, 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照图 1及图 2, 图 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无线供电墙 立体示意图, 图 2为图 1所示的无线供电墙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在第一 较佳实施例中, 无线供电墙 100包括本体 110、 第一无线供电模块 120、 及电 源接口 130。 本体 110为绝缘板状体, 作为可移动的电视背景墙, 在使用状 态时直立 (例如竖立和横放) 于地面, 也可放置在电视拒底部或表面。 本体 110包括第一表面 111及与第一表面 111相对的第二表面 112。 第一表面 111 即为本体 110的正面, 其上设有装饰图案 113 , 装饰图案 113可由带有花色 的线条或图形组成, 以对电视背景墙起到装饰作用。 第一无线供电模块 120 设于与本体 110的第二表面 112上, 第一无线供电模块 120包括一无线供电 线圈 121。 第一无线供电模块 120作为一无线供电发射端, 用于为适合功率 的电子装置无线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无线供电模块 120例如为电视机 无线供电。 电源接口 130可设在本体非正面的任何位置, 如本体 110的第二 表面 112上, 也可设在本体 110的侧面上。 第一无线供电模块 120通过电源 接口 130与市电电源连接, 以获取工作电压。

在供电状态下, 无线电力接收端设置于例如是电视机的被供电 的电子装 置中, 且无线电力接收端包括一个无线接收线圈。 在无线供电系统正常供电 时, 一般需要无线供电线圈 121和被充电电子装置 (例如是电视机) 内部的 无线电力接收端的无线接收线圈保持一定的位 置关系, 如无线电力发射端与 无线电力接收端需谐振式无线供电时, 需要无线供电线圈 121与无线接收线 圈相互平行, 方可达到谐振状态。 即在本实施例中, 无线供电墙 100放置于 电视机后面作为电视背景墙, 同时, 无线供电线圈 121与电视机内的无线接 收线圈相互平行。

请参阅图 3 , 图 3为根据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无线供电墙 立体示 意图。 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无线供电墙另一角度 的立体示意图与图 1相 同。 在第二较佳实施例中, 无线供电墙 200 包括本体 210、 第一无线供电模 块 220、 及电源接口 230。 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 本体 210 为具有容置空间的绝缘板状体, 作为可移动的电视背景墙, 在使用状态 时直立 (例如竖立和横放) 于地面。 本体 210包括底板 211及从底板 211周 缘垂直延伸而成的侧壁 212,底板 211与侧壁 212围设形成一个容置空间 213。 第一无线供电模块 220设于底板 211上并容置于容置空间 213内。 第一无线 供电模块 220包括一无线供电线圈 221。 第一无线供电模块 220作为一无线 供电发射端, 用于为适合功率的电子装置无线供电。 电源接口 230可设在本 体 210非正面的任何位置, 如设在底板 211上并容置在容置空间 213内, 也 可设在本体 210的侧壁 212上。 第一无线供电模块 220通过电源接口 230与 市电电源连接, 以获取工作电压。

请参照图 4及图 5 , 图 4为根据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无线供电墙 立体示意图, 图 5为图 4所示的无线供电墙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在第三 较佳实施例中, 无线供电墙 300包括本体 310、 第一无线供电模块 320、 第一 电源接口 330、 一第二无线供电模块 340及一第二电源接口 350。 本体 310为 绝缘板状体, 作为可移动的电视背景墙, 在使用状态时直立 (例如竖立和横 放) 于地面。 本体 310包括第一表面 311及与第一表面 311相对的第二表面 312。 第一表面 311即为本体 310的正面, 其上设有装饰图案 313 , 装饰图案 313可由带有花色的线条或图形组成, 以对电视背景墙起到装饰作用。

第一无线供电模块 320设于与本体 310的第二表面 312上, 第一无线供 电模块 320包括一个无线供电线圈 321。 第一无线供电模块 320作为一无线 供电发射端, 用于为适合第一功率的电子装置 (例如电视)无线供电。 第一 电源接口 330可设在本体 310非正面的任何位置,如本体 310的第二表面 312 上, 也可设在本体 310的侧面上。 第一无线供电模块 320通过第一电源接口 330与市电电源连接, 以获取工作电压。

本体 310的第一表面 311上还设有一个承载板 313。 该承载板 313设置 于本体 310的第一表面 311 ,且该承载板 313与本体 310的第一表面 311垂直, 也可呈其他角度的夹角。 该承载板 313为绝缘板状体, 该第二无线供电模块 340对应固定设置于该个承载板的下侧面。 该承载板 313还为具有容置空间 的绝缘板状体, 该第二无线供电模块 340设置于该承载板的容置空间部分, 作为无线供电发射端, 用于为适用于第二功率的电子装置 (本实施例中, 例 如是手机)无线供电。 该第二无线供电模块 340 包括一无线供电线圈 341。 该第二电源接口 350可设在本体 310非正面的任何位置, 如本体 310的第二 表面 312上, 也可设在本体 310的侧面上。 该第二无线供电模块 340通过一 个第二电源接口 350与市电电源连接, 以获取工作电压。 在本实施例中, 可 以将无线供电墙 300放置于电视机后面作为电视背景墙, 此时, 无线供电线 圈 221与电视机内的无线接收线圈相互平行, 以实现对电视机的供电。 同时, 还可将手机平放在承载板 313上, 无线供电线圈 341与手机内的无线接收线 圈相互平行, 以实现对手机的供电。 如此一来, 本实施例的无线供电墙 300 可以实现多功能供电的效果。

本实施例对应的图 4和图 5中, 仅以一个 载板 313及设置于其上的一 个第二无线供电模块 340为例进行说明, 但承载板及其对应的无线供电模块 的数量不限制本发明。 例如也可以是二个承载板, 每个承载板上均设置一无 线供电模块, 用于为适用于不同功率的电子装置无线供电, 例如是为手机、 相机、 剃须刀等电子装置进行无线供电。

由图 4及图 5可见, 第一无线供电模块 320的无线供电线圈 321与第二 无线供电模块 340的无线供电线圈 341摆放的方向不同, 也即, 第一无线供 电模块 320的无线供电线圈 321与第二无线供电模块 340的无线供电线圈 341 的耦合方向不同, 因此, 可分别为内部接收线圈摆放方向不同的电子装 置供 电, 使用第二无线供电模块 340供电的电子装置 (例如手机)可以放置在承 载板 313上。 可以理解, 该第一功率与第二功率可以相同, 也可以不同。

无线供电墙 300还可包括一个切换装置 360, 该切换装置 360设于无线 供电墙 310的第二表面 312上, 还可设在本体 310非正面的任何位置, 如本 体 310的第二表面 312上, 也可设在本体 310的侧面上, 并连接至第一电源 接口 330及第二电源接口 350, 用于控制和切换第一无线供电模块 320与第 二无线供电模块 340的工作状态。

请参阅图 6, 图 6为根据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无线供电墙 立体示 意图。 图 4所示的无线供电墙示意图也适用于本实施例 无线供电墙的另一 角度。 无线供电墙 400包括本体 410、 第一无线供电模块 420、 第一电源接口 430、 第二无线供电模块 340、 第二电源接口 450及一个切换装置 460。 第一 无线供电模块 420作为一无线供电发射端, 用于为适合第一功率的电子装置 (例如电视机)无线供电。 第二无线供电模块 340作为一无线供电发射端, 用于为适合第二功率的电子装置 (例如手机)无线供电。 与第三较佳实施例 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 本体 410为具有容置空间的绝缘板状体, 作为可 移动的电视背景墙, 在使用状态时直立 (例如竖立和横放) 于地面, 也可放 置在电视拒底部或表面。 本体 410包括底板 411及从底板 411周缘垂直延伸 而成的侧壁 412, 底板 411与侧壁 412围设形成一个容置空间 413。 第一无线 供电模块 420设于底板 411上并容置于容置空间 413内。 关于第二供电模块 340的设置, 可参照图 4及第三实施例的相关内容。 本实施例中的底板 411 可与第三实施例中的本体 310的结构相同, 则底板 111背向容置空间的一表 面上设有与第三实施例相同的一承载板 313 , 第二供电模块 340设置设于该 承载板 313。

本实施例仅以一个承载板 313 及设置于其上的一个第二无线供电模块

340 为例进行说明, 但承载板及其对应的无线供电模块的数量和方 向不限制 本发明。 例如也可以是二个或多个以相同或不同方向设 置的承载板, 每个承 载板上均设置一无线供电模块,用于为适用于 不同功率的电子装置无线供电。

第一电源接口 430及第二电源接口 450可设在本体 410非正面的任何位 置, 如设在底板 411上并容置在容置空间 413内, 也可设在本体 410的侧壁 412上。

无线供电墙 400还可包括一个切换装置 460, 该切换装置 460可设在本 体 410非正面的任何位置, 如设在底板 411上并容置在容置空间 413内, 也 可设在本体 410的侧壁 412上, 并连接至第一电源接口 430及第二电源接口 450,用于控制和切换第一无线供电模块 420与第二无线供电模块 440的工作 状态。

请参阅图 7 , 图 7为根据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无线供电墙 立体示 意图。 无线供电墙 500包括本体 510、 第一无线供电模块 520、 第一电源接口 530、 第二无线供电模块 540、 第二电源接口 550及一个切换装置 560。 第一 无线供电模块 520作为一无线供电发射端, 用于为适合第一功率的电子装置 (例如电视)无线供电。 第二无线供电模块 540作为另一无线供电发射端, 用于为适合第二功率的电子装置 (例如手机)无线供电。 本实施例中, 本体 510 为绝缘板状体, 作为可移动的电视背景墙, 在使用状态时直立 (例如竖 立和横放)于地面。本体 510包括第一表面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 512。 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 第一无线供电模块 520、 第二 无线供电模块 540并排设于与本体 510的第二表面 512上, 第一无线供电模 块 520 包括一无线供电线圈 521 , 作为无线供电发射端, 用于为适合第一功 率的电子装置 (例如电视)无线供电。 第二无线供电模块 540包括一无线供 电线圈 541 , 用于为适合第二功率的电子装置 (例如手机)无线供电。 第一 电源接口 530和第二电源接口 550可设在本体 510非正面的任何位置, 如本 体 510的第二表面 512上, 也可设在本体 510的侧面上。

这样一来, 第一无线供电模块 520的无线供电线圈 521与第二无线供电 模块 540的无线供电线圈 541的摆设方向相同,也即,第一无线供电模块 520 的无线供电线圈 521与第二无线供电模块 540的无线供电线圈 541的放置方 向相同, 因此, 可分别为内部接收线圈摆放方向相同的电子装 置供电。 同时, 该第一功率与第二功率可以相同, 也可以不同。

无线供电墙 500还可包括一个切换装置 560, 该切换装置 560设于无线 供电墙 510的第二表面 512上, 并连接至第一电源接口 530及第二电源接口 550,用于控制和切换第一无线供电模块 520与第二无线供电模块 540的工作 状态。

请参阅图 8, 图 8为根据本发明第六较佳实施例的无线供电墙 立体示 意图。 无线供电墙 600包括本体 610、 第一无线供电模块 620、 第一电源接口 630、 第二无线供电模块 640、 第二电源接口 650及一个切换装置 660。 第一 无线供电模块 620 包括一无线供电线圈 621 , 作为一无线供电发射端, 用于 为适合第一功率的电子装置 (例如电视)无线供电。 第二无线供电模块 640 包括一无线供电线圈 641 , 用于为适合第二功率的电子装置 (例如手机)无 线供电。 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 本体 610为中空的绝 缘板状体, 作为可移动的电视背景墙, 在使用状态时直立(例如竖立和横放) 于地面。 本体 610包括底板 611及从底板 611周缘垂直延伸而成的侧壁 612, 底板 611与侧壁 612围设形成一个容置空间 613。第一无线供电模块 620和至 第二无线供电模块 640并排设于底板 611上并容置于容置空间 613内。 这样 一来, 第一无线供电模块 620的无线供电线圈 621与第二无线供电模块 640 的无线供电线圈 641摆放的方向相同, 也即, 第一无线供电模块 620的无线 供电线圈 621与第二无线供电模块 640的无线供电线圈 641的摆放方向也相 同, 因此, 可分别为内部接收线圈摆放方向相同的电子装 置供电。 同时, 该 第一功率与第二功率可以相同, 也可以不同。

第一电源接口 630及第二电源接口 650可设在本体 610非正面的任何位 置, 如设在底板 611上并容置在容置空间 613内, 也可设在本体 610的侧壁 612上。

无线供电墙 600还可包括一个切换装置 660, 该切换装置 660可设在本 体 610非正面的任何位置, 如设在底板 611上并容置在容置空间 613内, 也 可设在本体 610的侧壁 612上, 并连接至第一电源接口 630及第二电源接口 650,用于控制和切换第一无线供电模块 620与第二无线供电模块 640的工作 状态。

对于第五或第六较佳实施例而言, 例如第二无线供电模块 540或 640为 手机等电子装置供电, 则可在本体 510或 610的第一表面 (即正面)设一挂 钩或承载板, 将手机等电子装置与无线供电线圈 541或 641平行地挂在挂钩 上或置于承载板上, 以使第二无线供电模块 540或 640对其进行供电。

可以理解, 上述实施例中的本体可为电视背景墙的墙体, 也可为水箱、 洗衣机等电器的垂直面。

综上所述, 本发明将无线供电模块固定于无线供电墙的本 体上, 且无线 供电墙可作为电视背景墙, 在美观的同时由于无线供电墙可以移动, 因而无 线供电模块的安装和移动均比较方便。 同时, 本发明可以将多个无线供电模 块以相同或不同的方向设置于无线供电墙的本 体, 实现对多个电子装置进行 供电的功能。

以上所述, 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 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 制,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 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任何熟悉 本专业的技术人员, 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 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 效实施例, 但凡是未脱离本发 等同变化与修饰, 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工业实用性 在本发明的无线供电墙中,将无线供电模块固 定于无线供电墙的本体上, 且无线供电墙可作为电视背景墙, 在美观的同时由于无线供电墙可以移动, 因而无线供电模块的安装和移动均比较方便。 同时, 本发明可以将多个无线 供电模块以相同或不同的方向设置于无线供电 墙的本体, 实现对多个电子装 置进行供电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