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WOK LID CONTROL APPARATUS APPLICABLE IN FULLY AUTOMATED COOKING MACHINE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4/131211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wok lid control apparatus (3) applicable in a fully automated cooking machine, comprising a machine frame (100) and, fixed onto the machine frame (100), a base (11), a driver mechanism (12), and a follower mechanism (13). The driver mechanism (12) is fixed onto the base (11) and comprises a linear motor (21), a connecting rod (22), and a wok lid holder (23). The follower mechanism (13) comprises a wok lid shaft (31), a bearing (32), and a flexible component (33). The wok lid holder (23)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231) for the wok lid shaft (31) to run through. The lower end of the wok lid shaft (31) is fixedly connected to a wok lid (20), while the upper end runs through the through hole (231). The wok lid holder (23) is provided with a groove (232) for accommodating the bearing (32). The wok lid shaft (31) is slidingly fitted with the bearing (32), while the wok lid shaft (31) is provided at the upper end thereof with a positioning ring (313) matching the bearing (32). The upper end of the flexible component (33) is connected to the bearing (32), while the lower end is connected to the wok lid (20). The linear motor (21) is connected to a master control device (7) of the cooking machine to receive a control command. By means of said structure and scheme, the wok lid is allowed to seal tightly the opening of a wok and is allowed to rotate as the wok rotates.

Inventors:
XU JINBIAO (CN)
HE GUA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3/072328
Publication Date:
September 04, 2014
Filing Date:
March 08, 2013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XU JINBIAO (CN)
HE GUANG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A47J36/06; A47J36/10
Foreign References:
CN201279067Y2009-07-29
CN102813445A2012-12-12
CN201033002Y2008-03-12
CN101683236A2010-03-31
JPH05293039A1993-11-09
Attorney, Agent or Firm:
SCIHEAD PATENT AGENT CO., LTD. (CN)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锅盖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机架; 底座, 所述底座固定在所述机架上; 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包括直线电机、 连杆和锅盖抓手, 所述直线电机包括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定子和可相对所述定子上下移动的动子, 所 述连杆连接所述动子和所述锅盖抓手; 随动机构, 包括锅盖轴、 轴承和弹性元件, 所述锅盖抓手设有通孔以穿过所述 锅盖轴, 所述锅盖轴的下端固定连接锅盖, 上端穿过所述通孔; 所述锅盖抓手设有 凹槽以收容所述轴承, 所述锅盖轴与所述轴承滑动配合, 且所述锅盖轴的上端设有 与所述轴承配合的定位环, 使所述锅盖轴相对所述轴承滑动时不会脱离所述锅盖抓 手; 所述弹性元件的上端连接所述轴承, 下端连接锅盖; 所述直线电机与炒菜机的主控装置连接, 以接收主控装置根据预设的菜谱指令 而发出的控制指令, 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 当所述直线电机接收闭盖控制指令时驱动所述动子向下移动, 从而带动所述锅 盖抓手和锅盖轴向下运动, 直至所述锅盖贴合位于下方的炒锅口时, 所述直线电机 驱动所述动子继续向下移动以使所述锅盖抓手带动所述轴承相对所述锅盖轴向下滑 动, 从而压缩所述弹性元件以使所述锅盖紧闭所述炒锅口; 当所述直线电机接收开盖控制指令时驱动所述动子向上移动, 从而带动所述锅 盖抓手和锅盖轴向上移动, 从而将所述锅盖远离所述炒锅口移动以打开炒锅口。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锅盖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 述轴承包括轴承内圈、 轴承外圈以及置于所述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之间的滚动体, 所述锅盖轴与所述轴承内圈滚动配合, 所述轴承内圈连接所述弹性元件的上端, 当 所述锅盖紧闭所述炒锅口且所述炒锅在翻炒装置控制下旋转炒菜时, 所述锅盖、 锅 盖轴、 弹性元件以及轴承内圈随着所述炒锅同步旋转。

3、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锅盖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 述底座上设有滑轨, 所述锅盖抓手设有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的滑块。

4、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锅盖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 述底座上设置两个位控检测部件, 分别设于所述锅盖紧闭所述炒锅口以及复位时与 正对所述锅盖抓手底端的位置, 从而检测所述锅盖是否紧闭 /打开炒锅口, 并将检测 的数据发送给主控装置。

5、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锅盖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 述轴承包括两个, 所述凹槽为两个, 每个凹槽对应收容一个轴承, 且所述两个凹槽 分别设于靠近所述锅盖抓手顶部和底部的位置, 其中, 收容于靠近所述锅盖抓手顶 部的凹槽内的轴承与所述定位环配合抵顶, 收容于靠近所述锅盖抓手底部的凹槽内 的轴承与所述弹性元件连接。

6、 如权利要求 5所述的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锅盖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 述锅盖抓手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开口, 且所述开口比所述凹槽的直径小, 从而露 出部分所述轴承。

7、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锅盖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 述锅盖抓手包括圆柱体和从所述圆柱体向两边延伸的左、 右侧臂, 所述圆柱体的中 心设置所述通孔, 所述左侧臂通过所述连杆连接所述动子, 所述右侧臂设有滑块, 所述底座设有与所述滑块滑动配合的导轨。

8、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锅盖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 述弹性元件为两个, 且所述两个弹性元件置于所述锅盖轴的两边且到所述锅盖轴的 距离相等。

9、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锅盖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 述定子包括外壳和分布在外壳内的磁铁, 所述动子包括铁芯和环绕所述铁芯的线圈。

10、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锅盖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盖轴为中空轴, 所述中空轴内容纳多个导流棒管, 当所述锅盖紧闭所述炒锅 口时, 可通过所述多个导流棒管投入多种不同的液态辅料。

Description:
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锅盖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电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锅盖 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的烹调文化博大精深、 方式变化繁多, 其中主要烹调技法包括炒、 焖、 炸、 煮、 蒸、 煎、 烤等, 各种烹调方式的实质是被烹调物经过不同搭配 以及各 种预期火候状态后, 烹调得到干变万化的具有小同口味物点和风味 效果的各种 菜式, 迄今为止, 烹调仍然主要是一种经验和手工为主的技艺, 对操作人员技 术的要求很高。

当然也出现了一些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炒菜机, 但往往不能实现在炒锅炒菜 时自动闭合锅盖, 在炒菜过程中常常需要人为操作闭合, 或者使用的锅盖控制 装置仅仅是靠锅盖自身重力闭合, 无法将锅盖紧闭炒锅口, 紧密性较差, 导致 炒菜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适用于全自动 炒菜机的锅盖控制装置, 能 够配合自动炒菜机的主控装置实现全自动闭合 /打开锅盖功能, 而且能够有效控 制锅盖紧闭炒锅口, 从而提高炒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 的锅盖控 制装置, 包括: 机架; 底座, 所述底座固定在所述机架上; 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包括直线电机、 连杆和锅盖 抓手, 所述直线电机包括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定子和 可相对所述定子上下移动 的动子, 所述连杆连接所述动子和所述锅盖抓手; 随动机构, 包括锅盖轴、 轴承和弹性元件, 所述锅盖抓手设有通孔以穿过 所述锅盖轴, 所述锅盖轴的下端固定连接锅盖, 上端穿过所述通孔; 所述锅盖 抓手设有凹槽以收容所述轴承, 所述锅盖轴与所述轴承滑动配合, 且所述锅盖 轴的上端设有与所述轴承配合的定位环, 使所述锅盖轴相对所述轴承滑动时不 会脱离所述锅盖抓手; 所述弹性元件的上端连接所述轴承, 下端连接锅盖; 所述直线电机与炒菜机的主控装置连接, 以接收主控装置根据预设的菜谱 指令而发出的控制指令, 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 当所述直线电机接收闭盖控制指令时驱动所述 动子向下移动, 从而带动所 述锅盖和锅盖轴向下运动, 直至所述锅盖贴合位于下方的炒锅口时, 所述直线 电机接驱动所述动子继续向下移动以使所述锅 盖抓手带动所述轴承相对所述锅 盖轴向下滑动, 从而压缩所述弹性元件以使所述锅盖紧闭所述 炒锅口; 当所述直线电机接收开盖控制指令时驱动所述 动子向上移动, 从而带动所 述锅盖抓手和锅盖轴向上移动, 从而将所述锅盖远离所述炒锅口移动以打开炒 锅口。

优选的, 所述轴承包括轴承内圈、 轴承外圈以及置于所述轴承内圈和轴承 外圈之间的滚动体, 所述锅盖轴与所述轴承内圈滚动配合, 所述轴承内圈连接 所述弹性元件的上端, 当所述锅盖紧闭所述炒锅口且所述炒锅在翻炒 装置控制 下旋转炒菜时, 所述锅盖、 锅盖轴、 弹性元件以及轴承内圈随着所述炒锅同步 旋转。

优选的, 所述底座上设有滑轨, 所述锅盖抓手设有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的 滑块。

优选的, 所述底座上设置两个位控检测部件, 分别设于所述锅盖紧闭所述 炒锅口以及复位时与正对所述锅盖抓手底端的 位置, 从而检测所述锅盖是否紧 闭 /打开炒锅口, 并将检测的数据发送给主控装置。

优选的, 所述轴承包括两个, 所述凹槽为两个, 每个凹槽对应收容一个轴 承, 且所述两个凹槽分别设于靠近所述锅盖抓手顶 部和底部的位置, 其中, 收 容于靠近所述锅盖抓手顶部的凹槽内的轴承与 所述定位环配合抵顶, 收容于靠 近所述锅盖抓手底部的凹槽内的轴承与所述弹 性元件连接。

优选的, 所述锅盖抓手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开口, 且所述开口比所述凹 槽的直径小, 从而露出部分所述轴承。

优选的, 所述锅盖抓手包括圆柱体和从所述圆柱体向两 边延伸的左、 右侧 臂, 所述圆柱体的中心设置所述通孔, 所述左侧臂通过所述连杆连接所述动子, 所述右侧臂设有滑块, 所述底座设有与所述滑块滑动配合的导轨。

优选的, 所述弹性元件为两个, 且所述两个弹性元件置于所述锅盖轴的两 边且到所述锅盖轴的距离相等。,优选的, 所述定子外壳和分布在外壳内的磁铁, 所述动子包括铁芯和环绕所述铁芯的线圈。

优选的, 所述锅盖轴为中空轴, 所述中空轴内容纳多个导流棒管, 当所述 锅盖紧闭所述炒锅口时, 可通过所述多个导流棒管投入多种不同的液态 辅料。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锅 盖控制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 果:

1、机电一体化, 能够配合自动炒菜机的主控装置实现全自动闭 合 /打开锅盖 功能, 能够根据不同的菜谱指令控制锅盖的闭合和打 开, 从而达到不同的炒菜 效果;

2、 锅盖控制装置在程控合上炒锅锅盖时, 通过压缩弹性元件以使锅盖能贴 压紧炒锅沿口并能随着炒锅的不同翻炒旋转而 随动旋转, 起到锅盖盖紧密封炒 锅口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 1 是适用本发明提供的锅盖控制装置的自动炒菜 机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 示意图;

图 2是图 1所示的自动炒菜机的结构示意图的另一视图

图 3a~3c 是本发明提供的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锅盖控 制装置的一个实施 例不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 4是图 3所示的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锅盖控制装置 电气连接框图; 图 5是图 3a所示的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锅盖控制装置 局部放大结构示 意图;

图 6显示图 5所示的锅盖控制装置的另一视图;

图 7是图 5所示的锅盖控制装置的锅盖抓手的结构示意 ;

图 8a~8c展示了本发明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锅盖 制装置闭合锅盖的过 程;

图 9a~9c展示了本发明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锅盖 制装置打开锅盖的过 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 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 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首先, 参见图 1~2, 本发明提供的炒锅装置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 其中, 该 全自动炒菜机可包括但不局限于: 置于炒菜机机壳 10内的自动上料装置 1、 炒 锅装置 2 (包括炒锅 30)、 锅盖控制装置 3、 辅料自动加料装置 4、 自动出菜装 置 5、 自动洗锅装置 6以及主控装置 7, 其中, 所述主控装置 7用于接收预设的 菜谱指令, 并根据菜谱指令发出对应的控制指令; 所述自动上料装置 1、 炒锅装 置 2、 锅盖控制装置 3、 辅料自动加料装置 4、 自动出菜装置 5以及自动洗锅装 置 6分别与所述主控装置 7连接, 并根据接收到的控制命令进行相应的操作, 从而实现全自动炒菜。 下面, 结合图 3a~3c, 对本发明的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锅盖控制装 置的结 构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可理解的,图 3a~3c显示的是同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仅是显示状态不同而已。 本发明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锅盖控制装置包 括机架 100、 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的底座 11、 驱动机构 12和随动机构 13。 所述驱动机构 12固定在所述底座 11上, 包括直线电机 21、连杆 22和锅盖 抓手 23,所述直线电机 21包括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定子 211和可相对所述定子 211上下移动的动子 212, 所述连杆 22连接所述动子 212和所述锅盖抓手 23。 所述随动机构 13包括锅盖轴 31、轴承 32和弹性元件 33, 所述锅盖抓手 23 设有通孔 231 以穿过所述锅盖轴 31, 所述锅盖轴 31的下端 311固定连接锅盖 20, 上端 312穿过所述通孔 231。 另外, 所述锅盖抓手 23设有凹槽 232以收容 所述轴承 32, 所述锅盖轴 31与所述轴承 32滑动配合, 且所述锅盖轴 31的上端 312设有与所述轴承 32配合的定位环 313, 使所述锅盖轴 31相对所述轴承 32 滑动时不会脱离所述锅盖抓手 23。 所述弹性元件 33 的上端 331连接所述轴承 32, 下端 332连接锅盖 20的顶部 (参考图 5)。 结合图 4, 所述直线电机 21与炒菜机的主控装置 7连接, 以接收主控装置 根据预设的菜谱指令而发出的控制指令, 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 当所述直线电机 21接收闭盖控制指令时驱动所述动子 212向下移动, 从而 带动所述锅盖抓手 23、锅盖轴 31和锅盖 20向下运动, 直至所述锅盖 20贴合位 于下方的炒锅口 301时, 所述直线电机 21驱动所述动子 212继续向下移动以使 所述锅盖抓手 23带动所述轴承 32相对所述锅盖轴 31向下滑动, 从而压缩所述 弹性元件 33以使所述锅盖 20紧闭所述炒锅口 301(锅盖紧闭状态如图 3c所示)。 而当所述直线电机 21接收开盖控制指令时驱动所述动子 212向上移动, 从 而带动所述锅盖抓手 23和锅盖轴 31向上移动, 从而将所述锅盖 20远离所述炒 锅口移动以打开炒锅口 (锅盖完全打开状态如图 3a所示)。 参考图 5~图6, 较佳的,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底座 11包括连接部 111和 固定部 112, 所述连接部 111和固定部 112呈直角连接。 所述底座 11通过所述 连接部 111固定连接到所述机架 100上。所述直线电机 121的定子 211固定在所 述固定部 112上,所述定子 211至少包括外壳和分布在外壳内的磁铁,而所 述动 子 212包括铁芯和环绕所述铁芯的线圈。 所述直线电机 21能够将电能直接转换 成直线运动机械能, 这样, 通过炒菜机的主控装置控制所述直线电机 21的通电 及通电时间,能够控制所述动子 212相对所述定子 211移动及移动行程(距离)。

结合图 7, 较佳的, 所述锅盖抓手 23包括圆柱体 234和从所述圆柱体 234 向两边延伸且与所述圆柱体 234—体成型的左、 右侧臂 (235、 236), 所述圆柱体 234的中心设置所述通孔 231, 该通孔 231的直径比所述锅盖轴略大。 所述左侧 臂 235连接所述连杆 22从而连接所述动子 212, 所述右侧臂 236设有滑块 237, 所述底座 11的连接部 111表面设有与所述滑块 237滑动配合的导轨 113, 藉由 所述滑块 1237与所述导轨 113的滑动配合, 所述锅盖抓手 23在所述直线电机 21的动子 212带动下, 能够相对所述底座 11上、 下移动。 所述锅盖抓手 23的 圆柱体 23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开口 238(上开口 238a和下开口 238b), 所述 锅盖抓手 23的圆柱体 234邻接所述顶部和底部的开口 238分别设置所述凹槽 232 (上凹槽 232a和下凹槽 232b)每个凹槽 232对应收容一个所述轴承 32 (上轴承 32a和下轴承 32b)。 其中, 所述通孔 231、 开口 238和凹槽 232的中心在同一直 线上, 且所述通孔 231、 开口 238和凹槽 232的直径依次增大。 由于所述开口 238比所述凹槽 232的直径小且比通孔 231的直径大, 因此可露出部分轴承 32。

具体的, 所述上轴承 32a包括轴承内圈 321a、轴承外圈 322a以及置于所述 轴承内圈 321a和轴承外圈 322a之间的滚动体 323a。 所述下轴承 32b包括轴承 内圈 321b、轴承外圈 322b以及置于所述轴承内圈 321b和轴承外圈 322b之间的 滚动体 323b。当所述上轴承 32a和下轴承 32b收容于锅盖抓手 23的上凹槽 232a 和下凹槽 232b内时,所述上轴承 32a的轴承外圈 322a由所述圆柱体 234的顶部 固定, 而露出所述轴承内圈 321a。 所述下轴承 32b的轴承外圈 322b由所述圆柱 体 234的底部固定, 而露出所述轴承内圈 321b。其中, 所述上凹槽 232a内的上 轴承 32a的轴承内圈 321a与所述锅盖轴 31上的定位环 313抵顶配合,所述定位 环 313的作用一是防止所述锅盖轴 31在初始状态(复位状态, 也就是锅盖完全 打开的位置)或者上下移动过程中从所述锅盖 抓手 23脱落, 二是受控打开锅盖 20时,传递锅盖抓手 23的向上作用力, 使锅盖轴 31带动锅盖 20向上移动以复 位到初始位置。 而所述下凹槽 232b内的下轴承 32b的轴承内圈 321b与所述弹 性元件 33的上端 331连接, 所述弹性元件 33的下端 332连接锅盖 20的顶部。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弹性元件 33 为弹簧, 包括两个, 且所述两个弹性元件 33 置于所述锅盖轴 31的两边且到所述锅盖轴 31 的距离相等。 所述两个弹性元件 33在初始状态 (即锅盖完全打开位置) 时处于自然状态或拉伸状态; 而当所述 锅盖 20贴合并紧闭所述炒锅口 301时, 所述两个弹性元件 33处于压缩状态。

一方面,所述锅盖轴 31可与所述轴承 32的轴承内圈 321a、 321b滑动配合, 当所述直线电机 21 接收闭盖控制指令时驱动所述动子 212 向下移动, 从而带 动所述锅盖抓手 23和轴承 32向下运动, 这样, 所述锅盖轴 31以及锅盖 20在 其自身重力作用也向下运动, 以使锅盖 20面向炒锅口移动。 而且, 在锅盖轴 31 和锅盖 20下落的过程中, 由于锅盖轴 31和轴承内圈 321a、 321b之间的滑动配 合,使锅盖轴 31相对轴承内圈 321a、 321b向下运动时产生摩擦力以减缓锅盖轴 31下落的速度, 防止锅盖 20与炒锅口 301发生碰撞。 另一方面, 所述锅盖轴 31可与所述轴承内圈 321a、 321b滚动配合。 其中, 当所述锅盖 20紧闭所述炒锅口 301且所述炒锅在翻炒装置控制下旋转炒菜时, 所述锅盖 20、 锅盖轴 32、 弹性元件 33以及轴承内圈 321a、 321b随着所述炒锅 20同歩旋转。 而且, 在同歩旋转中, 由于弹性元件 33的作用, 所述锅盖 20能 够保持与所述炒锅口 301紧压, 从而防止所述锅盖 20在旋转过程中离开所述炒 锅口 301。

另外,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底座 11上设置第一位控检测部件 117和第二位 控检测部件 118, 所述第一位控检测部件 117设于初始状态(复位状态, 即完全 打开锅盖位置) 时正对所述锅盖抓手 23的右臂 236底端的位置, 用于检测锅盖 是否完全打开炒锅口。 所述第二位控检测部件 118设于所述锅盖 20紧闭所述炒 锅口 301时正对所述锅盖抓手 23的右臂 236底端的位置, 从而检测所述锅盖是 否紧闭炒锅口。第一位控检测部件 117和第二位控检测部件 118均将检测的数据 发送给主控装置 7 (参考图 4)。 所述主控装置根据接收的数据控制所述直线电 机 21的定子 211的通 /断电, 从而控制所述动子 212的行程。所述第一位控检测 部件 117和第二位控检测部件 118可采用红外检测技术,当所述第一位控检测 部 件 117和第二位控检测部件 118被所述锅盖抓手 23的右臂 236底端刚好抵挡时, 则向炒菜机的主控装置发出相应的信号。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方案, 所述锅盖轴 31为中空轴, 所述中空轴 131内可容 纳多个导流棒管 (图未示), 当所述锅盖 20紧闭所述炒锅口 301时, 可通过所 述多个导流棒管投入多种不同的液态辅料, 从而无需打开锅盖即可加入调味辅 料。

下面, 结合图 8a~8c以及图 9a~9c, 对本发明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锅盖控 制装置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 首先, 提及一下, 在自动炒菜机中, 当所 述主控装置接收到需要闭合锅盖的菜谱指令, 例如锅盖闭合指令、 炒菜指令、 辅料投放指令时, 首先将所述炒锅 30翻转特定倾角, 使所述炒锅 30的炒锅口 301 正对所述锅盖控制装置的锅盖 20, 然后主控装置才向锅盖控制装置发送控 制指令, 使锅盖控制装置执行锅盖闭合操作。

首先, 描述本发明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锅盖控制装 置闭合锅盖的工作过 程:

参考图 8a,在初始状态下, 锅盖 20没有闭合炒锅 30时 (完全打开), 所述 直线电机 21没有通电, 所述动子 212相对所述定子 211固定。 在连杆 22的作 用下, 所述锅盖抓手 23也相对所述底座 11固定。 所述锅盖轴 31在所述定位环 313与上轴承 32a的配合下(所述上轴承 32a支撑所述定位环 313 ),所述锅盖轴 31和锅盖 20也保持不动。此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下轴 32b的轴承内圈 321b 和锅盖 20的顶部的弹性元件 33处于自然状态或者拉伸状态。

参考图 8b, 当所述锅盖控制装置接收到闭盖控制指令时, 所述直线电机 21 的定子 211通电, 驱动所述动子 212相对所述定子 211向下移动 (移动方向如图 中箭头 A所示), 从而带动所述锅盖抓手 23和轴承 32向下运动, 这样, 所述锅 盖轴 31以及锅盖 20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也向下运动,以使锅盖 20面向炒锅口 301 移动。 而且, 在锅盖轴 31和锅盖 20下落的过程中, 由于锅盖轴 31和轴承内圈 321a, 321b之间的滑动配合, 使锅盖轴 31能够缓慢向下运动, 使锅盖 20逐渐 靠近所述炒锅口 301, 直至所述锅盖 20贴合所述炒锅口 301。 参考图 8c, 当所述锅盖 20贴合所述炒锅口 301时, 所述锅盖轴 31和锅盖 20无法继续向下移动, 而此时, 所述直线电机 21驱动所述动子 212继续向下移 动以使所述锅盖抓手 23带动所述上轴承 32a、下轴承 32b相对所述锅盖轴 31向 下滑动, 从而压缩所述弹性元件 33, 所述弹性元件 33在压缩的过程中对所述锅 盖 20产生作用力, 以使所述锅盖 20压紧所述炒锅口 301,从而使所说锅盖 20 受到所述炒锅口 301的反向压力, 压力方向如图中箭头 F所示。 直到所述第二 位控检测部件 118被所述锅盖抓手 123的右臂 236底端刚好抵挡时, 则向炒菜 机的主控装置发出相应的信号以停止所述动子 212继续向下移动, 此时所述炒 锅 20紧闭密封所述炒锅口 301。 在这种情况下, 当所述炒锅在翻炒装置控制下 旋转炒菜时, 所述锅盖 20、 锅盖轴 32、 弹性元件 33以及轴承内圈 321a、 321b 随着所述炒锅 20同步旋转(旋转方向如图中箭头 B所示, 可理解的, 也可顺时 针旋转)。 而且, 在同步旋转中, 由于弹性元件 33的作用, 所述锅盖 20能够保 持与所述炒锅口 301紧压, 从而防止所述锅盖 20在旋转过程中离开所述炒锅口 301 ο

接着, 描述本发明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锅盖控制装 置打开锅盖的工作过 程:

参考图 9a, 在所述炒锅 20紧闭密封所述炒锅口 301的情况下,当所述锅盖 控制装置接收到闭盖控制指令时, 所述直线电机 21 的定子 211通电(电流方向 与前述相反),驱动所述动子 212相对所述定子 211向上移动 (移动方向如图中箭 头 C所示), 从而使所述锅盖抓手 23带动所述上轴承 32a、下轴承 32b相对所述 锅盖轴 31向上滑动。

参考图 9b, 当所述弹性元件随着所述锅盖抓手 23的移动而恢复到原来状态 时,所述上轴承 32a的轴承内圈 321a刚好与所述锅盖轴 31上的定位环 313抵顶, 从而使所述锅盖抓手 23在动子 212的作用下继续向上移动时, 能够带到所述锅 盖轴 31和锅盖 20—起向上移动, 从而使锅盖 20远离炒锅口 301移动。

参考图 9c, 当所述第一位控检测部件 117被所述锅盖抓手 23的右臂 236底 端刚好抵挡时, 则向炒菜机的主控装置发出相应的信号以停止 所述动子 212继 续向上移动, 此时锅盖控制装置复位到初始状态。

综上所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锅 盖控制装置具有 以下有益效果:

1、机电一体化, 能够配合自动炒菜机的主控装置实现全自动闭 合 /打开锅盖 功能, 能够根据不同的菜谱指令控制锅盖的闭合和打 开, 从而达到不同的炒菜 效果;

2、 锅盖控制装置在程控合上炒锅锅盖时, 通过压缩弹性元件以使锅盖能贴 压紧炒锅沿口并能随着炒锅的不同翻炒旋转而 随动旋转, 起到锅盖盖紧密封炒 锅口的效果。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 这 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