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COAXIAL CABLE CONNECTION ASSEMBLY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4/173318
Kind Code:
A9
Abstract:
A coaxial cable connection assembly (100) comprises a housing (10), a connection component (20) and a fastening component (30); the connection component is made of conductor and comprises an accommodating part (21) provided with an accommodating cavity (21a) in which a coaxial cable (200) is fastened, and a connection part (22) fastened on the housing by means of the fastening component; the housing is provided with a recess (11) which accommodates the connection component contactlessly. The way that the coaxial cable is directly connected with the housing is replaced with the way that the coaxial cable connection assembly is firstly connected with the coaxial cable by means of the connection component and then connected with the housing; thereby production cost can be reduced, and meanwhile the clamping force failure problem can also be avoided because there is no need of a clamping apparatus.

Inventors:
PENG ZHONGWEI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4/076214
Publication Date:
February 12, 2015
Filing Date:
April 25, 2014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HUAWEI TECH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H01R13/648; H01R9/05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同轴电缆连接组件 ,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电缆连接组件包括壳体、 连接件及紧固件,所述连接件采用导体制成,所述连接件包括收容部及连接部, 所述收容部开设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内固定一同轴电缆,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 紧固件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壳体开设凹槽,所述凹槽非接触的收容所述连 接件。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矩 形片状结构,所述收容腔为弧形凹槽,所述收容部与所述同轴电缆外导体表面 悍接固定。

3.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 第一扣合件、 第二扣合件及绝缘件,所述第一扣合件及第二扣合件相对设置, 所述收容部位于所述第一扣合件上,所述收容腔为弧形凹槽,所述收容腔形成 于所述第一扣合件朝向所述第二扣合件的表面,所述收容部与所述同轴电缆外 导体表面非直接接触,所述绝缘件覆盖于所述同轴电缆外导体表面,所述绝缘 件及所述同轴电缆夹紧于所述第一扣合件及第二扣合件之间。

4. 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扣合件 朝向所述第一扣合件的表面形成一与所述同轴电缆外导体表面形状相同的凹 陷,所述凹陷与所述收容腔正对设置,所述绝缘件为绝缘套,所述绝缘件套设 于所述同轴电缆外导体表面。

5.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为筒 状结构,所述收容腔为通孔。

6. 如权利要求 5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与所 述同轴电缆外导体表面悍接固定。

7. 如权利要求 5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 绝缘件,所述收容部与所述同轴电缆外导体表面非直接接触,所述绝缘件夹紧 于所述收容部及所述同轴电缆外导体表面之间。

8. 如权利要求 7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为绝 缘套,所述绝缘件套设于所述同轴电缆外导体表面。

9. 如权利要求 1-8任意一项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同轴电缆连接组件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连接件位于所 述盖板及所述壳体之间。

10. 如权利要求 9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夹 持于所述盖板及所述壳体之间。

11. 如权利要求 9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与所 述壳体一体成型,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紧固件固定于所述盖板上。

12. 如权利要求 9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 盖 板、 及连接件中的至少两个元件之间相互不直接接触。

Description:
同轴电缆连接组件

本申请要求于 2013年 04月 26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 201320219713.8、 名称为" 同轴电缆连接组件" 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 用 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同轴电缆连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 同轴电缆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天线与射频领域对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 ,需要从设计上考虑使用导 体之间高可靠性的连接方式。在这一领域已知 的导体之间连接方式包括同轴电 缆直接与壳体之间直接悍接,或通过夹紧装置 将同轴电缆采用非接触式电容耦 合的方式夹紧于壳体上。

然而通过同轴电缆直接与壳体形式的导体悍接 在一起,需要壳体具有可悍 性,对壳体表面的材料提出要求,特别是面积 较大的壳体,往往需要大面积电 镀,其电镀成本会升高。 而夹紧装置存在夹紧力失效问题,会导致可靠 性降低 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用于 解决现有技术存在大面积电 镀及夹紧力失效的问题。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同轴电缆连接组件,所述 同轴电缆连接组件包括壳体、 连接件及紧固件,所述连接件采用导体制成, 所述连接件包括收容部及连接部, 所述收容部开设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内固定一 同轴电缆,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 紧固件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壳体开设凹槽 ,所述凹槽非接触的收容所述连 接件。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件为矩 形片状结构,所述收容腔为 弧形凹槽,所述收容部与所述同轴电缆外导体 表面悍接固定。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件包括 第一扣合件、 第二扣合件及 绝缘件,所述第一扣合件及第二扣合件相对设 置,所述收容部位于所述第一扣 合件上,所述收容腔为弧形凹槽,所述收容腔 形成于所述第一扣合件朝向所述 第二扣合件的表面,所述收容部与所述同轴电 缆外导体表面非直接接触,所述 绝缘件覆盖于所述同轴电缆外导体表面,所述 绝缘件及所述同轴电缆夹紧于所 述第一扣合件及第二扣合件之间。

结合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扣合 件朝向所述第一扣合件的表面形成一与所述同 轴电缆外导体表面形状相同的 凹陷,所述凹陷与所述收容腔正对设置,所述 绝缘件为绝缘套,所述绝缘件套 设于所述同轴电缆外导体表面。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容部为筒 状结构,所述收容腔为通孔。 结合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容部与 所述同轴电缆外导体表面悍接固定。

结合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件包 括绝缘件,所述收容部与所述同轴电缆外导体 表面非直接接触,所述绝缘件夹 紧于所述收容部及所述同轴电缆外导体表面之 间。

结合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所述绝缘件为 绝缘套,所述绝缘件套设于所述同轴电缆外导 体表面。

结合上述任何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同 轴电缆连接组件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固定于所 述壳体上,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 盖板及所述壳体之间。

结合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部夹 持于所述盖板及所述壳体之间。

结合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所述盖板与所 述壳体一体成型,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紧固件 固定于所述盖板上。

结合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 盖板、 及连接件中的至少两个元件之间相互不直接接 触。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同轴电缆连接组件通过 一个连接件的小元件与同 轴电缆先行连接,再与壳体连接的方式代替同 轴电缆与壳体直接连接的方式, 能有效降产品低成本,以及降低产品工艺难度 ,且具有较高可靠性。 有效解决 了壳体大面积电镀带来的成本问题,及大面积 悍接带来的工艺难度问题。同时, 由于无需夹紧装置,也避免了夹紧力失效的问 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 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 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 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 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 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 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 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 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同轴电缆连 组件的示意图; 图 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同轴电缆连 组件的示意图; 图 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同轴电缆连 组件的示意图; 图 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同轴电缆连 组件的示意图; 图 5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同轴电缆连 组件的示意图; 图 6是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同轴电缆连 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 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 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 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在没有做出创造 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 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同轴电缆固定在一 连接件上,再通过紧固件将 连接件固定于壳体上以避免壳体大面积电镀及 无需采用夹紧装置。

请参阅图 1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同轴电缆连接组件 100 ,所述同轴电缆连 接组件 100用于将一同轴电缆 200进行固定。

所述同轴电缆连接组件 100包括壳体 10、连接件 20、紧固件 30及盖板 40。 所述壳体 10、 盖板 40与连接件 20直接连接或者电容耦合连接。 所述壳体 10 用于固定所述连接件 20及所述盖板 40 ,所述壳体 10开设凹槽 11 ,所述凹槽 11非接触的收容所述连接件 20。 所述凹槽 11的作用为避免所述连接件 20在 所述紧固件 30作用范围外与所述壳体 10发生直接连接,即给所述连接件 20 起避让位置作用。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同轴电缆 200轴向方向平行于所述凹槽 11的延伸方向。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 11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 凹槽,只要避免所述连接件 20在所述紧固件 30作用范围外与所述壳体 10发 生直接连接即可。

所述连接件 20采用导体制成,所述连接件 20包括收容部 21及连接部 22 , 所述收容部 21开设收容腔 21a ,所述收容腔 21a内固定所述同轴电缆 200。 所 述收容腔 21a为提供所述同轴电缆 200与连接件 20的连接空间。 所述连接部 22通过所述紧固件 30固定于所述壳体 10上。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 20 为矩形片状结构,所述连接件 20包括两个所述连接部 22 ,两个所述连接部 22 位于所述收容部 21两侧,所述收容部 21为弧形弯折结构,所述收容腔 21a为 弧形凹槽,所述收容部 21与所述同轴电缆 200外导体表面 200a悍接固定。 为 了降低加工成本,所述连接件 20采用钣金加工方式制作。 所述紧固件 30为螺 钉。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 20也可以只包含一个所述连接部 22。 所述连接件 20也可以是块状结构等其他形状。 所述紧固件 30也可以是铆 钉、 销等零件。

所述盖板 40固定于所述壳体 10上,所述连接件 20位于所述盖板 40及所 述壳体 10之间。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 40为 U形板状结构。 所述盖板 40 的两端 41固定于所述连接件 20的两个所述连接部 22上。 当然,在其他实施 方式中,若所述同轴电缆 200通过所述壳体 10接地,所述盖板 40也可以省略。

所述同轴电缆 200在传输信号时,所述同轴电缆 200的外导体表面 200a 电流通过所述连接件 20流向所述壳体 10表面及所述盖板 40表面,形成有效 接地。

请参阅图 2 ,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同轴电缆连接 件 300 ,所述 同轴电缆连接组件 300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同轴电缆连接组件 100基本相 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同轴电缆连接组件 300的连接件 320包括第一扣合 件 321、第二扣合件 322及绝缘件 323。所述第一扣合件 321及第二扣合件 322 相对设置。 所述收容部 321a位于所述第一扣合件 321上,所述收容部 321a为 弯折结构。 所述收容腔 321b为弧形凹槽,所述收容腔 321b形成于所述第一扣 合件 321朝向所述第二扣合件 322的表面,所述收容部 321a与所述同轴电缆 200外导体表面 200a非直接接触,所述绝缘件 323覆盖于所述同轴电缆 200 外导体表面 200a ,所述绝缘件 323及所述同轴电缆 200夹紧于所述第一扣合件 321及第二扣合件 322之间。 所述绝缘件 323用于保证同轴电缆 200外导体与 连接件 320之间不直接连接,而是通过电容耦合连接。 具体地,所述绝缘件 323 为绝缘套,所述绝缘件 323套设于所述同轴电缆 200外导体表面。 为了方便固 定所述同轴电缆 200 ,所述第二扣合件 322朝向所述第一扣合件 321的表面形 成一与所述同轴电缆 200外导体表面形状相同的凹陷 322a ,所述凹陷 322a与 所述收容腔 321b正对设置。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件 323也可 以是其他形式的结构,所述绝缘件 323 可完全填充或部分填充所述同轴电缆 200与所述连接件 320之间的间隙,从而实现良好的电容耦合连接 。

请参阅图 3 ,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同轴电缆连接 件 400 ,所述 同轴电缆连接组件 400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同轴电缆连接组件 100基本相 同,其不同之处在于,连接件 420的收容部 420a为筒状结构,所述连接件 420 的收容腔 420b为通孔。 所述连接件 420的连接部 422为翼状结构。 所述收容 部 420a与所述同轴电缆 200外导体表面 200a悍接固定。

请参阅图 4 ,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同轴电缆连接 件 500 ,所述 同轴电缆连接组件 500与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同轴电缆连接组件 400基本相 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连接件 520包括绝缘件 523 ,所述收容部 520a与所 述同轴电缆 200外导体表面非直接接触,所述绝缘件 523 夹紧于所述收容部 520a及所述同轴电缆 200外导体表面之间。具体地,所述绝缘件 523为绝缘套, 所述绝缘件 523套设于所述同轴电缆 200外导体表面。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 中,所述绝缘件 523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结构,所述绝缘件 523可完全填充或 部分填充所述同轴电缆 200与所述连接件 520之间的间隙,从而实现良好的电 容耦合连接。

请参阅图 5 ,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提供的同轴电缆连接 件 600 ,所述 同轴电缆连接组件 600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同轴电缆连接组件 100基本相 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盖板 640与所述壳体 610—体成型,所述壳体 610 的凹槽 611与所述盖板 640与形成一环形收容空间。 所述的环形收容空间可以 是矩形也可以是环形或者其他形状。

请参阅图 6 ,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提供的同轴电缆连接 件 800 ,所述 同轴电缆连接组件 800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同轴电缆连接组件 100基本相 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连接件 820与所述盖板 840之间夹持绝缘垫片 890。 用于保证所述连接件 820与所述盖板 840之间相互不直接接触,以达到电容耦 合连接的效果。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垫片 890也可以设置在所 述盖板 840及所述壳体 810之间。 只要满足所述壳体 810、 盖板 840、 及连接 件 820中的至少两个元件之间相互不直接接触即可 。

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同轴电缆连接组件通过一 个连接件的小元件与同轴 电缆先行连接,再与壳体连接的方式代替同轴 电缆与壳体直接连接的方式,能 有效降产品低成本,以及降低产品工艺难度, 且具有较高可靠性。 有效解决了 壳体大面积电镀带来的成本问题,及大面积悍 接带来的工艺难度问题。 同时, 由于无需夹紧装置,也避免了夹紧力失效的问 题。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 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 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 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