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DISTRIBUTED LOGICAL ADDRESS AND PHYSICAL ADDRESS CONVER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3/107087
Kind Code:
A1
Abstract:
Disclosed is a distributed logical address and physical address conversion apparatus. The apparatus comprises: a server on a main control board and a client on a controlled board; the server is used for obtaining current board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f a system, saving the board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in a local buffer, and sending the board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to the client; the server is further used for providing conversion between a logical address and a physical address at the server according to the board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and mapping between logical addresses and physical addresses saved at the server; the client is used for saving in a local buffer the received board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sent by the server and providing conversion between a logical address and a physical address at the client according to the board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and mapping between logical addresses and physical addresses saved at the client. Also disclosed are a logical address and physical address conversion method, and a communications device, so as to provide an address conversion function for all the processing nodes inside the communications device.

Inventors:
YE XIAOREN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2/072393
Publication Date:
July 25, 2013
Filing Date:
March 15, 2012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ZTE CORP (CN)
YE XIAOREN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H04L12/24
Foreign References:
CN1697337A2005-11-16
CN101599852A2009-12-09
CN101203019A2008-06-18
CN101141363A2008-03-12
Attorney, Agent or Firm:
CHINA PAT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CN)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分布式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的互换装置, 其中, 所述装置包括: 主用主控板上的服务端和受控板上的客户端; 其中,

所述服务端, 用于从配置数据库中获取当前单板配置信息, 保存在本 地緩存中并发送给所述客户端; 还用于根据所述单板配置信息、 以及自身 保存的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映射关系, 在服务端内提供逻辑地址与物理地 址之间的相互转换功能;

所述客户端, 用于在本地緩存中保存接收到的所述服务端发送的单板 配置信息, 并根据所述单板配置信息、 以及自身保存的逻辑地址与物理地 址映射关系, 在客户端内提供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相互转换功能。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 其中, 所述服务端包括: 服务端初始 化模块、 服务端同步模块、 服务端配置管理模块、 服务端编址管理模块和 服务端转换接口, 其中:

所述服务端初始化模块, 用于编址信息的初始化、 以及从配置数据库 中获取当前系统单板配置信息, 保存在服务端配置管理模块中;

所述服务端同步模块, 用于实时同步所述服务端和客户端的单板配置 信息; 所述服务端配置管理模块, 用于存储和维护单板配置信息;

所述服务端编址管理模块, 用于存储系统全局编址信息;

所述服务端转换接口, 用于根据所述单板配置信息、 逻辑地址与物理 地址映射关系, 在服务端提供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相互转换功能。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装置, 其中, 所述服务端初始化模块还用于 注册数据库触发器, 所述数据库触发器用于当单板配置信息改变时通知所 述服务端配置管理模块更新配置信息。

4、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装置, 其中, 所述服务端同步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服务端的单板配置数据有更新时、 接收到客户端的用于请求单板配 置信息的消息时、 或者检测到所述服务端与所述客户端的配置信息不一致 时, 将当前单板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客户端。

5、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 其中, 所述客户端包括: 客户端初始 化模块、 客户端同步模块、 客户端配置管理模块、 客户端编址管理模块和 客户端接口模块; 其中:

所述客户端初始化模块, 用于客户端编址信息的初始化;

所述客户端同步模块, 用于在本地緩存中保存接收到的所述主控板发 送的单板配置信息;

所述客户端配置管理模块, 用于存储和维护本地配置信息;

所述客户端编址管理模块, 用于存储系统全局编址信息;

所述客户端转换接口, 用于根据所述单板配置信息、 以及所述逻辑地 址与物理地址映射关系, 在客户端提供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相互转 换。

6、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装置, 其中, 所述客户端同步模块还用于: 向服务端发送用于请求配置信息的消息, 和 /或定时向服务端发送配置数据 校验和。

7、一种分布式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的互换方法, 其中, 所述方法包括: 对系统单板进行物理地址编址和逻辑地址编址, 并建立物理地址和逻 辑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

系统上电初始化时, 服务端从配置数据库中获取当前系统单板配置信 息, 保存在本地緩存并发送给客户端;

所述服务端和所述客户端根据所述单板配置信息、 以及所述逻辑地址 与物理地址映射关系实现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相互转换。

8、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方法还包括:

服务端注册数据库触发器, 所述数据库触发器用于当配置数据库中的 配置信息改变时, 通知主控板更新配置信息。

9、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服务端配置数据有更新时、 接收到客户端用于请求配置信息的消息 时、 或者检测到服务端与客户端配置信息不一致时, 服务端发送用于更新 单板配置信息的消息给客户端。

10、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检测到服务端与客户端 的配置信息不一致为: 客户端定时上报配置数据的校验和给服务端, 服务 端判断校验和错误时, 判定为配置信息不一致。

11、 一种通讯设备, 包括至少一块主用主控板和至少一块受控板, 其 中, 所述通讯设备上还包括权利要求 1-6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通讯设备, 其中, 所述通讯设备还包括备 用主控板, 所述主用主控板和备用主控板上同时包括所述装置的服务端和 客户端, 当该通讯设备主控板运行于主备状态时, 作为主用的主控板上运 行服务端, 作为备用的主控板上运行客户端。

Description:
一种分布式 i£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互换方法、 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分布式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 互换方法、 装置及通讯设备。 背景技术

在通讯网络中, 为实现信息的传递, 首先需要对网络节点进行编址, 在信息传递过程中, 网络系统根据信息所要到达的目的节点地址进 行中继 转发。 例如互联网, 它通过对各网络节点赋予 IP地址, 用 IP地址区分网络 中的唯一节点, 将信息用 IP报文进行封装并在网络节点中传递。

分布式通讯设备(比如基站子系统) 内部也构成为 一个局域网络, 它 由多个单板构成, 每个单板负责处理系统中的一部分功能, 单板之间通过 内部网络进行互联。

为此, 需要对设备内部的各单板、 单板内部的模块进行编址, 以方便 通讯和管理。 从通讯角度出发, 对系统内部各通讯节点赋予逻辑地址概念, 逻辑地址可由模块号、 子系统号、 单元号和子单元号组成。 每个逻辑地址 对应一个或多个物理节点。 主备运行模式的节点具有相同的逻辑地址, 此 编址方式简化了对上层应用软件的影响。 另外, 从网管角度出发, 对系统 内部各节点赋予物理地址概念, 以便定位各节点的物理位置。 物理地址可 由架号、 框号、 槽号、 CPU号组成。

分布式通讯设备内部存在两种编址, 因而存在它们之间进行转换的需 求。 例如从网管后台以物理地址寻址的操作命令, 到达通讯设备主控节点 后, 需要转换为逻辑地址, 并将操作命令发送到具体的执行单元。

现有技术解决了单个节点提供逻辑地址与物理 地址之间的转换的问 题, 但没有解决通讯设备内部多个节点同时提供整 个系统的逻辑地址与物 理地址之间相互转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布式 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互 换方法、 装置及通讯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 转换装置, 该装置包括主控板上的服务端和受控板上的客 户端; 其中, 服务端, 用于从配置数据库中获取当前系统单板配置信 息, 保存在本 地緩存中并发送给客户端; 还用于根据单板配置信息、 以及其自身保存的 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映射关系, 在服务端提供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 相互转换功能;

客户端, 用于在本地緩存中保存接收到的服务端发送的 单板配置信息, 并根据单板配置信息、 以及其自身保存的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映射关 系, 在客户端提供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相互 转换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互换 方法, 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 a )、 对系统单板进行物理地址编址和逻辑地址编址 , 并建立物理地 址与逻辑地址的映射关系;

( b )、 系统上电初始化时, 服务端从配置数据库中获取当前系统单板 配置信息, 保存在本地緩存并发送给客户端;

( c )、 服务端和客户端根据单板配置信息、 以及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 映射关系提供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相互 转换功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通讯设备, 该通讯设备包括至少一块主用主控板 和至少一块受控板, 还包括上述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互换装 置。

进一步地, 该通讯设备还包括备用主控板, 主用主控板和主控板上同 时包括上述地址互换装置的服务端和客户端, 当该通讯设备主控板运行于 主备状态时, 作为主用的主控板上运行服务端, 作为备用的主控板上运行 客户端。

采用本发明, 通过服务端和客户端一起协作为通讯设备内部 的所有处 理节点同时提供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相互转换 服务。 附图说明

图 1是本发明实施例 1提供的地址转换装置的模块结构图;

图 2是本发明实施例 2提供的地址转方法流程图;

图 3是本发明实施例 3提供的单板配置信息同步的方法流程图; 图 4是本发明实施例 4提供的通讯设备模块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 1

如图 1 所示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转 换装置。 包括: 运行在主用主控板上的服务端 100在备用主控板和所有受控板上的客户端 200, 其中:

服务端 100, 用于从配置数据库中获取当前系统单板配置信 息,保存在 本地緩存中并发送给客户端; 还用于根据单板配置信息、 以及逻辑地址与 物理地址映射关系, 在服务端提供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相互 转换功 能;

客户端 200,用于在本地緩存中保存接收到的服务端发 的单板配置信 息, 并根据单板配置信息、 以及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映射关系, 在客户端 提供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相互转换功能 。

进一步地, 服务端 100包括: 服务端初始化模块 102、 服务端配置管理 模块 104、 服务端编址管理模块 106、 服务端同步模块 108和服务端接口模 块 110, 其中:

服务端初始化模块 102, 用于编址数据的初始化、 以及从数据库配置表 获得单板配置信息, 并保存在服务端配置管理模块 104中;

优选地, 为了保证配置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服务端 初始化模块 102 还用于注册数据库触发器, 以便当配置信息通过后台操作修改时, 服务端 配置管理模块 104的信息能得到及时更新。

服务端配置管理模块 104, 用于存储和维护单板配置信息, 包括单板配 置信息的增加、 删除、 修改等操作, 为服务端接口模块 110提供配置信息。

服务端编址管理模块 106, 用于记录系统全局编址信息。 其中, 编址信 息可以是编址规则, 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全局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 映射关 系表。 为服务端接口模块 110提供编址数据。

服务端同步模块 108,用于实时同步所述服务端 100和客户端 200的单 板配置信息;

服务端接口模块 110, 用于根据所述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映射关系, 在 服务端提供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相互转 换功能。 转换功能包括从逻 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接口, 以及从物理地址转换为逻辑地址接口的功能。

进一步地, 客户端 200包括: 客户端初始化模块 202、 客户端配置管理 模块 204、 客户端编址管理模块 206、 客户端同步模块 208和客户端接口模 块 210, 其中:

客户端初始化模块 202, 用于客户端编址信息的初始化。

客户端配置管理模块 204, 用于存储和维护单板配置信息, 包括单板配 置信息的增加、 修改、 删除功能。

客户端编址管理模块 206, 记录系统全局编址信息, 其中, 编址信息可 以是编址规则, 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全局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 映射关系表。 为客户端接口模块 210提供编址数据。

客户端同步模块 208 , 用于在本地緩存中保存接收到的服务端发送的 单板配置信息。

客户端接口模块 210, 用于根据单板配置信息、 以及逻辑地址与物理地 址映射关系, 在客户端提供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相互 转换功能。 转 换功能包括从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接口, 以及从物理地址转换为逻辑 地址接口的功能。 优选地, 为确保各单板上地址转换结果相同, 服务端同 步模块具体用于: 当地址转换服务器配置信息有更新时、 收到客户端的用 于请求单板配置信息的消息时、 或者检测到服务端与客户端的单板配置信 息不一致时, 将当前单板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客户端。 即当服务端配置信 息发生增加、 修改或删除等操作时, 将相应数据发送到客户端, 客户端据 此更新本地的配置信息, 从而保证服务端和客户端的单板配置信息保持 同 步。

相应地, 客户端同步模块还用于: 定时向服务端发送配置信息校验和 以便进行一致性校验; 和 /或用于向服务端发送用于请求单板配置信息 消 具体地, 物理地址是针对通讯设备可见外观实体的编址 方式, 物理地 址中包括但并不限于架号、 框号、 槽号、 CPU号。 逻辑地址是通讯设备中 对功能模块的编址方式, 逻辑地址中包括但并不限于模块号、 子系统号、 单元号、 子单元号。 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的映射关系是多对多的关 系。 即 一个物理地址, 可以对应多个逻辑地址, 比如相同槽位插入不同类型的单 板时; 一个逻辑地址, 也可以对应多个物理地址, 比如主控板的主用板和 备用板具有相同的逻辑地址。 当从网管后台以物理地址寻址的操作命令到 达通讯设备主控板后, 需要转换为逻辑地址, 并将操作命令发送到具体的 执行单元。 通过本实施例, 通过服务端和客户端, 一起协作为通讯设备内部的所 有处理节点同时提供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之间 的相互转换服务。

实施例 2

如图 2所示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布式逻辑地址 物理地址的互换 方法流程图, 系统由一块主用主控板、 一块备用主控板(可选)和一块或 多块受控板组成, 地址转换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 S202、 对系统单板进行物理地址编址和逻辑地址编址 , 并建立物 理地址和逻辑地址的映射关系。 其中, 逻辑地址信息包含板类型信息, 即 相同物理地址的不同板类型单板, 其逻辑地址不相同。

物理地址是针对通讯设备可见外观实体的编址 方式, 物理地址中包括 但并不限于架号、 框号、 槽号、 CPU号。 逻辑地址是通讯设备中对功能模 块的编址方式, 逻辑地址中包括但并不限于模块号、 子系统号、 单元号、 子单元号。 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的映射关系是多对多的关 系。

步驟 S204、 系统上电初始化时, 运行于主控板的服务端从配置数据库 中获取当前系统单板配置信息, 保存在服务端单板配置信息模块中, 并发 送给客户端;

本步驟中, 系统上电初始化时, 服务端需要主动到配置数据库读取单 板配置信息, 并以数组的形式保存起来。

优选地, 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可以在初始化阶段注册数据库触发 器, 当配置数据库的单板配置信息发生变化时, 通知服务端单板配置信息 模块更新单板配置信息。

在主用主控板上, 服务端将获得的系统单板配置信息, 通过消息发送 到备用主控板和受控板上的客户端。

步驟 S206、 服务端和客户端根据所述单板配置信息、 以及所述逻辑地 址与物理地址映射关系提供逻辑地址与物理地 址之间的相互转换接口。 本步驟中提供从物理地址转逻辑地址和从逻辑 地址转物理地址两套接 比如可以通过下述接口函数实现其功能:

接口 1: 根据逻辑地址转换物理地址。 原型 BOOLEAN OSS_GetCppLinkInfoByPid( const PID * ptPid,

T_CPPLink * ptCppLinklnfo );

功能描述 根据 PID中的逻辑地址和单板配置信息获取 CPPLINK表 表项, 物理地址包含在 T_CPPLink结构体中。

输入参教 const PID * ptPid PID逻辑地址

typedef struct tagPID

l

WORD32 dwPno; 进程号

WORD32 dwDevId; 设备号

WORD 16 wModule; 模块号

WORD 16 wUnit; 单元号

BYTE ucSUnit; 子单元号

BYTE ucSubSystem; 子系统号

BYTE ucRouteType; 路由类型

BYTE ucExtendFlag; 扩展标志

}PID;

输出参教 T_CPPLink * ptCppLinklnfo CPPLINK表表项 typedef struct tagT—CPPLink

l

WORD32 dwPUnit; 表项标识

BYTE ucRackld; 架号

BYTE ucShelfld; 框号

BYTE ucSlotld; 槽号

WORD 16 wBoardType; 板类型

BYTE ucCPUID; CPU号

BYTE ucPosition; 左右板位置 WORD 16 wModule; 模块号

BYTE ucSubSystem; 子系统号

WORD 16 wUnit; 单元号

BYTE ucSUnit; 子单元号

BYTE ucBackBoardType; 背板类型

BYTE ucWorkMode; 工作模式

}T_CPPLink, * pT_CPPLink;

返 回 值 TRUE成功

FALSE失败

接口 2: 根据物理地址转换逻辑地址

上述接口函数中仅举例说明可以如何实现逻辑 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 换、 以及物理地址到逻辑地址的转换的接口函数, 具体实现中可以有多种 变形。

实施例 3

为确保各单板上地址转换结果相同, 服务端和客户端的单板配置信息 还需要保持同步。 同步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种: 当服务端的单板配 置信息有更新时、 服务端收到客户端的用于请求单板配置信息的 消息时、 或者服务端检测到客户端的单板配置信息不一 致时, 服务端向客户端发送 用于更新单板配置信息的消息。

检测服务端和客户端的单板配置信息不一致可 以采用: 客户端定时上 报配置信息的校验和给服务端, 如果服务端检测到校验和错误, 则重新发 送用于更新单板配置信息的消息给上报的客户 端。 如图 3 所示是本实施例 提供的一种单板配置信息同步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 S302、 客户端定时器发送本地配置信息校验和给服务 器端; 客户端启动一个定时器, 定时计算本地配置信息校验和, 并将该校验 和通过用于校验配置信息的消息发送到服务端 。

步驟 S304、 服务器端校验配置信息校验和是否相同, 如果不相同, 则 执行步驟 S306, 否则结束流程。

服务端也用相同算法计算本端配置信息校验和 , 与收到的校验和比较, 若相同, 则服务端不作响应, 若不相同, 则通过发送用于更新配置信息的 消息更新客户端配置信息。

步驟 S306、 服务端发送用于更新配置信息的消息到客户端 ;

步驟 S308, 客户端收到用于更新配置信息的消息后, 将该消息中携带 的配置信息更新到本地单板配置信息表中。

通过本实施例, 保证整个系统的配置信息一致, 使整个系统在相同输 入参数情况下具有相同的地址转换结果。

实施例 4

本发明提供的通讯设备包括至少一块主用主控 板和至少一块受控板, 主控板包括上述转换装置的服务端, 受控板包括上述转换装置的客户端。

优选地, 通讯设备还包括备用主控板, 所述主用主控板和备用主控板 上同时包括所述装置的服务端和客户端, 当该通讯设备主控板运行于主备 状态时, 作为主用的主控板上运行服务端, 作为备用的主控板上运行客户 端。

需要说明的是: 实施例 1 中所述的地址转换装置的所有技术方案在本 实施例中同样适用, 这里不再重述细节。 下面仅以通讯设备为软基站系统 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 3 所示是本实施例的软基站系统结构图, 由主用主控 板 101、 备用主控板 102 (可选)、 多块光交换接口板 103、 多块基带处理板 ( BP板) 104和多个射频单元子系统 105组成。 主用主控板 101上运行上 述服务端, 光交换接口板 103、 基带处理板(BP板) 104和射频单元子系 统 105上运行上述客户端, 备用主控板 102上同时包括服务端和客户端, 当主用主控板出现故障备用主控板作为主控板 使用时, 其上运行服务端, 当所述备用主控板作为备用板使用时, 其上运行客户端。 这样, 软基站系 统中所有单板都能实现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之 间的相互转换。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 限制, 尽管参照实施例 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可以对本发 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 范围, 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工业实用性

通过服务端和客户端一起协作, 本发明为通讯设备内部的所有处理节 点同时提供了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相互转换服 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