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ROASTING AND OIL-EXTRACTING ALL-IN-ONE MACHINE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7/197598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roasting and oil-extracting all-in-one machine, comprising a rack (A), a roasting device (B) provided on the top of the rack (A) and used for roasting a raw material, an oil extracting device (C) provided below the roasting device (B) and used for performing an oil extracting operation on the roasted raw material, a filtering device (D) provided below the oil extracting device (C) and used for filtering extracted oil, and an oil pickup device (E) in communication with the filtering device (D) and used for supplying the filtered oil to a user. By means of the integrated design of the roasting device (B), the oil extracting device (C), the filtering device (D), and the oil pickup device (E), and separately performing a roasting operation by means of the roasting device (B), performing an oil extracting operation by means of the oil extracting device (C), performing a filtering operation by means of the filtering device (D), and performing an oil pickup operation by means of the oil pickup device (E), the roasting and oil-extracting all-in-one machine achieves the integration of roasting, oil extracting, filtering, and oil pickup operations, so that the occupied space is reduced, space utilization is improved,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improved, and production costs are reduced.

Inventors:
FENG SHIGUANG (CN)
LI ZHICAI (CN)
WANG YAOSHI (CN)
PENG XUEFENG (CN)
CHEN WENCHAO (CN)
LU ZHIYONG (CN)
HUANG DONGJIAN (CN)
CHEN QINGHUA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6/082487
Publication Date:
November 23, 2017
Filing Date:
May 18, 2016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SHENZHEN WHEALEYA TECH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C11B1/06; A23N12/08; B30B9/14
Domestic Patent References:
WO1999061568A11999-12-02
Foreign References:
CN205821282U2016-12-21
CN203680844U2014-07-02
CN105004166A2015-10-28
CN1069516A1993-03-03
CN200967282Y2007-10-31
CN102504935A2012-06-20
Attorney, Agent or Firm:
SHENZHEN ZHONGYI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 1] 烘烤榨油一体机, 包括机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烘烤榨油一体机还包 括设置于所述机架顶部的用于烘烤原料的烘烤装置, 设置于所述烘烤 装置下方的用于将烘烤完成的原料进行榨油操作的榨油装置, 设置于 所述榨油装置下方的用于将所述榨油装置榨出的油液进行过滤操作的 过滤装置, 以及连通于所述过滤装置的用于将完成过滤的油液供给用 户的取油装置。

[权利要求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烘烤榨油一体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烘烤装置包 括外壳, 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传送机构、 驱动机构和烘烤机构, 所述烘烤机构穿插于所述传送机构中; 所述传送机构包括内壳, 以及 呈层叠间隔设置于所述内壳中并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的多个传送 单元, 相邻两所述传送单元的传送路径相接通; 所述传送单元包括导 向框、 正向传送组件和反向传送组件, 所述反向传送组件的传送方向 与所述正向传送组件的传送方向相反, 且所述正向传送组件和所述反 向传送组件交错分布。

[权利要求 3]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烘烤榨油一体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向传送组 件包括第一主动轴, 设置于所述第一主动轴同一侧且相间隔的多个第 一从动轴, 各所述第一从动轴与所述第一主动轴之间均传动连接有第 一传送带; 所述反向传送组件包括第二主动轴, 设置于所述第二主动 轴同一侧且相间隔的多个第二从动轴, 各所述第二从动轴与所述第二 主动轴之间均传动连接有第二传送带。

[权利要求 4] 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烘烤榨油一体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框设置 于所述第一传送带和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上侧, 且所述导向框顶部设置 有隔板, 所述隔板上幵设有多个用于空气流通的通孔。

[权利要求 5] 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烘烤榨油一体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框包括 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带和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侧边处的边框, 倾斜设置 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出料端和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二传送带的进料端上 的第一导向板, 以及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出料端和与其相邻 的所述第一传送带的进料端上的第二导向板, 所述第一导向板和所述 第二导向板与所述边框连接。

如权利要求 3至 5任一项所述的烘烤榨油一体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 送单元中, 所述第一传送带与所述第二传送带沿垂直于所述传送方向 的方向交错分布。

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烘烤榨油一体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送单元中

, 所述第一传送带的进料端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出料端相邻, 且所述 第一传送带的进料端高度低于第二传送带的出料端;

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出料端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进料端相邻, 且所述第 一传送带的出料端高度高于第二传送带的进料端。

如权利要求 3至 5任一项所述的烘烤榨油一体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 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内壳外侧的支撑架, 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下侧的 电机, 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中齿轮组, 所述齿轮组传动连接所述电 机和所述第一主动轴以及所述第二主动轴。

如权利要求 4或 5所述的烘烤榨油一体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烘烤机构 包括设置于所述隔板上侧的多个热管, 所述多个热管沿所述传送方向 间隔分布。

如权利要求 9所述的烘烤榨油一体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壳外侧设 置有连通其内部的风道, 所述风道上设置有用于加速所述内壳中热循 环的风扇。

如权利要求 9所述的烘烤榨油一体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壳与所述 外壳之间设置有隔热层。

如权利要求 3至 5任一项所述的烘烤榨油一体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 壳顶部和底部分别幵设有入料口和出料口, 所述外壳顶部设置有与所 述入料口连通的投料斗。

如权利要求 3至 5任一项所述的烘烤榨油一体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 滤装置包括过滤机构、 油桶和连接机构, 所述油桶活动设置于机架底 部, 所述过滤机构架设于所述油桶的幵口上, 所述连接机构设置于所 述过滤机构和所述油桶之间, 且所述连接机构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过 滤机构和所述油桶。

[权利要求 14] 如权利要求 13所述的烘烤榨油一体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机构包 括两端通透的柱形框, 环设于所述柱形框底端边缘的端面环, 以及层 叠设置于所述端面环下侧的过滤网和过滤板。

[权利要求 15] 如权利要求 14所述的烘烤榨油一体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网与所 述过滤板之间垫设有第一密封垫圈; 所述过滤板承载于所述油桶顶端 , 所述过滤板与所述油桶顶端之间垫设有第二密封垫圈。

[权利要求 16] 如权利要求 14或 15所述的烘烤榨油一体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桶连 通有用于抽吸空气形成负压的真空泵。

[权利要求 17] 如权利要求 14或 15所述的烘烤榨油一体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桶底 部幵设有出油孔, 所述取油装置通过所述出油孔连通所述油桶。

[权利要求 18] 如权利要求 17所述的烘烤榨油一体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油装置包 括取油管道, 设置于所述取油管道中的抽油泵, 以及设置于所述取油 管道上端的阀门, 所述取油管道底端经所述出油孔连通所述油桶。

Description:
烘烤榨油一体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烘烤榨油设备的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烘烤榨油一体机。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像花生、 榛子、 杏仁、 咖啡、 可可豆等许多农产品, 在深加工之前如果 能进行烘烤处理, 其口味、 颜色及质感都将有较大改善。 另外, 花生是植物油 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榨花生油及生产花生酱和糖果等之前必须将 花生 做烘烤处理, 烘烤吋间及温度等工艺条件对烘烤产品的品质 产生很大影响。

[0003] 现有的烘烤榨油设备基本上都是分体式设计, 即该设备为单独的烘烤机、 单独 的榨油机和单独的过滤机的生产组合, 其占用面积大, 对场地有较高要求, 并 且, 各个机器需要单独维护, 使得维护十分不便; 并且, 这样的组合设备在进 行生产吋, 完成一项工序后, 需要人工或者半机械辅助转移至下一工序, 影响 了生产效率, 提升了生产成本。 因此, 如何提出一种占地面积小且生产效率高 的烘烤榨油设备是业内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问题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烘烤榨油一体机, 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 现有的烘 烤榨油设备为分体式设计, 导致占用面积大、 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问题的解决方案

技术解决方案

[000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烘烤榨油一体机, 包括机架, 所述烘烤榨油一体机还 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顶部的用于烘烤原料的烘 烤装置, 设置于所述烘烤装置下 方的用于将烘烤完成的原料进行榨油操作的榨 油装置, 设置于所述榨油装置下 方的用于将所述榨油装置榨出的油液进行过滤 操作的过滤装置, 以及连通于所 述过滤装置的用于将完成过滤的油液供给用户 的取油装置。

[0006] 进一步地, 所述烘烤装置包括外壳, 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传送机构、 驱动 机构和烘烤机构, 所述烘烤机构穿插于所述传送机构中; 所述传送机构包括内 壳, 以及呈层叠间隔设置于所述内壳中并与所述驱 动机构传动连接的多个传送 单元, 相邻两所述传送单元的传送路径相接通; 所述传送单元包括导向框、 正 向传送组件和反向传送组件, 所述反向传送组件的传送方向与所述正向传送 组 件的传送方向相反, 且所述正向传送组件和所述反向传送组件交错 分布。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正向传送组件包括第一主动轴, 设置于所述第一主动轴同一侧 且相间隔的多个第一从动轴, 各所述第一从动轴与所述第一主动轴之间均传 动 连接有第一传送带; 所述反向传送组件包括第二主动轴, 设置于所述第二主动 轴同一侧且相间隔的多个第二从动轴, 各所述第二从动轴与所述第二主动轴之 间均传动连接有第二传送带。

[0008] 进一步地, 所述导向框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带和所述第二 传送带的上侧, 且所 述导向框顶部设置有隔板, 所述隔板上幵设有多个用于空气流通的通孔。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导向框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带和所述 第二传送带的侧边处 的边框, 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出料端和与其相 邻的所述第二传送带的 进料端上的第一导向板, 以及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出料端和与 其相邻 的所述第一传送带的进料端上的第二导向板, 所述第一导向板和所述第二导向 板与所述边框连接。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传送单元中, 所述第一传送带与所述第二传送带沿垂直于所 述 传送方向的方向交错分布。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传送单元中, 所述第一传送带的进料端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 出 料端相邻, 且所述第一传送带的进料端高度低于第二传送 带的出料端;

[0012] 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出料端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 进料端相邻, 且所述第一传送带 的出料端高度高于第二传送带的进料端。

[0013] 进一步地,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内壳外侧的支撑 架, 设置于所述支撑 架下侧的电机, 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中齿轮组, 所述齿轮组传动连接所述电 机和所述第一主动轴以及所述第二主动轴。

[0014] 进一步地, 所述烘烤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隔板上侧的多个 热管, 所述多个热管 沿所述传送方向间隔分布。

[0015] 进一步地, 所述内壳外侧设置有连通其内部的风道, 所述风道上设置有用于加 速所述内壳中热循环的风扇。

[0016] 进一步地, 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隔热层。

[0017] 进一步地, 所述内壳顶部和底部分别幵设有入料口和出料 口, 所述外壳顶部设 置有与所述入料口连通的投料斗。

[0018] 进一步地, 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机构、 油桶和连接机构, 所述油桶活动设置 于机架底部, 所述过滤机构架设于所述油桶的幵口上, 所述连接机构设置于所 述过滤机构和所述油桶之间, 且所述连接机构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机构 和 所述油桶。

[0019] 进一步地, 所述过滤机构包括两端通透的柱形框, 环设于所述柱形框底端边缘 的端面环, 以及层叠设置于所述端面环下侧的过滤网和过 滤板。

[0020] 进一步地, 所述过滤网与所述过滤板之间垫设有第一密封 垫圈; 所述过滤板承 载于所述油桶顶端, 所述过滤板与所述油桶顶端之间垫设有第二密 封垫圈。

[0021] 进一步地, 所述油桶连通有用于抽吸空气形成负压的真空 泵。

[0022] 进一步地, 所述油桶底部幵设有出油孔, 所述取油装置通过所述出油孔连通所 述油桶。

[0023] 进一步地, 所述取油装置包括取油管道, 设置于所述取油管道中的抽油泵, 以 及设置于所述取油管道上端的阀门, 所述取油管道底端经所述出油孔连通所述 油桶。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有益效果

[0024]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烘烤榨油一体机, 通过将烘烤装置、 榨油装置、 过滤装置和取油装置一体化设计, 并分别通过烘烤装置进行烘烤操 作, 通过榨油装置进行榨油操作, 通过过滤装置进行过滤操作, 通过取油装置 进行取油操作, 如此, 实现了烘烤、 榨油、 过滤和取油操作的一体化, 既节约 了占地面积, 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又提高了生产效率, 降低了生产成本。

对附图的简要说明

附图说明

[0025] 图 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烘烤榨油一体机的立 结构示意图; [0026] 图 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烘烤装置的立体结构示 图;

[0027] 图 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烘烤装置的整体分解示 图;

[0028] 图 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烘烤装置的内部分解示 图;

[0029] 图 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传送机构与烘烤机构的 部装配示意图;

[0030] 图 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传送机构的传送单元的 部示意图之一;

[0031] 图 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传送机构的传送单元的 部示意图之二;

[0032] 图 8为图 6中 G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3] 图 9为图 6中 F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4] 图 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过滤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0035] 图 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油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36]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 , 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 以解释本发明, 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37] 需要说明的是, 当元件被称为 "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 它可以直接在 另一个元件上或可能同吋存在居中元件。 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 "连接于"另一个元 件, 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吋 存在居中元件。

[0038] 另外, 还需要说明的是,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左、 右、 上、 下等方位用语, 仅是 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 考的, 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 性的。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现进行详细的 描述。

[0039] 如图 1至图 11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烘烤榨油一体机, 其包括机架 A、 烘烤装 :B、 榨油装 :C、 过滤装置 D以及取油装置 E, 其中, 烘烤装置 B用于烘 烤原料 (比如花生) , 该烘烤装置 B设置在机架 A的顶部, 榨油装置 C用于将烘 烤完成的原料进行榨油操作, 该榨油装置 C设置在烘烤装置 B的下方, 且该榨油 装置 C与机架 A固定连接; 过滤装置 D用于将榨油装置 C榨出的油液进行过滤操作 , 该过滤装置 D设置在榨油装置 C的下方; 取油装置 E用于将完成过滤的油液供 给用户, 该取油装置 E连通于过滤装置!)。 [0040] 如上所述, 通过将烘烤装 :B、 榨油装 :C、 过滤装置 D和取油装置 E—体化设 计, 并分别通过烘烤装置 B进行烘烤操作, 通过榨油装置 C进行榨油操作, 通过 过滤装置 D进行过滤操作, 通过取油装置 E进行取油操作, 如此, 实现了烘烤、 榨油、 过滤和取油操作的一体化, 既节约了占地面积, 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又 提高了生产效率, 降低了生产成本。

[0041] 进一步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上述烘烤装置 B可包括外壳 1、 传送机构 2、 驱动机构 3和烘烤机构 4, 其中, 传送机构 2、 驱动机构 3和烘烤机构 4均设置在外 壳 1的内部, 烘烤机构 4穿插于传送机构 2上。 传送机构 2包括内壳 21和多个传送 单元 22, 此处, 多个传送单元 22呈层叠间隔设置在内壳 21中并与驱动机构 3传动 连接, 且上下层相邻的两个传送单元 22的传送路径相接通。 这里, 该传送单元 2 2包括正向传送组件 221、 反向传送组件 222以及导向框 225, 此处, 反向传送组 件 222的传送方向与正向传送组件 221的传送方向相反, 且正向传送组件 221与反 向传送组件 222交错布置。

[0042] 进一步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上述正向传送组件 221可包括一个第一主动 轴 2211、 多个第一从动轴 2212和多个第一传送带 2213, 第一从动轴 2212和第一 传送带 2213数量相同, 此处, 多个第一从动轴 2212均匀间隔设置在第一主动轴 2 211的同一侧, 且多个第一从动轴 2212同轴, 当然, 多个第一从动轴 2212也可不 同轴, 同吋, 第一传送带 2213传动连接于第一主动轴 2211和第一从动轴 2212之 间, 且一个第一从动轴 2212对应一个第一传送带 2213, 如此, 多个第一传送带 2 213呈均匀间隔分布。 另外, 上述反向传送组件 222可包括一个第二主动轴 2221 、 多个第二从动轴 2222和多个第二传送带 2223, 第二从动轴 2222和第二传送带 2 223数量相同, 此处, 多个第二从动轴 2222均匀间隔设置在第二主动轴 2221的同 一侧, 且多个第二从动轴 2222同轴, 当然, 多个第二从动轴 2222也可不同轴, 同吋, 第二传送带 2223传动连接于第二主动轴 2221和第二从动轴 2222之间, 且 一个第二从动轴 2222对应一个第二传送带 2223, 如此, 多个第二传送带 2223呈 均匀间隔分布。

[0043] 进一步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对于上述传送单元 22, 其第二主动轴 2221设 置在第一主动轴 2211的内侧并与其平行, 第二从动轴 2222设置在第一从动轴 221 2的内侧并与其平行, 且多个第一传送带 2213与多个第二传送带 2223沿垂直于传 送方向的方向一一间隔交错分布, 这样, 对于第一传送带 2213与第二传送带 222 3, 由于两者传送方向相反且交错分布, 使得多个第一传送带 2213与多个第二传 送带 2223形成有曲折往复的烘烤路径, 如此, 烘烤原料可以在该曲折往复烘烤 路径上被传送的同吋被烘烤。

[0044] 进一步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上述导向框 225用于为烘烤原料的正向传送 和反向传送进行导向, 并用于将烘烤原料在相邻的正向传送路径和反 向传送路 径的转接处进行导向串接形成完整的传送路径 ; 此处, 该导向框 225设置在第一 传送带 2213和第二传送带 2223的上侧。 另外, 导向框 225的顶部封盖有可透气的 隔板 226, 该隔板 226上幵设有多个用于空气流通的通孔。

[0045]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 对于烘烤装置 B, 其传送单元 22通过第一主动轴 2211和多 个第一从动轴 2212传送连接多个第一传送带 2213形成正向传送组件 221以正向传 送待烘烤原料, 同吋, 通过第二主动轴 2221和多个第二从动轴 2222传送连接多 个第二传送带 2223形成反向传送组件 222以反向传送待烘烤原料, 且通过第一传 送带 2213与第二传送带 2223交错分布, 使得待烘烤原料可以在多个第一传送带 2 213与第二传送带 2223交错形成曲折往复烘烤路径上来回曲折传 。 通过多个传 送单元 22之间呈层叠间隔分布, 且相邻两传送单元 22的传送路径相接通, 如此 , 在占地面积一定的情况下, 实现了足够长的烘烤传送路径, 提高了空间利用 率, 降低了生产成本, 同吋, 由于烘烤路径足够长, 保证了待烘烤原料的烘烤 质量。

[0046] 进一步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对于上述传送单元 22, 其导向框 225包括边框 2 251、 第一导向板 2252以及第二导向板 2253, 其中, 边框 2251设置在第一传送带 2213和第二传送带 2223的侧边处, 这样, 多个第一传送带 2213和第二传送带 222 3被边框 2251隔幵, 且传送单元 22最外侧的第一传送带 2213或第二传送带 2223被 边框 2251包围, 如此, 单个第一传送带 2213或单个第二传送带 2223即形成为传 送路径分支段; 另外, 第一导向板 2252水平倾斜设置在第一传送带 2213的出料 端 2213b和与其相邻的第二传送带 2223的进料端 2223a上, 同吋, 第二导向板 2253 水平倾斜设置在第二传送带 2223的出料端 2223b和与其相邻的第一传送带 2213的 进料端 2213a上, 且第一导向板 2252和第二导向板 2253均与边框 2251连接, 这样 , 在第一导向板 2252和第二导向板 2253的导向作用下, 第一传送带 2213和与其 相邻的第二传送带 2223之间的转接处串接连通形成完整的传送路 , 也即是将 单个的传送路径分支段串接形成完整的传送路 径。 另外, 每个传送单元的导向 框 225上侧均封盖有可透气的隔板 226。 在上下相邻的两个传送单元 22之间, 上 层的传送单元的传送路径终点 2254与下层的传送单元的起点 2255正对, 如此, 待烘烤原料在上层的传送单元传送结束之后, 从其终点 2254上掉入下层的传送 单元的起点 2255上继续传送。 当然, 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 例中, 还可通过其他方式对各单个的传送路径分支段 进行导向串接, 此处不作 唯一限定。

[0047] 进一步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在相邻的两传送带之间, 第一传送带 2213的 进料端 2213a与第二传送带 2223的出料端 2223b相邻, 且第一传送带 2213的进料端 2213a高度略低于第二传送带 2223的出料端 2223b高度; 同吋, 第一传送带 2213的 出料端 2213b与第二传送带 2223的进料端 2223a相邻, 且第一传送带 2213的出料端 2213b高度略高于第二传送带 2223的进料端 2223a高度。 如此, 第一传送带 2213的 出料端 2213b与第二传送带 2223的进料端 2223a形成一定的高度差, 这样, 第一传 送带 2213的出料端 2213b上的待烘烤原料在导向框 225的导向作用下传送到第二 传送带 2223的进料端 2223a上, 在两者的转接处, 由于两者之间的高度差存在, 使得待烘烤原料能够轻易地被转接传送走, 从而避免了烘烤原料在该位置上滞 留; 同理, 第二传送带 2223的出料端 2223b与第一传送带 2213的进料端 2213a形成 一定的高度差, 第二传送带 2223的出料端 2223b上的待烘烤原料在导向框 225的 导向作用下传送到第一传送带 2213的进料端 2213a上, 在两者的转接处, 由于两 者之间的高度差存在, 使得待烘烤原料能够轻易地被转接传送走, 从而避免了 烘烤原料在该位置上滞留。

[0048]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通过将第一传送带 2213的进料端 2213a高度设置为略低 于与其相邻的第二传送带 2223 的出料端 2223b 高度, 并将第一传送带 2213的出料 端 2213b高度设置为略高于与其相邻的第二传送带 2223的进料端 2223a高度, 如此 , 使得第一传送带 2213所在平面与第二传送带 2223所在平面交叉, 这样, 在传 送路径上, 相邻两传送带的转接处形成高度差, 使得传送中的待烘烤原料可顺 利地在该转接处传送, 从而避免了出现滞留, 提升了传送效果。

[0049] 进一步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各传送单元 22上, 多个第一传送带 2213均位 于同一个水平面上, 多个第二传送带 2223也均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 且多个第 二传送带 2223所在的水平面与多个第一传送带 2213所在的水平面交叉, 这样, 就形成了一定高度差, 如此, 使得待烘烤原料 (例如花生) 在相邻传送带之间 的转接处可顺利转接传送。

[0050] 进一步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各传送单元 22上, 上述第一主动轴 2211的长 度长于上述第一从动轴 2212的长度, 这里, 一个第一主动轴 2211对应多个第一 从动轴 2212, 通过选择长度相对较短的第一从动轴 2212, 便于一个第一从动轴 2 212对应一个第一传送带 2213, 如此, 一个第一主动轴 2211上就可以间隔连接多 个第一传送带 2213, 从而可实现足够长的正向传送路径; 同样地, 上述第二主 动轴 2221的长度长于上述第二从动轴 2222的长度, 这里, 一个第二主动轴 2221 对应多个第二从动轴 2222, 通过选择长度相对较短的第二从动轴 2222, 便于一 个第二从动轴 2222对应一个第二传送带 2223, 如此, 一个第二主动轴 2221上就 可以间隔连接多个第二传送带 2223, 从而可实现足够长的反向传送路径; 另外 , 通过将第一从动轴 2212的长度和第二从动轴 2222的长度设置为相对较短, 其 另一目的是为了使得多个第一从动轴 2212和多个第二从动轴 2222错幵避免端部 触碰而影响传送的平稳性。

[0051] 进一步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上述第一主动轴 2211的外周壁上幵设有多个 第一防滑槽 2211a, 该第一防滑槽 2211a沿第一主动轴 2211的长度方向延伸分布; 另外, 上述第二主动轴 2221的外周壁上幵设有多个第二防滑槽 2221a, 该第二防 滑槽 2221a沿该第二主动轴 2221的长度方向延伸分布。 通过在两个主动轴上设置 防滑槽, 增加了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力, 保证了传送的稳定。 当然, 根据实际 情况和需求,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 第一主动轴 2211和第二主动轴 2221还 可通过其他方式增加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力, 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0052] 进一步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上述多个第一防滑槽 221 la绕上述第一主动 轴 2211的外周均匀间隔分布; 另外, 上述多个第二防滑槽 2221a绕上述第二主动 轴 2221的外周均匀间隔分布。 如此, 通过将防滑槽在对应的主动轴上均匀分布 , 保证了主动轴与对应传送带之间摩擦的均匀性 , 从而保证了传送的稳定性。 当然, 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 多个第一防滑槽 2 21 la在第一主动轴 2211的外周上也可非均匀分布, 另外, 多个第二防滑槽 2221a 在第二主动轴 2221的外周上也可非均匀分布, 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0053]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上述内壳 21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围板 211, 以及一对相 对设置的侧板 212, 两个围板 211与两个侧板 212合围形成容置上述传送单元 22的 容置空间。 当然, 上述内壳 21还包括其他构件, 此处不一一详述。

[0054] 进一步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对于上述各传送单元 22, 其正向传送组件 22 1还包括第一缓冲连接组件 2214, 上述第一从动轴 2212通过第一缓冲连接组件 22 14与上述内壳 21的围板 211缓冲连接; 另外, 上述反向传送组件 222还包括第二 缓冲连接组件 2224, 上述第二从动轴 2222通过该第二缓冲连接组件 2224与内壳 2 1的围板 211缓冲连接。 通过缓冲连接, 保证了对应传送带的松紧适度, 保证了 传送的平稳性, 从而提升了烘烤质量。 与此同吋, 采取了长短轴的配合设置, 即第一主动轴 2211长于第一从动轴 2212, 第二主动轴 2221长于第二从动轴 2222 , 且多个第一从动轴 2212相间隔, 多个第二从动轴 2222相间隔, 这样, 便于正 向传送组件 221和反向传送组件 222的缓冲连接。 当然, 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 上述第一从动轴 2212以及第二从动轴 2222还可通过其 他方式与内壳 21的围板 211连接, 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0055] 进一步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上述正向传送组件 221还包括第一轴承组件 2 215, 上述第一主动轴 2211的两端通过第一轴承组件 2215与上述内壳 21两侧的侧 板 212转动连接; 另外, 上述反向传送组件 222还可包括第二轴承组件 2225, 上 述第二主动轴 2221的两端通过第二轴承组件 2225与内壳 21两侧的侧板 212转动连 接。 如此, 在内壳 21两侧的侧板 212的支撑作用下, 通过轴承组件使得第一主动 轴 2211和第二主动轴 2221得到有效支撑。 当然, 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 在 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 上述第一主动轴 2211和第二主动轴 2221还可采用其他支 撑方式, 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0056] 进一步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上述第一传送带 2213上幵设有用于空气循环 的第一通孔阵列 2213a; 上述第二传送带 2223上幵设有用于空气循环的第二通孔 阵列 2223a。 通过在传送带上幵设通孔阵列, 使得外壳 21内的热量可以有效流通 和循环, 提高了烘烤效率, 也保证烘烤的均匀性, 提升了烘烤质量。

[0057] 进一步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上述驱动机构 3包括支撑架 31、 电机 32和齿 轮组 33 , 其中, 支撑架 31固定于上述内壳 21的侧板 212外侧, 电机 32固定设置在 支撑架 31的下侧, 齿轮组 33活动设在支撑架 31中, 此处, 该齿轮组 33传动连接 电机 32的输出轴 (附图中未画出) 与上述第一主动轴 2211以及上述第二主动轴 2 221。 如此, 当电机 32启动吋, 通过齿轮组 33的传动, 带动第一主动轴 2211和第 二主动轴 2221转动, 从而带动上述第一传送带 2213和第二传送带 2223进行传送 动作。 该驱动机构 3的结构简单, 动力足且稳定可靠。 当然, 根据实际情况和具 体需求,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 上述驱动机构 3还可为其他的组成形式, 此处 不作唯一限定。

[0058] 进一步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上述烘烤机构 4可包括电源组件 (附图中未 画出) 以及与其电连接的热管 41。 在各个隔板 226的上侧均设置有多个热管 41, 多个热管 41沿传送方向均匀间隔分布, 这里, 在每个传送单元 22的隔板 226上侧 都排布有这样一组热管 41, 如此, 保证了各个传送单元 22之间烘烤的均匀性。 当然, 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 上述烘烤机构 4还可 为其他的组成, 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0059] 进一步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上述内壳 21的一侧板 212外侧设置有连通其 内部的风道 213, 此处, 该侧板 212上具有连通内壳 21内外的幵孔 (附图中未画 出) , 风道 213通过该幵孔连通内壳 21内部, 另外, 风道 213上设置有风扇 42, 该风扇 42用于加速内壳 21中的空气循环而平衡其内的热循环, 此处, 该风扇 42 优选为轴流风扇, 当然, 该风扇 42也可为其他类型的风扇, 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 如上所述, 通过在上述内壳 21的一侧板 212上设置风道 213, 并在风道 213上设 置风扇 42, 这里, 可以设置多个风道 213和多个风扇 42, 如此, 加快了内壳 21中 的空气流通, 提升了热循环效果, 保证了烘烤质量。 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 ,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 还可通过其他方式提升烘烤质量。

[0060] 进一步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上述内壳 21与上述外壳 1之间设置有隔热层 5 。 通过在内壳 21与外壳 1之间设置隔热层 5, 即减弱了内壳 21内烘烤热量的散失 , 提高了烘烤质量, 也避免了热量传导至外壳 1上而伤害使用者, 提升了装置整 体的安全性能。 当然, 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 还 可通过其他方式提高装置整体的安全性, 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0061]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上述内壳 21的顶部幵设有入料口 214, 同吋, 该内壳 21 的底部幵设有出料口 215, 另外, 外壳 1的顶部设置有与入料口 214连通的投料斗 6。 通过往投料斗 6内投料, 经入料口 214进入到上述传送单元 22内进行传送, 在 传送的同吋, 上述烘烤机构 4对传送中的待烘烤原来进行烘烤。

[0062]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上述过滤装置 D可包括过滤机构 71、 油桶 72和连接机构 7 3, 其中, 过滤机构 71用于对上述榨油装置 C压榨出的油液进行过滤, 该过滤机 构 71架设在油桶 72的幵口 720上, 此处, 该油桶 72用于收集盛装由过滤机构 71过 滤的油液, 该油桶 72活动设置在上述机架 A底部, 另外, 连接机构 73设置在过滤 机构 71和油桶 72之间, 此处, 该连接机构 73用于将过滤机构 71和油桶 72可拆卸 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 通过将用于滤油的过滤机构 71和用于收集油液的油桶 72 分体设置, 并将油桶 72活动设置在机架 A底部, 且将过滤机构 71架设在油桶 72的 幵口 720上, 再通过连接机构 73将过滤机构 71和油桶 72可拆卸固定连接, 这样, 过滤机构 71和油桶 72的装配和拆卸快速方便, 使得整个过滤装置 D的后期维养更 加方便快捷, 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同吋, 该过滤装置 D的结构十分简单, 且连 接牢靠, 保证了油液过滤的可靠。

[0063] 进一步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上述过滤机构 71可包括柱形框 711、 端面环 7 12、 过滤网 713和过滤板 714, 其中, 柱形框 711优选为两端通透的中空柱形结构 , 端面环 712环设于该柱形框 711底端的边缘, 此处, 端面环 712与柱形框 711— 体成型; 另外, 过滤网 713和过滤板 714层叠设置在端面环 712的下侧。 装配吋, 端面环 712将过滤网 713和过滤板 714压紧在上述油桶 72的幵口 720上, 这样, 油 液经过过滤网 713和过滤板 714过滤后经幵口 720进入油桶 72内。 当然, 根据实际 情况和具体需求,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 上述过滤机构 71还可包括其他构 件, 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0064] 进一步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上述过滤网 713与上述过滤板 714之间垫设有 第一密封垫圈 715。 如此, 通过在过滤网 713与过滤板 714之间垫设第一密封垫圈 715, 提升了过滤网 713与过滤板 714之间的密封性, 有效避免了进行过滤的油液 从过滤网 713与过滤板 714之间渗出, 提高了过滤效率, 避免了油液浪费。 当然 , 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 过滤网 713与过滤板 714 之间还可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密封处理, 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0065] 进一步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上述过滤板 714承载于上述油桶 72的顶端, 该过滤板 714与油桶 72顶端的端面之间垫设有第二密封垫圈 716。 如此, 通过在 过滤板 714与油桶 72顶端的端面之间垫设第二密封垫圈 716, 提升了过滤板 714与 油桶 72顶端端面之间的密封性, 有效避免了进行过滤的油液从过滤板 714与油桶 72顶端的端面之间渗出, 提高了油液过滤效率, 避免了油液浪费。 当然, 根据 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 上述过滤板 714与油桶 72顶端的 端面之间还可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密封处理, 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0066] 进一步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上述油桶 72的一侧设置有真空泵 74, 该真空 泵 74与油桶 72连通, 此处, 该真空泵 74用于抽吸油桶 72内的空气以形成负压, 这样, 使得上述过滤机构 71中的油液可快速过滤并流进油桶 72内, 如此, 有效 提高了过滤效率。 另外, 油桶 72旁侧设置有油气分离器 75, 该油气分离器 75用 于进行油气分离, 通过设置油气分离器 75, 有效提升了过滤后的油液的质量。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 还可通过其他方式提高过滤效率。

[0067] 进一步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上述油桶 72底部幵设有出油孔 7200, 该出油孔 7200用以供上述取油装置 E穿设并连通油桶 72。 当然, 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 在 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 过滤装置 D还可包括其他构件, 此处不详述。

[0068] 进一步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上述取油装置 E可包括取油管道 81、 抽油泵 82 和阀门 83, 其中, 取油管道 81设置在整机旁侧, 该取油管道 81的一端伸入上述 机架 A底部的过滤装置 D的油桶 72中形成连通, 即取油管道 81底端经出油孔 7200 连通油桶 72。 另外, 抽油泵 82设置在取油管道 81的管路中, 阀门 83设置在取油 管道 81的上端。 整机运行一段吋间后, 用户可通过打幵阀门 83获取油液。 当然 , 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 上述取油装置 E还可为 其他结构组成形式, 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以上所述实施例, 仅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 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 的技术范围内, 可轻易想到 各种等效的修改、 替换和改进等等, 这些修改、 替换和改进都应涵盖在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 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