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WASHING MACHINE HAVING SEPARATE WASHING ARRANGEMENTS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6/201906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washing machine having separate washing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a housing (1), and, arranged within said housing (1), a first automatic washing system (2) and a second automatic washing system (3). The housing (1) contains a first washing area (4) for accommodating the first automatic washing system (2) and a second washing area (5) for accommodating the second automatic washing system (3), said first washing area (4) and second washing area (5) being arranged one on the left and the other on the right. The axis of the first automatic washing system (2) and the axis of the second automatic washing system (3) are vertical. A user may choose according to need whether to operate one automatic washing system or both automatic washing systems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working principles and modes of installation of said two systems are different, during washing processes, the direction of sway and amplitude of sway of each accommodating drum accommodating wash water are different, hence the distance at which said two accommodating drums are arranged one away from the other is reduced. The direction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forces to which the housing (1) is subjected also are different, thus avoiding that vibration and forces occasioned by concurrent operation of the two washing systems directly combine; the forces received by the housing (1) being thus more dissipated, deformation of the housing (1) is avoided.

Inventors:
LV PEISHI (CN)
WANG KAIMING (CN)
ZHU YINGXI (CN)
ZHAI QINGMING (CN)
YANG XUGUA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5/095910
Publication Date:
December 22, 2016
Filing Date:
November 30, 2015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QINGDAO HAIER WASHING MACH CO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D06F37/18; D06F29/00
Foreign References:
CN201339117Y2009-11-04
CN103437131A2013-12-11
CN203420141U2014-02-05
CN103437130A2013-12-11
JPH07148384A1995-06-13
Other References: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 3312328A4
Attorney, Agent or Firm:
QINGDAO LZ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CO., LTD. (CN)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一种分洗洗衣机, 包括箱体、 以及设置在箱体内的第一自动洗涤系统 和第二自动洗涤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内具有容纳第一自动洗 涤系统的第一洗涤区、 容纳所述第二自动洗涤系统的第二洗涤区, 所 述第一洗涤区和第二洗涤区呈左右设置; 所述第一自动洗涤系统的轴 线和第二自动洗涤系统的轴线垂直。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分洗洗衣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自动洗涤 系统的轴线和第二自动洗涤系统的轴线为不相交垂直。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分洗洗衣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自动洗涤 系统和第二自动洗涤系统中一个为滚筒全自动洗涤系统、 另一个为波 轮全自动洗涤系统, 所述第一自动洗涤系统和第二自动洗涤系统共用 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分洗洗衣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自动洗涤 系统和第二自动洗涤系统具有同一控制系统, 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一 自动洗涤系统和第二自动洗涤系统错时启动脱水程序。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分洗洗衣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内还具有 分别与所述第一洗涤区、 第二洗涤区相邻接的辅功能区, 所述辅功能 区与所述第二洗涤区呈前后设置, 所述辅功能区与所述第一洗涤区呈 左右设置。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分洗洗衣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洗洗衣机还 具有显示操作模块, 所述显示操作模块设置在所述辅功能区的顶部。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6任一项所述的分洗洗衣机, 其特征在于, 第一自动 洗涤系统包括第一洗涤筒, 所述第二自动洗涤系统包括第二洗涤筒, 所述第一外筒与第二外筒之间的最小距离为 15nm!〜 30mm。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6任一项所述的分洗洗衣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 包括左侧板、 右侧板、 后背板、 以及 L型封板, 所述左侧板前端向右 弯曲延伸形成前板, 所述左侧板后端向右弯曲延伸形成右后板; 所述 右侧板的后端向左弯曲延伸形成左后板, 所述后背板设置在所述右后 板和左后板之间; 所述 L型封板具有与所述前板相连的前后方向的第 一部和与所述右侧板相连的左右方向的第二部。

[权利要求 9]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6任一项所述的分洗洗衣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 自动洗涤系统具有第二洗涤筒, 所述第二洗涤筒上设有外桶盖, 所述 外筒盖上设置有衣物投入口、 以及可滑动的幵闭所述衣物投入口的内 盖, 所述箱体内具有容纳处于打开状态的所述内盖的容纳区。

[权利要求 10]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分洗洗衣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筒盖上设置 有刮水板, 当所述内盖打开时, 所述刮水板将所述内盖下表面上的水 滴刮下。

Description:
说明书 发明名称:分洗洗衣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洗衣机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分类洗涤功能的洗衣机。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洗衣机已成为我们的生活必需品, 一般每个家庭都拥有一台洗衣机。 但在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不同类型的衣服不能一起洗涤, 需要分类后分别放入洗衣 机进行洗涤, 如: 内外衣分开洗、 婴儿和大人的衣物分开洗、 颜色不同的衣物 分开洗、 赃污程度不同的衣物分开洗、 以及不同材质的衣服分开洗等; 在有较 多衣服需要洗涤时, 分类后进行多次洗涤, 就会需要较长的洗涤时间; 以及内 衣、 婴儿衣服等较小的衣物, 或者需要清洗少量的衣物, 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大 型洗衣机洗涤不是优选的方案; 考虑到室内空间的利用, 一般也不会再购买一 台洗衣机; 若部分衣服采用手工洗涤, 则费时费力, 且漂洗不干净。

[0003]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滚筒和波轮是各有利弊, 例如: 滚筒洗衣机模拟手搓, 洗净 度均匀、 磨损率低, 衣服不易缠绕; 波轮洗衣机洗净度比滚筒洗衣机高 10% , 自 然其磨损率也比滚筒洗衣机高 1 0 %。 滚筒洗涤吋间较长 (1-2小时) , 波轮洗涤 吋间相对较短 (40分钟左右) , 以及波轮启动后仍可随吋增加衣物。 用户在购 买洗衣机时需要选择买滚筒还是波轮, 例如: 如要求洗衣时间短, 建议选购波 轮洗衣机; 如毛料、 丝绸衣物较多, 建议选购滚筒洗衣机; 如以洗涤棉布衣服 为主, 则建议选择波轮洗衣机。

技术问题

问题的解决方案

技术解决方案

[0004]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洗洗衣机, 在箱体内设置有第一自动洗涤系统和第二自动 洗 涤系统, 实现同一台洗衣机具备分类洗涤的功能。

[0005]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 本发明釆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 一种分洗洗衣机, 包括箱体、 以及设置在箱体内的第一自动洗涤系统和第二 自 动洗涤系统, 所述箱体内具有容纳第一自动洗涤系统的第一 洗涤区、 容纳所述 第二自动洗涤系统的第二洗涤区, 所述第一洗涤区和第二洗涤区呈左右设置; 所述第一自动洗涤系统的轴线和第二自动洗涤 系统的轴线垂直。

[0007]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自动洗涤系统的轴线和第二自动洗涤 系统的轴线为不相交 垂直。

[0008]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自动洗涤系统和第二自动洗涤系统中 一个为滚筒全自动洗 涤系统、 另一个为波轮全自动洗涤系统, 所述第一自动洗涤系统和第二自动洗 涤系统共用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

[0009]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自动洗涤系统和第二自动洗涤系统具 有同一控制系统, 所 述控制系统控制第一自动洗涤系统和第二自动 洗涤系统错时启动脱水程序。

[0010] 进一步的, 第一自动洗涤系统的洗涤容量大于所述第二自 动洗涤系统的洗涤容 里。

[0011] 进一步的, 所述箱体内还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洗涤区、 第二洗涤区相邻接的辅 功能区。

[0012] 进一步的, 所述辅功能区被所述第一洗涤区和第二洗涤区 半包围。

[0013] 进一步的, 所述辅功能区与所述第二洗涤区呈前后设置。

[0014] 进一步的, 所述辅功能区与所述第一洗涤区呈左右设置。

[0015] 进一步的, 所述辅功能区设置有储物模块。

[0016] 进一步的, 所述辅功能区设置有健康模块。

[0017] 进一步的, 所述辅功能区设置有第三自动洗涤系统。

[0018] 进一步的, 所述分洗洗衣机还具有显示操作模块, 所述显示操作模块设置在所 述辅功能区的顶部。

[0019]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自动洗涤系统为滚筒全自动洗涤系统 , 所述第二自动洗涤 系统为波轮全自动洗涤系统。

[0020]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自动洗涤系统为波轮全自动洗涤系统 , 所述第二自动洗涤 系统为滚筒全自动洗涤系统。

进一步的, 第一自动洗涤系统包括第一容纳筒, 所述第二自动洗涤系统包括第 二容纳筒, 所述第一容纳筒与第二容纳筒之间的最小距离 为 15mm~30mm [0022] 优选的, 所述第一容纳筒与第二容纳筒之间的最小距离 为 25mm。

[0023] 进一步的, 所述箱体包括左侧板、 右侧板、 后背板、 以及 L型封板, 所述左侧 板前端向右弯曲延伸形成前板, 所述左侧板后端向右弯曲延伸形成右后板; 所 述右侧板的后端向左弯曲延伸形成左后板, 所述后背板设置在所述右后板和左 后板之间; 所述 L型封板具有与所述前板相连的前后方向的第 部和与所述右侧 板相连的左右方向的第二部。

[0024] 进一步的, 所述箱体的前板和后背板之间设置有上中梁, 所述上中梁的前部位 于所述 L型封板的第一部的顶部。

[0025] 进一步的, 所述上中梁到所述箱体左侧的距离与到所述箱 体右侧的距离的比为 5:3~2: 1。

[0026] 进一步的, 所述上中梁所在的竖直面将所述箱体围成的空 间分割成左右两个洗 涤区, 所述第一自动洗涤系统位于左侧的第一洗涤区 , 所述第二自动洗涤系统 位于右侧的第二洗涤区。

[0027] 进一步的, 所述第二自动洗涤系统具有第二容纳筒, 所述第二容纳筒上设有外 捅盖, 所述外筒盖上设置有衣物投入口、 以及可滑动的开闭所述衣物投入口的 内盖, 所述箱体内具有容纳处于打开状态的所述内盖 的容纳区。

[0028] 进一步的, 所述箱体内具有容纳所述内盖从关闭所述衣物 投入口的关闭位置水 平滑动到打开所述衣物投入口的打开位置的容 纳区。

[0029] 进一步的, 所述内盖的左右两端向外延伸形成水平方向的 滑片, 在所述衣物投 入口左右两侧的所述外桶盖上设置有两条压片 , 所述压片与所述外桶盖之间形 成容纳所述滑片的滑道。

[0030] 进一步的, 所述滑片还具有向上的折边, 所述压片的内侧具有向下的弯边, 所 述折边位于所述弯边的外侧。

[0031] 进一步的, 所述压片上还具有竖直向下的挡板, 所述折边位于所述压片、 挡板

、 弯边所围成的空间内。

[0032] 进一步的, 所述外筒盖上设置有安装所述压片的若干安装 柱, 相邻的所述安装 柱之间设置有连接两个安装柱的连板。

[0033] 进一步的, 所述内盖和所述外桶盖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定 位结构, 所述定位结 构为定位柱和卡槽。

[0034] 进一步的, 所述外桶盖前部设置有定位柱, 所述内盖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卡槽, 所述卡槽的一端设置有向内弯曲的卡爪, 所述卡爪的端部设置有向外的翻边, 所述卡槽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引导部, 当所述内盖滑动到关闭所述衣物投入 口的关闭位置时, 所述定位柱位于所述卡槽内。

[0035] 进一步的, 所述内盖为向上拱起的结构, 所述内盖的四周向外延伸形成水平的 封边。

[0036] 进一步的, 所述外筒盖上设置有托板, 当所述内盖打开时, 所述内盖从外桶盖 上向所述托板滑动。

[0037] 进一步的, 所述托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外桶盖的上表面处于 同一水平面内。

[0038] 进一步的, 所述内筒盖的后部还设置有挡沿, 当所述内盖处于关闭位置时, 所 述内桶盖的后端与所述挡沿贴合。

[0039] 进一步的, 所述外筒盖上还设置有刮水板, 当所述内盖打开时, 所述刮水板将 所述内盖下表面上的水滴刮下。

[0040] 进一步的, 所述刮水板的上部与所述内盖的下表面贴合。

[0041] 进一步的, 所述刮水板向所述内盖的关闭方向倾斜, 且向上翘起一定的角度。

[0042] 优选的, 所述刮水板与所述内筒盖所在的水平面呈 10°~30°的夹角。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有益效果

[0043]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洗洗衣机, 在箱体内设置有第一自动洗涤系统和第二自动 洗 涤系统, 同一台洗衣机具有两套自动洗涤系统, 实现同一台洗衣机具备分类洗 涤的功能,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启动一套自动洗涤系统 或者两套同时启动; 第一自动洗涤系统的轴线和第二自动洗涤系统 的轴线垂直, 因而两套自动洗涤 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安装方式不同, 因而在洗涤过程中容纳洗涤水的容纳筒的晃 动方向以及幅度不同, 使得两个容纳筒之间的间距可以设置较小; 箱体受到的 力的方向、 位置也不同, 这样避免了两套自动洗涤系统同时洗涤时震幅 和力的 直接叠加, 箱体受到的力较为分散, 避免了箱体的变形。

[0044]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后, 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 清楚。

对附图的简要说明

附图说明

[0045] 图 1为本发明所提出的分洗洗衣机的第一个实施 的结构示意图;

[0046] 图 2为本发明所提出的分洗洗衣机的第二个实施 的结构示意图;

[0047] 图 3为图 2的另一个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48] 图 4为图 1中的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0049] 图 5为图 4中 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50] 图 6为图 4中左侧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51] 图 7为图 8中右侧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52] 图 8为图 4中 L型封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53] 图 9为图 2中第二自动洗涤系统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0054] 图 10为图 9中 D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55] 图 11为图 9中外桶盖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56] 图 12为图 11安装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57] 图 13为图 12中 E-E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58] 图 14为图 13中 F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59] 图 15为图 11中在外桶盖中的定位处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60] 图 16为图 15中 G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61] 图 17为图 11中部分结构示意图;

[0062] 图 18为图 17中 H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63] 图 19为图 17中 I-I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64] 图 20为图 19中 K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65] 图 21为图 11中微动开关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66] 图 22为图 21中 L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发明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67]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 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0068]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 术语"上"、 "下"、 "左"、 "右"、 "前"、 "后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 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 明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 特定的方位、 以 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 术语"第一"、 "第二 "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69] 参阅图 1, 是本发明所提出的分洗洗衣机的第一个实施例 , 分洗洗衣机包括箱 体 1 , 在箱体 1内设置有第一自动洗涤系统 2和第二自动洗涤系统 3 , 使得用户可 以根据需要将衣物分类洗涤, 节约能源, 健康卫生; 同吋不同类的衣物使用两 套洗涤系统同吋洗涤, 还节约了用户洗衣的时间。

[0070] 第一自动洗涤系统 2的轴线和第二自动洗涤系统 3呈左右设置; 第一自动洗涤系 统 2的轴线和第二自动洗涤系统 3的轴线垂直, 也就是一套自动洗涤系统的轴线 位于水平面, 如滚筒洗涤系统, 另一套自动洗涤系统的轴线位于竖直面, 如波 轮洗涤系统; 自动洗涤系统的轴线位于水平面与自动洗涤系 统的轴线位于竖直 面, 他们的工作原理、 安装方式都不同, 因而在洗涤过程中容纳洗涤水的容纳 筒的晃动方向以及幅度不同, 避免两个容纳筒的磕碰, 使得两个容纳筒之间的 间距可以设置较小; 箱体受到的力的方向、 位置也不同, 这样避免了两套自动 洗涤系统同吋洗涤吋震幅和力的直接叠加, 箱体受到的力较为分散, 避免了箱 体的变形。

[0071] 本实施例中, 第一自动洗涤系统 2的轴线和第二自动洗涤系统 3的轴线为不相交 垂直, 或者说是异面垂直。

[0072] 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 为了减少分洗洗衣机的零部件, 第一自动洗涤系统 2 和第二自动洗涤系统 3共用分洗洗衣机的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 通过设置公用的 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 减少了分洗洗衣机的零部件, 节省了箱体 1内的空间, 并 减低了材料成本。

[0073] 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 自动洗涤系统在幵始启动脱水程序时的外筒的 摆动较 大, 为了避免两套自动洗涤系统同吋晃动较大吋的 磕碰, 自动洗涤系统分洗洗 衣机具有控制第一自动洗涤系统 2和第二自动洗涤系统 3的同一控制系统, 控制 系统控制第一自动洗涤系统 2和第二自动洗涤系统 3不同吋启动脱水程序。 当用 户选择第一自动洗涤系统 2和第二自动洗涤系统 3同吋进行洗涤吋, 如第一自动 洗涤系统 2和第二自动洗涤系统 3同时到达脱水程序, 控制系统控制其中一套自 动洗涤系统启动进行脱水程序, 2-3秒后另一套自动洗涤系统再启动脱水程序, 这样不同时启动脱水程序, 使得两个洗涤筒摆动峰值错开; 由于就控制另一套 延后 2-3秒后启动脱水程序, 2-3秒的延后, 对于用户来说几乎感觉不到, 不会影 响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

[0074] 本实施例中, 本实施例中, 第一自动洗涤系统 2为波轮全自动洗涤系统、 第二 自动洗涤系统 3为滚筒全自动洗涤系统。 第一自动洗涤系统 2具有盛放洗涤水的 第一洗涤筒, 第二自动洗涤系统 3具有盛放洗涤水的第二洗涤筒。 由于自动洗涤 系统在洗涤、 尤其是脱水程序中, 洗涤筒摇晃, 所以第一洗涤筒和第二洗涤筒 之间必须具有足够的间距, 避免在第一自动洗涤系统 2和 /或第二自动洗涤系统 3 工作过程中, 第一洗涤筒和第二洗涤筒相互触碰, 造成磨损或损坏。 本实施例 中, 选取第一洗涤筒与第二洗涤筒之间的最小距离 为 15mm~30m m , 优选设置第 一洗涤筒与第二洗涤筒之间的最小距离为 25mm。 当然, 第一洗涤筒与第二洗涤 筒之间最小距离能选取这样较小的值, 是通过增加自动洗涤系统工作过程中外 筒的稳定性的设置以及将两个外筒摆动峰值错 开的控制方法来实现的。

[0075] 参阅图 2-图 20, 是本发明所提出的分洗洗衣机的第二个实施例 , 本实施例与第 一个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 第一自动洗涤系统 2为滚筒全自动洗 涤系统、 第二自动洗涤系统 3为波轮全自动洗涤系统, 其他可以采用第一个实施 例相同的设置。

[0076] 分洗洗衣机包括箱体 1, 在箱体 1内设置有第一自动洗涤系统 2和第二自动洗涤 系统 3 , 第一自动洗涤系统 2滚筒洗涤系统; 定义箱体内容纳第一自动洗涤系统 2 的区域为第一洗涤区 4、 容纳第二自动洗涤系统 3的区域为第二洗涤区 5, 其中第 一洗涤区 4和第二洗涤区 5呈左右设置, 也就是两套自动洗涤系统也是呈左右设 置; 第一自动洗涤系统 2为滚筒洗涤系统的轴线为水平线, 第二自动洗涤系统 3 为波轮洗涤系统的轴线的竖直线, 所以第一自动洗涤系统 2的轴线和第二自动洗 绦系统 3的轴线为异面垂直; 滚筒与波轮的工作原理、 安装方式都不同, 因而在 洗涤过程中容纳洗涤水的容纳筒的晃动方向以 及幅度不同, 避免两个容纳筒的 磕碰, 使得两个容纳筒之间的间距可以设置较小; 箱体受到的力的方向、 位置 也不同, 这样避免了两套自动洗涤系统同时洗涤时震幅 和力的直接叠加, 箱体 受到的力较为分散, 避免了箱体的变形。

[0077] 本实施例中, 第一自动洗涤系统 2的洗涤容量大于第二自动洗涤系统 3的洗涤容 量, 也就是具有洗涤容量不同的两套洗涤系统; 将小件衣服或者是较少的衣物 可以使用第二自动洗涤系统 3进行洗涤。 由于两套自动洗涤系统的洗涤容量不同 , 所以两套自动洗涤系统占用的空间肯定不同, 也就是第一洗涤区 4大于第二洗 涤区 5 ; 为了更好地利用箱体 1内的空间, 在箱体 1内还具有分别与第一洗涤区 4 、 第二洗涤区 5相邻接的辅功能区 6 ; 通过合理的布置, 在箱体 1内设置了辅功能 区 6, 更有效的利用箱体 1内的空间, 增加箱体 1内空间的利用率。

[0078] 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 辅功能区 6可以设置为储物模块, 将辅功能区 6处设置 储物柜, 用于放置洗涤用品, 使得用户洗衣时取放洗涤液或洗衣粉方便, 分洗 洗衣机具有了储物功能。 当然, 辅功能区 6也可以设置为健康模块, 如设置杀菌 消毒模块, 将洗涤后的衣物进行杀菌消毒。 此外, 辅功能区 6也可以设置第三自 动洗涤系统, 第三自动洗涤系统的洗涤容量可以与第二自动 洗涤系统的洗涤容 量相等或者还小, 使得用户可以进行更加细致的分类洗涤, 如婴儿衣物和大人 的内衣可分别专用一套自动洗涤系统。

[0079] 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 辅功能区 6与第二洗涤区 5前后相邻设置、 与第一洗涤 区 4左右相邻设置, 也就是辅功能区 6被第一洗涤区 4和第二洗涤区 5半包围, 或 者说辅功能区 6和第二洗涤区 5的前后距离与洗涤区 4的前后距离相等。 具体而言 , 在箱体 1内左侧为第一洗涤区 4、 右侧后部为第二洗涤区 5、 右侧前部为辅功能 区 6。 当然, 第二洗涤区 5与辅功能区 6的前后位置也可以调换, 或者第一洗涤区 4位于箱体内的右侧。

[0080] 参见图 3-4所示, 在箱体 1内左侧为第一洗涤区 4、 右侧后部为第二洗涤区 5、 右 侧前部为辅功能区 6, 辅功能区 6处设置为储物柜; 为了外形美观, 将辅功能区 6 处设置为弧形, 也就是箱体 1的前右角处为弧形。 在第一洗涤区 4的前部设置有 幵闭第一自动洗涤系统 2的衣物投入口的门盖 21, 在第二洗涤区 5的顶部设置有 幵闭第二自动洗涤系统 3的衣物投入口的上盖 31, 也就是在箱体 1的顶部具有门 盖 21和上盖 31。 为了箱体 1的美观、 以及操作方便, 两套自动洗涤系统的显示操 作模块 7放在了一起, 将显示操作模块 7设置在辅功能区 6的顶部; 在显示操作模 块 7上设置有分别操作两套自动洗涤系统的按键 者触屏选项, 显示操作模块 7 通过线束分别于控制第一自动洗涤系统 2工作的第一控制模块和控制第二自动洗 涤系统 3工作的第二控制模块连接。 将显示操作模块 7设置在辅功能区 6的顶部既 增加了美观性, 还使得操作区域集中, 便于操作, 还降低了制造成本。

[0081] 由于在洗衣机中外筒占用的空间较大, 当两套自动洗涤系统的洗涤筒的外径都 确定后, 箱体 1的大小也基本确定。 为了使得箱体 1内的布置尽量紧凑, 使得分 洗洗衣机整体较小, 也就是箱体 1较小, 且第一洗涤筒与第二洗涤筒之间最小距 离是一定的; 将洗涤容量较小的第二洗涤筒向后移; 这样使得辅功能区 6的体积 增大, 使得箱体 1内的布置尽量紧凑, 合理的利用箱体 1内的空间。

[0082] 下面具体介绍本实施例中的分洗洗衣机的各个 部分的结构。 应当理解的是, 该 分洗洗衣机各个部分的结构并不以下述实施例 为限。

[0083] 参阅图 4-8 , 参见图 1所示, 箱体 1需要承载第一自动洗涤系统 2和第二自动洗涤 系统 3 , 箱体 1包括左侧板 11、 右侧板 12、 后背板 13、 门板 124以及 L型封板 15 , 其中左侧板 11前端向右弯曲延伸形成前板 111、 后端向右弯曲延伸形成右后板 11 2; 右侧板 12的后端向左弯曲延伸形成左后板 121 , 在右后板 112和左后板 121之 间为后背板 13, 也就是后背板 13的右端固定在右后板 112上、 左端固定在左后板 121上; 后背板 13包括盖板、 和上、 下连板。 也就是左侧板 11的前后两端弯曲延 伸分别形成前板 111以及右后板 112, 左侧板 11为一个部件、 且组成箱体的前面 、 左侧面、 以及部分后面; 右侧板 12也为一个部件、 且组成箱体的右侧面和部 门后面, 这样整体的部件相对于组装的部件来说强度较 高, 因而提高了箱体 1的 整体强度; 同吋构成箱体的部件较少, 使得装配后的误差较小, 外观效果美观

[0084] 参见图 8所示, L型封板 15具有与前板 111相连的前后方向的第一部 121和与右侧 板 12相连的左右方向的第二部 122。 通过设置 L型封板 15的第一部 121和第二部 12 2, 使得箱体 1内限定为两个大小相邻的用于容纳第一自动 涤系统和第二自动 洗涤系统的方形区域, 第一部 121和第二部 122分别用于支撑第一自动洗涤系统 和第二自动洗涤系统; 这样增强箱体 1在竖直方向上的支撑强度, 提高箱体对于 第一自动洗涤系统和第二自动洗涤系统的支撑 能力, 使得箱体稳固, 有足够的 强度用于支撑两个自动洗涤系统同时工作带来 纵向及横向的扭转力; 并将箱体 1 划分成不同的区域。

[0085] 本实施例中, 参见图 5所示, 对于 L型封板 15与前板 111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卡接 , 在第一部 121前端具有弯曲向右延伸的第一延伸部 1511, 并在第一延伸部 1511 端部具有向前的第一折边 1512; 在前板 111右端具有向后的第一翻边 1111 , 第一 折边 1512位于第一翻边 1111的内侧。 也就是封板 15与前板 111在第一延伸部 1511 段为具有一定距离的两层板、 并通过第一折边 1512和第一翻边 1111形成搭接的 端部; 这样增加了箱体 1的强度, 还使得结合处美观。 为了进一步保证第一折边 1512和第一翻边 1111搭接后的牢固, 在第一翻边 1211上开设置有卡口, 在第一 折边 1512上设置有挂耳 15121 , 使得挂耳挂在在卡口内。 L型封板 15与右侧板 12 也采用同样的结合方式。

[0086] 本实施例中, 左侧板 11、 右侧板 12、 后背板 13、 以及 L型封板 15都釆用钢板, 左侧板 11、 右侧板 12、 L型封板 15通过折弯就形成所需的形状。

[0087] 参见图 4所示, 为了进一步增加箱体 1的强度、 以及用于支撑两个自动洗涤系统 , 在箱体 1的前板 111和后背板 13之间设置有上中梁 16, 上中梁 16的前部位于 L型 封板 15的第一部 121的顶部。 上中梁 16所在的竖直面将箱体 1围成的空间分隔成 左右两个洗涤区。 第一自动洗涤系统 2位于左侧, 第二自动洗涤系统 3位于右侧 。 这样通过设置上中梁 16和底中梁 14进一步增加箱体 1的强度, 增加对箱体 1内 两套自动洗涤的分别支撑, 避免出现一套自动洗涤系统工作时箱体的受力 偏转 ; 以及将箱体 1内分割成左右两个洗涤区, 分别用于放置第一自动洗涤系统 2和 第二自动洗涤系统 3。 上中梁 16到箱体 1的左侧的距离与上中梁 16到箱体 1的左侧 的距离的比为 5:3~2:1。

[0088] 本实施例中, 在上中梁 16的后端和下中梁 17的后端之间设置有支撑竖梁 18 , 增 加箱体 1的竖向支撑, 提高箱体 1的强度。

[0089] 参阅图 9-图 20, 说明第二自动洗涤系统 3的内盖的设置, 首先说明以靠近第二 洗涤筒中心的方向为"内"、 以远离第二洗涤筒中心的方向为"外"。 第二自动洗涤 系统 3的第二洗涤筒 32具有外桶盖 321 , 外桶盖 321顶部设置有用于衣物投入的衣 物投入口 3211。 本实施例中, 第二自动洗涤系统 3具有加热功能, 为了避免洗涤 过程中加热时水蒸气外泄、 以及避免在高速运转时内筒中的衣物被甩出, 在外 筒盖 321上设置有可滑动的开闭衣物投入口 3211的内盖 33。 定义内盖 33在关闭衣 物投入口 3211的位置为关闭位置, 在打开衣物投入口 3211的位置为打开位置; 在箱体 1内具有容纳内盖 33从关闭位置水平滑动到打开位置的容纳区。 通过在箱 体 1内设置容纳区, 使得在外桶盖 321上可以设置滑动的内盖 33 , 也就是推拉的 内盖, 避免了设置上翻内盖带来的: 上翻内盖的内侧用于加强的结构引起的不 美观问题、 上翻内盖占用上部空间问题、 以及放取衣物吋衣物易与上翻内盖发 生挂扯的问题等等。 参见图 9, 内盖 33设置为前后方向滑动, 当内盖 33向前滑动 吋开打衣物投入口 3211 , 内盖 33滑动到储物柜上方预留出的容纳区, 也就是容 纳区为箱体 1内辅功能区 6的上部一部分空间, 这样储物柜设置在容纳区下方的 辅功能区 6的空间内。

[0090] 内盖 33为整体式内盖, 使得结构简单、 整体强度大。 在衣物投入口 3211左右两 侧的外桶盖 321上设置有两条相互平行的压片 34, 压片 34前后设置, 压片 34与外 捅盖 321之间形成内盖 33滑动的滑道; 内盖 33的左右两端向外延伸形成水平方向 的滑片 331, 滑片 331在滑道内前后滑动, 使得内盖 33将衣物投入口 3211打开或 者关闭, 参见图 11-图 12所示。

[0091] 为了进一步增加内盖 33与外捅盖 321之间的紧密性, 设置压片 34与滑片 331的结 构。 滑片 331边缘设置有向上的折边 3311 , 也就是滑片 331设置折边 3311后形成 平躺的 "L"形结构; 压片 34的内侧具有向下的弯边 341, 也就是压片 34设置弯边 3 41后也形成平躺的" L"形结构, 并且两个" L"形结构相互卡接, 或者说是折边 331 1位于弯边 341的外侧。 通过设置压片 34与滑片 331相互卡接使得内盖 33与压片 34 之间结合的更加紧密, 保证了内盖 33前后滑动时的稳定性, 同时还使得内盖 33 处于关闭位置时, 第二洗涤筒 32内的水蒸气不易通过滑片 331处泄露。 为了进一 步避免第二自动洗涤系统加热吋水蒸气从内盖 33与外桶盖 321之间的缝隙泄露, 在压片 34上还设置有竖直向下的挡板 342, 挡板 342位于折边 3311的外侧, 也就 是折边 3311位于压片 34、 挡板 342、 弯边 341所围成的空间内; 第二洗涤筒 32中 的水蒸气从滑片 331处外漏吋又受到挡板 342的阻挡, 进一步避免了水蒸气从滑 片 331与外桶盖 321之间的缝隙泄露, 同时折边 3311只能在压片 34、 挡板 342、 弯 边 341所围成的空间内前后移动, 也进一步提高了滑动的稳定性, 参见图 13-图 14 所示。

[0092] 对于压片 34安装到外筒盖 321的具体方式可以采用多种形式, 例如直接通过螺 钉固定等。 本实施例中, 采用在外筒盖 321上设置若干安装柱 3212, 压片 34上设 置与安装柱 3212相对应的螺钉孔, 通过螺钉将压片 34固定在安装柱 3212上。 优 选, 安装柱 3212的高度等于或者稍大于挡板 342的高度。 为了提高压片 34安装后 的稳定形, 相邻的安装柱 3212之间设置连接它们的连板, 连板的高度与定位柱 3 212的高度相等; 压片 34安装后, 压片 34的下表面同时与安装柱 3212的上表面、 连板上表面结接触, 因而连板在起到加强安装柱 3212的同时, 也起到支撑压片 3 4的作用, 使得压片 34安装后更加稳定。

[0093] 为了降低内盖 33的成本, 内盖 33总是尽量的设计的较薄, 但是更要保证内盖 33 的强度, 所以设计内盖 33为向上拱起的结构, 以增加内盖 33的强度, 并且从边 缘向中心拱起的高度逐渐增加, 内盖 33中心处距离外筒盖 321的高度最大。 内盖 33还要与外桶盖 32之间贴合, 增加紧密性, 避免第二洗涤筒 32内的水蒸气泄露 , 设置内盖 33的四周向外延伸形成水平的封边, 也就是向上拱起的结构边缘向 外延伸形成水平的封边, 封边与同其接触的外桶盖 321贴合, 保证了内盖 33处于 关闭位置时, 与外筒盖 321紧密贴。 其中内盖 33的左右方向的封边也就是上面所 说的滑片 331。

[0094] 为了进一步避免第二洗涤筒 32内的水蒸气外漏, 在外筒盖 321的后部还设置有 挡沿 3213, 当内盖 33处于关闭位置吋, 内盖 33的后端与挡沿 3213贴合, 参见图 1 2所示。

[0095] 内盖 33在前后滑动时, 通过设置定位结构保证当内盖 33滑动到关闭投入口的关 闭位置时将内盖 33锁定; 具体而言, 在内盖 33和外桶盖 321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 定位结构, 该定位结构为定位柱和卡槽。 本实施例中, 在外桶盖 321的前部上表 面设置有定位柱 3214, 在内盖 33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卡槽 33, 当内盖 33向后滑动 到关闭衣物投入口 3211的关闭位置时, 内盖 33上的卡槽 33正好卡合住定位柱 321 4, 使得内盖 33不能再向后滑动; 并且卡槽 33将定位柱 3214卡合, 使得内盖 33也 不会自行向前运动, 参见图 10和图 15所示。

[0096] 当然其他实施中, 也可以在外桶盖 321上设置卡槽, 在内盖 33上设置定位柱。

[0097] 参见图 15和图 16所示, 卡槽 33设置在内盖 33的下表面, 由于内盖 33就边缘的封 边与外桶盖 321接触, 封边向内都向上拱起, 因而外筒盖 321上的定位柱 3214不 会影响内盖 33的滑动。 卡槽 332为开口方向向前的" C"形槽, 在卡槽 332的一端设 置有向内弯曲的具有弹性的卡爪 3321, 卡爪 3321卡槽 332的一端的下部连接, 也 就是卡爪 3321的高度小于卡槽 332的高度。 与当定位柱 3214位于卡槽 332内吋, 卡爪 3321卡合住定位柱 3214, 使得定位柱 3214不卡槽 332脱离, 也就是在内盖 33 处于关闭位置时, 卡槽 331与定位柱 3214锁定, 保证内盖 33不会在第二自动洗涤 系统在洗涤过程中由于震动、 摇晃等自行打开。 当洗涤完毕, 需要手动推动内 盖 33向前运动, 使得卡槽 332与定位柱 3214脱离, 将内盖 33打幵。 为了内盖 33关 闭时, 定位柱 3214易于进入卡槽 332中, 在卡爪 3321的端部设置有向外的翻边, 在卡槽 332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引导部 3322, 在内盖 33向后滑动关闭投入口时 , 当定位柱 3214位于卡爪 3321的端部的翻边与引导部 3322之间为位置时, 在翻 边与引导部 3322的引导下, 定位柱 3214便于进入卡槽 332卡合,。

[0098] 在内盖 33下表面的后端还设置有挡块 333, 当内盖 33向前滑动打幵衣物投入口 3 211, 内盖 33幵始进入容纳区 7, 到达打开位置时, 挡块 333与衣物投入口 3211的 前端接触, 使得内盖 33不能再向前滑动, 避免内盖 33脱离外筒盖 321 , 参见图 19 所示。

[0099] 参见图 9和图 11所示, 由于内桶盖 321与第二洗涤筒 32外径相同, 在内盖 33打开 过程, 内盖 33向前移动进入容纳区 7, 此吋内盖 33的前部逐渐脱离外捅盖 321, 为了托住内盖 33, 保证内盖 33水平滑动, 以及保证内盖 33与外桶盖 321之间的紧 密性, 在外筒盖 321的前方设置有托板 37 , 托板 37的上表面与外筒盖 321的上表 面在同一水平面内, 当内盖 33打开时, 内盖 33从外桶盖 321上向托板 37滑动。 本 实施例中, 托板 37为燕尾形, 主要托住内盖 33左右两侧的滑片 331。 通过设置托 板 37保证了内盖 33的水平滑动, 避免内盖 33打开吋内盖 33前部悬空、 下垂, 造 成滑片 331变形的问题, 保证了保证内盖 33与外桶盖 321之间的紧密性。

[0100] 参见图 9-图 11、 图 17-图 20, 说明第二自动洗绦系统 3的外筒盖上设置的刮水板 的结构, 如在第二自动洗涤系统 3洗涤过程中启动了加热功能, 水蒸气向上蒸发 遇到关闭的内盖 33 , 部分水蒸气凝结在内盖 33的下表面上形成水滴; 当洗涤完 成内盖 33上还挂有水滴, 为避免内盖打开后上面的水滴滴落在箱体 1上; 在外筒 盖 321的前部设置有刮水板 35, 刮水板 35与内盖的下表面接触, 当内盖 33打开吋 , 刮水板 35将内盖 33下表面上的水滴刮下。 通过设置刮水板 35增加了洗衣机的 安全性, 延长了使用寿命; 避免了内盖 33下表面上带有的水滴滴落外筒, 最终 落在箱体 1的底架上, 使得金属的箱体锈蚀, 甚至滴落在电器件上形成安全隐患

[0101] 挡水板 35为一块薄板, 挡水板 35设置在外筒盖 321上, 由于内盖为向上拱起的 结构, 挡水板 35通过向上翘起一定的角度, 使得挡水板 35的上部与内盖 33接触 ; 当内盖 33打开时, 内盖 33下表面上的水滴被挡水板 35挡住。 设置刮水板 35向 后倾斜, 也就是向盖体 33的关闭方向倾斜, 设置刮水本体 352与内筒盖 321所在 的水平面呈 10°~90°的夹角 , 刮水板 35上部与内盖接触的位置位于衣物投入口 321 1的上方, 这样将刮下的水滴直接滴落到内筒中, 并且内盖 33的打开吋的滑动方 向与刮水板 35的倾斜方向相反, 使得刮水板 35与内盖 33贴合的更加紧密, 使得 内盖 33下表面上的水滴被更彻底的刮下, 参见图 19和图 20所示。

[0102] 优选设置刮水板 35与内筒盖 321所在的水平面呈 10°~30°的夹角, 或者说刮水本 体 352与衣物投入口 3211所在的水平面呈 10°~30°的夹角, 更优选刮水本体 352与 内筒盖 321所在的水平面呈 25°的夹角, 这样刮水板 35向上翘起的角度较小, 使得 刮水板 35将内盖 33上的水滴刮落吋, 水滴不会顺着刮水板 35流下, 而是直接落 入内筒中。

[0103] 为了刮水板 35与内盖 33贴合的紧密, 刮水板 35采用弹性的材料制成, 如橡胶等 。 刮水板 35具有弹性, 使得刮水板 35与内盖 33贴合的较为紧密, 使得内盖 33上 的水滴被更彻底的刮落。 当然其他实施例中, 也可以只将刮水板与内盖接触的 部位设置为弹性材料。

[0104] 在内盖 33打开过程中, 刮水板 35上部与内盖 33贴合, 内盖 33给予刮水板 35向前 的力, 因而刮水板 35应牢固的固定在外筒盖 321上。 在刮水板 35下端设置有安装 块 351 , 在内捅盖 321上开设有与安装块 351相匹配的安装槽 3215 , 将安装块 351 安装在安装槽 3215内。 其中安装块 351和安装槽 3215都为方形, 使得安装块 351 受到来自内盖 33的向前方向的力时, 受力面积较大, 稳定性较好。 保证了刮水 板 35安装后的牢固。 其中刮水板 35与安装块 351为一体注塑成型的, 成型后刮水 板 35相对于安装块 351向上翘起, 刮水板 35与安装块 351的上表面所在的平面具 有 10°~30°的夹角, 这样保证了安装块 351安装到安装槽 3215后, 刮水板 35与外筒 盖 321所在的水平面的夹角为 10°~30° , 保证了刮水板 35的刮水功能。

[0105] 在外筒盖 321的前部还具定位柱 3214, 设置安装槽 3215位于定位柱 3214的后方 , 参见图 18所示。

[0106] 为了进一步保证刮水板 35牢固的固定在外筒盖 321上, 在安装块 351上与安装槽 3215上设置有相匹配的固定结构, 固定结构为固定孔和固定柱。 本实施例中, 在安装槽 3215上设置有固定柱 32151 , 在安装块 351上开设有与固定柱 32151相匹 配的固定孔 3511。 安装块 351安装到安装槽 3215时, 将固定柱 32151插入固定孔 3 511中, 进一步提高了安装块 351安装到安装槽 3215后的牢固性。 当然, 设置安 装块 351上固定孔 3511的高度小于安装块 351的高度, 也就是固定孔 3511为盲孔 , 安装块 35安装到外筒盖 321后, 用户看不到固定结构, 保证了外观的美观。

[0107] 本实施例中的分洗洗衣机的防水方法为: 推动盖体 33水平滑动打开, 盖体 33的 内表面擦过与其贴合的刮水部 3521, 使得挂在盖体 33的内表面上的水滴被刮水 部 3521挡住 , 因而滑过刮水部 1011的盖体 9的部分就没有了水滴; 水滴在刮水部 1011处集聚到一定程度后滴落到内筒中。 这样避免了盖体 33的表面上的水滴滴 落到地面, 或者滴落箱体顶部进而滴到地面, 引起用户的不便。

[0108] 参阅图 21和图 22, 说明说明第二自动洗涤系统 3上设置的与内盖联动的微动幵 关。 第二自动洗涤系统 3具有加热功能, 若内盖 33没有到达关闭位置, 或者在洗 涤过程中内盖 33脱离了关闭位置, 可能使得衣物飞出、 水蒸气泄露, 造成人员 烫伤、 零部件锈蚀等问题。 因而在外筒盖 321上设置受内盖 33控制的微动幵关 36 ; 当内盖 33处于关闭位置吋微动开关 36接通, 第二自动洗涤系统 3可以启动; 当 内盖 33打开时, 也就是内盖 33离开关闭位置, 微动幵关 36断开; 微动幵关 36串 联在第二自动洗涤系统 3的控制电路中。 如内盖 33没有处于关闭位置, 微动开关 36断开, 通过显示操作模块启动第二自动洗涤系统 3时, 第二自动洗涤系统 3不 能启动; 如在第二自动洗涤系统 3洗涤过程中, 内盖 33打开、 脱离了关闭位置, 第二自动洗涤系统 3立刻停止。 通过设置与内盖 33联动的微动开关 36, 保证了在 第二自动洗涤系统 3的洗涤过程中, 内盖 33处于关闭位置, 避免了水蒸气泄露、 衣物飞出、 造成人员烫伤、 零部件锈蚀等问题。

[0109] 本实施例中, 参见图 21和图 22所示, 微动开关 36设置在外筒盖 321的后部, 在 微动开关 36的前端面上设置有向前凸出的开关探头 361 , 当内盖 33处于关闭位置 吋, 内盖 33与开关探头 361接触, 使微动开关 36接通。 由于内盖 33前后滑动的关 闭或者打开, 微动幵关 36设置向前凸出的幵关探头 361 , 内盖 33关闭吋向前滑动 , 到达关闭位置时, 内盖 33的后端面顶住开关探头 361 , 使微动开关 36接通。 开 关探头 361向前凸出, 使得内盖 33上可以不设置专门的触发结构, 利用内盖 33前 端面就可以触发开关探头 361 , 使微动开关 36接通; 使得联动结构简单, 节约成 本。

[0110] 为了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有水滴落到微动开关 36上, 将微动开关 36放置到放置盒 3216内, 放置盒 3216固定在外筒盖 321上; 为了使得开关探头 361伸出放置盒 321 6, 在放置盒 3216的前壁上幵设有用于开关探头 36伸出的通孔。 通过设置放置盒 3216保证微动开关 36的使用安全, 避免了有水滴落到微动开关 36, 降低使用寿 命。 放置盒 3216包括盒体和上盖, 其中盒体是与外桶盖 321—体注塑成型的。

[0111] 参见图 22所示, 将微动开关 36放入放置盒 3216后, 幵关探头 361从通孔处伸出 , 同时为了避免触碰到开关探头 361 , 设置开关探头 361不伸出到放置盒 321的外 侧, 因而在内盖 33上设置与开关探头 361相匹配的触头 334, 触头 334向后伸出内 盖 33 ; 当内盖 33处于关闭位置吋, 触头 334向后顶住开关探头 361, 使微动开关 3 6接通。

[0112] 为了内盖 33处于关闭位置的密闭性, 在内筒盖 321的后部还设置有挡沿 3213, 内盖 33处于关闭位置时, 内盖 33的后端面与挡沿 3213贴合; 也设置内盖 33处于 关闭位置吋, 内盖 33的前端面与放置盒 3216的前端面贴合, 也就是放置盒 3216 的前端面作为了挡沿 3213的一部分, 或者挡沿 3213在放置盒 3216处断幵。 以上所述, 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 , 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 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 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 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 依据本发明的 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 等同变化与改型, 仍属于本发明 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