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5/013992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backlight module (10) an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he backlight module (10) of th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mprises a backboard (30), a diffusion board (20) arranged oppositely to the backboard (30), and a light-emitting unit (40) arranged between the backboard (30) and the diffusion board (20). The light-emitting unit (40) comprises a light guide strip (41) fixed on the backboard (30), and a light source (42) fixed on the backboard (30) and arranged oppositely to one end of the light guide strip (41). The light guide strip (41) comprises a light emitting face (411) and a bottom face (412) which are oppositely arranged.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light emitting face (411) is arc-shaped, the top of the light emitting face is a recessed face facing the bottom face (412), and the light emitting face (411) evenly diffuses incident light rays of the light source (42). The light guide strip (41) which diffuses the incident light rays emitted by the light source (42) and has a unique light emitting face is provided, so that higher luminance effects can be achieved while fewer light sources are used, and production cost is greatly reduced.

Inventors:
FAN YONG (CN)
XIONG CHO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3/081133
Publication Date:
February 05, 2015
Filing Date:
August 09, 2013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G02F1/1335; F21V8/00
Foreign References:
CN202757018U2013-02-27
CN101603665A2009-12-16
JP2006310112A2006-11-09
US20100157584A12010-06-24
JP2010027356A2010-02-04
Attorney, Agent or Firm:
MING & YUE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FIRM (CN)
深圳市铭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背光模组, 包括背板及与所述背板相对设置的扩散板, 其中, 所 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若干设置在所述背板和扩散板之间的发光单元, 所述发光单 元包括固定在所述背板之上的导光条, 以及固定在所述背板之上并与所述导光 条的一端相对设置的光源, 其中, 所述导光条包括相对设置的出光面和底面, 所述出光面的横截面呈弧形, 并且所述出光面的顶部为朝向底面的凹面, 所述 出光面将所述光源的入射光线均匀扩散。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背光模组, 其中, 所述导光条的横截面图形以 其底边的中垂线为轴对称, 其中, 在所述导光条的横截面图形中, 第一段线为 直线且垂直于底边, 第二段线、 第三段线和第四段线均为光滑的弧线; 第二段 线以过第二段线和第三段线的交点并垂直于底边的直线与底边的交点为圆心, 并且第二段线具有背向底边的凸形; 第四段线的圆心在中垂线上且在底边之 上, 并且第四段线具有朝向底边的凹形; 第三段线以连接第三段线和第四段线 的交点与第四段线的圆心的直线与所述直线的交点为圆心, 并且第三段线具有 背向底边的凸形。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背光模组, 其中, 在所述导光条的与所述背板 相对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网点, 所述网点用于改变所述光源的入射光线的方 向, 所述网点的分布密度沿所述导光条相对于所述光源的一端向所述导光条远 离所述光源的另一端递增。

4、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背光模组, 其中, 所述导光条的与所述背板相 对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柱, 所述背板上与所述第一定位柱相对应的位置设 置有第一定位孔, 所述第一定位柱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定位孔中, 以将所述导 光条固定。

5、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背光模组, 其中, 所述导光条的与所述背板相 对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柱, 所述背板上与所述第一定位柱相对应的位置设 置有第一定位孔, 所述第一定位柱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定位孔中, 以将所述导 光条固定。

6、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背光模组, 其中, 所述导光条的与所述背板相 对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柱, 所述背板上与所述第一定位柱相对应的位置设 置有第一定位孔, 所述第一定位柱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定位孔中, 以将所述导 光条固定。

7、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背光模组, 其中, 所述导光条的与所述背板相 对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 所述背板上与所述第二定位孔相对应的位置设 置有第二定位柱, 所述第二定位柱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定位孔中, 以将所述导 光条固定。

8、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背光模组, 其中, 所述导光条的与所述背板相 对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 所述背板上与所述第二定位孔相对应的位置设 置有第二定位柱, 所述第二定位柱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定位孔中, 以将所述导 光条固定。

9、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背光模组, 其中, 所述导光条的与所述背板相 对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 所述背板上与所述第二定位孔相对应的位置设 置有第二定位柱, 所述第二定位柱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定位孔中, 以将所述导 光条固定。

10、 一种液晶显示器, 包括相对设置的背光模组和液晶面板, 所述背光模 组提供显示光源给所述液晶面板, 以使所述液晶面板显示影像, 所述背光模组 包括背板及与所述背板相对设置的扩散板, 其中, 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若干设 置在所述背板和扩散板之间的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固定在所述背板之 上的导光条, 以及固定在所述背板之上并与所述导光条的一端相对设置的光 源, 其中, 所述导光条包括相对设置的出光面和底面, 所述出光面的横截面呈 弧形, 并且所述出光面的顶部为朝向底面的凹面, 所述出光面将所述光源的入 射光线均匀扩散。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液晶显示器, 其中, 所述导光条的横截面图 形以其底边的中垂线为轴对称, 其中, 在所述导光条的横截面图形中, 第一段 线为直线且垂直于底边, 第二段线、 第三段线和第四段线均为光滑的弧线; 第 二段线以过第二段线和第三段线的交点并垂直于底边的直线与底边的交点为 圆心, 并且第二段线具有背向底边的凸形; 第四段线的圆心在中垂线上且在底 边之上, 并且第四段线具有朝向底边的凹形; 第三段线以连接第三段线和第四 段线的交点与第四段线的圆心的直线与所述直线的交点为圆心, 并且第三段线 具有背向底边的凸形。

12、 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液晶显示器, 其中, 在所述导光条的与所述 背板相对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网点, 所述网点用于改变所述光源的入射光线的 方向,所述网点的分布密度沿所述导光条相对于所述光源的一端向所述导光条 远离所述光源的另一端递增。

13、 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液晶显示器, 其中, 在所述导光条的与所述 背板相对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网点, 所述网点用于改变所述光源的入射光线的 方向,所述网点的分布密度沿所述导光条相对于所述光源的一端向所述导光条 远离所述光源的另一端递增。

14、 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 其中, 在所述导光条的与所述 背板相对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网点, 所述网点用于改变所述光源的入射光线的 方向,所述网点的分布密度沿所述导光条相对于所述光源的一端向所述导光条 远离所述光源的另一端递增。

15、 根据权利要求 1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 其中, 在所述导光条的与所述 背板相对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网点, 所述网点用于改变所述光源的入射光线的 方向,所述网点的分布密度沿所述导光条相对于所述光源的一端向所述导光条 远离所述光源的另一端递增。

16、 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液晶显示器, 其中, 所述导光条的与所述背 板相对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 所述背板上与所述第二定位孔相对应的位 置设置有第二定位柱, 所述第二定位柱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定位孔中, 以将所 述导光条固定。

17、 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 其中, 所述导光条的与所述背 板相对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 所述背板上与所述第二定位孔相对应的位 置设置有第二定位柱, 所述第二定位柱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定位孔中, 以将所 述导光条固定。

18、 根据权利要求 1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 其中, 所述导光条的与所述背 板相对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 所述背板上与所述第二定位孔相对应的位 置设置有第二定位柱, 所述第二定位柱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定位孔中, 以将所 述导光条固定。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 由于具有轻薄、 耗电少、 辐射 低等优点, 而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 移动电话、 电子词典和液晶电视等电子显 示设备。 一般而言, 液晶显示器主要包括背光模组、 液晶面板和驱动电路。其 中背光模组又分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和侧入式背 光模组。

直下式背光模组中的光源 (例如, 发射二极管) 阵列排布在背板上, 而侧 入式背光模组中的光源排布在背板的侧面, 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导光板产生一个 面光源。 在直下式背光模组中, 要求光源的数量要足够地多, 才能达到较好的 亮度均匀性; 而在侧入式背光模组中, 使用的光源的数量虽然减少了, 但需要 增加一块导光板才能把光源发出的光线均匀扩 散开来, 以达到亮度的均匀性的 要求。 直下式背光模组需要的光源的数量多, 而侧入式背光模组则需要增加一 块导光板, 都将使得这两种背光模组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 及液晶显示器, 旨在能够提高背光模组的亮度及亮度均匀性的 同时, 降低背光 模组的生产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 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 其包括背板及与所述背板相 对设置的扩散板, 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若干设置在所述背板和扩 散板之间的发 光单元, 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固定在所述背板之上的导光 条, 以及固定在所述背 板之上并与所述导光条的一端相对设置的光源 , 其中, 所述导光条包括相对设 置的出光面和底面, 所述出光面的横截面呈弧形, 并且所述出光面的顶部为朝 向底面的凹面, 所述出光面将所述光源的入射光线均匀扩散。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 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 其包括相对设置的背光 模组和液晶面板, 所述背光模组提供显示光源给所述液晶面板, 以使所述液晶 面板显示影像,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及与所述背板相对设置 的扩散板, 所述 背光模组还包括若干设置在所述背板和扩散板 之间的发光单元, 所述发光单元 包括固定在所述背板之上的导光条, 以及固定在所述背板之上并与所述导光条 的一端相对设置的光源, 其中, 所述导光条包括相对设置的出光面和底面,所 述出光面的横截面呈弧形, 并且所述出光面的顶部为朝向底面的凸面, 所述出 光面将所述光源的入射光线均匀扩散。

进一步地, 所述导光条的横截面图形以其底边的中垂线为 轴对称, 其中, 在所述导光条的横截面图形中, 第一段线为直线且垂直于底边, 第二段线、第 三段线和第四段线均为光滑的弧线; 第二段线以过第二段线和第三段线的交点 并垂直于底边的直线与底边的交点为圆心, 并且第二段线具有背向底边的凸 形; 第四段线的圆心在中垂线上且在底边之上, 并且第四段线具有朝向底边的 凹形; 第三段线以连接第三段线和第四段线的交点与 第四段线的圆心的直线与 所述直线的交点为圆心, 并且第三段线具有背向底边的凸形。

进一步地, 在所述导光条的与所述背板相对的底面上设置 有若干网点,所 述网点用于改变所述光源的入射光线的方向, 所述网点的分布密度沿所述导光 条相对于所述光源的一端向所述导光条远离所 述光源的另一端递增。

进一步地, 所述导光条的与所述背板相对的底面上设置有 定位柱, 所述背 板上与所述定位柱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定位孔 ,所述定位柱置于对应的所述定 位孔中, 进而将所述导光条固定。 进一步地, 所述导光条的与所述背板相对的底面上设置有 定位孔, 所述背 板上与所述定位孔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定位柱 ,所述定位柱置于对应的所述定 位孔中, 进而将所述导光条固定。 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通过设置对光源所发出的入射光线起扩 散作用的导光条, 使得在使用较少数量的光源的情况下, 就可以达到较高亮度 的效果, 并且, 相对于现有的直下式背光模组或侧入式背光模 组, 生产成本大 大降低。 另外, 由于导光条具有独特的发光面, 可以先将光源所发出的入射光 线扩散为面光源, 再经扩散板进一步扩散, 使得背光模组具有更高亮度的均匀 性。 附图说明 图 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 意图。

图 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发光单元的结构示 图。

图 3是图 2的仰视图。 图 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导光条的横截面的 意图。 图 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导光条与背板的固 结构示意图。

图 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导光条与背板的另 固定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 其中,相 同的标号始终表示相同部件。下面通过参照附 图对实施例进行描述以解释本发 明。 在附图中, 为了清晰起见, 可以夸大层和区域的厚度。 在下面的描述中, 为了避免公知结构和 /或功能的不必要的详细描述所导致的本发明 思的混淆, 可省略公知结构和 /或功能的不必要的详细描述。

图 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 意图。 图 2是根据本发 明的实施例的发光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 3是图 2的仰视图。

参照图 1、 图 2和图 3,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背光模组 10是相对于液晶 面板 11来设置的, 进而形成一液晶显示器。 背光模组 10向液晶面板 11提供 显示光源, 以使液晶面板 11显示影像。 背光模组 10包括扩散板 20、 背板 30 和若干发光单元 40。

扩散板 20和背板 30相对设置, 若干发光单元 40设置在扩散板 20和背板 30之间, 发光单元 40包括固定在背板 30之上的导光条 41, 以及固定在背板 30之上并与导光条 41的一端相对设置的光源 42 (诸如发光二极管, LED) , 导光条 41整体呈条状结构, 其包括相对设置的出光面 411和底面 412, 其中, 出光面 411的横截面呈弧形, 并且出光面 411的顶部为朝向底面 412的凹面。

光源 42发出的入射光线照射到导光条 41的一端面上, 在导光条 41内部 发生折射和反射后, 导光条 41的出光面 411将光源 42发出的入射光线转换为 面光源, 经过转换后的面光源从出光面 411射出, 再通过扩散板 20进行折射、 反射和散射, 进一步地对从出光面 411出射的面光源进行扩散, 进而将其转换 为亮度更加均匀的面光源。 本发明的实施例, 通过设置用于将光源 42所发出的入射光线进行扩散的 导光条 41, 使得在使用较少数量的光源 42的情况下, 就可以达到高亮度的效 果, 并且导光条 41特有的出光面 411可先将光源 42发出的入射光线转换为面 光源, 再经由扩散板 20进一步扩散, 能够得到亮度更加均匀的面光源。 此外, 在本实施例中, 还可以在导光条 41的与背板 30相对的底面 412上 设置若干网点 413, 该网点 413可以通过印刷或滚压等方式形成, 通过该网点 413改变光源 42发出的入射光线的方向。沿导光条 41靠近光源 42的一端向着 导光条 42的另一端的方向, 所设置的网点 413的分布密度递增。 当光源 42发 出入射光线后, 照射到导光条 41的底面 412上所设置的网点 413上, 入射光 线在网点 13上反射后, 从而使入射光线的方向发生改变。

将在导光条 41的底面 412上的网点设置为靠近光源 42的一端疏, 而远离 光源 42的一端密, 这是因为靠近光源 42的一端接收到的光源 42发出的入射 光线较强, 网点 413的数量可以设置较少, 对入射光线的反射作用就较弱, 而 远离光源 42的一端接收的入射光线较弱, 但可以将网点 413的数量设置的较 多, 对入射光线的反射作用就较强。 这样, 虽然光源 42设置在导光条 41的一 端, 也仍能保证整个导光条 41上沿导光条 41长度方向上的光线的一致性(即 光亮度的一致性), 从而使整个背光模组 10的亮度更加均匀。

在本实施例中, 背光模组还包括设置于扩散板 20之上的光学膜片 50。 通 过光学膜片 50, 将经过扩散板 20扩散后的光线进行光学改善, 以进一步提高 背光模组的亮度, 并使得背光模组的亮度更均匀。

以下, 将对本实施例的导光条 41特有的出光面 411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 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导光条的横截面的 意图。 参照图 4和图 2,本实施例的导光条 41的横截面图形为轴对称图形,其以 底边 400的中垂线 61为轴对称。 以中垂线 61左边的图形作具体说明, 第一段 线 401、 第二段线 402、 第三段线 403和第四段线 404依次连接并光滑过渡, 其中, 第一段线 401为直线且垂直于底边 400, 第二段线 402、 第三段线 403 和第四段线 404均为光滑的弧线; 第二段线 402是以第二段线 402和第三段线 403的交点并垂直于底边 400的直线 62与底边 400的交点为圆心,该圆心到第 二段线 402和第一段线 401的交点为半径的弧线, 并且第二段线 402具有背向 底边 400的凸形;第四段线 404为内凹弧线, 圆心在中垂线 61向远离底边 400 的一侧 (即该圆心在底边 400之上); 第三段线 403和第四段线 404的交点与 第四段线 404的圆心连线 63的延长线与直线 62的交点为第三段线 403的圆心, 并且第三段线 403具有背向底边 400的凸形, 由此可见, 第三段线 403和第四 段线 404的半径和为各自圆心的连线。 当光源 42发出的入射光线进入导光条 41后,通过导光条 41的出光面 411 产生折射, 便可以使得出射光线以中垂线 61为中轴线而向两侧扩散, 便可将 点光源改变为面光源, 该面光源再经过扩散板 20的扩散, 进而形成亮度更加 均匀的面光源。

图 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导光条与背板的固 结构示意图。

如图 5所示, 为了将导光条 41固定在背板 30上, 可在导光条 41的与背 板 30相对的底面 412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柱 414, 在背板 30上与该第一定位柱 414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定位孔 301,在组装过程中,可将第一定位柱 414 置于对应的第一定位孔 301中,进而将导光条 41固定在背板 30上。本发明中, 第一定位柱 414和第一定位孔 301的数量并不以图 5所示为限。 图 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导光条与背板的另 固定结构示意图。

如图 6所示, 与图 5所示的导光条 41与背板 30的固定结构不同的是,将 导光条 41的底面 412上设置有定位柱与背板 30上设置的定位孔互换,具体为: 在导光条 41的与背板 30相对的底面 412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 415, 在背板 30 上与该第二定位柱 415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定位柱 302, 在组装过程中, 可将第二定位柱 415置于对应的第二定位孔 302中, 以将导光条 41固定在背 板 30上。 本发明中, 第二定位柱 415和第二定位孔 302的数量并不以图 6所 示为限。

综上所述, 通过设置对光源所发出的入射光线起扩散作用 的导光条, 使得 在使用较少数量的光源的情况下, 就可以达到较高亮度的效果, 并且, 相对于 现有的直下式背光模组或侧入式背光模组, 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另外, 由于导 光条具有独特的发光面, 可以先将光源所发出的入射光线扩散为面光源 , 再经 扩散板进一步扩散, 使得背光模组具有更高亮度的均匀性。

尽管已经参照其示例性实施例具体显示和描述 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应该理解, 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 围的情况下, 可以对其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