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BEARING MEMBER AND MATTRESS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6/119699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bearing member and mattress comprising the bearing member, the bearing member comprising an upper housing (10), a lower housing (20), at least one flexible material support body (30) and a micro-sensor (40). The at least one flexible material support body (30) is disposed along edges between the upper housing (10) and the lower housing (20) and forms an accommodation space with the upper housing (10) and the lower housing (20). The micro-sensor (40) is disposed inside the accommodation space. When the upper housing (10) and the lower housing (20) mutually move to compress the flexible material support (30), the micro-sensor (40) generates an electric signal. The upper housing (10) and the lower housing (20) are hard housings. The bearing member has a high measurement precision, and can prevent a situation of reduced measurement accuracy or damage caused by an overrange of the micro-sensor (40).

Inventors:
YANG SO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6/072328
Publication Date:
August 04, 2016
Filing Date:
January 27, 2016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YANG SONG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A61B5/00; A61B5/11
Domestic Patent References:
WO2001012064A12001-02-22
Foreign References:
US20020198464A12002-12-26
US20140228657A12014-08-14
US6146332A2000-11-14
CN104605822A2015-05-13
CN204797795U2015-11-25
CN1788654A2006-06-21
US5099702A1992-03-31
Attorney, Agent or Firm:
SHENZHEN MINGRIJINDI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GENCY FIRM (GENERAL PARTNER) (CN)
深圳市明日今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一种承载体, 其特征在于, 包括上壳体、 下壳体、 至少一柔性材料支 撑体和微动传感器;

所述至少一柔性材料支撑体沿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的边沿之间设置, 并与上壳体、 下壳体形成容纳空间; 所述微动传感器设置于容纳空间 内, 上壳体与下壳体相互移动压缩柔性材料支撑体吋, 微动传感器产 生电信号;

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均为硬性壳体。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承载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动传感器包括一 个或多个;

当设置一个微动传感器吋, 该微动传感器为环状, 且微动传感器的外 环壁对应上壳体或下壳体的内侧壁设置; 或者,

当设置一个微动传感器吋, 该微动传感器的中心位于贯穿上壳体和下 壳体的中轴线上; 或者,

当设置多个微动传感器吋, 多个微动传感器靠近上壳体或下壳体的内 侧壁, 并且沿上壳体或下壳体的内侧壁周向均匀设置。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承载体,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电路板; 所述电路板设置于容纳空间内, 电路板与所述微动传感器连接; 所述电路板和微动传感器层叠设置, 微动传感器远离电路板的一侧设 置垫片, 所述垫片紧接触所述上壳体或下壳体。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承载体,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支撑板; 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电路板远离微动传感器的一侧; 所述支撑板对 应电路板的表面设置突起, 所述电路板对应突起设置卡位, 所述突起 和卡位适配连接限制电路板横向移动。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承载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远离电路板 的一面设置凹槽, 凹槽内设置电池; 或者, 支撑板上设置通孔卡槽, 通孔卡槽内设置电池; 所述电池供电于电路板和微动传感器。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5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壳体 与下壳体之间设置垂直于上壳体顶面和下壳体底面的导向柱。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5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壳体 的外侧底面与侧面弯折处设置第一凹陷部, 第一凹陷部平行于下壳体 底面的底部设置突出的连接凸点或凹陷的连接凹点; 所述第一凹陷部 位于下壳体外侧侧面幵口的长度, 小于与其相对的侧壁的长度, 或者 第一凹陷部与下壳体外侧侧面幵口连接的侧边上设置卡槽; 所述第一 凹陷部平行于下壳体底面的底部设置磁力装置; 或者,

所述上壳体的外侧顶面与侧面弯折处设置第二凹陷部, 第二凹陷部平 行于上壳体顶面的底部设置突出的连接凸点或凹陷的连接凹点; 所述 第二凹陷部位于上壳体外侧侧面幵口的长度, 小于与其相对的第二凹 陷部侧壁的长度, 或者第二凹陷部与上壳体外侧侧面幵口连接的侧边 上设置卡槽; 所述第二凹陷部平行于上壳体顶面的底部设置磁力装置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5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体,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无线 发射器;

所述无线发射器连接所述电路板, 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传输微动传感器 的检测数据。

一种床垫, 其特征在于, 包括垫体和至少一个承载体; 所述至少一个 承载体设置于垫体的内部; 所述承载体上壳体、 下壳体、 至少一柔性材料支撑体和微动传感器; 所述至少一柔性材料支撑体沿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的边沿之间设置, 并与上壳体、 下壳体形成容纳空间; 所述微动传感器设置于容纳空间 内, 上壳体与下壳体相互移动压缩柔性材料支撑体吋, 微动传感器产 生电信号; 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均为硬性壳体。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床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垫体分成多个监测区 域, 每个检测区内设置一个所述承载体。

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床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体之间的距离小 于或等于承载体感知距离的两倍。 [权利要求 12] 根据权利要求 9至 11中任一项所述的床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体 如权利要求 2至 9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体。

Description:
承载体和床垫

[0001]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到压力转换领域, 特别是涉及到一种检测压力变化的承载体和床 垫 [0003] 背景技术

[0004] 微动信号传感需要将微小动作尽量无损地传递 到传感器本身, 一般会设置一个 力收集或力变换机构。 在检测人体生理信号吋需要使用微动传感器, 需要将微 小的动作信号记录下来, 通常使用力的传感器、 压电薄膜传感器等。 在测量过 程中, 传感器的测量量程和线性控制需要进行控制, 而控制过程麻烦。 比如, 力的传感器, 量程越大, 精度越低, 检测人体生理信号吋, 需要能够满足一定 重量的人体压迫, 所以力的传感器的量程必须做到足够大, 所以影响其测量的 精度, 而量程小, 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超负荷使用, 破坏传感器的测量线性

[0005]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方便设置量程、 测量准确的承载体, 以及设置该 承载体的床垫。

[0007]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承载体, 包括上壳体、 下壳体、 至少 一柔性材料支撑体和微动传感器;

[0008] 所述至少一柔性材料支撑体沿所述上壳体与下 壳体的边沿之间设置, 并与上壳 体、 下壳体形成容纳空间; 所述微动传感器设置于容纳空间内, 上壳体与下壳 体相互移动压缩柔性材料支撑体吋, 微动传感器产生电信号;

[0009] 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均为硬性壳体。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微动传感器包括一个或多个;

[0011] 当设置一个微动传感器吋, 该微动传感器为环状, 且微动传感器的外环壁对应 上壳体或下壳体的内侧壁设置; 或者,

[0012] 当设置一个微动传感器吋, 该微动传感器的中心位于贯穿上壳体和下壳体 的中 轴线上; 或者,

[0013] 当设置多个微动传感器吋, 多个微动传感器靠近上壳体或下壳体的内侧壁 , 并 且沿上壳体或下壳体的内侧壁周向均匀设置。

[0014] 进一步地, 所述承载体还包括电路板;

[0015] 所述电路板设置于容纳空间内, 电路板与所述微动传感器连接;

[0016] 所述电路板和微动传感器层叠设置, 微动传感器远离电路板的一侧设置垫片, 所述垫片紧接触所述上壳体或下壳体。

[0017] 进一步地, 所述承载体还包括支撑板;

[0018] 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电路板远离微动传感器 的一侧; 所述支撑板对应电路板 的表面设置突起, 所述电路板对应突起设置卡位, 所述突起和卡位适配连接限 制电路板横向移动。

[0019] 进一步地, 所述支撑板远离电路板的一面设置凹槽, 凹槽内设置电池; 或者, 支撑板上设置通孔卡槽, 通孔卡槽内设置电池; 所述电池供电于电路板和微动 传感器。

[0020] 进一步地, 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设置垂直于上壳体顶 面和下壳体底面的导 向柱。

[0021] 进一步地, 所述下壳体的外侧底面与侧面弯折处设置第一 凹陷部, 第一凹陷部 平行于下壳体底面的底部设置突出的连接凸点 或凹陷的连接凹点; 所述第一凹 陷部位于下壳体外侧侧面幵口的长度, 小于与其相对的侧壁的长度, 或者第一 凹陷部与下壳体外侧侧面幵口连接的侧边上设 置卡槽; 所述第一凹陷部平行于 下壳体底面的底部设置磁力装置; 或者,

[0022] 所述上壳体的外侧顶面与侧面弯折处设置第二 凹陷部, 第二凹陷部平行于上壳 体顶面的底部设置突出的连接凸点或凹陷的连 接凹点; 所述第二凹陷部位于上 壳体外侧侧面幵口的长度, 小于与其相对的第二凹陷部侧壁的长度, 或者第二 凹陷部与上壳体外侧侧面幵口连接的侧边上设 置卡槽; 所述第二凹陷部平行于 上壳体顶面的底部设置磁力装置。

[0023] 进一步地, 所述承载体还包括无线发射器;

[0024] 所述无线发射器连接所述电路板, 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传输微动传感器的检测数 据。

[002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床垫, 包括垫体和至少一个承载体; 所述至少一个承载体设 置于垫体的内部;

[0026] 所述承载体上壳体、 下壳体、 至少一柔性材料支撑体和微动传感器; 所述至少 一柔性材料支撑体沿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的边 沿之间设置, 并与上壳体、 下壳 体形成容纳空间; 所述微动传感器设置于容纳空间内, 上壳体与下壳体相互移 动压缩柔性材料支撑体吋, 微动传感器产生电信号; 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均为 硬性壳体。

[0027] 进一步地, 所述垫体分成多个监测区域, 每个检测区内设置一个所述承载体。

[0028] 进一步地, 所述微动传感器包括一个或多个;

[0029] 当设置一个微动传感器吋, 该微动传感器为环状, 且微动传感器的外环壁对应 上壳体或下壳体的内侧壁设置; 或者,

[0030] 当设置一个微动传感器吋, 该微动传感器的中心位于贯穿上壳体和下壳体 的中 轴线上; 或者,

[0031] 当设置多个微动传感器吋, 多个微动传感器靠近上壳体或下壳体的内侧壁 , 并 且沿上壳体或下壳体的内侧壁周向均匀设置。

[0032] 进一步地, 所述承载体还包括电路板;

[0033] 所述电路板设置于容纳空间内, 电路板与所述微动传感器连接;

[0034] 所述电路板和微动传感器层叠设置, 微动传感器远离电路板的一侧设置垫片, 所述垫片紧接触所述上壳体或下壳体。

[0035] 进一步地, 所述承载体还包括支撑板;

[0036] 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电路板远离微动传感器 的一侧; 所述支撑板对应电路板 的表面设置突起, 所述电路板对应突起设置卡位, 所述突起和卡位适配连接限 制电路板横向移动。

[0037] 进一步地, 所述支撑板远离电路板的一面设置凹槽, 凹槽内设置电池; 或者, 支撑板上设置通孔卡槽, 通孔卡槽内设置电池; 所述电池供电于电路板和微动 传感器。

[0038] 进一步地, 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设置垂直于上壳体顶 面和下壳体底面的导 向柱。

[0039] 进一步地, 所述下壳体的外侧底面与侧面弯折处设置第一 凹陷部, 第一凹陷部 平行于下壳体底面的底部设置突出的连接凸点 或凹陷的连接凹点; 所述第一凹 陷部位于下壳体外侧侧面幵口的长度, 小于与其相对的侧壁的长度, 或者第一 凹陷部与下壳体外侧侧面幵口连接的侧边上设 置卡槽; 所述第一凹陷部平行于 下壳体底面的底部设置磁力装置; 或者,

[0040] 所述上壳体的外侧顶面与侧面弯折处设置第二 凹陷部, 第二凹陷部平行于上壳 体顶面的底部设置突出的连接凸点或凹陷的连 接凹点; 所述第二凹陷部位于上 壳体外侧侧面幵口的长度, 小于与其相对的第二凹陷部侧壁的长度, 或者第二 凹陷部与上壳体外侧侧面幵口连接的侧边上设 置卡槽; 所述第二凹陷部平行于 上壳体顶面的底部设置磁力装置。

[0041] 进一步地, 所述承载体还包括无线发射器;

[0042] 所述无线发射器连接所述电路板, 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传输微动传感器的检测数 据。

[0043] 本发明的承载体, 在上壳体和下壳体的边沿之间设置柔性材料支 撑体, 形成一 个容纳空间, 当上壳体和下壳体相互之间受力吋, 其作用力主要作用于容纳空 间的侧壁上, 即柔性材料支撑体以及上壳体、 下壳体位于侧壁的部分上, 作用 力会给容纳空间的侧壁上的柔性材料支撑体以 及上壳体、 下壳体位于侧壁的部 分带来不同的形变, 柔性材料支撑体的形变与上壳体、 下壳体位于侧壁的部分 的形变会维持固定比例, 如果调整柔性材料支撑体的尺寸或材质 (材质不同的 柔性材料, 其弹性不同) , 可以获得整个承载体的不同量程的线性变换, 因此 承载体的测量精度高, 可以防止微动传感器因超量程而测量准确度降 低或损坏 的情况发生。

[0044] 附图说明

[0045] 图 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承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0046] 图 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承载体的分解结构示意 ;

[0047] 图 3-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壳体的内侧一结构示 意图;

[0048] 图 3-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壳体的内侧另一结构 示意图; [0049] 图 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向柱结构示意图;

[0050] 图 5-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壳体的外侧一结构示 意图;

[0051] 图 5-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壳体的外侧另一结构 示意图;

[0052] 图 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床垫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53] 图 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床垫的结构示意图。

[0054]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 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 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0055] 具体实施方式

[0056]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 , 并不用于限定本发 明。

[0057] 参照图 1和图 2,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承载体, 包括上壳体 10、 下壳体 20、 至 少一柔性材料支撑体 30和微动传感器 40; 所述至少一柔性材料支撑体 30沿所述 上壳体 10与下壳体 20的边沿之间设置, 并与上壳体 10、 下壳体 20形成容纳空间 ; 所述微动传感器 40设置于容纳空间内, 上壳体 10与下壳体 20相互移动压缩柔 性材料支撑体 30吋, 微动传感器 40产生电信号; 所述上壳体 10与下壳体 20均为 硬性壳体, 所述的硬性壳体的材质可以为硬质塑料、 金属、 合金等不容易发生 形变的材质。

[0058] 本实施例中, 上述柔性材料支撑体 30可以为柔性橡胶、 硅胶等在受力变形后, 可以良好的回复原形的材料。 本实施例中, 柔性材料支撑体 30可以是多个支撑 块均匀围绕一周后, 设置于上壳体 10与下壳体 20的边沿之间; 也可以是一条长 条状结构的柔性材料, 然后蜷绕成一周或 3/4周等, 设置于上壳体 10与下壳体 20 的边沿之间, 只要能够均匀承受上壳体 10和下壳体 20之间相向移动而产生的力 即可。

[0059] 本实施例中, 上述微动传感器 40包括应变电阻力的传感器、 光微小位移传感器 、 压电传感器、 电容震动传感器等, 当夹持传感器的两个物体发生位移变化吋 , 会产生相应的电信号的传感设备。

[0060] 本实施例的承载体, 在上壳体 10和下壳体 20的边沿之间设置柔性材料支撑体 30 , 形成一个容纳空间, 当上壳体 10和下壳体 20相互之间受力吋, 其作用力主要 作用于容纳空间的侧壁上, 即柔性材料支撑体 30以及上壳体 10、 下壳体 20位于 侧壁的部分上, 作用力会给容纳空间的侧壁上的柔性材料支撑 体 30以及上壳体 1 0、 下壳体 20位于侧壁的部分带来不同的形变, 柔性材料支撑体 30的形变与上壳 体 10、 下壳体 20位于侧壁的部分的形变会维持固定比例, 如果调整柔性材料支 撑体 30的尺寸或材质 (材质不同的柔性材料, 其弹性不同) , 可以获得整个承 载体的不同量程的线性变换, 因此承载体的测量精度高, 可以防止微动传感器 4 0因超量程而测量准确度降低或损坏的情况发 。

[0061] 本实施例中, 当微动传感器 40只设置一个的吋候, 上述微动传感器 40的中心位 于贯穿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中轴线上。 微动传感器的正受力方向与所述中轴线同 轴, 这样可以均匀的感受承载体其他方向传递的震 动变化, 提高承载体检测震 动信息号的均匀性, 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0062] 本实施例中, 上述承载体还包括电路板 50; 所述电路板 50设置于容纳空间内, 电路板 50与所述微动传感器 40连接。 电路板 50可以通过上面的电路对微动传感 器 40采集的电信号进行处理等, 将电路板 50和微动传感器 40全部设置于容纳空 间中, 微动传感器 40无需通过导线连接外部的电路板 50, 使用方便。

[0063] 本实施例中, 上述电路板 50和微动传感器 40层叠设置, 微动传感器 40远离电路 板的一侧设置垫片, 所述垫片 80紧接触所述上壳体 10或下壳体 20。 在一具体实 施例中, 上述电路板 50的上表面设置所述微动传感器 40, 微动传感器 40上设置 垫片 80, 所述垫片 80紧接触所述上壳体 10。 垫片 80可以保护微动传感器 40, 当 上壳体 10与下壳体 20相对移动吋, 会夹紧容纳空间内的设备, 即压迫微动传感 器 40, 而垫片 80可以将压力更集中的压于微动传感器 40上。 比如, 微动传感器 4 0为压电薄膜传感器, 为了压电波薄膜传感器的使用, 在电路板 50的中心位置设 置幵口, 压电薄膜传感器设置于幵口的上方, 然后压电薄膜的中心位置设置圆 形垫片 80, 垫片 80与上壳体 10接触, 当上壳体 10、 下壳体 20相对移动吋, 柔性 材料支撑体 30被压缩, 上壳体 10压迫垫片 80, 垫片 80压迫薄膜传感器, 薄膜传 感器采集压力的变化。

[0064] 本实施例中, 上述承载体还包括支撑板 60, 设置于上述电路板 50远离微动传感 器 40的一侧, 固定在容纳空间内; 所述支撑板 60对应电路板 50的表面设置突起 6 1, 所述电路板 40对应突起 61设置卡位 51, 所述突起 61和卡位 51适配连接限制电 路板横向移动。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 微动传感器 40设置于电路板 50的上表面, 所述支撑板 60适配固定设置于下壳体 20内, 所述支撑板 60上表面设计突起 61, 所述电路板 50对应突起 61设置卡位 51, 所述突起 61和卡位 51适配连接限制电路 板横向移动。 支撑板 60可以方便电路的安装和固定, 防止承载体内部的电路板 5 0发生移位, 提高承载体的稳定性。

[0065] 本实施例中, 上述支撑板 60的底面设置凹槽, 凹槽内设置电池 70; 或者支撑板 60上设置通孔卡槽 62, 通孔卡槽 62内设置电池 70; 所述的凹槽或通孔卡槽 62既 可以限位电池 70移动, 又可以减小承载体的体积。 所述电池 70供电于电路板 50 和微动传感器 40。 电池 70的设置, 可以直接供电电路和微动传感器 40工作, 无 需连接外部电源, 使得本实施例的承载体成为独立的设备, 在工作中无需通过 导线连接外部电源, 使用方便。 所述电池 70可以为充电电池 70, 在上壳体 10或 下壳体 20上会留有充电接口, 而电池 70的充电电路一般会集成在上述的电路板 5 0上; 所述电池 70可以为非充电电池 70, 那么需要在下壳体 20的底面上设置端盖 , 通过端盖的幵启和闭合进行更换电池 70。

[0066] 在另一实施例中, 参照图 3-a, 当设置一个微动传感器 40吋, 该微动传感器 40 为环状, 且微动传感器 40的外环壁对应下壳体 20的内侧壁设置; 在一具体实施 例中, 在电路板 50的下表面与上述下壳体 20的底面 202之间设置一个微动传感器 40吋, 该微动传感器 40可为环状, 且微动传感器 40的外环壁对应下壳体 20的内 侧壁 201设置; 环状的微动传感器 40的外环壁对应下壳体 20内侧壁 201设置于下 壳体 20的底面 202, 可以精准地收集下壳体 20侧壁受到的力, 当下壳体 20受到侧 方向的力吋, 可以通过微动传感器 40收集到, 进一步的提高承载体的采集精度 。 在容纳空间中, 同样可以设置电路板 50、 支撑板 60等, 微动传感器 40远离电 路板 50的一侧设置垫片 80, 所述垫片 80紧接触所述上壳体 10或下壳体 20。

[0067] 参照图 3-b, 当设置多个微动传感器 40吋, 多个微动传感器 40靠近上壳体 10或 下壳体 20的内侧壁, 并且沿上壳体 10或下壳体 20的内侧壁周向均匀设置。 在一 具体实施例中, 当设置多个微动传感器 40吋, 多个微动传感器 40靠近下壳体 20 的内侧壁 201, 并且沿下壳体 20的内侧壁 201周向均匀设置于下壳体 20的底面 202 , 可以收集各个方向传递来的震动, 进一步提高本实施例的承载体检测微动信 号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在容纳空间中, 同样可以设置电路板 50、 支撑板 60等, 各微动传感器 40远离电路板 50的一侧设置垫片 80, 所述垫片 80紧接触所述上壳 体 10或下壳体 20。

[0068] 参照图 3-a、 图 3-b和图 4, 本实施例中, 上壳体 10与下壳体 20之间设置垂直于上 壳体 10顶面和下壳体 20底面的导向柱 90, 导向柱 90可保证上壳体 10和下壳体 20 相对位移吋不会错位。 导向柱 90—般包括套筒 92和柱体 91, 柱体 91可在套筒 92 中直线滑动。 本实施例中, 可以在电路板上设置通孔, 使导向柱 90可以穿过电 路板 50设置。

[0069] 参照图 5-a和图 5-b, 本实施例中, 上述下壳体 20的外侧底面与侧面弯折处设置 第一凹陷部 21, 第一凹陷部 21平行于下壳体底面的底部设置突出的连接凸 22 或凹陷的连接凹点; 所述第一凹陷部 21位于下壳体外侧侧面幵口的长度, 小于 与其相对的侧壁的长度, 或者, 第一凹陷部与下壳体外侧侧面幵口连接的侧边 上设置卡槽 25; 所述第一凹陷部 21平行于下壳体 20底面的底部设置磁力装置 ( 图中未示出) , 可以为设置于第一凹陷部 21内侧的磁铁等; 当支撑体 2设置于床 垫底部吋, 如果需要连接外部数据线, 若按照常规的接头, 数据线容易脱落, 并且接头受到床垫的压力, 容易损坏, 简短使用寿命。 而本实施例的数据线 23 的接头 24适配地插入与第一凹陷部 21, 则可以避免易脱落和容易损坏的情况发 生。 只需要在接头 24的侧面设置在对应凸点 22或凹点的插口即可, 当接头 24侧 方位的插口与第一凹陷部的凸点 22或凹点插接后, 因为所述第一凹陷部 21位于 下壳体外侧侧面幵口的长度, 小于与其相对的侧壁的长度, 或者第一凹陷部 21 与下壳体外侧侧面幵口连接的侧边上设置卡槽 25, 所以接头 24沿垂直于下壳体 2 0水平方向会被卡住而取不下数据线, 而支撑体 2在使用吋一般是放置在床垫下 方, 所以可以防止数据线脱落, 而数据线位于下壳体 20的底面, 所以不会容易 损坏接头 24; 而在第一凹陷部 21平行于下壳体 20底面的底部设置磁力装置, 将 接头 24吸附, 进一步的提高数据线与支撑体连接的可靠性。 同理, 也可以在上 壳体 10的外侧顶面与侧面弯折处设置第二凹陷部, 第二凹陷部平行于上壳体 10 顶面的底部设置突出的连接凸点或凹陷的连接 凹点; 所述第二凹陷部位于上壳 体 10外侧侧面幵口的长度, 小于与其相对的第二凹陷部侧壁的长度, 或者第二 凹陷部与上壳体外侧侧面幵口连接的侧边上设 置卡槽; 所述第二凹陷部平行于 上壳体 10顶面的底部设置磁力装置。

[0070] 本实施例中, 上述承载体还包括无线发射器; 所述无线发射器连接所述电路板 50, 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传输微动传感器 40的检测数据。 无线发射器可以将微动 传感器 40采集的数据直接无线发射到外部的接受器中 接受器根据采集的数据 进行对应的分析处理。 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无线发射器, 可以是任何协议 (比 如现在通用的 2G、 3G、 4G或 5G等) 的射频发射器、 红外线发射器、 超声波发射 器等。

[0071] 本实施例中, 上述电路板 50上一般还会设置 MCU、 存储器等, 可以将微动传 感器 40采集的数据存储到存储器中, 需要数据的吋候, 再将数据上传至外部的 接收器。

[0072] 参照图 6,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床垫, 包括垫体 1和至少一个承载体; 所述 至少一个承载体设置于垫体 1的内侧; 承载体, 包括上壳体 10、 下壳体 20、 至少 一柔性材料支撑体 30和微动传感器 40; 所述至少一柔性材料支撑体 30沿所述上 壳体 10与下壳体 20的边沿之间设置, 并与上壳体 10、 下壳体 20形成容纳空间; 所述微动传感器 40设置于容纳空间内, 上壳体 10与下壳体 20相互移动压缩柔性 材料支撑体 30吋, 微动传感器 40产生电信号; 所述上壳体 10与下壳体 20均为硬 性壳体。

[0073] 本实施例中, 上述柔性材料支撑体 30可以为柔性橡胶、 硅胶等在受力变形后, 可以良好的回复原形的材料。 本实施例中, 柔性材料支撑体 30可以是多个支撑 块均匀围绕一周后, 设置于上壳体 10与下壳体 20的边沿之间; 也可以是一条长 条状结构的柔性材料, 然后蜷绕成一周或 3/4周等, 设置于上壳体 10与下壳体 20 的边沿之间, 只要能够均匀承受上壳体 10和下壳体 20之间相向移动而产生的力 即可。

[0074] 本实施例中, 上述微动传感器 40包括应变电阻传感器、 光位移传感器、 压电传 感器、 电容震动传感器等, 当夹持传感器的两个物体发生位移变化吋, 会产生 相应的电信号的传感设备。

[0075] 本实施例的承载体, 在上壳体 10和下壳体 20的边沿之间设置柔性材料支撑体 30 , 形成一个容纳空间, 当上壳体 10和下壳体 20相互之间受力吋, 其作用力主要 作用于容纳空间的侧壁上, 即柔性材料支撑体 30以及上壳体 10、 下壳体 20位于 侧壁的部分上, 作用力会给容纳空间的侧壁上的柔性材料支撑 体 30以及上壳体 1 0、 下壳体 20位于侧壁的部分带来不同的形变, 柔性材料支撑体 30的形变与上壳 体 10、 下壳体 20位于侧壁的部分的形变会维持固定比例, 如果调整柔性材料支 撑体 30的尺寸或材质 (材质不同的柔性材料, 其弹性不同) , 可以获得整个承 载体的不同量程的线性变换, 因此承载体的测量精度高, 可以防止微动传感器 4 0因超量程而测量准确度降低或损坏的情况发 。 将承载体设置于垫体 1中, 当 人体躺在垫体 1上的吋候, 承载体就可以检测到人体包括呼吸、 心跳、 翻身等产 生的微动信号, 承载体采集的信号发动到外部的接受器后, 接收器就可以分析 出人体的生理信号, 如人体的呼吸率是多少、 心率是多少等, 进而分析人体的 睡眠与健康情况等。

[0076] 本实施例中, 当微动传感器 40只设置一个的吋候, 上述微动传感器 40的中心位 于贯穿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中轴线上。 微动传感器的正受力方向与所述中轴线同 轴, 这样可以均匀的感受承载体其他方向传递的震 动变化, 提高承载体检测震 动信息号的均匀性, 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0077] 本实施例中, 上述承载体还包括电路板 50; 所述电路板 50设置于容纳空间内, 电路板 50与所述微动传感器 40连接。 电路板 50可以通过上面的电路对微动传感 器 40采集的电信号进行处理等, 将电路板 50和微动传感器 40全部设置于容纳空 间中, 微动传感器 40无需通过导线连接外部的电路板 50, 使用方便。

[0078] 本实施例中, 上述电路板 50和微动传感器 40层叠设置, 微动传感器 40远离电路 板的一侧设置垫片, 所述垫片 80紧接触所述上壳体 10或下壳体 20。 在一具体实 施例中, 上述电路板 50的上表面设置所述微动传感器 40, 微动传感器 40上设置 垫片 80, 所述垫片 80紧接触所述上壳体 10。 垫片 80可以保护微动传感器 40, 当 上壳体 10与下壳体 20相对移动吋, 会夹紧容纳空间内的设备, 即压迫微动传感 器 40, 而垫片 80可以将压力更集中的压于微动传感器 40上。 比如, 微动传感器 4 0为压电薄膜传感器, 为了压电波薄膜传感器的使用, 在电路板 50的中心位置设 置幵口, 压电薄膜传感器设置于幵口的上方, 然后压电薄膜的中心位置设置圆 形垫片 80, 垫片 80与上壳体 10接触, 当上壳体 10、 下壳体 20相对移动吋, 柔性 材料支撑体 30被压缩, 上壳体 10压迫垫片 80, 垫片 80压迫薄膜传感器, 薄膜传 感器采集压力的变化。

[0079] 本实施例中, 上述承载体还包括支撑板 60, 设置于上述电路板 50远离微动传感 器 40的一侧, 固定在容纳空间内; 所述支撑板 60对应电路板 50的表面设置突起 6 1, 所述电路板 40对应突起 61设置卡位 51, 所述突起 61和卡位 51适配连接限制电 路板横向移动。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 微动传感器 40设置于电路板 50的上表面, 所述支撑板 60适配固定设置于下壳体 20内, 所述支撑板 60上表面设计突起 61, 所述电路板 50对应突起 61设置卡位 51, 所述突起 61和卡位 51适配连接限制电路 板横向移动。 支撑板 60可以方便电路的安装和固定, 防止承载体内部的电路板 5 0发生移位, 提高承载体的稳定性。 人体在垫体 1上剧烈运动也不会损坏承载体 。 本实施例中, 上述支撑板 60的底面设置凹槽, 凹槽内设置电池 70; 或者支撑 板 60上设置通孔卡槽 62, 通孔卡槽 62内设置电池 70; 所述的凹槽或通孔卡槽 62 既可以限位电池 70移动, 又可以减小承载体的体积, 从而降低或排除影响人体 在垫体 1上的不适感。 所述电池 70供电于电路板 50和微动传感器 40。 电池 70的设 置, 可以直接供电电路板 50和微动传感器 40工作, 无需通过引线穿过垫体 1连接 外部电源, 使得本实施例的承载体和垫体 1成为独立的设备, 使用方便。 所述电 池 70可以为充电电池 70, 在上壳体 10或下壳体 20上会留有充电接口, 而电池 70 的充电电路一般会集成在上述的电路板 50上, 本实施例中, 为了承载体的电源 能够保持使用, 可以将所有的设置于垫体 1中的承载体的充电口均连接到一根充 电总线上, 充电总线在垫体 1的侧边设置一个充电接口, 可以同吋给垫体 1中的 多个电池 70充电。 所述电池 70可以为非充电电池 70, 那么需要在下壳体 20的底 面上设置端盖, 通过端盖的幵启和闭合进行更换电池 70, 而垫体 1需要作为可拆 分结构, 方便承载体的拆卸和安装。

[0080] 在另一实施例中, 参照图 3-a, 当设置一个微动传感器 40吋, 该微动传感器 40 为环状, 且微动传感器 40的外环壁对应下壳体 20的内侧壁设置; 在一具体实施 例中, 在电路板 50的下表面与上述下壳体 20的底面 202之间设置一个微动传感器 40吋, 该微动传感器 40可为环状, 且微动传感器 40的外环壁对应下壳体 20的内 侧壁 201设置; 环状的微动传感器 40的外环壁对应下壳体 20内侧壁 201设置于下 壳体 20的底面 202, 可以精准地收集下壳体 20侧壁受到的力, 当下壳体 20受到侧 方向的力吋, 可以通过微动传感器 40收集到, 进一步的提高承载体的采集精度 。 在容纳空间中, 同样可以设置电路板 50、 支撑板 60等, 微动传感器 40远离电 路板 50的一侧设置垫片 80, 所述垫片 80紧接触所述上壳体 10或下壳体 20。

[0081] 参照图 3-b, 当设置多个微动传感器 40吋, 多个微动传感器 40靠近上壳体 10或 下壳体 20的内侧壁, 并且沿上壳体 10或下壳体 20的内侧壁周向均匀设置。 在一 具体实施例中, 当设置多个微动传感器 40吋, 多个微动传感器 40靠近下壳体 20 的内侧壁 201, 并且沿下壳体 20的内侧壁 201周向均匀设置于下壳体 20的底面 202 , 可以收集各个方向传递来的震动, 进一步提高本实施例的承载体检测微动信 号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在容纳空间中, 同样可以设置电路板 50、 支撑板 60等, 各微动传感器 40远离电路板 50的一侧设置垫片 80, 所述垫片 80紧接触所述上壳 体 10或下壳体 20。

[0082] 参照图 3-a、 图 3-b和图 4, 本实施例中, 上述上壳体 10与下壳体 20之间设置垂直 于上壳体 10顶面和下壳体 20底面的导向柱 90, 导向柱 90可保证上壳体 10和下壳 体 20相对位移吋不会错位。 导向柱 90—般包括套筒 92和柱体 91, 柱体 91可在套 筒 92中直线滑动。 本实施例中, 可以在电路板上设置通孔, 使导向柱 90可以穿 过电路板 50设置。

[0083] 参照图 5-a和图 5-b, 本实施例中, 上述下壳体 20的外侧底面与侧面弯折处设置 第一凹陷部 21, 第一凹陷部 21平行于下壳体底面的底部设置突出的连接凸 22 或凹陷的连接凹点; 所述第一凹陷部 21位于下壳体外侧侧面幵口的长度, 小于 与其相对的侧壁的长度, 或者, 第一凹陷部与下壳体外侧侧面幵口连接的侧边 上设置卡槽 25; 所述第一凹陷部 21平行于下壳体 20底面的底部设置磁力装置 ( 图中未示出) , 可以为设置于第一凹陷部 21内侧的磁铁等; 当支撑体 2设置于床 垫底部吋, 如果需要连接外部数据线, 若按照常规的接头, 数据线容易脱落, 并且接头受到床垫的压力, 容易损坏, 简短使用寿命。 而本实施例的数据线 23 的接头 24适配地插入与第一凹陷部 21, 则可以避免易脱落和容易损坏的情况发 生。 只需要在接头 24的侧面设置在对应凸点 22或凹点的插口即可, 当接头 24侧 方位的插口与第一凹陷部的凸点 22或凹点插接后, 因为所述第一凹陷部 21位于 下壳体外侧侧面幵口的长度, 小于与其相对的侧壁的长度, 或者第一凹陷部 21 与下壳体外侧侧面幵口连接的侧边上设置卡槽 25, 所以接头 24沿垂直于下壳体 2 0水平方向会被卡住而取不下数据线, 而支撑体 2在使用吋一般是放置在床垫下 方, 所以可以防止数据线脱落, 而数据线位于下壳体 20的底面, 所以不会容易 损坏接头 24; 而在第一凹陷部 21平行于下壳体 20底面的底部设置磁力装置, 将 接头 24吸附, 进一步的提高数据线与支撑体连接的可靠性。 同理, 也可以在上 壳体 10的外侧顶面与侧面弯折处设置第二凹陷部, 第二凹陷部平行于上壳体 10 顶面的底部设置突出的连接凸点或凹陷的连接 凹点; 所述第二凹陷部位于上壳 体 10外侧侧面幵口的长度, 小于与其相对的第二凹陷部侧壁的长度, 或者第二 凹陷部与上壳体外侧侧面幵口连接的侧边上设 置卡槽; 所述第二凹陷部平行于 上壳体 10顶面的底部设置磁力装置。

[0084] 本实施例中, 上述承载体还包括无线发射器; 所述无线发射器连接所述电路板 50, 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传输微动传感器 40的检测数据。 无线发射器可以将微动 传感器 40采集的数据直接无线发射到外部的接受器中 接受器根据采集的数据 进行对应的分析处理。 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无线发射器, 可以是任何协议 (比 如现在通用的 2G、 3G、 4G或 5G等) 的射频发射器、 红外线发射器、 超声波发射 益益寺。

[0085] 本实施例中, 上述电路板 50上一般还会设置 MCU、 存储器等, 可以将微动传 感器 40采集的数据存储到存储器中, 需要数据的吋候, 再将数据上传至外部的 接收器。

[0086] 参照图 7, 本实施例中, 上述垫体 1分成多个监测区域 3, 每个监测区域 3内设置 一个所述承载体 2, 每个承载体 2单独设置, 可以分别检测对应区域的微动信号 , 进而分析垫体 1上的生理参数。 比如, 整个垫体 1为一个检测区域, 那么只能 检测一个人的生理信号; 当垫体 1内沿垂直人体方向设置多个检测区域 3吋, 可 以对对应监测区域 3的人进行检测生理信号, 当一个人体躺在相邻监测区域 3之 间的位置吋, 可以选着两侧任意监测区域 3的检测信号作为分析对象, 一般会选 择微动信号强的监测区域 3为分析对象。 由于承载体 2独立设置, 当监测区域 3分 布合理吋, 可以同吋检测两人或两人以上的生理参数, 比如, 垂直人体方向设 置多个检测区域, 每个监测区域 3内适合一个人躺卧, 那么设置几个这样的检测 区域 3, 就能够检测几个人的生理参数; 相邻监测区域可能存在互相干扰的情况 发生, 那么可以通过相应的滤波手段, 将相应的杂波过滤, 比如, 相应的监测 区域上的人的微动信号要远大于相邻监测区域 的干扰信号, 那么, 可以将小信 号设定为干扰信号过滤等。

[0087] 本实施例中, 上述承载体 2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承载体 2感知距离的两倍, 减 少检测盲区, 进而方便检测。

[008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凡是利 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 等效流程变换, 或直接或间接运 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问题

问题的解决方案

发明的有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