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EDGE-LIT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MPRISING SAME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4/023058
Kind Code:
A1
Abstract:
An edge-lit backlight module (100) includes a light guide column (170) comprising a light incident surface (173) and a light emission surface (171), a light source device (160) projecting light (161) to light incident surface (173), a light guide plate (140) comprising a light emitting surface (142) and a light incident surface (141) and an optical module (150) which is positioned in the light emitting surface (142)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 (140), wherein the light emitting surface (142) is arrang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 (140), the light incident surface (141)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 (140), the light guide plate (140) is adjacent to the light guide column (170), the light incident surface (141) is opposite to the light emission surface (171), and the light emitting surface (142)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light emitting direction of the light source device (160).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1) comprising the edge-lit backlight module (100) is provided as well. Therefore, the edge-lit backlight module (100) and th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1) can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the firefly phenomenon.

Inventors:
ZENG DAWEI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2/081404
Publication Date:
February 13, 2014
Filing Date:
September 14, 2012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 (CN)
ZENG DAWEI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G02F1/13357; F21V8/00
Foreign References:
CN101561579A2009-10-21
US5808708A1998-09-15
JPH11329041A1999-11-30
CN1975535A2007-06-06
US7237938B22007-07-03
Attorney, Agent or Firm:
GUANGDONG GUOXIN LAW FIRM (CN)
广东国欣律师事务所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

1.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 包括:

一导光 ¾ 包括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 所述的导光柱的剖面形状为扇形或直角三角形; 一光源装置, 用以投射一光线至所述的入光面;

一导光板, 包括一发光面以及一进光面, 所述的发光面位于所述的导光板的表面, 所 述的进光面位于所述的导光板的侧面, 所述的导光板相邻所述的导光柱, 且所述的进光面 相对所述的出光面, 所述的发光面垂直于所述的光源装置的发光方向; 以及

一光学模片, 设置于所述的导光板的发光面上;

其中所述的导光柱还包括一反射面, 用于反射所述的光源所发出的光至导光板, 所述 的反射面贴附一反射片。

2.—种侧光式背光模块, 包括:

一导光柱, 包括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

一光源装置, 用以投射一光线至所述的入光面;

一导光板, 包括一发光面以及一进光面, 所述的发光面位于所述的导光板的表面, 所 述的进光面位于所述的导光板的侧面, 所述的导光板相邻所述的导光柱, 且所述的进光面 相对所述的出光面, 所述的发光面垂直于所述的光源装置的发光方向; 以及

一光学模片, 设置于所述的导光板的发光面上。

3.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 其中, 所述的导光柱还包括一反射面, 用于 反射所述的光源所发出的光至导光板。

4.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 其中, 所述的反射面贴附一反射片。

5.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 其中, 所述的导光柱的剖面形状为一扇形。

6.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 其中, 所述的导光柱的剖面形状为直角三角 形。

7.—种液晶显示器, 包括:

一液晶面板; 以及

一侧光式背光模块, 用以提供光源给所述的液晶面板, 包括:

一导光柱, 包括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

一光源装置, 用以投射一光线至所述的入光面;

一导光板, 包括一发光面以及一进光面, 所述的发光面位于所述的导光板的表面, 所述的进光面位于所述的导光板的侧面, 所述的导光板相邻所述的导光柱, 且所述的 进光面相对所述的出光面, 所述的发光面垂直于所述的光源装置的发光方向; 以及 一光学模片, 设置于所述的导光板的发光面上。

8.如权利要求 7所述的液晶显示器, 其中, 所述的导光柱还包括一反射面, 用于反射 所述的光源所发出的光至导光板。

9.如权利要求 8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 其中, 所述的反射面贴附一反射片。

10.如权利要求 7所述的液晶显示器, 其中, 所述的导光柱的剖面形状为一扇形。

11.如权利要求 7所述的液晶显示器, 其中, 所述的导光柱的剖面形状为直角三角形。

Description:
侧光式的背光模块及包括其的液晶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及其使用 此侧光式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器, 特别 是有关于一种在背光模块里使用导光柱来增加 光路距离的结构。 背景技术

背光模块是液晶显示器中的关键零组件, 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 背光模块用来提供充 足的光亮度与分部均匀的光源, 使液晶显示器具有显示影像的功能。 一般而言, 背光模块 可分为侧光式(edge lighting)与直下式 (bottom lighting)两种, 其中侧光式背光模块通 常具有侧边入射的光源设计, 拥有量轻、 薄型、 低耗电的特色, 常是手机、 个人数字助理 (PDA)以及笔记型计算机屏幕的首选。

请参考图 1为现有侧光式背光模块结构部份示意图。 如图 1所示, 现有的侧光式背光 模块 9包括一导光板 920, 发光二极管 910, 其中发光二极管 910发出的光源直接进入导 光板 920。

另外, 在现有的侧光式背光模块 9中, 相邻发光二极管 910之间距以 P表示, 发光二 极管 910的发光表面至显示面板的可视区 930投影至导光板 920的距离以 A表示。 而发光 二极管 910的发光表面至显示面板的可视区 930投影至导光板 920的距离 A与相邻发光二 极管 910之间距 P的比值 (下文以 A/P比值表示)可用来判断显示影像的质量, A/P比值愈 大对于显示面板发光效应愈佳, 而 A/P比值愈小时, 显示质量会受到影响。 在较高 A/P比 值的情况下导光板 920可提供显示面板的可视区 930较均匀的光源, 而 A/P比值降低时导 光板 920提供的光源会产生区域性亮暗不均的现象, 而产生萤火虫 (hot spot)现象, 而 降低显示质量。

基于成本、 总耗电量、 散热以及环保等考虑, 发光二极管 910的数目必须减少。 因此 在不改变面板尺寸的情况下, 发光二极管 910的间距 P会相对增加。 然而, 在不縮小显示 面板的可视区 930的情况下, 现有的侧光式背光模块 9的发光二极管 910的发光表面至显 示面板的可视区 930投影至导光板 920的距离 A已受到结构设计上的限制而无法相对应增 力口, 因此无法提升 A/P比值而造成显示质量的下降。

因此, 便需要提供一种能降低萤火虫 (hot spot)现象的背光模块及其液晶显示器, 以 解决前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克服现有的侧光式背光模块的光源装置, 造成在光学模片上产生 萤火虫现象的问题, 而提供一种新型侧光式背光模块, 所要解决一技术问题是光源装置距 离导光板太近, 因而在导光板上产生区域性亮暗不均的现象, 严重影响画面的质量。

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 克服现有的液晶显示器中的侧光式背光模块的 光源装置, 造 成在光学模片上产生萤火虫现象的问题, 而提供一种新型侧光式背光模块, 所要解决一技 术问题是光源装置距离导光板太近, 因而在液晶面板上产生区域性亮暗不均的现象 , 严重 影响画面的质量。

为达成上述提供的目的, 本发明提出的侧光式背光模块, 包括: 一导光柱, 包括一入 光面及一出光面; 一光源装置, 用以投射一光线至此入光面; 一导光板, 包括一发光面以 及一进光面, 此发光面位在导光板的表面, 此进光面位于导光板的侧面, 此导光板相邻此 导光柱, 且此进光面相对此出光面, 此发光面垂直于此光源装置的发光方向; 以及一光学 模片, 设置于此导光板的发光面上。

前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 此导光柱还包括一反射面, 用于反射此光源所发出的光至导 光板。

前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 此反射面贴附一反射片。

前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 此导光柱的剖面形状为一扇形。

前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 此导光柱的剖面形状为直角三角形。

为达成上述提供的目的, 本发明提出的液晶显示器, 包括: 一液晶面板; 以及一侧光 式背光模块, 用以提供光源给此液晶面板, 包括: 一导光柱, 包括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 一光源装置, 用以投射一光线至此入光面; 一导光板, 包括一发光面以及一进光面, 此发 光面位于导光板的表面, 此进光面位于导光板的侧面, 此导光板相邻此导光柱, 且此进光 面相对此出光面, 此发光面垂直于此光源装置的发光方向; 以及一光学模片, 设置于此导 光板的发光面上。

前述的液晶显示器, 此导光柱还包括一反射面, 用于反射此光源所发出的光至导光板。 前述的液晶显示器, 此反射面贴附一反射片。

前述的液晶显示器, 此导光柱的剖面形状为一扇形。

前述的液晶显示器, 此导光柱的剖面形状为直角三角形。

综上所述, 本发明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及其液晶显示器其效 果在于, 利用导光柱以增加 发光组件发射的光线到导光板的距离, 并配合导光柱的反射面的弧度或倾斜度, 使进人导 光板的亮度分布更为均匀, 就可防止萤火虫现象 (Hot spot)的产生。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 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 并 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 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 明如后 < 附图说明

图 1为现有的侧光式背光模块结构部份示意图;

图 2为本发明第 1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部份剖面图;

图 3为本发明第 2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部份剖面图;

图 4为本发明第 3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部份剖面图; 以及

图 5为本发明第 4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部份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

图 2为本发明第 1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部份剖面图。 如图 2所示, 液晶显示器 1包括 一液晶面板 110及一侧光式背光模块 100、 一背框 120、 一前框 121及一中框 122。

在背框 120上设置此侧光式背光模块 100, 并在此侧光式背光模块 100上设置一中框 122, 换句话说, 此侧光式背光模块 100设在中框 122及一背框 120之间。 在侧光式背光 模块 100上设置液晶面板 110,此中框 122设在侧光式背光模块 100及液晶面板 110之间, 以及一前框 121设置在此液晶面板 110上方,换句话说,就是此液晶面板 110位于前框 121 及中框 122之间。 上述中的前框 121、 中框 122及背框 120, 主要用以固定液晶面板 110 及侧光式背光模块 100。

侧光式背光模块 100包括一导光柱 170、 一光源装置 160、 一导光板 140、 一光学模片 150、 一反射层 130及一散热片 180。 其中导光柱 170包括一入光面 173、 一出光面 171及 一反射面 172; 其中导光板 140包括一发光面 142以及相邻发光面 142的一进光面 141。

光源装置 160固定在散热片 180上, 当光源装置 160投射一光线 161至导光柱 170的 入光面 173时, 此光源装置 160所产生的热, 借由散热片 180将热传导至空气中。 光源装 置 160的发光方向垂直于导光板 140的发光面 142, 而且从图 2的此液晶显示器 1的侧面 观看,此光源装置 160由上往下发出光线 161。此光源装置可为发光二极管 (Light-Emitting Diode, LED)。

导光柱 170设置在光源装置 160的下方, 且导光柱 170的入光面 173正对于此光源装 置 160, 此导光柱 170的剖面形状为一扇形。 此导光柱 170的两个平面分别为入光面 173 及出光面 171 ; 导光柱 170的一弧面为一反射面 172, 此反射面 172贴附一反射片 172a。 当光源装置 160发光时, 光线 161由入光面 173进入, 经过反射面 172将光线 161反射, 光线 161再从出光面 171射出。

导光板 140设置在背框 120与中框 122之间, 且导光板 140相邻此导光柱 170, 且导 光板 140的进光面 141相对于导光柱 170的出光面 171。

光学模片 150设置在导光板 140的上方, 且位于中框 122及导光板 140之间。 此光学 模片 150由下而上依序为扩散片 151、 棱镜片 152及保护扩散片 153。

反射层 130设置在导光板 140的下方, 且位于背框 120及导光板 140之间。

图 3为本发明第 2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部份剖面图。 如图 3所示, 用以固定液晶显示 器 2中的液晶面板 210及侧光式背光模块 200的方式, 与第 1实施例相同, 在此则不于赘 述。 其中第 2实施例与第 1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侧光式背光模块 200的导光柱 270的结 构和位置。

光源装置 260固定在散热片 280上, 当光源装置 260投射一光线 261至导光柱 270的 入光面 273时, 此光源装置 260所产生的热, 借由散热片 280将热传导至空气中。 光源装 置 260的发光方向垂直于导光板 240的发光面,而且从图 3的此液晶显示器 2的侧面观看, 此光源装置 260从上往下发出光线 261。

导光柱 270设置在光源装置 260的下方, 且导光柱 270的入光面 273正对于此光源装 置 260, 此导光柱 270的剖面形状为一直角三角形。 此导光柱 270的两个相互垂直面分别 为入光面 273及出光面 271 ; 导光柱 270的一斜面为一反射面 272, 此反射面 272贴附一 反射片 272a。 当光源装置 260发光时, 光线 261由入光面 273进入, 经过反射面 272将光 线 261反射, 光线 261再从出光面 271射出。 或者此导光柱 270为三菱镜, 借由全反射原 理, 将进入入光面 272的光线 261, 反射至出光面 271上。

图 4为本发明第 3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部份剖面图。 如图 4所示, 液晶显示器 3包括 一液晶面板 310及一侧光式背光模块 300、 一背框 320、 一前框 321及一中框 322。

在背框 320上设置此侧光式背光模块 300, 并在此侧光式背光模块 300上设置一中框 322, 换句话说, 此侧光式背光模块 300设在中框 322及一背框 320之间。 在侧光式背光 模块 300上设置液晶面板 310,此中框 322设在侧光式背光模块 300及液晶面板 310之间, 以及一前框 321设置在此液晶面板 310上方,换句话说,就是此液晶面板 310位在前框 321 及中框 322之间。 上述中的前框 321、 中框 322及背框 320, 主要用以固定液晶面板 310 及侧光式背光模块 300。

侧光式背光模块 300包括一导光柱 370、 一光源装置 360、 一导光板 340、 一光学模片 350、 一反射层 330及一散热片 380。 其中导光柱 370包括一入光面 373、 一出光面 371及 一反射面 372; 其中导光板 340包括一发光面 342以及相邻发光面 342的一进光面 341。

光源装置 360固定在散热片 360上, 当光源装置 360投射一光线 361至导光柱 370的 入光面 373时, 此光源装置 360所产生的热, 借由散热片 380将热传导至空气中。 光源装 置 360的发光方向垂直于导光板 340的发光面 342, 而且从图 4的此液晶显示器 3的侧面 观看, 此光源装置 360从上往下发出光线 361。 导光柱 370设置在光源装置 360的上方, 且导光柱 370的入光面 373正对于此光源装 置 360, 此导光柱 370的剖面形状为一扇形。 此导光柱 370的两个平面分别为入光面 373 及出光面 371 ; 导光柱 370的一弧面为一反射面 372, 此反射面 372贴附一反射片 372a。 当光源装置 360发光时, 光线 361由入光面 373进入, 经过反射面 372将光线 361反射, 光线 361再从出光面 371射出。

导光板 340设置在背框 320与中框 322之间, 且导光板 340相邻此导光柱 370, 且导 光板 340的进光面 341相对于导光柱 370的出光面 371。

光学模片 350设置在导光板 340的上方, 且位于中框 322及导光板 340之间。 此光学 模片 350由下而上依序为扩散片 351、 棱镜片 352及保护扩散片 353。

反射层 330设置在导光板 340的下方, 且位于背框 320及导光板 340之间。

图 5为本发明第 4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部份剖面图。 如图 5所示, 固定液晶显示器 4 中的液晶面板 410及侧光式背光模块 400的方式, 与第 3实施例相同, 在此则不于赘述。 第 4实施例与第 3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侧光式背光模块 400的导光柱 470的结构和位置。

光源装置 460固定在散热片 460上, 当光源装置 460投射一光线 461至导光柱 470的 入光面 473时, 此光源装置 460所产生的热, 借由散热片 480将热传导至空气中。 光源装 置 460的发光方向垂直于导光板 440的发光面,而且从图 5的此液晶显示器 4的侧面观看, 此光源装置 460从上往下发出光线 461。

导光柱 470设置在光源装置 460的上方, 且导光柱 470的入光面 473正对于此光源装 置 460, 此导光柱 470的剖面形状为一直角三角形。 此导光柱 470的两个相互垂直面分别 为入光面 473及出光面 471 ; 导光柱 470的一斜面为一反射面 472, 此反射面 472贴附一 反射片 472a。 当光源装置 460发光时, 光线 461由入光面 473进入, 经过反射面 472将光 线 461反射, 光线 461再从出光面 471射出。 或者此导光柱 470为三菱镜, 藉由全反射原 理, 将进入入光面 473的光线, 反射至出光面 471上。

由上述可知, 本发明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及其使用此侧光式背 光模块的液晶显示器其效 果在于, 利用导光柱以增加发光组件发射的光线到导光 板的距离, 并配合导光柱的反射面 的弧度或倾斜度, 使进人导光板的亮度分布更为均匀, 就可防止萤火虫现象 (Hot spot)的 产生。

以上, 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意在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而非对其进行限定。 凡根 据上述的文字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进行的简单 的替换, 都在本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