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FOLDING ELECTRIC BICYCLE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5/021812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folding electric bicycle comprises a handlebar (1), a bicycle body (4), wheels (6, 7) provided on the bicycle body (4), and a vertical rod (2) connecting the bicycle body (4) and the handlebar (1). A left handlebar (112) and a right handlebar (111) are perpendicular to a connecting part (110) when being folded; an upper vertical rod (21) is inserted into a lower vertical drum (22) in a separable manner, and when being separated from the lower vertical drum (22), the upper vertical rod (21) can be folded to be parallel to the lower vertical drum (22); a front wheel carrier (3) can be folded towards the bicycle body (4); manipulation pedals (421, 422) are respectively pivoted to the left side and the right side of the bicycle body (4), and the bicycl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ell, a control circuit, a magnetic component (426), and an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hall component; when the manipulation pedals (421, 422) deflect under the effect of an external force, the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hall component senses and detects magnetic field vari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magnetic component (426) and outputs control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circuit; and the control circuit adjusts the rotation speed of the back wheel (7) according to the control information, thereby achieving a portable, energy-saving,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effect.

Inventors:
OUYANG XIANGLIN (CN)
OUYANG XIAOYI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4/079464
Publication Date:
February 19, 2015
Filing Date:
June 09, 2014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BEIJING JIAN XING TIAN XIA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B62K15/00
Foreign References:
CN103387029A2013-11-13
CN103192928A2013-07-10
KR20100111449A2010-10-15
JP2005255074A2005-09-22
GB2429193B2010-09-01
Attorney, Agent or Firm:
CHINA FARFIR INTELLECTUAL PROPERTY AGENCY (CN)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CN)
Download PDF:
Claims:
1.一种折叠电动车, 包括车把、 车体、 设置于车体的车轮、 以及连接车 体与车把的立杆,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把包括设置于立柱顶端的连接件, 该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可 折叠的左车把和右车把, 所述左车把和右车把在折叠时处于与所述连接件垂 直的状态;

所述立杆包括上立杆和与之配合的下立筒, 所述上立杆可拔离的插设于 下立筒, 且当所述上立杆拔离后可折叠成与所述下立筒平行的状态;

所述车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前轮架和后轮架; 其中, 所述前轮架的下 端与前轮安装架的一端枢接, 该前轮安装架的另一端通过前导向弹性装置连 接于前轮架的上端, 所述前轮被设置于前轮安装架的中部; 所述后轮架的下 端与车体后端的下部枢接, 该后轮架的上端通过后导向弹性装置连接于车体 后端的上部, 所述后轮被设置于后轮架上;

所述前轮架的下部与车体的下部枢接, 所述车体上部设置有锁紧孔, 所 述前轮架的上部设置有锁紧轴; 当所述锁紧轴脱离锁紧孔时, 所述前轮架可 向车体方向折叠;

所述车体的左右两侧分别枢接设置操控踏板, 所述车体设置有电池、 控 制电路、 磁性元件、 和电磁感应霍尔元件; 当外力作用使得所述操控踏板发 生偏转时, 所述电磁感应霍尔元件感测到磁性元件的磁场变化信息、 并向控 制电路输出控制信息; 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此控制信息而调节后轮的转速。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折叠电动车,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于车体下 部的拖动轮。

3.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折叠电动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车把与连接件 的左端部枢接, 在所述左车把的空心把体内插设有左可动卡件, 该左可动卡 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的左端部活动卡设; 当所述左可动卡件与所述连接 件的左端卡设时, 所述左车把与所述连接件呈水平固定连接; 当所述左可动 卡件与所述连接件的左端分离时, 所述左车把与所述连接件呈垂直状态; 所述右车把与连接件的右端部枢接, 在所述右车把的空心把体内插设有 右可动卡件, 该右可动卡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的右端部活动卡设; 当所 述右可动卡件与所述连接件的右端卡设时, 所述右车把与所述连接件呈水平 固定连接; 当所述右可动卡件与所述连接件的右端分离时, 所述右车把与所 述连接件呈垂直状态。

4.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折叠电动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立杆的下端部 具有向上立杆的中心线聚拢的倾斜面, 所述下立筒的上端部具有供所述上立 杆的下端部插设的内空间, 该内空间具有与所述上立杆的下端部的倾斜面对 应的斜面;

在所述上立杆的下端还设置有水平插轴, 在所述下立筒的上端设置有纵 向长条插槽, 所述水平插轴呈水平状插入所述长条插槽内;

当所述上立杆插设或拔离所述下立筒时, 所述水平插轴在所述长条插槽 内向下或向上移动; 且当所述上立杆完全脱离所述下立筒时, 所述上立杆可 绕所述水平插轴转动。

5.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折叠电动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导向弹性装置 包括前伸缩导向筒及套设于该前伸缩导向筒上的弹簧, 当所述前轮受到地面 冲击力时, 所述弹簧沿前伸缩导向筒方向发生弹性形变;

所述后导向弹性装置包括后伸缩导向筒及套设于该后伸缩导向筒上的弹 簧, 当所述后轮受到地面冲击力时, 所述弹簧沿后伸缩导向筒方向发生弹性 形变。

6.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折叠电动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紧轴的端面沿 圆周方向具有螺旋状凸台, 所述锁紧孔沿圆周方向开设有螺旋状凹槽;

当所述锁紧轴处于第一角度时, 所述锁紧轴的螺旋状凸台卡入锁紧孔的 螺旋状凹槽中, 所述前轮架与车体相对固定;

当所述锁紧轴处于第二角度时, 所述锁紧轴的螺旋状凸台自锁紧孔的螺 旋状凹槽中脱离, 所述前轮架可向车体方向折叠。

7.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折叠电动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电池被安装 于操控踏板内部; 以及

还包括转动轴、 以及分别设置于车体两侧的踏板折叠装置;

所述踏板折叠装置与所述操控踏板水平枢接; 所述踏板折叠装置的中部 开设有固定孔, 在所述车体中部开设对应的通孔; 所述转动轴穿设过车体中 部的通孔, 其两端分别插入踏板折叠装置的固定孔中。

8.如权利要求 7所述的折叠电动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踏板折叠装置包 括折叠轴套和对应的折叠轴;

所述折叠轴套的前后两端均开设安装孔, 所述操控踏板的前后两端均开 设固定安装孔, 所述折叠轴的一端设置于固定安装孔内, 另一端则插入折叠 轴套的安装孔。

9.如权利要求 8所述的折叠电动车,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折叠轴的侧壁 同一圆周方向上开设有两个定位孔, 在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弹性定位件; 当所述折叠轴转动时, 所述弹性定位件分别卡入所述两个定位孔。

10.如权利要求 7所述的折叠电动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轮设置有轮 毂电机, 该轮毂电机连接所述控制电路。

Description:
说 明 书

一种折叠电动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车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折叠电动车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车在中国大地普及程度较高, 因其方便、 灵活、 操作简单而为广大 人群所接受。

但是, 目前广泛使用的电动车体积均较庞大, 无法实现便携化。 若能在 结构上进行革新, 将会有更广泛的利用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弊端, 提供一种折叠电动车。

本发明所述的折叠电动车, 包括车把、 车体、 设置于车体的车轮、 以及 连接车体与车把的立杆,

所述车把包括设置于立柱顶端的连接件, 该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可 折叠的左车把和右车把, 所述左车把和右车把在折叠时处于与所述连接 件垂 直的状态;

所述立杆包括上立杆和与之配合的下立筒, 所述上立杆可拔离的插设于 下立筒, 且当所述上立杆拔离后可折叠成与所述下立筒 平行的状态;

所述车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前轮架和后轮架 ; 其中, 所述前轮架的下 端与前轮安装架的一端枢接, 该前轮安装架的另一端通过前导向弹性装置连 接于前轮架的上端, 所述前轮被设置于前轮安装架的中部; 所述后轮架的下 端与车体后端的下部枢接, 该后轮架的上端通过后导向弹性装置连接于车 体 后端的上部, 所述后轮被设置于后轮架上;

所述前轮架的下部与车体的下部枢接, 所述车体上部设置有锁紧孔, 所 述前轮架的上部设置有锁紧轴; 当所述锁紧轴脱离锁紧孔时, 所述前轮架可 向车体方向折叠; 所述车体的左右两侧分别枢接设置操控踏板, 所述车体设置有电池、 控 制电路、 磁性元件、 和电磁感应霍尔元件; 当外力作用使得所述操控踏板发 生偏转时, 所述电磁感应霍尔元件感测到磁性元件的磁场 变化信息、 并向控 制电路输出控制信息; 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此控制信息而调节后轮的转 速。

本发明所述的折叠电动车中, 还包括设置于车体下部的拖动轮。

本发明所述的折叠电动车中, 所述左车把与连接件的左端部枢接, 在所 述左车把的空心把体内插设有左可动卡件, 该左可动卡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 接件的左端部活动卡设; 当所述左可动卡件与所述连接件的左端卡设时 , 所 述左车把与所述连接件呈水平固定连接; 当所述左可动卡件与所述连接件的 左端分离时, 所述左车把与所述连接件呈垂直状态;

所述右车把与连接件的右端部枢接, 在所述右车把的空心把体内插设有 右可动卡件, 该右可动卡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的右端部 活动卡设; 当所 述右可动卡件与所述连接件的右端卡设时, 所述右车把与所述连接件呈水平 固定连接; 当所述右可动卡件与所述连接件的右端分离时 , 所述右车把与所 述连接件呈垂直状态。

本发明所述的折叠电动车中, 所述上立杆的下端部具有向上立杆的中心 线聚拢的倾斜面, 所述下立筒的上端部具有供所述上立杆的下端 部插设的内 空间, 该内空间具有与所述上立杆的下端部的倾斜面 对应的斜面;

在所述上立杆的下端还设置有水平插轴, 在所述下立筒的上端设置有纵 向长条插槽, 所述水平插轴呈水平状插入所述长条插槽内;

当所述上立杆插设或拔离所述下立筒时, 所述水平插轴在所述长条插槽 内向下或向上移动; 且当所述上立杆完全脱离所述下立筒时, 所述上立杆可 绕所述水平插轴转动。

本发明所述的折叠电动车中, 所述前导向弹性装置包括前伸缩导向筒及 套设于该前伸缩导向筒上的弹簧, 当所述前轮受到地面冲击力时, 所述弹簧 沿前伸缩导向筒方向发生弹性形变;

所述后导向弹性装置包括后伸缩导向筒及套设 于该后伸缩导向筒上的弹 簧, 当所述后轮受到地面冲击力时, 所述弹簧沿后伸缩导向筒方向发生弹性 形变。 本发明所述的折叠电动车中, 所述锁紧轴的端面沿圆周方向具有螺旋状 凸台, 所述锁紧孔沿圆周方向开设有螺旋状凹槽;

当所述锁紧轴处于第一角度时, 所述锁紧轴的螺旋状凸台卡入锁紧孔的 螺旋状凹槽中, 所述前轮架与车体相对固定;

当所述锁紧轴处于第二角度时, 所述锁紧轴的螺旋状凸台自锁紧孔的螺 旋状凹槽中脱离, 所述前轮架可向车体方向折叠。

本发明所述的折叠电动车中, 所述驱动电池被安装于操控踏板内部; 以 及

还包括转动轴、 以及分别设置于车体两侧的踏板折叠装置;

所述踏板折叠装置与所述操控踏板水平枢接; 所述踏板折叠装置的中部 开设有固定孔, 在所述车体中部开设对应的通孔; 所述转动轴穿设过车体中 部的通孔, 其两端分别插入踏板折叠装置的固定孔中。

本发明所述的折叠电动车中, 所述踏板折叠装置包括折叠轴套和对应的 折叠轴;

所述折叠轴套的前后两端均开设安装孔, 所述操控踏板的前后两端均开 设固定安装孔, 所述折叠轴的一端设置于固定安装孔内, 另一端则插入折叠 轴套的安装孔。

本发明所述的折叠电动车中, 在所述折叠轴的侧壁同一圆周方向上开设 有两个定位孔, 在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弹性定位件;

当所述折叠轴转动时, 所述弹性定位件分别卡入所述两个定位孔。

本发明所述的折叠电动车中, 所述后轮设置有轮毂电机, 该轮毂电机连 接所述控制电路。

本发明所述的折叠电动车中, 采用踏板车的结构并设置若干折叠部件, 使该踏板车能够实现折叠以减小体积; 同时, 将电池设置于脚踏处, 并利用 霍尔传感器来感测脚踏的倾斜角度, 以此来控制车轮的转速, 真正实现了便 携、 节能、 环保。 附图说明

图 1为本发明所述折叠电动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 2为本发明所述折叠电动车的车把折叠示意图

图 3为本发明所述折叠电动车的轮架折叠示意图

图 4为本发明所述折叠电动车的立杆折叠示意图

图 5为本发明所述折叠电动车的车把结构示意图

图 6为本发明所述折叠电动车的立杆结构示意图

图 7为本发明所述折叠电动车的前轮架结构示意 ;

图 8为本发明所述折叠电动车的后轮架结构示意 ;

图 9为本发明所述折叠电动车的前轮架与车体枢 示意图;

图 10为本发明所述折叠电动车的车体结构示意图

图 11为本发明所述折叠电动车中的锁紧手柄的结 示意图;

图 12为本发明所述折叠电动车中的锁紧轴的结构 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 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 1、 图 2、 图 3、 图 4所示, 本发明所述的折叠电动车, 包括车把 1、 车体 4、设置于车体 4的车轮 6和车轮 7、以及连接车体 4与车把 1的立杆 2。

所述车把 1包括设置于立柱 2顶端的连接件 110,该连接件 110的两端分 别设置有可折叠的左车把 112和右车把 111,所述左车把 112和右车把 111在 折叠时处于与所述连接件 110垂直的状态;

所述立杆 2包括上立杆 21和与之配合的下立筒 22, 所述上立杆 21可拔 离的插设于下立筒 22, 且当所述上立杆 21拔离后可折叠成与所述下立筒 22 平行的状态;

所述车体 4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前轮架 3和后轮架 5; 其中, 所述前轮 架 3的下端与前轮安装架 31的一端枢接, 该前轮安装架 31的另一端通过前 导向弹性装置连接于前轮架 3的上端,所述前轮 6被设置于前轮安装架 31的 中部; 所述后轮架 5的下端与车体 4后端的下部枢接, 该后轮架 5的上端通 过后导向弹性装置连接于车体 4后端的上部, 所述后轮 7被设置于后轮架 5 上; 所述前轮架 3的下部与车体 4的下部枢接, 所述车体 4上部设置有锁紧 孔 411 , 所述前轮架 3的上部设置有锁紧轴 363 ; 当所述锁紧轴 363脱离锁紧 孔 411时, 所述前轮架 3可向车体 4方向折叠;

所述车体 4的左右两侧分别枢接设置操控踏板 421、 422, 所述车体设置 有电池、 控制电路、 磁性元件 426、 和电磁感应霍尔元件; 当外力作用使得 所述操控踏板 421、 422发生偏转时,所述电磁感应霍尔元件感测到 磁性元件 的磁场变化信息、 并向控制电路输出控制信息; 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此控制信 息而调节后轮的转速。

为便于折叠电动车折叠后拖行, 本发明中, 还在所述车体下部设置了拖 行轮 355、 356。 当本发明所述电动车折叠后, 前轮 6会收缩于车体方向, 此 时, 拖行轮 355、 356即会着地; 而在骑行时, 由于前轮 6的直径大于拖行轮 355、 356的直径, 因此, 拖行轮 355、 356是处于腾空状态。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述折叠电动车的各个 部位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 5所示, 为本发明中车把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左车把 112与连接件 110的左端部枢接,在所述左车把 112的空心把体内插设有左可动卡件,该左 可动卡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 110的左端部活动卡设; 当所述左可动卡件 与所述连接件 110的左端卡设时, 所述左车把 112与所述连接件 110呈水平 固定连接, 即正常骑行状态; 当所述左可动卡件与所述连接件 110的左端分 离时, 所述左车把 112与所述连接件 110呈垂直状态, 即折叠状态。

所述右车把 111与连接件 110的右端部枢接, 在所述右车把 111的空心 把体内插设有右可动卡件, 该右可动卡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 110的右端 部活动卡设; 当所述右可动卡件与所述连接件 110的右端卡设时, 所述右车 把与所述连接件 110呈水平固定连接, 即正常骑行状态; 当所述右可动卡件 与所述连接件 110的右端分离时,所述右车把与所述连接件 110呈垂直状态, 即折叠状态。

具体而言, 本发明中, 在所述连接件 110的中部设置了磁环 132, 所述 磁环 132的左侧为左可动卡件, 所述磁环 132的右侧为右可动卡件。 该磁环 132 的作用在于对位于其左右两侧的零部件进行吸 引, 以避免不必要的晃动 产生噪音。在所述连接件 110开设有螺紋孔(图中未示), 所述磁环 132被一 穿设过所述连接件 110上螺紋孔的顶丝而抵顶固定, 由于顶丝是旋入所述螺 紋孔, 因此, 可通过旋入的深度而调节其对磁环 132的抵顶力度。

本发明中所述左可动卡件包括左内筒 128, 该左内筒 128的一端与连接 件 110的左端活动卡设, 另一端插设于左车把 112的空心把体内;

所述左内筒 128的筒壁的轴向对开有第一长孔 129,且所述第一长孔 129 靠近磁环 132的一端为第一圆孔 181 ;还包括第一双平面轴 134, 该第一双平 面轴 134由一圆柱体沿其轴向对向平行切削而成; 所述第一长孔 129的宽度 与所述第一双平面轴 134的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间距对应,所述第一 孔 181 的直径与所述第一双平面轴 134的圆柱体直径对应; 所述第一双平面轴 134 贯穿第一长孔 129和孔 133而将左内筒 128与连接件 110的左端部连接; 当 所述第一双平面轴 134位于第一圆孔 181位置时, 由于第一圆孔 181的直径 大于第一长孔 129的宽度, 故第一双平面轴 134可在第一圆孔 181处旋转, 也即所述左内筒 128可相对于该第一双平面轴 134旋转。当第一双平面轴 134 处于第一长孔 129的范围时, 由于第一长孔 129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双平面轴 134的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间距对应, 也即第一长孔 129的宽度小于第一双 平面轴 134的圆柱体直径, 故所述左内筒 128可相对于第一双平面轴 134而 水平移动, 无法发生相对转动。

本发明中, 所述车把为左右对称结构, 即右车把 111 的结构与所述左车 把 112的结构呈左右对称关系, 故本实施例中对于右车把 111的结构仅作大 概说明, 具体原理及结构可参见左车把 112部分。

所述右可动卡件包括右内筒 158, 该右内筒 158的一端与连接件 110的 右端活动卡设, 另一端插设于右车把 111的空心把体内。

所述右内筒 158的筒壁的轴向对开有第二长孔 159,且所述第二长孔 159 靠近磁环 132的一端为第二圆孔 182;还包括第二双平面轴 164, 该第二双平 面轴 164由一圆柱体沿其轴向对向平行切削而成; 所述第二长孔 159的宽度 与所述第二双平面轴 164的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间距对应,所述第二 孔 182 的直径与所述第二双平面轴 164的圆柱体直径对应; 所述第二双平面轴 164 贯穿第二长孔 159和孔 163而将右内筒 158与连接件 110的右端部连接; 当 所述第二双平面轴 164位于第二圆孔 182位置时, 所述右内筒 158可相对于 该第二双平面轴 164旋转。

本发明中, 还包括第一对锁螺栓 183和第二对锁螺栓 184; 所述连接件 110开设有第一通孔 133和第二通孔 163。所述第一双平面轴 134的端部开设 第一螺紋孔,所述第一对锁螺栓 183穿设过第一通孔 133而旋入第一螺紋孔; 所述第二双平面轴 164的端部开设第二螺紋孔, 所述第二对锁螺栓 184穿设 过第二通孔 163而旋入第二螺紋孔, 从而分别将第一双平面轴 134和第二双 平面轴 164与连接件 110固定。

本发明中,所述左内筒 128插设于左车把 112内的一端设置有左弹簧 126, 该左弹簧 126靠近左内筒 128的一端被经过通孔 130而纵向贯穿所述左内筒 128的左圆柱销 127而抵顶, 该左弹簧 126远离左内筒 128的另一端被插设 于左车把 112的空心把体内的左磁铁套管 123的凸缘 185而抵顶; 在所述左 车把 112和左磁铁套管 123的对向均开设有对应的长孔 122、 124, 所述左圆 柱销 127的两端分别穿设过左车把 112和左磁铁套管 123上的长孔 122、 124, 当所述左圆柱销 127的两端在左车把 112和左磁铁套管 123上的长孔内移动 时, 使得所述左弹簧 126的长度发生变化。 同理, 在所述右内筒 158插设于 右车把 111内的一端设置有右弹簧 156,该右弹簧 156靠近右内筒 158的一端 被经过通孔 160而纵向贯穿所述右内筒 158的右圆柱销 157而抵顶, 该右弹 簧 156远离右内筒 158的另一端被插设于右车把 111的空心把体内的右磁铁 套管 153的凸缘 186而抵顶; 在所述右车把 111和右磁铁套管 153的对向均 开设有对应的长孔 152、 154,所述右圆柱销 157的两端分别穿设过右车把 111 和右磁铁套管 153上的长孔 152、 154,所述右圆柱销 157的两端在右车把 111 和右磁铁套管 153上的长孔 152、 154内移动时,使得所述右弹簧 156的长度 发生变化。

进一步的, 为推动所述左圆柱销 127沿水平方向移动, 还在所述左内筒 128外部套设有左滑动套 131 ,该左滑动套 131的端部设置有向内突伸的左卡 环(图中未示), 所述左卡环与所述左圆柱销 127的两端部卡设; 当所述左滑 动套 131受水平推力作用时, 带动所述左圆柱销 127在所述左车把 112和左 磁铁套管 123上的长孔 122、 124内移动。 同理, 所述右内筒 158外部套设有 右滑动套 161 , 该右滑动套 161 的端部设置有向内突伸的右卡环, 所述右卡 环与所述右圆柱销 157的两端部卡设; 当所述右滑动套 161受水平推力作用 时,带动所述右圆柱销 157在所述右车把 111和右磁铁套管 153上的长孔 152、 154内移动。

本发明中, 由于左车把 112与连接件 110为枢接, 即第一双平面轴 134 依次穿入连接件 110上的通孔 133、左车把 112上的通孔 121、左内筒 128的 第一长孔 129、 以及左磁铁套管 123的通孔 125, 之后, 再按上述相反的顺序 依次穿出。 所以, 当外力作用于左滑动套 131 时, 由于左车把 112、 左磁铁 套管 123与连接件 110相对固定,使得左圆柱销 127在长孔 122、 124中移动, 也就带动了左弹簧 126被压缩, 这时, 左内筒 128具有了向左车把 112方向 移动的余地, 从而左内筒 128也得以沿第一双平面轴 134而移动, 令第一圆 孔 181处于与第一双平面轴 134对应的位置, 这时, 左车把即可相对于第一 双平面轴 134旋转, 实现了左车把 112的折叠。 所述右车把折叠的过程与之 相同。 当需要将折叠的车把恢复到骑行状态时, 只需用力扳动车把, 即可借 助弹簧的弹力而将车把固定于水平骑行位置。

当所述左车把 112折叠之后, 为了避免意外导致车把晃动, 本发明中还 设置了止转圆柱磁铁。 即所述左磁铁套管 123的凸缘 185与所述左车把 112 的空心把体的内壁相互卡设固定, 在所述左磁铁套管 123远离所述凸缘 185 的一端设置有止转圆柱磁铁 187, 该止转圆柱磁铁 187设置于所述左磁铁套 管 123的空心管体内, 且与所述第一双平面轴 134相抵。 同理, 所述右磁铁 套管 153的凸缘 186与所述右车把 111的空心把体的内壁相互卡设固定, 在 所述右磁铁套管 153远离所述凸缘 186的一端设置有止转圆柱磁铁 188, 该 止转圆柱磁铁 188设置于所述右磁铁套管 153的空心管体内, 且与所述第二 双平面轴 164相抵。

如图 6所示, 所述上立杆 21的下端部 211具有向上立杆 21的中心线聚 拢的倾斜面, 所述下立筒 22的上端部具有供所述上立杆 21的下端部 211插 设的内空间,该内空间具有与所述上立杆 21的下端部 211的倾斜面对应的斜 面;

在所述上立杆 21的下端还设置有水平插轴 27, 在所述下立筒 22的上端 设置有纵向长条插槽 25,所述水平插轴 27呈水平状插入所述长条插槽 25内; 当所述上立杆 21插设或拔离所述下立筒 22时,所述水平插轴 27在所述 长条插槽 25内向下或向上移动; 且当所述上立杆 21完全脱离所述下立筒 22 时, 所述上立杆 21可绕所述水平插轴 27转动。

具体而言, 所述倾斜面处于上立杆 21的下端部 211纵向方向上, 具体的 数量并未有严格的限制, 可根据实际情况而进行调整。 例如, 采用一个倾斜 面、或者两个倾斜面、或者三个倾斜面均可。 以上立杆 21的下端部 211具有 三个相交的平面为例, 若其中的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则剩余的一个平面可与 上述两个平面呈一定角度倾斜相交。

在所述下立筒 22的上端部具有供所述上立杆 21的下端部 211插设的内 空间, 该内空间具有与所述上立杆 21的下端部 211的倾斜面对应的斜面。 由 于上立杆 21的下端部 211与下立筒 22的上端部的内空间均采用斜面配合安 装, 不仅有利于插接时提供导向, 从而便于插接, 而且使上立杆 21与下立筒 22在插接后受力面积增大、 受力状态更加合理, 提高了插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 为提高上立杆 21插设入下立筒 22后的稳定性, 还在所述上 立杆 21的下端还设置有弹性卡钩 24, 所述下立筒 22的上端设置有卡槽(图 中未示); 当所述上立杆 21完全插设进入下立筒 22时, 所述弹性卡钩 24卡 入所述卡槽。在实际应用中, 弹性卡钩 24及卡槽的位置可根据需要而灵活决 定, 以不干涉其他部件的正常工作为准。

本发明中, 还在所述上立杆 21 的下端设置有限位卡块 29; 当所述上立 杆 21绕所述水平插轴 27转动至与所述下立筒 22平行时, 所述限位卡块 29 与所述长条插槽 25卡设。此处设置限位卡块 29的目的在于保证上立杆 21自 下立筒 22中拔离后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稳定性。 限位卡块 29的下端部设置有 凸起 292, 该凸起 292可以卡设于长条插槽 25上预设的卡柱上, 也可以采用 过盈配合的方式来进行卡设。

更进一步的, 还可在所述下立筒 22的内空间中设置环形磁铁 26, 该环 形磁铁 26对所述上立杆 21的下端部 211产生磁性吸力, 从而便于上立杆 21 插入下立筒 22的内空间, 并能够保持一定的紧度。

本发明中, 在所述上立杆 21的下端设置有紧固环 23, 所述弹性卡钩 24 安装于所述紧固环 23上。 即在所述弹性卡钩 24上设置有通孔, 以螺栓 242 穿设过通孔而将弹性卡钩 24安装于紧固环 23上。 在弹性卡钩 24与紧固环 23的相接处,还可额外设置弹性垫圈 241 , 以维持弹性卡钩 24具有必要的弹 性操作空间。

所述紧固环 23为具有开口的 C型, 该紧固环 23的开口由螺栓 231穿设 过开口处的通孔 232而锁紧。 所述限位卡块 29开设有通孔 291 ; 所述限位卡 块 29被设置于所述紧固环 23的开口处, 所述螺栓 231穿设过所述限位卡块 29的通孔 291。

本发明中,还包括连接板 28,该连接板 28的一端与所述紧固环 23连接, 即通过卡槽 281卡设于螺栓 231而实现与紧固环 23连接。 所述水平插轴 27 则穿设过通孔 282而安装于该连接板 28的另一端。 在所述水平插轴 27的轴 体中部开设有导向槽,在所述长条插槽 25的内部沿纵向设置有导向凸台 251, 该导向凸台 251延伸至所述长条插槽 25的顶部 252截止, 即所述长条插槽 25 内部的顶端仍保持完整的圆孔形状。 所述水平插轴 27根据其导向槽与所 述导向凸台 251配合而沿长条插槽 25纵向移动,在此纵向移动过程中水平插 轴 27不会发生转动; 当该水平插轴 27移动至长条插槽 25的顶部 252时,所 述水平插轴 27由于失去导向凸台 251的限制, 可在该长条插槽 25内转动。

本发明中立杆的工作过程如下:

欲进行正常骑行时, 需要将上立杆 21插设入下立筒 22中, 即上立杆 21 与下立筒 22借助倾斜面的导向而完成插设。 插设完成后, 所述弹性卡钩 24 卡入下立筒 22的卡槽内; 同时, 水平插轴 27位于长条插槽 25的底部。

欲进行折叠时, 操作弹性卡钩 24使之脱离下立筒 22的卡槽, 同时将上 立杆 21自下立筒 22中拔离, 待上立杆 21完全自下立筒 22中拔离时, 所述 水平插轴 27恰好处于长条插槽 25的顶部 252的位置, 此时, 以水平插轴 27 为轴旋转上立杆 21 , 将上立杆 21折叠成与所述下立筒 22平行的状态。

本发明中, 所述前导向弹性装置包括前伸缩导向筒及套设 于该前伸缩导 向筒上的弹簧, 当所述前轮受到地面冲击力时, 所述弹簧沿前伸缩导向筒方 向发生弹性形变;

所述后导向弹性装置包括后伸缩导向筒及套设 于该后伸缩导向筒上的弹 簧, 当所述后轮受到地面冲击力时, 所述弹簧沿后伸缩导向筒方向发生弹性 形变。

具体而言, 如图 7所示, 为便携车前轮的连接结构。 所述前轮安装架 31 为弯弧形架体, 所述前轮 6位于该弯弧形架体的中部, 即将前轮 6以轴 322 穿过孔 319并由螺帽锁紧, 则可将前轮 6安装于前轮安装架 31上。所述弯弧 形架体的一端与前轮架 3的下端枢接,即利用轴 321穿设过前轮安装架 31的 一端的孔 320和前轮架 3的下端的孔 323 , 再将轴 321利用螺帽进行锁紧, 从而实现前轮安装架 31与前轮架 3的下端的枢接。 在与前轮安装架 31的一 端相对的另一端则通过所述前导向弹性装置与 前轮架 3的上端连接。

本发明中,所述前伸缩导向筒的一端与所述前 轮安装架 31的所述另一端 枢接, 该前伸缩导向筒的另一端与所述前轮架 3的上端连接。 所述弹簧 316 的一端抵顶所述前轮安装架 31的所述另一端,所述弹簧 316的另一端抵顶所 述前轮架 3的上端。 实际应用中, 可在弹簧 316与所述另一端接触部位增加 设置挡片, 以保证工作的稳定性。

所述前伸缩导向筒可具体包括滑动杆 315、 套设于滑动杆 315上的导向 管 313、 以及套设于导向管 313的滑套 312。

其中, 所述滑动杆 315的首端与所述前轮安装架 31的所述另一端枢接, 即在该滑动杆 315的首端设置通孔 326, 以轴 317穿设过该通孔 326及所述 另一端的通孔 318, 再由螺帽而锁紧实现枢接。 该滑动杆 315的另一端开设 有通孔 327。 所述导向管 313的侧壁对向开设有第一长孔 324, 所述滑套 312 的侧壁对向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长孔 324对应的第二长孔 325; 以及, 还包括 插柱 314, 所述插柱 314的直径与所述第一长孔 324和第二长孔 325的宽度 相配合, 该插柱 314的中部穿设过所述滑动杆 315上的通孔 327, 所述插柱 314的两端部分别穿设过所述第一长孔 324和第二长孔 325, 从而将滑动杆 315可滑动的安装于导向管 313及滑套 312的内空间。 在实际操作中, 还须 将滑套 312的端部通过轴 311而枢接于孔 328处, 以保证使滑动杆 315能够 稳定的滑动。

如图 8所示,为便携车后轮的连接结构。所述后轮 5为多边形架体(或 不规则形状), 所述后轮被设置于后轮架 5的安装孔 52处; 该多边形架体的 下端通过通孔 53与车体 4后端的下部的通孔 412处枢接,该多边形架体的上 端则通过所述后导向弹性装置与车体后端的上 部连接。 具体而言, 是将所述 后伸缩导向筒的一端与所述后轮架 5的孔 54通过轴 523和螺帽而枢接,该后 伸缩导向筒的另一端与所述车体 4的孔 414通过轴 511和螺帽而枢接; 所述 弹簧 512的一端抵顶所述后轮架 5上的轴 523, 所述弹簧 512的另一端抵顶 所述车体 4上的轴 511。

所述后伸缩导向筒包括滑动杆 515、 套设于滑动杆 515上的导向管 514、 以及套设于导向管 514的滑套 513。 其中, 所述滑动杆 515的首端与所述后 轮架 5的轴 54枢接,即令轴 54穿设过滑动杆 515上的通孔 520而实现枢接, 该滑动杆 515的另一端开设有通孔 521。

所述导向管 514的侧壁对向开设有第一长孔 522, 所述滑套 513的侧壁 对向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长孔 522对应的第二长孔 525;以及,还包括插柱 519, 所述插柱 519的直径与所述第一长孔 522和第二长孔 525的宽度相配合, 该 插柱 519的中部穿设过所述滑动杆 515上的通孔 521 , 所述插柱 519的两端 部分别穿设过所述第一长孔 522和第二长孔 525, 从而将滑动杆 515可滑动 的安装于导向管 514及滑套 513的内空间。 在所述滑套 513的端部还设置有 通孔 524, 该通孔 524供所述轴 511穿设。

在所述车体 4的下侧还可设置支架 516, 以便停车时支撑使用。 所述后 轮架 5的尾端的上部还可设置卡扣 51 , 该卡扣 51能够在前轮架 3折叠后提 供辅助的固定作用, 即通过在前轮架 3上设置对应的扣件, 该扣件与卡扣 51 配合, 从而令前轮架 3在折叠后能够牢固的贴合于车体 4。

本发明中, 所述锁紧轴的端面沿圆周方向具有螺旋状凸台 , 所述锁紧孔 沿圆周方向开设有螺旋状凹槽;

当所述锁紧轴处于第一角度时, 所述锁紧轴的螺旋状凸台卡入锁紧孔的 螺旋状凹槽中, 所述前轮架与车体相对固定;

当所述锁紧轴处于第二角度时, 所述锁紧轴的螺旋状凸台自锁紧孔的螺 旋状凹槽中脱离, 所述前轮架可向车体方向折叠。

具体而言, 如图 9、 图 11、 图 12所示, 所述车体 4具有容置折叠后的前 轮架 3的内空间, 所述前轮架 3设置有锁紧轴 363、 364。 现以锁紧轴 363为 例进行说明, 所述锁紧轴 363的端面沿圆周方向具有螺旋状凸台 397。 所述 车体 4设置有与所述锁紧轴 363、 364配合的锁紧孔 411 , 该锁紧孔 411沿圆 周方向开设有螺旋状凹槽 4111。 当所述锁紧轴 363处于第一角度时, 所述锁 紧轴 363的螺旋状凸台 397卡入锁紧孔 411的螺旋状凹槽 4111中,所述前轮 架 3与车体 4相对固定, 即处于骑行状态; 当所述锁紧轴 363处于第二角度 时,所述锁紧轴 363的螺旋状凸台 397自锁紧孔 411的螺旋状凹槽 4111中脱 离, 所述前轮架 3可折叠于车体 4的内空间, 即处于折叠状态。

本发明通过控制锁紧轴的角度而控制锁紧轴伸 入到锁紧孔的深度, 即为 锁紧轴设置两个工作位置 393、 394,其中骑行工作位置 393可实现正常骑行, 折叠工作位置 394可实现轮架折叠。 所述锁紧轴 363所具有的独特的螺旋状 凸台 397使得其在所述折叠工作位置 394时, 该螺旋状凸台 397的端部最高 点抵顶于锁紧孔 411的端部所在的平面, 而未能进入到锁紧孔 411内, 从而 前轮架 3可相对于车体 4折叠;只有当锁紧轴 363处于所述骑行工作位置 393 时, 该螺旋状凸台 397的端部的最高点才伸入到锁紧孔 411的内部并卡入螺 旋状凹槽 4111 , 从而将前轮架 3与车体 4相对固定。

如图 9所示, 本发明中, 还包括枢接座 351 , 所述枢接座 351包括底座 352和垂直于该底座 352的枢接内筒 353 ;所述底座 352通过轴 354穿设过车 体 4下部的通孔 413而与所述车体 4水平枢接。 另外, 前述拖行轮 355、 356 也可一并枢接于此,即通过安装轴 258而将拖行轮 355枢接,通过安装轴 357 而将拖行轮 356枢接。

在所述前轮架 3设置有枢接外筒 360及枢接紧固组件 359, 该枢接外筒 360套设于所述枢接内筒 353之外, 并由所述枢接紧固组件 359进行紧固, 从而实现了前轮架 3相对于车体 4发生转动, 也即前轮 6转向。 所述锁紧轴 363、 364与所述枢接内筒 353连接, 并位于相互套设的枢接外筒 360及枢接 内筒 353的上部。

为便于操作以调整锁紧轴 363的角度, 本发明还设置了具有内空间 395 的锁紧手柄 362, 所述锁紧轴 363插设于锁紧手柄 362的内空间 395中, 并 与锁紧手柄 362同轴固定连接。在所述锁紧轴 363相对的另一侧的锁紧轴 364 同样插设于锁紧手柄 362的内空间 395中, 二者中间设置有弹簧 366, 以提 供向两端的抵顶力。 所述锁紧手柄 362开设有螺紋孔 391和螺紋孔 392, 在 所述内空间 395内设置有轴套 365, 该轴套 365也开设有两个通孔。 所述锁 紧轴 363和锁紧轴 364分别插入轴套 365内, 并分别由螺栓 368和螺栓 367 穿设过螺紋孔 392和螺紋孔 391 , 再分别通过轴套 365上的两个通孔而插入 到锁紧轴 363的贯通孔 398中、 以及锁紧轴 364的贯通孔 (图中未示) 中, 从而将锁紧轴 363、 锁紧轴 364与锁紧手柄 362同轴固定连接。

本发明中, 还包括连接固定件 361 , 该连接固定件 361包括底板 371和 垂直于底板 371 的凸耳 370, 所述底板 371被固定连接于所述枢接内筒 353 的上部。 本实施例中, 是在底板 371上开设通孔, 在所述枢接内筒 353中设 置内螺紋, 再以螺栓 369穿设过底板 371上的通孔而旋入所述内螺紋, 从而 将底板 371固定连接于枢接内筒 353的上部。 在所述凸耳 370开设有通孔, 所述锁紧轴 363、 364经过该通孔后卡入锁紧孔 411。

本发明中, 在所述车体 4的的两侧分别设置操控踏板 421、 422, 所述驱 动电池被安装于操控踏板 421、 422内部, 例如, 将电池装入操控踏板 421、 422内部之后, 分别以盖板 423、 424和螺栓进行封闭。 本发明中所述的驱动 电池的种类可根据操控踏板的体积大小而进行 灵活选择。

本发明还包括磁性元件 426、 电磁感应霍尔元件、 和转动轴 446。 其中, 所述磁性元件 426及电磁感应霍尔元件设置于车体 4内, 所述磁性元件 426 可利用固定挡板 425进行封闭。 所述电磁感应霍尔元件感测磁性元件 426的 磁场变化, 其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转动轴 446穿设过车体 4并与所述车体 4枢接, 其两端分别与所述 操控踏板 421、 422固定连接。 当所述操控踏板 421、 422受外力发生倾斜时, 所述转动轴 446发生转动并驱动电磁感应霍尔元件运动, 所述电磁感应霍尔 元件根据其感测的磁性元件的磁场变化信息向 控制电路输出控制信息。进而, 所述控制电路根据该控制信息而调节输出电压 , 控制车轮的转速, 达到调速 的目的。

本发明利用电磁感应霍尔元件作为操控信息采 集单元, 并以操控踏板的 倾斜角度作为控制指令, 实现了对车轮转速的控制, 整体结构简单、 操控方 便, 且因采用了此种驱动控制方式, 使得电动车的车体设计能够更加精简、 优化。 本发明中,所述操控踏板在正常骑行时处于展 开位置, 以便于人体操控; 而收纳时则处于折叠状态, 为此, 还在车体 4的两侧分别设置了踏板折叠装 置, 并令所述踏板折叠装置与所述操控踏板 421、 422水平枢接, 即令操控踏 板 421、 422折叠后能够贴近车体 4的两侧。所述踏板折叠装置的中部开设有 固定孔 444、 431 , 在所述车体 4中部开设对应的通孔 428; 所述转动轴 446 穿设过车体 4中部的通孔 428, 其两端分别插入踏板折叠装置的固定孔 444、 431中。

进一步的,如图 10所示,所述踏板折叠装置包括折叠轴套和对 的折叠 轴, 即对应于图 10中的折叠轴套 430、 折叠轴 429、 折叠轴 436, 以及图 10 中的折叠轴套 461、 折叠轴 439、 折叠轴 440。 所述折叠轴套 430的前后两端 均开设安装孔 438、 437, 所述折叠轴套 461的前后两端均开设安装孔 442、 441 , 所述操控踏板 421 的前后两端均开设固定安装孔 451、 452, 所述操控 踏板 422的前后两端均开设固定安装孔 434、 435。

所述折叠轴的一端设置于固定安装孔内, 另一端则插入折叠轴套的安装 孔; 下面以其中一个折叠轴 429为例进行说明, 其余折叠轴与之结构和安装 方式相同。 该折叠轴 429的一端设置于固定安装孔 434内, 另一端则插入到 折叠轴套 430的安装孔。 需要说明的是, 所述折叠轴 429的一端与固定安装 孔 434是固定连接的, 二者不会发生相互转动。

在上述基础上, 本发明中, 在所述折叠轴的侧壁同一圆周方向上开设有 两个定位孔, 在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弹性定位件; 当所述折叠轴转动时, 所 述弹性定位件分别卡入所述两个定位孔,从而 对折叠轴进行两个位置的限定, 该两个位置即对应了操控踏板正常骑行时的位 置和折叠时的位置。 仍以折叠 轴 429为例, 在该折叠轴 429的侧壁的同一圆周方向开设两个定位孔(图 中 未示),这两个定位孔的角度相差 90度。在折叠轴套 430的前端的安装孔 438 内设置了弹性定位件 432, 此弹性定位件 432与折叠轴 429的侧壁抵顶, 并 与所述两个定位孔处于同一圆周平面上。 转动折叠轴 429, 弹性定位件 432 会卡入其中的一个定位孔, 从而将折叠轴 429卡住, 也即将操控踏板 422的 位置保持固定; 若再次转动折叠轴 429, 则弹性定位件 432会从该定位孔中 脱离, 直至遇到下一个定位孔时再次卡入, 此时, 操控踏板 422已处于另一 种状态, 且由于弹性定位件 432的作用而保持固定。

本发明中, 还设置了安装轴 447, 所述电磁感应霍尔元件即安装于该安 装轴上; 对应的, 所述踏板折叠装置的后部设置有安装孔 445、 433, 所述车 体 4的后部设置纵向长孔 427;所述安装轴 447穿设过所述纵向长孔 427,其 两端分别安装于踏板折叠装置的安装孔 445、 433内; 当所述操控踏板受外力 发生倾斜时, 所述转动轴 446发生转动, 并带动所述安装轴 447于所述纵向 长孔 427内移动。 本发明中, 设置的纵向长孔 427提供了安装轴 447在纵向 上运动的空间, 也即当操控踏板受外力倾斜时, 该操控踏板的后端可以有限 制的上下运动, 从而带动电磁感应霍尔元件运动, 以感测到磁场的变化。 为 增强操控感受、 提升舒适度, 还在车体 4内设置了弹簧 448, 所述弹簧 448 的一端与安装轴 447连接, 另一端则借助螺栓固定连接在车体 4上, 借助于 弹簧 448的牵引力, 操控踏板在受力倾斜时有一定的阻尼, 不致过于突兀。

本发明中, 所述电磁感应霍尔元件包括霍尔固定架 449和霍尔传感器 450,所述霍尔传感器 450安装于霍尔固定架 449中,所述霍尔固定架 449则 安装于所述安装轴 447上,这样,安装轴 447运动时即会带动霍尔固定架 449 运动, 也令霍尔传感器 450能够同步运动, 以感测磁性的变化。

本发明中, 所述驱动轮 (即后轮)可采用内设轮毂电机的形式, 以减小 折叠车的整体体积, 该轮毂电机连接所述控制电路, 这样, 即可根据控制信 息而调节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压, 从而调节轮毂电机的转速。

本发明所述的折叠电动车可按如下顺序进行折 叠, 即如图 1所示的状态 下, 先对车把进行折叠, 以形成图 2所示的状态; 进而将前轮架 3向车体 4 方向折叠, 以形成图 3所示的状态, 此时, 还可同时对左右操控踏板进行折 叠; 在图 3所示的状态下, 由于前轮 6已经离地, 拖行轮 355、 356能够与地 面接触, 因此, 可手持立杆 2对折叠电动车进行拖行; 或者, 更进一步的, 将立杆 2再进行折叠, 即形成图 4所示的状态, 体积已经大大缩小, 完全可 以放在特质背包中携带。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 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 式中所列运用, 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 对于熟悉本领 域的人员而言, 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 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 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 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 的图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