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METHOD, APPARATUS AND MULTI-FUNCTIONAL SYSTEM FOR SUPPLYING HOT WATER AND WARM AIR SIMULTANEOUSLY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1/044757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method, apparatus and multi-functional system for supplying hot water and warm air simultaneously are provided. Specifically, a method for supplying hot water and warm air simultaneously includes: refrigerant is compressed to initial high temperature refrigerant gas no less than 75℃ by a compressor (10, 110); the initial high temperature refrigerant gas is divided into first high temperature refrigerant gas and second high temperature refrigerant gas by a flow distribution device (9, 109); the first high temperature refrigerant gas is sent to a multi-channel micro-tube heat exchanger (11, 111) and exchanges heat with tap water to turn the tap water into hot water with a temperature of 45~60℃, and the first high temperature refrigerant gas is transformed into first refrigerant liquid, while the second high temperature refrigerant gas is sent to an indoor fan (12,112) and exchanges heat with room air to supply warm air, and the second high temperature refrigerant gas is transformed into second refrigerant liquid; and the first and second refrigerant liquid is circulated to the compressor (10, 110) after having passed an air-cooled evaporator (13, 113) and a gas-liquid separator (15, 115).

Inventors:
LIANG XIANTI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0/001616
Publication Date:
April 21, 2011
Filing Date:
October 15, 2010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FULLY LINK COMPANY LTD (GB)
LIANG XIANTING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F25B13/00; F24H4/04; F25B30/02
Foreign References:
CN101294754A2008-10-29
CN101144662A2008-03-19
CN2379735Y2000-05-24
JPH06265233A1994-09-20
CN101240948A2008-08-13
Attorney, Agent or Firm:
BEIJING ARE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AGENCY (CN)
北京嘉和天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1 . 一种同时提供热水和暖风的方法, 包括:

采用压缩机将冷媒压缩为不低于 75°C的初始高温冷媒气体;

将所述压缩机输出的所述初始高温冷媒气体通过分流装置分流为第一高温冷媒气体 和第二高温冷媒气体;

将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输入多通道微管换热器与自来水进行热交换, 以使所述自来 水转换为 45°C至 60°C的热水, 并使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转换为第一冷媒液体, 以及将 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输入室内风机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 以提供暖风, 并使所述第二 高温冷媒气体转化为第二冷媒液体; 以及

将所述第一冷媒液体和所述第二冷媒液体通过风冷蒸发器和气液分离器后循环至所 述压缩机。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 "采用压缩机将冷媒压縮为不低于 75°C的初 始高温冷媒气体" 的步骤包括将冷媒压缩为 80°C至 9(TC的初始高温冷媒气体。

3.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输入多通道微管换 热器与自来水进行热交换, 以使所述自来水转换为 45°C至 60°C的热水, 并使所述第一高 温冷媒气体转换为第一冷媒液体" 的步骤包括使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转换为 30'C至 40°C的第一冷媒液体。

4.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输入多通道微管换 热器与自来水进行热交换, 以使所述自来水转换为 45°C至 60°C的热水, 并使所述第一高 温冷媒气体转换为第一冷媒液体"的步骤包括使所述自来水转换为约 55°C的热水,并使所 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转换为约 35°C的第一冷媒液体。

5.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输入室内风机与室 内空气进行热交换, 以提供暖风, 并使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转化为第二冷媒液体"的步 骤包括使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转化为温度 20°C至 4(TC的第二冷媒液体。

6.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输入室内风机与室 内空气进行热交换, 以提供暖风, 并使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转化为第二冷媒液体"的步 骤包括使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转化为温度约 25°C的第二冷媒液体。 7.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的流量高于所述第二高温冷 媒气体的流量。

8. 如权利要求 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的流量与所述第二高温冷媒 气体的流量之比大于 2。

9. 一种同时提供热水和暖风的装置, 包括:

压缩机, 所述压缩机将冷媒压缩为不低于 75°C的高温冷媒气体;

分流装置,所述分流装置将所述压缩机输出的所述初始高温冷媒气体分流为第一高温 冷媒气体和第二高温冷媒气体;

多通道微管换热器,所述多通道微管换热器将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与自来水进行热 交换, 以使所述自来水转换为 45°C至 60°C的热水, 并使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转换为第 一冷媒液体;

室内风机, 所述室内风机将第二高温冷媒气体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 以提供暖风, 并使第二高温冷媒气体转化为第二冷媒液体; 以及

风冷蒸发器,所述第一冷媒液体和所述第二冷媒液体通过风冷蒸发器后循环至所述压 缩机;

其中, 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端与所述分流装置的冷媒入口端相连, 所述分流装置的第一 冷媒出口端与所述多通道微管换热器的冷媒入口端相连,所述分流装置的第二冷媒出口端 与所述室内风机的冷媒入口端相连,所述多通道微管换热器的冷媒出口端和所述室内风机 的冷媒出口端与所述风冷蒸发器的冷媒入口端相连,所述风冷蒸发器的冷媒出口端被连接 到所述压缩机的入口端。

10. 如权利要求 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压缩机将冷媒压缩为 80°C至 90°C的初始高温 冷媒气体。

' 11. 如权利要求 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多通道微管换热器将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 转换为 30°C至 40°C的第一冷媒液体 12. 如权利要求 10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多通道微管换热器将所述自来水转换为约

55°C的热水, 并且将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转换为约 35°C的第一冷媒液体。

13. 如权利要求 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室内风机将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转化为温 度 20°C至 40°C的第二冷媒液体。

14. 如权利要求 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室内风机将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液体转化为温 度约 25°C的第二冷媒液体。

15. 如权利要求 9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多通道微管换热器包括至少并行的三条冷媒 管路。

16. 如权利要求 10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多通道微管换热器的冷媒出口端和所述室 内风机的冷媒出口端与所述风冷蒸发器的冷媒入口端之间还连接有储液装置,所述储液装 置的第一冷媒入口端和第二冷媒入口端分别与所述多通道微管换热器的冷媒出口端和所 述室内风机的冷媒出口端相连,所述储液装置的冷媒出口端与所述风冷蒸发器的冷媒入口 端相连。

17. 如权利要求 10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风冷蒸发器的冷媒出口端与所述压縮机的 冷媒入口端之间还串接有气液分离器。

18. 如权利要求 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分流装置还包括冷媒泄压端,在所述风冷蒸 发器的冷媒出口端与所述分流装置的所述冷媒泄压端之间还跨接有瞬间压力平衡器。 19. 如权利要求 9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的流量高于所述第二高温 冷媒气体的流量。

20. 如权利要求 9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的流量与所述第二高温冷 媒气体的流量之比大于 2。

21. 一种多功能系统, 包括- 压缩机, 包括冷媒入口端和冷媒出口端, 所述压缩机将来自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入口端 的冷媒压缩为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出口端输出的不低于 75°C的初始高温冷媒气体;

第一分流装置, 所述第一分流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冷媒出口端相连, 所 述第一分流装置将所述压缩机输出的所述初始高温冷媒气体分流为分别从所述第一分流 装置的第二端和第三端输出的第一高温冷媒气体和第二高温冷媒气体;

多通道微管换热器,所述多通道微管换热器的冷媒入口端与所述第一分流装置的第二 端相连, 所述多通道微管换热器将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与自来水进行热交换, 以使所述 自来水转换为 45°C至 60 C的热水, 并使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转换为从所述多通道微管 换热器的冷媒出口端输出的第一冷媒液体;

第二分流装置, 所述第二分流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分流装置的第三端相连; 室内风机, 所述室内风机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分流装置的第三端相连; 以及 风冷蒸发器,所述多通道微管换热器的冷媒出口端和所述室内风机的第二端与所述风 冷蒸发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风冷蒸发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分流装置的第四端和第二 端被连接到所述压缩机的入口端,所述风冷蒸发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分流装置的第四端 相连;

其中, 当所述第二分流装置的第一端和第三端联通并将所述来自所述第一分流装置的 第三端的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传递到所述第二分流装置的第三端时,所述室内风机将所 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 以提供暖风, 并使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转 化为从所述室内风机的第一端输出的第二冷媒液体,所述第一冷媒液体和所述第二冷媒液 体通过风冷蒸发器后通过所述第二分流装置的联通的第二端和第四端循环至所述压缩机 的所述冷媒入口端;

其中, 当所述第二分流装置的第一端和第四端联通并将所述来自所述第一分流装置的 第三端的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传递到所述第二分流装置的第四端时,所述风冷蒸发器将 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转化为从风冷蒸发器的第一端输出的第二冷媒液体,所述第一冷媒 液体和所述第二冷媒液体通过室内风机蒸发吸热以通过和室内空气交换后提供冷气,然后 通过所述第二分流装置的联通的第二端和第三端循环至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冷媒入口端。 22. 如权利要求 21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压缩机将冷媒压缩为 80°C至 90°C的初始高 温冷媒气体。

23. 如权利要求 21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多通道微管换热器的冷媒出口端和所述室 内风机的第二端与所述风冷蒸发器的第一端之间还连接有储液装置,所述储液装置的第一 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多通道微管换热器的冷媒出口端和所述室内风机的第二端相连,所 述储液装置的第三端与所述风冷蒸发器的第一端相连。

24. 如权利要求 21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风冷蒸发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 入口端之间还串接有气液分离器,其中所述风冷蒸发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分流装置的 第四端和第二端被连接到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端,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端与所述压缩 机的入口端相连。

25. 如权利要求 21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分流装置还包括用于冷媒泄压的第四 端,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一分流装置的第四端之间还跨接有瞬间压力平衡 器。

Description:
说明书 一种同时提供热水和暖风的方法和装置及其多 功能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地涉及同时提供热水和暖风的方法和 装置及其多功能系统, 并且更具体地, 涉及一种利用冷媒的物态变化来同时实现提供 热水和暖风的方法和装置及其多功能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 市场上销售的热水器一般是电热水器、 燃气热水器和太阳能热水器。 电热水器 耗电量大、 使用成本高, 而且需要一定的预加热时间。 太阳能热水器无法全天候使用, 带 来使用不便。 燃气热水器容易发生事故, 危害人的生命安全。 近年来, 出现了利用冷媒的物态变化来加热水的热水机 , 甚至出现了在制冷时可以同 时提供热水的即热式冷媒热水机。这些设备的 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 然而, 利用冷媒的物态变化来同时实现提供热水和暖 风的方法及其装置一直没有能够实 现。 另外, 目前的冷媒热水机在能源的利用效率方面仍有 提高的潜力可以挖掘。 本发明的申请人己经另案提出了一种基本上呈 串联布置的能同时实现提供热水和暖 风的方法及其装置, 获得了很好的节能效果。 但是, 在使用灵活性和操作上还有进一步改 进的空间。 因此, 存在对安全、 环保、 节能和易于操控的、 能同时实现提供热水和暖风的方法及 其装置的需求。 另外, 也存在对多功能组合式热水、 暖风、 冷风 (制冷) 系统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同时提供热水和 暖风的方法, 包括: 采用压缩机将冷媒 压缩为不低于 75°C的初始高温冷媒气体;将所述压缩机输出的 所述初始高温冷媒气体通过 分流装置分流为第一高温冷媒气体和第二高温 冷媒气体;将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输入多 通道微管换热器与自来水进行热交换, 以使所述自来水转换为 45°C至 60°C的热水, 并使 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转换为第一冷媒液体, 以及将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输入室内风机 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 以提供暖风, 并使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转化为第二冷媒液 体; 以及将所述第一冷媒液体和所述第二冷媒液体 通过风冷蒸发器和气液分离器后循环至所 述压缩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采用压缩 将冷媒压缩为不低于 75°C的初始高温 冷媒气体" 的步骤包括将冷媒压縮为 80°C至 90°C的初始高温冷媒气体。 其中, 所述 "将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输入多通道微管换 器与自来水进行热交换, 以使所述自来水转换为 45°C至 60°C的热水, 并使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转换为第一冷媒 液体" 的步骤可以包括使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转换 为 30°C至 40°C的第一冷媒液体。 其 中, 所述"将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输入多通道微 换热器与自来水进行热交换, 以使所 述自来水转换为 45t至 60°C的热水, 并使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转换为第一冷媒液 体" 的步骤可以包括使所述自来水转换为约 55°C的热水,并使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转换 约 35°C的第一冷媒液体。 ' 其中, 所述"将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输入室内风机 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 以提供 暖风, 并使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转化为第二冷媒液 体"的步骤可以包括使所述第二高温 冷媒气体转化为温度 20°C至 40°C的第二冷媒液体。 其中, 所述 "将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气 体输入室内风机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 以提供暖风, 并使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转化为 第二冷媒液体"的步骤可以包括使所述第二高 冷媒气体转化为温度约 25°C的第二冷媒液 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一高温 冷媒气体的流量高于所述第二高温冷媒 气体的流量。其中, 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的流量与所述第二高温 冷媒气体的流量之比可 以大于 2。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同时提供热水 和暖风的装置, 包括: 压缩机, 所述压 缩机将冷媒压缩为不低于 75°C的高温冷媒气体;分流装置,所述分流装 将所述压缩机输 出的所述初始高温冷媒气体分流为第一高温冷 媒气体和第二高温冷媒气体;多通道微管换 热器, 所述多通道微管换热器将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 体与自来水进行热交换, 以使所述自 来水转换为 45°C至 60°C的热水, 并使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转换为第一冷媒液 体; 室内 风机, 所述室内风机将第二高温冷媒气体与室内空气 进行热交换, 以提供暖风, 并使第二 高温冷媒气体转化为第二冷媒液体; 以及风冷蒸发器, 所述第一冷媒液体和所述第二冷媒 液体通过风冷蒸发器后循环至所述压缩机; 其中, 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端与所述分流装置的 冷媒入口端相连,所述分流装置的第一冷媒出 口端与所述多通道微管换热器的冷媒入口端 相连, 所述分流装置的第二冷媒出口端与所述室内风 机的冷媒入口端相连, 所述多通道微 管换热器的冷媒出口端和所述室内风机的冷媒 出口端与所述风冷蒸发器的冷媒入口端相 连, 所述风冷蒸发器的冷媒出口端被连接到所述压 缩机的入口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 所述压缩机将冷媒压缩为 80°C至 90°C的初始高温冷媒 气体。 其中, 所述多通道微管换热器可以将所述第一高温冷 媒气体转换为 30°C至 40°C的第 一冷媒液体。其中所述多通道微管换热器可以 将所述自来水转换为约 55°C的热水,并且将 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转换为约 35°C的第一冷媒液体。 其中, 所述室内风机可以将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转 化为温度 20°C至 40 的第二冷 媒液体。其中,所述室内风机可以将所述第二 高温冷媒气体转化为温度约 25°C的第二冷媒 液体。 其中,在所述多通道微管换热器的冷媒出口端 和所述室内风机的冷媒出口端与所述风 冷蒸发器的冷媒入口端之间还连接有储液装置 ,所述储液装置的第一冷媒入口端和第二冷 媒入口端分别与所述多通道微管换热器的冷媒 出口端和所述室内风机的冷媒出口端相连, 所述储液装置的冷媒出口端与所述风冷蒸发器 的冷媒入口端相连。 其中,在所述风冷蒸发器的冷媒出口端与所述 压缩机的冷媒入口端之间还串接有气液 分离器。 其中, 所述分流装置还包括冷媒泄压端, 在所述风冷蒸发器的冷媒出口端与所述分流 装置的所述冷媒泄压端之间还跨接有瞬间压力 平衡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一高温 冷媒气体的流量可以高于所述第二高温 冷媒气体的流量。其中, 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的流量与所述第二高温 冷媒气体的流量之 比可以大于 2。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 所述多通道微管换热器包括至少并行的三条冷 媒管 路。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系统 , 包括: 压缩机, 包括冷媒入口端和冷 媒出口端,所述压缩机将来自所述压缩机的冷 媒入口端的冷媒压缩为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 出口端输出的不低于 75t的初始高温冷媒气体;第一分流装置,所述 第一分流装置的第一 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冷媒出口端相连,所述 第一分流装置将所述压缩机输出的所述初始 高温冷媒气体分流为分别从所述第一分流装置 的第二端和第三端输出的第一高温冷媒气 体和第二高温冷媒气体; 多通道微管换热器, 所述多通道微管换热器的冷媒入口端与所述 第一分流装置的第二端相连,所述多通道微管 换热器将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与自来水进 行热交换, 以使所述自来水转换为 45°C至 60°C的热水, 并使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转换 为从所述多通道微管换热器的冷媒出口端输出 的第一冷媒液体; 第二分流装置, 所述第二 分流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分流装置的第三 端相连; 室内风机, 所述室内风机的第一端 与所述第二分流装置的第三端相连; 以及风冷蒸发器, 所述多通道微管换热器的冷媒出口 端和所述室内风机的第二端与所述风冷蒸发器 的第一端相连,所述风冷蒸发器的第二端通 过所述第二分流装置的第四端和第二端被连接 到所述压缩机的入口端,所述风冷蒸发器的 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分流装置的第四端相连; 其中, 当所述第二分流装置的第一端和第三端 联通并将所述来自所述第一分流装置的第三端 的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传递到所述第二 分流装置的第三端时, 所述室内风机将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与室内 空气进行热交换, 以 提供暖风,并使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转化为 从所述室内风机的第一端输出的第二冷媒液 体,所述第一冷媒液体和所述第二冷媒液体通 过风冷蒸发器后通过所述第二分流装置的联 通的第二端和第四端循环至所述压缩机的所述 冷媒入口端; 其中, 当所述第二分流装置的 第一端和第四端联通并将所述来自所述第一分 流装置的第三端的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 传递到所述第二分流装置的第四端时,所述风 冷蒸发器将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转化为从 风冷蒸发器的第一端输出的第二冷媒液体,所 述第一冷媒液体和所述第二冷媒液体通过室 内风机蒸发吸热以通过和室内空气交换后提供 冷气,然后通过所述第二分流装置的联通的 第二端和第三端循环至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冷媒 入口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 所述压缩机将冷媒压缩为 80°C至 90°C的初始高温冷媒 气体。 其中,在所述多通道微管换热器的冷媒出口端 和所述室内风机的第二端与所述风冷蒸 发器的第一端之间还连接有储液装置,所述储 液装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多通道 微管换热器的冷媒出口端和所述室内风机的第 二端相连,所述储液装置的第三端与所述风 冷蒸发器的第一端相连。 其中,在所述风冷蒸发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压缩 机的冷媒入口端之间还串接有气液分离 器,其中所述风冷蒸发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 二分流装置的第四端和第二端被连接到所述 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端, 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 端相连。 其中, 所述第一分流装置还包括用于冷媒泄压的第四 端, 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端 与所述第一分流装置的第四端之间还跨接有瞬 间压力平衡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该多功能系统不但可以实现 "热水 +暖风" 的功能和 "制 冷 +热水" 的功能, 而且通过调节所述第一和第二分流装置的工作 方式, 还可以实现 "热 水" 、 "制冷"和 "暖风"等各种功能, 而不需改变系统基本结构。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以简单、 易于操控和调节的方式实现了同时提供热水和 暖风, 不但 达到了安全、节能和环保的目的, 而且非常便于以较小的工作量在现有的空调和 制冷系统 上实现。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图示说明可以 更好地理解本发明, 在附图中- 图 1为根据本发明的同时提供热水和暖风的装置 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 2为根据本发明的同时提供热水和暖风的方法 200的框图。

图 3为根据本发明的多通道微管换热器 1 1的结构示意图。 图 4为图 3中的 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 5为根据本发明的多通道微管换热器 11中的冷媒管路 21的剖面图。

图 6为根据本发明的多功能装置 1000的结构示意图。

图 7为根据本发明的多功能装置 1000的储液装置 114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描述中, 出于解释的目的, 阐述了大量具体的细节, 以提供对本发明的完整理 解。 然而,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清楚, 没有这些具体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发明。 此外, 公 知的结构和设备是以框图的形式示出的。在这 方面, 所示出的特定示例性实施方案不是用 来限制本发明, 而仅仅是用来图示说明它。 因此, 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所提供的具体实施 例来确定, 而仅仅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表述来限定。 参见图 1, 图 1为根据本发明的同时提供热水和暖风的装置 100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 装置 100包括压缩机 10, 分流装置 9, 多通道微管换热器 11, 室内风机 12, 风冷蒸发器 13, 储液器 14, 气液分离器 15以及瞬间压力平衡器 16。 其中, 所述压缩机 10的冷媒出口端 10a与所述分流装置 9的冷媒入口端 9a相连。 所 述分流装置 9的第一冷媒出口端 9b与所述多通道微管换热器 11的冷媒入口端 11a相连。 所述分流装置 9的第二冷媒出口端 9c与所述室内风机 12的冷媒入口端 12a相连。所述多 通道微管换热器 11的冷媒出口端 l ib与所述储液器 14的第一冷媒入口端 14a相连。所述 室内风机 12的冷媒出口端 12b与所述储液器 14的第二冷媒入口端 14b相连。所述储液器 14的冷媒出口端 14c与风冷蒸发器 13的冷媒入口端 13a相连。所述风冷蒸发器 13的冷媒 出口端 13b与所述气液分离器 15的冷媒入口端 15a相连。所述气液分离器 15的冷媒出口 端 15b被连接到所述压缩机 10的入口端 10b。 其中, 在所述风冷蒸发器 13的冷媒出口端 13b与所述分流装置的冷媒泄压端 9d之间还跨接有瞬间压力平衡器 16。 11c为自来水(例 如市政自来水或其他类似生活用水) 的入水口, l id为加热后的自来水的出水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 采用压缩机 10将冷媒压缩为不低于 75°C的初始高温冷 媒气体(10a处); 将所述压缩机 10输出的所述初始高温冷媒气体通过分流装置 9分流为 第一高温冷媒气体 (%处) 和第二高温冷媒气体 (9c处) ; 将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输 入多通道微管换热器 11与自来水进行热交换, 以使所述自来水转换为 45°C至 60°C的热水 ( l id处) , 并使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转换为第一冷媒液 体 (l ib处) , 以及将所述第 二高温冷媒气体输入室内风机 12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 以提供暖风, 并使所述第二高 温冷媒气体转化为第二冷媒液体 (12b处) ; 以及将所述第一冷媒液体和所述第二冷媒液 体通过风冷蒸发器 13和气液分离器 15后循环至所述压缩机 1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采用压缩 将冷媒压缩为不低于 75°C的初始高温 冷媒气体" 的步骤包括将冷媒压缩为 80°C至 90°C的初始高温冷媒气体 (10a处) 。 其中, 所述 "将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输入多通道微管换 器与自来水进行热交换, 以使所述自来水转换为 45°C至 60°C的热水(l id处), 并使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转换为 第一冷媒液体" 的步骤可以包括使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转换 为 30°C至 40°C的第一冷媒 液体 (l ib处) 。 其中, 所述 "将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输入多通道微管换 器与自来水 进行热交换, 以使所述自来水转换为 45°C至 60°C的热水, 并使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转 换为第一冷媒液体"的步骤可以包括使所述自 水转换为约 55°C的热水(l id处) , 并使 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转换为约 35°C的第一冷媒液体 (l ib处) 。 其中, 所述 "将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输入室内风机 12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 以 提供暖风, 并使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转化为第二冷媒液 体 (12b处) "的步骤可以包括 使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转化为温度 20°C至 40°C的第二冷媒液体(12b处)。 其中, 所述 "将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输入室内风机 12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 以提供暖风, 并使 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转化为第二冷媒液体" 步骤可以包括使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转 化为温度约 25°C的第二冷媒液体 (12b处) 。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一高温 冷媒气体的流量高于所述第二高温冷媒 气体的流量。其中, 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的流量与所述第二高温 冷媒气体的流量之比可 以大于 2。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可以理解, 这里所列举的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的流量与 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的流量分配的例子只是 用来说明本发明,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例如,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的要求,所述第一高温冷 媒气体的流量也可以小于所述第二高温冷媒 气体的流量,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的流量与 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的流量之比也可以大 于 3、 4或更大的数值。 上述实施方案中采用的结构和参数不但实现了 同时提供热水和暖风,而且增加了调整 控制和操作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为了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获得不同温度的暖风 , '除了调节流量以外, 也可以附加地在 第二冷媒出口端 9c与所述室内风机 12的冷媒入口端 12a之间设置温度调节装置或预冷却 装置(未示出) 。 如果是用于一般的室内采暖, 除了调节流量分配以外, 也可以附加地将 所述第二冷媒出口端 9c的高温气体先预冷为不低于约 35°C的中温冷媒液体再与室内空气 进行交换, 以获得处于人类最舒适区段的暖风。 上述结构和参数是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大量非 常规的实验和研究确定的。 然而, 本领 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参数在此用来举例 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参见图 2, 图 2为根据本发明的同时提供热水和暖风的方法 200的框图。 所述方法包 括以下步骤:

步骤 201: 采用压缩机将冷媒压缩为不低于 75t的初始高温冷媒气体; 步骤 202: 将所述压缩机输出的所述初始高温冷媒气体通 过分流装置分流为第一高温 冷媒气体和第二高温冷媒气体;

步骤 203 : 将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输入多通道微管换热 器与自来水进行热交换, 以 使所述自来水转换为 45°C至 60°C的热水, 并使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转换为第一冷媒液 体, 以及将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输入室内风机与 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 以提供暖风, 并 使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转化为第二冷媒液体 ; 以及

步骤 204: 将所述第一冷媒液体和所述第二冷媒液体通过 风冷蒸发器和气液分离器后 循环至所述压缩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施方案, 所述步骤 201可以包括将冷媒压缩为 80°C至 90°C的高 温冷媒气体。 所述步骤 203可以包括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转换为 30°C至 40°C的第一冷 媒液体。其中, 可以包括使所述自来水转换为约 55°C的热水, 并使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 转换为约 35°C的第一冷媒液体。所述步骤 203还可以包括使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转化为 温度 20°C至 40°C的第二冷媒液体。 其中, 可以包括使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转化为温度 约 25°C的第二冷媒液体。 参见图 3至图 5。其中, 图 3为根据本发明的多通道微管换热器 11的结构示意图。 图 4为图 3中的 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 5为根据本发明的多通道微管换热器 11中的冷媒 管路 21的剖面图。 多通道微管换热器 11包括有多条冷媒管路 21,该冷媒管路 21为盘管形状,而且在其 上套有与之进行热交换的水管 22。 该水管 22设有进水口 11c和出水口 l id形成的加热通 道, 使水管 22内的水经过多通道微管换热器 11时进行热交换变为热水, 从出水口 l id流 出以供使用。 在出水口 l id 上装有恒温装置 17, 以控制出水水温在规定的范围内。 本发明在冷媒管路 21与水管 22之间设有防止冷媒泄漏到水内的套管 23, 在套管 23 的端部设有冷媒泄漏报警装置 7。 当冷媒管路 21发生泄漏时, 冷媒进入套管 23, 并通过 套管 23端部的冷媒泄漏报警装置 7报警, 以确保用水无污染, 使用更安全。 在多通道微 管换热器 11的冷媒入口端 11a装有增压装置 8,使进入多个冷媒管路 21的冷媒更加均匀, 并增加了压力。 在本发明中, 为了能让压缩机 10迅速开机, 频繁开机, 缩短停机后的待机时间, 在 所述风冷蒸发器 13的冷媒出口端 13b与所述分流装置 9的冷媒泄压端 9d之间还跨接有瞬 间压力平衡器 16。 分流装置 9可以用电磁四通阀来实现, 但是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 可以理解, 其他满足本发明功能要求的分流装置和比例阀 等均可以使用。 来自分流装置 9的第一冷媒出口端 9b的第一高温气体进入多通道微管换热器 11, 多 通道微管换热器 11中冷媒管路 21的外侧包覆有与之进行热交换的水管 22。 当水管 22有 水流动时, 冷媒管路 21内高温的冷媒就将热传给水, 制成热水后供使用。 室内风机 12将 来自分流装置 9的第二冷媒出口端 9c的第二高温冷媒气体供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 , 以 提供暖气。经过多通道微管换热器 11和室内风机 12进行热交换后的冷媒液体被送到风冷 蒸发器 13中。 风冷蒸发器 13中冷媒气体蒸发而成为气体, 再被压缩机 10吸入, 经压缩 后成为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输出。 这样, 通过不断循环, 可以连续地同时提供热水和暖气 以供使用。在所述风冷蒸发器 13的冷媒出口端 13b与所述分流装置的冷媒泄压端 9d之间 装有平衡管路 18, 当压缩机 10断电后, 平衡管路 18上瞬间压力平衡器 16 (比如通断装 置)打开, 使系统瞬间得到压力平衡, 以便停机后可立即开动, 频繁起动, 待机时间可缩 短到 1.5秒, 这样就跟液化石油热水器一样, 可以即开即热。 本发明是以在所述风冷蒸发 器 13的冷媒出口端 13b与所述分流装置 9的冷媒泄压端 9d之间跨接瞬间压力平衡器 16 为例子, 但是,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可以理解, 其他连接方式也是可能的, 例如在所述风 冷蒸发器 13的冷媒出口端 13b与所述压缩机 10的冷媒出口端 10a之间跨接瞬间压力平衡 器 16。 本发明设有增压装置 8, 如图 3、 图 4所示, 使进入冷媒管路 21的冷媒更加均匀, 并 且在水管 22内装有多根冷媒管路 21。 冷媒管路 21和水管 22的表面被制成凹凸不平, 由 此在使用时可使冷媒管路 21与水管 22内水成紊流状态, 从而可以迅速传热, 达到极佳的 传热效率。 而且, 在水管 22的出水口 l id上还设置有恒温装置 17, 通过温度传感器监测 水温并通过控制电路控制冷媒管路 21内的冷媒流量, 以达到控制水温的目的。 在多通道微管换热器 11上装有防止泄漏的套管 23,当冷媒管路 21在运行中发生泄漏 时, 可以防止冷媒和油进入水中, 以保证使用者的安全。所述冷媒泄漏报警装置 7如图 3、 图 4所示, 为一套在冷媒管路 21端部外侧的套管, 使水管 22与冷媒管路 21隔离。 当冷 媒管发生泄漏时, 冷媒和冷冻油进入套管 23。 当冷媒聚集较多, 例如压力超过 O.OlMPa 时, 通过压力传感系统, 可以引起系统报警, 以确保使用安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其中所述多通 道微管换热器包括至少并行的三条冷媒 管路 21。 尽管图 4中以并行的三条冷媒管路 21为例子, 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四条、 五条、 六条或更多条平行的或串 /并结合的冷媒管路 21均是可 能的。 另外, 所述多条冷媒管路 21的截面也不限于圆形, 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直径和 /或截 面, 只要满足本发明的热交换参数要求。 本发明的室内风机 12可以采用一般空调的室内风机, 也可以采用专门设计的适合与 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风机, 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本发明的风冷蒸发器 13可以为一般现 有空调的相应设备(比如分体空调的室外机的 散热器) , 也可以采用专门设计的风冷蒸发 器, 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图 6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多功能、 组合式系统, 该系统不但可以实现 "热水 +暖风" 和 "制冷 +热水" 的功能, 还可以方便地实现单一的 "热水" 、 "制冷"或 "暖风"等各 种功能。 下面参照图 6, 来说明该多功能、 组合式系统 1000。 一种多功能系统 1000, 包括: 压 缩机 110, 所述压缩机包括冷媒入口端 110b和冷媒出口端 110a, 所述压缩机 110将来自 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入口端 110b的冷媒压缩为从所述压缩机 110的冷媒出口端 110a输出的 不低于 75°C的初始高温冷媒气体; 第一分流装置 109, 所述第一分流装置的第一端 109a 与所述压缩机 110的所述冷媒出口端 110a相连,所述第一分流装置 109将所述压缩机 110 输出的所述初始高温冷媒气体分流为分别从所 述第一分流装置的第二端 109b 和第三端 109c输出的第一高温冷媒气体和第二高温冷媒 体; 多通道微管换热器 111, 所述多通道 微管换热器 111的冷媒入口端 111a与所述第一分流装置 109的第二端 109b相连,所述多 通道微管换热器 111将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与自来水进行热交 换, 以使所述自来水转换 为 45°C至 60°C的热水, 并使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转换为从所述多通 道微管换热器 111 的冷媒出口端 111b输出的第一冷媒液体;第二分流装置 119,所述第二分流装置 119的第 —端 119a与所述第一分流装置 109的第三端 109c相连;室内风机 112,所述室内风机 112 的第一端 112a与所述第二分流装置 119的第三端 119c相连; 以及风冷蒸发器 113, 所述 多通道微管换热器 111的冷媒出口端 111b和所述室内风机 112的第二端 112b与所述风冷 蒸发器 113的第一端 113a相连(如下所述, 多通道微管换热器 111的冷媒出口端 111b和 所述室内风机 112的第二端 112b与所述风冷蒸发器 113的第一端 113a之间可以通过储液 装置 114进行连接) , 所述风冷蒸发器 113的第二端 113b通过所述第二分流装置 119的 第四端 119d和第二端 119b被连接到所述压缩机 110的入口端 110b (如下所述,风冷蒸发 器 113的第二端 113b通过所述第二分流装置 119的第四端 119d和第二端 119b可以经过 串接气液分离器 115被连接到所述压缩机 110的入口端 110b),所述风冷蒸发器 113的第' 二端 113b与所述第二分流装置 119的第四端 119d相连。 其中, 当所述第二分流装置 119的第一端 119a和第三端 119c联通并将所述来自所述 第一分流装置 109的第三端 109c的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传递到所述第二 流装置 119 的第三端 119c时, 所述室内风机 112将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与室内空气进行热 交换, 以提供暖风, 并使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转化为从所述室内 风机 112的第一端 112a输出 的第二冷媒液体,所述第一冷媒液体和所述第 二冷媒液体通过风冷蒸发器 113后通过所述 第二分流装置 119的联通的第二端 119b和第四端 119d循环至所述压缩机 110的所述冷媒 入口端 HObc 其中, 当所述第二分流装置 119的第一端 119a和第四端 119d联通并将所述来自所述 第一分流装置 109的第三端 109c的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传递到所述第二 流装置 119 的第四端 119d时,所述风冷蒸发器 113将所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转化为从风冷蒸发 器 113 的第一端 113a输出的第二冷媒液体, 所述第一冷媒液体和所述第二冷媒液体通过室 内风 机 112蒸发吸热以通过和室内空气交换后提供冷气 ,然后通过所述第二分流装置 119的联 通的第二端 11%和第三端 119c循环至所述压缩机 110的所述冷媒入口端 110b。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 所述压缩机将冷媒压缩为 80°C至 90°C的初始高温冷媒 气体。 在所述多通道微管换热器 11 1的冷媒出口端 1 11b和所述室内风机 112的第二端 112b 与所述风冷蒸发器 113的第一端 113a之间还可以连接有储液装置 114,所述储液装置 114 的第一端 114a和第二端 114b分别与所述多通道微管换热器 111的冷媒出口端 1 1 lb和所 述室内风机 1 12的第二端 112b相连, 所述储液装置 1 14的第三端 1 14c与所述风冷蒸发器 113的第一端 113a相连。 所述风冷蒸发器 1 13的第二端 113b与所述压缩机 110的冷媒入口端 110b之间还可以 串接有气液分离器 115, 其中所述风冷蒸发器 1 13的第二端 113b通过所述第二分流装置 1 19的第四端 119d和第二端 119b被连接到所述气液分离器 115的入口端 115a,所述气液 分离器 115的出口端 1 15b与所述压缩机 110的入口端 1 10b相连。 所述第一分流装置 109还包括用于冷媒泄压的第四端 109d, 在所述气液分离器 115 的入口端 115a与所述第一分流装置 109的第四端 109d之间还跨接有瞬间压力平衡器 116 的平衡管路 1 18。 图 7为上述储液装置 114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其中, 包括储液罐 1 140, 过滤器

1144, 毛细管 1141, 冷媒洩压器 1142和多个单向阀 1143。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上面根据同时提供 "热水 +暖风"和 "制冷 +热水"为例来 说明了该多功能系统, 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通过调节所述第一和第 二分流装置以及储液 装置 114等的工作方式和冷媒的循环方向, 不但可以实现 "热水 +暖风"和 "制冷 +热水" 的功能, 还可以方便地实现 "热水"、 "制冷"和 "暖风"等各种功能, 而不需改变系统 基本结构。 例如, 通过控制第一、 第二分流装置的分流操作, 就可以实现单一的 "热水" (冷媒全部从 109b输出) , 单一的 "制冷风 (冷媒全部从 109c经 119d输出) "或单一 的 "暖风 (冷媒全部从 109c经 119c输出) " , 而不用改变系统的基本结构。 因此, 本领 域技术人员应当可以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所提及的分流的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和所 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中的任一可以为零。 另外,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可以理解, 由于可以 方便地调节分流的所述第一高温冷媒气体和所 述第二高温冷媒气体中的比例,大大提高了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应用范围和灵活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分流装置 109、 1 19可以用电磁四通 阀来实现, 但是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理解, 其他满足本发明功能 要求的分流装置和比例阀等均可以使用。其他 部件和前述针对图 1至图 5描述的部件类似, 在此不再赘述。 总之,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以相对简单的结构、 参数, 以及可便捷控制和调整性能的方 式实现了同时提供热水和暖风和其他各种功能 , 不但达到了安全、 节能和环保的目的, 而 且非常便于以较小的工作量在现有的空调和制 冷系统上实现该功能。最大限度地扩展了应 用空间。 虽然已经针对实施方案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 但本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可以从中意识 到许多修改和变化。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应被视 为覆盖了所有这些落入本发明真正的精神和 范围内的修改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