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OIL COMBUSTION METHOD FOR REDUC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ATHERMIC RADIATION TYPE OIL BURNER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1/127755
Kind Code:
A1
Abstract:
Disclosed is an oil combustion method for reduc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which an athermal radiation type oil burner is arranged on a stove. The athermal radiation type oil burner includes a furnace body (1) in which a hearth (2) is placed. The hearth (2) composed of a casing with multiple through holes (3) includes a primary oil supply combustion chamber (21), a secondary oil supply combustion chamber (22) and an obstruction chamber (23). The primary oil supply combustion chamber (21) is a casing (211) divided into an upper layer and a lower layer. An interconnected hole (4)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wo layers. Multiple through holes (5) are distributed on the casing (211) and communicated with the secondary oil supply combustion chamber (22), which is formed by the interval among the casing (211) of the primary oil supply combustion chamber (21), an isolation plate (6) with multiple through holes (61) arranged on the casing (211) and the hearth (2). The obstruction chamber (23) is composed of a sealing plate (7) on the furnace body (1) and the isolation plate (6). Flame holes (71) are arranged on the sealing plate (7). Air flow holes (8) are formed on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s of the isolation plate (6) and sealing plate (7) respectively. The secondary oil supply combustion chamber (22) and the obstruction chamber (23) are interconnected with the air flow holes (8). Oil in the burner is continuously split, gasified, expanded and compressed for multiple times in the furnace body (1), and oil molecules completely release heat energy and do not release heat radiation again. The burner ensures that generated harmful gas is reduced.

Inventors:
NG KING CHI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1/000662
Publication Date:
October 20, 2011
Filing Date:
April 15, 2011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NG KING CHING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F23D5/04; F24C5/12
Domestic Patent References:
WO1981001043A11981-04-16
Foreign References:
CN201561425U2010-08-25
CN200989585Y2007-12-12
JPS5846916U1983-03-30
US2366706A1945-01-09
CN2898658Y2007-05-09
EP0390141A21990-10-03
Attorney, Agent or Firm:
PACIFIC CHI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 LTD. (CN)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 一种燃烧燃油缓减温室气体(C02)排放方法: 在炉 ¾ (A) 上安装一个无热 辐射式燃油燃烧器。

、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无热辐射式燃油燃烧器包括有炉体 .(1), 其特征是:' 炉体 (1) 内设置有炉膛 (2), 该炉膛由一带有多个通孔 (3) 的壳体构成, 炉膛 (2) 内包括有一次供油燃烧室 (21)、 二次供油燃烧室 (22) 和阻拦室

(23), 一次供油燃烧室 (21) 分为上 /下两层或多层的壳体 (211), 两层之 间设有连通孔 (4); 壳体 (211) 上分布有多个通孔 (5) 与二次供油燃烧室 相通; 二次供油燃烧室 (22) 由一次供油燃烧室 (21) 的壳体(211)及壳体

(211)上设置有带多个通孔 (61) 的隔离板(6) 与炉膛 (2) 间隔组成; 阻 拦室 (23) 由炉体(1) 上的密封板 (7) 与隔离板 (6)构成, 该密封板 (7) 设置火焰孔(71), 在隔离板(6)和密封板 (7)对应处各设置有空气流通孔

(8), 该空气流通孔 (8) 连通二次供油燃烧室 (22) 和阻拦室 (23)。

、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无热辐射式燃油燃烧器, 其特征是: 所述的炉膛 (2) 内设置有两个输油口 (9), 一输油口连通于一次供油燃烧室 (21) 低端, 另 一输油口连通于二次供油燃烧室 (22) 低端。

、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无热辐射式燃油燃烧器, 其特征是: 所述的一次供油 燃烧室 (21) 内安装有一点火器 (10)。

、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无热辐射式燃油燃烧器, 其特征是: 所述的炉体 (1) 与炉膛 (2) 之间设置成一通风道 (11)。

、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无热辐射式燃油燃烧器, 其特征是: 所述的一次供油 燃烧室 (21) 下层由两个或多个支撑脚 (212) 构成。

、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无热辐射式燃油燃烧器, 其特征是: 所述的支撑脚

(212) 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51)。

Description:
一种燃烧燃油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方法及无辐射 式燃油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低温室气体排放之方法, 特别涉及于一种使用燃油作为燃 料时, 燃料的燃烧节能和减少废气的方法。

技术背景

大气中充斥着不同种类的气体化合物, 化合物粒颗。其中有被《联合国气候 纲要公约》界定为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元凶的多 种温室气体有:二氧化氮、氧化氮、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这些温室 气体主要是由于人类的发展经济和 日常生活行为造成的。 如: 飞机、 轮船、 汔车、 发电厂、 工厂、 食品工业……等 工业发展; 做饭、 用电、 制造的垃圾……等等的日常生活需求。 工业生产和日常 生活所用的能源, 绝大部分为化石燃料 (煤、 石油和天然气), 目前普遍以液态 燃料通过燃烧器释放热能作功直接利用或间接 利用。使温室气体在作功过程中产 生出来,这些温室气体主要由未达到完善燃烧 的排放不清洁气体导致。温室气体 便是人类不断燃烧化石燃料后, 累积衍生的结果。

然而,温室气体主要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升 高至危险阶段,导致引发大规模潜伏着的自然 灾害己逐渐显现。为此, 在 2009 年 12月 7— 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哥本哈根协议 就未来应对气候 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 但最终未能达成一致协议, 主要是因为: 目前还没有一种很好解决现有气候温室气体的 有效方法。 而现有的全球经 济动力主要是靠工业发展, 发展工业必须要使用各种不同的燃料, 从而会 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 而现有的解决方法主要靠回收温室气体或减少 使 用, 这么样, 就只能降低工业发展或减少使用燃料来确保温 室气体的排放, 但这么样也不符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

为此, 本人提交了一申请号为 "20101003167.5的 "无热辐射式燃油燃烧器" 发明专利申请, 该发明申请摆脱了传统燃烧器的粗疏燃烧概念 , 而以一种受控的 精密燃烧程序取代。但是,仅仅靠单个的使用 却很难体现出该燃烧器的节能环保 的优越性。 很难达到节能、 减少温室气体的良好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现有燃烧器的使 用的不足之处, 提供了一种一 种燃烧燃油缓减温室气体 (C02 ) 排放方法。

一种燃烧燃油缓减温室气体 (C02) 排放方法: 在炉具上安装一个无热辐射 式燃油燃烧器。

上述的无热辐射式燃油燃烧器包括有炉体, 炉体内设置有炉膛, 该炉膛由一 带有多个通孔的壳体构成,炉膛内包括有一次 供油燃烧室、二次供油燃烧室和阻 拦室, 一次供油燃烧室分为上 /下两层或多层的壳体, 两层之间设有连通孔; 壳 体上分布有多个通孔与二次供油燃烧室相通; 二次供油燃烧室由一次供油燃烧室 的壳体及壳体上设置有带多个通孔的隔离板与 炉膛间隔组成;阻拦室由炉体上的 密封板与隔离板构成, 该密封板设置火焰孔,在隔离板和密封板对应 处各设置有 空气流通孔, 该空气流通孔连通二次供油燃烧室和阻拦室。 上述的炉膛内设置有两个输油口, 一输油口连通于一次供油燃烧室低端,另一 输油口连通于二次供油燃烧室低端。

上述的一次供油燃烧室内安装有一点火器。

上述的炉体与炉膛之间设置成一通风道。

上述的支撑脚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 由于本发明在炉具上使用了无热辐射式燃油燃 烧器, 因此, 在使炉具中比 一般传统使用的燃油燃烧器的耗油量相差达 30%或以上。使本发明有效地将燃烧 中的燃油里各种元素份子的能得到释放,份子 的自身质量变得更小, 质量自身的 辐射衰变至微弱程度, 当氧化还原后,所生成的各种化合物的测量质 量便远远低 于安全标准。 即反映二氧化碳 (C0 2 ) 是可以通过氧化还原转为热能和在燃烧过 程中减小二氧化碳和氧的化合物生成,而单纯 物质的氧和氮相对地增加。不仅节 省能源和得到高温无热辐射热能,还能使排放 气体得到过滤清洁,达到环保需求。

2、 由于本发明在炉具上使用了无热辐射式燃油燃 烧器, 使燃料在燃烧的过 程中,将排放的温室气体转化为人类所需的氧 气或释放排气中含氧量比例高出于 其它组份, 为改善全球气体或气候提供了一个全心的环保 理念。

3、 由于本发明只是在原有的燃烧炉具上更换无热 辐射式燃油燃烧器, 无须 更换其他设施, 简单方便, 成本低, 采用后, 即时可节省 30%以上燃油, 因此达 到节约能源, 环保的有利效果。

4、 倘若实施全民推广应用得到响应, 便可以有效地逐渐把大气体中的不清 洁温室气体交换, 最终达到自然平衡的理想状态。

附图说明

图 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燃烧燃油缓减温室气体 (CC ) 排放方法: 在炉具 A上安装一个无 热辐射式燃油燃烧器。

实施以上方法的无热辐射式燃油燃烧器如图 1所示, 该燃烧器包括有炉体 1, 炉体 1内设置有炉膛 2, 炉体 1与炉膛 2之间设置成有一通风道 11。炉膛由一带 有多个通孔 3的壳体构成, 炉膛 2内包括有一次供油燃烧室 21、 二次供油燃烧 室 22和阻拦室 23。 炉膛 2内连接有两个输油口 9, 该输油口各由连接管连接, 一连接管连接于一次供油燃烧室 21 低端, 另一连接管连接二次供油燃烧室 22 低端。 一次供油燃烧室 21分为上 /下两层的壳体 211, 两层之间设有连通孔 4连 通; 壳体 211上分布有多个通孔 5与二次燃烧室 22连通, 在一次供油燃烧室 21 内下方安装有一点火器 10。;二次供油燃烧室 22由一次供油燃烧室 21的壳体 211 及壳体 211上设置有带多个通孔 61的隔离板 6与炉膛 2间隔组成;阻拦室 23由 炉体 1上的密封板 7与炉膛 2内的隔离板 6构成, 该密封板 7设置火焰孔 71, 该火焰孔 71设置成与中心轴线成锐角, 便于火焰向上散开喷出, 在隔离板 6和 密封板 Ί对应处各设置有空气流通孔 8, 该空气流通孔 8直接连通二次供油燃烧 室 22和阻拦室 23

上述的一次供油燃烧室 21下层可由两个或多个支撑脚 212构成, 支撑脚 212 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51

以下结合无热辐射式燃油燃烧器和原理作进一 步的详细阐述

使用时, 先由一输油口 9送油至炉膛内的一次供油燃烧室 21内, 启动点火器 10, 火维持基本燃烧室基本温度及火点, 进行初步的、 不完全的燃烧, 使燃油在 燃烧室内不断的分裂、 气化, 此时, 再由另一输送口 9 送油至二次供油燃烧室 22补充燃油, 该油由于遇到一次供油燃烧室 21的燃油燃烧加热和混合了由密封 板 7上的空气流通孔 8流入的空气, 使其瞬间裂解, 气化, 进行中级的、 完全的 燃烧, 随即进入阻拦室 23 内, 由于阻拦室 23上的密封板 7上只幵设有火焰孔 71让火流出炉体 1外燃烧, 使燃油燃烧时不能迅速的冲出炉体 1外, 被阻拦在 炉体 1内, 使燃油燃烧时在炉体 1内在进一步不断的多次的气化、 压缩、 裂解、 产生聚变, 更彻底的裂解, 使燃油所含元素的内能完全释放转为热能, 不再有热 辐射从明亮的火焰里往外传递能量, 达到高级的, 完善的燃烧。最后才由阻拦室

23上的密封板 7的火焰孔喷出, 因此, 喷出的火焰除冒出高温之外, 火焰中带 有的热辐射完全消除, 即使手掌放于火焰旁边亦感觉凉快, 不会被灼伤。

由上可得,本无热辐射式燃油燃烧器使燃油能 够更加的完善、达到完全燃烧, 并且在密闭之条件下, 以 20M1/分的微量供油燃烧, 仍不容易熄火。 可释放温度 高达 1350 Ό。耗能比较同类型设施节省 50%以上燃烧油,还大大的降低了有害气 体排放, 更可简化排放气体催化转型程序, 可作为清洁的热能回收。

本发明性能检测结果如下:

与测试有关的辅助设施和资料:

•供油油罐离地面高度 2米。

•盛 10kg水用的铁锅置于一无热辐射式燃油燃烧器 , 周围有密封。

•燃油含热量, kg=39672BTU/英 /l OOOOkcal (大卡)。

•空气送风机, 功率 750W

•当天气温 20°C

•火焰温度 1 ,350Ό

以下是检测燃烧作功后的排放气体具体内容报 告。 .

一) 检测采样情况说明

检测地点在一间面积 68m 3 的房间里, 当中安装一具抽气扇。 采集排气样本 活动在房间内,探测仪器设置在进行燃烧中炉 体的排气出口,大约 0.5米范围内。 燃烧所采用的燃料为 EP型柴油。 明

二) 检测负责执行单位

香港通用公证行 (SGS) 环境服务部

三) 采样检测时间

连续燃烧 S小时, 气体样本采集 1小时。

四) 监测结果

五) 说明

上述的安全标准——是香港劳工处职业安全法 规之 "控制工作地点、空气杂 质 (化学品) 的工作守则"法规。 指以每周工作 40小时和工作 8小时计算, 在 这个浓度下, 差不多所有工人即使重复地暴露于有关化学品 之中,健康都不会受 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