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2/065378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is provided. At least two gate stack structures are formed on a substrate (100) and located at an active area and an isolation region (101) respectively. The gate stack structures include a dummy gate (104) and a gate dielectric layer (102). Sidewalls (106) are formed around gate stack structures. Source/drain regions (120) are formed in the substrate (100) and a material layer (140) is filled between gate stack structures and exposes the dummy gate (104) and sidewalls (106). And then, the dummy gate (104) and the material layer (140) are removed to form recesses (142) between the sidewalls (106). Recesses (142) are filled with conductive material and planarized to form first contact plugs. Second contact plugs are formed and contact the top surface of the first contact plugs. The method enlarges the processing window during the contact plugs making.

Inventors:
LUO ZHIJIONG (US)
YIN HAIZHOU (US)
ZHU HUILONG (US)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1/071348
Publication Date:
May 24, 2012
Filing Date:
February 27, 2011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INST OF MICROELECTRONICS CAS (CN)
LUO ZHIJIONG (US)
YIN HAIZHOU (US)
ZHU HUILONG (US)
International Classes:
H01L21/336
Foreign References:
US6163047A2000-12-19
US20040115890A12004-06-17
CN101345240A2009-01-14
US20040175909A12004-09-09
Attorney, Agent or Firm:
HANHOW INTELLECTUAL PROPERTY PARTNERS (CN)
北京汉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1、 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 包括:

在半导体基底上形成至少两个栅堆叠基体和侧墙, 各所述栅堆叠基体 形成于有源区和隔离区上, 各所述栅堆叠基体包括栅介质层和伪栅, 所述 伪栅经所述栅介质层形成于所述半导体基底上, 所述侧墙环绕所述伪栅和 形成材料层, 所述材料层暴露所述伪栅和所述侧墙并夹于各所述栅堆 叠基体之间, 所述材料层材料与所述伪栅材料相同;

去除所述伪栅和所述材料层, 以形成凹槽;

以导电材料填充所述凹槽后, 平坦化所述导电材料, 以暴露所述侧墙; 断开所述侧墙外围的所述导电材料, 以形成至少两个导电体, 各所述 导电体只接于所述侧墙外围一侧的所述有源区, 并形成栅堆叠结构和第一 接触塞。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材料层材料与所述 伪栅材料为掺杂或非掺杂的多晶硅或非晶硅。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填充所述凹槽的步骤包 括:

形成第一接触层, 所述第一接触层覆盖所述凹槽的底壁和侧壁; 形成第一导电层, 所述第一导电层覆盖所述第一接触层。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层包括 T iN、 T iA I N中的一种或其组合时, 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 W、 A l、 T iA l中的 一种或其组合、 以及 I A 1或 T iA l与 Cu的组合。

5、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形成平坦化的介质层, 所述平坦化的介质层覆盖所述栅堆叠结构和所 述第一接触塞;

在所述平坦化的介质层中形成接触孔, 所述接触孔暴露部分所述第一 接触塞;

形成第二接触层, 所述第二接触层覆盖所述接触孔的底壁和侧壁; 形成第二导电层, 所述第二导电层覆盖所述第二接触层并填充所述接 触孔, 以形成第二接触塞。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触层包括 T iN、 T iA lN、 TaN、 TaA lN、 TaC 中的一种或其组合时, 所述第二导电层包 括 W、 Al、 Cu、 T iAl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7、 一种半导体器件, 所述半导体器件包括第一接触塞和至少两个栅堆 叠结构, 各所述栅堆叠结构形成于有源区和隔离区上, 各所述栅堆叠结构 均包括金属栅极,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塞夹于各所述栅堆叠结构之 间, 所述第一接触塞材料与所述金属栅极材料相同。

8、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半导体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塞 包括第一接触层和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形成于所述第一接触层上, 所述第一接触层包括 T iN、 T iAlN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 W、 Al、 T iA l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以及 W、 A1或 T iAl与 Cu的组合。

9、 根据权利要求 7或 8所述的半导体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导体 器件还包括第二接触塞, 所述第二接触塞包括第二接触层和第二导电层, 所述第二导电层经所述第二接触层形成于所述第一接触塞上, 所述第二接 触层包括 T iN、 T iAlN, TaN、 TaAlN、 TaC 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所述第二导 电层包括 W、 A l、 Cu、 T iA l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10、 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 包括:

在半导体基底上形成至少两个栅堆叠基体, 各所述栅堆叠基体形成于 有源区和隔离区上, 各所述栅堆叠基体包括栅介质层和伪栅, 所述伪栅经 所述栅介质层形成于所述半导体基底上;

形成掩膜层, 所述掩膜层环绕所述栅堆叠基体并暴露所述有源区的至 少一部分, 以形成接触区;

形成材料层, 所述材料层填充所述接触区并暴露所述伪栅和所述掩膜 层, 所述材料层材料与所述伪栅材料相同;

去除所述伪栅和所述材料层, 以形成凹槽;

以导电材料填充所述凹槽后, 平坦化所述导电材料, 以暴露所述掩膜 层, 并形成栅堆叠结构和第一接触塞。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材料层材料与所 述伪栅材料为掺杂或非掺杂的多晶硅或非晶硅。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填充所述凹槽的步骤 包括:

形成第一接触层, 所述第一接触层覆盖所述凹槽的底壁和侧壁; 形成第一导电层, 所述第一导电层覆盖所述第一接触层。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层包括 TiN、 TiAlN中的一种或其组合时, 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 W、 Al、 TiAl中的 一种或其组合、 以及 I A1或 TiAl与 Cu的组合。

14、 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形成平坦化的介质层, 所述平坦化的介质层覆盖所述栅堆叠结构和所 述第一接触塞;

在所述平坦化的介质层中形成接触孔, 所述接触孔暴露部分所述第一 接触塞;

形成第二接触层, 所述第二接触层覆盖所述接触孔的底壁和侧壁; 形成第二导电层, 所述第二导电层覆盖所述第二接触层并填充所述接 触孔, 以形成第二接触塞。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触层包括 TiN、 TiAlN, TaN、 TaAlN、 TaC 中的一种或其组合时, 所述第二导电层包 括 W、 Al、 Cu、 TiAl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Description: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 具体来说, 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形 成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包括: 如图 1所示, 在半导体衬底 10上 形成栅极 14和侧墙 16 , 所述栅极 14经栅介质层 12形成于所述半导体衬 底 10上, 所述侧墙 16覆盖所述栅极 14 中相对的侧面, 继而形成源漏区 20 和接触区 18 (如金属硅化物层) ; 如图 2 所示, 形成平坦化的介质层 22 , 所述平坦化的介质层 22覆盖所述栅极 14和侧墙 16 ; 然后, 利用掩模, 刻蚀所述介质层 22 , 以形成接触塞。

其中, 形成所述接触塞的步骤包括: 首先, 如图 3所示, 在所述介质 层 22中形成接触孔 30 , 所述接触孔 30暴露部分所述接触区 18 ; 随后, 如 图 4所示, 形成接触层 32 , 所述接触层 32覆盖所述接触孔 30的底壁和侧 壁; 再后, 如图 5所示, 形成导电层 34 , 所述导电层 34形成于所述接触 层 32上且填充所述接触孔 30。 如图 6所示, 在平坦化所述导电层 34和所 述接触层 32以暴露所述介质层 22后, 继续后续操作。

然而, 随着半导体器件之间间距 (pitch )越来越小, 导致形成接触塞 时的工艺窗口越来越小。 需要一种新的半导体器件制造工艺, 以扩大所述 工艺窗口。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利 于扩大形成接触塞时的工艺窗口。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 包括:

在半导体基底上形成至少两个栅堆叠基体和侧 墙, 各所述栅堆叠基体 形成于有源区和隔离区上, 各所述栅堆叠基体包括栅介质层和伪栅, 所述 伪栅经所述栅介质层形成于所述半导体基底上 , 所述侧墙环绕所述伪栅和 形成材料层, 所述材料层暴露所述伪栅和所述侧墙并夹于各 所述栅堆 叠基体之间, 所述材料层材料与所述伪栅材料相同;

去除所述伪栅和所述材料层, 以形成凹槽;

以导电材料填充所述凹槽后, 平坦化所述导电材料, 以暴露所述侧墙; 断开所述侧墙外围的所述导电材料, 以形成至少两个导电体, 各所述 导电体只接于所述侧墙外围一侧的所述有源区 , 并形成栅堆叠结构和第一 接触塞。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半导体器件, 所述半导体器件包括第一接触塞和至 少两个栅堆叠结构, 各所述栅堆叠结构形成于有源区和隔离区上, 各所述 栅堆叠结构均包括金属栅极,所述第一接触塞 夹于各所述栅堆叠结构之间, 所述第一接触塞材料与所述金属栅极材料相同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 包括:

在半导体基底上形成至少两个栅堆叠基体, 各所述栅堆叠基体形成于 有源区和隔离区上, 各所述栅堆叠基体包括栅介质层和伪栅, 所述伪栅经 所述栅介质层形成于所述半导体基底上;

形成掩膜层, 所述掩膜层环绕所述栅堆叠基体并暴露所述有 源区的至 少一部分, 以形成接触区;

形成材料层, 所述材料层填充所述接触区并暴露所述伪栅和 所述掩膜 层, 所述材料层材料与所述伪栅材料相同;

去除所述伪栅和所述材料层, 以形成凹槽;

以导电材料填充所述凹槽后, 平坦化所述导电材料, 以暴露所述掩膜 层, 并形成栅堆叠结构和第一接触塞。

与现有技术相比,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采用替代栅工艺时, 通过使材料层与所述伪栅材料相同, 可在去除伪 栅时, 同步去除所述材料层, 以形成凹槽; 继而, 以导电材料填充所述凹 槽后, 平坦化所述导电材料, 可暴露所述侧墙并形成栅堆叠结构和第一接 触塞; 利于充分利用有限的间距, 在所述间距所占据的空间内全部填充所 述导电材料以形成所述接触塞, 即, 可采用自对准工艺形成所述接触塞, 利于扩大形成接触塞时的工艺窗口; 此外, 同步去除所述伪栅和所述材料 层, 利于简化工艺及减小去除操作对半导体基底的 损伤。

附图说明 图 1至图 6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形成半导体器件时各中间 构的剖视图; 图 7至图 13所示为本发明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的一个 施例中获得的 各中间结构的剖视图;

图 14所示为本发明半导体器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

图 15至图 19所示为本发明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的另一 实施例中获得 的各中间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 来实现本发明提供的技 术方案。 虽然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了描 述, 但是, 它们仅 仅为示例, 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

此外, 本发明可以在不同实施例中重复参考数字和 /或字母。 这种重复 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 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的各种实施例和 /或设置之 间的关系。

本发明提供了各种特定工艺和 /或材料的例子, 但是, 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可以意识到的其他工艺和 /或其他材料的替代应用, 显然未脱离本发明 要求保护的范围。 需强调的是, 本文件内所述的各种区域的边界包含由于 工艺或制程的需要所作的必要的延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 包括:

首先, 如图 7所示, 在半导体基底 100上形成至少两个栅堆叠基体和 侧墙 106 , 所述栅堆叠基体形成于有源区和隔离区 101 上 (各所述有源区 由所述隔离区 101隔离),各所述栅堆叠基体包括栅介质层 102和伪栅 104 , 所述伪栅 104经所述栅介质层 102形成于所述半导体基底 100上, 所述侧 墙 106环绕所述伪栅 104和所述栅介质层 102 (本实施例; 利于减小寄生 电容),或者所述侧墙 106形成于所述栅介质层 102上且环绕所述伪栅 104 (其他实施例) 。

其中,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半导体基底 100可为硅衬底, 优选地, 所述 半导体基底 100为硅外延层,所述半导体基底 100也可为绝缘体上硅( SOI ) 0 所述栅介质层 102可以选用铪基材料,如 Hf0 2 、 HfS iO、 HfS iON、 HfTaO、 HfTiO、 HfZrO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或者, 可以选用 A1 2 0 3 、 La 2 0 3 、 Zr0 2 或 LaAlO中的 一种或其组合及其与铪基材料的组合。 侧墙 106可以包括氮化硅、 氧化硅、 氮氧化硅、 碳化硅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侧墙 106可以具有多层结构。 所述 伪栅 104可为掺杂或未掺杂的多晶硅或非晶硅(掺杂 元素可为 B、 P或 As 等) , 优选为掺杂或未掺杂的多晶硅, 利于精确地控制所述伪栅 104的尺 寸, 继而, 利于精确地控制后续形成的栅极的尺寸。 在其他实施例中, 所 述伪栅 104也可为异于所述侧墙 106材料的其他绝缘材料、 异于所述半导 体基底 100材料的其他半导体材料, 或者, 为导电材料。

在形成后续材料层之前, 还需形成源漏区 120。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 源漏区 120可在向所述硅衬底中注入离子(如, 掺杂硼、 磷或砷)后形成, 所述源漏区 120可以是 N型或 P型的硅材料。 并在所述源漏区 120表面形 成接触层 122 (如金属硅化物层) 。

此外, 在其他实施例中, 形成所述源漏区 120的步骤也可包括: 首先, 以所述栅堆叠基体为掩膜, 在所述半导体基底 100上形成沟槽, 以暴露所 述半导体基底 100材料; 随后, 以暴露的所述半导体基底 100材料为籽晶, 生成半导体材料, 以填充所述沟槽。

对于 PM0S器件,所述半导体材料为 S iwGex, X的取值范围为 0. 1 ~ 0. 7 , 如 0. 2、 0. 3、 0. 4、 0. 5或 0. 6; 对于丽 OS器件, 所述半导体材料为 S i : C , C 的原子数百分比的取值范围为 0. 2% ~ 2%, 如 0. 5%、 1%或 1. 5%。 可在生成 硅的反应物中掺入包含掺杂离子成分的反应物 而直接形成所述半导体材 料。 随后, 在暴露的所述源漏区 120上形成金属硅化物层(在所述伪栅 104 上也形成有所述金属硅化物层) , 利于减小后续形成的第一接触塞与所述 半导体基底 100之间的接触电阻。 在其他实施例中, 所述金属硅化物层还 可形成于去除所述伪栅 104和所述材料层之后、 填充所述导电材料之前。

随后, 如图 8所示, 形成材料层 140 , 所述材料层 140暴露所述伪栅 104和所述侧墙 106并夹于各所述栅堆叠基体之间。

具体地: 首先, 形成材料层 140 , 所述材料层 140覆盖所述栅堆叠基 体并填充各所述栅堆叠基体之间的空隙; 随后, 平坦化所述材料层 140 , 以暴露所述伪栅 104和所述侧墙 106。

所述材料层 140材料可与所述伪栅 104材料相同, 可在后续去除伪栅 104时, 同步去除所述材料层 140, 利于简化工艺及减小去除操作对半导体 基底的损伤。 可采用化学机械研磨 (CMP ) 工艺执行平坦化操作。 再后, 如图 9所示, 去除所述伪栅 104和所述材料层 140, 以形成凹 槽 142。 可采用反应离子刻蚀 (RIE)等各向异性刻蚀工艺执行所述去除操 作。

然后, 如图 10所示, 在以导电材料填充所述凹槽 142后, 平坦化所述 导电材料, 以暴露所述侧墙, 再断开所述侧墙外围的所述导电材料, 以形 成至少两个导电体,各所述导电体只接于所述 侧墙外围一侧的所述有源区, 并形成栅堆叠结构和第一接触塞。

其中, 填充所述凹槽的步骤包括: 首先, 形成第一接触层 144, 所述 第一接触层 144覆盖所述凹槽 142的底壁和侧壁; 随后, 形成第一导电层 146, 所述第一导电层 146覆盖所述接触层 144并填充所述凹槽 142。

所述第一接触层 144可包括 TiN、 TiAIN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此时, 所 述第一导电层 146包括 W、 Al、 TiAl中的一种或其组合、以及 W、 A1或 TiAl 与 Cu的组合。 本文件中, "Ψ、 A1或 TiAl与 Cu的组合" 意指: 先以 W、 A1或 TiAl层覆盖所述凹槽 142的底壁和侧壁, 再以 Cu层形成于 I A1或 TiAl层上, 利于减少 Cu向所述半导体基底 100扩散。

再后, 形成第二接触塞, 所述第二接触塞接于所述第一接触塞。 形成 所述第二接触塞的步骤包括: 首先, 如图 11 所示, 形成平坦化的介质层 180, 所述平坦化的介质层 180覆盖所述栅堆叠结构和所述第一接触塞; 随 后, 如图 12所示, 在平坦化的所述介质层 180中形成接触孔 182, 所述接 触孔 182暴露部分所述第一接触塞; 然后, 顺次形成第二接触层 184和第 二导电层 186, 所述第二接触层 184覆盖所述接触孔 182的底壁和侧壁, 所述第二导电层 186覆盖所述第二接触层 184并填充所述接触孔 182。 如 图 13所示, 在平坦化所述第二接触层 184和所述第二导电层 186后, 继续 后续操作。

所述第二接触层 184可包括 TiN、 TiAIN, TaN、 TaAlN、 TaC中的一种 或其组合, 此时, 所述第二导电层 186包括 I Al、 Cu、 TiAl 中的一种或 其组合。

所述伪栅 104、 所述材料层 140和所述介质层 180均可采用化学气相淀 积( CVD )、物理气相淀积( PVD )、脉冲激光沉积( PLD )、原子层淀积( ALD )、 等离子体增强原子层淀积 (PEALD) 或其他适合的工艺形成。 所述伪栅 104、 所述材料层 140 和所述介质层 180 均可包括氧化硅 ( USG )、掺杂的氧化硅(如氟硅玻璃、硼硅玻璃、 硅玻璃、硼磷硅玻璃 )、 低 k电介质材料(如黑钻石、 cora l等)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所述伪栅 104、 所述材料层 140和所述介质层 180均可具有多层结构。 所述介质层 180材 料和所述伪栅 104可相同或不同。 可采用化学机械研磨 (CMP ) 工艺执行 所述平坦化操作。

采用替代栅工艺时, 通过使材料层材料与所述伪栅材料相同, 可在去 除伪栅时, 同步去除所述材料层, 以形成凹槽; 继而, 以导电材料填充所 述凹槽后, 平坦化所述导电材料, 可暴露所述侧墙并形成栅堆叠结构和第 一接触塞; 利于充分利用有限的间距, 在所述间距所占据的空间内全部填 充所述导电材料以形成所述接触塞, 即, 可采用自对准工艺形成所述接触 塞, 利于扩大形成接触塞时的工艺窗口; 此外, 同步去除所述伪栅和所述 材料层, 利于简化工艺及减小去除操作对半导体基底的 损伤。

如图 14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器件, 所述半导体器件形成 于半导体基底 200上, 所述半导体器件包括第一接触塞 220和至少两个栅 堆叠结构, 各所述栅堆叠结构形成于有源区 (其上形成有源漏区 240及金 属硅化物层 242 , 所述金属硅化物层 242 由所述源漏区 240的表层与金属 反应后形成) 和隔离区 201 上, 各所述栅堆叠结构均包括金属栅极 204 , 其中, 所述第一接触塞夹于各所述栅堆叠结构之间, 所述第一接触塞 220 材料与所述金属栅极 204材料相同。

所述栅堆叠结构包括栅介质层 202、 金属栅极 204和侧墙 206 , 所述金 属栅极 204经所述栅介质层 202形成于所述半导体基底 200上, 所述侧墙 206环绕所述金属栅极 204和所述栅介质层 202 ,或者所述侧墙 206形成于 所述栅介质层 202上且环绕所述金属栅极 204。 其中, 除标号外, 所述栅 堆叠结构与前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相同, 不再赘述。

其中, 所述第一接触塞 220可包括第一接触层和第一导电层, 所述第 一导电层形成于所述第一接触层上, 所述第一接触层包括 T i N、 T i A I N中的 一种或其组合; 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 I A l、 T iA l 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以 及 W、 A 1或 T i A l与 Cu的组合。

此外, 所述半导体器件还包括第二接触塞, 所述第二接触塞包括第二 接触层和第二导电层, 所述第二导电层经所述第二接触层形成于所述 第一 接触塞上, 所述第二接触层包括 T iN、 T iAlN、 TaN、 TaAlN、 TaC 中的一种 或其组合; 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 W、 A l、 Cu、 T iAl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 包括:

首先, 如图 15所示, 在半导体基底上形成至少两个栅堆叠基体, 各所 述栅堆叠基体形成于有源区 103和隔离区 101上, 各所述栅堆叠基体包括 栅介质层 122和伪栅 120 , 所述伪栅 120经所述栅介质层 122形成于所述 半导体基底上;

随后, 如图 16所示, 形成掩膜层 140 , 所述掩膜层 140环绕所述栅堆 叠基体并暴露所述有源区 103 的至少一部分 (本实施例中暴露所述栅堆叠 基体外的全部有源区, 在其他实施例中, 可暴露部分所述有源区) , 以形 成接触区 142;

再后, 如图 17所示, 形成材料层 144 , 所述材料层 144填充所述接触 区 142并暴露所述伪栅 120和所述掩膜层 144, 所述材料层 144材料与所 述伪栅 120材料相同;

然后, 如图 18所示, 去除所述伪栅 120 (暴露所述栅介质层 122 ) 和 所述材料层 144, 以形成凹槽 146;

最后, 如图 19所示, 以导电材料 160填充所述凹槽 146后, 平坦化所 述导电材料 160,以暴露所述掩膜层 140,并形成栅堆叠结构和第一接触塞。

其中, 所述掩膜层 140可为任一绝缘材料, 如氮化硅、 氮氧化硅、 碳 化硅或氮碳化硅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如可为多层结构) 。 所述掩膜层 140 可采用沉积-刻蚀工艺形成。

其中, 所述材料层材料与所述伪栅材料可为掺杂或非 掺杂的多晶硅或 非晶硅。

填充所述凹槽的步骤包括: 形成第一接触层, 所述第一接触层覆盖所 述凹槽的底壁和侧壁; 形成第一导电层, 所述第一导电层覆盖所述第一接 触层。

所述第一接触层包括 T iN、 T iAIN中的一种或其组合时, 所述第一导电 层包括 W、 A l、 T iAl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以及 W、 A 1或 T iAl与 Cu的组合。

该方法还可包括: 首先, 形成平坦化的介质层, 所述平坦化的介质层覆盖所述栅堆叠结 构和所述第一接触塞; 随后, 在所述平坦化的介质层中形成接触孔, 所述 接触孔暴露部分所述第一接触塞; 再后, 形成第二接触层, 所述第二接触 层覆盖所述接触孔的底壁和侧壁; 最后, 形成第二导电层, 所述第二导电 层覆盖所述第二接触层并填充所述接触孔, 以形成第二接触塞。

其中, 所述第二接触层包括 T iN、 T iAlN、 TaN、 TaAlN、 TaC 中的一种 或其组合时, 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 W、 Al、 Cu、 T iAl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涉及的其他材料的组成及形成方法同前述实施 例中所述, 不再赘述。 此外, 本发明的应用范围不局限于说明书中描述的特 定实施例的工艺、 结 构、 制造、 物质组成、 手段、 方法及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公开内容, 本领域技 术人员将容易地理解, 对于目前已存在或者以后即将开发出的工艺、 机构、 制 造、 物质组成、 手段、 方法或步骤, 它们在执行与本发明描述的对应实施例大 体相同的功能或者获得大体相同的结果时,依 照本发明的教导, 可以对它们进 行应用, 而不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