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SPORTS APPARATUS WITH ELLIPTIC MOTION TRACK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5/096185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sports apparatus (1, 2, 3) comprises an interactively-moving mechanism (30) and an angle adjustment mechanism (20, 50). The interactively-moving mechanism (30) allows a user to operate between a first position and a second position. The interactively-moving mechanism (30) is provided with a font half part (30A) and a rear half part (10B). The angle adjustment mechanism (20, 50) is connected to the interactively-moving mechanism (30). The angle adjustment mechanism (20, 50) changes at least one of a motion path of the interactively-moving mechanism (30), the first position and the second position. The sports apparatus can change a motion track, increase a response speed of changing an angle, and increase the stability of the apparatus.

Inventors:
LIU SHIHWEI (CN)
HUANG HSUANFU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4/000461
Publication Date:
July 02, 2015
Filing Date:
May 04, 2014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DYACO INT INC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A63B22/12
Foreign References:
CN103301603A2013-09-18
CN101112649A2008-01-30
CN101279132A2008-10-08
US7981006B12011-07-19
TWM328885U2008-03-21
Attorney, Agent or Firm:
BEIJING ZHONGYUAN HUA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AGENCY CO., LTD (CN)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1、 一种运动装置, 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交互运动机构, 供使用者操作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 该交互运 动机构具有前半部以及后半部; 以及

角度调整机构, 与该交互运动机构连接, 该角度调整机构改变该交互 运动机构的运动路径、 该第一位置以及该第二位置的至少其中之一, 该角 度调整机构包括:

架体, 连接该交互运动机构的前半部, 具有前半部和后半部, 该前半 部被支撑面所支撑;

导轨架, 可动地连接该交互运动机构的前半部, 该导轨架具有前半部 枢接该架体的后半部, 该导轨架具有后半部被该支撑面支撑; 及

驱动件, 连接该架体, 以驱动顶 4氏件, 造成该架体的后半部介于第一 高度和第二高度的升起或落下, 其中该架体的后半部的移动造成该导轨架 介于第一导轨倾斜角与第二导轨倾斜角的一个导轨倾斜角。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运动装置, 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交互运动机构包 含: 飞轮, 提供阻尼效果; 皮带轮, 驱动该飞轮; 两个曲柄, 分别位于该 皮带轮的两侧, 以驱动该皮带轮; 两个支撑杆, 具有两端, 其中一端连接 该曲柄, 另一端连接滚轮; 该滚轮设置于该导轨架上。

3、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运动装置, 其特征在于其中交互运动机构提供 介于该第一位置和该第二位置的椭圆运动路径, 并可借由双脚移动操作。

4、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运动装置, 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架体可相对于该 支撑面枢转, 其枢转点接近该架体的前半部并接近该支撑面。

5、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运动装置, 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导轨架包含两个 导轨, 该交互运动机构的两个第一元件在该两个导轨上移动, 其中每个该 第一元件的后半部可动地连接于该两个导轨的其中之一。

6、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运动装置, 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支撑面为地面。

7、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运动装置, 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导轨架可相对于 该支撑面枢转, 其枢转点接近该导轨架的后半部并接近该支撑面。

8、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运动装置, 其特征在于其中至少该架体的前半 部与该导轨架的后半部与地面接触。

9、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运动装置, 其特征在于其中当该架体以其前端 为轴心逆时针旋转 , 该导轨架以其后端为轴心顺时针旋转以增加该导轨倾 斜角, 造成位于该支撑面与该架体之间的第一架体倾斜角, 该导轨倾斜角 介于该第一导轨倾斜角与该第二导轨倾斜角之间。

10、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运动装置, 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驱动件包含马 达、 螺杆, 以及螺杆套连接该螺杆, 该顶抵件连接该螺杆套, 该马达驱动 该螺杆使该螺杆套沿着该螺杆移动。

11、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运动装置, 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顶抵件与该架 体枢接, 并具有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 该第一部分被该支撑面支撑, 该第 二部分通过该螺杆套被该马达驱动, 该螺杆套的移动造成该第一部分在该 支撑面上向前移动而增加该导轨倾斜角, 或向后移动减少该导轨倾斜角。

1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运动装置, 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架体的后半部 枢接于该导轨架的前半部在两个平行的枢接点上。

1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运动装置, 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架体的前端下 方, 还包含至少两个脚垫, 每个该脚垫具有一个面以及一个圓形接点, 该 面与该支撑面接合, 该圓形接点与该架体的弧形接点接合。

Description:
具有椭圆运动 的运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 种运动装置, 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提供椭圆运动轨 迹的运动装置。 背景技术

椭圓机 (ellipticals)也称为交叉训练机 (cross-trainer, X-trainer), 用于模 拟爬楼梯、 走路或跑步等运动。

椭圆机可结合跑步机与脚踏车的优点, 以站姿进行全身性的运动。 由 于汉脚同时固定在椭圆机上, 左右脚受力的时间各一半, 能够减少膝关节 的沖击力, 降低受伤的机率。

椭圓机通常具有踏板供使用者踩踏。 传统椭圆机的踏板, 其运动轨迹 多为固定, 使得椭圓机的使用变化性较为缺乏。

中国台湾专利, 证书号 M403355 , 题为 "椭圆运动机的扬升装置" , 揭 露一种椭圓运动机的扬升装置, 可改变踏板的运动轨迹。 如图 1 所示, 扬 升装置 40包含电动马达调整机构 403, 其包含马达 4031、 螺杆 4032、 螺杆 套 4033。马达 4031可带动螺杆 4032旋转,使螺杆套 4033朝远离马达 4031 的方向位移。 举伸装置 405的连动杆 4051承受螺杆套 4033的推抵力量, 造成滚轮 413沿地面滑移, 而架体 401上方的导轨架 402以两个突耳 4021 为轴心旋转, 使导轨架 402 与地面形成夹角, 借此改变踏板的运动轨迹。 上述专利的说明书全文, 并入本文, 视为本案说明书的一部分。

习知椭圓训练机仍有许多可改善的空间, 例如, 降低成本, 提升稳定 度等。

由此可见, 上述现有习知的椭圓训练机仍存在有许多缺陷 , 而亟待加 以进一步改进。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缺陷, 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 解决之道, 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 而一般产品又没 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克服现有椭圓机使用变化性较为缺乏的缺陷, 而 提供一种可改变运动轨迹的运动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 克服现有椭圆机成本高的缺陷, 而提供一种 降低成本的运动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 运动装置,包含:交互运动机构,供使用者操 作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 该交互运动机构具有前半部以及后半部; 以及角度调整机构, 与该交互运 动机构连接, 该角度调整机构改变该交互运动机构的运动路 径、 该第一位 置, 以及该第二位置的至少其中之一, 该角度调整机构包含: 架体, 连接 该交互运动机构的前半部, 具有前半部和后半部, 该前半部被一个支撑面 所支撑; 导轨架, 可动地连接该交互运动机构的前半部, 该导轨架具有前 半部枢接该架体的后半部, 该导轨架具有后半部被该支撑面支撑; 驱动件, 连接该架体, 以驱动顶 氏件, 造成该架体的后半部介于第一高度和第二高 度的升起或落下, 其中该架体的后半部的移动造成该导轨架介于 第一导轨 倾斜角与第二导轨倾斜角的一个导轨倾斜角。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 现。

较佳的, 前述的运动装置, 其中所述的该交互运动机构包含: 飞轮, 提供阻尼效果; 皮带轮, 驱动该飞轮; 两个曲柄, 分别位于该皮带轮的两 侧, 以驱动该皮带轮; 两个支撑杆, 具有两端, 其中一端连接该曲柄, 另 一端连接滚轮; 该滚轮设置于该导轨架上。

较佳的, 前述的运动装置, 其中所述的交互运动机构提供介于该第一 位置和该第二位置的椭圓运动路径, 并可借由双脚移动操作。

较佳的, 前述的运动装置, 其中所述的该架体可相对于该支撑面枢转, 其枢转点接近该架体的前半部并接近该支撑面 。

较佳的, 前述的运动装置, 其中所述的该导轨架包含两个导轨, 该交 互运动机构的两个第一元件在该两个导轨上移 动, 其中每个该第一元件的 后半部可动地连接于该两个导轨的其中之一。

较佳的, 前述的运动装置, 其中所述的该支撑面为地面。

较佳的, 前述的运动装置, 其中所述的该导轨架可相对于该支撑面枢 转, 其枢转点接近该导轨架的后半部并接近该支撑 面。

较佳的, 前述的运动装置, 其中所述的至少该架体的前半部与该导轨 架的后半部与地面接触。

较佳的, 前述的运动装置, 其中所述的当该架体以其前端为轴心逆时 针旋转, 该导轨架以其后端为轴心顺时针旋转以增加该 导轨倾斜角, 造成 位于该支撑面与该架体之间的第一架体倾斜角 , 该导轨倾斜角介于该第一 导轨倾斜角与该第二导轨倾斜角之间。

较佳的, 前述的运动装置, 其中所述的该驱动件包含马达、 螺杆, 以 及螺杆套连接该螺杆, 该顶抵件连接该螺杆套, 该马达驱动该螺杆使该螺 杆套沿着该螺杆移动。

较佳的, 前述的运动装置, 其中所述的该顶抵件与该架体枢接, 并具 有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 该第一部分被该支撑面支撑, 该第二部分通过该 螺杆套被该马达驱动, 该螺杆套的移动造成该第一部分在该支撑面上 向前 移动而增加该导轨倾斜角, 或向后移动减少该导轨倾斜角。

较佳的, 前述的运动装置, 其中所述的该架体的后半部枢接于该导轨 架的前半部在两个平行的枢接点上。

较佳的, 前述的运动装置, 其中所述的该架体的前端下方, 还包含至 少两个脚垫, 每个该脚垫具有一个面以及一个圆形接点, 该面与该支撑面 接合, 该圆形接点与该架体的弧形接点接合。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具有椭圆运动轨迹的运动装置至少具有 下 列优点及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运动装置, 提供一种新颖的机构, 架体与导轨架各以其一端为轴心旋转而抬升, 借此改变运动轨迹, 相较于 现有习知技术, 架体的尺寸被减少, 可节省许多材料费用, 另外, 枢转的 控制中心接近运动装置的中心, 可提升角度改变的反应速度, 并且, 当架 体抬升或下降, 圆形接点可以转动, 使脚垫的面始终平稳的贴住支撑面或 后导马

地面, 如此可以增加稳定性。 轨端达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 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 技术手段, 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 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 其他目的、 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 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 并配合附 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 1是现有习知技术的运动装置的角度调整机构

图 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角度调整机构。

图 3A、 图 3B以及图 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运动装置<

图 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角度调整机构。

图 6A、 图 6B以及图 7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运动装置,

图 8A与图 8B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运动装置。

图 9A至图 9D是显示本发明实施例脚垫作用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运动装置 2: 运动装置

3: 运动装置 20: 角度调整机构

201 : 架体 201A: 前端

201B: 后端 201R:后半部

2012: 圆弧接点 202: 导轨架

202A: 前端 202B:

202F: 前半部 2024:

203: 驱动件 2031 2032: 螺杆 2033: 螺杆套

204: 顶 4氐件 2041 : 第一连杆

2043: 第二连杆 2044 : 轴

2045: 轴 2046: 滚轮

205: 脚垫 2052: 圓形接点

2054 : 面 30: 交互运动机构

301 控制台 302 : : 活动握 4巴

303 固定握把 304: : 立杆

305 设置架 306 : : 摆臂

307 曲柄 308 : : 皮带轮

309 飞轮 310: : 连杆

311 支撑杆 312: : 踏板

313 滚轮 40: 扬升装置

401 架体 402 : : 导轨架

4021 突耳 403: 电动马达调整机构

4031 马达 4032: 螺 4干

4033 螺杆套 405: 举伸装置

4051 连动杆 50: 角度调整机构

501: 架体 501A: 前端

501B: 后端 501R: 后半部

502: 导轨架 502Α: 前端

502B: 后端 502F: 前半部

5024: 导轨 503: 驱动件

5031 : 马达 5032: 螺杆

5033: 螺杆套 504: 顶 4氐件

5041 : 固定座 5042: 连杆

5043: 轴 5044: 轴

5045 : 滚轮 505 : 脚垫

θ ΐ: 第一夹角 Θ 2 : 第二夹角 实现发明的最佳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 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 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 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具有椭圓运动轨 迹的运动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 特征及其功效, 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 2 , 其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角度调整机构 。 如图 2所 示, 角度调整机构 20包含架体 201、 导轨架 202、 驱动件 203, 以及顶抵件 204。 较佳的, 架体 201的前半部 201A或前端 201A具有滚轮或轴与支撑面 接触, 导轨架 202的后半部 202B或后端 202B具有轴或滚轮与该支撑面接 触。 较佳的, 所述支撑面是地板。

架体 201的后半部 201R枢接(pivotally connected)于导轨架 202的前半 部 202F, 枢接于相同水平高度, 或上方, 或下方。 此处 "架体 201的后半 部 201R" 包含架体 201的后端 201B以及邻近后端 201B的部分, "「导轨架 202的前半部 202F" 包含导轨架 202的前端 202 A以及邻近前端 202 A的部 分。

在本较佳实施例 ,架体 201的后端 201B枢接于导轨架 202的前半部 202F 靠近前端 202A的下方。 在另一实施例, 架体 201的后端 201B枢接于导轨 架 202的前端 202A。 在本实施例, 顶抵件 204枢接架体 201 , 驱动件 203 连接架体 201 , 以驱动顶抵件 204 , 造成架体 201的后半部 201R介于第一 高度和第二高度的升起或落下, 其中架体 201 的后半部的移动造成导轨架 202 介于第一导轨倾斜角与第二导轨倾斜角的一个 导轨倾斜角。 在实施例 中, 架体 201的后半部 201R ^区接于导轨架 202的前半部 202F在两个平行 的枢接点上。

在本较佳实施例, 顶抵件 204枢接于架体 201; 驱动件 203固定于架体 201 , 用于提供一个力来推抵或拖引顶抵件 204。 在本实施例, 驱动件 203 可包含但不限于, 马达 2031、 螺 4干 2032以及螺干套 2033。 例如, 顶抵件 204可以是连杆机构, 位于架体 201的两侧, 分别包含互相连接的第一连杆 2041 , 此外, 第二连杆 2043连接两个第一连杆 2041。 顶抵件 204的一端可 枢接于螺杆套 2033的一轴 2044上, 轴 2044可位于第二连杆 2043。 顶 4氐件 204的某部位, 例如第一连杆 2041 的中间部位, 可通过一轴 2045与架体 201枢接。 顶 4氏件 204的另一端, 例如, 第一连杆 2041的一端, 可具有滚 轮 2046, 与支撑面或地面接触。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两个第一连杆 2041位于架体 201的外侧, 但也可以位于架体 201的内侧。第一连杆 2041的数量也可以是单个。此外, 在架体 201的前端 201A的下方, 可包含至少一个脚垫 205, 用于稳固架体 201的前端 201A, 及 /或调整架体 201与支撑面的距离。

图 3A和图 3B显示才艮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运动装置 1。 运动装置 1 , 例如椭圓训练机, 包含前述的角度调整机构 20及交互运动机构 30。 交互运 动机构 30用于供使用者操作, 例如, 模拟爬楼梯、 走路或跑步等训练。 交 互运动机构 30具有前半部 30A和后半部 30B。 架体 201连接交互运动机构 30的前半部 30A, 导轨架 202移动地连接交互运动机构 30的后半部 30B。 角度调整机构 20可改变交互运动机构 30的角度, 角度调整机构 20包含架 体 201、 导轨架 202、 驱动件 203, 以及顶抵件 204。 图 3A显示运动装置 1 的交互运动机构 30、 架体 201和导轨架 202位于第一位置, 图 3B显示交互 运动机构 30、 架体 201与导轨架 202位于第二位置。 角度调整机构 20改变 交互运动机构 30的运动路径、 第一位置, 以及第二位置的至少其中之一。

在本实施例, 架体 201 可相对于支撑面枢转, 其枢转点接近架体 201 的前半部并接近支撑面。 在本实施例, 导轨架 202 可相对于支撑面枢转, 其枢转点接近导轨架 202的后半部并接近支撑面。

如图 3A和 3B所示,在本实施例,驱动件 203包含马达 2031、螺杆 2032, 以及螺杆套 2033连接螺杆 2032。 马达 2031可驱动螺 4干 2032旋转, 使得螺 杆套 2033沿着螺杆 2032往远离马达 2031的方向移动,借此推动顶抵件 204。 当驱动件 203推动顶 4氏件 204时,顶 4氐件 204以轴 2045为中心顺时针旋转, 使得滚轮 2046向前滑行, 并且带动架体 201 以其前端 201A为轴心逆时针 旋转而抬升; 同时, 导轨架 202以其后端 202B为轴心顺时 4十旋转。 借此, 架体 201与支撑面(如地面)具有第一夹角(第一架 体倾斜角) θ 1,导轨架 202 与支撑面(如地面)具有第二夹角 Θ 2 ,架体 201和导轨架 202位于第二位置, 如图 3B所示。 如图 3A与 3B所示, 驱动件 203驱动顶 4氏件 204, 造成架体 201的后半部介于第一高度(图 3A)和第二高度(图 3B)的升起或落下, 其中 架体 201的后半部的移动造成导轨架 202介于第一导轨倾斜角 WGI)与第二 导轨倾斜角 9G2)的一个导轨倾斜角。

上述操作也可以相反。 马达 2031可驱动螺杆 2032旋转, 使得螺杆套 2033沿着螺杆 2032往接近马达 2031的方向移动, 使得交互运动机构 30、 架体 201与导轨架 202回到如图 3A的第一位置。

图 4显示才艮据本发明实施例运动装置 1的更多细节。 作为例示而非限 制, 交互运动机构 30包含: 飞轮 309, 用于提供阻尼效果; 皮带轮 308用 于驱动飞轮 309; 两个曲柄 307分别位于皮带轮 308的两侧, 以驱动皮带轮 308; 两个支撑杆 311, 其一端连接曲柄 307, 另一端连接滚轮 313, 而滚轮 313设置于导轨架 202上。另外,两个活动握把 302分别连接一个摆臂 306 , 而摆臂 306连接连杆 310, 其一端连接第一元件 312, 例如务板 312。 另外, 交互运动机构 30可包含设置架 305, 立杆 304连接设置架 305, 控制台 301 和两个固定握把 303连接立杆 304。 该导轨架包含两个导轨 2024 , 该交互 运动机构 30的两个第一元件在该两个导轨 2024上移动, 其中每个该第一 元件的后半部可动地连接于该两个导轨 2024的其中之一。

使用者的双脚站立于踏板 312上, 双手握住固定握把 303或活动握把 302。 借此, 当使用者的手和脚施力于活动握把 302及 板 312, 通过摆臂 306、 连杆 310、 支撑杆 311, 以及曲柄 307, 使皮带轮 308驱动飞轮 309旋 转, 而滚轮 313可在导轨架 202上往复运动, 使 板 312 以似椭圆形的轨 迹运动。 使用者可通过控制台 301控制驱动件 203, 例如马达 2031 , 以决 定第一夹角 θ ι (架体倾斜角)与第二夹角 Θ 2 (导轨倾斜角)的大小。第一夹角 θ ι与第二夹角 Θ 2的大小不限于如图 4所示。例如, 架体 201与导轨架 202 抬升的角度, 可介于图 3Β与图 4所示的角度之间。 另外, 当架体 201抬升, 摆臂 306连同活动握把 302的角度可能会有些微改变。 交互运动机构 30提 供介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椭圓运动路径, 并可借由双脚移动操作。

请参阅图 5, 其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角度调整机构 50。 如图 5 所示, 角度调整机构 50包含架体 501、 导轨架 502、 驱动件 503, 以及顶抵 件 504。 较佳的, 架体 501的前端 501A具有滚轮或轴与支撑面接触, 导轨 架 502的后端 502Β具有轴或滚轮与该支撑面接触。 较佳的, 所述支撑面是 地板。 在其他实施例, 前端 501A和后端 502Β可设置于至少一个机构(未图 示)上, 并未与地面接触。

架体 501的后半部 501R枢接 (pivotally connected)于导轨架 502的前半 部 502F, 枢接于相同水平高度, 或上方, 或下方。 此处 "架体 501的后半 部 501R" 包含架体 501的后端 501B以及邻近后端 501B的部分, "导轨架 502的前半部 502F" 包含导轨架 502的前端 502A以及邻近前端 502A的部 分。

在本实施例, 架体 501的后端 501B枢接于导轨架 502的前半部 502F 靠近前端 502A的下方。 在另一实施例, 架体 501的后端 501B枢接于导轨 架 502的前端 502A。

在本实施例,顶抵件 504枢接于架体 501;驱动件 503固定于架体 501, 用于提供一个力来推抵或拖引顶抵件 504。在本实施例, 顶抵件 504枢接架 体 501 , 驱动件 503连接架体 501, 以驱动顶抵件 504, 造成架体 501的后 半部 501R介于第一高度和第二高度的升起或落下, 其中架体 501的后半部 的移动造成导轨架 502介于第一导轨倾斜角与第二导轨倾斜角的一 个导轨 倾斜角。 在本实施例, 架体 501的后半部 501R枢接于导轨架 502的前半部 502F在两个平行的枢接点上。 在本实施例, 驱动件 503可包含但不限于, 马达 5031、 螺杆 5032, 以及螺才干套 5033。

例如, 顶 4氏件 504可包含固定座 5041与连杆 5042。 在本实施例, 固定 座 5041的外观类似倒 U字形, 其两臂固定在架体 501上, 但不限于此。 固 定座 5041并具有轴 5043与连干 5042的上端(第一端)枢接, 而连杆 5042 的下端(第二端)枢接于螺杆套 5033的轴 5044。 此外, 连杆 5042的下端, 可具有至少一个滚轮 5045, 与支撑面或地面接触。

此外, 在架体 501的前端 501A的下方, 可包含脚垫 505 , 用于稳固架 体 501, 及 /或调整架体 501与支撑面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 架体 501 可相对于支撑面枢转, 其枢转点接近架体 501 的前半部并接近支撑面。 在本实施例, 导轨架 502 可相对于支撑面枢转, 其枢转点接近导轨架 502的后半部并接近支撑面。 图 6A和图 6B显示 居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运动装置 2。运动装置 2包 含前述的角度调整机构 50及交互运动机构 30。 交互运动机构 30用于供使 用者操作, 例如, 模拟爬楼梯、 走路, 或跑步等训练。 交互运动机构 30具 有前半部 30A和后半部 30B o 架体 501连接交互运动机构 30的前半部 30A, 导轨架 502移动地连接交互运动机构 30的后半部 30B。角度调整机构 50可 改变交互运动机构 30的角度, 包含架体 501、 导轨架 502、 驱动件 503 , 以 及顶抵件 504。 交互运动机构 30主要设置于架体 501上。 图 6A显示运动装 置 2的交互运动机构 30、 架体 501和导轨架 502位于第一位置, 图 6B显示 交互运动机构 30、 架体 501与导轨架 502位于第二位置。 角度调整机构 50 改变交互运动机构 30的运动路径、 第一位置, 以及第二位置的至少其中之 如图 6A和 6B所示,在本实施例,驱动件 503包含马达 5031、螺杆 5032 , 以及螺杆套 5033连接螺杆 5032。 马达 5031可驱动螺杆 5032旋转, 使得螺 杆套 5033沿着螺杆 5032往马达 5031的方向移动, 借此拖引顶抵件 504。 当驱动件 503拖引顶抵件 504时,顶抵件 504以轴 5043为中心顺时针旋转, 使得滚轮 5045向前滑行, 并且带动架体 501 以其前端 501A为轴心逆时针 旋转而抬升; 同时, 导轨架 502以其后端 502B为轴心顺时针旋转。 借此, 架体 501与支撑面(如地面)具有第一夹角(架体倾 斜角) Θ 1, 导轨架 502与 支撑面(如地面)具有第二夹角(导轨倾斜角 ) Θ 2, 架体 501和导轨架 502位 于第二位置,如图 6B所示。如图 6A与 6B所示,驱动件 503驱动顶 4氏件 504, 造成架体 501的后半部介于第一高度(图 6A)和第二高度(图 6B)的升起或落 下,其中架体 501的后半部的移动造成导轨架 502介于第一导轨倾斜角 WGI) 与第二导轨倾斜角(6>G2)的一个导轨倾斜角

上述操作也可以相反。 马达 5031可驱动螺杆 5032旋转, 使得螺杆套 5033沿着螺杆 5032往远离马达 5031的方向移动, 使得架体 501与导轨架 502回到如图 6A的第一位置。

图 7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运动装置 1的更多细节。 作为例示而 非限制, 交互运动机构 30包含: 飞轮 309 , 用于提供阻尼效果; 皮带轮 308 用于驱动飞轮 309; 两个曲柄 307分别位于皮带轮 308的两侧, 以驱动皮带 轮 308; 两个支撑杆 311, 其一端连接曲柄 307 , 另一端连接滚轮 313, 而 滚轮 313设置于导轨架 502上。另外,两个活动握把 302分别连接摆臂 306, 而摆臂 306连接连杆 310, 其一端连接踏板 312。 另外, 交互运动机构 30 可包含设置架 305, 立杆 304连接设置架 305 , 控制台 301和两个固定握把 303连接立杆 304。 该导轨架包含两个导轨 5024, 该交互运动机构 30的两 个第一元件 312在该两个导轨 5024上移动, 其中每个该第一元件 312的后 半部可动地连接于该两个导轨 5024的其中之一。 图 7的操作方法与图 5相 同, 省略不再赘述。

图 8A和图 8B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运动装置。 如图 8A所示,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似, 不同处在于顶抵件的两个第一连杆 2041位于 架体 201的内侧。 此外, 第一连杆 2041的一端可 接于螺杆套 2033在轴 2044上。 本实施例的其他细节与操作, 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图 8B显示 居本发明前述实施例的运动装置, 交互运动机构 30可具 有壳体 314, 设于架体 201上, 以覆盖皮带轮 308和飞轮 309等元件。 壳体 314也可以被实施于本发明任何其他实施例。

图 9A至图 9D显示本发明实施例脚垫 205的作用。 此处以第一实施例 为例, 但相同的原理可应于本发明其他实施例。 如图 9A 至 9D, 每个脚垫 205具有一个面 2054 , 因为机台重量, 此面 2054与支撑面或地面接合。 脚 垫 205还具有圓形接点 2052, 架体 201的延伸结构具有相对应的圓弧接点 2012 ,当架体 201抬升或下降,圓形接点 2052会转动,使脚垫 205的面 2054 始终平稳的贴住支撑面或地面, 如此可增加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运动装置, 提供一种新颖的机构, 架体 201 与导 轨架 202各以其一端为轴心旋转而抬升, 借此控制架体的后半部介于第一 高度与第二高度之间, 因此可改变机体的运动轨迹。 传统训练机器的导轨 架和架体必须重叠在一起。 相较之下, 本发明实施例的架体, 其尺寸被大 幅缩小, 且架体并未与导轨架重叠。 此外, 传统训练机器的架体必须是水 平设置并与地面接触, 然而本发明的设计屏除了这些限制。 另外, 相较于 现有习知的技术, 本发明实施例架体的尺寸被减少, 可节省许多材料费用。 另夕卜, 枢转的控制中心接近运动装置的中心, 可提升角度改变的反应速度。

除非特别说明, 一些条件句或字词, 例如 "可以(can)"、 "可能 (could)"、 "也许 (might)"或"可 (may)", 通常是试图表达本案实施例具有, 但是也可以 解释成可能不需要的特征、 元件或步骤。 在其他实施例中, 这些特征、 元 件, 或步骤可能是不需要的。

以上所述, 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 上的限制,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 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 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 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 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 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 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 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 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 等同变化与修饰, 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 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