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VEHICLE FRAME COMPONENT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1/157199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vehicle frame component (1) is made out of aluminum alloy or magnesium alloy. The cross-section of the vehicle frame component (1) is L-shaped and its wall thickness is 3 ~ 30 mm. The inner corner of the L-shaped vehicle frame component is arc shaped (101) and both sides of which are flat surfaces. The vehicle frame component (1), as a vehicle body connecting piece, is used to rivet the vehicle body, thus achieving a firm connection without crack, and enabling the vehicle body work firmly for a long time.

Inventors:
JIA BINGCHE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1/075541
Publication Date:
December 22, 2011
Filing Date:
June 09, 2011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JIA BINGCHENG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B62D27/02; B62D29/04
Foreign References:
CN102009700A2011-04-13
CN201694264U2011-01-05
US4230361A1980-10-28
EP0647555A11995-04-12
DE102008017979A12008-11-20
CN2538650Y2003-03-05
Attorney, Agent or Firm:
KEYCOM PARTNERS, P.C. (CN)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车架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部件由铝合金或镁合 金制成, 所述车架部件的横截面呈 L型, 所述车架部件的壁厚为 3 ~ 30mm。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车架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部 件的 L型内部的拐角为圓弧形, 所述车架部件的 L型的两侧呈平面。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车架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 L型内 部拐角处的圓弧的半径为 3 ~ 200匪, 所述 L型车架部件内部的夹角 为 80 ~ 140。 。

4、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车架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 L型车 架部件内部的夹角为 90 ~ 1 1 0° 。

5、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车架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 L型拐 角顶点到 L型拐角内的圓弧的壁厚为 15 ~ 60mm。

6、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车架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 L型拐 角顶点到 L型拐角内的圓弧的壁厚为 30匪。

7、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车架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部 件的 L型拐角处还设有空腔。

8、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车架部件, 所述空腔的截面为三角形。

9、 根据权利要求 2至 8任一项所述的车架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部件的两侧边处还设有呈弧状的翻边,所述呈弧状的翻边的 边缘与 L型拐角内的圓弧的弧线相平行。

1 0、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车架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呈弧状 的翻边的夹角为 80 ~ 140° 。

1 1、 根据权利要求 1 0所述的车架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呈弧 状的翻边的夹角为 90 ~ 1 1 0° 。

12、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车架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 L型拐 角顶点到 L型拐角内的圓弧的壁厚为 3 ~ 20匪。

1 3、 根据权利要求 12所述的车架部件, 所述 L型拐角顶点到 L 型拐角内的圓弧的壁厚为 12mm。 14、根据权利要求 1至 8任一项所述的车架部件, 所述车架部件 上至少设有一个连接孔。

15、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8任一项所述的车架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 L型车架部件由牌号为 6005T5 6005Τ6 6082Τ5 , 6082Τ6 7Α04 7003或 7005的铝合金材料制成。

16、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8任一项所述的车架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部件的壁厚为 3 ~ 15

17、 根据权利要求 7或 8所述的车架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 腔处的壁厚为 3 ~ 15mm

Description:
车架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架部件, 属于汽车部件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客车的骨架大部分为矩形钢管结构, 钢管的连接均为焊接。 整车重量大, 导致承载能力下降, 客车能耗偏高, 再有钢骨架容易生 锈,即使磷化处理过的骨架寿命也不过 8年左右,而且不能回收利用。 而且磷化液中的磷是一种剧毒物质, 以及矩型钢管上所喷的防锈漆, 均严重污染环境。 并且钢骨架车身重量要比铝骨架的重 1 /5左右, 并 且铝骨架不容易生锈, 使用寿命长。 因此, 铝镁合金骨架车身是客车 制造的一种发展新技术发展趋势,然而当车身 骨架改为铝或镁合金型 材后, 由于焊接会造成应力集中, 产生裂纹, 需要发明设计一种有效 地连接方式, 以使铝骨架车身连接安全牢固, 使用长久。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架部 件, 以使铝或镁合 金车身的连接不至出现裂纹, 连接安全牢固, 使用长久。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架部件, 所述 由铝合金或镁合金制成, 所述车架部件的横截面呈 L型, 所述车架部 件的壁厚为 3 ~ 3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铝合金或镁合金制 成的 L型车架部件 作为汽车车身的连接件, 用于与车身铆接, 不仅连接牢固, 而且不会 产生裂纹, 在保证车身强度的情况下, 大幅度降低车身重量; 不容易 锈独,使车身能够牢固长久,使用公开号为 US6598923B2、 US2072804A 的对比文件 1、 2 ,及对比文件 3 (《客车车身轻量化技术探讨》, 李阳, 客车技术与研究, 1 , 2009-2-28 , 23-25 ), 均没有公开 "大幅度降低 车身重量, 且有利于和其它铝型材部件配合铆接; 铝合金或镁合金不 易被锈独的特点, 使得骨架本身寿命可长达 25年" 这一技术特征; 另外整车报废后该部件还可回收利用, 相对降低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 所述车架部件的 L型内部的拐角为圓弧形, 所述车架部 件的 L型的两侧呈平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 L型并且中间设有较厚 的拐角的设计, 可使负荷沿 L型的两边分布, 中间较厚承受较大的负 荷, 使用较少的材料承受适当的负荷, 节省材料, 并且不会占太大的 面积, 外形美观, 这一技术特征在对比文件 1、 2和 3及对比文件 4 (《现代轿车轻量化技术研究——新材料技术 轻量化工艺和轻量化 结构》, 范军锋,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09年第 2期, 2009-2-28 ) 中 没有公开, 并且结合对比文件及现有技术得不到该技术启 示。

进一步, 所述 L型拐角内的圓弧半径为 3 ~ 200mm, 所述 L型车 架部件内部的夹角为 80 ~ 140° 。

进一步, 所述 L型车架部件内部的夹角优选为 90 ~ 110° 。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该半 径的圓角和角度设 计, 可使其具有较好的伸张度, 能在使用最少材料的同时达到适当的 强度, 保证车身外形美观, 这一技术特征在对比文件 1、 2和 3及对 比文件 4 (《现代轿车轻量化技术研究——新材料技术 轻量化工艺 和轻量化结构》,范军锋,汽车工艺与材料, 2009年第 2期, 2009-2-28 ) 中没有公开, 并且结合对比文件及现有技术得不到该技术启 示。

进一步, 当所述车架部件用于大角码时, 所述 L型拐角顶点到 L 型拐角内的圓弧的壁厚为 15 ~ 60匪。

进一步, 当所述车架部件用于大角码时, 所述 L型拐角顶点到 L 型拐角内的圓弧的壁厚优选为 30 匪。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拐角处采用适当的壁厚, 可 使其使用适当的材料承受足够的负载, 这一技术特征在对比文件 1 、 2和 3及对比文件 4 (《现代轿车轻量化技术研究——新材料技术 轻 量化工艺和轻量化结构》, 范军锋,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09年第 2期, 2009-2-28 ) 中没有公开, 并且结合对比文件及现有技术得不到该技 术启示。

进一步, 所述车架部件的 L型拐角处还设有空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空腔 设置可在达到适当 强度的同时节省材料, 节约成本, 这一技术特征在对比文件 1、 2和 3及对比文件 4 (《现代轿车轻量化技术研究——新材料技术 轻量化 工艺和轻量化结构》, 范军锋,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09 年第 2 期, 2009-2-28 ) 中没有公开, 并且结合对比文件及现有技术得不到该技 术启示。

进一步, 所述空腔的截面为三角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与部 件相似的三角形的 空腔设置, 可在强度不削弱的情况下节约材料, 降低成本, 这一技术 特征在对比文件 1、 2和 3及对比文件 4 (《现代轿车轻量化技术研究 -—新材料技术、 轻量化工艺和轻量化结构》, 范军锋, 汽车工艺与 材料, 2009年第 2期, 2009-2-28 ) 中没有公开, 并且结合对比文件 及现有技术得不到该技术启示。

进一步, 所述车架部件的两侧边处还设有呈弧状的翻边 , 所述呈 弧状的翻边的边缘与 L型拐角内的圓弧的弧线相对平行。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与 L型拐角内的圓弧相 对平行的翻边, 可增强其强度, 以使连接更加牢固, 或可用于特殊需 要加强的部位,这一技术特征在对比文件 1、 2和 3及对比文件 4 (《现 代轿车轻量化技术研究——新材料技术、轻量 化工艺和轻量化结构》, 范军锋,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09年第 2期, 2009-2-28 )中没有公开, 并且结合对比文件及现有技术得不到该技术启 示。

进一步, 所述呈弧状的翻边的夹角为 80 ~ 140° 。

进一步, 所述呈弧状的翻边的夹角优选为 90 ~ 110° 。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该角度的加强翻边, 也 是使其能够达到使用最少材料的同时达到适当 的强度,这一技术特征 在对比文件 1、 2和 3及对比文件 4 (《现代轿车轻量化技术研究—— 新材料技术、 轻量化工艺和轻量化结构》, 范军锋,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09年第 2期, 2009-2-28 ) 中没有公开, 并且结合对比文件及现有 技术得不到该技术启示。

进一步, 当所述车架部件用于中角码时, 所述 L型拐角顶点到 L 型拐角内的圓弧的壁厚为 3 ~ 2 0

进一步, 当所述车架部件用于中角码时, 所述 L型拐角顶点到 L 型拐角内的圓弧的壁厚为 12mm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适当的壁厚, 以使其具 有足够的强度。

进一步, 所述车架部件上至少设有一个连接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根据需要用于不同部位, 并 根据实际使用采取适当的铆釘进行连接, 以方便使用, 这一技术特征 在对比文件 1 2和 3及对比文件 4 (《现代轿车轻量化技术研究—— 新材料技术、 轻量化工艺和轻量化结构》, 范军锋,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09年第 2期, 2009-2-28 ) 中没有公开, 并且结合对比文件及现有 技术得不到该技术启示。

进一步,所述车架部件由牌号为 6005T5 6005T6 6082T5 6082T6 7Α04 7003或 7005的铝合金材料制成。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材 料, 以使其符合使用要求。

进一步, 所述车架部件的壁厚为 3 ~ 15mm

进一步, 所述空腔处的壁厚为 3 ~ 15mm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该壁 厚可使用最少的材 料达到合适的强度, 减轻自重, 减低成本, 使汽车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 1为本发明所述的车架部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 结构示意图; 图 2为本发明所述的车架部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 截面图; 图 3为本发明所述的车架部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 结构示意图; 图 4为本发明所述的车架部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 截面图; 图 5为本发明所述的车架部件的第三种实施方式 结构示意图 图 6为本发明所述的车架部件的第三种实施方式 截面图; 图 7为本发明所述的车架部件的第四种实施方式 结构示意图; 图 8为本发明所述的车架部件的第四种实施方式 截面图; 图 9 为本发明所述的车架部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作 为连接件连 接车身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 ,所举实例只用于 解释本发明, 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车架部件均具有以下特征 。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车架部件, 所述车架部件的截面为 L型, 所 述车架部件 1的壁厚为 3 ~ 30mm, 所述车架部件 1更为优选的壁厚为 3 ~ 15mm; 所述车架部件 1长为 1 0 ~ 500 匪, 所述车架部件更为优选 的长为 50 ~ 300mm; 所述车架部件 1的 L型两边长为 50 ~ 300 mm, 所 述车架部件 1的 L型两边更为优选的长为 70 ~ 200 mm; 所述车架部 件由镁合金或牌号为 6005T5、 6005Τ6、 6082Τ5、 6082Τ6、 7Α04、 7003 或 7005的铝合金材料制成。

所述车架部件 1 的 L型内部的拐角为圓弧形 1 01 ,所述车架部件 的 L型的两侧呈平面, 所述 L型拐角内的圓弧的半径为 3 ~ 200mm, 所述 L型车架部件内部的夹角为 80 ~ 140° ; 当所述车架部件用于大 角码时,所述 L型拐角顶点到 L型拐角内的圓弧的壁厚为 15 ~ 60mm, 所述 L型拐角顶点到 L型拐角内的圓弧的更为优选的厚度为 30mm; 当所述车架部件用于中角码时, 所述 L型拐角顶点到 L型拐角内的 圓弧的壁厚为 3 ~ 20mm,所述 L型拐角顶点到 L型拐角内的圓弧的更 为优选的壁厚为 12匪; 所述车架部件 1上至少设有一个连接孔 1 02。

以下为不同结构的实施例的具体描述。

如图 1 -2所示, 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车架部件 1作为 大角码, 所述车架部件 1的 L型内部的拐角为圓弧形 101 , 所述车架 部件 1的 L型两侧为平面设置,所述 L型拐角内的圓弧 101的半径为 3 - 200mm, 所述 L型车架部件内部的夹角为 80 ~ 140° , 所述 L型车 架部件内部更为优选的夹角为 90 ~ 1 10° 。

实施例 1-5

按照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车架部件,其可用 于不同汽车车身连 接件的各参数具体长度大小如下表所示:

如图 3-4所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的车架部 件 1作为中 角码, 所述车架部件 1的 L型内部的拐角为圓弧形 101 , 所述车架部 件 1的 L型两侧为平面设置,所述 L型拐角内的圓弧 1 01的半径为 3 ~ 200mm, 所述 L型车架部件两边夹角为 90° ; 所述 L型拐角顶点到 L 型拐角内的圓弧的壁厚为 3 ~ 20mm,所述 L型拐角顶点到 L型拐角内 的圓弧的更为优选的壁厚为 l 2 mm。

实施例 6-10

按照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的车架部件,其可用 于不同汽车车身连 接件的各参数具体长度大小如下表所示:

如图 5-6所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所述的车架部 件 1作为大 角码, 所述车架部件 1的 L型内部的拐角为圓弧形 101 , 所述车架部 件 1的 L型两侧为平面设置, 所述 L型拐角处设有空腔 103 , 所述空 腔 103的截面为三角形, 所述空腔处的壁厚为 15 ~ 30 mm; 所述 L型 拐角内的圓弧 1 01半径为 3 ~ 200匪, 所述 L型车架部件两边夹角为 80 - 140° , 所述 L型车架部件两边更为优选的夹角为 90 ~ 1 10° 。

实施例 10-15

按照第三种实施方式所述的车架部件,其可用 于不同汽车车身连 件的各参数具体长度大小如下表所示:

如图 7-8所示,本发明第四种实施方式所述的车架部 件 1作为大 角码, 所述车架部件 1的 L型内部的拐角为圓弧形 101 , 所述车架部 件 1的 L型两侧为平面设置, 所述 L型拐角处设有空腔 103 , 所述空 腔 103的截面为三角形,所述 L型拐角内的圓弧 101半径为 3 ~ 200mm, 所述 L型车架部件两边夹角为 80 ~ 140° , 所述 L型车架部件两边夹 角为 90 ~ 110° ;所述车架部件 1的两侧设有呈弧状的翻边 104、 1 05 , 所述呈弧状的翻边 104与 L型拐角内的圓弧 1 01相对平行,所述呈弧 状的两翻边 104、 105的夹角为 80 ~ 140° , 所述呈弧状的翻边 104、 105更为优选的夹角为 90 ~ 11 0° 。

实施例 16-20

按照第四种实施方式所述的车架部件,其可用 于不同汽车车身连 件的各参数具体长度大小如下表所示:

如图 9所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车架 件 1连接侧 围骨架上部加强纵粱 2与侧围立柱 3及顶横梁 4 , 所述车架部件 1的 一端通过铆釘 5与顶横梁 4铆接,所述车架部件 1的另一端通过铆釘 5与立柱 3铆接, 所述车架部件 1和立柱 3间还铆接有加强纵梁 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 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 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