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WHEEL-EMBRACING MECHANISM AND SAFETY VEHICLE HAVING THE WHEEL-EMBRACING MECHANISM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3/159561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wheel-embracing mechanism and a safety vehicle having the wheel-embracing mechanism. The wheel-embrac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forward-pushing base arranged in front of a wheel, a rearward-pulling base arranged behind the wheel, and a downward-pressing base arranged above the wheel. The forward-pushing base and the rearward-pulling base are connected via upper and lower gearboxes (44 and 33). The lower gearbox (33) has arranged thereon resistant springs (51 and 37). The downward-pressing base is hinged respectively to the forward-pushing base and to the rearward-pulling base via hinge elements. The wheel-embracing mechanism allows forces of impact generated by a collision to be converted, after being cushioned and reduced by the multiple resistant springs, into oppositely-pressing and vertically downward-pressing forces, thereby embracing the wheel at the same time, utilizes the great load-bearing and pressure-resistant performances of a pneumatic tire of the wheel to transmit the forces of impact to the ground, thereby protecting the vehicle body structure from being crushed and damaged by the forces of impact, thus increasing safety protection for an occupant in the vehicle, and achieving three safety effects of collision resistance, vehicle protection, and occupant protection.

Inventors:
CHEN SHENLI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3/000382
Publication Date:
October 31, 2013
Filing Date:
April 02, 2013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CHEN SHENLI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B60R19/02; B60T1/04
Foreign References:
CN102673498A2012-09-19
CN202641579U2013-01-02
CN102616194A2012-08-01
CN1740008A2006-03-01
US5398775A1995-03-21
DE4302240A11993-08-05
Other References: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 2842815A4
Attorney, Agent or Firm:
BEIJING ZHONGYUAN HUA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AGENCY CO., LTD. (CN)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1、 一种抱轮机构, 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车轮前方的推进座、 位于车轮 后方的回拉座、 位于车轮上方的下压座, 且推进座与回拉座通过上传动盒

(44)、 下传动盒 ( 33 ) 相连, 该下传动盒(33)上设有前阻力弹簧 ( 51 )、 后阻力弹簧(37), 该下压座通过铰接件分别与该推进座和该回拉 座相铰接。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抱轮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进座包括推 进架 (52)、 与该推进架(52) 中部相连的承压架(29), 其中, 该承压架

(29) 的前端上部设上凸头 (53)、 该承压架 ( 29 ) 的前端下部设下凸 头 (30), 该上凸头 (53)和该下凸头(30) 的两侧分别设凹槽(63), 该 承压架(29)的中部设竖直通槽 (75),该推进架(52)的底部设卡脚(31) , 该推进架(52)的上部连有上推进齿条(49), 该推进架(52)的下部设有 与车轮的弧度相适应的弧形推压板(32), 该推进架(52)的中部通过横推 杆( 60 ) 与下推进齿条( 59 )相连, 该下推进齿条( 59 )一侧设前阻力弹 簧(51)。

所述回拉座包括回拉架(39), 其中, 该回拉架(39)的下部设有与车 轮的孤度相适应的弧形回压板(38), 该回拉架(39)的上部带有上回拉齿 条(42), 该回拉架(39)的中部通过横拉杆 (64)与下回拉齿条(56)相 连, 该下回拉齿奈(56)—侧设有后阻力弹簧(37), 其中, 该上回拉齿条 (42)通过上传动盒(44) 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上齿轮(65)与上推进 齿条(49)相啮合, 下回拉齿条(56)通过下传动盒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 的下齿轮( 58 )与下推进齿条( 59 )相啮合。

所述下压座包括推压架(48)、 回压架(40)以及弧形下压板(45), 该 推压架(48)的上端通过第四铰轴(50)铰接在推进座上, 该回压架(40) 的上端通过第六铰轴(41)铰接在回拉座上, 该推压架(48) 的下端和该 回压架(40) 的下端分别与带有和车轮的弧度相适应的弧形下压板(45) 相连, 该弧形下压板(45)上设有前固定座(46)、 后固定座(35), 该前 固定座(46)通过第五铰轴(47) 与推压架(48) 的下端相连接, 该后固 定座( 35 )通过第七铰轴( 36 )与回压架( 40 )的下端相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抱轮机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座的承压架 (29) 中部的竖直通槽(75)设为与保险杠端部充气胎弧度相适应的弧形 槽。

4、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抱轮机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凸头 (53) 和下凸头( 30 )之间设有 U形连杆( 54 ),以进行固定连接,该 U形连杆( 54 ) 自下而上穿过充气胎保险杠的杠架(5) 两端的螺旋头(15)上两个竖直的 长通孔( 14 ), 该 U形连杆( 15 )的上端通过固定钉与该上凸头( 53 )相连, 该 U形连杆(15) 的下端通过固定钉与该下凸头(30)相连, 从而使推进座 的该承压架 (29) 与该充气胎保险杠形成连接, 同时该上凸头 (53)与该 下凸头(30)两侧的 ϋ槽(63)分别与保险杠的上支板(1)的双叉头(25) 和下支板(27) 的双叉头 (25)相配接。

5、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抱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阻力弹簧( 51 ) 置于固定架(34)前端与推进座的横推杆(60)之间, 所述的后阻力弹簧

( 37 )置于固定架( 34 )后端与回拉座的横推杆( 64 )之间, 该固定架( 34 ) 固定在汽车纵梁(24)上。

6、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抱轮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啮合的上齿 轮( 65 )分别与上推进齿条( 49 )和上回拉齿条( 42 )一同被水平设置在 由上底盒( 61 )及上盒盖 ( 62 )连接成的上传动盒( 44 )内, 该上齿轮( 65 ) 的各齿轮通过上固定钉(66)固定在该上传动盒(44)上,该上固定钉(66) 同时也是该上齿轮(65) 的轮轴, 该上传动盒(44)通过固定压条(43) 固定于发动机论边梁上。

所述相啮合的下齿轮 ( 58 )分别与下推进齿条( 59 )和下回拉齿条( 56 ) 一同被垂直设置在由下底盒( 55 )及下盒盖 ( 57 )连接成的下传动盒( 33 ) 内, 该下齿轮(58)的各齿轮通过下固定钉(67) 固定在该下传动盒(33) 上, 该下固定钉(67)同时也是该下齿轮(58)的轮轴, 且该下传动盒(33) 通过该下固定钉(67) 固定在汽车纵梁(24)上。

7、 一种带该抱轮机构的安全车, 其特征在于车轮上设置抱轮机构, 该 抱轮机构包括设置在车轮前方的推进座、 设置在车轮后方的回拉座, 以及 设置在车轮上方的下压座, 该推进座与该回拉座通过上传动盒(44)和下 传动盒(33)相连, 该下传动盒(33)上设有前阻力弹簧(51)和后阻力 弹簧(37), 该下压座通过铰接件分别与该推进座和该回拉座相铰接。

8、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带该抱轮机构的安全车, 其特征在于所述抱 轮机构分别设置在汽车的各个车轮上, 并通过下推架连接前轮和后轮的各 个抱轮机构, 从而构成多轮联抱, 所述下推架包括三段, 分设为: 下推架 前段( 68 )、 下推架中段( 69 )、 下推架后段( 70 ), 该下推架前段( 68 )头 端的左右两侧通过固定件分别与前轮推进座承压架(29)下端的卡脚(31) 相连, 该下推架后段(70)尾端的左右两侧通过固定件分别与后轮回拉座 的回拉架(39)下部相连, 该下推架中段(69)通过吊件悬挂于汽车底盘 上。

9、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带该抱轮机构的安全车,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下推架前段 ( 68 )头端的固定件为一凹形卡座( 72 ), 卡接在前轮推进座承 压架(29)下端的卡脚(31)中, 并通过螺钉固定, 所述该下推架后段(70) 尾端的固定件为三角形推架(73), 通过 U形卡(74)及螺钉连接在后轮回 拉座的回拉架( 39 )下部,所述下推架的起悬挂作用的吊件为 U形吊件( 71 ), 该 U形吊件(71)分别将该下推架前段(68)的后端两側, 该下推架中段 (69)的前端和后端两侧, 该下推架后段(70)的前端两侧悬挂于汽车底 盘上。

Description:
抱轮机构及带该抱轮机构的安全车 技术领域 种抱轮机构及带该抱轮机构的安全车。 S 、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 被动安全又称碰撞安全。 主动安 全涉及驾驶操控性, 而被动安全则更是在汽车安全中起到主要作用 。 汽车 被动安全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 车身结构: 緩冲与吸能; 车内乘员保护: 安全带、 安全气嚢、 安全转向系统、 安全座椅等; 而车身结构技术在緩冲 与吸收撞击冲击力中起主要作用。 根据欧美对各种撞车事故的统计表明, 前撞最多, 尾撞次之, 侧撞再次之。 故而纵向的前后撞击在事故中最为多 见( > 60 % - 70 % )。 以最普遍的三厢轿车为例, 现代汽车车身结构的安全 设计特点是: 中间车身即乘员抢较硬, 车身壳体刚度尽可能最大, 而前、 后车身即发动机枪、 行李枪较软, 刚度较小, 有一定韧性; 当受到撞击 时, 通过前、 后车身的压缩变形, 来尽可能地吸收撞击的冲击能量, 以减 低对乘员舱的撞击破坏。 但这种仅靠汽车前、 后车身的压溃变形即毁车的 形式来緩冲吸能的能量极为有限, 如: 以全世界最严格测试标准著称的欧 洲 Euro- NCAP, 其新车正面碰撞 ( 40 % ODB )测试中获得最高 5星标准的最 大测试时速不超过 64km/h, 美、 日等发达国家与此类同, 故其安全效果仅 限于低中速碰撞。 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 汽车行驶速度的大大增 加, 汽车碰撞时速亦大幅提高, 现有车身结构对较强的撞击力, 极易发生 压溃损毁。 因此现有技术的局限已日益凸显且无法根本性 解决。 当今全世 界每年发生的大量 "车毁人亡" 汽车碰撞事故事例, 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因此, 针对现有汽车车身结构的缺陷, 必须研发新的安全车身结构来满足 现代行车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抱轮机构, 当发生碰撞时, 通过抱轮机构 緩沖、 吸收、 减低猛烈撞击力的同时, 将前或后纵向的水平沖击力转为相 向对压与垂直向下的力, 从车轮的前、 后、 上三方向同时抱压车轮, 利用 车轮充气轮胎强大的承重抗压性能, 最后将撞击力减力后传递到地面, 从 而保护车身结构不受撞击力而压溃损毁。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该抱轮机 构的安全车, 通过抱轮 机构緩冲、 吸收、 减低猛烈的碰撞力的同时, 从车轮的前、 后、 上三方向 同时抱压车轮, 最后将撞击力减力后传递到地面, 可防止汽车损毁, 从而 最终保障车内驾乘人员安全。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抱轮机构, 其包括设 于车轮前方的推进座、 设于车轮后方的回拉座、 设于车轮上方的下压座, 该推进座与该回拉座通过上传动盒与下传动盒 相连, 该下传动盒上设有前 阻力弹簧和后阻力弹簧, 该下压座通过铰接件分别与该推进座和该回拉 座 相铰接, 当在緩冲、 吸收碰撞力的同时, 可将前或后纵向传递的水平冲击 力转换为相向对压、 垂直下压的力而同时抱压车轮, 利用车轮充气轮胎强 大的承重抗压性能, 将撞击力减力后传递到地面, 由此保护车身结构不受 撞击力而压溃变形损毁, 最终有效保护车内驾乘人员安全, 达到抗撞、 保 车、 护人的三重安全效果。

所述推进座包括推进架、 与该推进架中部相连的承压架, 该承压架前 端上部设上凸头、 该承压架前端下部设下凸头, 该上凸头与该下凸头两側 分别设凹槽, 该承压架中部设竖直通槽, 该竖直通槽设为与保险杠端部充 气胎弧度相适应的弧形槽。 该推进架上部与上推进齿条相连, 该推进架底 部设卡脚, 该推进架中部通过横推杆与下推进齿条相连, 该下推进齿条一 侧设前阻力弹簧, 该推进架下部设有与车轮相适应的弧形推压板 , 该上凸 头与该下凸头之间设有 U形连杆固定连接, 该 U形连杆自下而上穿过充气 胎保险杠的杠架两端的螺旋头上两个竖直的长 通孔, 该 U形连杆的上端通 过固定钉与该上凸头相连, 该 u形连杆的下端通过固定钉与该下凸头相 连, 从而使推进座的该承压架与该充气胎保险杠形 成连接, 该上凸头与该 下凸头两侧的凹槽分别与保险杠上支板、 下支板的双叉头相配接, 该承压 架中部的竖直通槽设为与保险杠端部充气胎弧 度相适应的弧形槽。 当碰撞 发生时, 保险杠杠架两端的螺旋头及其上的充气胎被推 动后移进入承压架 的竖直通槽中, 进而推动与承压架相连的推进架向后移动。

所述回拉座包括回拉架, 该回拉架上部连有上回拉齿条, 该回拉架下 部连有与车轮相适应的弧形回压板, 该回拉架中部通过横拉杆与下回拉齿 条相连, 该回拉齿条一侧设有后阻力弹簧, 该上回拉齿条通过上传动盒中 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上齿轮与上推进齿条相啮 合, 而该下回拉齿条通过下 传动盒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下齿轮与下推进 齿条相啮合。 当碰撞力在推 动推进座后移的同时拉动回拉座相向前移, 使弧形推压板和弧形回压板从 车轮前侧和后侧相向对压车轮。

所述下压座包括推压架、 回压架以及弧形下压板, 该推压架的上端通 过第四铰轴铰接在推进座上, 该回压架的上端通过第六铰轴铰接在回拉座 上, 该推压架的下端和该回压架的下端分别与带有 和车轮的弧度相适应的 弧形下压板相连, 该弧形下压板上设有前固定座、 后固定座, 该前固定座 通过第五铰轴与推压架的下端相连接, 该后固定座通过第七铰轴与回压架 的下端相连接。 当碰撞力在推动推进座后移、 拉动回拉座前移的同时, 将 下压座挤压下移, 并使弧形下压板从上方垂直下压车轮。

所述前阻力弹簧置于固定架前端与推进座之间 , 所述的后阻力弹簧置 于固定架后端与回拉座之间, 且固定架固定在汽车纵梁上。 当碰撞力在推 动推进座后移、 拉动回拉座前移的同时, 迫使前阻力弹簧、 后阻力弹簧同 时做工压缩而形成相向对压, 从而进行緩冲、 吸能与减力。

所述相啮合的上齿轮分别与上推进齿条和上回 拉齿条一同被水平设置 在由上盒底及上盒盖连接成的上传动盒内, 该上齿轮的各齿轮通过上固定 钉固定在该上传动盒上, 该上固定钉同时也是该上齿轮的轮轴, 该上传动 盒通过固定压条固定于发动机抢边梁上。

所述相啮合的下齿轮分别与下推进齿条和下回 拉齿条一同被垂直设置 在由下底盒及下盒盖连接成的下传动盒内, 该下齿轮的各齿轮通过下固定 钉固定在该下传动盒上, 该下固定钉同时也是该下齿轮的轮轴, 该下传动 盒通过下固定钉固定在汽车纵梁上。

一种带该抱轮机构的安全车, 其在于车轮上设置抱轮机构, 该抱轮机 构包括设置在车轮前方的推进座、 设置在车轮后方的回拉座, 以及设置在 车轮上方的下压座, 该推进座与该回拉座通过上传动盒和下传动盒 相连, 该下传动盒上设有前阻力弹簧和后阻力弹簧, 该下压座通过铰接件分别与 该推进座和该回拉座相铰接。

所述抱轮机构分别设置在汽车的各个车轮上, 并通过下推架连接前轮 和后轮的各个抱轮机构, 从而构成多轮联抱, 所述下推架包括三段, 分设 为: 下推架前段、 下推架中段、 下推架后段, 所述该下推架前段头端的左 右两侧通过固定件分别与前轮推进座承压架下 端的卡脚相连, 该下推架后 段尾端左右两侧分别通过固定件分别与后轮回 拉座回拉架相连接, 该下推 架中段通过吊件悬挂于汽车底盘。

所述的下推架前段头端的固定件为一四形卡座 , 卡接在前轮推进座承 压架下端的卡脚中, 并通过螺钉固定, 所述该下推架后段尾端的固定件为 三角形推架, 通过 U形卡及螺钉连接在后轮回拉座的回拉架下部 所述下 推架的起悬挂作用的吊件为 U形吊件, 该 U形吊件分别将该下推架前段的 后端两侧, 该下推架中段的前端和后端两侧, 该下推架后段的前端两側悬 挂于汽车底盘上。 该下推架的三段能在对应的该 U形吊件中纵向滑动, 三 段之间只相对接, 但不连接。

所述车身前侧和车身后侧的充气胎保险杠, 是通过由两根连杆相互铰 接成 X形的伸缩臂及该伸缩臂两侧的承梁, 而将该充气胎保险杠与车身前 侧、 后侧相连, 该伸缩臂的两个前端与该充气胎保险杠内侧的 杠架相连, 该伸缩臂的两个后端分别与车身前侧、 后侧的汽车横梁相连, 以形成伸 缩式杠架, 该伸缩臂两侧的承梁分别置于车身前侧、 后側的汽车纵梁 中, 以支承该充气胎保险杠于车身的前侧、 后侧。

所述伸缩臂为铰接成 X形的两个连杆, 两个连杆的前端分别通过左、 右第一铰轴与固定在杠架上的左、 右第一支座相铰接, 两个连杆的后端通 过左、 右第二铰轴与固定在车身前侧和车身后侧的汽 车横梁上的左、 右第 二支座相铰接, 两个连杆的中部通过第三铰轴与固定在该汽车 横梁中部的 第三支座相铰接, 且两个连杆的铰接点与位于该第三支座上的中 央弹簧相 连, 从而构成伸缩式杠架。

所述位于伸缩臂两侧的承梁的一端固定在位于 杠架上该伸缩臂两侧的 底座上, 该承梁的另一端连同该承梁的一段分别置于两 侧的汽车纵梁中, 以便支承该杠架, 并在伸缩臂作用下, 使该杠架沿汽车纵梁前后移动, 实 现该杠架的伸缩。

所述充气胎保险杠包括杠架, 以及设于该杠架上的其内带空腔的充气 胎, 该杠架为一弧形架, 该杠架的外立面设为向内凹的凹面, 该杠架的两 端分别有螺旋头, 该螺旋头上设有两个竖直的长通孔, 该螺旋头内侧固定 有与该充气胎相配接的固定卡座, 该杠架的上方、 下方分别设有与该杠架 形状相适应的上支板、 下支板, 该上支板、 下支板的两端分别设双叉头, 该充气胎两端分别设有堵头, 该堵头与杠架螺旋头上的固定卡座相卡接, 并通过该堵头外的卡环及固定钉将该堵头固定 于该螺旋头上, 从而将该充 气胎固定在该杠架上, 当车头或车尾发生碰撞时, 先由车身前侧或后側的 充气胎保险杠緩冲、 吸收撞击力, 再推动抱轮机构抱压车轮, 从而保护车 头或车尾不压溃变形损毁, 进而有效保护车内驾乘人员安全。

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与按照现行世界通用的传统车身抗撞设计理念 制造的现代汽车车身抗 撞技术: 即依靠汽车前、 后车身压溃变形一一毁车来进行有限的緩沖吸 能 的效果相比较, 本发明通过上述的抱轮机构方案, 能够有效地将碰撞产生 的猛烈沖击力, 经多组阻力弹簧緩冲、 吸能而减力后, 将前或后纵向传递 的水平冲击力转换为相向对压、 垂直下压的力而同时抱压车轮, 以多个车 轮充气轮胎共同受力緩沖, 从而形成多轮联抱, 利用车轮充气轮胎强大的 承重抗压性能, 最后将撞击力传递到地面, 由此保护发动机枪及行李舱不 受撞击力而压溃变形损毁, 进而保护驾乘舱不受损, 将可大幅提升对车内 驾乘人员安全的有效保护, 达到抗撞、 保车、 护人的三重安全效果。 本发 明适用于现有各类车型, 如轿车、 MPV、 SUV, 商务车等, 尤其可较好地解 决现代各种平头车因车头缺乏吸能变形区而碰 撞安全性差的难题, 从而大 大提高平头乘用车、 商用车的碰撞安全性, 故实为一具有高可靠性车身结 构的安全汽车。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 1为本发明之结构示意图;

图 2为图 1的局部放大图;

图 3为图 2的 C向视图;

图 4为图 2的俯视图;

图 5为图 4的半透视图、 图 3的 D-D视图;

图 6为图 4的 E-E视图;

图 7为图 4的 F向视图;

图 8为图 1的仰视图;

图 9为图 8中的下推架 G向视图;

图 10为图 1中 A向局部透视图, 基本同图 3, 显示下推架前段头端与 推进座卡脚的卡接;

图 11为充气胎保险杠俯视结构图;

图 12为图 11的 B向视图。 底堵充第第

座一一气头

【图号筒单说明】 嘴铰连

杆轴

本发明:

1: 上支板 2:

3: 上垫板 4:

5 : 杠架 6:

7: 第一支座 8:

9: 卡环 10:

11 固定卡座 12: 空腔

1 3 充气胎 14: 长通孔

15 螺旋头 16: 承梁

17 第二铰轴 18: 第二支座

19 第二连杆 20: 第三支座

21 中央弹簧 22 : 第三铰轴

23 汽车横梁 24: 汽车纵梁

25 双叉头 26 : 凹面

27 下支板 28: 下垫板

29 承压架 30: 下凸头

31 卡脚 32: 弧形推压板 33: 下传动盒 34: 固定架

35: 后固定座 36: 第七铰轴

37: 后阻力弹簧 38: 弧形回压板

39: 回拉架 40: 回压架

41: 第六铰轴 42: 上回拉齿条

43: 固定压条 44: 上传动盒

45: 弧形下压板 46: 前固定座

47: 第五铰轴 48: 推压架

49: 上推进齿条 50: 第四校轴

51: 前阻力弹簧 52: 推进架

53: 上凸头 54: U形连杆

55: 下底盒 56: 下回拉齿条

57: 58: 下齿轮

59: 下推进齿条 60: 横推杆

61: 上底盒 62: 上奮

63: 凹槽 64: 横拉杆

65: 上齿轮 66: 上固定钉

67: 下固定訂 68: 下推架前段

69: 下推架中段 70: 下推架后段

71: U形吊件 72: 凹形卡座

73: 三角形推架 74: U形卡

75: 竖直通槽 实现发明的最佳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 说明, 但本发明保护的 内容并不局限于此。

本发明提供的抱轮机构包括位于车轮前方的推 进座、 位于车轮后方的 回拉座及位于车轮上方的下压座, 该推进座与该回拉座通过上传动盒 44和 下传动盒 33相连,在该下传动盒 33上设有前阻力弹簧 51和后阻力弹簧 37, 该下压座通过铰接件分别与该推进座和该回拉 座相铰接, 具体结构如下: 所述推进座包括推进架 52、 与推进架中部相连的承压架 29, 该承压架 29的前端上部设上凸头 53, 该承压架 29前端下部设下凸头 30, 该上凸头 53与该下凸头 30两侧分别设凹槽 63,该承压架 29 中部设竖直通槽 7, 该推进架 52上部与上推进齿条 49相连,该推进架 52底部设卡脚 31 , 该推 进架 52中部通过横推杆 60与下推进齿条 59相连, 该下推进齿条 59 —侧 设前阻力弹簧 51, 该推进架 52 下部设有与车轮弧度相适应的弧形推压板 32, 该上凸头 53与该下凸头 30之间设有 U形连杆 54进行固定连接, 该 U 形连杆 54 自下而上穿过充气胎保险杠的杠架 5两端的螺旋头 15上两个竖 直的长通孔 14, 该 U形连杆 15的上端通过固定钉与该上凸头 53相连, 该 U形连杆 15的下端通过固定钉与该下凸头 30相连, 从而使推进座的该 承压架 29与该充气胎保险杠形成活动连接, 同时该上凸头 53与该下凸头 30两侧分别设置的凹槽 63分别与保险杠的上支板 1的双叉头 25和下支板 27的双叉头 25相配接.该承压架 29中部的竖直通槽 75设为与保险杠端部 充气胎孤度相适应的弧形槽。 该杠架 5的螺旋头 15及该螺旋头 15外侧的 充气胎置于该竖直通槽 75中, 当碰撞发生时, 该杠架 5的螺旋头 15及该 螺旋头 15外侧的充气胎被推动后移而进入该承压架 29的竖直通槽 75中 , 进而推动该承压架 29和与该承压架 29相连的推进架 52向后移动, 以此 推动推进座向后移动, 如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图 5、 图 6、 图 7、 图 11、 图 12。

所述回拉座包括回拉架 39, 该回拉架 39的上部连有上回拉齿条 42, 该回拉架 39的下部设有与车轮弧度相适应的弧形回压板 38 , 该回拉架 39 的中部通过横拉杆 64与下回拉齿条 56相连, 该下回拉齿条 56—侧设有后 阻力弹簧 37, 该上回拉齿条 42通过上传动盒 44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上 齿轮 65与上推进齿条 49相啮合,本实施例为 3个上齿轮 65,该下回拉齿条 56通过下传动盒 33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下齿轮 58与下推进齿条 59相啮 合,本实施例为 3个下齿轮 58,当碰撞力在推动推进座后移的同时拉动回拉 座相向前移, 使该弧形推压板 32和该弧形回压板 38分别从车轮前侧和后 侧相向对压车轮, 如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图 5、 图 6、 图 7。

所述下压座包括推压架 48、 回压架 40以及弧形下压板 45。 该推压架 48的上端通过第四铰轴 50铰接在推进座上, 该回压架 40的上端通过第六 铰轴 41铰接在回拉座上, 该推压架 48的下端和该回压架 40的下端分别与 带有和车轮的弧度相适应的弧形下压板 45相连, 该弧形下压板 45上设有 前固定座 46、后固定座 35,该前固定座 46通过第五铰轴 47与该推压架 48 的下端相连接, 该后固定座 35通过第七铰轴 36与该回压架 40的下端相连 接, 当碰撞力在推动推进座后移、 拉动回拉座前移的同时, 将下压座挤压 下移, 并使弧形下压板 45从上方垂直下压车轮, 如图 1、 图 2。

所述前阻力弹簧 51置于固定架 34前端与推进座的横推杆 60之间, 所 述的后阻力弹簧 37置于固定架 34后端与回拉座的横拉杆 64之间, 该固定 架 34 固定在汽车纵梁 24上, 当碰撞力在推动推进座后移、 拉动回拉座前 移的同时, 撞击力迫使该前阻力弹簧 51和该后阻力弹簧 37 同时做工压缩 而形成相向对压, 从而进行緩冲、 吸能与减力, 如图 2、 图 4、 图 5。

所述相啮合的 3个上齿轮 65分别与上推进齿条 49和上回拉齿条 42— 同被水平设置在由上底盒 61及上盒盖 62连接成的上传动盒 44 内, 该 3 个上齿轮 65的各齿轮通过上固定钉 66固定在该上传动盒 44上, 该上固定 钉 66同时也是该上齿轮 65的轮轴, 该上传动盒 44通过固定压条 43固定 于发动机枪边梁上, 所述相啮合的 3个下齿轮 58分别与下推进齿条 59和 下回拉齿条 56—同被垂直设置在由下底盒 55及下盒盖 57连接成的下传动 盒 33内,该 3个下齿轮 58的各齿轮通过下固定钉 67固定在该下传动盒 33 上, 该下固定钉 67同时也是该下齿轮 58的轮轴, 且该下传动盒 33通过该 下固定钉 67固定在汽车纵梁 24上, 如图 3、 图 4、 图 5、 图 6、 图 7。

本发明提供的带该抱轮机构的安全车 , 其中所述的抱轮机构包括设置 在车轮前方的推进座、 设置在车轮后方的回拉座, 以及设置在车轮上方的 下压座, 该推进座与该回拉座通过上传动盒 44和下传动盒 33相连, 该下 传动盒 33上设有前阻力弹簧 51和后阻力弹簧 37, 该下压座通过铰接件分 别与该推进座和该回拉座相铰接-该抱轮机构 别设置在汽车的各个车轮 上, 并通过下推架连接前轮和后轮的各个抱轮机构 , 从而构成多轮联抱。

所述下推架包括三段, 分设为: 下推架前段 68、 下推架中段 69、 下推 架后段 70, 所述该下推架前段 68头端的固定件为一凹形卡座 72, 卡接在 前轮推进座承压架 29下端的卡脚 31中,并通过螺钉固定.所述该下推架后 段 70尾端的固定件为三角形推架 73, 通过 U形卡 74及螺钉连接在后轮回 拉座回拉架 39下部, 所述该下推架的起悬挂作用的吊件为 U形吊件 71, 该 U形吊件 71分别将该下推架前段 68的后端两侧, 该下推架中段 69 的前、 后端两侧, 该下推架后段 70的前端两侧悬挂于汽车底盘上, 该 下推架的三段能在对应的该 U形吊件 71中纵向滑动, 三段之间只相对接, 但不连接, 如图 1、 图 2、 图 8、 图 9、 图 10。

所述车身前侧和后侧的充气胎保险杠, 是通过由第一连杵 4与第二连 杆 19相互铰接成 X形的伸缩臂及该伸缩臂两侧的承梁 16,而将该充气胎保 险杠与车身前侧、 后侧相连, 该伸缩臂的两个前端与该充气胎保险杠内側 的杠架 5相连, 该伸缩臂的两个后端分别与车身前侧的汽车横 梁 23和车身 后侧的汽车横梁 23相连, 以形成伸缩式支架, 该伸缩臂两侧的承梁 16分 别置于车身前侧的汽车纵梁 24和车身后侧的汽车纵梁 24中, 以支承该充 气胎保险杠于车身的前側和后侧, 该充气胎保险杠包括杠架 5, 以及设于该 杠架 5上的其内带空腔 12的充气胎 13, 其中: 杠架 5为一弧形架, 该杠架 5的外立面设为向内凹的凹面 26, 该杠架 5的两端设有螺旋头 15, 该螺旋 头 15上设有两个竖直的长通孔 14, 该螺旋头 15内側通过连接螺钉固定有 与充气胎 13相配接的固定卡座 11,该杠架 5的上方设有与该杠架形状相适 应的带有上藝板 3的上支板 1,该杠架 5的下方设有与该杠架形状相适应的 带有下塾板 28的下支板 27, 该上支板 1与该下支板 27的两端分别设双叉 头 25, 所述该充气胎 13两端分别设有堵头 10, 该堵头 10与该杠架 5螺旋 头 15上的固定卡座 11相卡接, 并通过该堵头 10外的卡环 9及固定钉固定 该堵头 10于该螺旋头 15上, 以此将该充气胎 13支撑于该杠架 5外立面的 凹面 26上, 从而使该充气胎 13固定在该杠架 5上.该充气胎 13上设充气 嘴 2, 通过该充气嘴 2可对该充气胎 13进行充气-所述抱轮机构推进座的 承压架 29前端的上凸头 53与下凸头 30之间设有 U形连杆 54进行固定 连接, 该 U形连杆 54 自下而上穿过充气胎保险杠的杠架 5两端的螺旋头 15上两个竖直的长通孔 14, 该 U形连^ 15的上端通过固定钉与该上凸头 53相连, 该 U形连杆 15的下端通过固定钉与该下凸头 30相连, 从而使推 进座的该承压架 29与该充气胎保险杠形成活动连接, 同时该上凸头 53与 该下凸头 30两侧的凹槽 63分别与保险杠上支板 1的双叉头 25和下支板 27 的双叉头 25相配接.该承压架 29中部的竖直通槽 75设为与保险杠端部充 气胎孤度相适应的弧形槽.该杠架 5的螺旋头 15及包于该螺旋头 15外侧的 充气胎置于该竖直通槽 75中, 当碰撞发生时, 该杠架 5的该螺旋头 15及 包于该螺旋头 15外侧的充气胎被推动后移而进入该承压架 29的该竖直通 槽 75中, 进而推动该承压架 29和与该承压架 29相连的推进架 52向后移 动, 以此推动推进座向后移动, 从而带动回拉座同步向前移动, 同时 也带动下压座同步向下移动, 最终形成从前、 后、 上三方向抱压车轮.所述 伸缩臂为铰接成 X形的两个连杆: 第一连杆 4与第二连杆 19 , 该两个 连杆的前端分别通过左、右第一铰轴 6与固定在杠架 5上的左、右第一 支座 7相铰接, 该两个连杆的后端通过左、 右第二铰轴 17与固定在汽车横 梁 23上的左、 右第二支座 18相铰接, 该两个连杆的中部通过第三铰轴 22 与固定在汽车横梁 23中部第三支座 20相铰接, 该两个连杆的铰接点与固 定在该第三支座 20上的中央弹簧 21相连,从而构成伸缩式杠架.所述位于 伸缩臂两侧的承梁 16的一端固定在位于杠架 5上的该伸缩臂两侧的底座 8 上, 该承梁 16 的另一端连同该承梁的一段分别置于两侧的汽 车纵梁 24 中, 以便支承杠架, 并在伸缩臂作用下, 使充气胎保险杠沿汽车纵梁前后 移动, 实现该充气胎保险杠的伸缩, 如图 11、 图 12。

以上所述, 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 上的限制,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 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 明,任何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 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及技术内容 作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 例, 只要是未脱离本发明技 术方案的内容, 而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 任何简单修 改、 等同变化与修饰, 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