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ANTIBACTERIAL SILVER-CONTAINING FIBER WOUND DRESSING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4/086186
Kind Code:
A1
Abstrac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antibacterial silver-containing fiber wound dressing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in particular,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ilver-containing fiber wound dressing containing silver chloride particles,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silver-containing fiber wound dressing comprises silver-containing fibers. The silver chloride particles with the particle sizes in a range of 0.01-5 micrometers are uniformly distributed in the silver-containing fibers and on surfaces of the silver-containing fibers, and the silver content accounts for 0.01-10wt% of the weight of the wound dressing. As a wound treatment dressing, the silver-containing fiber wound dressing is capable of continuous releasing an enough amount of silver ions, which is especial suitable for chronic wound treatment, and can provide a long-term effective antibacterial function and effectively prevent wounds from being infected by various bacteria or other microbes.

Inventors:
MO XIAOHUI (CN)
WANG XIAODO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3/083631
Publication Date:
June 12, 2014
Filing Date:
September 17, 2013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FOSHAN UNITED MEDICAL TECHNOLOGIES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D01F9/00; A61L15/28; A61L15/44; D01F1/10; D01F2/08
Foreign References:
US20070275043A12007-11-29
CN102453968A2012-05-16
CN103170004A2013-06-26
Attorney, Agent or Firm:
GE CHENG & CO., LTD (CN)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含银纤维, 其特征在于粒径为 0.01-5微米的氯化银颗粒均 匀分布于所述含银纤维的内部和表面, 银含量以所述含银纤维重量计 为 0.01-10重量%, 优选为 0.1-5重量%。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含银纤维, 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银纤维的 线密度为 l-7dtex, 优选为 1.5-3.0dtex, 所述含银纤维的长度为 10- 125mm, 优选为 20-78mm。

3、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含银纤维, 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银纤 维为含银海藻酸盐纤维、 含银壳聚糖纤维、 含银甲壳素纤维或含银纤 维素纤维, 所述含银纤维优选为含银海藻酸钙纤维、 含银海藻酸钙钠 纤维、 含银壳聚糖纤维或含银甲壳素纤维, 所述含银纤维素纤维优选 为含银 Lyocell纤维。

4、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含银纤维, 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银纤 维为含银羧甲基壳聚糖纤维、 含银酰化壳聚糖纤维或含银羧甲基纤维 素纤维。

5、 一种含银纤维类伤口敷料, 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银纤维类伤口敷 料包括一种或多种如权利要求 1至 4中任一项所述的含银纤维。

6、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含银纤维类伤口敷料, 其特征在于所述 伤口敷料由所述含银纤维和任选的非含银纤维经混纺后通过针刺非织 造工艺、 化学粘合非织造工艺、 机织工艺或针织工艺制得。

7、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含银纤维类伤口敷料, 其特征在于所述 含银纤维类伤口敷料为针刺非织造布, 其对 A溶液的吸收量为 1200% 以上, 纵向湿强度 MD不小于 0.3N/cm, 横向湿强度 CD不小于 0.4 N/cm。 8、一种制备含银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聚合物的一部分溶解于溶剂中形成聚合物纺丝液, 使得所述 聚合物纺丝液粘度达到 50-2000厘泊,其中所述聚合物的一部分占全部 聚合物的 5-40重量%, 所述溶剂为选自水、醋酸或其组合的极性溶剂; b)将氯化银颗粒分散于所述聚合物纺丝液中, 并持续搅拌以均匀 分散所述氯化银颗粒;

c ) 将剩余聚合物溶解于在步骤 b) 中得到的纺丝液中, 从而得到 纺丝原液, 其中银离子含量以聚合物重量计为 0.01-10重量%, 优选为 0.1-5重量%;

d) 将在步骤 c ) 中得到的纺丝原液通过纺丝工艺制成所述含银纤 维。

9、一种制备含银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氯化银颗粒分散于溶剂中, 保持搅拌以均匀分散所述氯化银 颗粒, 从而得到氯化银分散体, 其中所述溶剂为选自水、 醋酸或其组 合的极性溶剂;

b) 将聚合物加入在步骤 a) 中得到的氯化银分散体中, 从而得到 纺丝原液, 所述纺丝原液的粘度为 3000-30000厘泊, 其中银离子含量 以聚合物重量计为 0.01-10重量%, 优选 0.1-5重量%;

c ) 将在步骤 b) 中得到的纺丝原液通过纺丝工艺制成含银纤维。

10、 根据权利要求 8或 9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聚合物为海藻酸 盐、 壳聚糖、 甲壳素、 纤维素, 所述聚合物优选为海藻酸盐、 壳聚糖 或甲壳素, 所述海藻酸盐优选为高甘露糖醛酸型、 高古洛糖醛酸型或 甘露糖醛酸 /古洛糖醛酸混合型。

11、 一种制备含银纤维类伤口敷料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a)将通过根据权利要求 8-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得的含银纤维 和任选的非含银纤维经混纺后通过非织造、 机织或针织工艺加工成织 b ) 将在步骤 a) 中得到织物切割, 并灭菌、 包装, 从而得到所述 含银纤维类伤口敷料。

12、根据权利要求 5-7中任一项所述的含银纤维类伤口敷料在护理 伤口和手术止血中, 如护理慢性伤口的用途。

Description:
抗菌性含银纤维类伤口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

地, 本发明涉及

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 抗菌性含银敷料中所采用的银可以分为金属银 和离子银。 金属银以单质银的形式存在, 由于金属银在水和其它液体中的溶解度 很小, 在与水分接触后只有少量的银在氧化后进入溶 液, 其释放速度 较慢。 为解决上述问题, 大多数金属银医用敷料均为纳米银敷料, 纳 米银因为粒径小, 比表面积大, 因此进入溶液后容易释放出银离子, 具有比金属银更优的抗菌效果。典型的应用实 例是 CN102453968A。该 专利申请将纳米银在不使用胶体保护剂的情况 下直接加在湿法纺丝液 中, 利用纺丝液的高粘度使纳米银均匀分散在纺丝 液和纤维中。

中国专利申请 CN1895683A公开了一种纳米银抗菌敷料及其制备 方法, 该发明采用浸轧方法使含有纳米银的涂覆液涂 覆于织物上, 制 成纳米银含量为 0.05-2.9重量%的敷料。

中国专利申请 CN1673425A介绍了一种含 0.1-1重量%纳米银抗菌 粘胶纤维的方法, 其中纳米银是加在纺丝原液中的。 但是该方法要使 用胶体保护剂,使用胶体保护剂量可达 2重量%。所有这些胶体保护剂 只能以悬浮体的形式存在于纤维内部, 而不能成为纤维中大分子相互 交联的一部分。 这实际上又减少了纤维中纺丝聚合物的比例, 从而也 限制了纳米银的最高含量, 该方法只能做到 1重量%纳米银含量。

中国专利 CN100346840C公开了一种复合纳米抗菌医用敷料, 该 发明在无纺布或碳纤维吸附材料上复合含银的 纳米颗粒, 粒径为 1-15 纳米。

虽然纳米银敷料抗菌效果明显, 但是, 纳米级材料的安全性问题 尚未完全确定, 因此, 目前使用较多的仍然是含离子银的医用敷料。 离子银是以银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如硝酸银、 磺胺嘧啶银、 氯化银、 磷酸银等, 银化合物在与体液或伤口渗出液中的钠离子接 触后能持续 地释放出银离子, 且银离子释放速度较快。

欧洲专利 EP1849464和美国专利 US2007275043介绍一种将银化 合物 (银碳酸盐) 加在纤维内部的办法, 即把银化合物掺混在纤维纺 丝液中。

欧洲专利 EP1330565B1公开了一种含银抗菌纤维及其敷料, 该纤 维由海藻酸钙、 羧甲基纤维素纤维和银化合物 (银磷酸锆氢钠) 组成, 纤维银含量为 0.1-2重量%。

银化合物可分为水溶性银化合物和水不溶性银 化合物。 水溶性银 化合物, 如硝酸银, 在水中的溶解度高, 容易电离出银离子, 但由于 银离子的氧化性很强, 在与敷料载体材料结合后很容易使载体材料氧 化变黑。 而水不溶性银化合物则是使银离子与合适的阴 离子 (如氯离 子、 碳酸根、 磷酸根等) 结合成不溶于水的银化合物, 难以电离出银 离子, 使银变得更为稳定, 这样避免了生产过程中载体材料的氧化变 黑。 另一方面, 虽然不溶性银化合物在水中溶解度低, 但其遇水后仍 可电离出少量银离子, 当这些少量的银离子被消耗完后, 不溶于水的 银化合物立即电离出少量的银离子, 以达到电离平衡, 从而实现持续 地释放银离子的效果。

美国专利 US6897349和欧洲专利 EP1216065B1公开了制备含银抗 菌材料的方法, 该方法首先将硝酸银溶解于有机溶剂然后与氯 化钠溶 液反应生成氯化银, 并把氯化银分散于纤维表面。

美国 US2010/0015208A1和专利 WO2009/115804A2公开了一种含 银纤维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该方法把纤维做成织物后, 分别依次把硝 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喷涂于织物表面, 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 化银, 沉积在纤维表面。

中国专利 CN101264335A公开了一种含氯化银纳米粒子细菌纤 维 素膜抗菌敷料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把细菌纤维素膜依次浸入银盐和氯 化盐溶液中, 银盐和氯化盐反应得到氯化银纳米粒子, 从而获得含氯 化银纳米粒子的细菌纤维素膜, 可用于抗菌敷料。

上述专利均是依据可溶性银盐与氯化盐反应生 成氯化银的原理, 采用浸泡或喷涂的方式, 把氯化银涂于敷料表面, 制得含氯化银的抗 菌性敷料。

美国专利 US4728323公开了一种含银抗菌敷料, 该专利采用气相 涂层或溅射涂层的方法, 在敷料基质材料表面镀上银盐, 优选为氯化 银。

以上专利所述含氯化银敷料, 其氯化银只存在于敷料表面, 氯化 银颗粒未能进入敷料内部, 操作过程中银容易脱落而导致抗菌效果降 低, 虽然敷料表面的银离子比敷料内部银离子释放 时间快、 银释放量 大, 但相应地其银释放持续时间短。

因此, 为解决银离子氧化变黑的问题并实现长时间持 续释放银离 子的效果, 本发明采用不溶于水的银化合物氯化银作为抗 菌剂, 直接 将氯化银颗粒均匀分散于纺丝原液中, 并将所得纺丝原液通过纺丝工 艺制成含银抗菌纤维及其敷料以用于慢性伤口 的护理, 在本发明的含 银抗菌纤维中, 氯化银颗粒存在于纤维内部和表面, 可以达到 7天连 续释放银离子的技术效果。 发明内容

在一方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银纤维, 其中粒径为 0.01-5微米 的氯化银颗粒均匀分布于所述含银纤维的内部 和表面, 银含量以所述 含银纤维重量计为 0.01-10重量%, 优选为 0.1-5重量%。

由于氯化银颗粒属于不溶性银化合物, 当氯化银颗粒粒径太大时, 容易导致纤维在纺丝过程中出现断裂, 而且粒径太大也不利于银在纤 维中的均匀分散, 因此, 本发明所使用的氯化银颗粒粒径为 0.01-5微 米。 当氯化银颗粒原料粒径大于 5微米时, 可通过球磨工艺将氯化银 颗粒研磨至 0.01-5微米。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 所述含银纤维的线密度为 l-7dtex, 优选为 1.5-3.0dtex, 所述含银纤维的长度为 10-125mm, 优选为 20-78mm。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 所述含银纤维可为含银海藻酸盐纤维、 含银 壳聚糖纤维、 含银甲壳素纤维或含银纤维素纤维, 其中所述含银纤维 素纤维优选为含银 Lyocell纤维。

优选地, 所述含银纤维可为含银海藻酸钙纤维、 含银海藻酸钙钠 纤维、 含银壳聚糖纤维或含银甲壳素纤维。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 所述含银纤维还可为含银羧甲基壳聚糖纤维、 含银酰化壳聚糖纤维或含银羧甲基纤维素纤维 。

在另一方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银纤维类伤口敷料, 所述含银 纤维类伤口敷料包括一种或多种上述含银纤维 。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 所述含银纤维类伤口敷料可包括上述含银纤 维以及与其混纺的其他非含银纤维。

当所述含银纤维类伤口敷料包括不同纤维的组 合时, 可制得具有 综合功能的伤口敷料。 例如, 当将含银海藻酸钙纤维与含银壳聚糖纤 维混纺时, 所制得的伤口敷料同时具有吸湿性和止血功能 。 另外, 为 了进一步提高伤口敷料的吸湿性能, 可将含银海藻酸钙纤维与羧甲基 纤维素纤维混纺。 为了提高伤口敷料的湿强度, 可将含银羧甲基纤维 素纤维与未改性的纤维素纤维 (Lyocell) 混纺。

本发明的含银纤维类伤口敷料可由所述含银纤 维和任选的非含银 纤维经混纺后通过针刺非织造工艺、 化学粘合非织造工艺、 机织工艺 或针织工艺制得。当采用针刺非织造工艺时, 纤维长度可为 30-100mm ; 当采用化学粘合非织造工艺时, 纤维长度可为 3-15mm ; 当采用机织或 针织工艺时, 纤维长度可为 20-85mm。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 所述含银纤维类伤口敷料为针刺非织造布, 其对 A溶液的吸收量为 1200%以上,纵向湿强度 MD不小于 0.3N/cm, 横向湿强度 CD不小于 0.4 N/cm。

在另一方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含银纤维的方法, 所述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a)将聚合物的一部分溶解于溶剂中形成聚合物 丝液, 使得所述 聚合物纺丝液粘度达到 50-2000厘泊,其中所述聚合物的一部分占全部 聚合物的 5-40重量%, 所述溶剂为选自水、醋酸或其组合的极性溶剂 ; b )将氯化银颗粒分散于所述聚合物纺丝液中, 并持续搅拌以均匀 分散所述氯化银颗粒;

C ) 将剩余聚合物溶解于在步骤 b ) 中得到的纺丝液中, 从而得到 纺丝原液, 其中银离子含量以聚合物重量计为 0.01-10重量%, 优选为 0.1-5重量%;

d) 将在步骤 c) 中得到的纺丝原液通过纺丝工艺制成所述含银 纤 维。

在又一方面, 本发明提供了另一种制备含银纤维的方法, 其特征 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氯化银颗粒分散于溶剂中, 保持搅拌以均匀分散所述氯化银 颗粒, 从而得到氯化银分散体, 其中所述溶剂为选自水、 醋酸或其组 合的极性溶剂;

b) 将聚合物加入在步骤 a) 中得到的氯化银分散体中, 从而得到 纺丝原液, 所述纺丝原液的粘度为 3000-30000厘泊, 其中银离子含量 以聚合物重量计为 0.01-10重量%, 优选 0.1-5重量%;

c) 将在步骤 b) 中得到的纺丝原液通过纺丝工艺制成含银纤维 。 在本发明的制备含银纤维的方法中, 所述聚合物为海藻酸盐、 壳 聚糖、 甲壳素、 纤维素。 优选地, 所述聚合物为海藻酸盐、 壳聚糖或 甲壳素, 其中所述海藻酸盐优选为高甘露糖醛酸型 (M)、 高古洛糖醛 酸 (G) 型或甘露糖醛酸 /古洛糖醛酸 (M/G) 混合型。

在另一方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含银纤维类伤口敷料的 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通过上述制备含银纤维的方法制得的含银 维和任选的非含 银纤维经混纺后通过非织造、 机织或针织工艺加工成织物;

b) 将在步骤 a) 中得到织物切割, 并灭菌、 包装, 从而得到所述 含银纤维类伤口敷料。

在另一方面, 本发明提供了由上述制备含银纤维类伤口敷料 的方 法制得的含银纤维类伤口敷料。

本发明所使用的抗菌剂氯化银在纺丝工序之前 加入到聚合物纺丝 液中, 并在充分分散均匀后加入全部或部分聚合物原 料, 这样能够确 保银离子均匀地分布于制成的含银纤维结构内 和表面。 当由这种含银 纤维制成的抗菌性伤口敷料接触到伤口渗出液 时, 氯化银中的银离子 首先从敷料纤维表面释放出, 随着纤维内部结构被沾湿, 纤维结构内 的银离子能够在伤口护理过程中缓慢地释放出 , 从而可长期保持有效 银离子浓度。

因此, 在又一方面, 本发明还涉及所述含银纤维类伤口敷料在护 理伤口和手术止血中, 如护理慢性伤口中的用途。 作为伤口治疗敷料, 本发明的含银纤维类伤口敷料具有持续地释放 出足够量的银离子的能 力, 特别适合慢性伤口治疗, 可以提供长期而有效的抗菌功能, 能够 有效地防止各种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对伤口的感 染。 附图说明

图 1为显示含有 0.1重量%银离子的含银海藻酸钙敷料在大肠杆 菌 培养皿中 7天培养皿中 7天后的抑菌圈。

图 2为显示含有 0.5重量%银离子的含银壳聚糖敷料在枯草芽孢 杆 菌培养皿中 7天后的抑菌圈。

图 3显示了含有 1重量%银离子的含银海藻酸钙钠敷料在铜绿 菌 培养皿中 7天后的抑菌圈。

图 4显示了含有 3重量%银离子的含银海藻酸钙敷料在铜绿杆 培 养皿中 7天后的抑菌圈。

图 5显示了含有 10重量%银离子的含银海藻酸钙敷料在金黄色 萄球菌培养皿中 7天后的抑菌圈。

图 6显示了含有 1.5重量%银离子的含银甲壳素敷料在大肠杆菌 培 养皿中 7天后的抑菌圈。

图 7显示了含有 0.01重量%银离子的含银海藻酸钙敷料在铜绿 菌培养皿中 7天后的抑菌圈。

图 8显示了含 0.5重量%银离子的含银酰化壳聚糖敷料在枯草 芽孢 杆菌培养皿中 7天后的抑菌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 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 体说明。

计算方式如下:

海藻酸钠粉干重 6kg, 含水率为 8.6% , 则海藻酸钠粉湿重为 6÷(l-8.6%)=6.56kg, 如果配制 5%海藻酸钠溶液, 则需要水 6÷5%x95%=114kg;

以含 0.5重量%的银离子 (以聚合物重量计), 干重 6kg的海藻酸 钠粉为例, 则银离子重量为 6x0.5%=0.03kg ; 由于银占氯化银的 75重 量%, 则实际需要使用氯化银 0.03÷75%=0.04kg即 40g。

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 M/G型、 G型和 M型海藻酸钠粉 (医药级) 购自 FMC Biopolymer, 氯化银 (分析纯) 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 公司, 壳聚糖、 甲壳素粉末购自上海源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实施例 1

制备含有 0.1重量%的银离子的含银海藻酸钙纤维及其伤 口敷料。

1. 在搅拌容器中加入 114升的水。

2. 对于含有 0.1重量%的银离子和干重 6千克的 M/G型海藻酸钠 的产品, 按照上述计算方式, 需要氯化银 8克, 海藻酸钠粉 6.56千克, 用水 114升。

3. 称量 8克氯化银 (氯化银颗粒标称粒径为 0.5微米) 和 6.56千 克 M/G型海藻酸钠粉, 先在所述装有 114升水的搅拌容器中加入 1.3 千克海藻酸钠粉, 启动搅拌器。 待海藻酸钠粉全部溶解后, 取样测试 海藻酸钠溶液的粘度为 50厘泊。

4. 在搅拌器持续搅拌的同时, 加入 8克氯化银, 使氯化银均匀分 散在溶液中。

5. 在搅拌器持续搅拌的同时, 向搅拌容器中缓慢加入剩余的海藻 酸钠粉。

6. 在所有海藻酸钠充分溶解后, 将搅拌容器从搅拌器中取出, 使 搅拌混合物 (即纺丝原液) 静置 24小时左右进行自然消泡。 此时, 氯 化银均匀地分布在海藻酸钠溶液中。

7. 当纺丝原液中的大部分气泡消失后, 将所得到的纺丝原液按常 规的海藻酸钙纤维挤出工艺进行制备, 即经过纺丝浴使海藻酸钠转化 成海藻酸钙、 通过牵伸浴和牵引辊抽伸排列分子链、 清洗、 干燥、 上 油、 卷曲和切断。

8. 纺出的纤维为白色, 且其中银含量约为 0.1重量%。

9. 使用传统的无纺工艺将所得到的纤维制成无纺 布。 将制得的布 切成 10xl0cm, 并包装到铝箔袋中。

10. 通过 25-50千戈瑞的伽马辐照对得到的无纺布进行灭 , 得到 含 0.1重量%银离子的含银海藻酸钙敷料。 实施例 2

为了观察敷料的抗菌性能, 在培养皿中均匀地涂布一定量的大肠 杆菌, 然后将实施例 1所得到的含银海藻酸钙敷料切成 2x2cm放入其 中, 在恒温 37°C下连续培养 7天, 每天观察平板上的细菌生长情况。 图 1显示了含 0.1重量%银离子的含银海藻酸钙敷料在大肠杆 菌培养皿 中 7天后的抑菌圈。 可以看出, 该含银海藻酸钙敷料在 7天后仍然具 有较好的抗菌性能。 实施例 3

制备含有 0.5重量%银离子的含银壳聚糖纤维及其伤口敷 料。

1. 参照海藻酸的计算方式, 根据壳聚糖原料的含水率和所需固体 含量计算出壳聚糖原料的重量和氯化银所需用 量。 例如, 壳聚糖原料 的含水率为 10重量%, 纺丝原液所需的固体含量为 5重量%。 对于含 有 0.5重量%的银离子和干重 6千克的壳聚糖原料粉末,需要 0.04千克 的氯化银、 6.67千克壳聚糖粉末和 114升的 2%重量醋酸水溶液。

2. 称量 0.04千克氯化银(氯化银颗粒标称粒径为 0.5微米)和 6.67 千克壳聚糖粉末。

3. 在搅拌容器中加入 110升 2%重量醋酸水溶液, 启动搅拌器。

4. 将全部氯化银颗粒充分分散在 4升水中后, 把该氯化银水分散 液加至装有前述醋酸水溶液的搅拌容器中, 继续启动搅拌器, 使氯化 银均匀分散在溶液中。

5. 在搅拌器持续搅拌的同时, 缓慢加入全部壳聚糖粉末。

6. 在充分分散壳聚糖后, 取出搅拌器, 并使搅拌混合物 (即纺丝 原液) 静置 24小时左右, 进行自然消泡。

7. 当纺丝原液中的大部分气泡消失后, 将所得到的纺丝原液按常 规的壳聚糖纤维挤出工艺进行制备,即经过 5重量%氢氧化钠的纺丝浴 形成丝束、 通过牵伸浴和牵引辊抽伸使分子链重新排列、 清洗、 干燥、 上油、 卷曲和切断。

8. 纺出的纤维为浅黄色, 且其中银含量约 0.5重量%。

9. 使用传统的无纺工艺将所得到的纤维制成无纺 布。 将制得的布 切成 10xl0cm, 并包装到铝箔袋中。

10. 通过 25-40千戈瑞的伽马辐照对得到的无纺布进行灭 ,得到 含 0.5重量%银离子的含银壳聚糖敷料。 实施例 4

为了观察敷料的抗菌性能, 在培养皿中均匀地涂布一定量的枯草 芽孢杆菌, 然后将实施例 3所得的敷料切成 2x2cm放入其中, 在恒温 37°C下连续培养 7天, 每天观察平板上的细菌生长情况。 图 2显示了 含 0.5重量%银离子的含银壳聚糖敷料在枯草芽孢 杆菌培养皿中 7天后 的抑菌圈。 可以看出, 该含银壳聚糖敷料在 7天后仍然具有较好的抗 菌性能。 实施例 5

制备含有 1重量%银离子的含银海藻酸钙钠纤维及其伤 敷料。

1. 在搅拌容器中加入 114升的水。

2. 对于含有 1重量%的银离子和干重 6千克的 G型海藻酸钠的产 品,按照上述计算方式, 需要氯化银 0.08千克,海藻酸钠粉 6.56千克, 用水 114升。

3. 称量 0.08千克氯化银 (氯化银颗粒标称粒径为 0.05微米) 和 6.56千克 G型海藻酸钠粉, 在装有 114升水的搅拌容器中加入 0.08千 克氯化银, 启动搅拌器, 使氯化银均匀分散在溶液中。 再加入 1 千克 海藻酸钠粉, 持续搅拌。

4. 在搅拌器持续搅拌的同时, 向搅拌容器中缓慢加入剩余的海藻 酸钠粉。

5. 在所有海藻酸钠充分分散后, 将搅拌容器从搅拌器中取出, 并 使搅拌混合物(即纺丝原液)静置 24小时左右, 进行自然消泡。此时, 氯化银均匀地分布在海藻酸钠溶液中。

6. 当纺丝原液中的绝大部分气泡消失后, 将所得到的纺丝原液按 常规的海藻酸钙钠纤维挤出工艺进行制备, 即经过纺丝浴使海藻酸钠 转化成海藻酸钙钠、 通过牵伸浴和牵引辊抽伸排列分子链、 清洗、 干 燥、 上油、 卷曲和切断。 7. 纺出的纤维为白色, 且其中银含量约为 1重量%。

8. 使用传统的无纺工艺将所得到的纤维制成无纺 布。 将制得的布 切成 10xl0cm, 并包装到铝箔袋中。

9. 通过 25-50千戈瑞的伽马辐照对得到的无纺布进行灭 , 得到 含 1重量%银离子的含银海藻酸钙钠敷料。 实施例 6

为了观察敷料的抗菌性能, 在培养皿中均匀地涂布一定量的铜绿 杆菌, 然后将实施例 5所得的敷料切成 2x2cm放入其中, 在恒温 37°C 下连续培养 7天, 每天观察平板上的细菌生长情况。 图 3显示了含 1 重量%银离子的含银海藻酸钙钠敷料在铜绿杆 菌培养皿中 7 天后的抑 菌圈。 可以看出, 该含银海藻酸钙钠敷料在 7天后仍然具有较好的抗 菌性能。 实施例 7

制备含有 3重量%银离子的含银海藻酸钙纤维及其伤口 料。

1. 在搅拌容器中加入 114升的水。

2. 对于含有 3重量%的银离子和干重 6千克的 MG型海藻酸钠的 产品, 按照上述计算方式, 需要氯化银 0.24千克, 海藻酸钠粉 6.56千 克, 用水 114升。

3. 称量 0.24千克氯化银 (氯化银颗粒标称粒径为 1微米) 和 6.56 千克 MG型海藻酸钠粉,先在装有 114升水的搅拌容器中加入 1.9千克 海藻酸钠粉, 启动搅拌器。 待海藻酸钠粉全部溶解后, 取样测试海藻 酸钠溶液的粘度为 500厘泊。

4. 在搅拌器持续搅拌的同时, 加入 0.24千克氯化银, 使氯化银均 匀分散在溶液中。

5. 在搅拌器持续搅拌的同时, 向搅拌容器中缓慢加入剩余的海藻 酸钠粉。

6. 在所有海藻酸钠充分地分散后, 将搅拌容器从搅拌器中取出, 使搅拌混合物(即纺丝原液)静置 24小时左右, 进行自然消泡。此时, 氯化银均匀地分布在海藻酸钠溶液中。 7. 当纺丝原液中的绝大部分气泡消失后, 所得到的纺丝原液按常 规的海藻酸钙纤维挤出工艺进行制备, 即经过纺丝浴使海藻酸钠转化 成海藻酸钙、 通过牵伸浴和牵引辊抽伸排列分子链、 清洗、 干燥、 上 油、 卷曲和切断。

8. 纺出的纤维为白色, 且其中银含量约为 3重量%。

9. 使用传统的无纺工艺将纤维制成无纺布。 将制得的布切成 10xl0cm, 并包装到铝箔袋中。

10. 通过 25-50千戈瑞的伽马辐照对得到的无纺布进行灭 , 得到 含 3重量%银离子的含银海藻酸钙敷料。 实施例 8

为了观察敷料的抗菌性能, 在培养皿中均匀地涂布一定量的铜绿 杆菌, 然后将实施例 7所得的敷料切成 2x2cm放入其中, 在恒温 37°C 下连续培养 7天, 每天观察平板上的细菌生长情况。 图 4显示了含 3 重量%银离子的含银海藻酸钙敷料在铜绿杆菌 培养皿中 7 天后的抑菌 圈。 可以看出, 该含银海藻酸钙敷料在 7天后仍然具有较好的抗菌性

实施例 9

制备含有 10重量%银离子的含银海藻酸钙纤维及其伤口 料。

1. 在搅拌容器中加入 114升的水。

2. 对于含有 10重量%的银离子和干重 6千克的 M型海藻酸钠的 产品, 按照上述计算方式, 需要氯化银 0.8千克, 海藻酸钠粉 6.56千 克, 用水 114升。

3. 称量 0.8千克氯化银 (氯化银颗粒标称粒径为 1微米) 和 6.56 千克 M型海藻酸钠粉, 先在装有 114升水的搅拌容器中加入 1.9千克 海藻酸钠粉, 启动搅拌器。 待海藻酸钠粉全部溶解后, 取样测试海藻 酸钠溶液的粘度为 500厘泊。

4. 在搅拌器持续搅拌的同时, 加入 0.8 千克氯化银, 使氯化银均 匀分散在溶液中。

5. 在搅拌器持续搅拌的同时, 向搅拌容器中缓慢加入剩余的海藻 酸钠粉末。

6. 在所有海藻酸钠充分地分散后, 将搅拌容器从搅拌器中取出, 使搅拌混合物(即纺丝原液)静置 24小时左右, 进行自然消泡。此时, 氯化银均匀地分布在海藻酸钠溶液中。

7. 当纺丝原液中的绝大部分气泡消失后, 所得到的纺丝原液按常 规的海藻酸钙纤维挤出工艺进行制备, 即经过纺丝浴使海藻酸钠转化 成海藻酸钙、 通过牵伸浴和牵引辊抽伸排列分子链、 清洗、 干燥、 上 油、 卷曲和切断。

8. 纺出的纤维为白色, 且其中银含量约为 10重量%。

9. 使用传统的无纺工艺将纤维制成无纺布。 将制得的布切成 10xl0cm, 并包装到铝箔袋中。

10. 通过 25-50千戈瑞的伽马辐照对所得到的无纺布进行 菌, 得 到含 10重量%银离子的含银海藻酸钙敷料。 实施例 10

为了观察敷料的抗菌性能, 在培养皿中均匀地涂布一定量的金黄 色葡萄球菌, 然后将实施例 9所得的敷料切成 2x2cm放入其中, 在恒 温 37°C下连续培养 7天, 每天观察平板上的细菌生长情况。 图 5显示 了含 10重量%银离子的含银海藻酸钙敷料在金黄色 萄球菌培养皿中 7天后的抑菌圈。可以看出, 该含银海藻酸钙敷料在 7天后仍然具有较 好的抗菌性能。 实施例 11

制备含有 1.5重量%银离子的含银甲壳素纤维及其伤口敷 料。

1. 参照海藻酸的计算方式, 根据甲壳素原料的含水率和所需固体 含量计算出甲壳素原料的重量和氯化银所需用 量。 例如, 甲壳素原料 的含水率为 10重量%, 纺丝原液所需的固体含量为 5重量%。 对于含 有 1.5重量%的银离子和干重 6千克的甲壳素原料粉末,需要 0.12千克 的氯化银、 6.67千克甲壳素粉末和 114升的 2%重量醋酸水溶液。

2. 称量 0.12千克氯化银 (氯化银颗粒标称粒径为 0.05微米) 和 6.67千克甲壳素粉末。 3. 在搅拌容器中加入 110升 2%重量醋酸水溶液, 启动搅拌器。

4. 将全部氯化银颗粒充分分散在 4升水中后, 将该氯化银水分散 液加至装有前述醋酸水溶液的搅拌容器中, 继续启动搅拌器, 使氯化 银均匀分散在溶液中。 加入 1千克的甲壳素粉末, 持续搅拌。

5. 在搅拌器持续搅拌的同时, 缓慢加入剩余的甲壳素粉末。

6. 在充分地分散所有甲壳素粉末后, 取出搅拌器, 并且使搅拌混 合物 (即纺丝原液) 静置 24小时左右, 进行自然消泡。

7. 当纺丝原液中的大部分气泡消失后, 所得到的纺丝原液按常规 的甲壳素纤维挤出工艺, 即经过 5重量%氢氧化钠的纺丝浴形成丝束、 通过牵伸浴和牵引辊抽伸使分子链重新排列、 清洗、 干燥、 上油、 卷 曲和切断。

8. 纺出的纤维为白色, 且其中银含量约 1.5重量%。

9. 使用传统的无纺工艺将纤维制成无纺布。 将制得的布切成 10xl0cm, 并包装到铝箔袋中。

10. 通过 25-40千戈瑞的伽马辐照对所得到的无纺布进行 菌,得 到含 1.5重量%银离子的含银甲壳素敷料。 实施例 12

为了观察敷料的抗菌性能, 在培养皿中均匀地涂布一定量的大肠 杆菌,然后将实施例 11所得的敷料切成 2x2cm放入其中,在恒温 37°C 下连续培养 7天, 每天观察平板上的细菌生长情况。 图 6显示了含 1.5 重量%银离子的含银甲壳素敷料在大肠杆菌培 养皿中 7天后的抑菌圈。 可以看出, 该含银甲壳素敷料在 7天后仍然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 实施例 13

制备含有 0.01重量%银离子的含银海藻酸钙纤维及其伤 敷料。

1. 在搅拌容器中加入 114升的水。

2. 对于含有 0.01重量%的银离子和干重 6千克的 M型海藻酸钠的 产品, 按照上述计算方式, 需要氯化银 0.8克, 海藻酸钠粉 6.56千克, 用水 114升。

3. 称量 0.8克氯化银 (氯化银颗粒标称粒径为 0.05微米) 和 6.56 千克 M型海藻酸钠粉, 在装有 114升水的搅拌容器中加入 0.8克氯化 银, 启动搅拌器, 使氯化银均匀分散在溶液中。 再加入 1 千克海藻酸 钠粉, 持续搅拌。

4. 在搅拌器持续搅拌的同时, 向搅拌容器中缓慢加入剩余的海藻 酸钠粉。

5. 在所有海藻酸钠充分分散后, 将搅拌容器从搅拌器中取出, 并 使搅拌混合物(即纺丝原液)静置 24小时左右, 进行自然消泡。此时, 氯化银均匀地分布在海藻酸钠溶液中。

6. 当纺丝原液中的绝大部分气泡消失后, 将所得到的纺丝原液按 常规的海藻酸钙钠纤维挤出工艺进行制备, 即经过纺丝浴使海藻酸钠 转化成海藻酸钙钠、 通过牵伸浴和牵引辊抽伸排列分子链、 清洗、 干 燥、 上油、 卷曲和切断。

7. 纺出的纤维为白色, 且其中银含量约为 0.01重量%。

8. 使用传统的无纺工艺将所得到的纤维制成无纺 布。 将制得的布 切成 10xl0cm, 并包装到铝箔袋中。

9. 通过 25-50千戈瑞的伽马辐照对得到的无纺布进行灭 , 得到 含 0.01重量%银离子的含银海藻酸钙敷料。 实施例 14

为了观察敷料的抗菌性能, 在培养皿中均匀地涂布一定量的铜绿 杆菌,然后将实施例 13所得的敷料切成 2x2cm放入其中,在恒温 37°C 下连续培养 7天,每天观察平板上的细菌生长情况。图 7显示了含 0.01 重量%银离子的含银海藻酸钙敷料在铜绿杆菌 培养皿中 7 天后的抑菌 圈。 可以看出, 该含银海藻酸钙敷料在 7天后仍然具有较好的抗菌性

实施例 15

含银酰化壳聚糖纤维及其伤口敷料。

将实施例 3 中含 0.5重量%银离子的含银壳聚糖纤维进行酰化改 制得含 0.5重量%银离子的含银酰化壳聚糖纤维。

1. 称取 1.6千克丁二酸酐, 溶于 16升的无水乙醇中, 搅拌至丁二 酸酐全部溶解, 得到浓度为 0.1克 /毫升的丁二酸酐 -乙醇溶液。

2. 按酸酐与改性壳聚糖纤维重量比为 2:1, 称取 800 克实施例 3 中的含银壳聚糖纤维, 用无水乙醇浸泡 30分钟后, 脱水。

3. 把含银壳聚糖纤维置于丁二酸酐-乙醇溶液中 70°C 水浴加热 45分钟。

4. 停止反应后, 取出纤维, 脱水, 再用无水乙醇洗涤纤维上残留 的反应溶液。

5. 洗涤干净的纤维经上油、 干燥、 卷曲和切断, 得到含银酰化壳 聚糖纤维。

6. 使用传统的无纺工艺将所得到的纤维制成无纺 布。 将制得的布 切成 10xl0cm, 并包装到铝箔袋中。

7. 通过 25-40千戈瑞的伽马辐照对得到的无纺布进行灭 , 得到 含 0.5重量%银离子的含银酰化壳聚糖敷料。 实施例 16

为了观察敷料的抗菌性能, 在培养皿中均匀地涂布一定量的枯草 芽孢杆菌,然后将实施例 15所得的敷料切成 2x2cm放入其中,在恒温 37°C下连续培养 7天, 每天观察平板上的细菌生长情况。 图 8显示了 含 0.5重量%银离子的含银酰化壳聚糖敷料在枯草 芽孢杆菌培养皿中 7 天后的抑菌圈。 可以看出, 该含银酰化壳聚糖敷料在 7天后仍然具有 较好的抗菌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