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AUXILIARY HEATING DEVICE FOR FLOAT ZONE FURNACE AND HEAT PRESERVATION METHOD FOR SINGLE CRYSTAL ROD THEREOF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4/172929
Kind Code:
A1
Abstract:
An auxiliary heating device for float zone furnace and a heat preservation method for a single crystal rod thereof. The device comprises an auxiliary heater disposed below high frequency heating coils within a float zone furnace, formed by winding a hollow metal circular tube, wherein the winding start of the auxiliary heater is at the upper part and the winding end is at the bottom part; from the two ends respectively, an upper end part and a bottom end part are led out; the inner side of the auxiliary heater is provided with a heating load in a hollow tube shape, and an insulator is provided between the heating load and the auxiliary heater. The device and method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cracking in a single crystal rod during the growth of a float zone silicon single crystal of 6.5 inches or more due to an inappropriate thermal field distribution and an excessive thermal stress.

Inventors:
FU LINJIAN (CN)
OUYANG PENGGEN (CN)
WANG DANTAO (CN)
CHEN MINGJIE (CN)
SHI GANG (CN)
CAO JIANWEI (CN)
QIU MINXIU (CN)
JIANG QINGLIA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3/075717
Publication Date:
October 30, 2014
Filing Date:
May 16, 2013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ZHEJIANG JINGSHENG M & E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C30B13/20; C30B29/06
Foreign References:
CN103255473A2013-08-21
CN203284497U2013-11-13
CN102041548A2011-05-04
CN102787350A2012-11-21
CN103046122A2013-04-17
CN102358951A2012-02-22
JP3149320B22001-03-26
Attorney, Agent or Firm:
SHANGHAI HUAQI INTELLECTUAL PROPERTY AGENCY (CN)
上海华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CN)
Download PDF:
Claims:
1、 一种用于区熔炉的辅助加热装置, 包括置于区熔炉内主加热线圈下方的辅助加 热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加热器由中空的金属圆管按照螺旋线型绕制而成; 辅助加 热器的启绕端在上部, 止绕端在下部, 且自该两端分别水平引出上端部与下端部; 辅助 加热器的内侧设有一个呈轴对称的中空筒状的加热负载,加热负载与辅助加热器之间设 有同样呈中空筒状的绝缘件;

该装置还包括呈中空管状的电极, 其一端为进水口, 另一端则通过金属密封接头分 别与辅助加热器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相连; 电极的侧边焊有电缆连接板, 并通过水冷电缆 与电源控制柜相连接; 电源控制柜还通过信号线依次连接数据分析模块、 红外测温仪。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辅助加热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装置还包括由竖直板、 支撑臂和支撑环组成的支架; 其中, 竖直板上开设有两条平行的竖向长槽, 两个三角形 的支撑臂对称装设于长槽中, 支撑臂上焊接有水平放置的支撑环; 在位于支撑臂对向的 竖直板上, 以螺钉固定连接一个固定臂, 固定臂固定于区熔炉的炉壁上; 所述绝缘件和 加热负载的上部边缘均设有向外延伸的边沿, 加热负载的边沿搭载于绝缘件的边沿上, 绝缘件的边沿则搭载于支撑环上。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辅助加热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加热器的上端部 与下端部位于同一侧。

4、 根据权利要求 1-3任意一项中所述的辅助加热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加热 负载的材质为工业纯铁或碳钢, 其竖向的截面形状呈轴向对称, 为矩形或等腰梯形, 或 是具备平行的上下底边和抛物线侧边的形状; 加热负载的吸收功率满足以下公式: ρ : 135 0.75 H2 β

m ' HI2 ^ 式中, P为吸收功率, I 为施加在辅助加热器中的电流大小, μ 为真空磁导率, c 为真空状态下光速, f 为辅助加热器中电流的频率, N为辅助加热器匝数, D1为辅助加 热器平均直径, HI为辅助加热器高度, P i为辅助加热器电阻率, δ ΐ为辅助加热器截 面壁厚, D2为加热负载平均直径, Η2为加热负载高度, Ρ 2为加热负载的电阻率, δ 2 为加热负载平均厚度。

5、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3任意一项中所述的辅助加热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绕制 辅助加热器的中空的金属圆管材质为纯铜或纯银; 所述绝缘件为陶瓷或者石英材质的绝 缘件,具有与加热负载相匹配的形状,其外壁上设有与辅助加热器相适应的螺线型沟槽。

6、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辅助加热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控制柜具有高频 滤波回路、 功率调节回路和功率反馈回路。

7、 一种基于权利要求 1所述辅助加热装置的单晶棒保温方法, 其特征在于, 是通 过电源控制柜为辅助加热器施加交变电流, 在加热负载中产生涡流而生热, 加热负载对 生长在其内部的单晶棒产生热辐射和热反射, 从而实现对单晶棒的保温; 通过红外测温 仪实时监测单晶棒特定点的温度, 并传输给数据分析模块, 数据分析模块通过内置的控 制方法来控制辅助加热器的电流, 从而调节加热负载的热量, 进而调节对单晶棒的保温 效果; 内置于数据分析模块的控制方法, 其控制目标为单晶棒特定点的温度, 控制输入 量为辅助加热器电流, 且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 具体包括:

在扩肩阶段, 单晶棒直径不断变化, 设定单晶棒特定点温度随单晶棒直径的变化曲 线 T (d)为目标值, 其中, 单晶棒特定点温度随单晶棒直径的变化曲线 T ( d) 由对作为 标准参照的单晶棒生产过程进行标定的方式获得; 单晶棒直径为 D时, 通过查找曲线获 得单晶棒温度目标值为 T (D) ; 温差 AT=T1-T (D) , 其中 T1为单晶棒直径为 D时红外 测温仪检测到单晶棒特定点的温度;

辅助加热器电流设定值 I分三段控制: 当温度偏差 AT<Tm时, I=Imax, 即辅助加 热器输出最大电流; 当 AT>Tb 时, 1=0, 即关闭辅助加热器; 当 Tm AT Tb 时, 1=10-0. 45 Χ ΔΤ +0. 0038 X (D/ΔΤ) ; 其中, Tm为单晶棒温度目标值为 T (D) 允许的 下偏差, Tb为单晶棒温度目标值为 T (D) 允许的上偏差, 且满足: -20 °C ^Tm^0 V ^Tb^20 °C, 10为扩肩阶段辅助加热器电流的初始设置值, 其值在 0. 3Imax〜0. 5Imax 之间;

进入等径阶段, 辅助加热器电流设定值 1=11+0. 05 X T, 其中, I I 为等径阶段辅助 加热器电流的初始设置值,其值为 0. 4Imax〜0. 7Imax之间, T为进入等径阶段的时间; 在收尾阶段, 设定单晶棒特定点温度随单晶棒直径的变化曲线 T (d) , 为目标值, 其中, 单晶棒特定点温度随单晶棒直径的变化曲线 T (d) , 由对作为标准参照的单晶棒 生产过程进行标定的方式获得; 单晶棒直径为 D时, 通过查找曲线获得单晶棒温度目标 值为 T (D) , ; 温差 ΔΤ' =Τ -T (D) , , 其中 Τ 为单晶棒直径为 D时红外测温仪 检测到单晶棒特定点的温度;

辅助加热器电流设定值 I分三段控制: 当温度偏差 ΔΤ' <Tm' 时, I=Imax, 即辅 助加热器输出最大电流; 当 ΔΤ' >Tb' 时, 1=0, 即关闭辅助加热器; 当 Tm' ^ΔΤ' Tb' 时, 1=10' -0. 65 Χ ΔΤ' +0. 0025 X (D/ΔΤ' ) ; 其中, Tm' 为单晶棒温度目标值 为 T (D) ' 允许的下偏差, Tb' 为单晶棒温度目标值为 T (D) ' 允许的上偏差, 且满 足: -20 °C Tm, 0 °C Tb, 20 V, 10' 为收尾阶段辅助加热器电流的初始设置 值, 其值为 0.3Imax〜0.5Imax之间。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区熔炉的辅助加热装置及其单晶棒保 温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辅助加热装置,特别涉及一 种用于区熔炉的辅助加热装置及其单 晶棒保温方法。 背景技术

硅是全球第一产业——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基 础材料, 占全球半导体材料使用量的 95%以上。 区熔硅单晶由于其独特的生长方式, 具有纯度高, 均匀性好、缺陷少等优点, 适合用于大功率半导体元器件。 随着电力电子产业的蓬勃发展, 各类新型电力电子器件 对大直径区熔硅单晶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如 SR硅整流器、 SCR可控硅、 GTR巨型晶体 管、 GTO晶闸管、 SITH静电感应晶闸管、 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PIN超高压二极管、 智能功率器件 (SMART POWER)、功率集成器件 (POWER IC)等, 因此, 大直径区熔硅单 晶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区熔硅单晶的生长采用悬浮区域熔炼法, 即 采用高频主加热线圈加热多晶棒使其熔化,在 线圈下方用籽晶接住熔融硅连续生长出单 晶棒。 由于采用悬浮区域熔炼, 热场集中在熔区附近, 熔区下方温度分布不均匀。 尤其 对于生长大直径硅单晶, 因单晶棒表面快速冷却, 中心和表面径向温度梯度扩大而导致 硅单晶开裂。 随着单晶棒直径的增大, 熔区面积和热应力呈几何数级增大, 当单晶棒热 应力大于其临界剪压力时, 单晶棒中将产生位错, 导致单晶棒断棱甚至炸裂, 影响生产 效率, 并对设备造成损害。 现有技术中, 6.5 英寸以上的大直径区熔单晶硅生长都面临 着因热场分布不合理、 热应力过大造成的单晶棒开裂的问题, 3-6英寸的区熔单晶硅生 长中因热场分布不合理、热应力过大造成的断 棱也是提高硅单晶生产率面临的最主要的 问题之一。

现有技术中, 为改善熔区下方热场分布, 提高单晶棒品质, 多采用一种铜质保温环 装置 (见图 1 ) 。 该装置能将熔区辐射的热量反射到硅单晶表面 , 对熔区下方的单晶棒 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 但这个装置只能被动地反射从熔区辐射过来的 热量, 因此反射的 热量大小和位置都不可控。

中国 (公开) 专利 CN 102808216 A,CN 102321913 A, CN 102358951 A, CN 202492612 U等公开的均是采用这种保温环结构, 公开的技术中还有采用不同材料来保 温的, 但这些保温机构都是采用被动保温的, 无法适应大直径区熔单晶棒的生长。

因此, 迫切需要开发一种用于区熔炉的主动保温装置 , 改善热场分布, 单晶棒的温 度分布可根据工艺需要精确控制, 以解决大直径单晶棒开裂问题, 并提高硅单晶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提供一种用于区熔炉的辅助 加热装置, 并对熔区下方的单晶棒进行主动可控的保温方 法。 本发明中, 辅助加热装置 加热功率可根据工艺实时调节, 单晶棒的温度分布可根据工艺需要精确控制, 并适应不 同直径、 不同晶向单晶棒的生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提供一种用于区熔炉的辅助加热装置,包括置 于区熔炉内主加热线圈下方的辅助加 热器; 所述辅助加热器由中空的金属圆管按照螺旋线 型绕制而成; 辅助加热器的启绕端 在上部, 止绕端在下部, 且自该两端分别水平引出上端部与下端部; 辅助加热器的内侧 设有一个呈轴对称的中空筒状的加热负载,加 热负载与辅助加热器之间设有同样呈中空 筒状的绝缘件; 该装置还包括呈中空管状的电极, 其一端为进水口, 另一端则通过金属 密封接头分别与辅助加热器的上端部和下端部 相连; 电极的侧边焊有电缆连接板, 并通 过水冷电缆与电源控制柜相连接; 电源控制柜还通过信号线依次连接数据分析模 块、 红 外测温仪。

作为一种改进, 该装置还包括由竖直板、 支撑臂和支撑环组成的支架; 其中, 竖直 板上开设有两条平行的竖向长槽, 两个三角形的支撑臂对称装设于长槽中, 支撑臂上焊 接有水平放置的支撑环; 在位于支撑臂对向的竖直板上, 以螺钉固定连接一个固定臂, 固定臂固定于区熔炉的炉壁上; 所述绝缘件和加热负载的上部边缘均设有向外 延伸的边 沿, 加热负载的边沿搭载于绝缘件的边沿上, 绝缘件的边沿则搭载于支撑环上。

作为一种改进, 所述辅助加热器的上端部与下端部位于同一侧 。

作为一种改进, 所述的加热负载的材质为工业纯铁或碳钢, 其竖向的截面形状呈轴 向对称, 为矩形或等腰梯形, 或是具备平行的上下底边和抛物线侧边的形状 ; 加热负载 的吸收功率满足以下公式:

J HI HI 1 式中, P为吸收功率, I 为施加在辅助加热器中的电流大小, μ 为真空磁导率, c 为真空状态下光速, f 为辅助加热器中电流的频率, N为辅助加热器匝数, D1为辅助加 热器平均直径, HI为辅助加热器高度, P i为辅助加热器电阻率, δ ΐ为辅助加热器截 面壁厚, D2为加热负载平均直径, Η2为加热负载高度, Ρ 2为加热负载的电阻率, δ 2 为加热负载平均厚度。

作为一种改进, 所述绕制辅助加热器的中空的金属圆管材质为 纯铜或纯银; 所述绝 缘件为陶瓷或者石英材质的绝缘件, 具有与加热负载相匹配的形状, 其外壁上设有与辅 助加热器相适应的螺线型沟槽。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电源控制柜具有高频滤波 回路、功率调节回路和功率反馈回路。 进一步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前述辅助加热器装置 的单晶棒保温方法, 是通 过电源控制柜为辅助加热器施加交变电流, 在加热负载中产生涡流而生热, 加热负载对 生长在其内部的单晶棒产生热辐射和热反射, 从而实现对单晶棒的保温; 通过红外测温 仪实时监测单晶棒特定点的温度, 并传输给数据分析模块, 数据分析模块通过内置的控 制方法来控制辅助加热器的电流, 从而调节加热负载的热量, 进而调整对单晶棒的保温 效果; 内置于数据分析模块的控制方法, 其控制目标为单晶棒特定点的温度, 控制输入 量为辅助加热器电流, 且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 具体包括:

在扩肩阶段, 单晶棒直径不断变化, 设定单晶棒特定点温度随单晶棒直径的变化曲 线 T (d)为目标值, 其中, 单晶棒特定点温度随单晶棒直径的变化曲线 T ( d) 由对作为 标准参照的单晶棒生产过程进行标定的方式获 得; 单晶棒直径为 D时, 通过查找曲线获 得单晶棒温度目标值为 T (D) ; 温差 AT=T1-T (D) , 其中 T1为单晶棒直径为 D时红外 测温仪检测到单晶棒特定点的温度;

辅助加热器电流设定值 I分三段控制: 当温度偏差 AT<Tm时, I=Imax, 即辅助加 热器输出最大电流; 当 AT>Tb 时, 1=0, 即关闭辅助加热器; 当 Tm AT Tb 时, 1=10-0. 45 Χ ΔΤ +0. 0038 X (D/ΔΤ) ; 其中, Tm为单晶棒温度目标值为 T (D) 允许的 下偏差, Tb为单晶棒温度目标值为 T (D) 允许的上偏差, 且满足: -20 °C ^Tm^0 V ^Tb^20 °C, 10为扩肩阶段辅助加热器电流的初始设置值, 其值在 0. 3Imax〜0. 5Imax 之间;

进入等径阶段, 辅助加热器电流设定值 1=11+0. 05 X T, 其中, I I 为等径阶段辅助 加热器电流的初始设置值,其值为 0. 4Imax〜0. 7Imax之间, T为进入等径阶段的时间; 在收尾阶段, 设定单晶棒特定点温度随单晶棒直径的变化曲 线 T (d) , 为目标值, 其中, 单晶棒特定点温度随单晶棒直径的变化曲线 T (d) , 由对作为标准参照的单晶棒 生产过程进行标定的方式获得; 单晶棒直径为 D时, 通过查找曲线获得单晶棒温度目标 值为 T (D) , ; 温差 ΔΤ' =Τ -T (D) , , 其中 Τ 为单晶棒直径为 D时红外测温仪 检测到单晶棒特定点的温度;

辅助加热器电流设定值 I分三段控制: 当温度偏差 ΔΤ' <Tm' 时, I=Imax, 即辅 助加热器输出最大电流; 当 ΔΤ' >Tb' 时, 1=0, 即关闭辅助加热器; 当 Tm' ^ΔΤ' Tb' 时, 1=10' -0. 65 Χ ΔΤ' +0. 0025 X (D/ΔΤ' ) ; 其中, Tm' 为单晶棒温度目标值 为 T (D) ' 允许的下偏差, Tb' 为单晶棒温度目标值为 T (D) ' 允许的上偏差, 且满 足: -20 °C Tm' °C Tb' 20 °C, 10 ' 为收尾阶段辅助加热器电流的初始设置 值, 其值为 0. 3Imax〜0. 5Imax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感应加热原理, 在辅助加热器中通入交变电流, 加热负载中产生涡流而 被加热, 通过加热负载对单晶棒产生热辐射和热反射以 改变单晶棒热场分布, 从而实现 对单晶棒的保温。红外测温仪可实时监测单晶 棒特定点的温度,并传输给数据分析模块, 数据分析模块通过一定的控制方法来控制辅助 加热器的电流, 从而调节加热负载的热 量, 进而调整对单晶棒的保温效果, 精确控制单晶棒的热场分布。 电源控制柜中的高频 滤波回路能有效避免高频电源的干扰, 做到精确控制。 电极和辅助加热器间采用金属密 封接头, 拆装方便且密封性好。 同时还可通过调节线圈支架高度、 辅助加热器和加热负 载尺寸调节热场的分布, 适应不同硅单晶生长的要求。 本发明可解决 6.5英寸以上的大 直径区熔硅单晶生长中面临的因热场分布不合 理、 热应力过大造成的单晶棒开裂的问 题, 同时也可改善 3-6英寸的区熔硅单晶生长的热场分布, 解决因热场分布不合理、 热 应力过大造成的断棱问题, 将硅单晶生产率从现有技术的 70%提高到 85%以上, 并提高 硅单晶品质。 附图概述

图 1为传统技术的单晶棒保温装置。

图 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总体结构图。

图 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辅助加热器的示意图。

图 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为: 1电源控制柜; 2电极; 3辅助加热器; 4加热负载; 5绝缘件; 6支架; 7固定臂; 8接头; 9红外测温仪; 10数据分析模块; 11单晶棒; 12主加热线 圈; 13保温环; A电极进水口; B电极出水口; C电缆连接板; 601竖直板; 602支撑 臂; 603支撑环。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发明实现过程中会涉及自动控制技术和计 算机技术的运 用。 申请人认为, 如在仔细阅读申请文件、 准确理解本发明的实现原理和发明目的以后 完全能够实现本发明。例如数据分析模块 10可采用 PLC, 可选型号 CJ2M, 生产商为欧 姆龙。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运用其掌握的 软件编程技能在结合现有公知技术的情况 下完成其内置的控制软件。 因此, 凡本发明申请文件提及的均属此范畴, 申请人不再一 一列举。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 步详细描述:

如图 2和图 3所示, 用于区熔炉的辅助加热装置包括电源控制柜 1、 电极 2、 辅助 加热器 3、 加热负载 4、 绝缘件 5、 支架 6、 固定臂 7、 接头 8、 红外测温仪 9和数据分 析模块 10。

辅助加热器 3由纯铜或纯银材质的空心圆管按照螺旋线型 制而成, 匝数不少于 1 匝, 内径 100-500mm; 辅助加热器 3的上端在线圈的启绕端以 90°水平引出一段, 辅助 加热器的下端与上端平行, 且位于同一个切面上; 电极 2数量为两个, 其一端为宝塔形 水嘴, 分别为辅助加热器及电极的进水口 A和出水口 B; 电极 2的该端侧边焊有电缆连 接板 C, 电缆连接板 C通过水冷电缆与电源控制柜 1相连接; 电极 2的另一端为与辅助 加热器 3相同的圆管,并通过接头 8分别与辅助加热器 3的起绕端口和止绕端口相连接。 辅助加热器 3中的冷却水主要用于辅助加热器 3的降温, 以防因过热而损坏, 本实施例 中, 辅助加热器 3冷却水出口温度控制在 35 °C-45 °C之间。

加热负载 4设置在辅助加热器 3内部, 辅助加热器 3安装在支架 6上, 支架 6通过 固定臂 7与炉壁固定。加热负载材质为工业纯铁或碳 ,其竖向的截面形状呈轴向对称, 为矩形或等腰梯形, 或是具备平行的上下底边和抛物线侧边的形状 ; 加热负载的吸收功 率满足以下 式中, P为吸收功率, I 为施加在辅助加热器中的电流大小, μ 为真空磁导率, c 为真空状态下光速, f 为辅助加热器中电流的频率, N为辅助加热器匝数, D1为辅助加 热器平均直径, HI为辅助加热器高度, P i为辅助加热器电阻率, δ ΐ为辅助加热器截 面壁厚, D2为加热负载平均直径, Η2为加热负载高度, Ρ 2为加热负载的电阻率, δ 2 为加热负载平均厚度。

本发明中, 施加在辅助加热器中的电流频率 f在 200Hz— 1000Hz之间。

辅助加热器 3、 支架 6和加热负载 4之间分别装有绝缘件 5, 所述绝缘件 5为带边 沿的圆筒形,材质为陶瓷或者石英,其外壁上 设有与辅助加热器 3相适应的螺线型沟槽; 所述的加热负载 4呈轴对称形, 其竖向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或等腰梯形, 或是具备平行的 上下底边和抛物线侧边的形状, 且上端设有边沿, 材质为工业纯铁或碳钢。

如图 4所示, 所述支架 6包括竖直板 601、 支撑臂 602和支撑环 603 ; 所述的竖直 板 601上开有长槽, 在竖直板 601的边沿按中心对称斜向设有两个三角形支撑 臂 602, 支撑臂 602上焊接有水平放置的圆环形的支撑环 603。 支架 6起到支撑辅助加热器 3和 加热负载 4的作用, 支架 6与固定臂 7的固定螺钉穿过竖直板的长槽, 可通过调节固定 螺钉的位置调节支架 6的高度, 从而调整辅助加热器 3和加热负载 4与单晶棒 11的相 对位置, 从而改变单晶棒 11的热场分布和保温效果。

炉壁及炉室外还设有红外测温仪 9和数据分析模块 10; 所述的接头 8为卡套式或 VCR金属密封接头; 所述电源控制柜具有高频滤波回路、 功率调节回路和功率反馈回 路, 高频滤波回路能有效避免高频电源的干扰。

利用所述辅助加热器装置的单晶棒保温方法, 包括红外测温仪 9 和数据分析模块 10, 通过电源控制柜 1为辅助加热器 3施加一定频率的交变电流, 在加热负载 4中产生 涡流而生热, 加热负载 4对生长在其内部的单晶棒 11产生热辐射和热反射, 从而实现 对单晶棒 11的保温; 红外测温仪 9可实时监测单晶棒 11特定点的温度, 并传输给数据 分析模块 10, 数据分析模块 10通过内置的控制方法来控制辅助加热器 3的电流, 从而 调节加热负载 4的热量, 进而精确控制单晶棒 11的温度分布, 调节对单晶棒 11的保温 效果。

区熔硅单晶生长主要包括引晶、 扩肩、 等径和收尾等阶段, 数据分析模块 10中的 内置控制方法主要在扩肩、 等径及收尾阶段起作用, 其控制目标为单晶棒 11特定点的 温度; 控制输入量为辅助加热器 3电流, 且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

在扩肩阶段, 单晶棒 11直径不断变化, 设定单晶棒 11特定点温度随单晶棒 11直 径的变化曲线 T (d)为目标值,其中,单晶棒 11特定点温度随单晶棒 11直径的变化曲线 T ( d) 由对作为标准参照的单晶棒 11生产过程进行标定的方式获得; 单晶棒 11直径为 D时, 通过查找曲线获得单晶棒 11温度目标值为 T (D) ; 温差 AT=T1-T (D) , 其中 T1 为单晶棒 11直径为 D时红外测温仪 9检测到单晶棒 11特定点的温度;

辅助加热器 3电流设定值 I分三段控制: 当温度偏差 AT<Tm时, I=Imax, 即辅助 加热器 3输出最大电流; 当 AT>Tb时, 1=0, 即关闭辅助加热器 3; 当 Tm AT Tb时, 1=10-0. 45 Χ ΔΤ +0. 0038 X (D/ΔΤ) ; 其中, Tm为单晶棒 11温度目标值为 T (D) 允 许的下偏差, Tb为单晶棒 11温度目标值为 T (D) 允许的上偏差, 且满足: _20 °C Tm 0 °C ^Tb^20 °C , 10为扩肩阶段辅助加热器 3电流的初始设置值, 其值在 0. 3Imax〜 0. 5Imax之间;

进入等径阶段, 由于单晶棒 11直径不再变化, 主加热功率基本保持稳定, 辅助加 热器 3电流设定值 1=11+0. 05 X T, 其中, I I为等径阶段辅助加热器 3电流的初始设置 值, 其值为 0. 4Imax〜0. 7Imax之间, T为进入等径阶段的时间;

在收尾阶段, 设定单晶棒 11特定点温度随单晶棒 11直径的变化曲线 T (d) , 为目 标值, 其中, 单晶棒 11特定点温度随单晶棒 11直径的变化曲线 T (d) , 由对作为标准 参照的单晶棒 11生产过程进行标定的方式获得; 单晶棒 11直径为 D时, 通过查找曲线 获得单晶棒 11温度目标值为 T (D) , ; 温差 ΔΤ' =Τ -T (D) , , 其中 Τ 为单晶 棒 11直径为 D时红外测温仪 9检测到单晶棒 11特定点的温度;

辅助加热器 3电流设定值 I分三段控制: 当温度偏差 ΔΤ' <Tm' 时, I=Imax, 即 辅助加热器 3输出最大电流; 当 ΔΤ' >Tb' 时, 1=0, 即关闭辅助加热器 3; 当 Tm' △T' ^Tb' 时, 1=10' -0. 65 Χ ΔΤ' +0. 0025 X (D/ΔΤ' ) ; 其中, Tm' 为单晶棒 11 温度目标值为 T (D) ' 允许的下偏差, Tb' 为单晶棒 11温度目标值为 T (D) ' 允许的 上偏差, 且满足: -20 °C Tm' °C Tb ' 20 °C, 10' 为收尾阶段辅助加热器 3 电流的初始设置值, 其值为 0. 3Imax〜0. 5Imax之间。

区熔炉硅单晶生产中, 不同匝数和内径的辅助加热器 3和加热负载 4采用相同的接 口, 可满足不同直径和品质硅单晶生产的要求。 在不同直径或晶向的单晶棒产品替换生 产时, 本发明可通过调节工艺参数、 调节支架 6高度、 更换辅助加热器 3或加热负载 4 等方式满足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 本发明中的辅助加热装置还可与图 1中的保温环 13组合使用。 当然,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 这些改 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工业应用性

本发明可解决 6. 5英寸以上的大直径区熔硅单晶生长中面临的 热场分布不合理、 热应力过大造成的单晶棒开裂的问题, 同时也可改善 3-6英寸的区熔硅单晶生长的热场 分布, 解决因热场分布不合理、 热应力过大造成的断棱问题, 将硅单晶生产率从现有技 术的 70%提高到 85%以上, 并提高硅单晶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