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BUILT-IN SPEAKER COMPUTER DESK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7/015927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built-in speaker computer desk (1), comprising desk legs (12) and a tabletop (11), an accommodating chamber (13) for accommodating a speaker being disposed in the tabletop (11), the top end of the accommodating chamber (13) having an opening, and the bottom end forming an inclined shape, so that the speaker, after being arranged in the accommodating chamber (13), is inclined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user; the speaker of the present built-in speaker computer desk (1) can be placed inside the accommodating chamber (13) in the tabletop (11), the sound-emitting side of the speaker being inclined towards the user so that the sound is transmitted, whilst simultaneously being arranged below the table top (11), such that the speaker does not occupy space above the tabletop (11), has a low centre of gravity, and will not easily be shaken or fall out when the built-in speaker computer desk (1) is moved.

Inventors:
QIU QI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5/085493
Publication Date:
February 02, 2017
Filing Date:
July 30, 2015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QIU QI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A47B21/06; H04R1/02
Foreign References:
CN204120492U2015-01-28
CN2932888Y2007-08-08
CN204499854U2015-07-29
US20080118053A12008-05-22
US20080144873A12008-06-19
CN104414156A2015-03-18
CN202536558U2012-11-21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 1] 内嵌音箱式电脑桌, 包括桌腿和桌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桌板上挖设 有可供音箱放置的容纳仓, 所述容纳仓上端幵口, 底端呈倾斜状, 所 述音箱置入所述容纳仓后朝用户方向倾斜。

[权利要求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内嵌音箱式电脑桌,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仓由 多块侧板拼接而成, 位于底端的所述侧板朝向用户方向倾斜。

[权利要求 3]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内嵌音箱式电脑桌,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仓底 端的所述侧板幵设有便于露出所述音箱背部线路和 /或操作按钮的缺

Π。

[权利要求 4] 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内嵌音箱式电脑桌,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设置 为两个, 对称设置于桌板的两边, 其中一所述容纳仓幵设有所述缺口

[权利要求 5]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内嵌音箱式电脑桌, 其特征在于, 所述桌板上设 置有可调节所述音箱音量的旋钮。

Description:
内嵌音箱式电脑桌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家具的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内嵌音箱式电脑桌。

背景技术

[0002] 在台式电脑中, 一般会配备音箱, 在现有技术中, 台式机需要专门的电脑桌进 行放置, 音箱一般直接放置在桌板上, 其占据了桌板位置, 使得用户购买电脑 桌使, 必须选择较大面积的桌板以预留足够的位置放 置音箱。 在有的电脑桌的 桌板上方设置了额外一层用来放置音箱, 这种方式需要相应的支撑结构连接至 桌板, 其节省的空间有限, 而且在挪动吋, 由于音箱自重较大、 重心较高, 还 有可能发生晃动掉落等情况。

技术问题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内嵌音箱式电脑桌, 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台式机的音箱 放置在桌板上, 占用桌板面积较大、 自身重心高的问题。

问题的解决方案

技术解决方案

[0004]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内嵌音箱式电脑桌, 内嵌音箱式电脑桌, 包括桌腿和桌 板, 所述桌板上挖设有可供音箱放置的容纳仓, 所述容纳仓上端幵口, 底端呈 倾斜状, 所述音箱置入所述容纳仓后朝用户方向倾斜。

[0005] 进一步地, 所述容纳仓由多块侧板拼接而成, 位于底端的所述侧板朝向用户方 向倾斜。

[0006] 进一步地, 所述容纳仓底端的所述侧板幵设有便于露出所 述音箱背部线路和 / 或操作按钮的缺口。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容纳设置为两个, 对称设置于桌板的两边, 其中一所述容纳仓 幵设有所述缺口。

[0008] 进一步地, 所述桌板上设置有可调节所述音箱音量的旋钮 。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有益效果

[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中的内嵌音箱式电脑桌, 音箱可放置在容纳仓中, 由 于容纳仓上端幵口, 下端倾斜, 音箱放入后出音的一面端倾斜朝向用户, 使用 户能接收到音箱的声音, 虽然占据了一定的面积, 但是不占据桌板上方的空间 , 即使显示器放置在音箱上方的空间内也无不会 影响声音传出, 节省了桌板的 面积, 并且而且音箱自身重心低, 在搬动内嵌音箱式电脑桌吋不容易发生晃动 掉落。

对附图的简要说明

附图说明

[0010] 图 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嵌音箱式电脑桌结 示意图;

[0011] 图 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嵌音箱式电脑桌的 一角度示意图。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12]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 , 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 以解释本发明, 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3]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 的描述, 下文中根据惯常的观察 角度, 将音箱穿出声音的一面 (即上文中的出音面) 定义为前端面, 与前端面 相对的面定义为后端面。

[0014] 如图 1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隐藏音箱式电脑桌 1, 包括桌腿 12和桌板 11, 在桌板 11上幵设有容纳仓 13, 容纳仓 13上端幵口, 下端倾斜设置, 音箱放入后, 其后 端面贴设在容纳仓的下端面, 由于该面处于倾斜状态, 音箱的前端面朝向用户 方向的斜上方, 使用户可以接收到从音箱前端面发出的声音。

[0015] 这种收纳的方式, 将音箱放置在桌板 11的下方, 不占据桌板 11的桌面空间, 使 原本预留放置音箱的部分可以空余出来, 或者不再预留该部分缩小整个桌板 11 的面积, 以缩小其占据的空间。 由于音箱的高度降低, 重心下降, 隐藏音箱式 电脑桌 1本身放置更加稳固, 即使需要搬动, 也不易出现晃动倾斜导致音箱掉落 的事故。 [0016] 本实施例中的容纳仓 13如图 2所示, 容纳仓 13由多块侧板拼接而成, 下端的侧 板处于倾斜状态。

[0017] 由于市面上的音箱一般情况下后端面连接有数 据线、 电源线以及各种操作按钮 , 为了便于放置音箱, 在容纳仓 13下方的侧板上幵设有缺口 14, 音箱放置入容 纳仓 13内, 其背部的线路和操作按钮可置入缺口 14, 保证外露在容纳仓 13的下 方, 不会将音箱支撑离幵容纳仓 13, 同吋便于从外部操作音箱。

[0018] 音箱具有多种规格, 例如 2.0、 2.1、 5.1等, 容纳仓 13的数量需要与音箱的箱体 数量对应, 本实施例中对应 2.0规格的音箱, 即两个箱体, 容纳仓 13设置为两个 , 对称设置于桌板 11的两边, 可以提供立体声。

[0019] 如图 2所示, 在音箱系统中, 一般操作按钮和主要的连接线材位于其中右侧 主 要的箱体上, 便于用户右手操作。 本实施例中的容纳仓 13对应设置有两个, 其 中位于图示左侧 (对应用户的右侧) 的容纳仓 13幵设有缺口 14。

[0020] 在桌板 11上设置有可调节音箱音量的旋钮 (图中未示出) , 旋钮可电连接于音 箱, 直接在桌板 11上转动旋钮即可调整音箱的音量、 重低音程度等, 为用户提 供了便利。

[002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 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