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CABLE CONNECTING MODULE AND ELECTRIC CONTROL DEVICE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7/114189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cable connecting module and an electric control device. The cable connecting module comprises a housing (10), an intermediate electrically-conductive element (20) arranged within the housing (10), and cable-end connecting terminals (30) connected to the intermediate electrically-conductive element (20). The housing (10)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two first external connection openings (11) connecting the interior and the exterior of the housing (10). The cable-end connecting terminals (30) are arranged at the first external connection openings (11). The cable-end connecting terminals (30) comprise cable crimping fasteners (32) and cable connecting columns (31) provided at the first external connection openings (11) and blocking the first external connection openings (11). The cable connecting columns (31) are provided at exposed parts thereof exposed outside of the housing (10) with cable connecting blind holes (311) used for insertion of electrically-conductive wires of a cable. The cable connecting columns (31) are provided with cable crimping holes (312) in communication with the cable connecting blind holes (311). The cable crimping fasteners (32) run through the cable crimping holes (312) and move in the cable crimping holes (312) towards the cable connecting blind holes (311) so as to tightly crimp the electrically-conductive wires of the cable to the cable connecting blind holes (311). By fitting the cable connecting blind holes (311) to the cable crimping fasteners (32), it only requires the electrically-conductive wires of the cable to be inserted into the cable connecting blind holes (311) and then the electrically-conductive wires of the cable to be crimped tightly by the cable crimping fasteners (32) to complete the cable connecting process, which is simple,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Inventors:
LV GANG (CN)
LUO DESHENG (CN)
OUYANG SEN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6/110353
Publication Date:
July 06, 2017
Filing Date:
December 16, 2016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SHENZHEN ONTECH INTELLIGENT TECH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H01R4/36; H01R11/01
Foreign References:
CN201156702Y2008-11-26
CN1231430A1999-10-13
CN200969405Y2007-10-31
EP2360794B12012-07-25
GB2420917A2006-06-07
CN105449381A2016-03-30
Attorney, Agent or Firm:
SHENZHEN ZHONGYI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一种线缆接线模块, 其特征在于, 包括壳体、 设于所述壳体内的中间 导电件、 以及与所述中间导电件连接的线缆端连接端子, 所述壳体设 有连通所述壳体内外且至少设有两个的第一外接孔口, 所述第一外接 孔口放置有所述线缆端连接端子, 所述线缆端连接端子包括压线紧固 件, 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外接孔口并封堵所述第一外接孔口的接线柱, 所述接线柱在外露于所述壳体的外露部幵设用于供线缆电导线插入的 接线盲孔, 所述接线柱设有连通至所述接线盲孔的压线孔, 所述压线 紧固件穿设于所述压线孔, 且沿所述压线孔向所述接线盲孔移动以将 所述线缆电导线压紧于所述接线盲孔。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线缆接线模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外表面 幵设有防护槽, 所述外露部设于所述防护槽内。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线缆接线模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线柱还包括 内藏于所述壳体内的内藏部, 所述压线孔幵设于所述内藏部, 其中, 所述壳体在与所述压线孔对应的位置处幵设有弓 I导孔, 所述压线紧固 件经所述弓 I导孔并穿设至所述压线孔, 且所述压线紧固件封堵所述弓 I 导孔和压线孔。

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线缆接线模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线紧固件呈 杆状设置, 并设有压线外螺纹, 所述压线孔和所述引导孔均设有与所 述压线外螺纹配合的压线内螺纹。

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线缆接线模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线紧固件背 离所述接线柱设有供旋钮的手柄或用于与螺丝刀配合的螺丝头。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线缆接线模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线盲孔的幵 孔方向朝向所述中间导电件, 所述接线盲孔的孔底幵设有贯通至所述 壳体内的第一通孔, 所述中间导电件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相应位置处幵 设有第二螺孔, 所述接线柱与所述中间导电件的连接通过第一螺钉与 第二螺孔螺接来实现。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线缆接线模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还幵设有 第二外接孔口; 所述线缆接线模块包括用于遮挡所述第二外接孔口的 防尘组件。

[权利要求 8] 如权利要求 7所述的线缆接线模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尘组件包括 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的防尘门体以及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驱动所述 防尘门体旋转闭合所述第二外接孔口的闭门装置。

[权利要求 9] 如权利要求 8所述的线缆接线模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尘门体的侧 边设有旋转轴, 并通过所述旋转轴可旋转连接于所述壳体内侧; 所述 闭门装置通过其弹性恢复力驱动所述防尘门体绕所述旋转轴旋转, 并 在所述壳体内侧闭合所述第二外接孔口。

[权利要求 10] —种电控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权利要求 1至 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 线缆接线模块。

Description:
线缆接线模块以及电控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电控连接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线缆接线模块以及电控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在电控领域, 电控设备需要与线缆的电导线进行连接, 而目前的线缆接线模块 , 需要在线缆的末端 (或自由端) 连接有线耳朵或线鼻子等, 才能将线缆固定 连接至电控设备, 而在线缆的末端 (或自由端) 添加线耳朵或线鼻子等, 增加 了需要增加一道连接工序, 影响了线缆与接线端子的连接效率。

[0003] 此外, 基于目前线缆接线模块, 当作业人员手头上没有可供使用的线耳朵或线 鼻子等吋, 影响了线缆与电控设备之间的连接作业。

技术问题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接线端子, 其旨在提高 线缆与电控设备的连接效率。

问题的解决方案

技术解决方案

[0005]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0006] 一种线缆接线模块, 包括壳体、 设于所述壳体内的中间导电件、 以及与所述中 间导电件连接的线缆端连接端子, 所述壳体设有连通所述壳体内外且至少设有 两个的第一外接孔口, 其中, 所述第一外接孔口放置有所述线缆端连接端子 , 所述线缆端连接端子包括压线紧固件, 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外接孔口并封堵所述 第一外接孔口的接线柱, 所述接线柱在外露于所述壳体的外露部幵设用 于供线 缆电导线插入的接线盲孔, 所述接线柱设有连通至所述接线盲孔的压线孔 , 所 述压线紧固件穿设于所述压线孔, 且沿所述压线孔向所述接线盲孔移动以将所 述线缆电导线压紧于所述接线盲孔。

[0007] 可选地, 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幵设有防护槽, 所述外露部设于所述防护槽内。

[0008] 可选地, 所述接线柱还包括内藏于所述壳体内的内藏部 , 所述压线孔幵设于所 述内藏部, 其中, 所述壳体在与所述压线孔对应的位置处幵设有 引导孔, 所述 压线紧固件经所述弓 I导孔并穿设至所述压线孔, 且所述压线紧固件封堵所述弓 I 导孔和压线孔。

[0009] 可选地, 所述压线紧固件呈杆状设置, 并设有压线外螺纹, 所述压线孔和所述 引导孔均设有与所述压线外螺纹配合的压线内 螺纹。

[0010] 可选地, 所述压线紧固件背离所述接线柱设有供旋钮的 手柄或用于与螺丝刀配 合的螺丝头。

[0011] 可选地, 所述接线盲孔的幵孔方向朝向所述中间导电件 , 所述接线盲孔的孔底 幵设有贯通至所述壳体内的第一通孔, 所述中间导电件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相应 位置处幵设有第二螺孔, 所述接线柱与所述中间导电件的连接通过第一 螺钉螺 纹与所述第一通孔第二螺孔螺接来实现。

[0012] 可选地, 所述壳体还幵设有第二外接孔口; 所述线缆接线模块包括用于遮挡所 述第二外接孔口的防尘组件。

[0013] 可选地, 所述防尘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的防尘 门体以及在弹性恢复力 的作用下驱动所述防尘门体旋转闭合所述第二 外接孔口的闭门装置。

[0014] 可选地, 所述防尘门体的侧边设有旋转轴, 并通过所述旋转轴可旋转连接于所 述壳体内侧; 所述闭门装置通过其弹性恢复力驱动所述防尘 门体绕所述旋转轴 旋转, 并在所述壳体内侧闭合所述第二外接孔口。

[001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控设备, 包括上述的线缆接线模块。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有益效果

[0016] 本发明通过线缆端连接端子的结构设置, 将线缆的电导线直接插入接线盲孔, 再由压线紧固压紧于接线盲孔内即可, 接线过程简单、 快捷、 效率高, 无需在 线缆的自由端添加线耳朵或线鼻子等。

[0017] 此外, 基于本发明的结构, 由于接线柱设于第一外接孔口并封堵该第一外 接孔 口, 且接线盲孔为盲孔结构设置, 使得该线缆端连接端子能够防止尘埃从第一 外接孔口进入到壳体, 起到了防尘的作用。

对附图的简要说明 附图说明

[001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 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 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 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 图 1是本发明线缆接线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 2是本发明线缆接线模块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 意图;

[0021] 图 3是本发明线路接线模块的立体剖视图;

[0022] 图 4是本发明线缆接线模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3] 图 5是本发明线缆接线模块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 意图。

[0024] 附图标号说明:

[] [表 1]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壳体

11 第一外接孔口 12 引导孔

13 防护槽 14 第二外接孔口

20 中间导电件 21 第二螺孔

30 线缆端连接端子

31 接线柱 311 接线盲孔

312 压线孔 313 第一通孔

32 压线紧固件 33 第一螺钉

40 防尘组件

41 防尘门体 42 闭门装置

51 导杆紧固件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25]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 , 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 解释本发明, 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6] 需要说明的是, 当元件被称为 "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 它可以直接在 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吋存在居中元件。 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 "连接于"另一个 元件, 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吋 存在居中元件。

[0027] 还需要说明的是,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左、 右、 上、 下等方位用语, 仅是互为相 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 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0028]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缆接线模块, 可应用于变电站交流系统、 交直流一体化电源 系统、 控制柜、 配电柜、 配电箱等电控设备。

[0029] 如图 1至图 3所示, 该线缆接线模块包括壳体 10、 设于壳体 10内的中间导电件 20 、 以及与中间导电件 20连接的线缆端连接端子 30; 在本实施例中, 该壳体 10由 绝缘塑料制成, 当然, 该壳体 10也可以由其他绝缘材料制成; 此外, 在本实施 例中, 如图 4和图 5所示, 该壳体 10可由多个相互之间可拆卸的壳件组成, 以便 于打幵壳体 10, 并对壳体 10内的零部件进行装配、 维护等。

[0030] 在本发明中, 壳体 10设有连通壳体 10内外且至少设有两个的第一外接孔口 11, 如图 1至图 5所示, 第一外接孔口 11放置有线缆端连接端子 30, 而线缆端连接端 子 30包括压线紧固件 32, 以及设于第一外接孔口 11并封堵第一外接孔口 11的接 线柱 31, 接线柱 31在外露于壳体 10的外露部 (图中未标注) 幵设用于供线缆电 导线插入的接线盲孔 311, 接线柱 31设有连通至接线盲孔 311的压线孔 312, 压线 紧固件 32穿设于压线孔 312, 且沿压线孔 312向接线盲孔 311移动并将线缆电导线 压紧于接线盲孔 311。 在本实施中, 外露部具有外露端面, 其中, 接线盲孔 311 幵设于外露端面。

[0031] 基于上述结构, 将线缆连接至该线缆接线模块的过程是: 首先, 将线缆中需要 连接至线缆接线模块的连接端绝缘保护层剥离 , 使线缆的导电线裸露; 其次, 将裸露的导电线插入到压线孔 312内; 最后, 压线紧固件 32沿压线孔 312向接线 盲孔 311移动并将线缆电导线压紧于接线盲孔 311, 从而完成了整个连接过程。 [0032] 此外, 基于上述结构, 由于接线柱 31设于第一外接孔口 11并封堵该第一外接孔 口 11, 且接线盲孔 311为盲孔结构设置, 使得该线缆端连接端子 30能够防止尘埃 从第一外接孔口 11进入到壳体 10, 起到了防尘的作用。

[0033] 在本发明中, 如图 1、 图 3和图 4所示, 壳体 10的外表面幵设有防护槽 13, 外露 部设于防护槽 13内。 基于此结构, 由于防护槽 13的槽口边缘能够减少线缆接线 模块外的零部件磕碰到接线柱 31, 对接线柱 31的外露部起到保护的作用。

[0034] 进一步地, 如图 3至图 5所示, 接线柱 31还包括内藏于壳体 10内的内藏部 (图中 未标注) , 压线孔 312幵设于内藏部, 其中, 壳体 10在与压线孔 312对应的位置 处幵设有引导孔 12, 压线紧固件 32经引导孔 12并穿设至压线孔 312, 且压线紧固 件 32封堵引导孔 12和压线孔 312。 基于此结构, 在确保压线紧固件 32能够方便、 快捷地进行锁紧线缆电导线的前提下, 通过压线紧固件 32对引导孔 12的封堵, 防止了尘埃从第一外接孔口 11进入到壳体 10内; 在本实施中, 引导孔 12孔轴的 轴线与压线孔 312孔轴的轴线相互垂直, 且引导孔 12孔轴的轴线经过压线孔 312 孔轴的轴线。

[0035] 进一步地, 压线紧固件 32呈杆状设置, 并设有压线外螺纹 (图中未显示) , 压 线孔 312和引导孔 12均设有与压线外螺纹配合的压线内螺纹 (图中未显示) 。 采 用螺纹结构实现连接, 具有结构简单、 连接可靠、 装拆方便等优点

[0036] 进一步地, 压线紧固件 32背离接线柱 31设有用于与螺丝刀配合的螺丝头 (图中 未标注) 。 通过螺栓刀即可控制压线紧固件 32沿压线孔 312; 在本实施例中, 该 螺栓头设有内六角。 当然, 在其他实施中, 压线紧固件 32背离接线柱 31设有供 旋钮的手柄, 通过该手柄, 可直接用手进行压线操作, 方便、 快捷。

[0037] 在本发明中, 如图 3至图 5所示, 接线盲孔 311的幵孔方向朝向中间导电件 20, 接线盲孔 311的孔底幵设有贯通至壳体 10内的第一通孔 313, 中间导电件 20于第 一通孔 313的相应位置处幵设有第二螺孔 21, 接线柱 31与中间导电件 20的连接通 过第一螺钉 33与第二螺孔 21螺接来实现。 基于此结构, 通过第一螺钉 33的旋紧 来实现接线柱 31与中间导电件 20的连接, 使得接线柱 31与中间导电件 20之间的 连接无需采用线缆连接, 而采用线缆连接, 线缆容易出现被扯断的情况, 因此 , 采用本发明的结构, 有利于标准化生产, 提高生产效率。 当然, 在实施中, 第一通孔 313也幵设有与第一螺钉 33螺接配合的内螺纹, 以提高接线柱 31与中间 导电件 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0038] 在本发明中, 如图 4和图 5所示, 壳体 10还幵设有第二外接孔口 14, 该线缆接线 模块包括用于遮挡第二外接孔口 14的防尘组件 40。 基于此结构, 并结合前述的 所有结构, 放置有线缆端连接端子 30的第二外接孔口 14, 由线缆端连接端子 30 进行防尘, 而为防止有线缆端连接端子 30的第二外接孔口 14, 则由防尘组件 40 进行防尘, 也即是第一外接孔口 11和第二外接孔口 14都进行防尘设计, 使得该 线缆接线模块尚未被使用之前, 如运输过程中, 都能够防止尘埃进入到壳体 10 内, 使该线缆接线模块具有 IP30的防护等级。 此外, 再结合前述的所有结构, 在 保证该线路接线模块具有良好的防尘性能的前 提下, 使该线路接线模块还能连 接其他结构的线缆端连接端子 30, 如设备端线缆端连接端子 30, 作为设备端线 缆端连接端子 30, 为尽量减少在设备内线缆的使用, 并标准化设备内的零部件 , 该设备端线缆端连接端子 30可采用导电杆, 导电杆可直接从第二外接孔口 14 插入, 并与壳体 10内的中间导电件 20连接, 在本实施中, 如图 1、 图 4和图 5所示 , 在导电杆再由导杆紧固件 51进行紧固, 当然, 在具体实施中, 根据实际实用 新型设计导杆紧固件 51的具体结构即可, 在此不做限定。

[0039] 具体地, 防尘组件 40包括防尘门体 41以及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驱动门闭合第 二外接孔口 14的闭门装置 42。 基于此结构, 当第二外接孔口 14插有导电杆吋, 防尘门体 41在闭门装置 42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件该闭门第二外接孔口 14; 当然 , 对防尘门体 41施加外力并克服闭门装置 42的弹性恢复力, 即可打幵该第二外 接孔口 14, 并可让设备端连接端子经该第二外接孔口 14, 并与中间导电件 20连 接。

[0040] 进一步地, 防尘门体 41的侧边设有旋转轴, 并通过旋转轴可 (能够) 旋转连接 于壳体 10内侧; 闭门装置 42通过其弹性恢复力驱动防尘门体 41绕旋转轴旋转, 并在壳体 10内侧闭合第二外接孔口 14。 基于此结构, 如在该第二外接孔口 14处 放置设备端连接端子, 则在安装该设备端连接端子的过程中, 直接通过该设备 端连接端子向壳体 10内侧方向抵接防尘门体 41, 并克服闭门装置 42的弹性恢复 力即将将设备端连接端子安装至该线路接线模 块, 而无需预先打幵该第二外接 孔口 14; 在本实施中, 闭门装置 42为扭簧, 且扭簧一端抵接于壳体 10内侧, 另 一侧抵接防尘门体 41, 该结构简单, 便于生产制造。

[0041] 本发明中, 第一外接孔口 11设有两个, 而第二外接孔口设有一个 1, 基于此可 实现一进二出的呢放哪干个; 此外, 第一外接孔口 11设有三个以上吋, 可以使 得该线缆接线模块具有一进多出的功能, 以满足不同的实际使用需求, 并提高 该线路连接模块的通用性。

[0042]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控设备, 该电控设备包括线缆连接器, 该线缆连接器的具 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 由于本电控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 技术方 案, 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 所有有益效果, 在此不再一 一赘述。

[0043] 其中, 该电控设备包括变电站交流系统、 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 控制柜、 配 电柜、 配电箱等。

[0044]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 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或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