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CAR FRAME STRUCTURE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2/174793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car frame structure with frame units all made of steel pipes comprises a lower chassis module and an upper frame module which are fixedly connected, the steel pipes used by the lower chassis module being thicker than those used by the upper frame module. The present invention utilizes the steel pipes to replace the conventional structure of welded steel plates, so that the frame made of the steel pipes is light in weight. Meanwhile, the frame adopting a crisscrossed connection manner can bear high strength and load. Therefore, the frame meets the requirements for light weight and good strength and is applicable to car frame structures of mini-cars.

Inventors:
CHEN JIELONG (CN)
JIN AIJUN (CN)
LI HONGHUA (CN)
WEI XINGMIN (CN)
WU CHENGMING (CN)
ZHAO FUQUAN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1/079323
Publication Date:
December 27, 2012
Filing Date:
September 05, 2011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GEELY AUTOMOBILE INST CO LTD (CN)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CN)
CHEN JIELONG (CN)
JIN AIJUN (CN)
LI HONGHUA (CN)
WEI XINGMIN (CN)
WU CHENGMING (CN)
ZHAO FUQUAN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B62D21/02; B62D21/08; B62D23/00
Domestic Patent References:
WO1998030430A11998-07-16
Foreign References:
CN2369927Y2000-03-22
CN1876469A2006-12-13
GB2131361A1984-06-20
CN201660023U2010-12-01
US20100078926A12010-04-01
CN1572387A2005-02-02
CN2223232Y1996-03-27
Attorney, Agent or Firm:
UNITALEN ATTORNEYS AT LAW (CN)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1、 一种车身骨架结构, 其特征在于: 其骨架单元均为钢管做成, 所述 车身骨架结构包括下部底盘模块和上部车架模块, 所述下部底盘模块和上 部车架模块的连接点为固定连接, 所述下部底盘模块比上部车架模块所用 钢管的口径大。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车身骨架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部底盘 模块包括两个相互平行延伸的主纵梁( 1 ), 所述两个主纵梁( 1 )前段和后 段相对中段换起, 所述两个主纵梁(1)的前段之间设有前横梁(2), 两个 主纵梁(1) 的中段之间设有中横梁(3), 两个主纵梁(1) 的后段之间设 有后横梁(4)。

3、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车身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 2 )、 中横梁(3)和后横梁(4) 的个数均为至少两个, 并且保持等距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 2或 3所述的车身骨架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横 梁( 3 )的两端超出两个主纵梁( 1 )的跨度并各自连接到两侧的辅纵梁( 5 ) 上。

5、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车身骨架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车架 模块包括两个换形的主侧梁(6), 二者平行伸展, 所述两个主侧梁(6)之 间设有至少两个上部弯梁(7), 所述两个主侧梁(6)的前端固定有前部弯 梁(8), 该前部弯梁(8)前部设有支撑竖梁(9), 所述两个主侧梁(6) 的前端、 后端以及中部均设有若干支撑竖梁(9), 所述支撑竖梁(9)的底 端固定连接到下部底盘模块的主纵梁(1)或辅纵梁(5)上。

6、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车身骨架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管之间 的连接均为焊接。

Description:
车身骨架结构 本申请要求于 2011 年 6 月 23 日提交中国专利局、 申请号为 201120215427.5、 发明名称为"车身骨架结构"的中国专利申请的 先权, 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骨架的组合架体结构即承 载车身结构, 特别是涉 及一种微型车辆的车身骨架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 出现了汽车能源紧张和道路拥挤等问题, 随之演变出众多的小型汽车, 主要以节能减排为目的, 但传统的车身结构 都采用钢板拼焊成车身骨架, 骨架重量难以降低, 因此迫切需要重量较轻 的车身结构, 以实现节能的目的。

中国专利公告号 CN100404347C, 公开了一种全承载车身, 该全承载 车身将整车用前围骨架、 后围骨架、 左侧围骨架、 右侧围骨架、 顶盖骨架 和底架构成一种整体框架式的新型车身结构形 式,通过各节点, 利用立柱、 或纵梁、 或斜撑、 或横梁、 或弯梁、 或各种板件使整车骨架前后贯通, 上 下相连, 左右相接, 骨架梁形成封闭的力环结构。 该全承载车身重量较重 且由于结构复杂难以保证足够的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钢管形式代替 传统的钢板拼焊结构的 骨架结构, 以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车身骨架重量大和强 度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身骨架结构, 其骨 架单元均为钢管做成, 所述车身骨架结构包括下部底盘模块和上部车 架模 块, 所述下部底盘模块和上部车架模块的连接点为 固定连接, 所述下部底 盘模块比上部车架模块所用钢管要粗。 采用钢管形式代替传统的钢板拼焊 结构, 钢管骨架重量轻, 同时骨架采用纵横交错的连接形式, 能承受较高 的强度及载荷, 既满足了轻量化的要求又具备较好的强度。

作为优选, 所述下部底盘模块包括两个相互平行延伸的主 纵梁, 所述 两个主纵梁前段和后段相对中段换起, 所述两个主纵梁的前段之间设有前 横梁, 两个主纵梁的中段之间设有中横梁, 两个主纵梁的后段之间设有后 横梁。 纵横交错的连接结构强度较好, 下部底盘的中部下沉形成落差, 这 样将整个底盘分成前、 中、 后三个平台, 前部平台为前机抢, 中部平台为 驾驶抢和乘客抢, 后部平台为后车厢。

作为优选, 所述前横梁、 中横梁和后横梁的个数均为至少两个, 并且 保持等距分布。 由于下部底盘模块要形成三个承载平台, 而每个承载平台 都要至少两个横梁支撑, 所以前横梁、 中横梁、 后横梁的个数均为至少两 个, 保持等距分布, 可使底盘模块承受力均匀。

作为优选, 所述中横梁的两端超出两个主纵梁的跨度并各 自连接到两 侧的辅纵梁上。 通过增加中横梁的长度, 可扩大中部平台, 即驾驶抢和乘 客枪的面积。

作为优选,所述上部车架模块包括两个换形的 主侧梁,二者平行伸展, 所述两个主侧梁之间设有至少两个上部弯梁, 所述两个主侧梁的前端固定 有前部弯梁, 该前部弯梁前部设有支撑竖梁, 所述两个主侧梁的前端、 后 端以及中部均设有若干支撑竖梁, 所述支撑竖梁的底端固定连接到下部底 盘模块的主纵梁或辅纵梁上。

作为优选, 所述钢管之间的连接均为焊接。 焊接为一体的强度更好, 稳定性也更好, 且容易加工。

本发明车身骨架结构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钢管形式代替传统的钢板拼 焊结构, 钢管骨架重量轻, 同时骨架采用纵横交错的连接形式, 能承受较 高的强度及载荷, 既满足了轻量化的要求又具备较好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 1为本发明车身骨架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分别为: 1.主纵梁 2.前横梁 3.中横梁 4.后横梁 5.辅纵梁 6. 主侧梁 7.上部弯梁 8.前部弯梁 9.支撑竖梁 10.加强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 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 述。

实施例:

如图 1所示, 一种车身骨架结构, 其骨架单元均为钢管做成, 采用纵 横交错的方式焊接成骨架结构, 所述车身骨架结构包括下部底盘模块和上 部车架模块, 所述下部底盘模块和上部车架模块的连接点也 采用焊接的方 式固定连接, 所述下部底盘模块比上部车架模块所用钢管的 口径大。 所述 下部底盘模块包括两个相互平行延伸的主纵梁 1 , 所述两个主纵梁 1的前 段和后段相对于中段换起形成落差, 所述两个主纵梁 1的前段之间焊接有 两个前横梁 2, 两个主纵梁 1的中段之间焊接有四个中横梁 3 , 两个主纵梁 1的后段之间焊接有两个后横梁 4,所述四个中横梁 3的长度大于两个主纵 梁 1的跨度, 在两个主纵梁 1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辅纵梁 5 , 并且所述中 横梁 3的两末端各自焊接到这两个辅纵梁 5上, 所述前横梁 2、 中横梁 3 和后横梁 4之间保持等距分布。

所述上部车架模块包括两个换形的主侧梁 6, 二者平行伸展, 所述两 个主侧梁 6之间设有至少四个上部弯梁 7, 其中两个上部弯梁 7位于主侧 梁 6的两末端, 另外两个上部弯梁 7位于主侧梁 6的中部位置, 所述两个 主侧梁 6的前端固定有前部弯梁 8, 该前部弯梁 8整体呈 U型, 其两末端 分别与两个主侧梁 6的前端焊接,前部弯梁 8的前部、 两个主侧梁的前端、 后端以及中部均焊接有支撑竖梁 9, 所述支撑竖梁 9的底端焊接到下部底 盘模块的主纵梁 1或辅纵梁 5上, 支撑竖梁 9的个数可根据实际车身重量 和强度需要而定, 在本实施例中, 前部弯梁 8前部的支撑竖梁 9个数为两 个, 分居左右两侧, 每个主侧梁 6的前端的支撑竖梁 9个数为三个, 其形 态呈三脚支撑状, 且在左右两侧的支撑竖梁 9之间设有加强梁 10, 每个主 侧梁 6的中部的支撑竖梁 9个数为一个,其底端焊接在同侧的辅纵梁 5上, 每个主侧梁 6的后端的支撑竖梁 9个数为四个, 形态为其中一个呈竖直状 态, 另外三个在其底部呈三脚支撑状。 采用钢管形式代替传统的钢板拼焊结构, 钢管骨架重量轻, 同时骨架 采用纵横交错的连接形式, 能承受较高的强度及载荷, 既满足了轻量化的 要求又具备较好的强度。

上述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构 思作优选举例说明。 凡 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或 补充或等同替代, 均应包含 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