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CONNECTING MEMBER FOR FILTERING ELEMENT OF PRESS FILTER AND PRESS FILTER COMPRISING CONNECTING MEMBER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2/116612
Kind Code:
A1
Abstract:
Disclosed is a connecting member for fixing a filtering element of a press filter to a bearing plate and a press filter comprising the connecting member, the connecting member comprising a first cylinder core, a first edge vertically extended outward along the periphery of one end of the first cylinder core, a second cylinder core and a second edge vertically extended outward along the periphery of one end of the second cylinder core, and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edges are fixedly connected to the filtering element; wherein the shape and the size of the first cylinder core are made in a such way that the cylinder core just extends through the central hole of the bearing plate and engages tightly together therewith; the shape and the size of the second cylinder core are made in such a way that the cylinder core just extends through the first cylinder core and engages with it; and the first cylinder core and the first edge, the second cylinder core and the second edge are respectively pressed integrally from a non-woven fabric which retains its shape, is able to support itself and has moldability.

Inventors:
NG YING YUK (CN)
CRAIG GILBERT (US)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2/071506
Publication Date:
September 07, 2012
Filing Date:
February 23, 2012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NG YING YUK (CN)
CRAIG GILBERT (US)
International Classes:
B01D25/176
Domestic Patent References:
WO2010063079A12010-06-10
Foreign References:
CN2503966Y2002-08-07
US4925560A1990-05-15
US3250063A1966-05-10
CN1176841A1998-03-25
CN2062250U1990-09-19
CN1125710C2003-10-29
US20100200518A12010-08-12
CN2011071371W2011-02-28
CN2011084323W2011-12-21
Other References: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 2682171A4
Attorney, Agent or Firm:
SHANGHAI PATENT & TRADEMARK LAW OFFICE, LLC (CN)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1 . 一种用于将压滤机的过滤元件固定在支承板上的连接构件, 其特征在于, 所 述连接构件包括第一筒状芯、 沿所述第一筒状芯一端的周边垂直地向外延伸的第一 边缘、 第二筒状芯以及沿所述第二筒状芯一端的周边垂直地向外延伸的第二边缘, 所述第一和第二边缘与所述过滤元件固定连接;

其中, 所述第一筒状芯的形状和尺寸做成该筒状芯刚好延伸穿过支承板的中心 通孔并与之紧紧地啮合在一起, 所述第二筒状芯的形状和尺寸做成该筒状芯刚好能 够延伸穿过所述第一筒状芯并互相啮合在一起; 并且

所述第一筒状芯和第一边缘以及第二筒状芯和第二边缘分别由能够自支撑而具 有形态保持性并且具有可模制成型性的无纺布一体模压制成。

2. 根据权利要求 1的连接构件, 特征在于, 所述无纺布包括至少两层短纤维层 和位于所述两层短纤维层之间的防水层, 所述防水层由可模制成型的材料制成, 并 且至少两层短纤维层和所述防水层一体模压形成所述连接构件。

3. 根据权利要求 2的连接构件, 特征在于, 所述防水层由可模制成型的塑料制 成。

4.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3中任一项的连接构件, 特征在于, 所述无纺布为针剌无 纺布。

5.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3中任一项的连接构件, 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构件的第一 边缘和第二边缘通过粘胶剂或缝制与所述过滤元件固定连接, 或者所述连接构件与 所述过滤元件一体成型。

6. 一种 CGR式压滤机, 包括多个滤板, 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滤板包括第一过 滤元件、 与所述第一过滤元件相对的第二过滤元件以及夹在二者之间的具有中心通 孔且两侧凹陷的支承板;

所述第一和第二过滤元件各包括过滤元件本体、 在过滤元件本体的中心形成的 筒状芯和在过滤元件本体的周缘形成的凸缘; 所述筒状芯和所述凸缘在所述过滤元 件本体的同一侧向外突出, 并且所述过滤元件本体、 筒状芯和凸缘由能够自支撑而 具有形态保持性且具有可模制成型性和过滤性的无纺布一体模压制成;

所述第一过滤元件的筒状芯的形状和尺寸做成该筒状芯刚好延伸穿过所述支承 板的中心通孔并与之紧紧地啮合在一起, 所述第二过滤元件的筒状芯的形状和尺寸 做成该筒状芯刚好能够延伸穿过所述第一过滤元件的筒状芯并互相啮合在一起; 所述第一和第二过滤元件的凸缘的形状和尺寸做成刚好嵌接在沿所述嵌入式支 承板周缘形成的凹槽内。

7. 根据权利要求 6的过滤器, 特征在于, 所述无纺布为针剌无纺布。

8. 根据权利要求 6或 7的过滤器, 特征在于, 所述无纺布的表面施加 PTFE膜 或丙烯酸涂层。

9. 一种凹板式压滤机, 包括第一过滤元件、 与所述第一过滤元件相对的第二过 滤元件以及夹在二者之间的具有中心通孔且两侧凹陷的支承板, 所述第一和第二过 滤元件分别由能够自支撑而具有形态保持性且具有可模制成型性和过滤性的无纺布 一体模压制成。

10. 根据权利要求 9的过滤器, 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和第二过滤元件各包括过 滤元件本体、 在过滤元件本体上形成的与凹陷支承板相对应的凹陷部分、 和在过滤 元件本体的中心形成的筒状芯; 所述凹陷部分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凹陷支承板相互 配合, 以致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过滤元件能够紧密地贴合在所述支承板上; 并且所述 过滤元件本体和筒状芯由所述无纺布一体模压制成;

所述第一过滤元件的筒状芯的形状和尺寸做成该筒状芯刚好延伸穿过所述支承 板的中心通孔并与之紧紧地啮合在一起, 所述第二过滤元件的筒状芯的形状和尺寸 做成该筒状芯刚好能够延伸穿过所述第一过滤元件的筒状芯并互相啮合在一起。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的过滤器, 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和第二过滤元件各包括沿 其周缘横向延伸的侧边凸缘, 其中所述筒状芯和所述侧边凸缘在所述过滤元件本体 的同一侧向外突出, 所述第一和第二过滤元件的侧边凸缘的尺寸做成所述第一和第 二过滤元件刚好完全地包围住所述支承板; 并且所述过滤元件本体、 筒状芯和侧边 凸缘由所述无纺布一体模压制成。

12. 根据权利要求 10的过滤器,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过滤元件各包括沿 其三侧边缘横向延伸的侧边凸缘, 其中所述筒状芯和所述侧边凸缘在所述过滤元件 本体的同一侧向外突出, 所述第一和第二过滤元件的侧边凸缘的尺寸做成所述第一 和第二过滤元件刚好在三个侧面包围住所述支承板, 而让所述支承板的底侧敞开; 并且所述过滤元件本体、 筒状芯和侧边凸缘由所述无纺布一体模压制成。

13. 根据权利要求 11或 12的过滤器, 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板包括从其相对的 两个侧边伸出的两个悬臂, 所述第一和第二过滤元件的侧边凸缘上分别形成与所述 两个悬臂相对应的两个缺口,使得所述悬臂能够伸出所述第一和第二过滤元件之外。

14. 根据权利要求 9至 13 中任一项的过滤器, 特征在于, 所述无纺布的表面 施加 PTFE膜或丙烯酸涂层。

Description:
用于压滤机的过滤元件的连接构件及包括该连 接构件的压滤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滤机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 涉及一种用于将压滤机的过滤元件固 定在支承板上的连接构件, 所述连接构件由能够自支撑而具有形态保持性 并且具有 良好可模制成型性和优异过滤性的无纺布模压 形成; 以及涉及包括该连接构件的各 种压滤机。 发明背景

众所周知, 压滤机 (press filter)是一种广泛地使用于化工、 石油、 煤矿、 制药、 食品等行业实现固相和液相分离的重要设备。 压滤机主要包括实现固液分离的多个 平行设置的滤板、 支撑滤板的框架、 滤板的压紧机构和卸料机构。 所述滤板由支承 板和包覆支承板两侧的滤布组成。 所述支承板两侧凹进, 边缘突出, 彼此压紧, 每两块滤板组合成一厢形滤室。 支承板的中心有一圆孔, 该圆孔形成了连接各室的 中央通道, 悬浮液即由这孔压入滤室。 滤液穿过滤布, 沿滤板的壁流入滤板下部的 通道, 集中排出。 在滤布上形成滤渣, 直至充满滤室。

支承板的四个角设有四个孔, 上方的两个孔是洗涤液或压缩气体进口, 下 方的两个孔为洗涤液或压缩气体出口。 待滤渣充满滤室后, 可通入洗涤水洗涤 滤渣。 洗涤后, 有时还通入压缩空气, 除去剩余的洗涤液。 随后打开压滤机的 卸料机构卸除滤渣, 清洗滤布, 重新压紧支承板, 开始下一工作循环。

现有用于压滤机的滤布一般缝成袋形, 套在支承板上, 或者将两块滤布分别贴 紧在支承板的两侧。 滤布与中央通道相对的位置留有布孔, 布孔边缘用带凸缘的塞 子压在支承板上。 安装滤布时其布孔要与板孔相对同心, 并且布孔的布简应贴紧 支承板的筒壁, 若布孔与板孔存在偏差, 会造成过滤不清, 出现渗漏, 过滤速 率低。 此外, 在用塞子将布孔边缘压在板孔上时, 容易造成滤布破裂, 达不到预 期过滤目的。 由此可见, 现有滤布的安放较为复杂, 容易发生渗漏, 涉及庞大的 人力和时间, 不但繁琐耗时, 劳动强度大, 成本增加, 生产周期延长, 还很容易令 滤布破损而不能再用。

为了解决滤布安装和滤布渗漏的问题, 人们作了许多研究。 例如, 美国专 利申请 US2010/0200518A1提出了一种过滤元件, 包括第一和第二过滤件、 第 一和第二连接件和锁定环, 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件各包括凸缘部分和管状 部 分, 其中所述凸缘部分分别固定在第一和第二过滤 件, 所述第一过滤件的管状 部分插入第二过滤件的管状部分, 而所述锁定环插入所述第一过滤件的管状部 分。 通过锁定环对第一过滤件的管状部分施加的径 向力, 将第一过滤件的管状 部分压紧在第二过滤件的管状部分, 从而实现可靠和防漏的目的。 在该专利申 请中, 需要提供锁定环来使第一和第二过滤件互相压 紧在一起, 这多少令到更 换滤布有点麻烦, 而且一旦锁定环受损或者在安装时锁定环未能 完全锁定第一 和第二连接件, 其防止渗漏的目的将无法实现。

无纺布, 也称为不织布、 非织造布, 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 它 具有良好的过滤性、 透气性和吸附性, 非常适合用作过滤器的过滤元件。

申请人于 2011年 2月 28日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 PCT/CN2011/071371公开了一 种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由该无纺布形成的 过滤器。 所述无纺布由包括低熔点短 纤维和高熔点短纤维的至少两种短纤维制成。 该发明的特征在于, 所述低熔点纤维 层是固化的材料, 尤其是具有在被加热熔融之后可以固化的性质 , 以致于由此形成 的无纺布的硬度足以使该无纺布能够自支撑而 具有形态保持性, 并且所述无纺布具 有可模制成型性。 因此, 除了保持普遍无纺布的过滤性、 透气性和吸附性等特性之 夕卜, 该无纺布还具有优异的硬度或刚度或坚挺度, 卓越的成型性, 并且抗压强度非 常高。

申请人于 2011年 12月 21 日提交的另一份国际专利申请 PCT/CN2011/084323 公开了一种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由该无纺 布形成的过滤器。 所述无纺布由熔点 相同或接近的单独一种短纤维或者不同种类的 短纤维制成。 该发明的特征在于, 大 约 30-80%的短纤维熔化,然后使其固化硬化成为单 熔点无纺布。同样,经测试发现, 所述单熔点无纺布除了保持普遍无纺布的过滤 性、 透气性和吸附性之外, 它的硬度 仍然足以使该无纺布能够自支撑而具有形态保 持性, 并且具有高的刚度或坚挺度和 可模制成型性。

利用上述无纺布的独有特性, 尤其是它能够自支撑而具有形态保持性、 良好可 模制成型性和优异过滤性, 可以将它模制成各种过滤器的各种元件, 不但减轻了安 装和组装元件的工作量, 而且各元件之间的连接更紧密可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将压滤机的 过滤元件固定在支承板上的连接 构件, 它易于制造且成本较低, 安装和组装过程十分简易, 不会造成滤布破损, 也 避免了滤布渗漏现象。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连接 构件的压滤机过滤元件, 所述过 滤元件与连接构件一体模压制成, 省却了压滤机所必需的缝制滤布边缘、 缝入密封 圈并用锤子嵌入凹槽、 将滤布压入支承板的中心通孔操件, 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和 减少了操作。 由于过滤元件的过滤本体与连接构件一体模压 形成, 因此完全避免了 安装滤布时发生的滤布破损和渗漏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将压滤机的过滤元件固 定在支承板 上的连接构件, 所述连接构件包括第一筒状芯、 沿所述第一筒状芯一端的周边垂直 地向外延伸的第一边缘、 第二筒状芯、 以及沿所述第二筒状芯一端的周边垂直地向 外延伸的第二边缘, 所述第一和第二边缘与所述过滤元件固定连接 ;

其中, 所述第一筒状芯的形状和尺寸做成该筒状芯刚 好延伸穿过支承板的中心 通孔并与之紧紧地啮合在一起, 所述第二筒状芯的形状和尺寸做成该筒状芯刚 好能 够延伸穿过所述第一筒状芯并互相啮合在一起 ; 并且

所述第一筒状芯和第一边缘以及第二筒状芯和 第二边缘分别由能够自支撑而具 有形态保持性并且具有可模制成型性的无纺布 一体模压制成。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 所述无纺布包括至少两层短纤维层和位于所述 两层短纤维 层之间的防水层, 所述防水层由可模制成型的材料 (例如防水塑料)制成, 并且所述 至少两层短纤维层和所述防水层一体模压形成 所述连接构件。

所述无纺布较佳地为针剌无纺布, 例如可以采用国际专利申请

PCT/CN2011/071371和 PCT/CN2011/084323所公开的针剌无纺布, 此处纳入其全部 内容作为参考。 上述专利申请公开的针剌无纺布均具有具有优 异的硬度、 可模制成 型性和抗压强度、 良好的良好的过滤性和透气性, 适合用于本发明。

所述连接构件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通过粘胶 剂或缝制方式与所述过滤元件固 定连接, 或者所述连接构件与所述过滤元件一体成型。

本发明另一方面涉及一种 CGR式压滤机 (Caulked, Gasketed, Recessed, press filter), 包括多个滤板, 每个所述滤板包括第一过滤元件、 与所述第一过滤元件相对 的第二过滤元件以及夹在二者之间的具有中心 通孔且两侧凹陷的支承板;

所述第一和第二过滤元件各包括过滤元件本体 、 在过滤元件本体的中心形成的 筒状芯和在过滤元件本体的周缘形成的凸缘; 所述筒状芯和所述凸缘在所述过滤元 件本体的同一侧向外突出, 并且所述过滤元件本体、 筒状芯和凸缘由能够自支撑而 具有形态保持性且具有可模制成型性和过滤性 的无纺布一体模压制成;

所述第一过滤元件的筒状芯的形状和尺寸做成 该筒状芯刚好延伸穿过所述支承 板的中心通孔并与之紧紧地啮合在一起, 所述第二过滤元件的筒状芯的形状和尺寸 做成该筒状芯刚好能够延伸穿过所述第一过滤 元件的筒状芯并互相啮合在一起; 所述第一和第二过滤元件的凸缘的形状和尺寸 做成刚好嵌接在沿所述嵌入式支 承板周缘形成的凹槽内。

本发明再一方面涉及一种凹板式压滤机 (recessed press filter), 包括第一过滤元 件、 与所述第一过滤元件相对的第二过滤元件以及 夹在二者之间的具有中心通孔且 两侧凹陷的支承板, 所述第一和第二过滤元件分别由能够自支撑而 具有形态保持性 且具有可模制成型性和过滤性的无纺布一体模 压制成。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 所述凹板式压滤机的第一和第二过滤元件各包 括过 滤元件本体、 在过滤元件本体上形成的与凹陷支承板相对应 的凹陷部分、 和在过滤 元件本体的中心形成的筒状芯; 所述凹陷部分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凹陷支承板 相互 配合, 以致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过滤元件能够紧密地贴 合在所述支承板上; 并且所述 过滤元件本体和筒状芯由所述无纺布一体模压 制成;

所述第一过滤元件的筒状芯的形状和尺寸做成 该筒状芯刚好延伸穿过所述支承 板的中心通孔并与之紧紧地啮合在一起, 所述第二过滤元件的筒状芯的形状和尺寸 做成该筒状芯刚好能够延伸穿过所述第一过滤 元件的筒状芯并互相啮合在一起。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 所述凹板式压滤机的第一和第二过滤元件各包 括沿其周 缘横向延伸的侧边凸缘, 其中所述筒状芯和所述侧边凸缘在所述过滤元 件本体的同 一侧向外突出, 所述第一和第二过滤元件的侧边凸缘的尺寸做 成所述第一和第二过 滤元件刚好完全地包围住所述支承板; 并且所述过滤元件本体、 筒状芯和侧边凸缘 由所述无纺布一体模压制成。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 所述凹板式压滤机的第一和第二过滤元件各包 括沿其三 侧边缘横向延伸的侧边凸缘, 其中所述筒状芯和所述侧边凸缘在所述过滤元 件本体 的同一侧向外突出, 所述第一和第二过滤元件的侧边凸缘的尺寸做 成所述第一和第 二过滤元件刚好在三个侧面包围住所述支承板 , 而让所述支承板的底侧敞开; 并且 所述过滤元件本体、 筒状芯和侧边凸缘由所述无纺布一体模压制成 。

所述支承板可以包括从其相对的两个侧边伸出 的两个悬臂, 所述第一和第二过 滤元件的侧边凸缘上分别形成与所述两个悬臂 相对应的两个缺口, 使得所述悬臂能 够伸出所述第一和第二过滤元件之外。 在上述压滤机使用的无纺布的表面上, 可以施加 PTFE膜 (聚四氟乙烯膜)或者丙 烯酸涂层, 以增大无纺布的光滑度。 这样有利于附着在过滤筒体上的粉尘和滤渣脱 落和清洁。 附图说明

图 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连接构件的分解状 图。

图 2是图 1的连接构件的组装状态图。

图 3是图 1所示的连接构件的第一筒状芯及其第一边缘 正视图。

图 4是图 3的第一边缘通过缝制与滤布固定连接的示意 。

图 5是本发明的 CGR式压滤机的一种支承板的正视图。

图 6是图 5所示的支承板和无纺布制成的过滤元件在准 组装之前的分解示意 图。

图 7是图 5所示的支承板和过滤元件组装成为 CGR式压滤机的滤板的侧视图。 图 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凹板式压滤机的第一过 元件的外表面的正视图。 图 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凹板式压滤机的第二过 元件的内表面的正视图。 图 10是图 8和 9所示的过滤元件与现有技术的一种凹陷支承 在准备组装之前 的状态示意图。

图 11是图 10所示的支承板和过滤元件在组装成为凹板式 滤机的滤板的立体 图。

图 12是本发明的凹板式压滤机的另一种变型的立 图。

图 13是图 12所示的凹板式压滤机的第一过滤元件的外表 的正视图。

图 14是图 12所示的凹板式压滤机的第二过滤元件的内表 的正视图。

图 15是现有技术的凹板式压滤机所采用的一种支 板的正视图。

图 16是由本发明的与图 15相应的过滤元件的内表面的正视图。

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惊奇地发现, 无论是以单一熔点的短纤维, 还是以两种熔点或以上的 短纤维作为原料, 经过特定的工序可以制成针剌无纺布, 可参阅国际专利申请 PCT/CN2011/071371和 PCT/CN2011/084323的全部内容, 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上述 申请公开的针剌无纺布除了保持普通无纺布的 良好的过滤性、透气性和吸附性之外, 还具有优异的硬度或刚度或坚挺度, 可以自支撑而不需使用支撑框架; 所述针剌无 纺布还表现出卓越的成型性和尺寸稳定性, 在被模压成各种形状后能够稳定地保持 该形状, 并且抗压强度非常高。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发现提出一种可以大大地 简化压滤机的安装、 组装和维修 等操作的过滤元件及其连接构件, 它们由能够自支撑而具有形态保持性并且具有 可 模制成型性的无纺布 (例如上述两个专利申请公开的针剌无纺布)分 一体模压制 成。 由此制成的过滤元件及其连接构件不但能够省 却现有技术中安放滤布的繁琐步 骤,有效地阻止了因布孔与板孔安装出现误差 时产生的渗漏现象, 而且还避免了 安放滤布时有可能出现的滤布破裂。

现在参看图 1至图 4, 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发一具体实施例构造的连接 构件 30, 所述连接构件 30用于将压滤机的过滤元件 (即滤布)固定在支承板上。 如图 1所示, 连接构件 30包括中空的第一筒状芯 31及沿第一筒状芯 31—端的周边垂直地向外延 伸的第一边缘 32。 连接构件 30还包括中空的第二筒状芯 33及沿第二筒状芯 33— 端的周边垂直地向外延伸的第二边缘 34。第一筒状芯 31和第一边缘 32由能够自支 撑而具有形态保持性并且具有可模制成型性的 无纺布一体模压制成; 第二筒状芯 33 和第二边缘 34 由能够自支撑而具有形态保持性并且具有可模 制成型性的无纺布一 体模压制成。

第一筒状芯 31 的形状和尺寸做成该筒状芯刚好延伸穿过压滤 机的支承板 (未示 出)的中心通孔, 所述第二筒状芯 33 的形状和尺寸做成该筒状芯刚好能够延伸穿过 所述第一筒状芯 31并互相啮合在一起。 具体地, 中空的第一筒状芯 31的直径稍微 比压滤机的支承板的中心通孔的直径小, 以便于第一筒状芯刚好插入并嵌接固定在 支承板的中心通孔内;中空的第二筒状芯 33的直径稍微比第一筒状芯 31的直径小, 以便于第二筒状芯 33刚好插入并嵌接固定在第一筒状芯 31内。 连接构件的组合状 态可参见图 2。

当采用的过滤元件 (即滤布)不具有模制成型性的时候, 第一边缘 32和第二边缘

34可以通过粘胶剂、 缝制或现有技术所知的任何方法与过滤元件固 定连接, 如图 4 所示。 如果所采用的过滤元件具有模制成型性, 则第一边缘 32和第二边缘 34可以 与所述过滤元件一体模压成型。

为了使本发明的连接构件 30具有防水性, 该连接构件 30采用由多层短纤维层 制成的无纺布,在该无纺布的制造过程中,预 先嵌入一层可模制成型的防水材料 35, 如防水塑料。 因此, 由这种嵌入防水材料的无纺布模压而成的连接 构件就具有了很 好的防水性。

由于无纺布具有优异的硬度和成型性,所以模 压成型的连接构件 30能够稳定地 保持它的形态。安装时, 只需要将第一筒状芯 31从支承板一侧穿过中心通孔, 再将 第二筒状芯 33从支承板的另一侧穿过中心通孔和第一筒状 31, 使得第二筒状芯 33刚好啮合在第一筒状芯 31内。 为了进一步提高连接构件 30的防渗漏能力, 在其 组装完成后可以在边缘位置涂上俗称玻璃胶的 硅酮胶, 以完全地消除可能出现的缝 隙。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连接构件使得压滤机的滤 布安装和更换变得非常简单方便, 既省去了用塞子将布孔边缘压在板孔等操作, 又防止了滤布破损或渗漏现象, 大大 减少了操作、 安装和更换过滤元件的成本。

图 5至 7示出本发明的一种 CGR式压滤机的滤板, 包括第一过滤元件 52、 第 二过滤元件 54以及夹在二者之间的具有中心通孔 57且两侧凹陷的支承板 56, 其中 所述第一和第二过滤元件 52、 54都由能够自支撑而具有形态保持性并且具有 模制 成型性的无纺布分别一体模压而成, 而支承板 56可以采用常规的 CGR式压滤机的 支承板。 第一过滤元件 52和第二过滤元件 54各包括过滤元件本体 51、 在过滤元件 本体的中心形成的中空筒状芯 53、和在过滤元件本体的周缘形成的半圆形凸 55, 其中所述筒状芯 53和所述凸缘 55在所述过滤元件本体的同一侧向外突出。 但第二 过滤元件的中空筒状芯的直径稍微比第一过滤 元件的中空筒状芯的直径小, 以便于 第二过滤元件的中空筒状芯刚好插入并嵌接固 定在第一过滤元件的中空筒状芯内。 两块相邻的支承板的凹陷部分在支承板 56 被压紧后形成滤室。 所述过滤元件本体 51、 筒状芯 53和圆形凸缘 55由能够自支撑而具有形态保持性并且具有可 制成型 性的无纺布一体模压制成。

第一过滤元件 52 的筒状芯的形状和尺寸做成该筒状芯刚好延伸 穿过所述嵌入 式支承板 56的中心通孔 57, 并与之紧紧地啮合在一起。 所述第二过滤元件 54的筒 状芯的形状和尺寸做成该筒状芯刚好能够延伸 穿过所述第一过滤元件的筒状芯并互 相啮合在一起。第一和第二过滤元件 52、 54的半圆形凸缘的形状和尺寸做成刚好嵌 接在沿所述嵌入式支承板周缘形成的凹槽 58内并保持固定在一起。

由于无纺布具有优异的硬度、成型性和尺寸稳 定性, 所以模压成型的第一过滤 元件 52、第二过滤元件 54都能够稳定地保持各自的形态。安装 CGR板式过滤器 500 时, 只需要将第一过滤元件 52的筒状芯从支承板 56—侧穿过中心通孔 57, 然后将 半圆形凸缘 55稍稍用力就可以压入支承板 56的环状凹槽 58内。接着,将第二过滤 元件 54的筒状芯从支承板 56的另一侧穿过中心通孔 57和第一过滤元件 52的筒状 芯, 使得第二过滤元件 54的筒状芯刚好啮合在第一过滤元件 52的筒状芯内, 然后 将第二过滤元件 54的圆形凸缘 55稍稍用力就可以压入支承板 56另一侧的环状凹槽 58内。 安装过程可参阅图 6所示。

同样, 为了提高第一过滤元件 52的筒状芯与第二过滤元件 54的筒状芯互相啮 合后的防渗漏能力, 在其组装完成后可以在边缘位置简单地涂上俗 称玻璃胶的硅酮 胶, 以完全地消除可能出现的缝隙。

由此可见, 本发明的 CGR式压滤机的滤板 500省去了常规 CGR式压滤机所必 需的缝制滤布边缘、 缝入密封圈并用锤子嵌入凹槽、 将滤布穿过支承板的中心通孔 再展开等等操件, 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减少了操作、 安装和更换过滤器的成本。 而且两侧过滤元件的安装是独立的, 所以可随意更换或处理任一侧的过滤元件

图 8至图 11示出本发明的一种凹板式压滤机的滤板 100,包括第一过滤元件 12、 第二过滤元件 14以及夹在二者之间的具有中心通孔 17且两侧凹陷的支承板 16, 其 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过滤元件 12、 14都由本发明的针剌无纺布分别一体模压而成 支 承板 16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支承板。第一过滤元件 12和第二过滤元件 14各包括大 致呈平板形状的过滤元件本体 11、 在过滤元件本体上形成的与支承板 16相对应的 凹陷部分 15、 和在过滤元件本体的中心形成的中空筒状芯 13, 其中所述筒状芯 13 向支承板 16的凹进方向一侧向外突出。 两块相邻的支承板的凹陷部分 15在支承板 16被压紧后形成滤室。 根据本发明, 第二过滤元件的中空筒状芯的直径稍微比第一 过滤元件的中空筒状芯的直径小, 以便于第二过滤元件的中空筒状芯刚好插入并 紧 紧地嵌接固定在第一过滤元件的中空筒状芯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元件本体 11 和筒状芯 13 由能够自支撑而具有形态保持性并且具有可模 制成型性的无纺布一体 模压制成。

第一过滤元件 12 的筒状芯的形状和尺寸做成该筒状芯刚好延伸 穿过所述凹陷 支承板 16的中心通孔 17, 并与之紧紧地啮合在一起。 所述第二过滤元件 14的筒状 芯的形状和尺寸做成该筒状芯刚好能够延伸穿 过所述第一过滤元件的筒状芯并互相 啮合在一起。

與 CGR式压滤机一样, 为了提高第一过滤元件 12的筒状芯与第二过滤元件 14 的筒状芯互相啮合后的防渗漏能力, 在其组装完成后可以在边缘位置简单地涂上俗 称玻璃胶的硅酮胶, 以完全地消除可能出现的缝隙。

由于采用的无纺布具有优异的硬度、成型性和 尺寸稳定性, 所以模压成型的第 一过滤元件 12和第二过滤元件 14都能够稳定地保持各自的形态。 安装凹板式压滤 机的滤板 100时, 只需要将第一过滤元件 12的筒状芯从支承板 16—侧穿过中心通 孔 17, 接着, 将第二过滤元件 14的筒状芯从支承板 16的另一侧穿过中心通孔 17 和第一过滤元件 12的筒状芯, 使得第二过滤元件 14的筒状芯刚好啮合在第一过滤 元件 12的筒状芯内。 最后, 将第一过滤元件 12、 支承板 16和第二过滤元件 14紧 压, 即可形成凹板式压滤机 100。 安装过程可参阅图 10和 11所示。

由此可见, 本发明的凹板式压滤机的滤板 100省去了常规凹板式压滤机所必需 的缝制滤袋、 切割断形成布孔、 将滤布穿过支承板的中心通孔再展开、 将布孔与板 孔紧密地配置等等操件, 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减少了操作、 安装和更换过滤器的 成本, 也避免了在展开滤布和配置布孔与孔板的过程 中令滤布破损和出现渗漏的风 险。而且两侧过滤元件的安装是独立的,所以 可随意更换或处理任一侧的过滤元件。

图 12至 14示出的是本发明的凹板式压滤机的滤板的另 种变型的立体图。 其 中, 图 13和 14分别显示第一过滤元件与第二过滤元件的正 面, 使本发明的方案 得到更清楚的理解。

如上述图中所示的凹板式压滤机 200与图 8至图 11所示的凹板式压滤机 100的 结构基本相同, 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过滤元件 12和第二过滤元件 14各包括 沿其周缘横向延伸的侧边凸缘 18, 其中所述筒状芯 13和所述侧边凸缘 18均向支承 板 16的凹陷方向一侧向外突出。 所述支承板 16被第一和第二过滤元件的侧边凸缘 18基本上完全包围在内。所述过滤元件本体 11、筒状芯 13和侧边凸缘 18由由能够 自支撑而具有形态保持性并且具有可模制成型 性的无纺布一体模压制成。 另一种选 择是,所述侧边凸缘 18仅在第一和第二过滤元件的三侧边缘横向延 , 使得所述第 一和第二过滤元件刚好在三个侧面包围住所述 支承板,而让所述支承板的底部敞开, 这样有利于滤液从底部流出。

图 15是现有技术的凹板式压滤机所采用的一种支 板的正视图, 图 16是由能 够自支撑而具有形态保持性并且具有可模制成 型性的无纺布一体形成的与图 15 相 应的过滤元件的内表面的正视图。 图 15所示的支承板 26包括从其相对的两个侧边 伸出的两个悬臂 28,该两个悬臂 28可以用于安装和 /或提起所述压滤机。图 16示出 的过滤元件 22的侧边凸缘 18上分别形成与所述两个悬臂 28相对应的两个缺口 24, 使得所述悬臂 28能够伸出所述第一和第二过滤元件之外。

由于无纺布具有重量轻、 硬度高、 强度高、 易于成型和形态保持性等特点, 所 以用具有这种特性的无纺布模压成型为各种形 成的过滤元件, 不但能够保持其模制 形状, 提供足够的抗压能力, 而且大大地简化了过滤元件的安装和更换操作 , 更有 利于减轻劳动强度和节省操作成本。

以上以优选实施例介绍了本发明的具有较高硬 度的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以及 使用本发明无纺布的过滤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按照说明书中的教导对本 发明进 行各种改进和 /修改, 这些改进和 /或修改都应当被包括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 围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