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DIMMABLE FLASHLIGHT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3/007173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dimmable flashlight, comprising: a dimmable light source (2), a drive circuit (4), a control circuit (20) and a multi-gear adjustment button (16); wherein the dimmable light source (2) is used for emitting light of variable brightness; the drive circuit (4) has a first terminal thereof connected to the dimmable light source (2) and is used for driving the dimmable light source (2); the control circuit (20) has a first terminal thereof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terminal of the drive circuit (4) and is used for sending a drive instruction to the drive circuit (4); and the multi-gear adjustment button (16) is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terminal of the control circuit (20) and used for inputting an adjustment instruction to the control circuit (20). The dimmable flashlight facilitates the control to the grouped multi-gear dimming mode of the flashlight.

Inventors:
XIE ZONGYUAN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2/078305
Publication Date:
January 17, 2013
Filing Date:
July 06, 2012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NEXTORCH IND CO LTD (CN)
POWER SOURCE IND CO LTD (CN)
WAVE POWER SOURCE POLICE EQUIPMENTS CO LTD (CN)
XIE ZONGYUAN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F21L4/00; F21V23/02; H05B37/02; H05B44/00
Foreign References:
CN201836655U2011-05-18
CN202152927U2012-02-29
CN201059428Y2008-05-14
CN201757283U2011-03-09
US20110084631A12011-04-14
US20080272714A12008-11-06
Attorney, Agent or Firm:
KANGXIN PARTNERS, P.C. (CN)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可调光手电筒,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可调光源 (2), 用于发出不同亮度的光;

驱动电路(4),第一端连接所述可调光源(2),用于驱动所述可调光源(2); 控制电路 (20), 第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 (4) 的第二端, 用于发送驱动 指令给所述驱动电路 (4); 以及

多档调节按钮(16), 连接所述控制电路(20) 的第二端, 用于输入调节指 令给所述控制电路 (20)。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手电筒,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手电筒尾盖(12), 连接所述多档调节按钮(16) 的调节端, 用于推动所述 手电筒尾盖 (12) 实现所述手电筒亮度可调, 并且所述控制电路 (20) 与所述 多档调节按钮 (16) 均设置在所述手电筒尾盖 (12) 的内部。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手电筒,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 (20) 包括:

单片机(U32), 连接所述驱动电路(4), 用于输出驱动指令给所述驱动电 路 (4), 所述单片机 (U32) 包括:

第三管脚(GP3 ),连接所述多档调节按钮(16)的第一输出状态端(SW1 ), 用于判别所述第一输出状态端 (SW1 ) 的输出状态;

第二管脚(GP2),连接所述多档调节按钮(16)的第二输出状态端(SW2), 用于判别所述第二输出状态端 (SW2) 的输出状态;

第一管脚 (GP1 ), 作为所述单片机 (U32) 的信号输出端, 用于根据所述 第三管脚 (GP3 ) 与所述第二管脚 (GP2) 的输入状态决定所述单片机 (U32) 的信号输出状态。

4.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手电筒,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 (20) 还包括: 第一场效应管 (Q31 ), 第一端连接所述手电筒电路的正极 (V+), 第二端 连接所述手电筒电路的负极 (V -), 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管脚 (GP1 ); 第一电源 (BT31), 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单片机 (U32) 的电源管脚 (VCC) 和所述手电筒电路的正极 (V+) 相连接, 第二端连接所述手电筒电路的负极 (V -)。

5.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手电筒,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源 (BT31) 为可充电 电源或电容, 所述控制电路 (20) 还包括:

稳压电路, 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BT31) 的正极端, 第二端连接所述 手电筒电路的正极 (V+), 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 (BT31) 的正极端。

6.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手电筒, 其特征在于, 所述稳压电路包括: 第一电容 (C31), 第一端连接所述手电筒电路的负极 (V -), 第二端连接 所述手电筒电路的正极 (V+);

电源模块 (U31), 第一端连接所述手电筒电路的正极 (V+), 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一电容 (C31) 的第一端; 以及

第一二极管 (D31), 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 (U31) 的第二端, 第二端 连接所述第一电源 (BT31) 的正极端。

7.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手电筒,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 (20) 还包括: 第二二极管 (D41), 第一端连接所述手电筒电路的正极 (V+), 第二端连 接所述手电筒电路的负极 (V-);

第一电感 (L41), 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 (D41) 的第一端; 第二电容 (C41), 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 (L41) 的第二端, 第二端分 别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 (D41) 的第二端与所述单片机 (U32) 的接地管脚 (G D); 第二场效应管 (Q41), 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 (C41) 的第一端, 第二 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41) 的第二端, 第三端连接所述单片机(U32) 的第四 管脚 (GP0); 第三二极管 (D42), 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 (Q41) 的第一端, 第 二端连接所述单片机 (U32) 的电源管脚 (VCC);

第三电容(C42), 第一端连接所述单片机(U32) 的电源管脚(VCC), 第 二端连接所述接地管脚 (G D); 稳压二极管 (Z41 ), 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电容 (C42) 的第一端和所 述单片机 (U32) 的电源管脚 (VCC), 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电容 (C42) 的第二端和所述接地管脚 (GND)。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手电筒,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 (20) 还包括: 第二电感 (L51 ), 第一端连接所述手电筒电路的正极 (V+);

第三场效应管 (Q51 ), 第一端连接所述手电筒电路的正极 (V+), 第二端 连接所述手电筒电路的负极 (V-);

电压检测 IC (U53 ), 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 (Q51 ) 的第三端; 升压稳压模块 (U52),电源输出端引脚 (VOUT)连接所述电压检测 IC(U53 ) 的电压检测输入端引脚, 使能端 (EN) 连接所述第三管脚 (GP3 );

第五二极管 (D51 ), 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电感 (L51 ) 的第二端与所 述升压稳压模块 (U52) 的电源管脚;

第四电容 (C51 ), 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 (D51 ) 的第二端与所 述单片机(U32)的电源管脚(VCC),第二端连接所述手电筒电路的负极(V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手电筒,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片机 (U32) 的第四管脚 (GP0)作为所述单片机(U32)的信号输出端, 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管脚(GP3 ) 与所述第二管脚 (GP2) 的输入状态决定所述单片机 (U32) 的信号输出状态。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手电筒,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 (20) 还包括: 第五电容(C61 ), 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源管脚 (VCC) 与所述手电筒电 路的电源端, 第二端连接所述接地管脚 (G D);

第一电阻(R61 ), 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管脚(GP3 ), 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源 端; 以及

第二电阻(R62), 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管脚(GP2), 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源

Description:
可调光手电筒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照明领域,涉及一种手持式手电筒 ,尤其涉及一种亮度可调的手电筒。 背景技术 目前, 采用尾部开关控制的手电筒的尾盖主要由尾盖 外壳、 按钮开关和一些简单 的结构配件组成。 通常, 这种手电尾盖只能实现简单的通断电功能, 其本身不具有分 组多档调光控制功能。 而现有的分组多模式调光手电筒一般都是通过 开关连击实现手 电调光的分组多模式控制功能, 操作不够简易方便。 在现有技术中,对分组多模式调光操作复杂的 问题, 目前尚未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光手电筒, 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分组多模式调光 操作复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提供了一种可调光手电筒, 并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可调光手电筒包括: 可调光源, 用于发出不同亮度的光; 驱动电路, 第 一端连接可调光源, 用于驱动可调光源; 控制电路, 第一端连接驱动电路的第二端, 用于发送驱动指令给驱动电路, 控制驱动电路电源通断实现调光控制; 以及多档调节 按钮, 连接控制电路的第二端, 用于输入调节指令给控制电路。 进一步地, 可调光手电筒还包括: 手电筒尾盖, 连接多档调节按钮的调节端, 用 于推动手电筒尾盖实现手电筒亮度可调, 并且控制电路与多档调节按钮均设置在手电 筒尾盖的内部。 进一步地, 控制电路包括: 单片机, 连接驱动电路, 用于输出驱动指令给驱动电 路, 单片机包括: 第三管脚, 连接多档调节按钮的第一输出状态端, 用于判别第一输 出状态端的输出状态; 第二管脚, 连接多档调节按钮的第二输出状态端, 用于判别第 二输出状态端的输出状态; 第一管脚, 作为单片机的信号输出端, 用于根据第三管脚 与第二管脚的输入状态决定单片机的信号输出 状态。 进一步地, 控制电路还包括: 第一场效应管, 第一端连接手电筒电路的正极, 第 二端连接手电筒电路的负极, 第三端连接单片机的第三管脚; 第一电源, 第一端分别 与单片机的电源管脚和手电筒电路的正极相连 接, 第二端连接手电筒电路的负极。 进一步地, 第一电源为可充电源或电容, 控制电路还包括: 稳压电路, 第一端连 接第一电源的正极端,第二端连接手电筒电路 的正极,第三端连接第一电源的正极端。 进一步地, 稳压电路包括: 第一电容, 第一端连接手电筒电路的负极, 第二端连 接手电筒电路的正极; 电源模块, 第一端连接手电筒电路的正极, 第二端连接第一电 容的第一端; 以及第一二极管, 第一端连接电源模块的第二端, 第二端连接第一电源 的正极端。 进一步地, 控制电路还包括: 第二二极管, 第一端连接手电筒电路的正极, 第二 端连接手电筒电路的负极; 第一电感, 第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第一端; 第二电容, 第一端连接第一电感的第二端, 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二二极管的第二端与单片机 的接地 管脚; 第二场效应管, 第一端连接第二电容的第一端, 第二端连接第二电容的第二端, 第三端连接单片机的第四管脚; 第三二极管, 第一端连接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一端, 第 二端连接单片机的电源管脚; 第三电容, 第一端连接单片机的电源管脚, 第二端连接 接地管脚; 稳压二极管, 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单片机的 电源管脚, 第 二端分别连接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接地管脚。 进一步地, 控制电路还包括: 第二电感, 第一端连接手电筒电路的正极; 第三场 效应管,第一端连接手电筒电路的正极,第二 端连接手电筒电路的负极; 电压检测 IC, 输出端连接第三场效应管的第三端; 升压稳压模块, 电源输出端引脚连接电压检测 IC 的电压检测输入端引脚, 使能端连接第三管脚; 第五二极管, 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二电 感的第二端与升压稳压模块的电源管脚; 第四电容, 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五二极管的第 二端与单片机的电源管脚, 第二端连接手电筒电路的负极。 进一步地, 单片机的第四管脚作为单片机的信号输出端, 用于根据第三管脚与第 二管脚的输入状态决定单片机的信号输出状态 。 进一步地, 控制电路还包括: 第五电容, 第一端分别连接电源管脚与手电筒电路 的电源端, 第二端连接接地管脚; 第一电阻, 第一端连接第三管脚, 第二端连接电源 端; 以及第二电阻, 第一端连接第二管脚, 第二端连接电源端。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采用多开按钮开关和单片机相结合, 能方便地实现分组 多档手电调光模式控制。 附图说明 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本发明的示 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 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 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调光手电筒的结构 意图; 图 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调光手电筒的尾盖 构示意图; 图 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 1的可调光手电筒的控制电路原理图; 图 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 2的可调光手电筒的控制电路原理图; 图 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 3的可调光手电筒的控制电路原理图; 图 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 4的可调光手电筒的控制电路原理图; 以及 图 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 5的可调光手电筒的控制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 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 明。 图 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调光手电筒的结构 意图, 参见图 1所示, 可调光 手电筒, 主要包括: 可调光源 2, 用于发出不同亮度的光; 驱动电路 4, 第一端连接可 调光源 2, 用于驱动可调光源 2; 控制电路 20, 第一端连接驱动电路 4的第二端, 用 于发送驱动指令给驱动电路 4; 以及多档调节按钮 16, 连接控制电路 20的第二端, 用 于输入调节指令给控制电路 20。 优选的, 可调光手电筒包括手电筒尾盖 12, 连接多档调节按钮的调节端, 用于推 电手电筒尾盖 12实现手电筒亮度可调,并且控制电路 20与多档调节按钮 16均设置在 手电筒尾盖 12的内部。 具体的, 在图 1中, 手电筒尾盖 12通过弹簧 14、 尾盖外壳 17以及手电筒的筒身 7与手电筒的电池 8和驱动电路 4相连, 驱动电路 4再与可调光源 2相连。 手电筒尾 盖 12作为一个电源通断控制器控制着手电筒电源 通断,从而实现手电筒的不同点亮 模式。 图 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调光手电筒的尾盖 构示意图。 在图 2中, 弹簧 14与铆钉 22紧配, 控制电路 20与铆钉 22、 多档调节按钮 16相 连, 多档调节按钮 16与胶帽 18接触,这些部件构成分组多档调光手电尾盖 部主体。 再通过绝缘圈 15、压圈二 13、压圈三 19和安装壳 21配合安装, 将这内部主体固定在 尾盖外壳 17中。 压圈二 13为导电金属件, 其与控制电路 20相连, 为防止压圈二 13 与弹簧 14误触短路, 故在压圈二 13与弹簧 14之间加装绝缘圈 15。 在手电筒尾盖 12内, 主要由多档调节按钮 16、 控制电路 20组成控制系统, 控制 电路 20能通过弹簧 14、 可导电的尾盖外壳 17以及筒身 7, 与手电筒前部的电池 8和 驱动电路 4相连。 控制系统作为手电筒的模式控制器, 其主要由单片机控制。 多档调 节按钮 16为多开按钮开关, 其每一路开关分别与单片机的一个控制信号输 入端相接, 各路开关分别独立控制一组或多组、 一档或多档调光模式。 图 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 1的可调光手电筒的控制电路原理图。 参见图 3所示, 控制电路 20主要包括: 单片机 U32, 连接驱动电路 4, 用于输出 控制信号给驱动电路 4, 单片机 U32包括: 第三管脚 GP3, 连接多档调节按钮 16的第 一输出状态端 SW1, 用于判别第一输出状态端 SW1的输出状态; 第二管脚 GP2, 连 接多档调节按钮 16的第二输出状态端 SW2, 用于判别第二输出状态端 SW2的输出状 态; 第一管脚 GP1, 作为单片机 U32的信号输出端, 用于根据第三管脚 GP3与第二管 脚 GP2的输入状态决定单片机 U32的信号输出状态。 优选地, 控制电路 20还包括: 第一场效应管 Q31, 第一端连接手电筒电路的正极 V+,第二端连接手电筒电路的负极 V-,第三端连接单片机的第三管脚;第一电源 BT31 , 第一端分别与单片机 U32的电源管脚 VCC和手电筒电路的正极 V+相连接,第二端连 接手电筒电路的负极 V -。 可选地, 第一电源为 BT31 为可充电源或电容, 控制电路还包括: 稳压电路, 第 一端连接第一电源 BT31的正极端, 第二端连接手电筒电路的正极 V+, 第三端连接手 电筒电路的负极 V -, 用于给第一电源 BT31补充电能。 优选地, 稳压电路包括: 第一电容 C31, 第一端连接手电筒电路的负极 V -, 第二 端连接手电筒电路的正极 V+; 电源模块 U31, 第一端连接手电筒电路的正极 V+, 第 二端连接第一电容 C31的第一端; 以及第一二极管 D31, 第一端连接电源模块 U31的 第三端, 第二端连接第一电源为 BT31的正极端。 具体地,在图 3中,手电筒电路的正极 V+接通过外壳与驱动电路 4的负输入端连 接, 手电筒电路的负极 V-通过弹簧 14与电池 8负极连接。 U32为单片机, 通过 GP2 和 GP3引脚分别判别开关 S31的两路开关的输入状态,对两路开关的输入 状态进行分 组对待, 从而决定单片机 U32的输出状态, 即达到分组多模式调光控制功能。 单片机 U32由 GP1引脚输出信号控制场效应管 Q31的开关状态,从而控制驱动电路 4的电源 输入状态, 达到控制可调光源 2的状态, 即实现对可调光源 2的调光控制。 BT31为给 单片机 U32供电的电池, 确保单片机 U32能正常工作。 电源模块 U31、 第一电容 C31 与第一二极管 D31构成稳压电路, 主要作用是给 BT31补充电能。 若 BT31使用的为 不可充电池, 则电源模块 U31、 第一电容 C31和第一二极管 D31可去掉。 图 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 2的可调光手电筒的控制电路原理图。 参见图 4所示, 可选地, 控制电路 20还包括: 第二二极管 D41, 第一端连接手电 筒电路的正极 V+, 第二端连接手电筒电路的负极 V-; 第一电感 L41, 第一端连接第 二二极管 D41的第一端; 第二电容 C41, 第一端连接第一电感 L41的第二端, 第二端 分别连接第二二极管 D41的第二端与单片机 U32的接地管脚 G D;第二场效应管 Q41, 第一端连接第二电容 C41的第一端, 第二端连接第二电容 C41的第二端, 第三端连接 单片机 U32的第四管脚 GP0; 第三二极管 D42, 第一端连接第二场效应管 Q41的第一 端, 第二端连接单片机 U32的第三管脚 GP3 ; 第三电容 C42, 第一端连接单片机 U32 的电源管脚 VCC, 第二端连接接地管脚 GND; 稳压二极管 Z41, 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三 电容 C42的第一端与单片机 U32的电源管脚 VCC, 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三电容 C42的 第二端与接地管脚 G D。 具体地,在图 4中,手电筒电路的正极 V+接通过外壳与驱动电路 4的负输入端连 接, 手电筒电路的负极 V-通过弹簧 14与电池 8负极连接。 U32为单片机, 通过 GP2 和 GP3引脚分别判别开关 S41的两路开关的输入状态,对两路开关的输入 状态进行分 组对待, 从而决定 U32的输出状态, 即达到分组多模式调光控制功能。 单片机 U32由 GP0引脚输出信号控制场效应管 Q41的开关状态, 从而控制驱动电路 4的电源输入状 态, 达到控制可调光源 2的状态, 即实现对可调光源 2的调光控制。 当场效应管 Q41 导通状态时, 电流从手电筒电路的正极 V+流经 L41、 Q41到达手电筒电路的负极 V -, 当场效应管 Q41在关断状态时, 由于电感 L41的扼流作用, 电流经过电感 L41、 二极 管 D42、 二极管 D41对电容 C42充电, 当 L41储存的能量放完时, 电流由电池 8通过 驱动电路 4、 电感 L41、 二极管 D42对电容 C42充电, 使电容 C42有足够的电压供单 片机 U32工作。 Z41为稳压二极管,防止加到单片机 U32的上的电压过高而烧坏 U32。 图 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 3的可调光手电筒的控制电路原理图。 参见图 5所示, 控制电路 20还包括: 第四二极管 D52, 第一端连接手电筒电路的 正极 V+, 第二端连接手电筒电路的负极 V-; 第二电感 L51, 第一端连接第四二极管 D52的第一端; 第三场效应管 Q51, 第一端连接第四二极管 D52的第一端, 第二端连 接第四二极管 D52的第二端; 电压检测 ICU53 , 输出端连接第三场效应管 Q51的第三 端; 升压稳压模块 U52, 电源输出端引脚 V0UT分别连接电压检测 ICU53的电压检测 输入端引脚 VCC3与单片机 U32的第三管脚 GP3,使能端 EN连接单片机 U32的第三 管脚 GP3 ; 第五二极管 D52, 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二电感 L51的第二端与升压稳压模块 U52的电源管脚; 第四电容 C52, 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五二极管 D52的第二端与单片机 U32的电源管脚 VCC, 第二端连接手电筒电路的负极 V -。 具体的,在图 5中,手电筒电路的正极 V+接通过外壳与驱动电路 4的负输入端连 接, 手电筒电路的负极 V-通过弹簧 14与电池 8负极连接。 U32为单片机, 通过 GP2 和 GP3引脚分别判别开关 S51的两路开关的输入状态,对两路开关的输入 状态进行分 组对待, 从而决定单片机 U32的输出状态, 即达到分组多模式调光控制功能。 U32由 GP1引脚输出信号控制场效应管 Q51的开关状态, 从而控制驱动电路 4的电源输入状 态, 达到控制可调光源 2的状态, 即实现对可调光源 2的调光控制。 单片机 U32为 DC-DC升压稳压 IC。 当开关 S51的引脚 SW1不为低电平时, U52的使能端引脚 EN 为使能有效状态, U52开始工作。 U53为电压检测 IC。 通过 U53的电压检测输入端引 脚 3检测到 U32的电源输入端引脚 5的电压低于预定值时, 输出低电平, 当电压高于 预定值时, 输出高阻态。 当开关 S51的引脚 SW1不为低电平, 单片机 U32的电源输 入端引脚 5电压低于预定值时, 由于单片机 U53弓 I脚 1输出低电平, 及电阻 R53的作 用, U32失去控制场效应管 Q51的能力, 场效应管 Q51关闭。 L51、 D51、 D52、 U52、 C51形成升压稳压电路, 为单片机 U32供电, 直到达到预定电压。 当开关 S51的引脚 SW1不为低电平, 单片机 U32的电源输入端引脚 5电压也不低于预定值时, 由于 U53 输出高阻态, 及电阻 R3 的作用, 单片机 U32得到控制 MOS管 Q1 的能力。 单片机 U32可以正常的完成调光模式控制功能。当开关 的引脚 SW1为低电平时, 升压稳压模 块 U52休眠停止升压供电, 单片机 U32的 GP1输出低电平关闭场效应管 Q51, 达到 关闭功能。 优选的, 单片机 U32的第四管脚 GP0作为单片机 U32的信号输出端, 用于根据 第三管脚 GP3与第二管脚 GP2的输入状态决定单片机 U32的信号输出状态。 图 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 4的可调光手电筒的控制电路原理图。 参见图 6所示, 控制电路 20还包括: 第五电容 C61, 第一端分别连接电源管脚 VCC与手电筒电路的电源端, 第二端连接接地管脚 GND; 第一电阻 R61, 第一端连 接第三管脚 GP3, 第二端连接电源端; 以及第二电阻 R62, 第一端连接第二管脚 GP2, 第二端连接电源端。 具体的, 在图 6中, U32为单片机, 通过 GP2和 GP3引脚分别判别开关 SW1 的两路开关的输入状态, 对两路开关的输入状态进行分组对待, 从而决定 U32的输出 状态, 即达到分组多模式调光控制功能。 U32由 GP0引脚输出 PWM信号控制实现对 灯泡 2的调光控制。 VCC提供维持单片机 U32正常工作的电压。 图 7与图 6类似, 只 是更改了开关的连接方式, 换了一种开关信号识别方式。 显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 在控制电路中, 采用多开按钮开关和控制电 路板结合, 控制电路板上有单片机, 多开按钮开关每一路开关分别与单片机上的一 个 输入端口相连, 使得单片机能够对每一路开关的输入状态进行 单独判断, 从而简单快 捷地实现对手电调光模式的分组多档控制, 当然在每一组中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判断规 则进行再分组多档控制。 采用尾部开关的手电可将控制电路设置在尾盖 中, 控制电路 通过外壳和尾盖弹簧分别与手电筒前部的驱动 电路及电池的连接, 通过单片机控制手 电筒前部电源的通断实现对手电筒调光模式的 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来说, 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 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