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DISPLAY DEVICE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2/094813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display device includes a base (100) and a display panel (300) mounted on the base (100). The display panel (300) is connected electrically with an inductive coil (40) for receiving wireless electric power in the base (100) so as to form a power supply loop. The display device can continuously supply power for the display panel (300) without any external power supply wire.

Inventors:
LI DAN (CN)
ZHONG CHE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1/070224
Publication Date:
July 19, 2012
Filing Date:
January 13, 2011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HAIER GROUP CORP (CN)
HAIER GROUP TECH R & D CT (CN)
LI DAN (CN)
ZHONG CHENG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G09F9/30; H02J17/00; H04N5/63
Foreign References:
CN201698665U2011-01-05
CN101038793A2007-09-19
CN2884658Y2007-03-28
EP1310036B12004-05-12
JP2005209941A2005-08-04
Attorney, Agent or Firm:
CO-HORIZ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CN)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显示装置, 包括底座以及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显示面板, 其特征 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底座内的可接收无线电力的感应线圈电连接, 构 成供电回路。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应线圈置于所 述底座内形成的空腔内。

3、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包括底座底 板, 所述底座底板包括下底板与上底板, 所述下底板与上底板的边缘朝 所述上底板开设有通孔,所述感应线圈的连接线穿过所述上底板的通孔。

4、 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底板与上底板 为大致平板状绝缘板。

5、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应线圈的连接 线, 穿过所述底座与所述显示面板相连。

6、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包括底座组 件及安装于所述底座组件上的底座立柱, 所述底座立柱上设置有容纳所 述感应线圈的连接线的通道。

7、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应线圈为圓形 的薄饼状或椭圓形的薄饼状。

8、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应线圈所在的 面与所述底座的底面平行。

9、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位于所述底座组件与所述底座立柱之间的固定装置,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 上垫片、 限位块和下垫片, 所述上垫片、 限位块和下垫片依次叠放设置, 所述上垫片、 限位块和下垫片分别开设以供所述感应线圈的连接线通过 的开口。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工作生活的需要, 显示装置例如电视机等 家用电器已被广泛地应用。 显示装置通常包括底座以及安装于底座上的显 示 面板。 显示装置从电源获取电能时, 通常需要通过导电体之间直接接触来获 取, 现有的电能来源主要有通过电源插座提供的交 流电源或通过电池输出的 直 电源。

如果釆用电池供电的形式, 在电池中的能量耗尽时则显示装置就不 能工作, 造成用户使用不便。 如果显示装置使用电源插座提供的交流电 源供电时, 则需提供一条电连接显示装置的电源线再与电 源插座相连, 由于电源线长度的限制, 在显示装置处于移动状态时极为不便。 并且电 源线棵露在显示装置外面, 电源线会与连接于显示装置上的其它连接线 相互交叉, 从而带来连接线凌乱问题和安全问题, 而且很不美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 不需要额外 增加外接电源线就可达到持续给显示装置供电 的目的。

本发明上述各目的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 其包括底座以及安装于底座上的显 示面板, 显示面板与底座内的可接收无线电力的感应线 圈电连接, 构成 供电回路。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 上述感应线圈置于底座内形成的空腔内。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 上述底座包括底座底板, 底座底板包括下底 板与上底板, 下底板与上底板的边缘朝相反方向弯折并相互 配合以在下 底板与上底板之间形成空腔, 上底板开设有通孔, 感应线圈的连接线穿 过上底板的通孔。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 上述下底板与上底板为大致平板状绝缘板。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 上述感应线圈的连接线, 穿过底座与显示面 板相连。 的底座立柱, 底座立柱上设置有容纳感应线圈的连接线的通 道。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 上述感应线圈为圓形的薄饼状或椭圓形的薄 饼状。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 上述感应线圈所在的面与底座的底面平行。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 上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底座组件与底座立 柱之间的固定装置, 固定装置包括上垫片、 限位块和下垫片, 上垫片、 限位块和下垫片依次叠放设置, 上垫片、 限位块和下垫片分别开设以供 感应线圈的连接线通过的开口。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将感应线圈设 置于底座的空腔内, 感应线圈的连接线电连接至感应线圈, 并穿过底座底板、 底座组件与底 座立柱以与显示面板形成电连接, 以使感应线圈产生电流给显示装置供 电, 而不需要额外增加外接的电源线即可保证显示 装置正常工作, 达到 隐藏电源线的效果, 避免了电源线棵露所带来的凌乱和安全问题, 并且 美观整洁。

为让本发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 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 下文特举较 佳实施例, 并配合所附图式, 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概述

图 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底座的立体 解图。

图 2是图 1的底座的剖面图。

图 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组装图 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实现预定发明目的所 釆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 出的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 特征及其功效, 详细说明如后。

图 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底座的立体 解图, 图 2是本发明 一实施例的底座的剖面图,图 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组装图 请一同参考图 1至图 3 ,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 200将以电视机作为举例说 明, 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 200包括底座 100及设置 于底座 100上的显示面板 300。 底座 100包括底座组件 70、 底座立柱 20、 底 座底板 10、 感应线圈 40以及感应线圈 40的连接线 41。 底座立柱 20安装于 底座组件 70上; 底座底板 10由底座组件 70覆盖住; 感应线圈 40以非接触 式电磁耦合方式接收无线电力; 连接线 41 电连接至感应线圈 40, 并且穿过 底座底板 10、 底座组件 70与底座立柱 20以与显示面板 300形成电连接。 显 示面板 300的后端设置有电源板(图中未示出) 。 显示面板 300安装于底座 立柱 20上。本发明提供的底座 100还包括位于底座组件 70与底座立柱 20之 间的固定装置 80。 底板 103。 下底板 102与上底板 103的边缘分别朝相反方向弯折形成抵挡部 105及 106。 下底板 102扣合于上底板 103上时, 下底板 102的抵挡部 105抵 靠于上底板 103的抵挡部 106,使得下底板 102与上底板 103相互配合以在下 底板 102与上底板 103之间形成空腔, 以容置感应线圈 40。 上底板 103的大 致中间位置开设有供连接线 41穿过的通孔 108。 下底板 102和上底板 103为 大致平板状绝缘板, 这样可以保证感应线圈 40产生的电流不会外泄。 在其他 实施方式中, 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不设置底座底板 10, 而将感应线圈 40 设置于底座组件 70的一空腔内。

底座立柱 20上设置有容纳连接线 41的通道 202, 以致于连接线 41可嵌 设于通道 202内并延伸至显示面板 300以显示面板 300上的电源板形成电连 接并构成供电回路。 感应线圈 40设置于底座底板 10的下底板 102与上底板 103相互配合所 形成的空腔内。 感应线圈 40可以为圓形的薄饼状或椭圓形的薄饼状。

连接线 41电连接电源板 70上的电源接口, 以提供电源给电源板。

电源板设置于显示面板 300的背面,以接收感应线圈 40提供的电源并将 此电源转换为显示装置 200各个部件的所需工作电源。

底座组件 70的边缘垂直弯折形成遮挡边 701。 底座组件 70上的大致中 心位置开设有孔 702, 以供连接线 41通过。 底座组件 70上还凸设于孔 702 的上方且包围孔 702的环形挡块 703。

固定装置 80包括上垫片 802、 下垫片 804和限位块 806; 上垫片 802、 下垫片 804和限位块 806依次叠放设置, 上垫片 802与下垫片 804用以固定 住限位块 806。 当显示面板 300旋转时限位块 806随之旋转以防止磨损底座 组件 70。上垫片 802、下垫片 804和限位块 806分别开设开口 808、 810及 812, 以供连接线 41通过。 在本实施例中, 上垫片 802与下垫片 804都釆用环形结 构设计。

感应线圈 40以非接触式电磁耦合方式,例如电磁谐振耦 方式从无线电 力发射设备 600接收无线电力。具体地,发射设备 600内部设置感应线圈(图 中未示出)作为无线电力发射线圈, 以使作为无线电力接收线圈的感应线圈 40产生感应电流。 发射设备 600的感应线圈与感应线圈 40最好平行且同轴 设置以使感应线圈 40所在的面与下底板 102的底面平行, 这样, 具备振荡电 路特性的发射设备 600的感应线圈与感应线圈 40可组成一对互相平行的天 线。 当向发射设备 600的感应线圈加载数兆赫兹(MHz ) 的交流电场之后, 发射设备 600的感应线圈周围产生振动磁场, 通过共振原理可知, 感应线圈 40中即可产生感应电流。

请参见图 3 ,在显示装置 200组装时,将感应线圈 40置于下底板 102上, 连接线 41穿过上底板 103的通孔 108, 下底板 102的抵挡部 105抵靠于上底 板 103的 4氏挡部 106,使上底板 103扣合于下底板 102上而将上底板 103安装 于下底板 102上,此时下底板 102与上底板 103之间形成容置感应线圈 40的 空腔。 连接线 41通过底座组件 70上的孔 702, 底座组件 70的遮挡边 701 4氐 靠于上底板 103的抵挡部 106, 以将底座组件 70扣合于上底板 103上。 连接 线 41顺次穿过叠放于底座组件 70上的下垫片 804、限位块 806和上垫片 802 的开口 810、 812及 808。 之后, 通过螺丝将底座立柱 20固定于底座组件 70 上, 再将安装有电源板的显示面板 300固定于底座立柱 20上。 将连接线 41 嵌入底座立柱 20的通道 202后电连接于电源板上的电源接口。

使用显示装置 200时,将发射设备 600的感应线圈与感应线圈 40最好平 行设置, 可将发射设备 600放置于下底板 102的相近位置处或者下底板 102 的底部, 即可实现发射设备 600的感应线圈与感应线圈 40两者相互平行。 当 向发射设备 600的感应线圈加载数 MHz的交流电场之后,发射设备 600的感 应线圈周围产生振动磁场, 通过共振原理可知, 感应线圈 40中即可产生感应 电流以提供电源给显示装置 200的各个部件。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 200将感应线圈 40设置于底座底 板 10的空腔内, 连接线 41电连接至感应线圈 40, 并穿过底座底板 10、 底座 组件 70与底座立柱 20与显示面板 300形成电连接, 以使感应线圈 40产生的 电流给显示装置 200供电, 从而不需要额外增加外接的电源线即可保证显 示 装置 200正常工作, 达到隐藏电源线的效果, 避免了电源线棵露所带来的凌 乱和安全问题, 并且美观整洁。

以上所述, 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 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 何本领域技术人员, 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 述揭示的技 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 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 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 围内。

工业实用性

在上述显示装置中, 由于将感应线圈设置于底座底板的空腔内, 连接线 电连接至感应线圈, 并穿过底座底板、 底座组件与底座立柱与显示面板形成 电连接, 以使感应线圈产生的电流给显示装置供电。 从而不需要额外增加外 接的电源线即可保证显示装置正常工作, 达到隐藏电源线的效果, 避免了电 源线棵露所带来的凌乱和安全问题, 并且美观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