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DISPLAY PANEL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20/173261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display panel and a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a display device. The display panel comprises a display substrate (100) and a counter substrate (200) that are arranged opposite to each other, a liquid crystal layer (300) and a liquid crystal control electrode (400). The display substrate (100) comprises a display area (101) and a first area (102) located in the display area (101), and the display substrate (100) comprises a recessed portion (103) in the first area (102) at one side facing the counter substrate (200). The liquid crystal layer (300) is accommodated in the recessed portion (103) so as to be located between the display substrate (100) and the counter substrate (200). The liquid crystal control electrode (400) is configured so that the liquid crystal layer (300) is formed into a liquid crystal lens after having a voltage applied thereto. The liquid crystal lens may serve as an optical lens, and therefore arranging the optical lens in the display panel does not require processes such as perforating the display panel, which thereby simplifies the structure of the display panel and the display device.

Inventors:
WANG JINGQUAN (CN)
WANG HONGLI (CN)
TIAN LI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0/073279
Publication Date:
September 03, 2020
Filing Date:
January 20, 2020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G02F1/1333; G02F1/1343; G02F1/29
Foreign References:
CN109656049A2019-04-19
CN109239997A2019-01-18
CN108508636A2018-09-07
CN108957754A2018-12-07
JP2014103458A2014-06-05
Attorney, Agent or Firm:
LIU, SHEN & ASSOCIATES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显示面板, 包括:

相对设置的显示基板和对置基板, 其中, 所述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和位 于所述显示区中的第一区域, 并且所述显示基板在面向所述对置基板一侧且 在所述第一区域内包括凹陷部分;

液晶层,容纳于所述凹陷部分中从而位于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对置基板 之间; 以及

液晶控制电极, 配置为被施加电压后使得所述液晶层形成为液晶透镜。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显示面板, 其中,

所述液晶控制电极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和位于所述对 置基板上的第二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 的方向上与所述液晶层重叠。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显示面板, 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多个环形的第一子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多个环形 的第二子电极, 多个所述第一子电极和多个所述第二子电极沿所述液晶层的 径向间隔排布。

4、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显示面板, 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一设置为包括多个环形的子电极,多个 所述子电极沿所述液晶层的径向间隔排布, 以及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另一设置为面状电极。

5、 根据权利要求 2-4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其中,

所述显示基板在面向所述对置基板的一侧且在所述显示区内包括显示 阵列层, 所述显示阵列层包括多个导电层, 以及

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多个导电层之一同层设置。

6、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显示面板, 其中所述显示阵列层围绕所述凹 陷部分设置, 且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显示阵列层的所述多个导电层彼此绝 缘。

7、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显示面板, 其中,

所述显示阵列层包括驱动电路层和位于驱动电路层上的发光器件层,所 述驱动电路层配置为控制所述发光器件层的发光器件发光, 所述发光器件层 包括层叠的阳极层、 发光功能层和阴极层, 以及

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阳极层和所述阴极层之一同层设置。

8、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显示面板, 其中所述显示阵列层围绕所述凹 陷部分设置, 且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阳极层和所述阴极层绝缘。

9、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显示面板, 其中,

所述对置基板设置为触控基板。

10、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显示面板, 其中,

所述触控基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之外的所述显示区中的触控电极 层, 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驱动电极和多个感应电极, 所述驱动电极和所 述感应电极彼此交叉, 以及

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驱动电极和所述感应电极至少之一同层设置。

11、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显示面板, 其中,

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覆盖所述显示区以及所述第一 区域, 所述液晶层位于所述封装层和所述对置基板之间。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显示面板, 其中,

所述封装层包括层叠的至少一个无机封装层和有机封装层,所述有机封 装层覆盖所述显示区且未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中, 所述至少一个无机封装层 覆盖所述显示区和所述第一区域。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所述的显示面板,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无机封装层 覆盖所述凹陷部分的侧壁和底部, 以围绕所述液晶层。

14、 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显示面板, 其中,

所述封装层包括层叠的两个无机封装层和一个有机封装层,所述有机封 装层位于所述两个无机封装层之间, 以及

所述有机封装层覆盖所述显示区且未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所述两个 无机封装层覆盖所述显示区,且所述两个无机封装层的至少一个覆盖所述第 一区域。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其中,

所述显示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在面向所述对置基 板的表面且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包括第一凹槽; 和 /或

对置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基板,所述第二衬底基板在面向所述显示基板的 表面设置且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包括第二凹槽,其中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 凹槽对应于所述凹陷部分。

16、 一种显示装置, 包括权利要求 1-15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17、 根据权利要求 16所述的显示装置, 还包括:

图像拍摄器件, 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与显示侧相背的一侧;

其中,所述图像拍摄器件与所述显示基板的所述第一区域在垂直于所述 显示面板的方向上彼此重叠,以接收经所述显示基板的所述第一区域入射的 环境光。

18、 根据权利要求 17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

所述图像拍摄器件包括第一透镜。

19、 根据权利要求 18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

所述图像拍摄器件还包括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位于所述第二透镜和 所述显示基板之间, 以及

所述第一透镜配置为凹透镜, 所述第二透镜配置为凸透镜。

20、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如权利要求 1-15中 任一项所述, 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显示基板,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显示区中的第一区域,显示 基板包括位于第一区域的凹陷部分;

在凹陷部分内注入液晶材料;

提供对置基板,将对置基板和显示基板对盒以使得液晶材料形成为液晶 层; 在显示基板和对置基板至少之一上形成液晶控制电极, 液晶控制电极配 置为被施加电压后使得液晶层形成为液晶透镜。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 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电子显示产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用户对电子 显示产品的显示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当前的电子显示产品中通常会设置 摄像装置, 以具有更多的辅助功能。 但是, 对于当前的技术, 需要在电子显 示产品中配置摄像装置, 摄像装置一般配置在显示区域周边的边框区域 , 这 会使得电子显示产品的设计尺寸较大, 且不易于实现窄边框设计。 发明内容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 该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 显示基板和对置基板、 液晶层和液晶控制电极, 所述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和 位于所述显示区中的第一区域, 并且所述显示基板在面向所述对置基板一侧 且在所述第一区域内包括凹陷部分, 所述液晶层容纳于所述凹陷部分中从而 位于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对置基板之间, 所述液晶控制电极配置为被施加电 压后使得所述液晶层形成为液晶透镜。

例如, 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 所述液晶控制电极 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和位于所 述对置基板上的第二电极, 所 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在垂直于所述显示 面板的方向上与所述液晶层重 叠。

例如, 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 所述第一电极包括 多个环形的第一子电极, 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多个环形的第二子电极, 多个所 述第一子电极和多个所述第二子电极沿所述液 晶层的径向间隔排布。

例如, 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 述第二电极之一设置为包括多个环形的子电极 , 多个所述子电极沿所述液晶 层的径向间隔排布, 以及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另一设置 为面状电 极。

例如, 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 所述显示基板在面 向所述对置基板的一侧且在所述显示区内包括 显示阵列层, 所述显示阵列层 包括多个导电层, 以及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多个导电层之一同层 设置。

例如, 所述显示阵列层围绕所述凹陷部分设置, 且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 显示阵列层的所述多个导电层彼此绝缘。

例如, 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 所述显示阵列层包 括驱动电路层和位于驱动电路层上的发光器件 层, 所述驱动电路层配置为控 制所述发光器件层的发光器件发光, 所述发光器件层包括层叠的阳极层、 发 光功能层和阴极层, 以及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阳极层和所述阴极层 之一同层 设置。

例如, 所述显示阵列层围绕所述凹陷部分设置, 且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 阳极层和所述阴极层绝缘。

例如, 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 所述对置基板设置 为触控基板。

例如, 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 所述触控基板包括 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之外的所述显示区中的触控 电极层, 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 多个驱动电极和多个感应电极, 所述驱动电极和所述感应电极彼此交叉, 以 及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驱动电极和所述感应电 极至少之一同层设置。

例如, 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 所述显示基板还包 括封装层, 所述封装层覆盖所述显示区以及所述第一区域 , 所述液晶层位于 所述封装层和所述对置基板之间。

例如, 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 所述封装层包括层 叠的至少一个无机封装层和有机封装层, 所述有机封装层覆盖所述显示区且 暴露所述第一区域, 所述至少一个无机封装层覆盖所述显示区和所 述第一区 域。

例如, 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 所述封装层包括层 叠的两个无机封装层和一个有机封装层, 所述有机封装层位于所述两个无机 封装层之间, 以及所述有机封装层覆盖所述显示区且未设置 在所述第一区域 中, 所述两个无机封装层覆盖所述显示区, 且所述两个无机封装层的至少一 个覆盖所述第一区域。

例如,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无机封装层覆盖所述凹陷部 分的侧壁和底部, 以围绕所述液晶层。 例如, 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 所述显示基板包括 第一衬底基板, 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在面向所述对置基板的表面 且在所述第一 区域中包括第一凹槽; 和 /或对置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基板, 所述第二衬底基板 在面向所述显示基板的表面设置且在所述第一 区域中包括第二凹槽。 所述第 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对应于所述凹陷部分。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 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 示面板。

例如,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还包括 图像拍摄器件, 所 述图像拍摄器件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与显示侧 相背的一侧, 所述图像拍摄器 件与所述显示基板的所述第一区域在垂直于所 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彼此重 叠, 以接收经所述显示基板的所述第一区域入射的 环境光。

例如, 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 所述图像拍摄器件 包括第一透镜。

例如, 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 所述图像拍摄器件 还包括第二透镜, 所述第一透镜位于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显示基 板之间, 以 及所述第一透镜配置为凹透镜, 所述第二透镜配置为凸透镜。

另一方面,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显 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其中 所述显示面板如以上任意所述, 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显示基板,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显 示区中的第一区域,显示 基板包括位于第一区域的凹陷部分;

在凹陷部分内注入液晶材料;

提供对置基板, 将对置基板和显示基板对盒以使得液晶材料形 成为液晶 层; 在显示基板和对置基板至少之一上形成液晶控 制电极, 液晶控制电极配 置为被施加电压后使得液晶层形成为液晶透镜 。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 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 例, 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图 1为一种摄像头的一种变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 2A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 面图; 图 2B为图 2A所示显示面板沿 M-N的截面图;

图 2C为图 2B所示显示面板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平 图; 图 2D为图 2A所示显示面板沿 M-N的截面图;

图 2E为图 2D所示显示面板中的第二电极的平面图;

图 3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 截面图;

图 4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 截面图;

图 5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 截面图;

图 6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 截面图;

图 7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 面图; 以及

图 8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 方法的过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本公 开实施例的附图, 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所描 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所获 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 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 公开所属 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 “第 二” 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 数量或者重要性, 而只是用来区分 不同的组成部分。 “包括” 或者 “包含” 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 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 者物件及其等同, 而不排除其 他元件或者物件。 “连接” 或者 “相连” 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 机械的连接, 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 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上”、 “下”、 “左”、 “右” 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 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 改变后, 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装置 (显示装置, 例如手机、 笔记本电脑等) 中可 以设置摄像头以具有拍摄功能, 摄像头中会设置变焦组件以调节焦距。 如图 1所示, 沿着由外界射入摄像头的光线的光路(参见图 中的箭头), 摄像头的 变焦组件可以包括顺序设置的凸透镜 1、 凹透镜 2和凸透镜 3 , 在凸透镜 1和 凸透镜 3之间对凹透镜 2在光路中的位置进行调节, 可以调节变焦组件的成 像焦距。 为了实现足够的变焦倍数, 凹透镜 2需要足够的移动空间, 即变焦 组件乃至摄像头的设计厚度较大。

在显示装置包括摄像头的情况下, 如果采用屏下设置摄像头的方式, 即 摄像头的全部位于显示面板的背面, 并且在显示面板的正面开孔以允许环境 光入射来拍摄, 则因为摄像头的设计厚度大, 导致整个显示装置的厚度大, 而且显示面板在对应摄像头的区域需要设计为 透光, 导致该区域与显示面板 的其它区域的结构设计不同, 使得该两个区域的显示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存 在差异, 造成显示不良; 如果在显示面板上设置开孔, 从而将摄像头的至少 部分设置在该开孔中, 可以减小整个显示装置的设计厚度, 但是在显示面板 上开孔的工艺非常复杂, 显示面板在开孔后的封装效果变差, 导致水汽、 杂 质等易于进入到显示面板内部, 导致显示器件老化、 劣化等, 由此导致显示 不良。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 该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 显示基板和对置基板、 液晶层和液晶控制电极, 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和第一 区域, 并且显示基板在面向对置基板一侧且在第一区 域内包括凹陷部分, 液 晶层容纳于凹陷部分中从而位于显示基板和对 置基板之间, 液晶控制电极配 置为被施加电压后使得液晶层形成为液晶透镜 。 例如, 在一些实施例中, 第 一区域位于显示区中。 如此, 利用液晶层形成的液晶透镜作为光学透镜, 不 需要对显示面板开孔就可以在显示面板中设置 光学透镜, 保证显示面板的封 装和显示效果; 此外, 在后续安装图像拍摄器件之后, 该光学透镜可以充当 图像拍摄器件的变焦组件或者作为变焦组件中 的一个透镜, 如此, 可以简化 图像拍摄器件的结构, 有利于包括该显示面板和图像拍摄器件的显示 装置的 轻薄化。

下面, 结合附图对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的显 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进行说明。

图 2A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 面图;图 2B为图 2A 所示显示面板沿 M-N的截面图。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 显示面板中, 如图 2A和图 2B所示,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基板 100和对置基板 200 以及包括液晶层 300和液晶控制电极 400, 显示基板 100包括显示区 101和 位于显示区 101 中的第一区域 102。 该显示基板 100还包括围绕显示区 101 的周边区 103 , 该周边区 103 用于布置引线、 提供邦定区、 用于密封等。 第 一区域 102位于显示区 101 中, 例如被显示区 101所包围。 显示基板 100在 面向对置基板 200—侧且在第一区域 102 内包括凹陷部分 103 , 液晶层 300 容纳于凹陷部分 103中从而位于显示基板 100和对置基板 200之间。 液晶控 制电极 400被施加电压后可以形成电场, 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在电场的作用 下偏转, 改变液晶层中折射率的分布, 由此液晶层在该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形 成为液晶透镜, 可以对经过液晶层的光进行汇聚或发散。 在该显示基板的背 侧, 对应于第一区域 102的区域中设置图像拍摄器件, 由此可以实现屏内成 像显示装置, 且可以实现将周边区 103形成更窄以实现窄边框设计。 第一区 域 102 中至少对应于凹陷部分的材料层 (例如后面将要描述的绝缘层、 封装 层等) 为透明材料, 由此环境光可以透射通过。

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中, 显示面板的液晶层的尺寸可以根据后续安 装的图像拍摄器件的规格的要求进行设计。 例如, 在平行于显示面板所在面 的方向上, 液晶层的平面形状为圆形, 且液晶层的直径为 1〜 4mm, 例如可以 为 2mm、 2.5mm、 3mm等。 例如, 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面的方向上, 液晶 层的厚度不小于 10微米。

例如, 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液晶层至少一侧的配向 层, 以对液晶层的 液晶分子进行预取向。 示例性的, 如图 2B所示, 对置基板 200的位于第一区 域且面向显示基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配向层 510 , 显示基板的凹陷部分 103 的底面设置有第二配向层 520。 例如, 第一配向层 510和第二配向层 520例 如可以通过摩擦或光取向处理以获得配向能力 。 例如, 第一配向层 510和第 二配向层 520的材料包括聚酰亚胺(PI)。 例如第一配向层 510和第二配向层 520 的配向方向相同, 从而在电场作用下, 可以抑制回流效应, 缩短液晶层 形成液晶透镜以及调节液晶透镜的焦距的响应 时间。 例如, 第二配向层 520 可以位于显示基板的封装层 (例如无机封装层) 表面上, 具体请参见图 5。

例如, 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 液晶控制电极包括 位于显示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和位于对置基板上 的第二电极, 第一电极和第二 电极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与液晶层重叠 。 示例性的, 如图 2B所示, 液 晶控制电极 400的第一电极 410位于显示基板 100上, 液晶控制电极 400的 第二电极 420位于第二基板 200上, 第一电极 410、 第二电极 420和液晶层 300在对置基板 200上的正投影重合。 例如, 在第一电极 410和第二电极 420 上被施加不同的电压后, 第一电极 410和第二电极 420可以产生垂直电场, 且液晶层 300位于该电场中, 通过调节第一电极 410和第二电极 420上的电 压值及其分布, 可以改变该电场的强度及其分布, 从而调节液晶层 300的折 射率及其分布。

液晶的折射率及其分布受其所在的电场的电场 强度及其分布有关, 因此, 可以通过控制液晶控制电极形成电场强度沿着 液晶层的径向变化的电场, 可 以使得液晶层的折射率沿着径向变化, 从而使得液晶层形成为液晶透镜。 例 如, 液晶层形成为液晶透镜之后, 沿着液晶层的径向由内向外, 如果液晶层 的折射率变大,则液晶透镜具有散光作用从而 可以具有凹透镜的光学功能(在 下述实施例中简述该液晶透镜为凹透镜); 如果液晶层的折射率变小, 则液晶 透镜具有聚光作用从而等效为凸透镜。

控制电极产生的电场的分布与控制电极的结构 及其分布相关, 下面, 通 过几个实施例对控制电极的结构进行说明。

例如,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 第一电极包括多个环形 的第一子电极, 第二电极包括多个环形的第二子电极, 多个第一子电极和多 个第二子电极沿液晶层的径向间隔排布。 例如, 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一 一对应设置。 例如, 相对应的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在对置基板 上的正投 影重合。 示例性的, 如图 2B和图 2C所示, 第一电极 410包括多个第一子电 极 411a、 411b、 411c和 411d, 第一子电极 411a、 411b、 411c和 411d同心环 形排布, 第二电极 420 包括多个与第一子电极 411a、 411b、 411c和 411d依 次对应的第二子电极 421a、 421b、 421c和 421d, 第二子电极 421a、 421b、 421c和 421d同心环形排布。 例如, 第一子电极 411a、 411b、 411c和 411d上 被施加的电压各不相同, 第一子电极 411a和第二子电极 421a的电压差、 第 一子电极 411b和第二子电极 421b的电压差、 第一子电极 411c和第二子电极 421c的电压差、 第一子电极 411d和第二子电极 421d的电压差依次变大或者 依次减小, 从而可以形成电场强度沿着液晶层的径向由内 向外(例如图 2B中 的箭头 “ ” 和 “ ” 所指的方向)依次变大或者减小的电场, 从而使得液 晶层形成的液晶透镜等效为凹透镜或者凸透镜 。

例如, 在一些实施例中, 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可以设置为如图 2C所 示的非闭合环形, 如此, 用于向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施加电压的信 号线 可以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为 一体化结构, 即, 第一子电极 和第二子电极与相对应的信号线可以由同一导 电材料层进行构图工艺形成, 可以简化显示面板的制造工艺。 示例性的, 如图 2C所示, 第一电极 410与第 一信号线 4110连接, 第二电极 420与第二信号线 4210连接。在第一电极 410 包括多个第一子电极 411a、 411b、 411c和 411d的情况下, 第一信号线 4110 包括分别与第一子电极 411a、 411b、 411c和 411d相连的第一子信号线 4111a、 4111b、 4111c和 4111d。 在第二电极 420包括多个第二子电极 421a、 421b、 421c和 421d的情况下,第二信号线 4210包括分别与第二子电极 421a、 421b、 421c和 421d相连的第二子信号线 4211a、 4211b、 4211c和 4211d。 第一电极 410与第一信号线 4110为一体化结构, 第二电极 420与第二信号线 4210为 一体化结构。

例如,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 第一子电极可以设置为闭合环形, 用于向第 一子电极施加电压的信号线位于与第一子电极 所在层不同的层中, 第一子电 极和信号线之间设置绝缘层, 绝缘层中设置过孔以使得对应的第一子电极和 信号线电连接。 例如, 在第二子电极的设置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 中的第 一子电极的设置方式, 在此不做赘述。

例如, 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中, 用于向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施 加电压的信号线可以与液晶透镜驱动电路(例 如 1C芯片) 电连接, 液晶透镜 驱动电路根据从系统控制装置 (例如 CPU)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向第一子电极 和第二子电极施加电压, 从而得到具有所需光学特性的液晶透镜。

例如, 在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 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之一设置为包括多个环形的子电极, 多个子电极沿液晶层的径向间隔排布, 以及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另一设置为面状电 极。 例如, 该面状电极的平面 形状为圆形。 例如, 第一电极设置为包括多个环形的子电极, 第二电极设置 为面状电极以作为公共电极; 例如, 第一电极的多个环形子电极在第二电极 的面状电极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位于该面状电极 之内。 示例性的, 如图 2D 和 图 2E所示, 第一电极 410a包括多个子电极, 第二电极 420a设置为圆形的面 状电极, 该第一电极 410a的结构可以参考图 2C所示的第一电极 410。 如此, 在液晶控制电极 400a被施加电压时,对于沿着液晶层 300的径向由内向外(例 如图 2D 中的箭头 “ ” 和 “ ” 所指的方向)依次排布的子电极, 施加的 电压依次变大或者减小, 可以形成电场强度沿着液晶层 300 的径向由内向外 依次变大或者减小的电场, 从而使得液晶层 300形成的液晶透镜等效为凹透 镜或者凸透镜。

例如,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 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一设置为面状 电极的情况下, 用于向该面状电极施加电压的信号线可以与该 面状电极为一 体化结构, 即, 该面状电极与相对应的信号线可以由同一导电 材料层进行构 图工艺形成, 可以简化显示面板的制造工艺。 示例性的, 如图 2E所示, 液晶 控制电极的第二电极 420a为面状电极, 第二信号线 4210a与第二电极 420a 为一体化结构。 例如, 在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中, 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 一设置为面状电极的情况下, 用于向面状电极施加电压的信号线位于与面状 电极所在层不同的层中, 面状电极和信号线之间设置绝缘层, 绝缘层中设置 过孔以使得面状电极和信号线电连接。 例如, 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一设 置为包括多个环形的子电极的情况下,该子电 极的设置方式可以参见图 2C以 及前述实施例中对第一子电极或者第二子电极 的相关说明, 在此不作赞述。

例如, 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 显示基板在面向对 置基板的一侧且在显示区内包括显示阵列层。 示例性的, 如图 3所示, 显示 阵列层 110位于第一区域 102之外的显示区 101 , 使得显示基板的第一区域 102可以形成凹陷部分 103。

例如, 显示区围绕所述第一区域设置, 且显示区与所述凹陷部分之间具 有间隔层。

例如, 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中, 显示阵列层包括多个导电层, 第一 电极与多个导电层之一同层设置。 如此, 液晶控制电极的第一电极的设置, 不会增加显示基板的制造工艺步骤, 简化制造工艺、 降低成本。

例如, 所述显示阵列层围绕所述凹陷部分设置, 且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 显示阵列层的所述多个导电层彼此绝缘。

例如, 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 显示阵列层包括驱 动电路层和位于驱动电路层上的发光器件层, 驱动电路层配置为控制发光器 件层的发光器件发光, 发光器件层包括层叠的阳极层、发光功能层和 阴极层。

例如, 显示基板的显示区包括多条拇线和多条数据线 , 这些拇线和数据 线彼此交叉由此限定了排列为阵列的多个子像 素区域, 每个子像素区域包括 像素驱动电路和发光元件。 该显示基板还包括电源线等。 例如该像素驱动电 路包括多个晶体管、 电容以及发光器件等, 例如形成为 2T1C(即 2个晶体管 (T)和一个电容(C))、 3T1C或者 7T1C等多种形式, 像素驱动电路配置为 根据栅线施加的扫描信号、 数据线施加的显示数据信号以及电源线提供的 电 源电压控制发光元件发光, 从而实现图像显示。 上述栅线、 数据线、 像素驱 动电路等形成在显示阵列层中, 且通过半导体工艺制备, 由此显示阵列层包 括多个导电层 (例如, 走线层、 电极层等) 以及多个层间绝缘层 (即位于导 电层之间)。 本公开的实施例对于子像素区域及其像素驱动 电路的结构、 组成 等不作限制。

示例性的, 如图 3所示, 显示基板包括显示阵列层 110 , 显示阵列层 110 包括驱动电路层 111 和发光器件层 112 , 发光器件层 112 包括在显示阵列层 110上依次叠置的阳极层 1121、 发光功能层 1123和阴极层 1122。 例如, 发光 功能层 1123可以包括由阳极层 1121至阴极层 1122的空穴注入层、 空穴传输 层、 有机发光层、 电子传输层、 电子注入层等。 例如,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 中, 发光功能层 1123还可以包括电子阻挡层、 空穴阻挡层等。

例如, 显示基板的显示区包括多个子像素区域, 发光器件层 112 包括多 个与子像素区域—对应的发光器件。 例如, 阳极层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子 电极, 这些子电极为像素电极, 与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 并且每个子 电极作为一个发光器件的阳极。 例如, 在一些实施例中, 发光功能层可以为 一体化膜层, 即多个有机发光器件共用一个发光功能层, 以使得多个有机发 光器件发出颜色相同的光线(例如白光、 红光、 绿光或蓝光等)。 例如, 在另 一些实施例中, 发光功能层包括阵列分布在多个有机发光器件 的多个子发光 功能层, 以使得有机发光器件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 例如红光、 绿光、 蓝 光、 白光、 黄光等。 例如, 在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中, 发光功能层的一邵分 膜层(例如空穴注入层、 空穴传输层、 有机发光层等)可以分别为阵列分布, 另一部分膜层 (例如电子传输层、 电子注入层等) 可以分别为一体化膜层。

例如,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 用于形成液晶透镜的第一电极与发光器 件层的阳极层和阴极层之一同层设置。 例如,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 显示 基板的发光方式为顶发射, 发光器件层的阳极层为反射电极层, 阴极层为透 明电极层, 在该情况下, 第一电极可以与发光器件层的阴极层同层且同 材料 形成, 使得显示面板的第一区域的光透过率高。 例如, 在本公开另一些实施 例中, 显示基板的发光方式为底发射, 发光器件层的阳极层为透明电极层, 阴极层为反射电极层, 在该情况下, 第一电极可以与发光器件层的阳极层同 层且同材料形成, 使得显示面板的第一区域的光透过率高。 例如, 本公开另 一些实施例中, 在阳极层和阴极层之一为反射电极层的情况下 , 第一电极层 可以与反射电极层同层且同材料,例如, 第一电极可以设置为如图 2C所示的 包括多个彼此间隔的第一子电极, 以使得外界的环境光可以通过相邻第一子 电极的间隙透过第一电极。在本公开的实施例 中, “A和 B同层设置”表示 A 和 B通过对同一薄膜采用构图工艺形成, 由此二者同层且同材料。

例如, 在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中, 第一电极与驱动电路层中的电极层同 层设置。 例如, 驱动电路包括电容、 薄膜晶体管以及信号线如栅线、 数据线、 电源线等, 第一电极可以与上述信号线、 电容电极或者薄膜晶体管中的栅电 极、 源漏电极等同层且同材料形成。 例如, 第一电极的材料可以包括透明导 电材料, 也可以包括非透明导电材料。 在第一电极的材料包括非透明导电材 料的情况下,第一电极可以设置为如图 2C所示的包括多个彼此间隔的第一子 电极, 以使得外界的环境光可以通过第一子电极的间 隙透过第一电极。

例如, 所述显示阵列层围绕所述凹陷部分设置, 且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 阳极层和所述阴极层绝缘。

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中, 对对置基板的类型不做限制, 可以根据需 要进行选择。 例如,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 对置基板仅可以作为为封装盖 板以对显示面板进行保护。 例如, 在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中, 对置基板可以 为彩膜基板, 在显示基板为顶发射的情况下, 可以过滤外部环境光线, 以降 低环境光对显示图像的干扰, 而且在显示基板的发光器件层发出一种颜色光 线的情况下, 利用彩膜基板可以产生彩色图像。 例如, 发光器件层发出白光, 彩膜基板的彩膜层可以包括多个不同颜色的滤 色器。 例如, 发光器件层发出 蓝光, 彩膜基板的彩膜层可以包括不同类型的量子点 , 不同的量子点在蓝光 激发下可以产生不同颜色的光线。

例如, 在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 对置基板设置为触控 基板, 以使得显示面板具有触控功能。

下面, 以显示面板的对置基板为触控基板为例, 对本公开下述至少一个 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例如, 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 触控基板包括位于 第一区域之外的显示区中的触控电极层。 示例性的, 如图 3所示, 触控电极 层 210位于显示区 210中。 例如, 触控电极层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电极层, 液晶控制电极的一个第二电极可以与触控电极 层的一个电极层同层且同材 料。 如此, 将液晶控制电极的第二电极与触控电极层的一 个电极层同层设置, 不会增加触控基板(对置基板)的制造工艺步 骤, 简化制造工艺、 降低成本。

触控基板可以为多种类型, 例如电阻型或电容型。 电容型触控电极层可 以包括多个触控单元, 触控单元可以为电容式触控单元且可以为自电 容型或 者互电容型触控单元。 以触控单元为互电容型触控单元为例, 触控电极层包 括多个驱动电极和多个感应电极, 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分别沿不同的方向延 伸(例如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的延伸方向垂直 ), 由此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彼 此交叉且绝缘, 二者在交叉位置处提供检测电容。 例如, 驱动电极和感应电 极至少之一与第二电极同层设置。

例如, 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同层设置, 在制造触控电极层的过程中, 对 同一导电层进行构图以获得分段的驱动电极和 连续的感应电极, 之后再在另 一层中制备将分段的驱动电极电连接在一起的 连接电极, 这有利于简化制造 工艺, 降低厚度, 例如, 在构图形成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或者构图形成 连接 电极的过程中, 同步制造第二电极; 或者, 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位于不同层, 对不同的导电层进行构图以分别获得连续的驱 动电极和连续的感应电极, 不 同的导电层之间形成绝缘层, 在制造压力触控面板的过程中, 不需要其它的 辅助结构 (例如用于桥接的连接电极)就可以使得驱动 电极和感应电极彼此 交叉且绝缘, 简化制造工艺, 例如, 在构图形成驱动电极或者感应电极的过 程中, 同步制造第二电极。

例如, 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中, 在对置基板为触控基板的情况下, 液晶控制电极的第二电极也可以单独设置, 不需要与触控电极层的电极层例 如驱动电极、 感应电极等同层, 在该情况下, 触控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可以位 于触控基板的同一侧, 也可以分别位于触控基板的相对的两侧。

例如, 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中, 触控电极层和液晶控制电极的第二 电极可以如图 3所示位于触控基板(对置基板) 的背离显示基板的一侧, 或 者, 触控电极层和液晶控制电极的第二电极可以位 于触控基板(对置基板) 的面向显示基板的一侧。

例如, 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 显示基板还可以包 括封装层, 封装层覆盖显示区以及第一区域, 例如在凹陷部分中该封装层覆 盖凹陷部分的侧壁和底部, 液晶层在凹陷部分中且位于封装层和对置基板 之 间。 示例性的, 如图 3所示, 显示基板包括覆盖显示区 101和第一区域 102 的封装层 120。 如此, 封装层 120可以对显示基板的元件 (例如显示阵列层 110) 进行封装, 还可以对液晶层 300 进行封装, 以免有害物质侵入液晶层 300或者液晶层 300的液晶侵入显示基板, 从而保证显示面板的封装良率。

例如, 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 封装层包括层叠的 至少一个无机封装层和有机封装层。 无机封装层的致密性大, 可以有效阻挡 外界水、 氧等的侵入, 有机封装层厚度较大并具有一定的柔性, 还可以平坦 化显示基板的表面且用于缓冲应力, 有利于显示基板和对置基板对盒, 并且 有机封装层中可以填充干燥剂等材料以对侵入 的水、 氧等进行吸收, 以对显 示面板中的元件进行保护。

例如,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 封装层的有机封装层和无机封装层都覆 盖显示基板的显示区和第一区域。 示例性的, 如图 3 所示, 无机封装层 120 包括依次叠置在显示阵列层 110 上的第一无机封装层 121、 有机封装层 122 和第二无机封装层 123。 第一无机封装层 121、 有机封装层 122和第二无机封 装层 123都覆盖显示区 101和第一区域 102。

例如, 在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中, 封装层的有机封装层覆盖显示区且暴 露第一区域, 封装层的至少一个无机封装层覆盖显示区和第 一区域。 有机封 装层的厚度较大, 有机封装层位于第一区域之外的显示区, 使得用于容纳液 晶层的凹陷部分具有较大的深度, 从而使得液晶层具有较大的设计厚度, 无 机封装层覆盖第一区域, 使得封装层仍可以对液晶层进行封装, 从而保证显 示面板的封装良率。

例如, 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 封装层包括层叠的 两个无机封装层和一个有机封装层, 有机封装层位于两个无机封装层之间, 有机封装层覆盖显示区且暴露第一区域, 两个无机封装层覆盖显示区, 且两 个无机封装层的至少一个覆盖第一区域。 示例性的, 如图 4所示, 无机封装 层 120a包括依次叠置在显示阵列层 110上的第一无机封装层 121a、有机封装 层 122a和第二无机封装层 123a。第一无机封装层 121a和第二无机封装层 123a 都覆盖显示区 101和第一区域 102 , 有机封装层 122a位于第一区域 102之外 的显示区 101。

例如, 在一些实施例中, 在制造封装层的过程中, 在显示基板上形成有 机封装层后, 在有机封装层的位于第一区域的部分进行构图 (例如刻蚀), 以 去除第一区域的至少部分有机封装层, 然后可以在有机封装层上沉积无机封 装层, 如此, 位于第一区域的封装层形成有凹陷部分以容纳 液晶层。 例如,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 在显示基板上沉积有机封装材料膜层之后, 在有机封装 材料膜层未固化前通过压印工艺在有机封装材 料膜层的位于第一区域部分中 形成凹槽, 然后固化有机封装材料膜层以形成有机封装层 , 在有机封装层上 沉积无机封装层后, 位于第一区域的封装层形成有对应该凹槽的凹 陷部分以 容纳液晶层。 通过减薄或者去除第一区域的有机封装层的方 式不限于上述方 法, 可以根据具体工艺进行选择。

例如, 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中, 显示区的有机封装层的平均厚度可 以为 5〜 15微米, 例如可以为 8微米、 10微米、 12微米等。 例如, 有机封装 层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力 P厚, 不限于上述数值范围。

例如,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 如图 5 所示, 显示基板和对置基板 200 之间设置有粘接胶层 600 , 粘接胶层 600可以将显示基板和对置基板 200粘 合。 例如, 粘接胶层 600位于第一区域 102之外的显示区 101 中, 如此, 可 以增加第一区域的显示基板和对置基板的表面 之间的间距, 增加液晶层的设 计厚度。 例如, 如图 5所示, 在对置基板上设置有配向层 (第一配向层 510 ) 的情况下, 粘接胶层 600在对置基板 20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配向层 510在 对置基板 200 上的正投影之外。 例如, 粘接胶层 600 的材料可以为 OCA ( Optically Clear Adhesive ) 光学股。

例如, 粘接胶层的厚度可以为 2〜 10微米, 例如可以为 4微米、 6微米、 8微米等。

例如, 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 显示基板包括第一 衬底基板, 第一衬底基板在面向对置基板的表面且在第一 区域中包括第一凹 槽; 和 /或对置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基板, 第二衬底基板在面向显示基板的表面 设置且在第一区域中包括第二凹槽。 示例性的, 如图 6所示, 显示基板包括 第一衬底基板 130 , 显示基板的显示阵列层、 封装层以及液晶控制电极的第 一电极都设置在该第一衬底基板 130上。 对置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基板 220, 液晶控制电极的第二电极 420 以及触控电极层等位于该第二衬底基板 220。 在第一区域 402中, 第一衬底基板 130的面向对置基板的表面形成有第一凹 槽 131 , 第二衬底基板 220的面向显示基板的表面形成有第二凹槽 221。 第一 凹槽 131和第二凹槽 221可以增加第一区域 102的显示基板和对置基板的表 面之间的间距, 从而增加液晶层 300的设计厚度。 例如, 第一衬底基板 130和第二衬底基板 220为玻璃基板, 例如可以通 过刻蚀、 化学机械研磨等在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第一凹 槽和 /或在第二衬底基 板上形成第二凹槽, 同时还使得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具有 平坦表面。 第一衬底基板 130和第二衬底基板 220还可以为塑料基板, 例如可以通过模 压方式可以在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第一凹槽和 /或在第二衬底基板上形成第 二凹槽。 其中第一凹槽和 /或第二凹槽可以对应于凹陷部分。

例如, 显示基板和对置基板的衬底基板可以由多个膜 层构成, 在制造该 衬底基板时, 可以对该多个膜层中的部分膜层进行构图, 从而形成凹槽。 例 如, 显示基板的第一衬底基板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一 膜层、 第二膜层、 第三膜 层和第四膜层。 例如, 构图第三膜层和第四膜层以去除第三膜层和第 四膜层 的位于第一区域的部分, 从而在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位于第一区域的第 一凹 槽。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 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 示面板。 例如, 该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二极管 ( OLED) 显示面板, 例如该 OLED显示面板为柔性 OLED显示面板。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 还可以包括图像拍摄器件, 图像拍摄器件位于显示基板的背离对置基板的 一侧(即背侧), 例如该图像拍 摄器件通过双面胶等方式固定在显示基板的背 侧。 图像拍摄器件与显示基板 的第一区域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彼此重 叠, 以接收经显示基板的第一 区域入射的环境光, 对该环境光进行感应以成像。 例如该图像拍摄器件包括 图像传感器 (制备为 1C 芯片 ), 该图像传感器例如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CMOS) 型或电荷耦合器件 (CCD) 型, 例如包括排列为阵列的成像子像 素阵列。 本公开的实施例对于图像拍摄器件的类型以及 结构不作限制。 示例 性的, 如图 7所示, 显示基板 100的发光方式为顶发射, 图像拍摄器件 700 位于显示基板 100的背离对置基板 200的一侧。 例如,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 基板的发光方式为底发射, 显示基板的背离对置基板的一侧为显示面板的 显 示侧, 如此, 图像拍摄器件可以位于对置基板的背离显示基 板的一侧。

例如, 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 图像拍摄器件还可 以包括第一透镜。 示例性的, 如图 7所示, 图像拍摄器件 700包括第一透镜 710。 例如, 第一透镜可以为如图 7所示的凹透镜, 也可以设置为凸透镜。 例 如, 图像拍摄器件 700 包括图像传感器 701 , 第一透镜 710设置在图像传感 701 之前, 也即入射的环境光经过第一透镜 710调制之后才入射到图像传感 器 701上被成像。

例如, 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 图像拍摄器件还包 括第二透镜, 第一透镜位于第二透镜和显示基板之间, 以及第一透镜配置为 凹透镜, 第二透镜配置为凸透镜。 示例性的, 如图 7所示, 图像拍摄器件 700 包括第一透镜 710和第二透镜 720 , 第一透镜 710位于显示面板和第二透镜 720之间。 在液晶层 300形成为液晶透镜(等效为凸透镜) 的情况下, 液晶 透镜 300、 第一透镜 710和第二透镜 720构成图像拍摄器件 700的变焦组件。 例如, 第一透镜 710和第二透镜 720设置在图像传感 701之前, 也即入射的 环境光经过第一透镜 710和第二透镜 720调制之后才入射到图像传感器 701 上被成像。

例如,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 通过控制液晶控制电极产生的电场, 可以 调节液晶透镜 300 的焦距, 如此, 可以降低第一透镜 710 (凹透镜)对移动 空间的要求或者第一透镜 710设置为不需要移动,从而减小图像拍摄器件 700 的设计尺寸, 有利于显示装置的轻薄化设计。

例如, 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中, 在液晶层的厚度足够大(例如 50微 米以上) 的情况下, 图像拍摄器件中可以不需要设置其它的变焦组 件例如第 一透镜和第二透镜, 可以简化图像拍摄的结构, 有利于显示装置的轻薄化设 计。

例如,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 电视、 数码相机、 手机、 手表、 平板电脑、 笔记本电脑、 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 者部件。

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 示装置中, 液晶透镜可以 充当光学透镜, 从而在显示面板中设置光学透镜不需要对显示 面板进行开孔 等工艺, 保证显示面板的封装和显示效果, 简化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 为表示清楚, 本公开并没有呈现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的显 示装置的全部结构。 为实现显示装置的必要功能,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 具体应用场景设置其他结构, 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 造方法, 包括: 提供显示 基板, 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显示区中的第一区 域, 显示基板包括位于 第一区域的凹陷部分; 在凹陷部分内注入液晶材料; 提供对置基板, 将对置 基板和显示基板对盒以使得液晶材料形成为液 晶层; 在显示基板和对置基板 至少之一上形成液晶控制电极, 液晶控制电极配置为被施加电压后使得液晶 层形成为液晶透镜。

根据上述制造方法获得的显示面板的结构可以 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 说明, 在此不做赘述。

例如,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 如图 8所示,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可以包括如下过程。

51 , 提供第一衬底基板, 在第一衬底基板上划分显示区和位于显示区中 的第一区域, 减薄第一衬底基板的位于第一区域的部分, 以在第一衬底基板 上形成位于第一区域的第一凹槽。

52 , 在第一衬底基板的显示区中形成显示阵列层, 并在形成显示阵列层 中的一个导电层的过程中, 在第一区域中形成与该导电层同层的第一电极 。 例如, 在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驱动电路层, 并在驱动电路层上形成发光器件 层。 形成驱动电路层可以包括制造薄膜晶体管的相 关工艺, 在此不做赘述。

53 , 在第一衬底基板上依次沉积覆盖显示区和第一 区域的第一无机封装 层和有机封装层, 然后构图有机封装层以去除有机封装层的位于 第一区域的 部分, 以使得有机封装层暴露第一区域。

54 , 在第一无机封装层和有机封装层上形成覆盖显 示区和第一区域的第 二无机封装层, 第二无机封装层的位于第一区域的表面形成凹 陷部分, 从而 获得显示基板。

55 , 在凹陷部分中注入液晶材料。

56 , 提供第二衬底基板, 在第二衬底基板上形成触控电极层以获得对置 基板, 并且在形成触控电极层中的一个导电层的过程 中, 在第一区域中形成 与该导电层同层的第二电极。

57 , 利用粘接胶层对盒显示基板和对置基板, 固化粘合胶后获得封装后 的显示面板。

对于本公开, 还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 1 )本公开实施例附图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 及到的结构, 其他结 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 2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 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 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以上, 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 准。

本申请要求于 2019年 2月 26 日提交的中国专利申请第 201910142304.4 的优先权, 该中国专利申请的全文通过引用的方式结合于 此以作为本申请的 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