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DRAW-BAR BOX TYPE PORTABLE FOLDING ELECTRO-TRICYCLE WITH FOLDING CHAIR FUNCTION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4/161424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draw-bar box type portable folding electro-tricycle with a folding chair function. A rear end of a folding frame (2) is hinged to a front side of a sitting frame base (1). A lower side of a front end of the folding frame (2) is hinged to a folding front wheel base frame (3). A connecting hook lock piece (4) is mounted on a front portion of the folding front wheel base frame (3). A front wheel fork frame (5) is mounted on a lower portion of the folding front wheel base frame (3). A front wheel torque transmission concave piece (6) is arranged on an upper portion of the front wheel fork frame (5). An electric front wheel (7) is mounted on a lower portion of the front wheel fork frame (5). A driving motor (701) is located in a middle part of the electric front wheel (7). An upper side of the front end of the folding frame (2) is hinged to a folding handlebar base frame (9). A control handlebar (10) is mounted on an upper portion of the folding handlebar base frame (9). The draw-bar box type portable folding electro-tricycle can be folded into the shape and the size of an ordinary draw bar box conveniently and has the conditions for taking a bus and a train simultaneously with users.

Inventors:
WANG JIANMIN (CN)
WANG SUMI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4/073223
Publication Date:
October 09, 2014
Filing Date:
March 11, 2014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WANG JIANMIN (CN)
WANG SUMI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B62K15/00
Foreign References:
CN103204209A2013-07-17
CN102152831A2011-08-17
JP2007261556A2007-10-11
CN101780828A2010-07-21
EP1736400A22006-12-27
Other References: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 2982589A4
Attorney, Agent or Firm:
BEIJING SIHAI TIANDA INTELLECTCTUAL PORPERTY AGENCY LTD. (CN)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有折椅功能的拉杆箱式便携折叠电动三轮车, 包括有控制车把 (10)、 电动前轮 (7)、 坐框基座 (1)、 后轮 (17) 和折叠车架 (2);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 折叠车架 (2) 的后端与坐框基座 (1) 的前侧相铰接, 折叠车架 (2) 的前端下侧 与折叠前轮基架 (3) 相铰接; 折叠前轮基架 (3) 前部安装有连接钩锁件 (4), 折 叠前轮基架 (3) 的下部安装有前轮叉架 (5), 前轮叉架 (5) 的上部置有前轮扭矩 传动凹件 (6), 前轮叉架 (5) 的下部安装有电动前轮 (7), 电动前轮 (7) 的中间 部分是驱动电机 (701), 折叠车架 (2) 前端的上侧与折叠车把基架 (9) 相铰接, 折叠车把基架 (9) 的上部安装有控制车把 (10), 控制车把 (10) 的下侧置有车把 扭矩传动凸件 (12), 折叠车把基架 (9) 的前侧置有钩锁卡件 (11);

当折叠成为三轮车状态时, 折叠车架 (2) 折至坐框基座 (1) 的前端, 控制车 把 (10) 折叠至垂直状态, 前轮叉架 (5) 折至垂直状态, 通过连接钩锁件 (4) 和 钩锁卡件 (11) 自动相互扣合, 将折叠车把基架 (9) 和折叠前轮基架 (3) 相互固 定, 同时也将上述两部分与折叠车架 (2) 固定为一体; 前轮叉架 (5) 上部的前轮 扭矩传动凹件 (6) 和控制车把 (10) 下侧的车把扭矩传动凸件 (12) 相互扣合; 靠背 (14) 下部的靠背固定折点 (142) 与坐框基座 (1) 的上侧相铰接, 靠 背端头铰链点 (143) 与连杆 (15) 的上侧相铰接; 折叠后轮架 (16) 的后轮架上 端头铰链点 (161) 与坐框基座 (1) 下侧相铰接, 折叠后轮架 (16) 下端安装有后 轮 (17); 折叠后轮架 (16) 的下侧与连杆 (15) 下侧的连杆下端头铰链点 (151) 相铰接; 弹力推杆 (18) 的前端与靠背 (14) 下部的靠背端头铰链点 (143) 相铰 接, 弹力推杆 (18) 的推杆后端固定点 (181) 与坐框基座 (1) 的后部相铰接; 所述的靠背 (14) 下部的靠背固定折点 (142) 至靠背端头铰链点 (143) 之间 的靠背连杆段 (141)、 连杆 (15)、 折叠后轮架 (16) 和坐框基座 (1) 侧面的后轮 架上端头铰链点 (161) 至靠背固定折点 (142) 之间的虚线段 (101) 部分组成了 一组四杆连动机构; 其中靠背 (14) 下部

为固定铰接点; 折叠拉梁 (13) 与坐框基座 (1) 的前侧相铰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有折椅功能的拉杆箱式便携折叠电动三轮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前轮叉架 (5) 的两侧各置有折叠踏板 (8)。

权 利 要 求 书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有折椅功能的拉杆箱式便携折叠电动三轮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控制车把 (10) 上置有电机调速转把 (19)。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有折椅功能的拉杆箱式便携折叠电动三轮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靠背 (14) 的后侧置有反光装置 (144)。

Description:
说 明 书

一种有折椅功能的拉杆箱式便携折叠电动三 轮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折叠电动三轮车结构, 特别涉及了一种可呈现为座椅或拉杆 箱的便携折叠电动三轮车。 背景技术

当今, 电动自行车、 电动三轮车已成为大众常用的交通工具。为了 便携和存放, 市场上又涌现了许许多多的折叠电动自行车、 三轮车, 但就目前来看, 这些折叠的 电动车基本上还都不具备将其携带到公交车上 和火车上的合乎要求的形状和体积。

因此,亟待开发出一种便于携带进入公交车和 火车的,可以折叠的电动三轮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呈现为座椅或拉杆 箱的便携折叠电动三轮车, 以解 决目前存在的公交、 地铁和目的地之间交通不便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实现:

一种有折椅功能的拉杆箱式便携折叠电动三轮 车, 包括有控制车把 10、 电动前 轮 7、 坐框基座 1、 后轮 17和折叠车架 2 ; 折叠车架 2的后端与坐框基座 1的前侧 相铰接, 折叠车架 2的前端下侧与折叠前轮基架 3相铰接; 折叠前轮基架 3前部安 装有连接钩锁件 4, 折叠前轮基架 3的下部安装有前轮叉架 5, 前轮叉架 5的上部 置有前轮扭矩传动凹件 6, 前轮叉架 5的下部安装有电动前轮 7, 电动前轮 7的中 间部分是驱动电机 701, 折叠车架 2前端的上侧与折叠车把基架 9相铰接, 折叠车 把基架 9的上部安装有控制车把 10,控制车把 10的下侧置有车把扭矩传动凸件 12, 折叠车把基架 9的前侧置有钩锁卡件 11;

当折叠成为三轮车状态时, 折叠车架 2折至坐框基座 1的前端, 控制车把 10 折叠至垂直状态, 前轮叉架 5折至垂直状态, 通过连接钩锁件 4和钩锁卡件 11 自 说 明 书

动相互扣合, 将折叠车把基架 9和折叠前轮基架 3相互固定, 同时将上述两部分与 折叠车架 2固定为一体; 前轮叉架 5上部的前轮扭矩传动凹件 6和控制车把 10下 侧的扭矩传动凸件 12相互扣合;

靠背 14下部的靠背固定折点 142与坐框基座 1的上侧相铰接, 靠背端头铰链 点 143与连杆 15的上侧相铰接; 折叠后轮架 16的后轮架上端头铰链点 161与坐框 基座 1下侧相铰接, 折叠后轮架 16下端安装有后轮 17; 折叠后轮架 16的下侧与连 杆 15下侧的连杆下端头铰链点 151相铰接; 弹力推杆 18的前端与靠背 14下部的 靠背端头铰链点 143相铰接, 弹力推杆 18的推杆后端固定点 181与坐框基座 1的 后部相铰接;

靠背 14下部的靠背固定折点 142至背端头铰链点 143之间的靠背连杆段 141、 连杆 15、 折叠后轮架 16和坐框基座 1侧面的后轮架上端头铰链点 161至靠背固定 折点 142之间的虚线段 101部分组成了一组四杆连动机构; 其中靠背 14下部靠背 固定折点 142和坐框基座 1侧面的后轮架上端头铰链点 161为固定铰接点; 折叠拉 梁 13与坐框基座 1的前侧相铰接。

前述的前轮叉架 5的两侧各置有折叠踏板 8。

前述的控制车把 10上置有电机调速转把 19。

前述的靠背 14的后侧置有反光装置 144。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和有益效果:

由于该车可较方便地折叠成普通拉杆箱形状和 体积, 所以具备了和使用者同时 乘坐公交车和火车的条件。如果采用骑行电动 车, 折叠成拉杆箱, 携带同乘公交车, 再骑行电动车的方式进市里办事或工作, 而不是自驾车的方式进城, 这样, 就会大 大的减少城市拥堵和汽车尾气排放, 而且还可以大量的节约能源和资金。 并且, 当 该车折成拉杆箱状时, 体积明显减小, 同时具备了拉杆箱可拖拽的功能, 这样, 便 可以随使用者一同进入办公室、 宾馆、 商场等。 可以说, 折叠车具备始终随身携带 的功能, 比起自驾车进城既减少了丢失的机会又节省了 城市中的停车位。 另外, 该 车还可以折叠成座椅状态, 从而又进一步增加了它的应用功能。 说 明 书

附图说明 图 1为整车展开呈三轮车状态示意图;

图 2为折叠车架、 折叠前轮基架、 连接钩锁、 钩锁卡件、 折叠车把基架、 前轮 扭矩传动凹型件和车把扭矩传动凸型件等, 在呈现三轮车状态时的局部示意图; 图 3为三轮车状态折叠至拉杆箱步骤之 1示意图;

图 4为三轮车状态折叠至拉杆箱步骤之 2示意图;

图 5为三轮车状态折叠至拉杆箱步骤之 3示意图;

图 6为折叠至拉杆箱状态示意图;

图 7为折叠至运输或存放状态示意图;

图 8为折叠至座椅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代号明细:

1坐框基座, 101为虚线段, 2为折叠车架, 3为折叠前轮基架, 4为连接钩锁 件, 5为前轮叉架, 6为前轮扭矩传动凹件, 7为电动前轮, 701为驱动电机, 8为 折叠踏板, 9为折叠车把基架, 10为控制车把, 11为钩锁卡件, 12为车把扭矩传 动凸件, 13为折叠拉梁, 14为靠背, 141为靠背连杆段, 142为靠背固定折点, 143 为靠背端头铰链点, 144为反光装置, 15为连杆, 151为连杆下端头铰链点, 16为 折叠后轮架, 161为后轮架上端头铰链点, 17为后轮, 18为弹力推杆, 19为电机 调速转把, 20为坐垫, 21为电池, 181为推杆后端固定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 :

请参阅图 1、 图 2所示。 折叠车架 2的后端与坐框基座 1的前侧相铰接, 折叠 车架 2的前端下侧与折叠前轮基架 3相铰接; 折叠前轮基架 3前部安装有连接钩锁 件 4, 折叠前轮基架 3的下部安装有前轮叉架 5, 前轮叉架 5的上部置有前轮扭矩 传动凹件 6, 前轮叉架 5的下部安装有电动前轮 7, 电动前轮 7的中间部分是驱动 电机 701, 前轮叉架 5的两侧各置有折叠踏板 8; 折叠车架 2前端的上侧与折叠车 说 明 书

把基架 9相铰接, 折叠车把基架 9的上部安装有控制车把 10, 控制车把 10上置有 电机调速转把 19, 控制车把 10的下侧置有车把扭矩传动凸件 12, 折叠车把基架 9 的前侧置有钩锁卡件 11。

当折叠成为三轮车状态时, 折叠车架 2折至坐框基座 1的前端, 控制车把 10 折叠至垂直状态, 前轮叉架 5折至垂直状态, 通过连接钩锁件 4和钩锁卡件 11 自 动相互扣合, 将折叠车把基架 9和折叠前轮基架 3相互固定, 同时也将上述两部分 与折叠车架 2固定为一体, 并且, 前轮叉架 5上部的前轮扭矩传动凹件 6和控制车 把 10下侧的车把扭矩传动凸件 12也相互扣合, 此时, 搬动控制车把 10以改变行 车方向的扭矩通过车把扭矩传动凸件 12和前轮扭矩传动凹件 6的扭矩传导作用, 致使电动前轮 7改变角度, 从而实现三轮车转向。

将三轮车折叠至拉杆箱状态, 就是将折叠车架 2以及所连带的控制车把 10、 电 动前轮 7等相关部分全部折叠至坐框基座 1的内侧, 并将靠背 14和后轮 17等部分 折叠靠拢于坐框基座 1的外侧, 此时, 两个后轮 17成为拉杆箱的轮子, 坐框基座 1 为拉杆箱体。

将折叠车架 2以及所连带的控制车把 10、电动前轮 7等相关部分全部折叠至坐 框基座 1的内侧是按下述步骤完成的:

请参阅图 2、 图 3、 图 4、 图 5。

搬开连接钩锁件 4, 使其脱离钩锁卡件 11, 将控制车把 10和前轮叉架 5的部 分各自向折叠车架 2方向折叠。

此时车把扭矩传动凸件 12和前轮扭矩传动凹件 6相互分离,将两个折叠踏板 8 折并于前轮叉架 5; 将前轮叉架 5垂直轴向旋转约 90度 (如图 3所示)。

将前轮叉架 5向折叠车架 2方向折叠约 90度,并拢于折叠车架 2(如图 4所示); 将控制车把 10也折叠并拢于折叠车架 2。

将折叠车架 2连同前轮叉架 5、控制车把 10等向坐框基座 1下部的内侧折叠约 180度, 此时, 折叠车架 2连同前轮叉架 5、 控制车把 10等部分完全折叠进入到坐 框基座 1的内侧 (如图 4、 图 5所示)。

为了减少折叠操作环节, 靠背 14和后轮 17等部分设计为一组四杆机构连动装 说 明 书

置。 以下, 将靠背 14和后轮 17等部分的四杆连动关系以及折叠靠拢于坐框 座 1 外侧的过程, 简要叙述:

请参阅图 1、 图 3、 图 6所示。 靠背 14的下侧部分为左右两侧, 并分别与坐框 基座 1上部的左右两侧相铰接, 两侧完全对称, 以下所述的部分左右两侧也完全对 称, 这里仅表述一侧。

靠背 14下段的靠背固定折点 142与坐框基座 1的上侧相铰接, 靠背 14下侧端 头的靠背端头铰链点 143与连杆 15的上侧相铰接; 折叠后轮架 16上端的后轮架上 端头铰链点 161与坐框基座 1下侧相铰接, 折叠后轮架 16下端安装有后轮 17; 折 叠后轮架 16的下侧与连杆 15下侧的连杆下端头铰链点 151相铰接; 弹力推杆 18 的前端与靠背 14下部的靠背端头铰链点 143相铰接, 弹力推杆 18的推杆后端固定 点 181与坐框基座 1的后部相铰接。

靠背 14下部的靠背固定折点 142至靠背端头铰链点 143之间的靠背连杆段 141、 连杆 15、 折叠后轮架 16和坐框基座 1侧面的后轮架上端头铰链点 161至靠背固定 折点 142之间的虚线段 101等四个部分组成了一组四杆连动机构。 其中靠背 14下 部靠背固定折点 142和坐框基座 1侧面的后轮架上端头铰链点 161为固定铰接点。 当该车展开呈现三轮车状态或座椅状态时, 手搬动靠背 14折起至垂直状态, 由于 连杆 15的连动作用, 同时将折叠后轮架 16的下侧推离坐框基座 1, 从而也呈现展 开状态, 此刻, 在弹力推杆 18的推力作用下, 靠背 14和折叠后轮架 16均都稳定 地保持着这种展开状态; 当该车折叠至拉杆箱状态时, 徒手搬动靠背 14折叠至坐 框基座, 由于连杆 15的连动作用, 同时将折叠后轮架 16的下侧拉回至坐框基座 1, 此刻, 在弹力推杆 18的推力作用下, 靠背 14和折叠后轮架 16均稳定地保持着这 种与坐框基座 1的并拢状态。

折叠拉梁 13与坐框基座 1的前侧相铰接。 当折叠成拉杆箱状态时, 折叠拉梁 13折叠至坐框基座 1的前侧, 此时, 折叠拉梁 13起到拉杆箱拉梁的作用; 当折叠 成座椅状态时, 折叠拉梁 13折至坐框基座 1的下侧, 此时, 折叠拉梁 13又成为座 椅的前腿; 当折叠成运输或存放状态时, 折叠拉梁 13进一步折并于坐框基座 1, 此 时折叠拉梁 13几乎不占空间体积, 以便于运输和存放。 请参阅图 6、 图 7、 图 8。 说 明 书

当呈拉杆箱状态携带乘车时, 为了不对其他乘客造成影响, 坐框基座 1的所有 外角都进行倒角处理。 参阅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