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4/000343
Kind Code:
A1
Abstract:
A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is disclosed. The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comprises the elastic sheets (1) and a shell (2), wherein the shell (2) is formed in a manner that a first sub shell (21) is fixedly bonded to a second sub shell (22), the parts of the elastic sheets (1) are bonded to the first sub shell (21) in an injection molding manner, the first sub shell (21) is provided with bonding faces which are used for being bonded to the second sub shell (22), the elastic sheets (1) are bent to form bent parts at the bonding faces; the second sub shell (22) is provided with dodging structures which are used for dodging the bent parts, and the bent parts are located at the inner side of the edge (20) of the shell (2).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of: (1) performing injection molding on the first sub shell (21) at a posi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bonding parts of the sheet-shaped elastic sheets (1); (2) performing injection molding on the second sub shell (22); (3) fixedly integrating the first sub shell (21) with the second sub shell (22) in a bonding manner, wherein the elastic sheets (1) are bent to form the bent parts from the bonding faces at the end parts of the first sub shell (21) before the step (3). The solution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occupied space of the elastic sheets (1) can b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the mounting space occupied when the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is assembled on a terminal product is saved, and the miniaturization of the terminal product is favored.

Inventors:
JIANG CHAO (CN)
MIAO QI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2/081703
Publication Date:
January 03, 2014
Filing Date:
September 20, 2012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GOERTEK INC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H04R9/02
Foreign References:
CN101841750A2010-09-22
CN202043153U2011-11-16
CN101630711A2010-01-20
US6035052A2000-03-07
Attorney, Agent or Firm:
BEIJING GRANDERIP LAW FIRM (CN)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电声换能器, 包括弹片和壳体, 所述弹片用于电连接电声换能器 的内部电路和外部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为中空的环状结构, 由第一子壳和第二子壳固定接合形成; 所述弹片部分与所述第一子壳注塑结合, 在所述第一子壳靠近所述第二 子壳的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二子壳接合的结合面, 所述弹片露出于所述结合面 并在所述结合面处弯折形成弯折部; 所述第二子壳上对应于所述弯折部的位 置设有避让所述弯折部的避让结构, 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壳体边缘的内侧。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电声换能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壳与所述第二子壳在所述结合面处形成台阶状避让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电声换能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壳靠近所述结合面的部分设有水平方向的第一端面, 所述第 二子壳靠近所述结合面的部分设有水平方向的第二端面, 所述第一端面所在 的平面高于所述第二端面所在的平面; 并且,

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二端面的上侧。

4、 根据权利要求 2或 3所述的电声换能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片包括结合部、 形变部和自由端部, 其中, 所述结合部用于将所 述弹片与所述壳体固定结合, 所述形变部与所述结合部连接, 所述自由端部 位于所述形变部的端部。

5、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电声换能器。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结合部的端部设有焊盘, 所述焊盘露出于所述壳体的内侧表面。

6、 一种制造如权利要求 1所述电声换能器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 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 将冲压形成的片状结构的弹片进行定位, 对应所述弹片与所述 第一子壳注塑结合的部分位置加注胶料形成第一子壳;

步骤二, 注塑形成第二子壳;

步骤三, 将第一子壳和第二子壳固定接合为一体, 形成中空的环状结构 的壳体;

其中, 在步骤三之前将片状结构的所述弹片从所述第一子壳端部的所述 结合面处进行弯折形成弯折部。

7、 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电声换能器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壳和所述第二子壳通过涂胶或超声波焊接的方式在所述结合 面处固定接合。

8、 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电声换能器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壳和所述第二子壳通过卡扣或压膜的方式在所述结合面处固 定结合。

Description:
说 明 书

电声换能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声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电声换能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 电声换能器的弹片与壳体主要通过卡扣或注塑 方式结合。, 但是弹片与壳体通过卡扣方式结合时弹片容易 偏斜, 而且固定不牢固, 组装 的工艺复杂; 而采用注塑方式结合, 工艺简单而且结合稳定。

对于弹片与壳体通过注塑方式结合的结构, 现有技术中将弹片成型为片 状结构后, 再将弹片的结合部与壳体注塑结合, 结合部为弹片上与壳体结合 的部分, 结合后片状弹片的一端露出于壳体的边缘, 然后将弹片从壳体边缘 处进行弯折, 弯折后形成弹片的弯折部, 弯折部可以发生弹性形变使弹片与 终端产品的电路弹性接触实现电连接。

但是, 在现有的这种结构中, 弹片在边缘处进行弯折时弯折部具有一定 弧度, 必然会凸出于壳体的边缘, 这无疑增大了电声换能器的体积, 使电声 换能器与终端产品安装时容易浪费终端产品的 空间, 不利于终端产品的微型 化。 因此, 有必要对这种结构的电声换能器进行改进, 以避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声换能器及其制造方法, 可 以节省电声换能器的安装空间, 有利于产品的微型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声换能器, 包括弹片和壳体, 所 述弹片用于电连接电声换能器的内部电路和外 部电路, 其中, 所述壳体为中 空的环状结构, 由第一子壳和第二子壳固定接合形成; 所述弹片部分与所述 第一子壳注塑结合, 在所述第一子壳靠近所述第二子壳的端部设有 与所述第 二子壳接合的结合面, 所述弹片露出于所述结合面并在所述结合面处 弯折形 成弯折部; 在所述第二子壳上对应于所述弯折部的位置设 有避让所述弯折部 的避让结构, 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壳体边缘的内侧。

此外, 优选的方案是, 所述第一子壳与所述第二子壳在所述结合面处 形 成台阶状避让结构。

此外, 优选的方案是, 所述第一子壳靠近所述结合面的部分设有水平 方 向的第一端面, 所述第二子壳靠近所述结合面的部分设有水平 方向的第二端 面, 所述第一端面所在的平面高于所述第二端面所 在的平面, 并且所述弯折 部位于所述第二端面的上侧。

此外, 优选的方案是, 所述弹片包括结合部、 形变部和自由端部, 其中, 所述结合部用于将所述弹片与所述壳体固定结 合, 所述形变部与所述结合部 连接, 所述自由端部位于所述形变部的端部。

此外, 优选的方案是, 所述结合部的端部设有焊盘, 所述焊盘露出于所 述壳体的内侧表面。

一种制造如上所述电声换能器的制造方法, 其中,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 将冲压形成的片状结构的弹片进行定位, 对应所述弹片与所述 第一子壳注塑结合的部分位置加注胶料形成第 一子壳;

步骤二, 注塑形成第二子壳;

步骤三, 将第一子壳和第二子壳固定接合为一体, 形成中空的环状结构 的壳体;

其中, 在步骤三之前将片状结构的所述弹片从所述第 一子壳端部的所述 结合面处进行弯折形成弯折部。

此外, 优选的方案是, 所述第一子壳和所述第二子壳通过涂胶或超声 波 焊接的方式在所述结合面处固定接合。

此外, 优选的方案是, 所述第一子壳和所述第二子壳通过卡扣或压膜 的 方式在所述结合面处固定接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 与传统结构相比, 本发明先将弹片与第一子壳注 塑结合后将弹片进行弯折, 然后再将第一子壳与第二子壳结合, 这种电声换 能器及其制造方法可以有效的控制弹片的占用 空间, 从而有利于节省电声换 能器与终端产品装配时的安装空间, 有利于终端产品的微型化。 为了实现上述以及相关目的,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包括后面将详细 说明并在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特征。 下面的说明以及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 明的某些示例性方面。 然而, 这些方面指示的仅仅是可使用本发明的原理的 各种方式中的一些方式。 此外, 本发明旨在包括所有这些方面以及它们的等 同物。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及权利要求书的 内容, 并且随着对本发明 的更全面理解,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 解。 在附图中: 图 1是本发明电声换能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 2是图 1所示 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 3是本发明电声换能器的制造方法步骤一的组 结构示意图; 图 4是本发明电声换能器的制造方法步骤二的组 结构示意图; 图 5是本发明壳体与弹片组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 。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 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 出于说明的目的, 为了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全 面理解, 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 然而, 很明显, 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 的情况下实现这些实施例。 在其它例子中, 为了便于描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 公知的结构和设备以方框图的形式示出。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 细描述。

图 1 和图 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声换能器的立 结构示意图。 如图 1和图 2所示, 电声换能器包括振动系统、 磁路系统以及收容固定振动 系统和磁路系统的壳体 2, 其中壳体 2为中空的环状结构; 振动系统包括振膜 和结合于振膜靠近磁路系统一侧的音圈, 磁路系统包括依次结合的华司、 磁 铁和盆架 3, 磁路系统形成收容音圈的磁间隙。此外, 电声换能器还包括与壳 体 2结合的弹片 1, 弹片 1电连接电声换能器的内部电路和外部电路。

本实施例中, 弹片 1结合于壳体 2的底部, 弹片 1设有形变部 12, 形变 部 12可以发生弹性形变并与外部电路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 形变部 12与盆 架 3的底壁位于壳体 2相同的一侧, 但不限于这种情况。

本实施例中, 壳体 2由第一子壳 21和第二子壳 22固定接合形成, 弹片 1 的一部分与第一子壳 21通过注塑方式结合, 第一子壳 21靠近第二子壳的并 且与第二子壳 22接合的端部设有结合面 212, 弹片 1从结合面 212处露出并 弯折形成弯折部 121, 第二壳体 22需要为弯折部 121提供避让空间。

本实施例中, 第一子壳 21与第二子壳 22在结合面 212处形成台阶状结 构, 如图 1和图 2所示, 第一子壳 21上靠近结合面 212的位置设有水平方向 的第一端面 211, 第二子壳 22上靠近结合面 212的位置设有水平方向的第二 端面 221, 其中第一端面 211所在的平面高于第二端面 221所在的平面, 这种 结构可以使弹片 1从结合面 212的相对上侧露出, 并且弯折部 121位于第二 端面 221的上侧部分, 从而为弹片 1的弯折部 121提供了避让空间。 如 1图 所示, 弹片 1弯折后, 弯折部 121位于壳体 2的边缘 20的内侧。

需要说明的是, 避让结构不限于上述结构, 使弹片 1 能够从结合面 212 处弯折即可。

图 3〜图 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电声换能器的制造方法的 装结构示意图。 如图 3所示, 弹片 1包括: 用于与壳体 2固定结合的结合部 11, 连接结合部 11的形变部 12, 位于结合部 11端部的焊盘 111, 以及位于形变部 12端部的 自由端部 13。

如图 3至图 5所示, 电声换能器的制造方法如下:

步骤一, 将弹片 1成型为片状结构后, 将弹片 1进行定位。 在对应于弹 片 1结合部 11的位置加注胶料形成第一子壳 21, 使弹片 1与第一子壳 21通 过注塑方式结合, 其中焊盘 111的一面露出于第一子壳 21的表面用于与电声 换能器音圈的引线电连接;

步骤二, 注塑形成第二子壳 22;

步骤三, 将第一子壳 21和第二子壳 22固定接合为一体。

其中在步骤三之前, 即在上述步骤二之前或步骤二之后将片状的弹 片 1 从第一子壳 21的结合面 212处弯折, 即将形变部 12从位于结合面 212的一 端处弯折形成弯折部 121。此外, 对自由端部 13进行弯折使自由端部 13与壳 体 2自由结合。

步骤三中, 第一子壳 21与第二子壳 22在结合面 212处接合, 可以采用 胶体粘结接合, 采用超声波焊接的方式接合, 或者通过卡扣或压膜等方式接 合。 壳体 2与弹片 1组装完成后, 将电声换能器的磁路系统和振动系统与壳 体 2固定结合。

壳体 2分为第一子壳 21和第二子壳 22, 并且首先将弹片 1与第一子壳 21注塑结合后将弹片 1弯折, 然后再将第一子壳 21与第二子壳 22结合, 这 种设计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子壳 21和第二子壳 22的比例来控制弹片 1弯折的 位置和弹片 1的大小, 并且弹片 1的弯折部 121位于壳体 2边缘 20的内侧, 从而可以减小弹片 1 占用的空间, 有利于电声换能器与终端产品装配时空间 的节约, 有利于实现终端产品的微型化。 在本发明的上述教导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 行其他的改进和变形, 而这些改进和变形, 都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 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 上述的具体描述只是更好的解释本发明的目的 , 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